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体育文学

合集下载

从古典文学作品看中国传统体育文化

从古典文学作品看中国传统体育文化

从古典文学作品看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作者:付明忠来源:《语文建设·下半月》2013年第10期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发展历史的大国,华夏文化源远流长、包罗万象,是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见证,展现了中华民族群体的生活状态与精神世界。

而古典文学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涵盖了对早期古人们生活与精神的描述及揭示,并在作品中寄予了深邃的思想意识与文化内涵,为我国留下了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

纵观我国许多古典文学作品,从中不难发现古代传统体育活动的踪影,小至诗词歌赋,大到笔记戏曲,以及各类小说等,这些古典文学作品都对古代体育活动有过较为详细的记录及描写,并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古代传统体育文化的萌芽与发展。

一、中国传统体育活动与古典文学作品的关联(一)描写传统体育活动以丰富古典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创作形态可以说,体育活动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为了满足人们生活需求而衍生的一种活动形式。

而古代文人们常常将体育活动作为创作题材,并在创作过程中融入自身的思考与情感,这样不仅拓宽了文学作品的创作内容与形态,而且还丰富了文学作品中的内涵,对于传统体育与古典文学的共同发展都有极大的推动力。

据统计发现,描写传统体育活动的古典文学作品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如在最早诗歌总集《诗经》中的骑御射猎体育活动;又如在汉代、唐代时期歌赋《弹棋赋》与《拔河赋》中的下棋、拔河等体育活动场面。

伴随社会的发展,朝代的更新换代,文人们依旧通过不同的文学形式来描述与记载传统体育活动的发展,明清时期的小说作品中同样不乏体育活动的踪迹,像《水浒传》、《红楼梦》等经典的文学作品中就有对传统体育活动的描写。

如此可见,古典文学作品对传统体育活动描写是丰富其内容精彩性的有利之举。

(二)以古典文学形式来展现传统体育活动的文化韵味与风采通过分析那些描写传统体育活动的古典文学作品可以发现,古代文人们在创作过程中往往会融入自身对当时场景的思想情感,有些文人还利用这类文学作品来抒发个人的情怀与抱负。

古诗词中女性体育活动的文学解读

古诗词中女性体育活动的文学解读

古诗词中女性体育活动的文学解读古诗词中女性体育活动的文学解读古代的体育活动,相信很多人的第一反应都是要想起男性的运动活动,但是我们要知道,早在古代,女性也是进行体育活动的,古诗词中也有许多有关女性体育活动的内容,这些文字记载了古代女性参与体育活动的状态,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古诗词中女性体育活动的文学解读。

一、古代女性主动参与体育活动从古诗词中可以看到,女性不仅要接受习俗、文化等规定,也可以主动参与体育活动,比如《渔家傲·春晓》中“卷珠帘、捧玉簪,把酒话桑麻”,女性散步欣赏美景,也偶尔来一点游戏活动消遣,这就是古代女性自发健身活动的一种。

二、女性热衷体育竞技从《静夜思》中可知,女性在古代有参加体育竞技的习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女子们赛秋千或是举石“去寻他千里雁”,都是古诗词中一再提出的活动,而这些活动也都是考验体能体力的竞技项目,女性也都会热烈地参与其中。

三、艺术的审美除此之外,古代女性也有热衷艺术的审美,例如《蝶恋花·春晓》中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这都是关于大自然的审美活动,而《菩萨蛮·赋茱萸》中的“一日为师翁,半夜作副归”则是考察女性动作美的一种体育活动。

四、女性专属体育活动最后,古诗词中还有许多属于女性专属的体育活动,如《出塞·秋思》中的“沙上见哥舒,洛中收悲鳳”和《凤栖梧·调笑行》中的“欲下愁云消,偏宜桃李月”,这些都折射出女性参与的曲艺表演活动,而这类充满文化审美气息的活动也都是古代女性最喜欢参与的体育活动之一。

以上就是古诗词中女性体育活动的文学解读,古代女性不仅有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习惯,也热衷体育竞技,热心参加艺术的审美活动,还有女性专属的体育活动,这些活动不仅洋溢着活力,也折射出古代女性的聪明才智和强大储备动能。

中国体育文学发展成就与问题

中国体育文学发展成就与问题

刍议中国体育文学的发展成就与问题摘要:体育与文学的结缘成就了体育文学,既丰富了文学形式,又很好地指导了体育发展。

为了更好地研究指导中国当代体育文学的发展,本文理论阐述结合史实材料,分析了发展体育文学的意义,中国体育文学的发展成就、中国体育文学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以及解决影响中国体育文学发展的方法,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关键词:体育文学发展成就存在问题解决之道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体育与文学早在远古时期就结下了不解之缘,关于体育的文学创作,在中外历史上都很丰富,西方的《荷马史诗》是国外最早描写体育活动的作品,其中对古希腊人的葬礼竞技活动和武斗场景有着精彩的描述,为现代人研究古代文化、古代体育活动提供了重要的历史素材。

在中国,最早的有关体育活动描写的文学作品是《诗经》,《诗经》也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在这部作品中有许多篇章是描写商周时期古人的体育生活的,中国最早的狩猎、射箭、游泳等体育活动在这部作品中都有精彩呈现。

自此以后,关于体育活动描述的小说、笔记、史书、文学赋、诗歌等不同文学体裁不断出现,体育文学发展态势良好,特别是从唐代开始,社会上出现了大量形式各异的体育活动,文学家敏锐扑捉时下的体育活动,经过艺术加工写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学作品。

自从古代体育文学进入了全面的发展时期,古代体育以另一种发展得以永存。

而现代,随着全球知识经济的超速发展,中国也驶入了知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在这样的信息时代,中国的体育事业发展迅猛,在国际上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这样的背景下,体育文学有所发展,但遗憾的是体育文学的发展态势却跟不上中国体育的发展速度。

我们要大力研究发展体育文学,为弘扬民族文化,传播中国的体育文化、体育精神,推动中国体育事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一中国体育文学的发展成就中国体育文学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经突破了简单记录体育活动的创作模式,开始对体育活动进行详细叙述,以传播体育文化、发扬体育精神为创造目的,在形式上也进行了很大的突破,体育报告文学、体育诗歌、体育小说、体育电影、体育传记、网络体育文学等不同文学形式共同发展,共同展现蓬勃发展的体育事业,极大地丰富了我国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体育活动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体育活动

武术研究2019年9月第4卷 第9期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体育活动吴 斌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摘 要: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有许多体育活动相关的元素,从诗词、曲赋到散文、小说、骈文等各种体裁都有所涵盖。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方法,对古代文学作品中竞技体育活动、休闲体育活动与体育养生活动进行解读与探究,以对中国传统体育活动的内涵有更加清晰、深刻的了解与体会。

关键词:古代文学 体育活动 传统体育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9)9—0092—04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与物质财富,其中包含诸多体育活动方面的记述,也是体会古代人民真实生产生活的重要途径。

它们不仅反映了各个时期体育活动的场景,活动参与者的情绪与动作,也体现了中国传统体育活动的精神风貌与深刻内涵。

1 古代文学作品中竞技体育活动体育一开始就同人们的生产生活联系在一起,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逐渐与生产劳动、军事演练、娱乐活动分道发展,并随着社会生产力与科技的进步,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中射箭、蹴鞠、角抵、围棋等在今天成了风靡世界的体育活动。

射箭是中国一项历史悠久的体育活动,据考古发现,在距今两万八千年前的山西峙峪人文化遗址中即有石箭头的发现。

《太平御览》中记载,夏朝已有了专门的习射机构,《孟子》有云:“序者,射也。

”商朝沿袭了夏朝的习射制度,同时《礼记》云:“耆老皆於痒,元日,习射上功。

”说明习射是当时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教育的重视无形中提升了习射活动的实用价值与社会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习射活动的普及,涌现出了不少射箭好手,《战国策·西周策》中就载有:“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左右皆曰善。

”百发百中,可见其箭法之高超。

魏晋南北朝期间,习射的竞技性、娱乐性等功能日益突显,《北史·魏诸宗室列传》中讲述有北魏孝武帝在华林园举行射箭比赛的事,他将银质酒杯挂在百步之外,让十多名射手去射,谁射中,酒杯便归谁,这种做法,可以看作是中国体育史上第一次奖杯赛了。

中国体育文学特征与现状分析

中国体育文学特征与现状分析

中国体育文学特征与现状分析路铁民摘要:随着体育事业的迅猛发展,体育文学也应运而生。

中国的体育文学有着自己的历史,自己的特征以及自己的发展趋势。

本文从历史到当前,就中国体育文学特征和现状展开探讨。

关键词:中国;体育事业;体育文学;发展一、中国体育文学的特征(一)历史悠久中国的体育文学在古代神话故事中就已经出现了。

《夸父追日》、《共工头触不周山》和《后羿射日》就是代表作。

《夸父追日》描述的是夸父这个英雄人物的象征追赶上了太阳,很好地体现了长跑这个运动,虽然带有神话色彩。

《共工头触不周山》则描述的是共工用头能把不周山撞倒,角力在这里有了体现。

《后羿射日》则是把射箭这项运动给体现出来了。

除此之外,还有《庄子杂篇说剑》中出现的三剑之“天子剑”、“诸侯剑”和“庶人剑”的故事都反映击剑这种体育竞技在战国时期的流行。

世界上第一部体育专业书籍《蹴鞠二十五篇》就出自于我国。

(二)体裁丰富我国体育文学,最早是以神话故事为体裁,到了唐宋时期,面对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加上当时的社会背景,当时的社会风气,诗人们则用诗歌的形式来歌颂或抨击这些活动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诗词的体裁也就出现了。

例如杨巨源的《观打球有作》,李隆基的《观拔河俗戏》,杜甫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白居易的《西凉伎》等等;元朝的散曲也是体育文学的体裁之一。

《女校尉》、《妓女蹴鞠》就是代表作;到了明清时期,小说盛行,于是小说也是体育文学的题材之一,四大名著中描写的都包含了各式各样的体育活动;建国后,上世纪70年代后期体育题材的文学报告异军突起,文学报告也成为了流行的体裁之一,代表作有《扬眉剑出鞘》、《足球教练的婚姻》和《世界冠军的沉默》等等;科技发展,媒介创新,体育文学已经被搬到电视屏幕上,如《女篮五号》、《大李、老李和小李》、《球场风波》、《冰与火》等。

(三)富有哲理性所谓哲理性是指体育文学作品给人们所带来的启示,也就是体育精神在人们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体育精神如永不放弃,永不气馁,永不低头,顽强拼搏等。

古诗中的体育运动

古诗中的体育运动

古诗中的体育运动
在古诗中,有许多描写体育运动的篇章。

这些诗歌描绘了各种不同的运动场景,展示了古代人们的体育活动和娱乐方式。

例如,在杜甫的《望岳》中,他描绘了登山这一运动。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泰山的赞叹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同时也展示了古代人们登山这一体育活动。

又如,在李白的《古风百四十年》中,他描述了斗鸡和蹴鞠这两种运动。

蹴鞠是一项类似于现代足球的运动,而斗鸡则是两只公鸡之间的战斗,这些运动在古代非常流行。

此外,在王维的《寒食城东即事》和陆游的《晚春感事》中,都提到了蹴鞠这一运动。

这些诗歌描绘了人们在寒食节期间进行蹴鞠比赛的场景,展示了这一运动的普及程度和受欢迎程度。

总的来说,古诗中描绘的体育运动种类繁多,包括登山、斗鸡、蹴鞠等等。

这些诗歌不仅展示了古代人们的体育活动和娱乐方式,也为我们了解古代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中国体育文学起源发展论文

中国体育文学起源发展论文

中国体育文学的起源与发展摘要:分层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很大的作用,它对发展学生个性,培养数学尖子意义重大。

只要教师在平常教持之以恒,把细节做好,便会功到自然成。

从意义上看,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智力的差异,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层次,并从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出发分别进行教材统一、进度统一的差异式教学,也可称为分层差异式教学。

因此,分层教学应该成为广大教师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策略我国体育事业蒸蒸日上,体育研究如火如荼,其触角已经深入到各个领域,而以体育为题材的体育文学却十分冷落,似乎是被文学界和体育界都遗忘的角落。

在国外,体育文学却享有很高声誉,许多理论工作者在体育文学研究方面都颇有造诣,日本学者已经出版专著《文学中的体育》。

本文独辟蹊径,通过研究体育诗歌、体育小说、体育影视、体育报告文学、体育杂文和体育小品文等,勾勒改革开放30年体育文学的发展轨迹,探讨中国体育文学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促进体育文学的繁荣与发展。

1、1978年-1984年“冠军文学”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掀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经济高速发展,一贯为政治服务的文学开始转向为高速发展的经济服务,重视文学自身审美价值的创造,文学创作的题材、主题、形式和风格都比以往更加多样,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

商品经济的改革也必然推动体育改革,在80年代体育管理体制和发展模式都进行了重构,竞技体育成为体育改革的先导。

体育改革的发展和文学创作的空前繁荣带来了体育文学的春天。

这是一个拨乱反正的时期,时代呼唤着各条战线的英雄。

这个时期的体育文学创作有两项突出的主题:一是歌颂英雄,二是爱国主义。

如果我们检阅一些这个时期的体育文学作品就可以看到,它们中的大多数都以描述为国争光的体育健儿和教练员形象为主。

这些人物形象有着统一的概念化的脸谱特征:姿态正派,始终洋溢着为国争光、奋勇拼搏的爱国热情和昂扬斗志。

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的表现形式

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的表现形式
式外 , 还 添加了一部分流动 性极 强的步伐 内容 , 让观 赏者在心理 和视觉上 产生反差 ,实现 了顿 与流的融 为参与者 , 执笔把酒充 当一 个体 育活动 的观 赏者 , 他 们 将亲身经 历和 内心 感受 , 或 激动 、 或不悦 , 用手 中 的笔记 录、 描述 、 颂扬 、 品评 这些体育活动 , 留下大量
成 为了整个 民族 常见 的体 育游戏活动 。到 了宋代角 抵活动在形式 和表现手段上 经过不断 改进 ,演变成
族传统 的精神 , 这种精神在历 代的前行和 改革中 , 不
断在形 式 、 结构 、 内容 和手段 上进 行递进式 演变 , 从 而催生 出许 多艺术形 式和表现形式 的产 生 ,这种表 现形式就 是传统 体育 文化发 挥着推 动和传 导作 用。
二、 传统体育文化的传导活跃 了古典文学的表现
体 育文 化 既是 人类 自我 实践 和发 展 的本 色反 映 ,也是人类对世 界认识和理解 的一种理性思考 结 果, 我 国传统体 育文化来源于 人民 的智慧 , 凝聚 了民
及, 不仅军 中开展 , 而且也 延伸到 民间。《 汉书・ 武 帝 本 纪》 就 有关于角抵的规模 、 形式 、 奖励 、 参与 的热情 等 方面的记述 ,当时的角抵 活动就体现 出了大众 的 参 与性 , 每年 的这项 比赛都会轰动 朝野上下 , 吸引无 数 的贫 民都前来参与和观赏。在唐宋时期 , 角抵 已经
宫贵 族 , 许 多民间的好球者也 能进入这项体 育活动 , 直到宋代演进成 为由皇 帝亲 自主持 和观礼的大型 比
射击 、 跳水 、 拔河等 , 但是这些运动在 当时的社 会中始
终处于一种较 为原始的运动方式 , 随着时代的不断推 进, 民族传统的体 育也在人们的生活实践 中得到了继 承和发展 , 由极小的参与 范围扩展到全 民的、 大众 性 体育 比赛 , 也 由开始 的自娱 自乐 , 演 变成 了具有 国家 性、 民族性的活动 , 这种人们 不断总结经验 , 不断完善 表现形式的过程 , 就是体育文化 的衍生和逐渐 成熟的 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体育文学初探摘要:中国古代文学中包含许多体育的内容,是中国体育文学的源头,本文试图以古代文学为切入点对体育文学进行研究,进一步丰富体育文学的内容,促进体育文学的发展。

关键词:体育文学《诗经》唐诗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化既是一种社会现象,又是一种历史现象,体现出十分复杂的特征。

体育文学作为文化的一种,也具有传承性与时代性。

绵延五千多年的华夏文化,以其博大精深、绚丽多彩、独具特色恢宏于世,成为人类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珍贵财富。

”随着中国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体育文学的影响越来越大,在这种背景下,积极研究体育文学就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基于此,本文试图以古代文学为切入点,对体育文学进行研究,进一步丰富体育文学的内容,促进体育文学的发展。

纵观历史长河,对我国体育活动进行文学书写的主要包括《诗经》、唐朝诗歌等,本文的研究主要沿着这一脉络进行。

一《诗经》中体育文学的描写《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这是毫无疑问的。

《诗经》的主要内容反映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公元前11世纪-前6世纪)我国民众广阔的社会生活,主要包括礼仪、政治、狩猎、娱乐、军事、爱情、战争,等等,是我们研究古代历史和文学的重要史料,既是我国上古最宝贵的史料之一,也是我国古代的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

今天,我们从体育文学的角度出发可以发现,它又是研究体育文学不可多得的重要文献。

《诗经》中有不少篇章和诗句描写了古代的体育活动,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体育活动的内容和方式。

也可以这么说,《诗经》固然不是纯体育文学,但包涵了许多体育文学的内容,为我国体育文学的创作开了先河,许多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1 关于射艺的描写《诗经》中关于射艺的描写非常多,在《齐风猗嗟》第二章中就有关于体育的描写:“猗嗟名兮,美目清兮。

仪既成兮,终日射侯。

不出正兮,展我甥兮。

”在这首诗中,对外表俊美而且射技高强的鲁庄公极尽赞美之词,诗中人物形象活灵活现。

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那个年代人们不仅重视容貌,对体格、技艺等也非常重视,人们的审美观念不仅包括外表,也重视人的内在能力。

2 关于游泳的描写在《邶风谷风》第四章中对游泳活动有着直接的描写:“就其深矣,方之舟之。

就其浅矣,泳之游之。

何有何亡,黾勉求之。

凡民有丧,匍匐救之。

”如果单纯从文学的角度来理解,这首诗主要意义是描写一位劳动妇女在古代夫权制度下被丈夫遗弃的悲惨命运,主要表达的是妇女的能干、善良和对命运的无奈。

但从体育文学的角度,我们可以发现,诗中具有丰富的体育内容。

“泳之游之”是比喻;在文学中用来作比喻的一般都是人们熟悉的事物,所以在这里以“游泳”作喻体,可见非常明显地表明游泳在当时已非常普及,不是人们偶尔为之。

如果说《邶风谷风》反映游泳活动的证据还不够充分的话,《邶风匏有苦叶》、《小雅小旻》等诗都有关于游泳活动的描写。

3 关于驭马活动的描写在《郑风大叔于田》第二章就有驭马活动的描写。

“叔于田,乘乘黄。

两服上襄,两骖雁行。

叔在薮,火烈具扬。

叔善射忌,又良御忌。

抑磬控忌,抑纵送忌。

”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在那个年代,人们狩猎时的方式主要以驾马狩猎为主,人们的狩猎活动一般都是在准备得非常充分的情况下进行的。

在这首诗中,我们从一些语言的描写上可以发现当时人们的狩猎水平有多高超,不仅驾驭技术娴熟老练,而且射箭技术高强,能在纵横驰聘中熟练做出“磬控”、“纵送”这些非常复杂、难度很大的动作去追杀禽兽。

这首诗既有静态的语言叙述,又有动态的细节描写,还有简单的故事情节及对周围环境的描述,使我国古代人民狩猎的形象非常突出。

描写“御”这一体育活动在《诗经》中是非常多的,在《郑风大叔于田》、《小雅六月》等诗中也有许多精彩的内容对此进行了描述。

作为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通过“赋”、“比”、“兴”对于体育活动的描写也是非常多的。

除上述的以外,《诗经》中还有许多篇章或诗句描写了打拳、角力、跳跃、泛舟、武术、养生和使弄兵器等多种多样的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二唐诗中关于体育文学的描写1 唐诗中节令风俗体育活动的描写唐代节令风俗体育活动是很丰富多彩的,重阳登高、蹴鞠秋千、阳春拔河踏青、端阳龙舟竞渡等无不令人心动。

在《全唐诗库》的42863首诗作中,描写拔河的诗比较著名的是李隆基的《观拔河俗戏》和张说的《奉和圣制观拔河俗戏应制》,作者对拔河的气势、拔河带给人的心理变化都描写得很形象。

龙舟竞渡是唐朝主要的节令风俗体育活动,描写它的诗作有十余首,主要表达了对屈原的纪念之情和龙舟竞渡的盛大场面。

登高现在在我国已经不太受到关注,但唐朝时的登高活动非常频繁,唐诗中涉及登高活动的诗作近200多首。

这些诗歌,一方面说明了唐代节日文化非常发达,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参加体育活动是唐代人欢度节令的主要方式之一。

2 唐诗中娱乐表演类体育活动描写唐代娱乐表演类活动中,唐诗重点关注的是棋类活动,《全唐诗库》中,描写棋的唐诗共有320多首,其中与围棋有关的近30首。

舞蹈是唐诗关注的另外一个重点,著名的有刘禹锡的《踏歌词》、元稹的《胡旋女》、杜甫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李端的《胡腾儿》以及白居易的《胡旋女》等。

其中尤以杜甫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最为出色,诗中的描写从动作到技术,从外观到心理都有独到的描写,可以说是我国古代文学的典范之作。

唐诗中描写杂技、技巧类活动的诗歌也很多,如刘晏的《咏王大娘戴竿》、刘言史的《观绳伎》、白居易的《西凉伎》、元稹的《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西凉伎》等。

从这些诗作中,我们可以看出唐朝娱乐表演类体育活动非常普及。

3 唐诗中球类活动描写有研究者对《全唐诗库》2529位唐代诗人的42863首诗做了全面检索,其中与球类活动有关的唐诗接近100首,包括蹴鞠、马球,等等。

在蔡孚的《打球篇》中,对唐朝马球运动的发展概况、技术动作、熟练程度,人们的热爱程度都有精彩的描绘。

武平一的《幸梨园观打球应制》、沈佺期的《幸梨园亭观打球应制》重点对马球活动中的气势以及隆重程度进行了描绘,杨巨源的《观打球有作》是一篇观马球有感而发的诗作。

除此之外,还有众多的诗篇对唐朝的球类活动进行了各式各样的描写,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张祜的《观宋州田大夫打球》、王建的《宫词一百首》之两首、韩愈的《汴泗交流赠张仆射》、和凝的《宫词百首》之一首、王建的《朝天词十首寄上魏博田侍中》之两首、花蕊夫人的《宫词》之四首等,这些诗作从不同的角度生动准确地描绘了唐代球类运动的开展盛况和技术技法。

4 以女子体育活动为题材的唐诗和其它朝代不同,在唐代,女子和男子一样经常从事体育娱乐活动,包括射箭、郊游、游猎、秋千、围棋、舞蹈等,这些活动在唐诗中均有比较细致的描写。

王建的《宫词》(之一)和杜甫的《哀江头》描写了唐代妃嫔、宫女射猎的熟练技艺和无所畏惧的神态。

李华的《春游吟》和杜甫的《丽人行》描绘了唐代普通女子春天郊游的快乐情景。

张籍的《美人宫棋》、王建的《夜看美人宫棋》等描写了唐代女子的围棋活动。

王建的《秋千词》和刘禹锡的《同乐天和微之春深二十首》(之一)对唐代女子打秋千的情景进行了精彩描写。

5 唐诗中关于骑射游猎活动的描写在唐诗中,有关于骑射游猎活动的描写。

在《全唐诗库》中,与游猎相关的唐诗有350多首,与骑射相关的唐诗有430多首,对游猎活动进行了详细的描写,其中的代表作是卢纶的《腊日观咸宁王部曲娑勒擒豹歌》、王维的《观猎》、刘禹锡的《连州腊日观莫徭猎西山》、韦庄的《观猎》、以及杜甫的《壮游》等。

三其他文献中关于体育文学的描写历代体育文学作品,以蹴鞠描写最为丰富精彩。

汉代刘向《别录》曰:“蹴鞠,促六反。

蹴尤蹋也。

”从有文献记载以来,各个朝代文人均有以蹴鞠为题材的作品,例如汉赋中就有表现足球运动的内容,如李尤的《鞠城铭》既是体育文学的精品,又是体育史的重要参考文献。

《鞠城铭》写道:“圆鞠方墙,仿象阴阳。

法月冲对,二六相当。

建长立平,其例有常。

不以亲疏,不有阿私。

端心平意,莫怨其非。

鞠政犹然,况乎执机。

”鞠城即足球的比赛场地。

该赋对汉代足球比赛的规模、比赛的方法、比赛人数、比赛的规则、裁判要求都有描述,是一部有关足球运动的重要文学、体育史文献。

《淮南子》、《山海经》和《庄子》都是继《诗经》之后在战国时期产生的重要文学作品。

在《山海经》中,主要描绘的是地理知识、民间传说及远古时代的著名神话传说,其中有许多关于体育的内容。

《共工头触不周山》《夸父逐日》和《后羿射日》三则故事是其中的精品。

这三则著名的神话故事都是通过使用文学中艺术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了远古时代的三个英雄,每个英雄都有一种特殊的本领:夸父速度快能追赶太阳,共工头颅非常硬能撞倒不周山,后羿力量大能用弓箭射落多余的九个太阳。

发展到《淮南子》中的人物形象就更加生动鲜明,情节也更加有意思,故事性也更加浓郁了,产生了体育小说的萌芽,文中都是尽量使用最简洁凝练的语言描述了长跑、角力和射箭等运动形式的故事。

许多研究者都认为,《山海经》中三则神话故事是体育文学创作继《诗经》之后的又一质的发展。

到了战国中叶,《庄子》一书为体育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中《杂篇说剑》中对剑技理论进行了详细的叙述,塑造了一个特征鲜明的先秦职业剑客的形象。

马球运动产生于汉代,汉代文学作品自然有关于马球的描写,曹植《名都赋》中就有“连骑击鞠壤,巧捷惟万端”的句子,其中的“击鞠”就是指打马球。

另外,汉代的文学作品中也有许多对角力、拔河、摔跤等体育活动进行的描写。

四中国古代体育文学的研究意义首先,与史料相互印证,既丰富了体育史的研究资料,也丰富了文学史的研究资料,对我国体育史、文学史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体育文学作为文学的主要形式之一,它以众多的创作队伍、丰富的创作题材、高超的创作技艺,在创作中可以通过对体育活动绘声绘色的描写,记录下来古代体育活动精彩的瞬间。

这些文学作品,弥补了许多年代体育资料的不足,并与历史资料相互引证,对研究我国古代体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而多姿多彩的体育活动也为我国古代文学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源泉,涌现了一大批脍炙人口的体育文学作品,使我国古代文学的种类、内容更加丰富。

在唐代,描写体育活动的诗人辈出,他们留下的与体育活动有关的作品数量相当可观。

其次,从体育学角度关注体育文学,扩大了文学的研究领域。

我国古代文学的内容丰富多彩,涵盖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但是单从文学角度进行思考,不能深刻理解我国古代文学中的许多精彩内容,无法领略古代文学中的许多精髓所在,更无法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我们无法倘佯在古代人的生活之中,也无法全面考察古代人的生活方式、交流方式,而跨学科的研究无疑会拓展我国古代文学的研究视野,扩大古代文学的影响力,有利于促进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