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知识点:选用句式练习习题

合集下载

【高考专题】高考语文专项复习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20题 一(含答案)

【高考专题】高考语文专项复习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20题 一(含答案)

高考语文专项复习选用、仿用、变换句式20题一1.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一段话。

要求:句式及修辞手法与示例相同。

向往是思想的折射,灵魂的写照,行动的先导。

有的人向往成功,于是就孜孜不倦,默默耕耘;有的人向往奉献,于是就志存高远,兼济天下;有的人向往清高,于是就洁身自好,一尘不染。

2.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老学庵笔记》乃陆游晚年所作,所记内容多为其亲历或亲见、亲闻之事。

难能可贵的是,此书迥异于仅记述事实或转抄他书的丛札性汇编,具有鲜明的识见。

除评判性的断语外,___________,体现了他一以贯之的立“大节”、辩邪正的思想倾向。

A.并无透露出陆游的思想立场和价值判断,哪怕一些条目的设置、笔法的使用等B.还有一些条目的设置、笔法的使用等,无不透露着陆游的思想立场和价值判断C.处处透露着陆游的思想立场和价值判断,包括一些条目的设置、笔法的使用等D.即使一些条目的设置、笔法的使用等,也都透露着陆游的思想立场和价值判断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实际上,文学鉴赏有一个公认的规律,那就是见仁见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面对同样一部作品,_____,一部分读者认为优秀,另一部分读者却认为不过如此,这是文学鉴赏活动中的一种常见现象。

正是由于这个缘故,世界上包括诺贝尔奖在内的许多文学奖,每次公布得奖作品后都会在文坛上产生激烈争议,不像自然科学奖那样基本上可以一锤定音。

A.读者因人生阅历、性格禀赋乃至阅读爱好不同,会产生不一样的阅读感受B.读者拥有不同的人生阅历、性格禀赋乃至阅读爱好,因而阅读感受也会不一样C.读者会产生不一样的阅读感受,因为其人生阅历、性格禀赋乃至阅读爱好不同D.人生阅历、性格禀赋乃至阅读爱好不同的读者会产生完全不一样的阅读感受4.将下面三个句子整合为一个长单句。

可调整语序,适当增删词语,不能改变原意。

①隋唐是我国造墨业空前兴盛的时代。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仿用、选用、变换句式第2节选用、变换句式板块精练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仿用、选用、变换句式第2节选用、变换句式板块精练

板块精练板块1 选用句式1下面四句话,分别强调“年龄经历”和“处所”的一组是①不同年龄,不同经历的一代青年终于走进了大学校园,从田间地头,从工厂车间,从军营哨卡。

②一代青年,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经历,终于从田间地头,从工厂车间,从军营哨卡走进了大学校园。

③从田间地头,从工厂车间,从军营哨卡,不同年龄,不同经历的一代青年终于走进了大学校园。

④一代青年终于从田间地头,从工厂车间,从军营哨卡走进了大学校园,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经历。

A.③和④ B.②和① C.④和① D.②和③解析:④①采用状语后置的句式强调“年龄经历”和“处所”。

答案:C2.要想表达“我们能赶上前人,创造出比前人更辉煌的业绩”这个意思,下面四句中语气最强烈的一句是A.不管怎样,我们会超过前人,创造出比前人更辉煌的业绩!B.难道我们还不如前人,创造不出比前人更辉煌的业绩吗C.我们创造的业绩将是前人无法比拟的,谁不认为我们比前人强D.我们无论如何不会比前人逊色,要创造比前人更辉煌的业绩!解析:这是根据表意需要选用句式。

B项正确,A、D项虽然用了复句形式,但始终只是陈述句,语气不够强烈;C项用了反问,是一个分句;B项用了双重否定句式,并且用“难道……吗”加以反问,有气势,语气强烈。

答案:B3.填入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句是一支支丰富多彩的藏族民歌,伴随他长大,________,也赋予他为声乐艺术贡献力量的美好愿望和理想。

A.使他练就一副清脆豪放的好嗓音 B.他的嗓音被练得清脆豪放C.他被练就一副清脆豪放的好嗓音 D.练就他的清脆豪放的好嗓音解析:整个句子的主干是“民歌……,伴随……长大,使他练就……嗓音,赋予……愿望和理想”。

如果选用被动句,整个语段的主语就发生了变化,据此可排除B、C。

D 虽然是主动句,但把它还原到句中,主语前后也不一致。

答案:A4.从句式选用看,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所填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你不能改变天气,__________;你不能选择容貌,__________;你不能预支明天,但你可以过好今天!人生苦短,请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A.但你不能不改变心情但你可以选择表情B.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但你可以选择表情C.但你不能不改变心情但表情可以被你选择D.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但表情可以被你选择解析:第一条横线选肯定句,语势更加流畅;第二条横线选主动句,可以使主语保持一致。

最新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选用、变换句式》规范训练(含答案)

最新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选用、变换句式》规范训练(含答案)

第五单元选用、变换句式选用、变换句式1.把下面的长句改为短句,可适当增删词语,不能改变原意。

老中青三代美术家热情创作了一批不仅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一百多年来可歌可泣、艰苦卓绝的奋斗历史,而且呈现出中国艺术的民族特色和个性鲜明的多样化风格,为现已启动的“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提供了宝贵经验的优秀的中国画、油画和雕塑作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老中青三代美术家热情创作了一批优秀的中国画、油画和雕塑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一百多年来可歌可泣、艰苦卓绝的奋斗历史,而且呈现出中国艺术的民族特色和个性鲜明的多样化风格,为现已启动的“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提供了宝贵经验。

2.把下面画横线的长句改为短句,可适当增删词语,不能改变原意。

究竟是有人说机遇决定成败对,还是有人说实力决定成败对,还是有人说战略决定成败对,还是有人说细节决定成败对呢?这取决于审时度势,趋利避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有人说机遇决定成败,有人说实力决定成败,有人说战略决定成败,有人说细节决定成败,究竟谁说的对呢?3.把下面的短句改为一个长单句,可适当增删词语,不能改变原意。

这是一位身手矫健、武艺超强的特种兵,有百步穿杨之术、天降神兵之勇、海底蛟龙之健,水陆空三栖作战样样精通。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这是一位有百步穿杨之术、天降神兵之勇、海底蛟龙之健,水陆空三栖作战样样精通的身手矫健、武艺超强的特种兵。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 文言文句式类试题 专项练习(含解析)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 文言文句式类试题 专项练习(含解析)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文言文句式类试题专项练习(含解析)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文言文句式类试题专项练习1、下列句子从句式特点上看不是状语后置(倒装句)的一项是( )A.董生举进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连不得志于有司C.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____________D.而观于其市2、下列各句与“垣墙周庭”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B.妪,先大母婢也C.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D.其制稍异于前3、下列各项句子的句式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得双石于潭上A.石之铿然有声者B.此世所以不传也C.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D.古之人不余欺也4、下列各句中加粗字的词类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高皇帝过鲁,以太牢祠焉B.高祖欲长都洛阳C.纲而纪之,统而理之D.士卒皆歌思东归5、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A.微斯人,吾谁与归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C.木直中绳,以为轮D.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6、从文言句式角度,下列各组句子特点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②申之以孝悌之义B.①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C.①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②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D.①铸以为金人十二②蚓无爪牙之利7、下列选项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A.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B.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C.虽体解吾犹未变亏,岂余心之可惩?D.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8、下列与例句的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A.月出于东山之上B.此非曹孟德之诗乎C.死生亦大矣D.此余之所得也9、下列句子与"树之以桑"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非我也,岁也B.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C.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D.公与之乘,战于长勺10、下列句子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A.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____________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C.天下之水,莫大于海____________D.此亦东海之大乐也11、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练专题12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选用、变换句式(含解析)

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练专题12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选用、变换句式(含解析)

专题12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选用、变换句式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我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在很多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②航天事业首当其冲,“嫦娥”揽月、“神舟”飞天、“北斗”耀苍穹,都彰显出我国航天科技的突飞猛进。

③随着航天科技成果的涌现,相关的科普活动也在迅速开展。

④在秉承尊重科学的原则下,更加关注受众群体的特点,采用丰富多样的形式让晦涩难懂的专业知识“接地气”。

⑤图文并茂的专业术语讲解、业内专家讲述幕后故事、以及太空现场实验课等形式都深受青少年的喜爱。

⑥这些科普活动在形式上推陈出新,在内容上注重对知识输出与思维锻炼的统筹。

⑦这些优质的科普活动提升了青少年的科学素养,激发了青少年对航天科技的兴趣,为我国的科技发展培养了更多后备人才。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第②句和第⑥句的加点词语均使用正确。

B.第③句和第④句中的画线处均存在语病。

C.应去掉第⑤中“以及”一词前面的顿号。

D.第⑦句中两处画线文字的表述顺序正确。

2.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请对第⑥句进行改写,使其内部的逻辑关系更加紧密。

将改写后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答案】1.C2.科普活动不仅在形式上推陈出新,还在内容上注重对知识输出与思维锻炼的统筹。

(或:这些科普活动,在形式上推陈出新的同时,还在内容上注重对知识输出与思维锻炼的统筹。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辨析并修改病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A.第二句的“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蒙受灾难,此处指航天事业最先取得成就,用在此处与语境不符。

B.第三句没有语病;第四句句式杂糅,“在秉承尊重科学的原则下”应改成“在尊重科学的原则下”或“秉承尊重科学的原则”;成分残缺,没有主语,在“在秉承”前加上主语——科普活动。

D.第七句逻辑顺序有误,应该先激发了兴趣,再提升素养,划线处应该为“激发了青少年对航天科技的兴趣,提升了青少年的科学素养”。

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 专题升级训练 专题13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 专题升级训练 专题13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高考第二轮复习语文安徽版专题升级训练十三选用、仿用、变换句式1.根据下面的一段文字,给“拍客”下一个定义。

不超过40个字。

互联网时代出现了这样一群人,他们有社会责任感和爱心,眼界开阔,留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中择取社会“热点”,用手机、数码相机或数码摄像机等数码设备拍下图像或视频,用来表达对百姓生活和人文历史的理解与思考,然后以发送彩信或电子邮件的方式,上传到网络分享、传播。

他们被称做“拍客”。

成为“拍客”,不需要高超的摄影技术,妇孺皆可,老少皆宜。

2.仿照下面的句子,以“自己”为写作对象,仿用原句的修辞手法,再写两句,与原句构成排比。

自己善良才能感知世界的美好,阴谋家的世界则只是永远跳不出来的暗算的陷阱;3.仿照所给的句子,续写两句话,使语意前后连贯,构成一组排比句。

与其咒骂黑暗,不如点亮一支蜡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下面一句话改写成一个以“不少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为开头的单句,可适当增减词语,但不能改变原意。

辛弃疾初来南方任职,对朝廷的怯懦和畏缩并不了解,加上宋高宗曾赞许过他的英勇行为,所以他在这一时期,曾热情洋溢地写出了不少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

5.把下面这个长句改写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连报考都有严格限制的英国伊顿公学,凭借它曾经是英国殖民地上层家庭男孩首选的地位和与众不同的高贵气质而成为一所举世闻名的私立中学。

6.仿照下面的示例,自拟一个描写对象,写一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

晶莹的露水,即使是一滴,也会感激草尖的柔嫩,拥抱朝霞的艳丽,向往蓝天的广阔。

7.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梦想”,时代背景、生活经历不同,梦想的内容也因人而异。

请在所给课文中任选两篇,仿照横线前的语句续写两句话,与原句构成排比。

曹操《短歌行》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痛恨种族歧视的镣铐和枷锁,马丁·路德·金的梦想是自由和正义,渴盼黑人和白人平等友好相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特殊句式及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特殊句式及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特殊句式及练习题(含答案)文言特殊句式一般分四类: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其中较难理解的是倒装句。

现代汉语习惯的常规语序,一般为"主-谓-宾""定(状)-中心词",即主语在谓语前,谓语在宾语前,修饰语在中心语前;但有时因修辞、强调等的需要语序会发生变化。

概念:如果以这个常规语序为标准的话,我们会发现一些文言文句子有许多次序颠倒的情况,这是古人说话的习惯。

这就像广州方言"我走先"与普通话"我先走"一样,没有修辞或强调的意义。

但为了方便我们学习,就称它为"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

我们把那些谓语放在主语前的现象叫做"谓语前置"或"主谓倒装",那些宾语放在谓语动词或介词前面的现象叫做"宾语前置",把那些定语放在中心语后的现象叫做"定语后置",把那些介词短语即状语放在中心语后的现象叫做"介词短语后置"或"状语后置"。

一、判断句:文言文中也有用判断词“是”(或“非”)来构造判断句的现象,比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非我也,兵也。

(《寡人之于国也》)句中“是”“非”,和现代汉语判断词“是”“非”同义。

但是,这种用法不大常见。

文言文往往用别的词或结构方式来表示判断。

(一)用其他判断词表示判断例如:此则寡人之罪也。

(《勾践灭吴》)翻译:这是我的罪过啊。

句中“则”译为“是”,即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判断词。

此外还有:“即”“乃”“皆”“本”“诚”“亦”“素”“非”等等,例句:①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梁将即楚将项燕。

④臣本布衣。

⑤且相如素贱人。

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采用“……者,……也”的方式构造判断句例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复习:选用句式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复习:选用句式

语言表达:选用句式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在火种欢迎仪式上,现场工作人员先从火种灯引火,然后用取得的火点燃北京冬奥会火炬。

北京冬奥会火炬接力火种灯的创意,源于被视作“中华第一灯”的西汉长信宫灯。

火种灯造型轻巧华丽,设计巧妙环保。

飞舞的红色丝带环绕火种灯的顶部,象征着拼搏的奥运激情;方圆嵌套象征天圆地方,金属光泽和晶莹剔透的玻璃形成对比,表达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的完美契合。

灯体使用环保材料再生铝合金,采用双层玻璃结构。

整体打造出既有传统中国韵味,又有现代感的火种灯。

长信宫灯出土于本届冬奥会赛区之一的河北,作为镇馆之宝收藏于河北博物院。

历经2000多年,长信宫灯虽受时间侵蚀,但仍能体现出汉代鎏金工艺的高超水平。

“长信”有永恒信念之意,北京冬奥会火炬接力火种灯以此为创意,意在表达人们对光明和希望的向往与追求。

根据文段内容和图片,以“北京冬奥会火炬接力火种灯”为开头写一个单句,简述北京冬奥会火炬接力火种灯的组成结构,不超过30个字。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文段的主要内容向家长发出呼吁。

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

中国人的身高增长主要得益于营养,但是,营养也有让人心忧的一面。

为了让孩子长高,我们可能步入了一个认知陷阱,以为只要孩子吃得好,就会快速、大幅度提高孩子的身高。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的数据表明,中国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是11.1%和7.9%,相加为19%。

这意味着,每5位中小学生中就有一名小胖墩儿。

这说明,好营养可以提高孩子的身高,也会催生肥胖。

肥胖会影响儿童的运动能力,肥胖者的耐力、爆发力、柔韧性,都明显低于正常体重的孩子。

大量研究已经提示,肥胖孩子的智力水平低于体重正常的孩子。

肥胖还会导致多器官和系统损害。

肥胖者到了成年期慢性疾病患病率较高,容易罹患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癌症等疾病。

此外,肥胖对于青少年的心理打击也很严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复习知识点:选用句式练习习题
高考语文复习知识点:选用句式练习习题
“选用句式”是高考《考试说明》中明确手册的考点,其能力层级为应用(D)。

历年高考虽然较少单独命习题,但结合辨析和修改病句、表达连贯、仿用句式等几乎年年都要涉及到。

从考查的内容看,这一考点主要考查四个方面:①根据上下文陈述对象的需要选用句式;②根据表现形式的需要选用句式;③根据表意的需要选用句式;④根据表达手段或场合的需要选用句式。

从命习题形式看,主要有两种习题型:①复位填充习题(一般为“定位选句”);
②句式评析习题。

习题型特点:①材料选取的广泛性;②讲究思维的条理性和形象性;
③解答结果的惟一性;④一般为选择习题型。

句式即通常所说的句型,也就是句子的格式或格局。

我们在实验中学阶段接触过的句式很多。

①根据表达语气分:有陈述句(“毒品毁掉了讲师范可同的一生。

”是一般性叙述,没着重强调)、疑问句(“谁说不是毒品毁掉了讲师范可同一生?”强调毒品危害的肯定性)、祈使句、感叹句(“毒品毁掉了讲师范可同的一生啊!”着重于抒发感叹语气)。

②根据主语的性质分:有主动句、被动句(“讲师范可同的一生被毒品毁掉了。

”强调重点是受事主语)。

③根据判断的性质分:有肯定句、否定句(“毒品不是没有毁掉讲师范可同的一生。

”强调事实的存在。

)④根据句子成分的位置分:有常式句、变式句、“把”
字句(“毒品把讲师范可同的一生毁掉了。

”强调重点是动词谓语)。

⑤根据结构的繁简分:有长句、短句。

⑥根据语体风格分:有口语句、书面语句。

⑦根据句式整齐分:有整句、散句。

⑧根据句子数量分:有单句、复句。

⑨根据修辞方法分:有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反复句、对偶句、设问句、反问句等。

只要不是病句,句式本身无好坏之分,关键在于要符合语境的需要。

选用句式还是一个修辞问习题,与“简明、连贯、得体”的修辞要求存在着交叉关系。

不同句式,有时虽然表达的内容基本相同,但表达效果有差异。

孰优孰劣,要看需要和语言环境。

选用句式是一项比较重要的语言操作技能,是收到良好的表达效果的基本条件。

例如四字句是整句的一种,是汉语特有的语言现象。

它具有简练和平稳的功能。

请看下面这句话,“我喜欢报刊上那些既充满了智慧,又十分幽默有趣,让人在感到快乐的同时又受到教育的漫画作品。

”虽然通顺,但显得拖沓,水分太多,用四字句来改写一下就变成了“我喜欢报刊上那些智趣兼备、寓教于乐的漫画作品。

”这样不仅浓缩了语意,也显出一种整饬之美。

对偶句比四字句有更严格的要求,但在散句中嵌入一些对偶句,则会令文句大大增色。

试比较下面两段文字中画线部分的不同。

(1)9月,天气不冷不热,气候宜人,一年中最好的季节来临了。

人们纷纷出游,有的到郊外去观赏红叶,有的到公园去参观菊展。

这正是人和自然的“对话”最亲密最热烈的季节。

(2)9月,暑气渐退,凉风徐来,一年中最好的季节来临了。

人们或漫游于霜叶渐染的郊野,或沉醉于菊花正艳的园林。

这正是人
和自然的“对话”最亲密最热烈的季节。

两相对照,不难看出第二段文字的语言显然要高出一筹,它犹如精美的对称图案,令人赏心悦目。

在高考试习题中选用句式一般为选择习题。

选用句式习题解习题的一般过程:(1)审清习题目要求,弄清习题目是要求保持上下文的连贯,还是为了突出强调某个意思。

(2)根据习题目要求认真分析所供材料。

如要求保持上下文的连贯,则要注意分析话习题、句式;如要求强调某一意思,就要从句首句末的位置上去分析。

(3)比较各选项的异同,结合语境要求的要点寻找答案,把选中的答案代入原文检验效果。

例1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公安干警及时赶赴现场侦察,中午12时,。

A.在家里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全部赃物和赃款也同时起获
B.在犯罪嫌疑人家里将其抓获,全部赃物和赃款也同时起获
C.犯罪嫌疑人在家里被抓获,并起获全部赃物和赃款
D.在犯罪嫌疑人家里将其抓获,并起获全部赃物和赃款
【解析】这是以衔接形式出现的选用句式习题,特点是提供语境,根据语境进行选择。

所以答习题时,要根据陈述对象的需要,选用能使上下文文意连贯,语气贯通的句式。

语境中陈述对象为“公安干警”,A项的后一个分句主语是“赃物和赃款”与语境的陈述对象不一致。

B项的后一个分句与A项有相同的毛病。

C项的第一分句的主语是“犯罪嫌疑人”,与语境的陈述对象也不一致。

D项前后两个分句的主语都是“公安干警”,与所给
的语境衔接,所以选D项。

【答案】D例2 要想表达“我们能赶上前人,创造出比前人更辉煌的业绩”这个意思,下面四句中语气最强烈的一句是( )
A.不管怎样,我们会超过前人,创造出比前人更辉煌的业绩!
B.难道我们还不如前人,创造不出比前人更辉煌的业绩吗?
C.我们创造的业绩将是前人无法比拟的,谁不认为我们比前人强?
D.我们无论如何不会比前人逊色,要创造比前人更辉煌的业绩!
【解析】这是根据表意需要选用句式。

B项正确,A、D项虽然用了复句形式,但始终只是陈述句,语气不够强烈;C项用了反问,是一个分句用;B项用了双重否定句式,并且用“难道……吗?”加以反问,有气势,语气强烈。

【答案】B例3 下面两个句子中,表达效果最佳的一项是( )
①车前草生长在古代的路上。

那时,无论路上行走的是官车、私车,马车、人力车,婚车、刑车、战车,车前,都有你,碧绿的,柔韧的,打着春天的手势。

②车前草生长在古代的路上。

那时,无论路上行走的是官车、私车,马车、人力车,婚车、战车、刑车,车前,都有碧绿的、柔韧的你,打着春天的手势。

③每逢深秋时节,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松竹山茶,色彩绚丽,美景尽览。

④每逢深秋时节,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松竹山茶,色彩绚丽,美景尽览。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本习题是从语句的形式来设的。

解答本习题,先找出①句与②句,③句与④句之间的区别,然后紧密结合全句的句式特点和上下句话习题、句式来判断。

①②句间,①句用倒装句,更突出“碧绿的、柔软的”的意思,且短句句式与全句更协调。

③句间,④句两个6字句相对,接下来是4个四字句,不仅句式对称,而且“瞰”和“览”均押“an”韵,音节协调,显得琅琅上口。

所以①④句表达效果更好。

据以上分析,本习题答案选C。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请自行参考编辑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