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用药的毒性研究

合集下载

全身用药的毒性研究

全身用药的毒性研究

3、剂量设计 低剂量组-无毒剂量(临床用量2-3倍) 中剂量组-高、低剂量几何平均数 高剂量组-毒性剂量
4.给药路径 拟推荐临床用药路径
全身用药的毒性研究
第16页
5、给药容量
应依据体重增加情况调整给药量,按 等量不一样浓度法配制药品。
6.试验周期
临床试验用药 验用药
动物试
< 5天
2

< 2周
4

全身用药的毒性研究
全身用药的毒性研究
全身用药的毒性研究
第1页
第一节 新药急性毒性试验
急性毒性试验
毒性反应类型 定性 出现和消失时间
可能靶器官和死亡原因
致死量 定量 最大给药量
半数致死量
全身用药的毒性研究
第2页
一、目标和意义
1.了解新药急性毒性强弱 LD50 ED50 治疗指数( LD50/ED50)
相对毒性 安全系数( LD5/ ED95)
全身用药的毒性研究
第34页
四)热原试验
1、目标-判定受试物是否有致热作用 2、动物-家兔 3.方法
3只家兔,侧正常体温,注射药品,每 小时测体温一次,共3次。最高一次温度 减正常体温。如三只家兔中有一只升温超 过0.6℃或三只家兔升温总和超出1.4℃时; 应另取5只家兔复试,方法通上。
全身用药的毒性研究
全身用药的毒性研究
第27页
第三节 制剂全身毒性试验
一、静脉注射制剂全身毒性试验
全身毒性试验
血管刺激性试验 体外溶血试验
过敏性试验 热原试验
全身用药的毒性研究
第28页
一)血管刺激性试验
1、目标-观察静脉注射剂屡次给予后对血管 刺激性情况。
2、动物-家兔(每组最少3只动物) 3、方法-分成两组(阴性对照组、给药组)

药物毒理学复习题(第20.21.22章)

药物毒理学复习题(第20.21.22章)

第二十章全身用药的毒性研究一、填空题1. 全身用药的毒性研究包括:①研究和②研究。

2. 目前药物的急性毒性试验应采用至少两种哺乳动物。

一般应选用一种①类动物加一种②动物进行急性毒性试验。

3. 急性毒性试验常用的啮齿类动物主要有:①和②。

非啮齿类动物主要有:③和④。

4. 急性毒性试验的正式试验,小鼠一般分①个剂量组,每组②只,各剂量组距一般为③。

5. 急性毒性试验用两种以上的给药途径,其中一种必须是的途径。

6.急性毒性试验,给药当天,尤其是给药①小时内应认真观察,并记录,然后连续观察②天,详细记录动物毒性反应情况和死亡情况。

7.长期毒性试验应至少采用两种动物以上,包括啮齿类和非啮齿类。

啮齿类主要是①,非啮齿类为②。

8.长期毒性试验给药途径原则上与①途径一致,口服给药大鼠一般常用②。

9. 长期毒性试验的分组,一般设一个对照组和三个剂量组(包括:①、②和③)。

10. 长期毒性试验观察指标主要有:①和检测项目(包括:②、③、系统尸解和病理组织学检查)。

11.全身用药的毒性研究中,动物的变化是反应机体整个情况最灵敏的指标,所以必须认真称重和计进食。

12.根据我国药政部门的规定,静脉注射制剂必须进行全身毒性试验,又叫常规安全性评价,主要包括:①、②、③和④。

二、名词解释1. 急性毒性试验(acute toxicity)2. 长期毒性试验(chronic toxicity)三、问答题1. 急性毒性试验的目的、要求和意义是什么?四、论述题1、试论述急性毒性试验的基本内容。

参考答案:急性毒性试验为全身给药的毒性研究内容之一,是评价单次或24小时内多次累积给药后,动物表现出的毒性反应。

一、目的:1. 了解新药急性毒性的强弱;2. 为长期毒性和特殊毒性实验的剂量设置提供依据;3. 获取新药毒性反应信息;4. 为新药药学研究提供参考。

二、要求:药物的急性毒性试验研究属于安全性评价研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必须执行《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

中药A注射剂特殊毒性实验 药理实验

中药A注射剂特殊毒性实验 药理实验

中药A注射剂特殊毒性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对中药A注射剂的刺激性、过敏性、溶血性实验,研究该注射剂的安全性。

【实验原理】略。

【实验材料】动物:SD大鼠20只,雌雄各半,200—250g;豚鼠60只,雌雄各半,200—250g;家兔1只,1.5~2.0 kg。

试剂:中药A注射剂,75%乙醇,蛋清,蒸馏水,0.9%氯化钠溶液,苦味酸试剂。

仪器:全光谱灯,离心机,恒温箱,含玻璃珠的三角烧瓶,剃须刀,砂纸,玻璃纸,胶布,绷带,试管,玻璃棒,载玻片。

【实验方法】(一)刺激性试验方法皮肤刺激性试验1 实验动物选SD大鼠,20只,雌、雄各半。

设赋形剂(75%乙醇)对照,采用同体左右侧自身对比法。

试验前24小时对背部给药区用剃须刀进行脱毛处理。

去毛范围左、右各3 cm×3 cm。

给药前检查去毛皮肤是否因去毛而受损伤,有损伤的皮肤不进行试验。

进行破损皮肤的刺激性研究时,在用药部位用砂纸磨或划“井”字并以渗血为度。

2 给药方法取受试物0.5 ml直接涂布于一侧已去毛的皮肤上,然后用二层纱布(2.5 cm×2.5 cm)和一层玻璃纸覆盖,再用无刺激性胶布和绷带加以固定;另一侧涂布赋形剂75%乙醇作对照。

贴敷时间4小时。

贴敷结束后,除去受试物并用温水清洁给药部位。

3 结果观察在自然光线或全光谱灯光下观察皮肤反应。

按表1给出的评分标准对皮肤红斑和水肿进行评分。

①单次给药皮肤刺激性试验,在去除药物后30-60分钟,24、48和72小时肉眼观察并记录涂敷部位有无红斑和水肿等情况。

如存在持久性损伤,有必要延长观察期限以评价上述变化的恢复情况和时间。

但延长期一般不超过14天。

对出现中度及以上皮肤刺激性的动物应在观察期结束时对给药局部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4 结果评价计算每一观察时间点各组受试物及赋形剂皮肤反应积分的平均分值,按表2进行刺激强度评价。

表1.皮肤刺激反应评分标准判断指标:表2.皮肤刺激强度评价标准(二)过敏性试验方法全身主动过敏试验(ASA)对致敏成立的动物体内,静脉注射抗原,观察抗原与IgE抗体结合后导致肥大细胞、嗜碱性细胞脱颗粒、释放活性介质而致的全身性过敏反应。

第二十章 全身用药的毒性研究

第二十章 全身用药的毒性研究

4、判定方法 5、结果评价
家兔耳缘静脉血管
(二)体外溶血试验
1、目的 静脉注射剂对红细胞状态的影响 2、动物 家兔1只 家兔 只 3、方法 (1)2%红细胞悬液的制备 ) 红细胞悬液的制备 (2)受试物的制备 临床使用浓度 )受试物的制备-临床使用浓度 (3)试验方法 )
体外溶血试验加样表 试管号 1 2 3 4 5 6 7 2%红细胞 2%红细胞 2.5 2.5 2.5 2.5 2.5 2.5 2.5 生理盐水 2.0 2.1 2.2 2.3 2.4 2.5 蒸馏水 2.5 受试物 0.5 0.4 0.3 0.2 0.1 4、判定方法 溶血、无溶血、 溶血、无溶血、红细胞凝聚 5、结果评价 小时内无溶血, 3小时内无溶血,可以注射使用
第三节
制剂的全身毒性试验
一、静脉注射制剂的全身毒性试验
血管刺激性试验 体外溶血试验 过敏性试验 热原试验
全身毒性试验
(一)血管刺激性试验 1、目的
观察静脉注射剂多次给予后对血管 的刺激性情况。 的刺激性情况。
2、动物
家兔(每组至少 只动物 只动物) 家兔(每组至少3只动物)
3、方法
分成两组(阴性对照组、给药组) 分成两组(阴性对照组、给药组) 分别对家兔耳缘静脉注射给药,连续5次, 分别对家兔耳缘静脉注射给药,连续 次 末次注射后24小时处死部分动物 小时处死部分动物, 末次注射后 小时处死部分动物, 肉眼观察并对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 肉眼观察并对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 余下的动物14天后进行同样检查 天后进行同样检查。 余下的动物 天后进行同样检查。
二、局部用药的全身毒性试验
主要讨论皮肤用药、眼科用药、滴鼻剂、 主要讨论皮肤用药、眼科用药、滴鼻剂、吸入 剂及直肠、阴道制剂等引起的全身毒性试验。 剂及直肠、阴道制剂等引起的全身毒性试验。 见第十九章。 见第十九章。

简述 药物急性毒性试验研究主要设计要点

简述  药物急性毒性试验研究主要设计要点

简述| 药物急性毒性试验研究主要设计要点急性毒性(Acute toxicity)是指药物在单次或24小时内多次给予后一定时间内所产生的毒性反应。

拟用于人体的药物通常需要进行单次给药毒性试验。

单次给药毒性试验对初步阐明药物的毒性作用和了解其毒性靶器官具有重要意义。

单次给药毒性试验所获得的信息对重复给药毒性试验的剂量设计和某些药物临床试验起始剂量的选择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并能提供一些与人类药物过量所致急性中毒相关的信息。

实验设计注意事项01受试物受试物应采用工艺相对稳定、纯度和杂质含量能反映临床试验拟用样品和/或上市样品质量和安全性的样品,并注明受试物的名称、来源、批号、含量(或规格)、保存条件及配制方法等,并须有研制单位的COA。

来自于市售的辅料、溶媒等应具有相关的说明和规格。

02实验动物年龄| 试验应使用年轻健康成年的动物,如果是儿童用药,必要时采用幼年动物进行试验。

种属| 可根据药代或药效结果选择合适的动物种属,试验应采用至少两种哺乳动物,从多个方面暴露药物动物毒性,选择一种啮齿类和一种非啮齿类动物,如未采用非啮齿类动物进行动物试验,应该说明理由。

性别| 通常采用雌性和雄性动物进行试验,雌雄各半。

若采用单性别动物进行试验,应阐明其合理性。

动物数| 根据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动物数,比如小动物每组动物10只,大动物每组动物4只。

动物数应符合试验方法及其结果分析评价的需要。

体重| 试验中的啮齿类动物初始给药时的每组平均体重差异不应超过或低于平均体重的20%。

03给药途径通常情况下给药途径应至少包括临床拟用途径,或者增加一种能使药物较为完全进入全身暴露的途径如静脉给药。

急性经口给药前啮齿类动物应禁食一段时间,但禁食时间可能会影响暴露量,受到药物代谢酶的活性和受试物肠道内吸收的影响。

04给药剂量水平常用的试验方法有最大给药量法、最大耐受量法、半数致死量法等。

根据不同的试验方法选择合适的剂量,为了充分暴露毒性,高剂量可选择出现严重毒性的给药剂量或达到最大给药量,低剂量可选择未见毒性剂量,同时设空白和/或溶媒(辅料)对照组。

全身用药的毒性评价

全身用药的毒性评价

(三)观察时间及指标
观察时间
• 给药后几小时内应严密观察动物反应,以 后每天上下午各观察一次
• 急性毒性试验必须观察7-14天,一般不超 过两周
(三)观察时间及指标
观察指标
给药前后应观察体重、进食、进水的状况,密切观 察异常应毒每性日症记状录包体括重①、行毒动性:反不应安和定死、亡多情动况、,发濒死 声;②动 和神物 病经应 理系单 组统独 织反饲学应养观:,察举死。尾后试、及验振时结颤解束、削存痉进 活挛行 动、肉 物运眼 也动观 进失察 行 调、姿解态剖异,常如;有③病自变主进神行经组系织统学反观应察:。眼球突出、 流涎、流泪、排尿、下泻、竖毛、皮肤变色、呼 吸;④死亡。
• 实验动物首选大鼠,给药前禁食6-12小时,给受 试物后再禁食3-4小时。采用一次给药的方式进行
• 如无资料证明雄性动物对受药试物更敏感,首先 用雌性动物进行预试。
(三)固定剂量法(Fixed-dose procedure)
• 根据受试物的有关资料,从上述四个剂量中选择 一个作为初始剂量
• 若无有关资料可作参考时,可用500mg/kg作为 初始剂量进行预试,如无毒性反应,则用2000 mg/kg进行预试,此剂量如无死亡发生即可结束 预试。
<50%,LD50>限度剂量;3)死亡率>50%,重新设 计。
(一)最大给药量试验
以小鼠口服为例: 动物数不得少于10只,雌雄各半,容量一次不 超过0.4ml/10g(体重),多次给药间隔时间不 低于4h,观察14日,记录毒性反应和体重变化。 如仍未见毒性反应或体重正常增加,则可认为 该药物小鼠最大给药量未见毒性反应,或LD50 大于最大给药量。
目 了解毒性反应剂量、时间、强度、症状、靶器官及可逆性等, 的 为临床方案提供参考、预测出现的毒性反应,制订临床防护

药物毒理学试题

药物毒理学试题

药物毒理学试题一、单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60 分。

)1.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I)引起咳嗽的毒性机制是()。

. 过敏性支气管痉挛. 直接引起支气管平滑肌收缩. 肺抗氧化防御机制破坏. 引起缓激肽、前列腺素等物质浓度增高正确答案:2. 异烟肼常可引起中毒性精神病,可服用下列药物中的哪种进行防治()。

. 维生素2. 维生素6. 维生素. 维生素正确答案:3. 毒物在组织的存储形式不包括()。

. 肝和肾组织. 骨骼组织. 脂肪组织. 血清正确答案:4. 药物引起的氧化溶血常见情况不包括()。

. 服用“氧化性”药物如非那西汀. 出现异常血红蛋白M. 出现异常血红蛋白H. 服用氰化物和硫化氢正确答案:5. 大鼠长期致癌试验的实验期限通常为()。

. 3个月. 半年. 1年. 2年正确答案:6. 缺乏6-G-P的患者应用以下哪种药物易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 伯胺喹. 青霉素. 氢氯噻嗪. 阿司匹林正确答案:7. 首次静脉使用万古霉素的患者可能出现()。

. 砜综合征. 超敏反应综合征. 氨苯砜综合征. 红人综合征正确答案:8. 药物引起自身免疫的典型疾病是()。

. 药物源性狼疮. 哮喘. 过敏性皮炎. 荨麻疹正确答案:9. 药物的毒性反应是指()。

. 药物引起的生理机能异常. 药物引起的生化机能异常. 药物引起的病理变化. 药物引起的生理、生化机能异常和病理变化正确答案:10. 药物毒性作用的发生()。

. 与滞留靶器官的量及时间相关. 与机体对药物的处置能力相关. 与靶器官对药物的易感性相关. 以上均是正确答案:11. 通常认为不致畸时的指数为()。

. <100. <50. <10. 10-100正确答案:12. 皮质类固醇全身使用可导致的最常见眼毒性作用是()。

. 角膜着色. 变态反应. 白内障. 青光眼正确答案:13. 特异质反应()。

. 常见于过敏体质病人. 是一类免疫反应. 是用药者先天性遗传异常引起的. 与药物固有的药理作用完全不同正确答案:14. 同化类激素损伤肝脏血管引起()。

药物毒理学试题(四)

药物毒理学试题(四)

药物毒理学试题(单选题)1: 缺乏6-G-P的患者应用以下哪种药物易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A: 伯胺喹B: 青霉素C: 氢氯噻嗪D: 阿司匹林正确答案:(单选题)2: 吗啡药物依赖性的特征是()。

A: 有身体依赖性没有精神依赖性B: 有精神依赖性没有耐受性C: 有身体依赖性没有耐受性D: 有精神依赖性、身体依赖性和耐受性正确答案:(单选题)3: 以下引起药物性哮喘的药物致病机制叙述错误的是()。

A: 对花生四烯酸环氧酶通路抑制B: 特异性抗体IgE介导的I型变态反应C: β受体激动剂D: 对咽喉、气管的直接刺激正确答案:(单选题)4: 氯丙嗪引起溢乳-闭经综合症的机制是()。

A: 催乳素分泌减少B: 阻断结节-漏斗通路的乙酰胆碱受体C: 阻断结节-漏斗通路的多巴胺受体D: 激动结节-漏斗通路的乙酰胆碱受体正确答案:(单选题)5: 下列分子中,哪些通常不是药物毒性作用的靶分子()。

A: ATPB: 脂质C: 核酸D: 蛋白质正确答案:(单选题)6: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引起咳嗽的毒性机制是()。

A: 过敏性支气管痉挛B: 直接引起支气管平滑肌收缩C: 肺抗氧化防御机制破坏D: 引起缓激肽、前列腺素等物质浓度增高正确答案:(单选题)7: 与速发型过敏反应有关的是()。

A: IgAB: IgEC: IgGD: IgM正确答案:(单选题)8: 关于药物,不正确的描述是()。

A: 蓄积过多,也会发生毒性反应B: 新药上市前需要做临床前研究C: 新药上市前需要做临床研究D: 获取新药生产上市证书后,就是绝对安全的。

正确答案:(单选题)9: 内分泌器官对药物损害作用敏感性最强的是()。

A: 甲状腺B: 胰腺C: 肾上腺D: 垂体正确答案:(单选题)10: 首次静脉使用万古霉素的患者可能出现()。

A: 砜综合征B: 超敏反应综合征C: 氨苯砜综合征D: 红人综合征正确答案:(单选题)11: 药物毒性作用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资料整理要求
1、首页写明试验题目,试验单位,课题负责 人签名、试验参与人名单,职称,试验开 始即结束时间,实验原始资料保存地点, 申请注册单位等。 2、第二页 试验摘要
3、内容 试验报告的内容 包括试验方法、目 的、供试品(品名、批号、生产单位、规 格、包装情况、性状等等。),实验动物 情况(来源、数量、品系、雌雄、动物证、 试验环境温湿度、饲料来源等),试验方 法,结果,结论,参考文献等。 4、要客观的描述大体解剖及病理学检查结果, 提供病理照片的材料。
五、结果评价
1、试验结果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2、根据试验目的,结合所观察到的毒性表现 作出恰当的评价。 3、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科学全面地分析。 4、对于某些项目的试验,可安排在该实验中 同时观察,并提供符合要求的实验结果。
第三节 制剂的全身毒性试验
一、静脉注射制剂的全身毒性试验 血管刺激性试验 体外溶血试验 全身毒性试验 过敏性试验 热原试验
家兔耳缘静脉血管
二)体外溶血试验
1、目的-静脉注射剂对红细胞状态的影响 、目的2、动物-家兔1只 、动物-家兔1 3、方法 1)2%红细胞悬液的制备 2%红细胞悬液的制备 2)受试物的制备-临床使用浓度 )受试物的制备3)试验方法
体外溶血试验加样表 试管号 1 2 3 4 5 6 7 2%红细胞 2.5 2.5 2.5 2.5 2.5 2.5 2.5 2%红细胞 生理盐水 2.0 2.1 2.2 2.3 2.4 2.5 蒸馏水 2.5 受试物 0.5 0.4 0.3 0.2 0.1 4、判定方法-溶血、无溶血、红细胞凝聚 、判定方法5、结果评价-3小时内无溶血,可以注射使用 、结果评价-
1、目的-判定受试物是否有致热作用 、目的2、动物-家兔 、动物3、方法 3只家兔,侧正常体温,注射药物,每 小时测体温一次,共3 小时测体温一次,共3次。最高一次温度 减正常体温。如三只家兔中有一只升温超 过0.6℃或三只家兔升温总和超过1.4℃时; 0.6℃或三只家兔升温总和超过1.4℃时 应另取5 应另取5只家兔复试,方法通上。
对一期临床的指导意义
4、为新药药学研究提供参考
二、试验方法 (一)半数致死量(LD50)的测定 试验方法 1、实验动物选择
啮齿类动物 动物 非啮齿类动物 动物性别、年龄、数量。
2、动物随机分组
按性别、体重采用分层随机法
3、剂量设计
预试验得出0-100%的死亡剂量范围 内,设计5-6个剂量组。各剂量组间距 为1:0.65-0.85,高剂量70%死亡率以 上,低剂量死亡率30%以下。
第三节 制剂的全身毒性 试验 一、静脉注射制剂的全 身毒性试验 1、血管刺激性 2、体外溶血试验 3、过敏性试验 4、热原试验
二、局部用药的全身毒 性试验
(四)特殊检查
可能引起眼、耳毒性的药物,应增加 眼、耳毒性的检查。 有些药物尚需研究对酸碱平衡、水盐 代谢的影响。
(五)系统尸体解剖
1、脏器系数 心、肝、脾、肺、肾、肾上腺、甲 状腺、睾丸、子宫、脑等 2、组织学检查 内容为:脑、脊髓、视神经、眼、 垂体、心脏、肝、脾、肺、肾、肾上腺、 甲状腺、睾丸、子宫等。
第十七章 全身用药的毒性研究
第一节 新药急性毒性试验 急性毒性试验
毒性反应类型 定性 出现和消失时间 可能的靶器官和死亡原因 致死量 最大给药量 半数致死量
定量
一、目的和意义 1、了解新药急性毒性的强弱 LD50 ED50 治疗指数( LD50/ED50) 相对毒性 安全系数( LD5/ ED95)
4、判定方法
反应级数 0 1 2 3 4 豚鼠过敏反应判定标准 反应症状 无明显反应 有轻微抓鼻、颤抖或竖毛 有几次咳嗽、抓鼻、颤抖或竖毛 多次或连续咳嗽、伴有呼吸困难 或痉挛、抽搐等 痉挛、抽搐、大小便失禁、休克死亡
5、结果评价 反应级数2级(包括2 反应级数2级(包括2级)为阳性
四)热原试验
(四)固定剂量试验
试验不以死亡为观察终点,而以明显 的毒性体征为评价指标。 据资料,用5、50、500和2000mg/kg 4个国定剂量中的一个做初试剂量,单次 给药。给药前禁食6-12小时,给药后禁食 3-4小时。
(五)近似致死剂量试验
主要用于非啮齿动物的誓言。常用 Beagel犬或猴。 1、估计可能的致死范围。 2、按50%递增法,设计10-20个剂量的 序列表。 3、在剂量的序列表中找出可能致死剂 量范围。
4、判定方法 1)3只家兔升温总和不超过1.4℃而且每 只家兔升温总和不超过1.4℃而且每 只家兔升温不超过0.6℃。 只家兔升温不超过0.6℃。 2)5只家兔升温总和不超过3.5℃而且升 只家兔升温总和不超过3.5℃而且升 温超过0.6℃的家兔不超过1 温超过0.6℃的家兔不超过1只。 5、结果评价
(六)其他方法
1、上下法(阶梯法、序贯法) 2、累积剂量设计法(金字塔法)
三、急性毒性试验中常用LD50计算方法
1、Bliss法 2、寇氏法 3、改良寇氏法 4、何尔恩法
第二节 新药长期毒性试验
长期毒性试验 对动物反复多次连续给药的毒性试验。 长期毒性试验的目的 1、反复多次给药的情况下,实验动物 出现的毒性反应、量效关系、主要的靶器 官、损害程度及其可逆性。 2、获得反复给药情况下,实验动物能 耐收的剂量范围及完全无毒性反应的安全 范围。
5、给药容量 应根据体重增长情况调整给药量,按 等量不同浓度法配制药物。 6、试验周期
临床试验用药 动物试验用药 < 5天 2周 < 2周 4周 2-4周 3个月 1-3个月 6个月 > 3个月 啮齿类6个月、非啮齿类9个月 一般给药时间为临床给药试验周期的3-4倍时间
二、检测项目
(一)一般观察 外观体征和行为活动,流涎等腺体分泌、 粪便性状与颜色、毛色、行为、给药局部 反应、食量及体重变化。对死亡动物应进 行系统病择及分组 啮齿类 非啮齿类 溶剂对照组 高剂量组 给药试验组 中剂量组 低剂量组
2、实验室条件 应尽量符合GLP标准。 应尽量符合GLP标准。 3、剂量设计 低剂量组-无毒剂量(临床用量2 低剂量组-无毒剂量(临床用量2-3倍) 中剂量组中剂量组-高、低剂量几何平均数 高剂量组高剂量组-毒性剂量 4、给药途径 拟推荐的临床用药途径
4、给药
两种给药途径
5、观察
观察时间及观察内容
6、结果处理与评价
对数据进行科学全面分析,概括出 药物急性毒性总体情况。
(二)最大给药量试验
在受试药物合理的最大容积和最大 浓度条件下,单次给予试验动物不产生 死亡最大给药量试验。
(三)最大耐受量试验
单次给药引起动物出现明显中毒反 应而未发生死亡的剂量。 一般使用20只动物,连续观察7 一般使用20只动物,连续观察7-14 天。
2、为长期毒性试验和特殊毒性试验 剂量设置提供依据
致突变作用评价为核试验的最高剂量 为1/2半数致死量。 生殖毒性试验中,雌性动物最高量为 急毒中的最大耐受量。 长期毒性试验中为急性毒性的最大耐 受量。
3、获取新药毒性反应信息
毒性反应症状、靶器官、致死原因等
一般情况 毒性大小 特殊情况 无明显种属差异 有明显种属差异
三、检测指标的时间
(一)检查间隔(给药期间的检查间隔)
毒性试验周期 2周 4周 3 个月 6 个月 12 个月 给药期间检查次数 1 1 2 2 3 检查间隔 1周 2周 1 个月 2 个月 3 个月
(二)恢复性观察 最后一次给药后24小时,每组活杀部 最后一次给药后24小时,每组活杀部 分动物监测各项指标。留下部分动物,根 据药物的特点和毒性情况,继续观察2 据药物的特点和毒性情况,继续观察2-4周, 以了解毒性反应的可逆性和可能出现的延 迟性毒性。
一)血管刺激性试验
1、目的-观察静脉注射剂多次给予后对血管 的刺激性情况。 2、动物-家兔(每组至少3只动物) 3、方法-分成两组(阴性对照组、给药组) 分别对家兔耳缘静脉注射给药,连 续5次,末次注射后24小时处死部分动物, 肉眼观察并对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余下 的动物14天后进行同样检查。 4、判定方法 5、结果评价
三)过敏性试验
1、目的-观察供试物对动物有无过敏反应 、目的2、动物-雄性豚鼠18只(三组-每组6只) 、动物-雄性豚鼠18只(三组-每组6 3、方法 溶剂组溶剂组-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注射液 1)分组 阳性组-1%新鲜鸡蛋清 阳性组-1%新鲜鸡蛋清 给药组给药组-受试物 2)每组分别腹腔注射,隔日一次,共三 次,首次注射第14日、21日每组取3 次,首次注射第14日、21日每组取3只动物 静脉注射,观察过敏反应。
(二)血液学指标
红细胞、网织红细胞计数 血红蛋白 血液学指标 白细胞总数级分类 血小板 凝血时间
(三)血液生化指标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换酶(AST) 丙氨酸氨酸氨基转换酶(ALT) 碱性磷酸酶(ALP) 血液生化指标 尿酸氮(BUN) 、总蛋白(TP) 白蛋白(Alb) 、血糖(ALU) 总胆红素(T-BIL)、肌酐(Crea) 总胆固醇(T-CHO)
二、局部用药的全身毒性试验
主要讨论皮肤用药、眼科用药、滴鼻 剂、吸入剂及直肠、阴道制剂等引起的全 身毒性试验。见第十九章。
小结
第一节 新药急性毒性试验 一、目的和意义 二、试验方法 1、半数致死量的测定 2、最大给药量试验 3、最大耐受量试验 4、固定剂量试验 5、近似致死量试验 三、急性毒性试验中常用的 LD50计算方法 第二节 新药长期毒性试验 一、一般原则 二、检测项目 1、一般观察 2、血液学指标 3、血液生化指标 4、特殊检查 5、系统解剖 三、检测指标时间 1、检查时间 2、恢复性观察 四、资料整理要求 五、结果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