中西医结合治疗肱骨髁上骨折

合集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肱骨髁上骨折87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肱骨髁上骨折87例
第 1 1 卷第 1 8期 ・总第 1 7 O期 2 0 1 3年 9月 ・ 下 半 月 刊

中西 医结合 治疗 肱骨 髁上 骨折 8 7例
刘砥 彬 付 玉
( 吉林省长 白县 医院外科 ,长 白 1 3 4 4 0 0 )
摘 要 :目的 探 讨采用 中西 医结合 的方法治疗肱骨髁上 骨折的 临床 疗效 。方法 选取 2 0 1 0年 1 0月至 2 0 1 2年 1 1月我 院收治 的 1 7 4 治疗组显效 5 2例 ( 5 9 . 7 7 %) ,总有效率 8 9 . 6 6 %;对照组 显效 3 5例 ( 4 0 . 2 2 %) ,总有效率 7 0 . 1 1 %。治疗组 的l 临床疗 采 用 中西医结合方 法治疗肱 骨髁上骨折 临床疗效 显著 ,并
表 1 中、 西 医 治 疗 肱 骨 髁 上 骨 折 疗 效 比较 表 ( / ' / , %)
1 . 1 一般资料 选取 2 0 1 0年 1 0月至 2 0 1 2年 1 1 月我院收 治的 1 7 4 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 ,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 , 两组各 8 7 例。其 中,治疗组 ,男 5 0例 ,女 3 7例;年龄 3 5 5 岁 ,其 中 4 ~1 1 岁5 9例 ;对照组男 4 9例 ,女 3 8例 ; 年龄 5 ~5 6 岁 ,其 中 4 ~1 1 岁5 8 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 、性 别 、g O , 睛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 ,因此具有可比性。 1 . 2 洽疗方法 1 . z 1 治疗组 治疗组在采取手术治疗后,配合中药治疗 。 1 . 2 . 1 。 1 手术 治疗 对患者麻 醉后 ,在肱骨下方 、距肘
1 资料 与 方法
和应用 S P S S 1 1 . 0软 件 完 成 数 据 的 统 计 处 理 ,得 P < 0 . 0 5 ,即有显著性差异 ,因此具有统计学意义 。 2 结果 2 . 1 疗效 判 定标 准[ 4 显效 :骨折 完全 愈合 , 患肢功能完全或基本 恢复 ,肘关 节屈伸 受限在 2 0 。 以内 。 有效 :骨折对 位 良好 ,骨折也基本 愈合 ,肘 关节屈 伸受 限2 0  ̄3 0 。 。无效 :骨折未愈合或 愈合 至畸形 ,肘关节屈 伸受限大于 3 0 。 ,肢体功能障碍 。 2 . 2 疗效 见表 1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疗效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疗效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疗效分析肱骨髁上骨折是骨科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采取西医的治疗方案疾病恢复时间偏长,中医在治疗骨折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本研究为了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效果。

通过对60例肱骨髁上骨折住院患者进行分为三组,每组20例患者,分别为中医组、西医组、中西医结合组,进行试验处理;试验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组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疾病恢复速度最快、治疗效果最佳、患者满意度最高。

标签:肱骨髁上骨折;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是我国传统医学,对于疑难杂症和一些特征性的病症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1]。

相比较西医在治疗疾病方面指证明显、较易让患者接受,但也存在一些缺陷[2]。

中西医结合治疗疾病,不仅能够充分发挥不同医学理念的优势,对疾病治疗的效果也能够显著增强[3]。

肱骨髁上骨折在骨科方面具有重要特征,是骨科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4]。

关于本病的治疗,往往采取固定闭合复位,采取石膏固定,用抗生素防治激发感染等处理方式,且在效果不佳时切开肱骨髁进行治疗,如果是切开手术法进行治疗,对患者的伤害较大。

一些中草药和针灸在治疗骨折方面具有较好效果,本研究通过对比中医治疗方法、西医治疗方法、中西医结合方式进行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并开展对比试验,通过试验结果分析得出最佳治疗方案。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12月我院骨伤科60例肱骨髁上骨折住院患者进行研究,其中男性患者32例,年龄在15~50岁,平均年龄为34岁;女性患者28例,年龄在14~50岁,平均年龄为31岁。

根据疾病情况进行分析,本试验中选择的病例样本均为外伤引起的肱骨髁上骨折。

1.2方法1.2.1试验样本选择与分组处理我院骨伤科60例肱骨髁上骨折住院患者进行分组,共分为三组:I组、II组、III组,每组20例患者。

I组为西医治疗组,只采用西医处理方法;II组为中医组,只采用中医处理方法;III组为综合治疗组,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处理。

中西医结合新疗法对肱骨踝上骨折患者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及预后的

中西医结合新疗法对肱骨踝上骨折患者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及预后的

中西医结合新疗法对肱骨踝上骨折患者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及预后的改善作用发表时间:2019-10-25T15:50:34.637Z 来源:《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16期作者:李春阳[导读] 对肱骨踝上骨折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新疗法,临床效果显著,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持续提升。

南方航空公司航医室黑龙江哈尔滨 150030【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中西医结合新疗法对肱骨踝上骨折患者的应用效果。

方法:研究起止时间为2018年12月-2019年8月,同时选择来我院接受治疗的肱骨踝上骨折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后采取随机分组法将所有患者分组为联合治疗组(n=61例)和常规治疗组(n=61例),之后比较两组患者伤病问题的改善情况。

结果:在临床疗效的比较方面,相较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80.33%,联合治疗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6.72%显著更高,并且在生活质量改善效果方面也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表明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结论:对肱骨踝上骨折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新疗法,临床效果显著,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持续提升。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肱骨踝上骨折;治疗效果肱骨踝上骨折主要是由于高能量损伤造成的一类骨折疾病,会因为疼痛问题的出现而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持续提升,并且对患者正常生活、工作、学习的开展造成阻碍,需要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治疗[1-2]。

为此我院将选取的数名患者进行了如下治疗方面的研究,研究结果呈现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起止时间控制在2018年12月-2019年8月,将我院收治的数名接受治疗的肱骨踝上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选取其中的122例进行临床研究,按照随机分组法将所有患者分组为联合治疗组(n=61例)和常规治疗组(n=61例)。

其中联合治疗组中男性病患和女性病患人数分别为30例和31例,患者的年龄为24-71岁,均值为(47.32±1.39)岁。

另一组常规治疗组中男女病患人数分别为32例和29例,患者的年龄为25-70岁,均值为(47.25±1.51)岁。

中西医结合治疗肱骨髁上骨折58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肱骨髁上骨折58例

1214中西医结合治疗肱骨髁上骨折58例杨建全安阳市林州人民医院(456550)摘要:探讨中西医结合在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利用手法复位后再用夹板固定,配合中药活血化瘀汤治疗;结果术后无明显肘内翻,肘外翻现象;结论用中西结合的方法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目前不失为理想的方法。

关键词:肱骨髁上骨折;中西医结合疗法;中医骨伤科学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常见损伤,治疗不当常导致严重后遗症。

自2003~2007年1月,我院应用中西医结合在治疗肱骨髁上骨折58例,收到优良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58例,男30例,女28例。

年龄最小4岁,最大16岁,平均10岁。

均跌打损伤。

伸直尺偏型40例,伸直桡偏型10例,屈曲型8例,均为闭合性骨折。

伤后至来诊时间最长2天,最短1小时。

2治疗方法2.1整复方法以伸直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为例。

患者仰卧位,一助手握住患者上臂,另一助手握住患者腕部,两助手对抗持续牵引,纠正重叠移位。

患肢为右侧且远端有旋前畸形者,在牵引下先使前臂旋后,然后左手握住骨折近段,右手握住骨折远端,两手相对挤压,矫正旋转和侧方移位后,术者以两手拇指从肘后推动尺骨鹰嘴向前,同时两手四指重叠环抱骨折近段向后拉,并让助手在牵引下徐徐屈曲肘关节,常可感到骨折端复位的骨擦感。

然后术者双手环抱骨折断端稳定着,嘱远端助手再次轻柔屈伸肘关节3~5次,以进一步整复前后残余移位。

注意勿将骨折近端过度推向前方,以免骨膜剥离广泛而影响骨折的稳定性,尺偏型骨折当复位后,术者一手将骨折部固定,另一手将肘关节略伸直,将前臂向桡侧伸展,使骨折断端桡侧骨皮质嵌插或稍有桡偏,以预防发生肘内翻畸形。

整复屈曲型骨折,手法与上述相反,应在牵引下,将远折端向后推,并徐徐伸直肘关节。

2.2固定方法在助手维持牵引下,铺一层薄棉垫,选用适合的肱骨髁上骨折专用夹板4块,布带3条(长1条,短2条),梯形垫2个(屈曲型1个),塔形垫1个,小平垫1个(屈曲型2个),钢托1付。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

春 三月 , 夜卧早起 , 广步 于庭 , 被发缓形 ,
生而勿杀 . 而勿夺 , 而勿罚。 予 常
们 力求 解 剖复 位 , 特别 是着 重解 决 其旋 转移 位 , 远端 尺 侧 移位 及 内倾 。本 组 病 例 中 只有 5例 发 生 肘 内 翻 畸 形 , 得 了 良好 的预 防效果 。 取 3 2 手 法整 复 的时 间 , . 应愈 早愈 好 。在较 严 重肿 胀 发 生之 前 , 法复 位 相 对 容 易 , 果 亦 佳 。 严 重 的肿 胀 , 手 效 则 不宜 勉强 整 复 , 可待 肿胀 消退 后 , 再行 手 法复 位 。或 即行 手 术切 开 复 位 内 固定 。肘 关 节 系 一 多关 节结 构 ,
杂 志 ,0 0 2 ( ) 1 213 2 1 ,6 2 :0 -0 .
[ ] 中华 医学 会 心 血 管 病 学 分 会 , 华 心 血 管 病 杂 志 编 辑 委 员 会 . 5 中 不 稳 定性 心 绞 痛诊 断 和治 疗 建 议 [ ] 中华 心 血 管 病 杂 志 ,00,2 J. 2 0 1
( ) 49 1 . 6 : 0 - 2 4
血 消瘀之 品配 伍 丹 参 人 心 , 达 病 所 , 除 心 脉 之 瘀 直 消 血; 配三七 、 当归活 血 而补血 , 血而不 留瘀 , 血而 不 止 活 出血 ; 同时 以血 中气 药 J 芎 益 气 活 血 , 气 行 则 血行 。 i f 使
[ ] 陈 明哲 . 脏 病 学 [ . 京 : 京 医 科 大 学 出版 社 ,0 0:0 6 6 心 M] 北 北 2 0 14 .
( 文校对 : 春渝 本 庞 收稿 日期 :0 1—0 21 2—1) 0
全方 配伍 精 当 、 药少 而 专 , 效显 著 。通过 本组 治疗 结 疗

肱骨髁上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肱骨髁上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肱骨髁上骨折诊疗方案肱骨髁上骨折是指肱骨干与肱骨髁交界处发生的骨折。

肱骨干肘线与肱骨髁肘线之间有30度—50度的前倾角,这是容易发生肱骨髁上骨折的解剖因素。

多发于10岁以下儿童。

肱骨髁上骨折多发生于运动伤、生活伤和交通事故系间接暴力所致各个类型骨折损伤机制根据暴力来源及方向可分为伸直型和屈曲型。

一诊断(中西医诊断相同)(一)诊断标准:本病证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1病史:有明显的外伤史,肱骨髁上骨折多为间接暴力引起,以生活及运动意外为多发,且多见于学龄前儿童,常见于跌倒,肘关节在半伸位,或伸直位,手掌先触地,或者肘关节屈曲,后部着地,致伤2症状和体征:肘部肿胀疼痛,甚至出现张力性水泡,局部压痛甚剧,肘关节功能丧失,肱骨髁上部位有异常活动和骨擦音,伸直型骨折肘部呈半屈曲伸位,移位明显时呈“靴状”畸形肘后三角正常3辅助检查:肘关节的X线正侧位片可做出诊断,表现出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特点是:骨折线位于肱骨下段鹰嘴窝水平或其上方,骨折的方向为前下至后上,骨折向前成角,远折端向后移位。

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特点:骨折线可为横断,骨折向后成角,远折端向前移位或无明显移位。

(二)骨折分型与分期〖中医分型〗1伸直型:最多见,占90%以上。

跌倒时肘关节在半屈曲或伸直位,手心触地,暴力经前臂传达至肱骨下端,将肱骨髁推向后方。

由于重力将肱骨干推向前方,造成肱骨髁上骨折。

骨折线由前下斜向后上方。

骨折近段常刺破肱前肌损伤正中神经和肱动脉。

骨折时,肱骨下端除接受前后暴力外,还可伴有侧方暴力。

2屈曲型:较少见。

肘关节在屈曲位跌倒,暴力由后下方向前上方撞击尺骨鹰嘴,髁上骨折后远端向前移位,骨折线常为后下斜向前上方,与伸直型相反。

很少发生血管、神经损伤。

〖中医分期〗根据病程可以分为早期,中期,晚期1早期:伤后1—2周内,可以进行手法整复治疗,但初期肿胀严重,可伴有张力性水泡,2中期:伤后3—4周左右,此时如需要复位,应该在麻醉下行折骨复位。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疗效观察罗卫【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观察组予以手术、中药治疗,对照组予以手术治疗。

结果:功能恢复优良率观察组78.8%、对照组4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愈合时间观察组(24.67±6.85)d、对照组(37.85±9.64)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功能恢复好,愈合快。

【期刊名称】《实用中医药杂志》【年(卷),期】2016(032)005【总页数】1页(P467-467)【关键词】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手术;中药【作者】罗卫【作者单位】四川省隆昌县中医医院骨伤科,四川隆昌 6421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3.41肱骨髁上骨折属于小儿最常见肘部骨折的一种,约占50%以上,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为主,多见于5~10岁儿童。

我们用手术联合中药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共66例,均为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我医院收治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33例。

观察组男28例,女5例;年龄4~11岁,平均(7±4)岁;病程3h~4d,平均(2±1)d;左侧损伤25例,右侧损伤8例;跌倒受伤19例,车祸受伤6例,高处坠落受伤8例。

对照组男30例,女3例;年龄5~12岁,平均(8±3)岁;病程2h~5d,平均(3±2)d;左侧损伤28例,右侧损伤5例;跌倒受伤21例,车祸受伤7例,高处坠落受伤5例。

两组年龄﹑性别﹑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符合临床诊断标准[2]。

有明确外伤史,明显的肘关节功能异常,肘内侧胀痛和压痛,肘关节不能伸直,呈半屈伸畸形状态,X线显示肱骨内上髁骨折。

排除其他器质性病变。

两组均予手术复位联合夹板固定。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疗效观察

两组年龄、性别、病程、骨折类型等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 ( P >0 . 0 5 )。
疗 。前 2 周给予活血化瘀汤 ( 红花 1 0 g ,川芎 8 g ,桃仁
1 5 g ,生 地 黄 l O g ,当归 6 g ,赤芍 l O g )。肿 胀 严 重 、血
诊断标准 h :①有明确的肘部直接与间接外伤史 ; ②骨折局部疼痛 、肿胀 、压痛明显 ,有移位骨折可触及
提 高优 良率 。 [ 关键 词 ] 儿童 ;肱 骨髁 上骨折 ; 中西 医结合 ;对 照治 疗观 察 肱骨髁上骨折发生在肱骨髁与肱骨干之间的相对薄 尺骨鹰嘴部和肱骨内髁部,放置一塔形垫在肱骨外髁上 弱部分 ,肱骨髁 上骨折是 1 0岁以下儿 童最常见的肘 部 方近折端外侧 ;若为伸直桡偏型骨折 ,则在肱骨内、外 骨折 ,约 占全部肘 关节损 伤的 5 0 % ~6 0 %… ,如治疗 髁处放置的压垫与伸直尺偏 型相反 ,其余相 同;若为屈 不当易引起上肢骨筋膜室综合征、缺血性肌挛缩,导致 曲型骨折 ,则分别放置一小平垫在近折端后侧 、远折端 爪形手 畸形 ,或后遗肘 内翻畸形等 。2 0 0 9 年 1 月 至 前侧 ,其余压垫放置方法 同伸直型。夹板及压垫放置在 2 0 1 2 年 1 2 月 ,我们用 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儿童肱骨髁 适 当位置上后 ,用 2短布将夹板 中、上段捆扎好 ,在肘 上骨 折 6 8 例效 果较 好 ,报道 如 下 。 尖 下 内、外 侧 板 用 长 布 带 作 一 倒 “ 8 ”字 形 捆 扎 ,之后 1 临床资 料 返 回 向前斜 上 方经 肘 前方 向后作 环 形 捆扎 。用绷 带 在患 1 3 6 例均为我院 2 0 0 9 年 1 月至 2 0 1 2 年 1 2 月 收 治 肢后侧用适合角度 的钢托固定 ,上达肩部下缘至腕部。 患儿 ,经 x线片确诊 。按照 随机数字表法 分为观察组 固定后检查桡动脉 的搏动情况。伸直型骨折患儿肘关节 6 8例和对照组 6 8 例。观察组男 4 1 例 ,女 2 7例;年 龄 用 钢托 固定 于屈 曲 9 0 。~ 1 0 。位 ,颈腕 吊带悬 吊于胸 4 ~ 1 4 岁, 平均 ( 8 . 2 ± 3 . 7 ) 岁; 受伤至就诊时间最短 O . 5 h , 前 4—5周。屈曲型骨折患儿肘关节用钢托固定于屈曲 最长 3 d ;闭合性骨折 5 3 例 ,开放性骨折 1 5例;伸直型 4 0 。 ~6 0 。位 2 周, 之后改为肘关节功能位固定 2~3 周。 1 8 例 ,屈曲型 3 6 例,无移位型 l 4 例。对照组男 4 0 例, ③术后处理 :观察患肢血液循环情况 ,及时调整布带松 女2 8 例 ;年龄 4 ~ 1 5岁 ,平均 ( 7 . 9 ± 3 . 1 ) 岁 ;受伤 至就 紧。 术 后定 期进 行 X线检查 , 术 后 4~5 周 后解 除外 固定 , 诊时间最短 0 . 5 h ,最长 3 d ;闭合性骨折 5 1 例 ,开放性 并叮嘱主动练习肘关节屈伸活动。 骨折 1 7 例; 伸直型 2 0 例, 屈曲型 3 7 例, 无移位型 1 1 例。 观察组 :在与对照组治疗相 同的基础上给予中药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医结合治疗肱骨髁上骨折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对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方法和疗效。

方法:抽取我院于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60名肱骨髁上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实验组患者30名,行中西医结合治疗。

对照组30名,行保守治疗。

术后随访1月-3月,手术后肘关节功能评估采用美国加州洛杉矶大学ucla评分标准和美国肩肘外科(asaes)医师评分标准两项进行评定。

结果:两组患者相比,实验组ucla功能评分和美国肩肘外科医师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具有较高的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首选常规闭合手法复位,术后可实施早期康复常规锻炼。

实验组所有患者均行中西医结合,采取常规手法固定后, 初期均给予相应的口服中药制剂消肿止痛、活血化瘀治疗;中、后期以温经通络、强筋壮骨为主,可选用“桃红四物汤”汤剂加味,对少部分软组织挛缩的患者可用中药熏洗,并配合相应按摩手法辅助肘关节功能练习[3]。

解除外固定后,外敷本科自制“强筋壮骨温经散”并鼓励患者慢慢加强患肢功能练习,逐渐由被动向主动功能锻转。

术后随访1月-3月,手术后肘关节功能评估采用美国加州洛杉矶大学ucla评分标准和美国肩肘外科(asaes)医师评分标准两项进行平均分评定[5]。

1.3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检验水准定为p≤0.05,对计量资料以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
示,比较均采用x2检验。

2结果
治疗前后比较 ,两组平均分评分体系均增高明显( p< 0.05 );治疗后组间比较,实验组平均分评分体系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具体见表 1。

表一两组患者治疗后评分指标变化
指标实验组对照组
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
ucla
评分24.19±4.22 32.58±4.67*# 24.11±4.37 29.45±4.11*
asaes
评分15.89±2.98 22.29±3.59*# 15.73±2.65 18.75±3.73*
*治疗前后比较 ,两组评分体系均增高明显( p< 0.05 );#治疗后组间比较,实验组两评分体系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
3讨论
肱骨髁上骨折为临床最常见的骨折类型,由于患者自身的特殊性和肱骨髁上骨折的复杂性,骨折移位情况有可能不能被单方向肱骨髁上x线片准确地呈现。

故建议行多角度投照或进行全面系统的影像学检查以确定是否有其他合并损伤和骨折移位程度。

肱骨髁上骨
折后血溢脉外,经脉受损而成离经之血,不通气血,经脉阻滞,不通则痛,留于肌肤腠理之间而肿胀。

因此,早期内服一些止痛行气、化瘀活血、消肿利水的中药是必要的。

据文献报道[4],中药治疗是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内服外敷可以促进局部血肿吸收,有利于骨痂生长。

方中桃红四物汤为调经要方之一,是《玉机微义》转引的《医垒元戎》中的一个方子,也称加味四物汤。

该方由四物汤加味桃仁、红花而成,功效为养血活血。

现代研究表明,桃红四物汤具有扩张血管、抗炎、抗疲劳、抗休克、调节免疫功能、降脂、补充微量元素、抗过敏等作用。

而行中药熏洗是一种古老而有效地方法,通过熏蒸热浴作用患肘以改善循环、消肿止痛、舒松关节,可有效缓解骨骼和肌肉疲劳,有效地促进药物吸收。

因此,肱骨髁上骨折早期采用中西医结合并行合并肘关节修复手术,术后效果明显优于保守治疗。

本研究中,治疗前后比较 ,两组评分体系均增高明显( p< 0.05 );治疗后组间比较,实验组评分体系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均与文献报道相符。

总之,随着中西医结合的不断发展,中西医结合治疗肱骨髁上骨折也日趋成熟,具有效、简便、安全、快捷等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但应注意正确的肱骨髁上骨折手术经验及术后规范的功能康复锻炼。

参考文献
[1] 蒋彩云. 中西医结合治疗肱骨髁上骨折102例疗效观察, 中
国现代药物应用[j] ,2008; 2(19) : 50.
[2] 李全喜; 陶文生.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93例, 现代中医药[j] ,2010; (1) : 22-23.
[3] 陈伟; 田健宏; 高波,等. 中西医结合骨折新疗法治疗肱骨髁上骨折, 中医正骨[j], 2007; 19(11) : 49-50.
[4] 张涛. 肱骨髁粉碎性骨折的疗效观察, 医药论坛杂志[j], 2007; 28(12) : 69,7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