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早期康复训练及效果_韦荣

合集下载

脊髓损伤患者的膀胱功能训练

脊髓损伤患者的膀胱功能训练

龙源期刊网
脊髓损伤患者的膀胱功能训练
作者:杨淑艳
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2012年第08期
脊髓损伤不仅可导致膀胱和排尿功能障碍,而且长期使用导尿管容易发生泌尿系感染,给患者造成很大的痛苦。

对该类患者进行间断导尿结合膀胱功能的训练,使其尽早形成反射性膀胱和恢复膀胱一定的功能,以减少泌尿系感染和结石,提高脊髓损伤患者的生活质量。

为促使患者尽早拔除尿管、建立良好排尿规律、减少各可能并发症、降低治疗费用,应对脊髓损伤患者进行早期膀胱功能康复训练。

现本文浅谈我院2009年5月至2012年4月对21例脊髓损伤
患者进行的膀胱康复训练如下。

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早期康复训练及效果分析

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早期康复训练及效果分析

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早期康复训练及效果分析【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早期康复训练应用于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影响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于2018年04月~2019年04月收治的60例脊髓损伤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30)与观察组(n=30),对照组采取传统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患者早期康复训练,对比两种护理模式的影响效果。

结果: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经早期康复训练后膀胱容量为(448.86±29.64)ml,残余尿量为(29.86±4.78)ml,对照组经常规护理后膀胱容量为(305.25±30.11)ml,残余尿量为(92.34±8.46)ml,膀胱功能恢复效果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重脊髓损伤患者在临床护理措施中实施早期康复训练,可增加膀胱容量,减少膀胱内残留的尿液,促进患者尽早恢复生活常态。

【关键词】:脊髓损伤;膀胱功能;早期康复训练脊髓损伤是由各种不同伤病因素引起脊髓结构的损害,造成损害水平以下的脊髓神经功能的障碍。

表现为损伤水平以下的脊髓神经功能立即丧失,出现软瘫,排尿排便功能丧失,各种脊髓反射消失,甚至累及呼吸;膀胱功能障碍,最直观的危害就是影响患者的生活日常,生理上出现不能储尿,排尿费力,排尿踌躇等问题,甚至引起尿路病变,不能排尿,导致肾功能衰竭,危机生命。

对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介入早期康复训练,降低患者尿路病变感染风险,是十分重要而又有意义的一个举措,加快患者膀胱功能障碍恢复的进度[1]。

由此,本次以我院收治的60例脊髓损伤患者为观察对象,介入早期康复训练的影响效果进行评估。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于2018年04月~2019年04月收治的60例脊髓损伤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21~78岁,平均年龄(45.5±4.4)岁,执行常规护理。

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20~78岁,平均年龄(46.0±4.7)岁,介入早期康复训练护理。

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早期康复训练及效果分析

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早期康复训练及效果分析

[】 孟庆 娅, 志平 , 华雷 , . 童 过 敏性 紫 癜 外科 并发症 的诊 断 2 郭 崔 等 J L
及治疗 [ . 床 小儿 外科杂 志,0 5 () 0 —0 . J1 ]临 2 0 , 4 : 53 6 4 3 [】 郭秀瑞 . 0 例小 儿过 敏性 紫癜 的心 电图表现 与临 床分析 [ . 3 40 J中 ]
[] 茅松 , 陵. 敏性紫 癜的研究进 展[ . 1 刘光 过 J中国全科 医师杂志 , 0 , ] 2 8 0
1 () 2 —2 . 5: 44 5 1 4
昏迷 、精神错 乱、颅内 出血 、痉 挛性 瘫痪 、舞蹈病 、视觉缺失 、共济
失调等 。本文异常脑 电图的恢复大部分与临床症状 的好转保持一致 ,
6 l论

中国医药指南2 1 年 3月第8卷 第7 00 期 G i f h a d i , r 2 1,o. N 7 u e C i Mein Ma h 00V 1, o do n ce c 8
引起 阴囊 、睾丸损害的发生率极 低,而 出现在皮肤紫癜之前时更易 误诊 。国外有过敏性紫癜 引起阴囊、睾丸肿痛 ,被误 诊而行阴囊探查 术的报道 , 以出现阴囊、睾丸肿痛时要想到过敏性紫癜的可能。 所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全身 陛、出血性小血管炎,可 以累及全身各个器 官和系统 ,除常见的皮肤 、关节 、胃肠道及 肾脏等系统 的表 现外 ,要 注意一 些罕见临床表现。
[] S rieK. ugcl n g me t f o rn l e i u ia n— 7 oed S ria ae n ne a nt r r ma i ma on g o ny
并发皮下游走性 包块较少见 到 ,主要是血 管炎引起的血管神 经性 水肿 ,是过敏性紫癜 的一种 特殊 临床表现。

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早期康复训练及效果分析

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早期康复训练及效果分析

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早期康复训练及效果分析【引言】脊髓损伤(SCI)是一种严重可致残的疾病,常常导致患者膀胱功能障碍。

正常膀胱功能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因此早期康复训练对于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本研究旨在探究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早期康复训练及其效果,并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法,为改进膀胱康复训练方案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研究目标】本研究的目标是探究重庆小区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早期康复训练及其效果,通过实验证明特定的康复训练方法对提高膀胱功能的有效性,为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指导。

【研究方法】1. 实验对象的选择:选择具有脊髓损伤的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2. 实验组康复训练方法:实验组使用特定的康复训练方法进行膀胱功能的早期康复训练,包括盆底肌锻炼、肛门指压刺激、温热腰包敷贴等。

3. 对照组康复训练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的康复训练,包括物理治疗、功能锻炼等。

4. 数据采集:在康复训练开始前和结束后,采集实验对象的膀胱功能指标,包括排尿时间、排尿次数、膀胱容量等。

5. 数据分析:采用统计学方法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均值、标准差、t检验、方差分析等。

【实验设计】1. 实验组设计:实验组接受特定的康复训练方法,持续4周,每周5次,每次30分钟,共计20次。

2. 对照组设计:对照组接受常规的康复训练,持续4周,每周5次,每次30分钟,共计20次。

3. 数据采集时间点:康复训练开始前和结束后,每个时间点均在早晨空腹时采集。

4. 对照组安慰剂效应控制:在对照组中,使用安慰剂效应进行控制,以保证结果的可靠性。

【数据采集和分析】1. 数据采集:采集实验对象的膀胱功能指标,包括排尿时间、排尿次数、膀胱容量等。

2. 数据分析:采用SPSS软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膀胱功能指标的差异。

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等方法进行比较,P值小于0.05统计学上认为有显著差异。

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早期康复训练及效果分析

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早期康复训练及效果分析

【 中图分 类号】R 5 . 6 12
【 文献标 识码】A
【 文章 编号】 1 7 — 2 0 2 1 0 a)0 8 0 6 3 7 1 ( 0 0)8( 一 6 — 2
Cln c la a y i nd e ry r h biia i n o l dd rf nc i n o te swih i i a n l ssa a l e a l to fb a e u to n pa int t t
rh itt ngo p cmp e i ec nrl ru ,h r a inf a t iee c P 0O )u n r t c i et nrt e a la o u , o a dw t t o t o p teew s s ic f rne(< .5; r a atn ci e b ii r r hh og a g in df i yr f o a o h itt ngo pW %, o t l o pw s 0 tee a g icn iee c e entogo p (‘ . )C n f e a lai ru a 5 cnr u a %,h r w sa inf a t f rn eb t e ru s P,0 . o - rb i o s og r 2 s i df w w 05 d so : al ba d r ea itt nc udh l etr ld e n t n i p t nswt pn lcr jr, n eu e u in E y l e h lai o l e rs eba dr u ci n ai t i sia odi uy adt rd c r d rb i o p o f o e h n o
M eh d : 0 csso ainswt pn od ijr eern o l iie t e aitt n go pa dc nrl ru , to s 4 ae f t t i sia cr nu w r a t o p p e h l y n i o og

探讨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早期康复训练的方法及其效果

探讨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早期康复训练的方法及其效果
3 0 6
药 物与人 2 0 1 4年 6月第 6 期 第 2 7卷 总第 3 1 8期 M d i i &p e 0 p l e J e 2 0 1 4 V o l 。 2 7 N O . 6
康宣教 , 内容 包 括 : 用药指导、 休息饮食指导 、 康 复指导, 随后电话回访每周一次 , 根 据 1 . 3统 计 学 分 析 : 使用 S P S S 1 3 . 0对 各 项 资 料 进 行 统 计 、 分析 , 各 项 参 数 以均 数 标 病人情况进行访视 , 六 个 月 后 进 行 家 访 。具 体 做 法 : 病 人出院后每 周电话随访 一次 , 准 土标 准 差 ( x ±S ) 表示 , 采用 t 和x 检 验 。以 P< 0 . 0 5为 差 异 , 有统计学意义。 主 要 了解 患 者 出 院 后 病 情 , 能 否 按 时服 药 、 督促患者 继续康复训 练, 评 估 病 人 的 遵 医 2结 果 行为 , 同时 与 家 属 联 系 , 取得家庭支持 , 对病人及家属提出的问题 , 告 知解 决 办 法 。 根 见表 1 。 观察 纽 患 者 身 体 机 能 恢 复 及 适 应 社 会 家 庭 的 能 力 及 生 活 满 意 度 都 明显 . 0 5 , 有统计学意义。 据病人需要进行家庭访视 , 访视 内容: ( 1 ) 心理疏导 : 中 风 病 人 由 于 偏 瘫 或 失 语 ,日常 高 于 对 照 组 。P<0 生 活 不 能 自理 , 表 现 为抑 郁 、 悲哀、 自卑 等 心 理 状 态 , 性 格 也 变得 暴 躁 或 不爱 说 话 。 指 表 1 两 组 患 者 身 体 机 能恢 复 殛 适 应社 会 家 庭 的 比较
导家属应多给予爱心 、 理解 , 尽量满足其心理需求 , 尽 力 消 除 病 人 的 悲 观 情 绪 ( 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按

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康复训练ppt课件

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康复训练ppt课件
脊髓损伤患者膀 胱功能康复训练
目录
01. 早期康训练 02. 效果分析 03. 康复训练建议
1
早期康复训练
训练目的
1 促进神经再生
2 提高膀胱功能
3 预防尿路感染
4 减轻疼痛和痉挛
5 提高生活质量
训练方法
膀胱功能训练:通过定时
排尿、控制排尿等方法, 01
提高膀胱功能
平衡训练:通过平衡板、 平衡球等,提高平衡能力
03
心理康复训练:通过心理
辅导、放松训练等,缓解 05
心理压力,增强康复信心
肌肉力量训练:通过锻炼
02 腰背肌、腹肌等,增强肌
肉力量
呼吸训练:通过深呼吸、
04 腹式呼吸等,提高呼吸功

训练注意事项
01
保持正确的训 练姿势,避免 造成二次损伤
02
遵循专业康复 师的指导,循 序渐进地进行 训练
03
注意训练强度, 避免过度训练 导致肌肉疲劳
感染等并发症
感谢您的观看
改善社交活动:康复训练有助于患者恢复社交活动, 提高生活质量。
提高家庭幸福指数:康复训练有助于患者更好地融 入家庭,提高家庭幸福指数。
3
康复训练建议
个性化训练方案
01
评估患者 损伤程度 和功能状 况
02
根据评估 结果制定 个性化训 练计划
03
训练计划包 括:膀胱功 能训练、肌 肉力量训练、 平衡训练等
A
尿失禁改善:减少尿失禁次数,提高生活质量
训练对膀胱功能的影响
01 增加膀胱容量
03
减少尿失禁发生 率
05
提高患者自信心 和自尊心
02
提高排尿控制能 力

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早期康复训练及效果分析

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早期康复训练及效果分析

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早期康复训练及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对于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早期康复训练的效果。

方法:选择40例脊髓损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A组进行了标准的膀胱训练,B组在标准膀胱训练的基础上添加电生理刺激和超声波刺激。

进行8周的康复训练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膀胱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经过康复训练,A组和B组的总体膀胱功能都得到了一定的恢复。

但B组的膀胱容量、残余尿排空率和尿道电生理反射均显著高于A组。

B组在每个康复周期结束时的尿道电生理反射值也显著高于A组。

结论:早期康复训练对于脊髓损伤患者的膀胱功能恢复有显著效果,而添加电生理刺激和超声波刺激可以进一步增强康复效果。

关键词:脊髓损伤;膀胱功能;康复训练;电生理刺激;超声波刺激Introduction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常常导致患者的肢体运动和膀胱功能受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膀胱功能受损后,患者常常出现排尿障碍、尿失禁、尿不尽、尿频等症状,影响了患者的生活和社交生活。

因此,对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治疗需要注重膀胱功能的恢复。

早期康复训练可以有效地促进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过程,并且可以让患者尽早恢复生活自理能力。

在膀胱功能康复训练中,电生理刺激和超声波刺激也被广泛运用于提升训练效果。

本文旨在研究电生理刺激和超声波刺激在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

Materials and Methods研究对象选择40例脊髓损伤患者,其中男性20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为44岁。

所有患者均符合下列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已接受过脊髓损伤手术并完成手术后的6周以上恢复期康复训练。

2)无明显精神障碍和认知障碍。

排除标准:1)有明显其他健康问题的患者。

2)不能完成康复训练的患者。

研究方案将这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和B组各20例。

A组进行标准膀胱功能训练方案,B组在标准方案上添加电生理刺激和超声波刺激。

所有患者均进行为期8周的康复训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hs-CRP含量(9.9ʃ0.4)mg/L,中型组(13.6ʃ2.1)mg/L,重型组(19.3ʃ4.1)mg/L。

中型组、重型组与轻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组与中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水平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r=0.295,P<0.05)。

3讨论
CRP是一种由白细胞介素-6(IL-6)刺激肝脏产生的炎性反应急性时相反应蛋白[3],CRP被公认为是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的炎性反应标志物。

与配体结合后的CRP能激活经典的补体系统,与免疫细胞上的免疫球蛋白受体相结合,并且能刺激与炎性反应相关的细胞因子和补体的分泌与表达,因此加剧了炎性反应性的缺血性的损伤。

并且,CRP能刺激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相关的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炎性反应,CRP能与细胞核中的物质结合,损害细胞膜,诱导细胞凋亡。

本研究结果表明,脑梗死患者hs-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高出(P<0.01),充分说明hs-CRP与脑梗死有关,考虑其机制与炎性反应促发斑块破裂和局部血栓形成有关。

对脑梗死不同临床分型患者的hs-CRP含量再进行深入的研究发现,hs-CRP含量与脑梗死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
=0.295,P<0.05)。

血清CRP水平的增高,血液中促炎性反应细胞因子的含量和活性也增高,意味着体内炎性反应的强烈程度增高[4]。

以上研究表明,血清hs-CRP水平增高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密切关系,hs-CRP水平升高可作为病情评估的指标之一,因此降低血清hs-CRP水平可能成为治疗脑血管病的新靶点。

4参考文献
[1]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2]陈清棠.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
[3]王爱民,周颖,肖波,等.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5,18(2):153.
[4]郭毅,周志斌,姜昕,等.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与血清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计数的关系[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3,16(5):266.
[收稿日期:2012-10-16编校:郑英善]
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早期康复训练及效果
韦荣(陕西省镇安县医院骨科,陕西镇安711500)
[摘要]目的:观察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早期康复训练和效果。

方法:将120例脊髓损伤患者根据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都采用药物等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积极的膀胱功能早期康复训练。

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ASIA感觉评分与运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经过观察,治疗组减少平均24h排尿次数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早期康复训练可有效促进脊髓功能恢复,减少排尿次数,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关键词]脊髓损伤;膀胱功能;早期康复训练
脊髓损伤是临床上最为严重的损伤之一,是一种可导致终生严重残疾的非致死性损伤,多伴随有膀胱功能受损[1]。

随着我国交通运输、建筑和采矿等工业的发展,脊髓损伤的发病率逐渐升高。

在脊髓损伤初期,此时患者只需要一些形式的尿液引流,无需其他处理[2]。

随着脊髓休克期的结束,逼尿肌反射逐渐恢复,但是需要加强早期康复训练[3]。

笔者具体探讨了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早期康复训练和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病例来自我院2009年10月 2011年12月收治的120例脊髓损伤患者,入选标准:经脊髓CT/MRI检查确诊,诊断符合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发布的《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签署知情同意治疗书;年龄不限,男女不限。

其中男94例,女26例;年龄16 71岁,平均(42.15ʃ12.47)岁;受伤至手术时间(0.5 14)d,平均(3.01ʃ0.61)d。

病程1 7个月,平均病程(4.00ʃ1.14)个月。

根据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脊髓损伤流行学资料对比类似(P>0.05)。

1.2治疗方法:两组都给予神经药物、针灸、矫形器装配和心理辅导等综合康复治疗。

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积极的膀胱功能早期康复训练。

依据尿动力学的检查结果,对逼尿肌反射亢进的患者寻找反射性排尿的“扳机点”;还可通过增加腹部力量,提高膀胱内的压力而引起排尿。

患者身体前倾快速呼吸3 4次,延长屏气,增加腹压时间,之后深吸气1次,然后屏住呼吸,向下用力做排便动作。

1.3观察指标:①脊髓损伤神经功能评定:使用ASIA2006《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ASIA 运动、感觉评分;②两组治疗前后记录平均24h排尿次数。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ASIA评分、平均24h排尿次数以均数ʃ标准差(xʃs)进行统计描述与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脊髓损伤神经功能评定对比:对照组治疗前后ASIA感觉评分和运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详见表1。

2.2平均24h排尿次数对比:经过观察,治疗组减少平均24h排尿次数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

详见表2。

表1两组治疗前后ASIA感觉与运动评分比较(xʃs,n=60)
时间
对照组治疗组
感觉运动感觉运动
治疗前136.25ʃ21.2453.15ʃ21.21118.12ʃ18.2549.32ʃ10.25治疗后134.52ʃ10.2353.36ʃ28.12118.36ʃ18.3252.63ʃ9.32 P值>0.05>0.05>0.05<0.05
表2两组治疗前后平均24h排尿次数比较(xʃs,次/d)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
对照组6011.25ʃ2.117.85ʃ1.21
治疗组6011.29ʃ1.856.12ʃ0.58
P值>0.05<0.05
3讨论
排尿功能障碍是脊髓损伤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使用盆底肌肉电刺激治疗由于脊髓损伤造成的排尿功能障碍,具有一定疗效[4]。

采用药物治疗脊髓损伤后排尿功能障碍,主要是通过增加或者阻滞神经介质的功能来实现。

膀胱训练是通过各种训练诱发排尿反射来加强膀胱的排空功能。

笔者采用的方法是根据尿动力学的检查结果,通过对逼尿肌反射亢进的患者寻找“扳机点”来促进其反射性排尿;同时依靠增加腹部力量来引起排尿[5]。

本文结果显示,治疗组减少平均24h排尿次数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

不过在训练中,要严格控制患者每天摄入液体的量(每天在1800 2000ml间);导尿的间隙时间根据残余尿量多少确定,当每次导尿量>500ml 时,要适当缩短导尿时间[6];若在两次导尿间产生反射性尿失禁,可口服抗胆碱药物治疗后,继续行间歇性导尿。

总之,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早期康复训练可有效促进脊髓功能恢复,减少排尿次数,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4参考文献
[1]田利华,白祥军.脊柱复合性损伤的救治风险与早期治疗[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5,7(11):126.
[2]侯春林.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重建[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7-60.
[3]熊宗胜,徐祖豫.脊髓损伤后膀胱尿流动力学检查及分类[J].现代康复,2000,4(6):805.
[4]廖利民.神经源性膀胱的诊断与治疗现状和进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13(5):604.
[5]侯春林.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重建[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57-60.
[6]周君桂,张秀华,周晓梅,等.热冷交替膀胱冲洗对脊髓损伤患者排尿功能恢复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7,1(5):54.
[收稿日期:2012-10-24编校:郑英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