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讲 怎样写出波折27

合集下载

6年级上册语文第27课笔记

6年级上册语文第27课笔记

6年级上册语文第27课笔记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7课《蒙娜丽莎之约》笔记
一、生字
达·芬奇、幅、蒙娜丽莎、人行道、肖像画、陈列、咖啡厅、抿二、多音字
糊:hú糊涂;hù纸糊
三、近义词
规矩—规则轻盈—轻巧大概—大约涟漪—波澜沉静—安静慈祥—和蔼光芒—光华奇幻—奇异珍藏—收藏身躯—身体四、反义词
微笑—哭泣宽敞—狭窄安静—喧闹熟悉—陌生简单—复杂
五、理解词语
前奏:乐曲正式开始前吹奏或弹奏的序曲。

轻盈:本文形容“我”的呼吸很均匀。

涟漪:细小的波纹。

交头接耳:形容人们在困体靠得很近,耳朵对着耳朵低声说话。

端详:认真、仔细地看。

笼罩: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

六、课文分段及段意
第一段(1):简单介绍《蒙娜丽莎》这幅画,点明这幅画是“我”此行的目的。

第二段(2-7)详细描绘了画中蒙娜丽莎微笑和姿势的美丽,揭示出她奇特的美丽。

红楼梦第二十七回主要内容介绍

红楼梦第二十七回主要内容介绍

红楼梦第二十七回主要内容介绍《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小说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以及中国古代社会世态百相的史诗性著作。

下文介绍的是红楼梦第二十七回主要内容,仅供参考。

《红楼梦》第二十七回主要内容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芒种节前,黛玉过怡红院,敲门不开而闻宝钗笑语,因而临风洒泪,群鸟惊飞。

本回,芒种节,大观园众女儿打扮得花枝招展,祭饯花神。

宝钗扑蝶,而无心听到红玉和坠儿的对话。

于是用“金蝉脱壳”的方法,无意间黛玉作了她的掂脚之石。

凤姐发现怡红院红玉说话简断,办事爽利,拟收为手下干将。

探春要宝玉给她买各种精致的艺术品,谈及给宝玉做鞋,宝玉因说做鞋之奢华,引出赵姨娘的妒忌。

宝玉寻黛玉,却发现她在葬花,并哭咏《葬花吟》。

宝玉不禁痴倒。

《红楼梦》读后感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代表了中国长篇小说的最高水平。

红楼梦里的人物都有自己的特点,如:林黛玉多愁善感,贾宝玉非常聪明,薛宝钗非常大方,王熙凤精明能干……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贾宝玉和林黛玉。

林黛玉这个多愁善感的女孩总会让人对她产生怜爱,很多事都会使她落泪,这个敏感的女孩让我无法忘记。

文中,贾宝玉这个主人公让我觉得他不虚伪,。

他不爱读书的原因正是因为他不想为了所谓的官而装虚伪。

他想到什么说什么,从来不说谎,他能和黛玉以及大观园里的其他姐妹处的关系很好,是因为他能读懂她们的内心,能看到她们的内心。

贾宝玉无为却善良真实。

文中曾经的宁荣二府多么繁华,单单一座大观园就让人惊叹。

可是就因为后辈太爱财,无视律法,不知满足,不思进取,才会衰败。

我觉得红楼梦是一本神奇的书。

一开始我并不是特别喜欢,可是当我读完一章的时候,不知不觉被里面细致形象的描写吸引。

他带我走进古人的生活,让我看到了一个个性格鲜明的人物,还有一首首美丽的诗词。

以我现在的知识,还无法更深的解读这本书,但我依然被它所吸引。

第27课《黄生借书说》教案(冀教版初三上)2

第27课《黄生借书说》教案(冀教版初三上)2

第27课《黄生借书说》教案(冀教版初三上)2教学目标:1.教育学生珍爱现在优越的学习环境,用心学习。

2.学习课文构思严密,对比鲜亮的写作特点。

3.了解一些双音词的古今异义。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解题,了解课文的内容结构,分析第一部分。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书海茫茫,读书要借书,这是常有的事。

当你借到一本你所需要的书时,你在兴奋兴奋之后,便会埋头攻读,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

但对自己已有的书,尽管也是需要学习的,却缺乏那种兴奋感和迫切阅读的激情。

在这方面大致大伙儿都有所体会,这是什么缘故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黄生借书讲»就议论了那个咨询题,看看课文作者提出了什么看法,你和他的认识是否一致?2.解题:学生阅读课文注释①,教师作如下补充:①课文标题中的〝讲〞,是古文体中的一种,这种体裁的文章往往就社会生活中的某种现象提出作者的看法,观点是〝发人之所未发〞的,一样以议论为主,也兼有记叙和抒情的成分。

在写法上讲究波澜起伏,使人感到变化无常。

篇幅一样不长,要做到言简意赅。

它起源于春秋战国时策士们的游讲,到唐代便扩大成为一种通用的文体。

我们往常学习过的韩愈的«马讲»,柳宗元的«捕蛇者讲»都属这类文章。

②课文作者袁枚还有号简斋,他生活在号称封建盛世的清康熙、雍正、乾隆年间,中过进士,做过江宁等地的知县。

33岁辞官,定居南京,在小仓山筑园林,因是金陵织造园林旧址,故改其名〝随园〞,又因此自号〝随园老人〞,晚年还自号〝仓山居士〞,过着论文赋诗的悠闲生活。

他一生喜爱山水田园,思想比较自由解放,论诗主张抒写性情,创性灵讲,反对仿照古诗文的格调。

认为〝凡作诗文者,宁可为野马,不可如疲驴。

〞③黄生名允修,贫而好读书,袁枚专门重视他,也专门乐意关心他。

除了借书给他之外,还支援他一部分生活用费。

«赠黄生序»中讲:〝又虞其家之贫,有以累其能也,为羞其晨昏,而以书库托焉,成生志也。

27课我的长生果表格梳理

27课我的长生果表格梳理
27
以下是《我的长生果》27课的梳理表格:
序号
文章内容
1
描述作者童年时期对读书的痴迷和热爱,以及读书带来的快乐和满足感。
2
描述作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了文字的魅力和表达的力量,以及如何通过阅读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3பைடு நூலகம்
描述作者在写作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以及如何通过阅读来克服这些困难。
4
描述作者对文学创作的认识和感悟,以及如何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5
总结作者从读书、写作中所获得的收获和成长,以及如何将这些经验和感悟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27 故事二则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27 故事二则

第八单元第二十七课故事二则内容分析《扁鹊治病》取材于战国时期名医扁鹊的传说故事。

故事讲述了扁鹊拜见蔡桓侯,几次指出蔡桓侯病在何处,劝他赶快治疗。

而蔡桓侯坚信自己没有病,对扁鹊的态度由不相信、不理睬到最后的不高兴,致使延误了病情,病人膏肓,无药可医。

故事以蔡桓侯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警示人们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课时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认“拜、侯”等6个生字和2个多音字“扎、纪”,读准“拜见、骨髓”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通过范读、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3.理清课文脉络,了解扁鹊治病、纪昌学射两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过程与方法朗读课文,能边读边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明白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学习技艺要持之以恒,努力练好基本功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自读自悟了解蔡桓侯“讳疾忌医”的语言、神情,体会人物的心理;反复朗读扁鹊的解释,了解扁鹊前后态度变化的原因。

2.理清课文脉络,了解扁鹊治病、纪昌学射两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教学难点明白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明白学习技艺要持之以恒,努力练好基本功的道理。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1)搜集扁鹊的相关资料。

(2)初读课文,通过查字典认识本课的生字,读通课文。

(3)再读课文,了解两个故事分别讲述了什么内容。

2.多媒体课件教学媒体选择图片教学活动合作学习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词语导入,整体感知1.历史上有很多名医,大家都知道哪些?人们一般用什么词语来赞颂这些名医高超的医术呢?课件出示:救死扶伤药到病除妙手回春起死回生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神医,他的名字叫扁鹊。

(板书:扁鹊)出示扁鹊的相关资料:课件出示:扁鹊(前407—前310),原名秦越人,春秋战国时期医学家,医术高明。

他善于运用四诊法:望、闻、问、切。

被尊为“医祖”。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故事二则》中第一则关于扁鹊的故事——《扁鹊治病》。

第二十七讲怎样写出波折27

第二十七讲怎样写出波折27

• 世界如同万花筒,有时你确实很难洞察其极。
• 这篇小小说,文字极少,但巧设悬念,一波三折,耐人 寻味。小说共在三段,每段都有起伏:
• 同学们在作文中,往往把本来有波折的事情也写得过于 平坦,就索然无味了
• 例如有篇题为《火柴盒的秘密》的作文,其中有几句是 这样写的:我班的曾云,发现有些同学乱抛铅笔屑,影响 了教室的整洁,就带来一个火柴盒,让大家把铅笔屑放在 里面。大家都夸他做得好。
• 作文也要写出波折。若平铺直叙,看了开头就知道结尾,那有什么 味儿!若在文中设置一些悬念,如同把它们藏在“包袱”里,先不解 开,让人去猜测。然后,随着情节的展开,再一下子抖开“包袱”, 让读者恍然大悟,就生动有趣多了。
• 文章不在长短,都能写出波折。有家刊社,出巨资征求文字最简短、 情节最波折的小说。结果,下面这篇85这字的小说获得了头奖。
• 搬完花,我们全班同学不约而同地举起右手,向这位淳朴的老人敬礼!
• 这件事,一直让我感动着。
10/30/2020

传说唐伯虎“贺寿诗”
• 这个婆娘不是人,九天仙女下凡尘。
• 两个儿子都是贼,偷来蟠桃献母亲。
• (出人意料之外,令人一惊一喜。)

• 大惊失色 不禁转怒为喜。 众人一片哗然,儿孙震惊。诗人接着写 出了第四句
• 邻村的养花的小伙子听说后,也找上门来,说:“大伯,您的花,我全买
了。15块一盆,怎样?”老人朝鞋底磕了磕烟袋,说:“我这花早有主了。” 说着,把小伙子送出了大门。
• 人们又议论开了:“亲戚不卖,外人出高价还是不卖,真是奇了。咱倒看 看这个老头儿,到底要把花卖给谁。”
• 下午我们正在上课,只见老人走到我们教室门口,对正在讲课的老师说: “老师,我家有200多盆花,上完课,您领学生把它们搬到学校来吧!”老师 问:“您真舍得卖?多少钱一盆?”“不要钱,只要学校漂亮,我就心满意 足了!”

海底两万里27章突破冰山障碍阅读笔记

海底两万里27章突破冰山障碍阅读笔记

海底两万里27章突破冰山障碍阅读笔记南极是一个神秘的地方。

想要到达这个神秘的地方,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船长想抵达南极?我不这样以为。

但他的举动又是什么意思呢?【场景描写】“冰眩”表现出南极周围漂流的冰层晶莹美丽、壮观的景象。

在这里我们看不见海平线,完全被冰包围着。

【场景描写】说明这里的温度非常低,四处都是冰,为后文做铺垫。

说实话,在“鹦鹉螺号”上这些时间,我学到了好多东西,开始喜欢这样的冒险了。

我无法形容这个陌生地区的美丽,冰山形状雄伟,使这儿像有着无数清真寺和庙宇的东方城市。

远处传来像被地震毁坏的冰山崩裂声、倒塌声和碰撞声,各种声音不绝于耳。

【抒情】表达了“我”对这次冒险之行的喜爱、满足之情。

尽管这样,尼摩船长并没有被租住,“鹦鹉螺号”在他的驾驶下开足了马力猛撞冰地,像一只楔子打进了冰地。

【巧用比喻】将“鹦鹉螺号”比作锲子,表现出它飞快的速度和强劲的力量。

在这里,我们经受了猛烈的暴风雪的袭击。

厚厚的雾在冰面上浮起,我们在平台的一头根本看不到另一头,大风随时会从任何一个地方刮起来,雪在船板上厚厚的积着,硬得要用斧子才能砍开。

【叙述】说明这里的环境十分恶劣,温度极低。

根据汉斯廷的观点,实际上,磁极在东经130度、南纬70度,而根据杜伯里的观察,磁极在东经135度、南纬70度30分,因此,我们必须在船上不同的部位测出许多个读数,然后确定位置。

但我们常常只能凭猜测在航海图上标上我们的位置。

【举例说明】在这里想要测出准确地位置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不同人所测的结果都不一样。

尼摩船长肯定是由办法的,不然,他不会这样做。

【叙述】表现出“我”对尼摩船长的信任和理解,从侧面表现出船长的魅力。

“为什么,尼德·兰?”“因为没有人能够通过大冰障,即使尼摩船长是个了不起的人,但他也不能胜过大自然,不管你是否承认,大自然叫你停下来你就得停下来。

”【语言描写】尼德·兰认为尼摩船长没有办法通过冰障。

“是冰。

红楼梦第二十七回内容讲解

红楼梦第二十七回内容讲解

红楼梦第二十七回内容讲解
《红楼梦》第二十七回的主要内容涉及贾母的生日庆祝,以及一系列与贾府中的家庭生活和人物关系有关的情节。

以下是第二十七回的主要情节概要:
贾母的生日庆祝:第二十七回开始于贾母的生日,贾母非常重视这个日子,因此整个贾府都在为此庆祝做准备。

这一章展示了贾府的家庭生活和仪式,以及各种礼物和祝福。

宝玉送贾母的生日礼物:宝玉为贾母准备了一幅画,展示了一个美丽的仙女,这使贾母非常高兴。

宝玉的感性和艺术才华在这里得到了体现。

宝玉与黛玉的争执:宝玉在庆祝贾母生日时与黛玉发生了争执。

这两位主要角色之间的复杂情感关系在整个小说中是一个重要的情节线索。

贾政的担忧:贾政担心贾母生日庆典的浪费,因为贾府的财务状况并不乐观。

这也反映了贾府的家庭困境。

总的来说,第二十七回主要展示了贾府的家庭生活和人际关系,
以及一些重要的角色发展和情感冲突。

这些情节有助于深化小说中的角色和故事线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让我感动的一件事
有件事,一直让我感动着。 我村有个光棍老人,他是有名的养花专业户。这几天,听说他要去东北的 一个亲戚家,并说到那就不回来了。 在镇上工作的亲戚听说后,来买他的花,并开价说10块钱一盆。只见老人 慢慢地说:“我这些花早有主了,不卖。”人们议论纷纷:“连自己的亲戚 都不卖,真不近人情!” 邻村的养花的小伙子听说后,也找上门来,说:“大伯,您的花,我全买 了。15块一盆,怎样?”老人朝鞋底磕了磕烟袋,说:“我这花早有主了。” 说着,把小伙子送出了大门。 人们又议论开了:“亲戚不卖,外人出高价还是不卖,真是奇了。咱倒看 看这个老头儿,到底要把花卖给谁。” 下午我们正在上课,只见老人走到我们教室门口,对正在讲课的老师说: “老师,我家有200多盆花,上完课,您领学生把它们搬到学校来吧!”老师 问:“您真舍得卖?多少钱一盆?”“不要钱,只要学校漂亮,我就心满意 足了!” 搬完花,我们全班同学不约而同地举起右手,向这位淳朴的老人敬礼! 这件事,一直让我感动着。
2/8/2015
• 6、运用对照烘托的手法使文章产生波澜。 • 有一篇题为《送报的少年》的文章,就巧妙地运用了这样的手法。 同样是高三毕业后等录取通知书,送报少年与“我”的儿子形成了鲜 明的对比:人家5点钟就起来,为爸爸送报纸;“儿子”8点多钟了还 开着空调睡大觉,起来之后开电视,靠沙发,啜牛奶,换频道……而 且“每天几乎都是这样”。当“我”说“高考完了可以休整休整,但 不能天天这样睡懒觉,一个青年有没有志气抱负,就看他能不能起早 床! ”时,儿子不屑地说:“你那观念早过时了! ”“我”说送报的 少年每天5点就起床了,儿子笑得更嚣张:“他是干什么的?我是干什 么的?我是新世纪的第一代天之骄子,我进了大学,还要攻读硕士、 博士,说不定还要出国留学!”送报少年的谦逊、明礼、勤劳、尊敬 长辈与“儿子”的嚣张、狂傲、懒惰、目无尊长相成了极其鲜明的对 照。直到结尾才抖落包袱(少年考取了北京大学),但因为前面有伏 笔、交代,所以不感到突兀。送报少年的礼貌、有教养,是他取得优 异成绩的基础,他的勤奋刻苦,是他取得成绩的阶梯,他对高考信息 非常关注,是很好的暗示。文章写得波澜跌宕,情趣盎然。
2
• •
世界如同万花筒,有时你确实很难洞察其极。 这篇小小说,文字极少,但巧设悬念,一波三折,耐人 寻味。小说共在三段,每段都有起伏: • 同学们在作文中,往往把本来有波折的事情也写得过于 平坦,就索然无味了 • 例如有篇题为《火柴盒的秘密》的作文,其中有几句是 这样写的:我班的曾云,发现有些同学乱抛铅笔屑,影响 了教室的整洁,就带来一个火柴盒,让大家把铅笔屑放在 里面。大家都夸他做得好。 • 后来在老师的启发下,他进行了修改: • 课间,黄河告诉我,曾云的课桌里有盒火柴。我不信, 他平时表现那么好,怎么玩火呢?我走到他课桌前,抽开 一看,果真有盒火柴。不行,教室里尽是易燃的书本,烧 起来怎么办?我得拿掉他的火柴。但对,抽出火柴匣,里 2/8/2015 面装的尽是铅笔屑。这是怎么回事呢?

• •
• •
2/8/2015
• • • • •
• • • •
• • •
传说唐伯虎“贺寿诗” 这个婆娘不是人,九天仙女下凡尘。 两个儿子都是贼,偷来蟠桃献母亲。 (出人意料之外,令人一惊一喜。) 大惊失色 不禁转怒为喜。 众人一片哗然,儿孙震惊。诗人接着写 出了第四句 不得不佩服这位诗人变幻莫测的文才了。 怎样写出波折? 若材料中有读者最想知道的内容,我们就要巧妙地安排结构,别将 那些内容急于写出,要设法吊足读者胃口,最后再一下子抖出来,这 样的作文才能引人入胜。 1倒叙法:先写结果,然后逐层解开起因、经过、真相等谜团。如 《三封电报》 2设疑法:先设疑,再解疑。如《让我感动的一件事》 3陡转法:先写误会,后揭示真相。如《贺寿诗》。 4误会法:先写误会,后揭真相。如《火柴盒的秘密》。
2/8/2015
• 5、用“欲擒故纵法”来营造波澜。 • 《林冲棒打洪教头》就是用的这个方法。这个故事的主 旨是要突出林冲取胜,表现他的武艺高强和谦抑大度,但 作者不急于一下子揭示,而是先写林冲拜见洪教头,洪教 头傲慢不理,这是一纵;洪教头说林冲是假冒教头,诱讨 酒食,林冲不作声,这是二纵;洪教头提出比武,林冲却 称不敢,这是三纵;洪教头气势汹汹,来攻林冲,林冲退 避,这是四纵;接着开枷,拿二十五两银子为利物,这是 五纵。最后,林冲一棒打翻洪教头,终于一“擒”。这样 “欲擒故纵”,设置波澜,扣人心弦,文章就显出了一路 山重水复的丘壑之美。因此,“纵”是方式、手段,“擒” 是目的、结局。Fra bibliotek2/8/2015
• 3、在详略安排上营造波澜。《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有两个细节描 写都是写“偷听”的,但是,详略的安排并不相同:一为店小二妻子 奉命在小酒店有心偷听,二为林冲在山神庙无意偷听,谈话者同是陆 谦、富安、管营、差拨等人。但前者写得简略,惜墨如金;后者写得 详细,泼墨如云。作者细节安排详略有致,使故事悬疑迭生,情节波 澜起伏,人物性格鲜明生动。
第二十七讲 怎样写出波折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许多同学都听过《岳飞传》,少听一次都感到遗憾。为什么?因为 故事情节曲折,引人入胜。说故事的人,又把故事说得有声有色,往 往在一段故事结束时,又出现一个紧张场面,或者突然“跳”出一个 人来,这个人要干什么?这样,到了第二天,你非听不可。这就是事 情的波折收到的效果。 • 作文也要写出波折。若平铺直叙,看了开头就知道结尾,那有什么 味儿!若在文中设置一些悬念,如同把它们藏在“包袱”里,先不解 开,让人去猜测。然后,随着情节的展开,再一下子抖开“包袱”, 让读者恍然大悟,就生动有趣多了。 • 文章不在长短,都能写出波折。有家刊社,出巨资征求文字最简短、 情节最波折的小说。结果,下面这篇85这字的小说获得了头奖。
2/8/2015

• •
三封电报 弟弟陪伴着姐夫巴布去非洲打猎,不久,姐姐在家里接到了弟弟的 电报:“巴布猎狮身亡……” • 姐姐悲不自禁,回电给弟弟:“运其尸回家。”三星期后,从非洲 运来了一个大包裹,里面是一具狮尸。姐姐又赶紧发了一个电报: “狮收到。弟误,请运回巴布尸。” • 姐姐很快得到非洲的回电:“无误,巴布在狮腹内。”

• • 4、巧用陪衬增加文章的波澜。《三国演义》中有一个精彩的片段叫 《关公温酒斩华雄》。云长出战之前,济北相鲍信之弟鲍忠、孙坚手 下大将祖茂、袁术手下骁将俞涉、太守韩馥之上将潘凤均被华雄所杀, 这就把华雄的本事充分地陪衬出来了。而就是这么厉害的一个角色, 关公在“其酒尚温”之间即将之打败并斩杀,则关公的本领就不需多 言了。众被杀将领是对华雄的陪衬,而他们与华雄又共同成为关公的 陪衬。如此写来,文章的波澜也就出来了。
2/8/2015
• 文似看山不喜平。记叙文必须写出波澜来,才能引人入胜。如何才能 写出记叙文的波澜呢? • 1、用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手法展开情节,营造文章波澜。美国 作家欧· 亨利的《警察和赞美诗》就运用了这种方法。流浪汉苏比因为 害怕冬天挨饿受冻,就想尽办法要进监狱躲过寒冬,哪里知道适得其 反。当在上帝的感召下,他决定自食其力重新做人。故事发展到这里 似乎可以结束了,读者也可以松一口气,然而作者又把情节转了一转, 流浪汉因为整天出现在教堂,被警察误以为要偷教堂里的东西而被关 进拘留所。这样写,使得文章曲折有致,跌宕多姿,情节一波三折, 引人入胜,读者的神经始终是紧绷绷的,阅读过程快乐而紧张,读完 又会有不尽的反思。 • 2、采用设置悬念的方法,营造文章的波澜。“悬念”就是提出悬而 未决的矛盾,引起读者的强烈关注和兴奋,急欲解除心头之念。《变 色龙》通过“这到底是谁家的狗?——好像是将军家的狗——这是将 军哥哥的狗”的反复变化,不但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变色龙”见风使 舵、媚上欺下的奴才性格,而且让读者在忍俊不禁中领略了悬念的无 穷魅力和不尽韵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