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基亚的兴衰
诺基亚的兴衰成败

诺基亚的兴衰成败————————————————————————————————作者:————————————————————————————————日期:诺基亚的兴衰成败一.诺基亚的历史诺基亚创建于1865年,诺基亚创始人弗雷德里克•艾德斯坦(Fredrik Idestam)在芬兰的“诺基亚河”沿岸创建了一家木材纸浆厂,取名诺基亚。
1922年诺基亚的近邻、生产高统皮套鞋和轮胎的芬兰橡胶厂与制造电力电话电缆的芬兰电缆厂合并。
1960年,已经发展成为纸张、橡胶、电缆等综合性生产企业的诺基亚,在电缆厂成立了电子部,以光线电传输为发展核心。
当时,半导体技术正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今天的诺基亚便由此奠基。
1967年诺基亚与合并后的芬兰橡胶电缆厂联后组建诺基亚集团。
该集团对电子工业进行了大量投资。
1992年奥利拉执掌诺基亚公司。
他将公司业务重点放到电信业,推动了GSM标准制式电话的生产。
1992年,当时诺基亚已由造纸、橡胶、电缆等传统型工业转变为一个经营计算机、电消费品和电信产品的高科技集团公司。
但公司转型之初,经济上出现了亏损,新任总裁约玛-奥利拉响亮地提出:"未来将属于通讯时代,诺基亚要成为世界性电信公司。
"这位首席执行官一上任就推出了以移动电话为中心的专业化发展新战略。
将造纸、轮胎、电缆、家用电子等业务或压缩到最低限度,或出售,或独立出去,甚至忍痛砍掉了拥有欧洲最大电视机生产厂之一的电视生产业务,集中90%的资金和人力加强移动通讯器材和多媒体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诺基亚的决策者以其对移动通讯行业发展趋势的敏锐把握,抓住了这个绝佳时机。
当别的公司还在加强模拟技术的研究时,诺基亚操作简便的数字移动电话已准备就序。
这些电话经过专门处理,能适用于全球范围内的不同频率和标准。
恰在此时,正如诺基亚所预料的那样,世界移动电话的需求量进入了一个高速增长的时期,早已为此作好充分准备的诺基亚实现了飞跃。
二.诺基亚在中国的发展承“携手同行,共创未来”的宗旨,诺基亚和本地合作伙伴一起打造在中国长期发展的道路,并致力于成为最佳的合作伙伴。
诺基亚衰败的根本原因

诺基亚衰败的根本原因诺基亚衰败的根本原因诺基亚,这个曾经的手机巨头,从辉煌走向衰败的过程令人唏嘘。
其衰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多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包括反应迟缓、战略决策失误、产品定位不当、创新能力不足、执行力不足以及生态系统劣势等。
反应迟缓,错失智能手机时代机遇诺基亚在智能手机时代到来时,反应迟缓,未能及时应对市场的变化。
当苹果和安卓系统迅速崛起,彻底改变了智能手机市场格局时,诺基亚仍然固守过时的Symbian系统。
直到2011年,诺基亚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此时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机。
这种迟缓的反应速度,让诺基亚在智能手机市场的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市场份额逐渐被竞争对手蚕食。
诺基亚的反应迟缓不仅体现在技术更新上,还体现在对市场趋势的把握上。
智能手机的兴起不仅仅是技术的革新,更是用户体验的革命。
苹果的iPhone通过直观的触摸屏界面和丰富的应用生态系统,重新定义了用户对手机的期望。
而诺基亚在这方面的迟钝反应,使其未能及时调整产品策略,错失了吸引新一代消费者的机会。
战略决策失误,与微软合作未能扭转局势与微软的合作不仅在技术上未能带来突破,在市场推广和品牌形象上也未能产生积极影响。
Windows Phone系统的市场份额始终徘徊在低位,应用生态系统的匮乏使得用户体验大打折扣。
诺基亚在这一合作中投入了大量资源,但未能获得相应的市场回报,反而加速了其在智能手机市场的边缘化。
产品定位不当,忽视低端市场诺基亚在智能手机市场的产品定位也存在明显问题。
诺基亚过于注重高端市场,忽视了低端智能手机市场的潜力。
随着智能手机市场的快速发展,低端市场逐渐成为重要的增长点。
其他品牌如HTC、华为和中兴等,通过精准定位低端市场,迅速占据了大量市场份额。
而诺基亚在这一领域的缺失,导致其市场份额不断下滑。
低端市场的忽视不仅影响了诺基亚的市场份额,也影响了其品牌的整体竞争力。
在全球范围内,低端市场的消费者数量庞大,他们对价格敏感,但同样渴望拥有智能手机的便利和功能。
(完整版)案例分析:诺基亚的成功与失败

诺基亚的成功与失败前言:诺基亚(Nokia Corporation)是芬兰手机品牌,总部位于芬兰埃斯波,主要从事生产移动通信产品的跨国公司。
诺基亚成立于1865年,当时以造纸为主,后来逐步向胶鞋、轮胎、电缆等领域,最后才发展成为一家手机制造商。
自1996年以来,诺基亚连续14年占据市场份额第一。
面对新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双面夹击,诺基亚全球手机销量第一的地位在2011年第二季被苹果及三星双双超越。
2011年2月,诺基亚与微软达成全球战略同盟并深度合作共同研发Windows Phone操作系统。
2013年7月11日23时,拥有4100万像素的诺基亚Lumia 1020正式在纽约发布亮相。
2013年9月3日,微软宣布以72亿美元收购诺基亚设备与服务部门(诺基亚手机业务),并获得专利和品牌的授权。
诺基亚将业务重心转向Here地图服务。
萌芽时代诺基亚的历史始于1865年。
1865年采矿工程师弗雷德里克·艾德斯坦(Fredich Idestam)在芬兰坦佩雷镇的一条河边建立了一家木浆工厂,工厂位于芬兰和俄罗斯帝国的交界处,并以当地的树木作为原材料生产木浆和纸板。
1868年艾德斯坦又在坦佩雷镇西边15公里处的诺基亚河(Nokianvirta river)边建立了他的第二家工厂:橡胶加工厂,该工厂除了生产皮靴和轮胎外,还生产工业用橡胶制品。
1871年,艾德斯坦在他的朋友利奥·米其林(Leo Mechelin)的帮助下,将两家工厂合并为一家工厂,并且成功地将其转变为一家股份有限公司,艾德斯坦成为首任诺基亚管理者,随后两人将公司的名字命名为“诺基亚”。
直到今天,该公司仍然保留“诺基亚” 这一名称。
19世纪末艾德斯坦将诺基亚管理者的职务转交给利奥·米其林,而当时无线电产业的萌芽刚刚起步。
于是,米其林突发奇想地想将诺基亚公司的业务扩张到电信行业,但是遭到了艾德斯坦的反对。
直到1902年,米其林才说服艾德斯坦,这才让诺基亚增加了一个电缆部门。
诺基亚兴衰的看法

谈谈对诺基亚兴衰的看法及启示
1. 诺基亚衰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随着时代的发展,诺基亚手机的设计理念逐渐
落后于时代潮流,在我们的印象中,诺基亚手机是长时间呆板无变化的,而消费者的需求是多样的。
2. 诺基亚顽固坚持其手机系统,Android系统早在2008年就已发布,而诺基亚手机在
2011年之前还一直顽固坚持其塞班系统,毫无危机意识;第三,诺基亚团队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强。
3. 现今手机制造行业,可以说,Android手机独霸天下,2009年,Android手机仅有
1.6%的市场份额,而到2013年底,市场份额约为80%,增长速度惊人。
和定位于高端市
场的iPhone相比,高中低所有市场全面覆盖是Android智能手机抢占手机市场的杀手锏,而诺基亚手机的衰落也昭示着漠视消费者需求的严重后果。
质量没得说,以前的塞班系统稳定的很,但是呢,有点不识时务的感觉啦!打死不用安卓,也不知道为什么,但也好,自己用wp8,诺基亚920算是王者归来,就是价格有点高高的,坐等降价,果断出手,嘿嘿~。
诺基亚是如何衰落的

诺基亚是如何衰落的诺基亚在2007年达到顶峰。
在iPhone出来改变手机定义的时候,诺基亚傲慢无视,安卓跟风加速硬件进步,诺基亚应对缓慢,硬件落后太多。
但是到这个时候,诺基亚市场占有率还是领先的,三星和苹果的新产品打击到诺基亚,造成高端市场丢失,伤筋不动骨。
糟糕的是中兴v880为代表的中低价安卓机的出现,开始抄中低价市场,这个时候安卓的威胁很明显了。
诺基亚搞了N900,其实诺基亚搞linux很久了,之前有n800平板,n900是第一款手机而已。
这个路是对的,但是和intel合作没搞好。
白白耽误了一年。
另外,诺基亚的内部斗争也是问题,塞班团队压制一个和自己竞争的新系统。
其实安卓在2009年还不成熟,苹果的应用商店虽然有,但是还没到现在的规模。
2009年如果n900能一路跟上硬件升级潮流,是可以做起来自己生态系统的(n900和同期的里程碑,iphone3gs硬件规格在一个档次,有很高的市场份额,做生态系统更容易成功)。
诺基亚手里的摄像头技术,和三星的SA 屏幕技术,是可以互相抵消的。
但是诺基亚错过了这个时间点,和intel合作搞linux不能说错,intel手里有很多资源,有rtliunx技术,有风河这个实时性最好的操作系统。
但是两家都强势,貌合神离,进度很慢。
等到2010年艾罗普上台前,还遥遥无期。
而从2009到2010年,安卓已经开始大规模打击诺基亚了,诺基亚虽然还有很高的市场占有率,还有不错的盈利,但是高峰已过,马上要面对危机了。
在2010年末,其实诺基亚财政情况还很好,市场占有率也不错,触摸屏智能机卖的也很好,只是高价市场不行,但是随着摩尔定律,安卓机在向下延伸,硬件能保证基本体验的安卓手机下降到什么价位,诺基亚就失去这个价位的市场,退到更低的价位,而安卓向下延伸没有终点。
诺基亚这个时候变革是对的,也是维持王者地位最后的一个时间点。
如果不变,也会慢慢被打击,市场份额慢慢下降,盈利慢慢降低。
这个时候上meego做生态系统已经有点晚,但是这个时候上安卓,跟上硬件升级的速度,发挥摄像头优势,还可以和三星平起平坐。
诺基亚兴衰史

诺基亚兴衰史诺基亚创建于1865年,诺基亚创始人弗雷德里克*艾德斯坦(Fredrik Idestam)在芬兰的“诺基亚河”沿岸创建了一家木材纸浆厂,取名诺基亚。
1922 年诺基亚的近邻、生产高统皮套鞋和轮胎的芬兰橡胶厂与制造电力电话电缆的芬兰电缆厂合并。
1960 年,已经发展成为纸张、橡胶、电缆等综合性生产企业的诺基亚,在电缆厂成立了电子部,以光线电传输为发展核心。
当时,半导体技术正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今天的诺基亚便由此奠基。
1967 年诺基亚与合并后的芬兰橡胶电缆厂联后组建诺基亚集团。
该集团对电子工业进行了大量投资。
1992年奥利拉执掌诺基亚公司。
他将公司业务重点放到电信业,推动了GSM 标准制式电话的生产。
1992 年,当时诺基亚已由造纸、橡胶、电缆等传统型工业转变为一个经营计算机、电消费品和电信产品的高科技集团公司。
但公司转型之初,经济上出现了亏损,新任总裁约玛-奥利拉响亮地提出:"未来将属于通讯时代,诺基亚要成为世界性电信公司。
"这位首席执行官一上任就推出了以移动电话为中心的专业化发展新战略。
将造纸、轮胎、电缆、家用电子等业务或压缩到最低限度,或出售,或独立出去,甚至忍痛砍掉了拥有欧洲最大电视机生产厂之一的电视生产业务,集中90%的资金和人力加强移动通讯器材和多媒体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诺基亚的决策者以其对移动通讯行业发展趋势的敏锐把握,抓住了这个绝佳时机。
当别的公司还在加强模拟技术的研究时,诺基亚操作简便的数字移动电话已准备就序。
这些电话经过专门处理,能适用于全球范围内的不同频率和标准。
恰在此时,正如诺基亚所预料的那样,世界移动电话的需求量进入了一个高速增长的时期,早已为此作好充分准备的诺基亚实现了飞承“携手同行,共创未来”的宗旨,诺基亚和本地合作伙伴一起打造在中国长期发展的道路,并致力于成为最佳的合作伙伴。
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诺基亚就与中国建立了贸易关系。
1985 年,诺基亚在北京开设了第一家办事处,开始了在华的初期发展阶段;90 年代中期,诺基亚通过在中国建立合资企业,实现本地化生产,并逐步将其发展成为诺基亚全球主要的生产基地;进入新世纪,诺基亚通过加强与中国在最新的通信技术领域的密切合作,深入参与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并进一步将中国打造成为诺基亚全球的研发和人才基地。
诺基亚兴盛衰败的分析

3.外部董事不负责企业的执行 事务。这个角色有利于外部董 事更好地代表出资人的利益
5.通过选聘具有高水准 的专业人士担任外部董 事,能够为董事会带来 更加丰富的专业知识和 来自企业外部的专业经 验
诺基亚淡出人们视线范围内 最大的问题
诺基亚生产制造的手机越来越不能满足 消费者的需求。在手机逐步成为大众生活 的必需品的过程中,消费者对手机这项电 子设备所具有的功能及其他方面的要求也 越来越高,苹果公司就很好的掌握了消费 者这方面的心理,才会达到今天的成绩, 然而诺基亚公司却忽视了消费者的需求, 也忽视了企业产品的创新。创新不仅是实 现可持续成长、创新超群价值的主要推动 力,而且是改造一家公司的战略、组织能 力、文化和领导力的催化剂。
3
“三星”等品牌,对于“诺基亚”,大众消费者已经将它
放在回忆里了。曾经“诺基亚”三个字是潮流的象征, 使用诺基亚手机是富有的象征,然而曾经万众瞩目的 诺基亚品牌为何会沦落到几乎无人问津的地步?
单击修改标题 Slides
相关问题
诺基亚背景介绍 案例分析 反应的相关问题 问题带来的影响及解决
4
【诺基亚背景简介】
诺基亚通过新的 组织结构,成立了监 事会,形成了复杂的 双重管理机构,分别 由监事会、内部监事 会、执行委员会3个 管理层级进行运作。
思考此类问题带来的影响
在公司治理方面,诺基亚公司 的董事会全部是外部董事,总经 理不担任董事;总经理可以参加 董事会,可以提建议,但没有表 决权;董事会评价、考核总经理, 决定总经理薪酬时,总经理必须 回避等相关制度。
谢谢观看
在手机逐步成为大众生活的必需品的过程中消费者对手机这项电子设备所具有的功能及其他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苹果公司就很好的掌握了消费者这方面的心理才会达到今天的成绩然而诺基亚公司却忽视了消费者的需求也忽视了企业产品的创新
谈谈对诺基亚兴衰的看法及启示

谈谈对诺基亚兴衰的看法及启示l毋庸置疑,百年老店诺基亚是一个伟大的企业。
它曾多次遇险,也屡屡化险为夷;它因勇于创新而崛起,也因瞻前顾后而衰败。
这个昔日手机界巨头的辉煌与没落已被写入企业教科书,值得后来者反思。
纸浆磨坊变身手机巨人诺基亚公司历史可追溯到1865年,最初是家纸浆磨坊。
1967年,诺基亚与芬兰橡胶公司、芬兰电缆厂合并,形成当代诺基亚公司雏形,主营橡胶、电缆、林业、电子和发电五大业务。
此后,诺基亚成立电子部,生产通讯网络设备。
1979年,诺基亚开始研发第一代无线通讯(1G)网络标准,1982年造出第一台基于1G网络的车载电话。
1992年诺基亚发布了世界第一款基于第二代无线通讯标准的GSM手机。
这时的诺基亚业务过于宽泛,其中家电业务亏损严重。
1992年,总裁奥利拉做出公司历史上最重要的决策——剥离橡胶、胶鞋、造纸、家电等产业,专注于电信业。
他把视线放到欧洲以外,将北美、拉美、亚洲作为主战场。
诺基亚盈利后,大力投入手机研发并取得收效,市场份额不断扩大。
诺基亚还率先推出智能手机,搭载了当时最先进的“塞班”操作系统。
1998年,诺基亚联合摩托罗拉、爱立信、三菱等共同成立塞班公司,研发同名操作系统。
该系统问世不久,西门子、三星、松下、索尼爱立信等相继成为授权使用者。
“塞班”成为当时最受推崇的操作系统,2007年一度占据智能手机市场62%的份额。
顺风顺水时,往往暗藏危机。
2007年,苹果公司的iPhone问世,基于多点触控技术的全新用户界面,重新定义了智能手机的概念。
继苹果iOS系统之后,谷歌2008年推出了安卓系统。
iOS和安卓的面世,开始侵蚀“塞班”的市场份额。
其实,诺基亚早在2002年就研发出触屏技术,2005年研发出面向互联网的手机操作系统Maemo,受到业内好评。
然而,公司决策层错认为占据市场优势的“塞班”将继续成为主流,轻视了移动互联网浪潮的力量。
自2009年底开始,摩托罗拉、三星电子、LG、索尼爱立信等终端厂商纷纷宣布终止“塞班”平台的研发,转向安卓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诺基亚的兴衰
1. 诺基亚简介
诺基亚成立于1865年,他最开始主要从事造纸生意,随着企业的不断扩大,业务类型的不断增多,最终定位在移动服务,成功转型为移动设备制造商,并随着这一产业在全球的兴起而成长为全球最大的手机生产商。
从1996 年开始,诺基亚在长达14年的时间里始终占据着世界手机份额第一的位置,甚至在其巅峰的2000年,市值达2500亿美元。
但是从2011 年起,诺基亚手机销量全球第一的地位就被苹果和三星超越,自此诺基亚的手机销售额开始滑坡。
纵观当今智能手机时代的竞争格局,苹果牢牢控制高端,三星紧随其后,中国的中兴、华为等企业占据低端,而诺基亚等传统品牌正在为生存而战,身陷不上不下、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
曾经的手机业老大没落了。
并且在2013年9月3 日上午,微软和诺基亚正式联合宣布,微软以71.7 亿美元并购诺基亚手机业务部门,并获得相关的专利授权。
这意味着,诺基亚失去了其昔日最为耀眼的明珠,只剩下了地图和网络通信两块非核心业务。
2. 诺基亚的失败分析
诺基亚公司源自芬兰,它的基因来自北欧。
它其中一个基因决定公司的管理模式是相对松散的。
它的另外一个基因就是硬件,这也导致其在向软件、互联网转型的过程中被甩在后面。
2.1管理
就管理和领导者战略来说的话,当它成为全球霸主之后,其傲慢的性格也就慢慢显现出来了----追求规模,严控成本,缺乏创新,使诺基亚在产业发生巨变的时候,只能一步步走向失败。
当它受到苹果、安卓的挑战时,它并没有意识到眼前的危机有多大,它在继续一步一步的沿着“纵向一体化”的扩张战略打造自己的独立王国。
举两个例子:当苹果推出第一款iPhone时,它首次采用了多点触摸界面,将键盘隐去,并对第三方“web 2.0”和各种当地应用程序的支持,使之成为依托在开发商网络基础上的生态系统。
iPhone的成功在于它“重新定义了手机”,
它是口袋里的互联网,也创新了一种全新的生态系统----通过苹果应用商店使内容供应商和用户通过互联网在平台上对接。
而诺基亚的封闭和自大使它认为,iPhone智能手机不过是在键盘和屏幕上增加了一些新的花样,它自己的手机性价比无疑更强。
所以它继续在自己擅长的友好界面设计、音乐下载、数字键盘等外观上下功夫,而不是在硬件上。
由于诺基亚错误的估计了对手,领导者对未来市场缺乏想象力,使得它的失败是必然的。
第二个例子就是安卓系统。
如果说iPhone改变了手机行业的规则,那么Android才是将诺基亚推上“着火的海上平台”的元凶。
面对iPhone的iOS系统的强势进攻,Google推出了功能强、可塑性强且完全免费的Android系统,并迅速吸引到除诺基亚之外几乎所有手机制造商,形成了苹果与安卓强强对立的局面,而诺基亚则从行业的领导者沦落为边缘人。
由于诺基亚给自己的定位是互联网公司,如果它加入Android,那么它就会沦为Google的纯硬件厂商,它的互联网战略则失败。
所以它最后选择被微软收购,而很明显,被微软收购后的诺基亚仍旧没有很大的能力和苹果安卓抗衡。
相比于三星快速拥抱Android系统,成为其手机第一生厂商,快速的抓住了安卓的机会,成为了又一大受益者来说,诺基亚排斥Android系统显然是错误的。
诺基亚想要保留自己的地图和应用商店等技术是好的想法,但是在实际上作为一个手机制造商更应该成功自我定位,说不定加入安卓阵营后趁势而上,成为第二个三星也不是不可能。
总结:一个企业的成败与领导者战略和管理模式是有很大关系的。
首先,企业的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一样重要。
作为领导者不仅要掌握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潜在威胁,还要做出正确有利的决策;在关注外部环境的同时,结合自己的内部条件,有助于拓展新市场。
其次,领导者不能自负。
再者,企业要成功定位自己,在时代与时代的换代期间,成功定位并逐渐转型才能适应时代的潮流。
2.2创新
我记得有个老师说过,诺基亚的手机换壳不换芯,豪无创新能力。
在这个智能手机年代,只有不断创新才能留住用户的脚步,那不换芯的诺基亚又怎么会不失败呢?
众所周知,诺基亚手机使用的是塞班系统。
相比于苹果的iOS系统和谷歌的安卓系统,它是一个过时的生态系统。
塞班以前只是一个语音转换平台,后来诺基亚和爱立信开发的智能手机版本在这个系统上进行了一些改进,增加了一些新的下载功能,但该系统对触摸屏、多媒体、新操作界面的支持都较差,在同互联网的交互界面方面,则具有更大的劣势----代码复杂,严重限制了第三方应用程序的开发。
而iPhone的iOS系统,是通过苹果应用商店,让开发商开发的应用软件在这个平台上通过互联网与用户对接。
它的苹果应用商店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应用平台,各种第三方应用程序已突破70万个。
Google公司则将深受欢迎的网络软件如谷歌地图、Gmail、ETML网页浏览器等被打包,形成了一个源代码开放而又低价的安卓系统。
明眼人一看就能分辨出iOS、安卓、塞班的好坏之处。
诺基亚不仅在软件系统方面落后,它在硬件方面的工作也是不足的。
三星虽然没有什么软件优势,却在硬件方面,有AMOLED、闪存、芯片等多个核心部件在手。
相比之下,诺基亚的Lumia 900虽然增大了屏幕,但是CPU、内存、屏幕分辨率基本保持不变。
没有强大的软件系统,没有强硬的硬件系统,什么优势都没有的诺基亚拿什么去和苹果安卓争?
再者,在它实施互联网战略时,虽然诺基亚很早就意识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地图应用是一个核心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可以衍生出社交、购物、物联网等一系列产品。
从这点看,诺基亚还是很有远见的。
但它的反应速度太慢,在移动互联网的基础也不好,最终由谷歌----已经掌握Google Map、Google Earth、Panoramio相册、You tube视频库四位一体的地图应用的对手,通过添加谷歌导航、谷歌纵横等一系列开创性的应用,使谷歌的地图帝国一步步壮大发展。
而诺基亚的Ovi Map只能通过不断改名字最后销声匿迹。
诺基亚只是慢了一步,结果也就差了千百步。
总结:创新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创新的脚步如果慢一步,那就是落后一大步。
而创新不是一个人的智慧,集群力量更加强大。
这一点由塞班系统的不开放性可以得知----像苹果在开放的知识网络的节点上建立一个让第三方加盟的平台,但不开放源代码,或者像谷歌完全开放源代码,来获得群体的智慧,这才是真正的“智能”。
封闭终究会阻碍创新。
以前,大家都以拥有一台诺基亚而自豪。
现在,土豪们都用上了iPhone5s、三星note,屌丝们都用上了小米,而诺基亚只能被调侃为可以敲核桃的板砖,能给游艇充电的神器。
诺基亚的失败,是苹果的错?三星的错?安卓的错?不!是它自己的错。
3. 诺基亚与模拟公司的对比
3.1管理与团队合作
在企业模拟中,公司的管理就类似于团队合作。
本组的一大失败之处就在于团队合作。
首先,本组不是每次都对决策作出讨论,而是主要由两为成员负责,当然这也有领导者分工不合理的因素在。
其次就是时间的不协调性。
由于组成员专业不同,上课时间不同,所以每次课后决策都只是在课后或课前的一点点时间有讨论,这造成了决策的局限性,并且在没有人通知的情况下,很容易忘做漏做决策模拟。
3.2领导者战略与定位
在企业模拟中,本组定位在高端市场和低端市场同时发展,很明显在此类市场中竞争对手太多,而本组安于现状,没有进行更深的市场细分、目标定位,也没有采取更多的策略比如低成本,以至于从第六名到第九名。
3.3创新与新产品开发
在企业模拟中,本组新产品研发从第五次开始,很明显比其他小组慢。
当竞争对手推出新品并通过销售进行降价努力,以及一系列的推销、升级措施后,可占市场已经很少了,此时推出新产品从产品性能、营销实力、价格等方面明显处于劣势。
这就是所谓的慢一步。
在推出新产品后,本组又几次没有研发新产品,在手机产品更新周期越来越短的时代,研发没有跟上,只能使原来的新产品逐渐沦为旧产品直至被淘汰。
再以后的升级也满足不了客户的需求。
这就是慢很多步。
总结:虽然模拟与现实还有很大的区别,但从中可以看出一个好的企业必定需要一个好的领导、一群好的员工、一个核心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