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穿甲弹的穿甲作用--弹丸终点效应节选

合集下载

穿甲弹工作原理

穿甲弹工作原理

穿甲弹工作原理
穿甲弹是一种特殊的弹药,它的设计和工作原理都是为了能够在击中目标时穿透装甲,造成更大的破坏力。

穿甲弹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弹丸结构、材料选择和射击角度等方面。

首先,穿甲弹的弹丸结构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穿甲弹的弹丸会采用硬质合金或者陶瓷等特殊材料制成,这些材料具有非常高的硬度和抗压能力。

在射击时,这种硬质材料能够保持弹丸的形状,从而在击中目标时能够更好地穿透装甲。

此外,穿甲弹的弹丸通常会采用尖锐的设计,这样可以减少空气阻力,提高射程和穿透力。

其次,材料选择对于穿甲弹的工作原理也至关重要。

除了弹丸材料外,穿甲弹的发射药也需要选择适当的材料。

一般来说,穿甲弹的发射药需要具有高能量和高速度,这样才能够在射击时给予弹丸足够的动能,从而实现更好的穿透效果。

最后,射击角度也是影响穿甲弹工作原理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常情况下,穿甲弹需要以较大的入射角度击中目标,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弹丸的穿甏能力。

此外,射击角度还会影响弹丸在击中目标后的行进路径,从而影响穿甲效果。

总的来说,穿甲弹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特殊的弹丸结构、材料选择和射击角度等方面的设计来实现的。

这些设计都旨在提高弹丸的穿透能力,从而在战场上取得更好的作战效果。

当然,穿甲弹的工作原理还受到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目标装甲的厚度和材料,以及弹丸的速度和精度等。

因此,在实际使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和使用。

终点弹道和终点效应

终点弹道和终点效应

终点弹道和终点效应
终点弹道和终点效应是两个与导弹攻击有关的重要概念。

终点弹道指导弹在飞行过程中最后一段的飞行轨迹,通常是弹头进入目标区域后的飞行轨迹。

终点效应则指导弹在撞击目标时产生的破坏效果。

终点弹道通常被设计为高速直线飞行或低空俯冲等方式,以增加命中率和攻击效果。

而不同类型的导弹还会采用不同的终点弹道设计,比如反坦克导弹采用高爆杀伤方式,需要在目标表面爆炸;而对付舰船等目标的导弹则通常采用穿甲方式,需要在目标内部爆炸。

终点效应则取决于导弹的弹头类型和撞击位置等因素。

传统弹头通常采用高爆炸药,可以产生较大的杀伤面积和爆炸力度;而穿甲弹头则采用高速穿透材料,可以在目标内部产生较大的破坏效果。

同时,在导弹撞击目标时,还会产生高温和高压等效应,对目标造成额外的破坏和损伤。

终点弹道和终点效应是导弹攻击中至关重要的两个因素。

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和优化,可以提高导弹的命中率和攻击效果,有效地提高战斗力和作战效果。

- 1 -。

第四章穿甲弹

第四章穿甲弹

弹药学 第四章 穿甲弹
台湾陆军CM-11主战坦克安装的爆炸式反应装甲布置方式
弹药学 第四章 穿甲弹
台湾陆军CM-11主战坦克安装的爆炸式反应装甲布置方式
弹药学 第四章 穿甲弹
CM-11坦克车体和炮塔试装爆炸式反应装甲阶段
弹药学 第四章 穿甲弹
可外挂装甲的装甲步兵战车
弹药学 第四章 穿甲弹
车辆配备的装甲板
随着装甲防护技术的发展,坦克的装甲防护层正在不断地 采用新材料、新结构和新原理,目前普遍采用了多层间隔装甲、 复合装甲、或披挂了反应装甲等防护措施,另外世界许多国家 提出了某些新概念装甲,如电磁装甲、电热装甲和灵巧装甲等。
弹药学 第四章 穿甲弹
弹药学 第四章 穿甲弹
弹药学 第四章 穿甲弹
台湾陆军CM-11主战坦克安装的爆炸式反应装甲布置方式
2)火力强 现代坦克一般都装有一门100~125mm火炮,一挺并列机枪 和一挺高地两用机枪。
3)速度快 在 公 路 上 最 高 时 速 达 60 ~ 70km/h ; 作 战 时 , 一 般 时 速 约 35km/h。
4)越野性能好 一般可爬30度坡,超越1m高的垂直墙和2~3m宽的壕沟,能 涉渡1m深的河流,还能利用潜渡装置在4~5m深的水中潜渡。
尾翼外径从同口径并承担膛内定心的大尾翼,发展到不起 定心作用的小尾翼,材料也由钢改为铝合金,再加上对弹型的 优化,使气动力性能大大改善,提高了终点比动能
1.穿甲弹的战术性能要求
1)要求在一定的距离上穿透给定厚度、给定倾斜角的装甲, 表示为均质靶板厚度/着角——有效穿透距离或多层靶板厚度/ 着角——有效穿透距离。
电热装甲是利用电热原理进行防护的装甲。电热装甲的组 成与自动激活电磁装甲类似,区别在于主装甲前的两块薄金属 板之间的间隔较小,且有一层绝缘材料。当射流或动能弹弹芯 穿经两块薄金属板时,电容器会放电,使绝缘材料迅速受热膨 胀,向两边推压薄金属板,干扰射流或弹芯。

穿甲弹的发展历程页PPT文档

穿甲弹的发展历程页PPT文档

3.1 旋转稳定脱壳穿甲弹
旋转稳定脱壳穿甲弹采用脱壳结构,减少了空气阻力,使 飞行部分在外弹道上的速度衰减减慢。同时又使用密度小 的铝合金弹托减轻了弹丸质量,使弹丸初速得到提高,从 而提高了远距离的穿甲能力。但是,弹体长径比受飞行稳 定性的限制,威力难以进一步提高, 不能对付现代坦克 的大法向角大厚度装甲、复合装甲等现代装甲。
前苏联 122 mm BR-471B 钝头穿甲弹
1.3 被帽穿甲弹
被帽穿甲弹的结构特点是在尖锐的头部钎焊了钝形被帽。被帽的作用是尽可 能避免倾斜穿甲时产生跳弹和保护弹头部在碰击目标时不破碎。被帽较弹体 的硬度低而韧性好,为了便于开坑,被帽顶端采用表面淬火,以提高硬度。 碰击装甲时,通过被帽传到弹体头部的应力大为减小,从而保护了弹头部。 碰击时被帽和装甲表面被破坏,而尖头弹体本身受较小的阻力继续侵彻,且
。 在倾斜碰击时不易跳飞,因此,穿甲能力得到提高
德国 Pzgr.40 被帽穿甲弹
1.4 半穿甲弹
半穿甲弹又称穿甲爆破弹,结构特点是有较大的 药室,装填炸药量较多,利用穿甲弹本身的动能, 使战斗部钻入目标内部再爆炸,靠冲击波、破片 和射弹破坏目标。
2 次口径超速穿甲弹
二战中出现的重型装甲厚度达150 ~200 mm,普 通穿甲弹已无能为力。为了击穿这类厚装甲,反 坦克火炮增大了口径和初速,并发展了一种装有 高密度碳化钨弹芯的次口径穿甲弹。由于碳化钨 弹芯密度大、硬度高且直径小,因而比动能大, 提高了穿甲威力。
脱壳穿甲弹由飞行部分(弹体)和脱落部分(弹托、弹带等) 组成。按稳定方式可将脱壳穿甲弹分为旋转稳定脱壳穿甲 弹和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弹体为 长杆形,故又称为杆式穿甲弹。由于杆式穿甲弹威力大, 不仅配用于火炮、导弹,而且还发展了配用于单兵火箭发 射的攻坚弹。

穿甲弹的物理原理

穿甲弹的物理原理

穿甲弹的物理原理穿甲弹是一种利用高速撞击力穿透防护装甲的专用弹药。

它主要由弹头、弹壳、药筒、引信等部分组成。

与普通子弹类似,穿甲弹也是利用高温、高压爆炸物推动弹壳内的子弹飞跃,但它的弹头材料和形状与普通子弹有所不同。

穿甲弹弹头通常采用高硬度合金钢、钨合金或陶瓷等材料制成,这些材料硬度非常高,即使是在极高的速度下,也能维持强大的抗击负荷能力。

另外,穿甲弹弹头通常采用较小的直径,形状也经过优化设计,以提高弹头在撞击过程中的稳定性和穿透能力。

弹头撞击装甲的过程可以简化为“弹头撞击”的物理模型。

当穿甲弹飞行到目标物体表面时,首先要克服目标物体的表面网状结构、分子力和材料的韧性。

这需要穿甲弹弹头具有较高的摩擦力和剪切力。

一旦弹头克服了这些力,就会开始穿透目标物体。

在穿透过程中,弹头将经历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初始撞击。

当弹头撞击目标物体的表面时,它会失去一部分动能,同时也会产生局部弹变和破坏,形成一个扁平的形状。

在这个过程中,弹头表面的摩擦和剪切力会变得更大,因为它的接触面积越来越小。

第二阶段:初步穿透。

当弹头穿透目标物体表面时,它会继续受到弹性反弹和继续产生破坏,弹头会稍微扭曲形变。

穿透深度也会逐渐增加,接触面积会进一步缩小。

在这个过程中,弹头的接触压力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第三阶段:稳定穿透。

在完成初步穿透后,弹头会进一步深入目标物体,形变也会进一步增加。

尽管弹头产生大量能量,但其表面温度很高,甚至可以熔化部分目标物体。

当弹头的形变达到最大时,它将变形成一种顶锥形状,并以极高的速度瞬间穿透装甲材料。

第四阶段:透甲穿透。

在完成稳定穿透后,弹头将完全穿透装甲材料,这时它的速度会比初始速度稍微降低一些。

穿透后的弹头会在目标物体内部产生大量机械和热能,对目标物体造成更广泛的破坏。

弹头撞击和穿透时产生的机械和热能将转化为弹头的动能和穿透深度。

因此,穿甲弹的物理工作原理主要是依靠弹头的高度优化和材料的强度硬度来实现的。

终点效应

终点效应

第一章:目标易损性1.目标:弹药预计毁伤或取得其他军事效果的对象。

2.目标易损性:目标对于破坏的敏感性。

3.人员目标:人员在战场上易受许多杀伤手段损伤,尽管损伤人体的方式不同,但最终目的都在于使人丧失预定职能的能力。

(一名士兵丧失战斗力,是指他丧失了执行作战任务的能力。

在定义丧失战斗力时,应考虑四种战术情况:进攻,防御,充当预备队和后勤供应队)4.人体对爆炸波超压的耐受程度有两点:①瞬时形成的超压比缓慢升高的超压造成更严重的后果,②持续时间长的超压对持续时间短的超压对人体损伤更严重。

5.人员受到的平移力是由爆炸风引起的,其大小取决于爆炸强度,人员至炸点的距离,地形条件以及人体方位等。

6人员对火焰和热辐射的易损性可分为闪光和火焰烧伤。

7人员对冲击波的易损性主要取决于爆炸时伴生的峰值超压和瞬时风动压的幅度和持续时间。

8易损性尺度:车辆运行所必须的某个零部件受到损伤从而导致车辆停驶时间超出某一规定时间,即认为遭到破坏。

9.地面车辆:分为装甲和非装甲,相对于破片和弹丸的易损性是由装甲的类型弹丸的着速等决定的。

地面和地下建筑物:大多数破坏作用都能够破坏建筑物,须和目标的载荷与响应特征及制约响应。

10.车辆易损面积:指小于目标暴露面积的计算面积。

其中命中概率等于目标被击中并毁伤的概率。

(装甲车辆易损面积法:评定坦克的毁伤威力和将坦克分成若干不同单元区后分别考虑射弹对每一个单元区的毁伤威力,将单元一部分的M、F和K级破坏相加即可得到总破坏值。

非装甲车辆的易损面积法:目标暴露面积与单元破片平均毁伤概率之积)11车辆易损性:①受到损坏方式:破片、穿甲弹、冲击波、火焰、热辐射、电子干扰危害成员等。

②装甲车辆a,装甲战斗车:参与进攻作战并参加冲击行动;AFV:唯一采用抵御穿甲弹和空心装药破甲弹的车辆;AIV/AA V:参与进攻作战,不参加冲击行动。

装甲战斗车辆、坦克:火力强大,机动性好,冲击能力强,良好的装甲防护;毁伤等级:M级损坏,丧失行动能力;F级损坏:丧失设计能力;K级损坏:完全损坏。

军武百科碎甲弹、破甲弹与穿甲弹的原理

军武百科碎甲弹、破甲弹与穿甲弹的原理

军武百科碎甲弹、破甲弹与穿甲弹的原理碎甲弹(HESH)是通过塑性炸药在装甲板上爆炸产生冲击波,利用超压崩落坦克装甲内层碎片来杀伤车内人员和毁伤设备的。

碎甲弹最初是由英国人发明的,而且一直使用至今。

碎甲弹用来对付二战坦克的均质钢装甲比较有效。

它的另一个优点是可以作为普通高爆弹使用。

碎甲弹里面装的是塑性炸药,只要弹丸命中坦克,薄薄的弹壳在巨大的冲击力作用下变形或破碎,里面的塑性炸药像膏药一样紧紧粘贴在装甲表面,既不破碎,也不飞散。

在延时引信的作用下,粘贴在装甲外面的炸药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以几百亿帕压力作用在装甲上,巨大的力传递到装甲内,犹如用锤子敲打墙壁,墙壁未穿透,背面的墙皮却一块快剥落一样,致使内壁落一块几千克重的的蝶形碎片和数十块小碎片。

这些碎片在坦克里四处飞溅,将乘员杀伤,设备击坏,外形完好的坦克再也无法动弹。

破甲弹又称空心装药破甲弹,是以聚能装药爆炸后形成的金属射流穿透装甲的炮弹。

也称聚能装药破甲弹,是反坦克的主要弹种之一。

主要配用于坦克炮、反坦克炮、无坐力炮等。

用于毁伤坦克等装甲目标和混凝土工事。

射流穿透装甲后,以剩余射流、装甲破片和爆轰产物毁伤人员和设备。

破甲弹的使用,加强了对坦克的威胁,其主要特点是靠装药本身的能量来穿甲的,故不受初速和射距的限制,是一种发展潜力较大的弹种。

不过它的装药很有学问,因为空心装药破甲弹,主要靠把装药制成带锥形孔的空心圆柱体药柱,并在锥形孔药表面加上金属罩,这样,爆炸时即会聚成一股速度、温度和压力都很大的金属能射流,即“聚能效应”,摧毁装甲,反之,如果把装药制成实心,就不能达到破甲的目的。

穿甲弹主要依靠弹丸的动能穿透装甲摧毁目标的炮弹,俗称动能弹。

其特点为初速高,直射距离大,射击精度高,是坦克炮和反坦克炮的主要弹种,我们知道,穿甲弹的穿透能力主要来源于弹丸运动时的动能。

而要增大弹丸击中目标时的动能,就必须提高弹丸的速度。

我们现在使用的穿甲弹,用长管火炮发射(更高的身管长度与口径比可以形成更高的炮堂压力,从而使炮弹的初速度更快,动能更大),还将弹体做成流线型或长杆形,就是我们常说的脱壳超速穿甲弹,因为脱壳超速穿甲弹的弹丸形状像支长箭,所以,还有人称它为箭形超速穿甲弹。

穿甲弹的发展历程

穿甲弹的发展历程
前苏联 122 mm BR-471B 钝头穿甲弹
1.3 被帽穿甲弹
被帽穿甲弹的结构特点是在尖锐的头部钎焊了钝形被帽。被帽的作用是尽可 能避免倾斜穿甲时产生跳弹和保护弹头部在碰击目标时不破碎。被帽较弹体 的硬度低而韧性好,为了便于开坑,被帽顶端采用表面淬火,以提高硬度。 碰击装甲时,通过被帽传到弹体头部的应力大为减小,从而保护了弹头部。 碰击时被帽和装甲表面被破坏,而尖头弹体本身受较小的阻力继续侵彻,且 在倾斜碰击时不易跳飞,因展趋势
杆式穿甲弹的出现是穿甲弹设计思想的 一次飞跃。与传统的穿甲弹相比,其显 著特点是大幅度地提高了断面能量密度 ( 即比动能) ,高密度材料钨、贫铀合金 用于弹体及高强度、低密度的超硬铝合 金用于弹托,又使得比动能大幅度提高。 为此,杆式穿甲弹的发展趋势可归纳为 以下几个方面:
LOGO
以上即是我所整理制作关于穿甲弹的发展历程的PPT。 图片来自网络。 主要内容来自
王迎春,王洁,管维乐等.穿甲弹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J].飞航导弹,2013,(1):48-52。
法国 “箭” 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
3.2.1 杆式穿甲弹的一般结构
杆式穿甲弹的内部典型结构如图所示,全弹由弹丸和装药部分组成, 其中弹丸由飞行部分和脱落部分组成,飞行部分一般包括风帽、穿甲 头部、弹体、尾翼、曳光管等,脱落部分一般包括弹托、弹带、密封 件、紧固件等; 装药部分一般包括发射药、药筒、点传火管、尾翼药 包(筒)、缓蚀衬里、紧塞具等。
实验用 120mm 脱壳穿甲弹
3.2 尾翼稳定脱壳(杆式)穿甲弹
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通常称为杆式穿甲弹,其特点是穿甲部分的弹体 细长,直径较小。长径比目前可达30左右,仍有向更大长径比发展的 趋势,如加刚性套筒的高密度合金弹芯的长径比可达到40,甚至60以 上。弹丸初速为1500~2000m/s。杆式穿甲弹的存速能力强,着靶比 动能大,与旋转稳定脱壳穿甲弹相比,穿甲威力大幅度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