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明工笔牡丹技法解析

合集下载

图文教程李晓明工笔牡丹《五月王红》绘制步骤

图文教程李晓明工笔牡丹《五月王红》绘制步骤

图文教程李晓明工笔牡丹《五月王红》绘制步骤《五月王红》尺寸:45×35cm步骤一:王红为暗红色花头,色泽较深,花瓣细碎,单个花瓣体积不大,因此勾勒白描时要注意墨色深一些,且用线以铁线为主。

老干用线,折笔较多,竹叶用线要犀利。

禽鸟为白眉姬鹟,限于篇幅,勾线要诀略。

步骤二:花头平涂浓曙红,正叶平涂墨青色,反叶及嫩叶花茎等平涂汁绿色,老干分染淡墨,竹叶平涂薄三绿。

雀鸟浅色部分平涂白粉,深色部分罩染淡墨。

步骤三:花头分染淡墨,反瓣边缘留清晰水线。

反叶和花茎等分染老绿色,正瓣统染淡墨,最上层的叶子可一开始就进行分染。

老干继续分染淡墨,嫩叶统染淡朱磦,竹叶统染淡翠绿。

禽鸟胸腹、颌下、腰羽罩染藤黄,黑色部分分染中墨,白色部分分染白粉。

步骤四:花头继续分染中墨,要注意整体关系,花头中间凹陷感要染足。

嫩叶分染胭脂,反叶及花茎分染草绿,正叶加重分染墨青色。

竹叶继续用翠绿色分染。

禽鸟黄色羽毛分染橘黄色,白色羽片分染淡朱磦,黑色部分则分染中墨。

步骤五:花头反瓣及部分较亮的正瓣边缘提染朱磦,正叶亮部整体罩染偏暗的蓝色(头青加少量墨),反叶及花茎以及嫩叶的根部提染三绿,嫩叶尖端分染胭脂,老干用白粉提染亮部。

禽鸟用重墨分染羽片最暗处,黄色部分最亮出提染粉黄色。

嘴上重下暗。

步骤六:正叶整体罩染淡酞青蓝,随后用淡花青勾勒叶脉。

花头整体罩染淡墨红色,浓粉黄点蕊。

反叶花茎等淡胭脂复勒,老干浓墨点苔后白粉复点。

右边及左下部分背景少许烘染淡墨青色。

雀鸟黄色部分朱磦丝毛,白色部分淡赭色丝毛,眼眉浓白粉丝毛,黑色部分浓墨丝毛,爪浓墨点写,焦墨点睛,浓白粉点高光。

为方便画友学习工笔画小编特地整理了一个“工笔教程”App里面分门别类收录了许多工笔图文和视频教程零基础、花鸟、山水、人物、经典临摹、素材等等并且增加了教程的搜索功能。

李晓明工笔画牡丹姚黄

李晓明工笔画牡丹姚黄

李晓明工笔画牡丹姚黄第一集:勾线姚黄是牡丹的传统的名品,早在唐代就已培育成熟,花头成楼状的花冠,大型的花瓣并不多见,都是一些以翻转、细碎的花瓣为主,花瓣碎而复杂,但是造型较简单,染色也相对简单。

但是黄色花头着色很难,因为黄色这种色很亮,既要完整的表达明暗对比关系,同时还要保留黄色这种很娇嫩的感觉,所以绘制难度是很大的。

勾线:淡墨勾花头。

从最前方的一个花瓣(没有被其它花瓣遮挡)开始画起,一层层由近向远画,每一瓣花瓣都要归心。

用线要稍微的细一点、轻盈一些。

花瓣的转折线要很光洁、流畅。

花瓣边缘线起伏的变化要有圆、有方、还有尖。

细小的结构要交代仔细。

最外层的花瓣也不一定一味的大,中间可以夹杂些稍小的花瓣,这样不至于过于单调。

结构线要有疏密变化,有的是从中心往外画的,也有从外向中心画。

有一些小的翻转的结构变化也要注意体现。

嫩叶、托叶及萼片的画法:用墨比花瓣要重一些。

嫩叶:用钉头鼠尾描。

萼片:从尖端起笔,尖部要夸张一点,用线挺拔、灵动。

花苞画法:淡墨。

从最前方的花瓣开始画,花苞成圆球形,要画出紧紧的裹起来的感觉。

中间要画出几层。

叶子的画法:重墨勾正叶。

每片叶子都是从三根主筋开始,从主筋交接的地方起笔,叶子根部用笔粗一些,尖部细一些,粗细变化要自然。

反叶用墨比正叶略淡一些。

勾线要求与正叶相同。

第二集:打底色打底色:画面的右下角比较暗,左上部最亮,右上部灰。

极淡的墨(清墨)大致烘染。

干透后从左下方继续烘染,不必空出花头。

平涂:粉黄(藤黄+白粉)。

平涂花骨朵、花头。

涂得不要过厚,厚了染色时容易吃色;但也不能太薄,薄了花瓣的固有色就不明显了。

平涂时以花瓣的轮廓线为分界线。

反叶:平涂青灰色(三青+微量墨+微量酞青蓝),平涂时不要压到墨线。

萼片:青灰色大面积分染一下,分染底部,留出边缘部分。

正面的根部也要画一下。

水笔最好用兼毫,色笔用羊毫。

梗、叶柄平的一面。

反叶:青灰色平涂。

嫩叶:从根部向尖部分染,面积不要大。

正叶:平涂墨青(酞青蓝多一点+三青少一点+墨多一点),涂到叶尖部分要分染一下。

李晓明工笔牡丹作品,另附技法教程,值得一看!

李晓明工笔牡丹作品,另附技法教程,值得一看!

李晓明工笔牡丹作品,另附技法教程,值得一看!
李晓明,安徽巢湖人氏。

先后毕业于安徽艺术学校和安徽师范大学美术系,现为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天津杨柳青画社独家签约作者、河北美院客座教授、安徽省美协会员、职业画家。

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天津杨柳青画社、安徽美术出版社等出版有50余本工笔画相关专著。

李晓明老师致力于工笔画的教学,在网络上无私地分享了很多教程,衷心感谢李晓明老师对国画艺术的大力支持和推荐!
李晓明老师工笔牡丹精品欣赏
赛珠盘
贵妃醉酒
飞艳红妆
灿若云霞
墨海青龙
玉堂春
清华
灰琉璃
墨魁
轻舞飞扬
烟笼翠是山东荷泽新培育的品种之一,花色洁白,晶莹通透,根部略带绿晕,有“青烟笼翠”之感,故名。

为了更好地表现牡丹花瓣的透明感,本作在底色上采用了较深的蓝色背景,同时在染色时将背景色统染入花头部分,适当地描绘了外层花瓣的透明感。

虽然在画面有明暗对比上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刻画,但是色彩运用仍属于同类色的范畴,画面整体素净优雅。

《烟笼翠》作画步骤
一、烟笼翠的花头为白色,花瓣晶莹通透,因此可以适当加强光彩效果,边缘部分最好能融入背景,以深底色绘制较为合适。

花瓣勾线要流畅细腻,转折要自如。

【工笔教程】李晓明工笔牡丹花鸟《私语》绘制步骤(含详细文字解析)

【工笔教程】李晓明工笔牡丹花鸟《私语》绘制步骤(含详细文字解析)

【工笔教程】李晓明工笔牡丹花鸟《私语》绘制步骤(含详细文字解析)▲作品名称:《私语》作品尺寸:55ⅹ88cm作品材质:纸本设色年代:2019年7月作者:李晓明所有浅色的花头用淡墨勾勒,深色花头用中墨勾勒,花房部分用浓墨勾勒。

花头的勾线不要太粗,勾线时要注意起收笔的顿挫变化。

花瓣中间的主要结构线以及边缘的细碎结构线,勾描时要注意线条两头的粗细变化。

边缘的细小翻转结构要在造型上要方圆并用,不用一味的半圆形,避免造型的雷同化。

正叶,均用浓墨勾勒,三根主筋一定要根部粗尖端细。

叶片和叶片之间的交叠部分线条不要留出空白。

中远的景的叶片用线要稍粗稍淡。

所有的反叶和植根以及托叶、芎片等,均用中墨勾勒。

托叶的用线要更加的灵活多变。

老干,用中墨方笔勾勒为主,疤节出的用笔要有顿挫变化,线条不要太连贯。

老干上芽苞和嫩叶用笔一定要轻盈,叶片尖端锐利但是方向变化要婉转,线条要灵巧活泼。

鹦鹉,以中墨细铁线描勾勒为主,嘴爪的用线稍重。

绒羽部分的轮廓先,用两头轻中间重的细线重复处理。

眼珠不要画。

月亮:用极细的游丝描清墨勾勒。

或者直接用铅笔细笔描一下,无需橡皮擦除勾描的痕迹,后期直接上色也可以。

背景:先将画面用清水整体湿润后,用底纹笔蘸很淡的花青趁湿烘染背景。

第一遍,先将牡丹的上下以及画面的左上都淡淡烘染,此步骤需要空出鹦鹉和花头、叶片等。

第二遍,缩小面积烘染牡丹的下方以及月亮四周的背景。

第三遍,在月亮的上方以及画面的右上部分继续小面积烘染。

其中、第二、三两遍是干染法。

第一遍为湿染法。

画面吹干、熨平。

花头:所有的浅色花头平涂薄白粉底色。

水红色花头,用曙红加胭脂加白粉调成较暗的粉红色平涂,中等左右的厚度较为适宜。

深红花头,本步骤平涂中等稍浓的正红色(曙红加少量大红)。

花房的绿色部分平涂汁绿色(酞青蓝加藤黄加少许朱膘)。

正叶:平涂偏蓝的草绿(藤黄加花青),花青要多加一些。

浓度以中等偏淡为宜,其中,中远景的用色要更淡一些。

反叶、芎片、芽苞、嫩叶、芽叶、托叶等:平涂汁绿色,其中,芽叶、托叶所用的汁绿色要偏黄一些。

李晓明工笔牡丹(豆绿)设色步骤与技法,画友必看!

李晓明工笔牡丹(豆绿)设色步骤与技法,画友必看!

李晓明工笔牡丹(豆绿)设色步骤与技法,画友必看!导读:有些人会写字,钤印却乱来,生生毁了自己的作品!一幅好的书画作品,应该如何钤印,才能为作品更增色彩呢? 书画钤印大有讲究,编辑为您慢慢道来.一、印章的艺术作用印章最初是信物,起印证作用.宋、元以后,因注重了书画题跋和署款,书家们逐渐认识到印章的艺......导读:有些人会写字,钤印却乱来,生生毁了自己的作品!一幅好的书画作品,应该如何钤印,才能为作品更增色彩呢?书画钤印大有讲究,编辑为您慢慢道来。

一、印章的艺术作用印章最初是信物,起印证作用。

宋、元以后,因注重了书画题跋和署款,书家们逐渐认识到印章的艺术作用并注意在书法作品中发挥这一作用,使书、印合璧的艺术得以形成。

书、印相映成趣,不但使书法作品增色,活跃气氛,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而且能调整重心,补救布局上的不足,对作品起到稳定平衡的作用。

在书法作品上署名盖章,以示郑重,可防止伪造;盖上富有雅趣、寓意的闲章,还可寄托书者的抱负和情趣。

因此,历来书家都非常重视用印,甚至自己刻印,使、书印有机地结合起来,产生更美更强的艺术感染力。

二、书法作品上常用的几种印章(一)、姓名章姓名章是题款署名用章。

姓名有连在一起的,也有分开的。

题款用章,以一名一字为正,一姓一名亦可。

款名,印字;款字,则用姓名章。

款有姓,可用名章,款无姓,或不落款者,应用姓名章,以利辨识作者。

古人用章,讲究礼仪;凡卑幼致书尊长,当用名章;平辈间用字章;尊长给卑幼,用别号章即可。

反之,则贻笑大方。

书法视频。

现代书画家张大千认为,姓名章的形状以“方形最好,圆形还可,若腰圆天然形等都不可用。

”姓名章一般分朱文(阳文)、白文(阴文)两种。

一幅书法作品上盖两方姓名章时,最好一朱一白,两章大小相宜。

款尾用多章时,次序是先姓名章,后字、号章。

(二)、闲章闲章亦称布局章,包括引首章、拦边章、压角章和拦腰章。

1、引首章引首章是钤盖在书法作品右上的章,又称“随形章”,是随石料的造型顺势刻成的的章,一般不宜为方形,而以半通、长方、圆形、半圆形、随圆葫芦形、自然形、肖形等为好。

【欣赏】李晓明工笔牡丹国画条屏构图技法《二乔山雀》(一)

【欣赏】李晓明工笔牡丹国画条屏构图技法《二乔山雀》(一)

【欣赏】李晓明工笔牡丹国画条屏构图技法《二乔山雀》(一)《二乔山雀》概述:四条屏是国画创作中,一种非常常见的构图形式。

既有如本书示范图这样的四张独立的作品组合而成的一组作品,也有类似一张大画切割成四张分别绘制的通屏类作品。

不管是哪一个类型的四条屏作品,我们除了需要考虑单张作品的构图合理以外,还需要考虑四张作品悬挂在一起的时候,整体气脉的流畅贯通。

所以,在传统的四条屏国画作品中,采用“S”形构图,是最为常见的构图方法。

本张作品的构图,主要是由三根主线组成。

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气脉是由左下往右上生长的整株牡丹(主线一)构成,随后,也由下方伸出的牡丹花苞(主线二)与主线一同向并行。

画面中形成了整体的蓬勃向上、孕育生机的氛围。

为了打破主线一、二的平板,又在画面的起点处往右下斜伸出一根嫩枝,让画面的重心得以均衡。

“起承转合”四点各有重点物象描绘,互为呼应,构成了一个标准的“S”形气场。

其余的辅线结构,基本都位于画面的中部,由几组相呼应的俏枝架构而成,使得中部原有的大块空白被合理分割。

本作的支线部分较多,均起着打破主线和辅线的作用。

步骤一:花头以细铁线描勾勒为主,但是起笔和收笔部分仍需注意细微的行笔变化,行笔要稳定流畅,不能为了追求流畅而笔速过快。

勾勒大的牡丹叶片时,三根筋的交叉部位要稳定有力,线条要厚重敦实,叶尖的收尾不宜过分尖锐,如书法的竖划,略呈垂露状为佳。

而嫩叶和中叶部分,则需以钉头鼠尾描为主,用线要飘逸灵动,叶尖也要以尖锐的造型为主。

勾写禽鸟的时候,则需要注意各部位的质感变化,比如绒羽的柔软、片状羽的顺滑、腿爪和喙部的角质层质感等。

还有,就是要注意整体虚实的变化,近处的用线要粗重,远处的用线要细淡。

老干,可适当用侧锋干笔勾勒并略带少许皴擦。

步骤二:背景:画面整体平涂略微偏红的仿古,用色要薄一些。

正叶:平涂草绿色,远景叶子平涂时用色要淡一点。

反叶、花房、茎、枝梗、萼片、嫩叶等:平涂汁绿色,用色不要过厚。

李晓明工笔牡丹技法解析(DOC)

李晓明工笔牡丹技法解析(DOC)

《李晓明工笔牡丹技法解析》工笔牡丹设色技法在中国绘画史上,工笔画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她典型的艺术特征逾越于其他绘画艺术,像一枝绚丽的花朵盛开在中国画坛之上。

工笔花鸟则是工笔画的一个重要科属,起源于盛唐、成熟于五代、兴盛于宋元时期。

而这本书中则介绍了工笔花鸟画所包含的一个重要分支——工笔牡丹。

牡丹是我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花大色艳、雍容华贵、富丽端庄、芳香浓郁,而且品种繁多,素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称,长期以来被人们当做富贵吉祥、繁荣兴旺的象征。

牡丹1990年被定为中国的国花,是我国最具有民族特色的观赏性花卉。

笔者从事工笔牡丹的绘制20多年,曾多次赴洛阳、菏泽、亳州等地为花写照,勤观古今工笔牡丹名作,笔耕不缀,对工笔牡丹的绘制略有心得。

特编辑此册工笔牡丹设色技法,供喜爱工笔牡丹的朋友们研习借鉴基础技巧篇一、关于用线工笔画中,线是画面的灵魂。

我们在评论到某个画家的工笔作品的时候,经常会说:“这个画家的笔力不错。

”那么,究竟什么是“笔力”呢?所谓的“力透纸背”又该如何理解?绘画或书法归根到底还是一种“视觉艺术”,所谓的“力度”其实就是画面上的线条带给人们的一种视觉联想。

譬如:铁线描就比游丝描感觉凝重、斧劈皴就比披麻皴感觉有力、苍涩的线条就比光洁的线条感觉粗糙。

传统绘画中,各种笔力的运用来源于持之以恒的训练,来源于画家对纸张颜料性能的掌握,来源于对手中画笔的控制能力。

而当代画坛肌理盛行,也就是将创造这种视觉效果的技巧步骤化、技术化了而已。

这种带有制作意味的技巧难度,显然要低于传统的笔墨技巧难度。

所以,作为一个工笔画家,锻炼好自己的线条能力是必须要过的一关。

用线,首先要考虑中锋,只有中锋行笔,笔锋才会始终在笔划的中央行进,所以中锋画出的线条两边都是光洁的,线的顺滑和力量感觉都较好。

侧锋的线则如图谱所示,一边光洁一边毛涩,其力度感觉较之中锋线条相比要单薄许多。

只有在一些需要皴擦的部位或者是特殊的场合才会用到侧锋线条。

图文教程李晓明工笔牡丹四条屏之《富贵相思》设色步骤

图文教程李晓明工笔牡丹四条屏之《富贵相思》设色步骤

图文教程李晓明工笔牡丹四条屏之《富贵相思》设色步骤本张作品描绘了名为“状元红”的朱砂牡丹及浅色的单瓣牡丹“凤丹粉”,并配以相思鸟作为画面的点睛之笔,含有“富贵相思”的吉祥寓意。

在色彩配置上,因为考虑到朱红色的花头色彩已经十分艳丽,如果再按照常见绘制方法来搭配草绿或者翠绿色叶子的话,画面的色彩纯度会过于浓艳,稍微处理不当,可能就会造成画面“火气”和“艳俗”的弊端。

因此,采用了单纯的墨色,作为叶子的基准色是比较合适的。

画面的右下及右中部分出枝处,为了取得画面向外引申的效果,特意的采用了湿染法将背景多次烘染,让画面的虚实效果显得更为微妙自然。

步骤一:所有花头部分用细铁线描勾勒,浅色花头用线颜色稍淡。

叶片部分以稍粗的铁线描勾出,反叶部分墨色稍淡。

牡丹的老干部分用青山挂雪之类的短锋狼毫中锋勾勒,行笔时需注意顿挫、节奏的表达。

因为牡丹各个部分的质感不同,所以,在勾线时务必要注意线条的虚实及灵动变化。

比如,老叶就应该笔速慢一些并且始终保持纯中锋行笔,让线条显得更加凝重。

而画面上方的嫩叶及芽苞等,行笔就可以笔速稍快,叶尖收锋时也不用刻意的去保持垂露状,偏尖锐的造型会让嫩叶显得更加的活泼。

在禽鸟的勾勒时,基本以细铁线加游丝描为主,要注重局部细节的精细刻画。

步骤二:背景:画面整体平涂微偏红的仿古底,用色要薄。

浅色花头:平涂淡白粉,用色不要过厚。

朱红花头和花苞:平涂朱磦,初次平涂用色略薄,第二遍以后逐渐增加颜色浓度,以颜色不遮盖墨线为佳,花苞用色稍淡些,平涂到虚线处轻轻染开,下方平涂淡白粉到根部,干后清水刷去花头浮色。

正叶:平涂淡墨,可将墨调淡平涂两次。

浅色花上方的叶用色稍淡些。

中叶:淡墨平涂。

反叶、花房、萼片、茎、枝梗、托叶、小嫩叶、芽苞:平涂汁绿色,位于上方的萼片、托叶、茎和反叶、小嫩叶、芽苞用色要稍淡些。

枝梗:梗的暗面平涂淡墨,正面平涂汁绿。

老杆:淡墨皴染老杆暗部。

银耳相思鸟:喙、腿爪、额顶、飞羽、胸腹、尾羽外层平分涂粉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晓明工笔牡丹技法解析》工笔牡丹设色技法在中国绘画史上,工笔画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她典型的艺术特征逾越于其他绘画艺术,像一枝绚丽的花朵盛开在中国画坛之上。

工笔花鸟则是工笔画的一个重要科属,起源于盛唐、成熟于五代、兴盛于宋元时期。

而这本书中则介绍了工笔花鸟画所包含的一个重要分支——工笔牡丹。

牡丹是我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花大色艳、雍容华贵、富丽端庄、芳香浓郁,而且品种繁多,素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称,长期以来被人们当做富贵吉祥、繁荣兴旺的象征。

牡丹1990年被定为中国的国花,是我国最具有民族特色的观赏性花卉。

笔者从事工笔牡丹的绘制20多年,曾多次赴洛阳、菏泽、亳州等地为花写照,勤观古今工笔牡丹名作,笔耕不缀,对工笔牡丹的绘制略有心得。

特编辑此册工笔牡丹设色技法,供喜爱工笔牡丹的朋友们研习借鉴基础技巧篇一、关于用线工笔画中,线是画面的灵魂。

我们在评论到某个画家的工笔作品的时候,经常会说:“这个画家的笔力不错。

”那么,究竟什么是“笔力”呢?所谓的“力透纸背”又该如何理解?绘画或书法归根到底还是一种“视觉艺术”,所谓的“力度”其实就是画面上的线条带给人们的一种视觉联想。

譬如:铁线描就比游丝描感觉凝重、斧劈皴就比披麻皴感觉有力、苍涩的线条就比光洁的线条感觉粗糙。

传统绘画中,各种笔力的运用来源于持之以恒的训练,来源于画家对纸张颜料性能的掌握,来源于对手中画笔的控制能力。

而当代画坛肌理盛行,也就是将创造这种视觉效果的技巧步骤化、技术化了而已。

这种带有制作意味的技巧难度,显然要低于传统的笔墨技巧难度。

所以,作为一个工笔画家,锻炼好自己的线条能力是必须要过的一关。

用线,首先要考虑中锋,只有中锋行笔,笔锋才会始终在笔划的中央行进,所以中锋画出的线条两边都是光洁的,线的顺滑和力量感觉都较好。

侧锋的线则如图谱所示,一边光洁一边毛涩,其力度感觉较之中锋线条相比要单薄许多。

只有在一些需要皴擦的部位或者是特殊的场合才会用到侧锋线条。

古人有对线条有“十八描”之说。

如铁线、游丝、橄榄、撅头钉、乱柴、混描等等。

我们画工笔牡丹主要能用到的描法有游丝描、铁线描、钉头鼠尾描、兰叶描、撅头钉描这几类。

具体的描法应用和解释请参阅线描图谱。

工笔画的线,首先是起到勾勒出物象轮廓的作用,但最为重要的还是体现在线条的笔意上。

写书法在解决了点画写法和结体等基础技巧以后,首先讲究运笔变化,因为只有有了各种运笔变化,那一横一竖才不是简单的黑线,而有了一种动态的美感。

工笔画的用线也是如此,解决了粗细均匀、直曲如意的基本功以后,线条的各种行笔变化是我们需要重点解决的,和书法用线的要求并无二样。

另外,单纯的工笔线条的线条枯燥训练可能有些乏味,所以,大家也可以通过学习书法如“瘦金书”等来强化自己的线条。

二、关于用色对于初学者来说,色彩的调配是比较头疼的一个问题。

其实色彩的主要问题就是调配比例,不外乎三原色以及黑白色的搭配,大家平时闲暇的时候多练习练习,做到看到一种彩色立刻脑海中就能分析出色彩的组成成分,到了这个地步,调配出自己想要的颜色就不是那么困难了。

色彩基础知识,色彩学的基本原理大家还是要去研究一下。

市面上西画方面的色彩书籍很多,虽然西画的色彩命名和国画不同,但是色彩的调配原理还是一样的。

初学的朋友可以购买此类书籍阅读借鉴。

下面给出了工笔花鸟中经常会用到的一些色彩的调配方法。

有的色彩如粉色类:粉紫、粉黄、粉红等没有列出,因为这些色彩的调配很简单也很直观,这里就不再列出了。

希望这个色谱能给初学的朋友一点帮助。

最后需要提醒初学的朋友们,色谱只是初期入门阶段的一个辅助课而已,大自然的色彩是千变万化的,最有用、最好的色彩还是要来源于我们的主观认识、来源于我们的自身感悟。

三、关于用具绘制工笔牡丹之前,我们首先要准备好作画工具。

下面列出了绘制过程中会用到的各种画具。

因为考虑到初学者的因素,所以列出的都是市面上常见的画具,在各地美术用品商店里都可以很方便的购买到。

1、笔:主要分底色笔、染色笔、勾线笔三部分。

笔者常用的底色笔有五寸、二寸、寸半底纹笔,底纹笔要求全为羊毫所制,笔锋柔软蓄水能力强,主要用来平涂底色。

染色笔方面我一般都是采用大白云,其中填色的大白云要求狼毫成分略少一些(纯羊毫也可),色易填润。

染色的大白云则选择稍硬一些的,色易拖开。

在勾线笔的选择上,勾勒花头和叶子我一般采用定制的长锋兔尖美工描笔,勾线时既可婉转自如又不失轻盈灵动。

勾花用新笔,勾叶可用稍旧一点的笔,因笔中含胶渐多,笔锋较之新笔硬朗不少,很适合表现叶子的质感。

绘制牡丹还要准备一根小号的狼毫笔,主要用来勾勒山石、枝干,局部填色之用。

一支短锋的狼毫红圭也是不可少的,像花房、花蕊、芽孢这些细微处的设色都需要用小笔绘制才方便。

需要注意的是,设色用的大白云要多配几支,白色、冷色、暖色、暗色最好都有相对应的笔。

(见附录图1)2、墨:工笔画的绘制中主要用有光泽的油烟墨。

乌黑而无光泽的松烟墨染色易脏,慎用。

市场上出售的各类瓶装书画用墨汁因携带和使用都比较方便,用来绘制工笔也挺不错。

我常用一得阁墨汁,颗粒比较细腻,色彩上也能满足墨分五彩的要求,推荐初学的朋友使用。

3、颜料:工笔画绘制所采用的颜料主要是传统的国画颜色。

其中属水色的有藤黄、花青、曙红、胭脂等,属石色的有赭石、朱磦、石青、石绿、朱砂等,还有近年来新开发的化学合成国画颜料酞青蓝、玫瑰红、翡翠绿、桔黄、焦茶也都可和传统国画颜料结合使用。

水彩颜料因色泽鲜艳,在国画绘制中也可使用,但是要注意使用优质的才好,劣质的水彩颜料很容易褪色,不利于作品的长期保存。

水粉颜料因为含胶较少,装裱时候很容易跑色,不推荐使用。

4、胶矾:胶、矾在工笔绘制中也是经常用到的。

胶和矾主要用来固定画面的色彩,尤其是在打了石色为底的画面上,胶矾更是必不可少。

即使是用水色来染色的部分,一般染过4、5遍以后,也要用胶矾水来固定一下,这样继续染的时候底色才不会上翻。

胶一般常能买到的就是明胶,日本的鹿胶虽然透明度较高较好用,但是一是不好买,再有就是稍贵。

矾则就是通常用来净化水的明矾,和胶一样,在一般的化工用品商店都可购得。

需要注意的是,胶矾水配置的时候不可过浓,过浓的胶矾水刷过的宣纸很脆,很不吃色,后面的渲染就不好进行了,而且刷在颜色上也会起一层白霜,影响画面效果。

5、纸:工笔绘制一般都是采用不渗水的熟宣。

熟宣宜采用厚薄适宜的为上。

过厚的纸张容易吃色,也不容易过稿。

过薄的熟宣大面积渲染背景的时候容易漏矾,而且设色以后纸张很容易变形起皱,不利于后期的设色和复勾,含有云母的熟宣勾线和上色都比较顺滑,很好用。

有条件和耐心的话最好能将纸张打湿以后裱在画板上来绘制,勾线、设色都会顺利许多。

6、调色碟:工笔和写意不一样,随用随调的情况较少遇到,都是预先在小碟子中调和好将要用到的色彩。

市面上出售的5个一套的瓷色碟很合用。

大的白色瓷碟也要准备几个,大面积设色时会用到。

7、笔洗:国画专用的笔洗一大一小各买一个。

大的专门用来洗笔,小的专门用来染色。

普通的广口玻璃瓶也可。

8、镇纸:普通硬木质、石质镇纸都可以。

9、垫手:一块洁净能吸水的白布,天热的时候用来垫在身体接触纸面的部分,免得汗水弄脏画面。

10、电吹风:商店出售的普通吹风,可加快画面色彩干燥的速度。

四、关于技巧在着手绘制之前,我们很有必要明白工笔画的一些基础知识,尤其是工笔画的用线和基本染法。

工笔画中,线条是骨架,也是灵魂,更是中国画中笔情墨趣的重要体现。

线条的提高几乎没有什么捷径,主要是靠多加练习。

对初学者来说,最起码要能做到:粗细均匀、线条流畅、转折自如、八方行笔无碍。

到了后期,线条还要讲究弹性、力度、节奏、空间、虚实、质感等方面的变化,这里限于篇幅就不再多谈了。

下面我们主要是来谈谈工笔画的基本染法和相关的几条重要技法。

1、双钩:工笔画中,尤其是工笔重彩画,双勾设色是最为明显的画种特征。

“双勾”就是物体的体现是靠“线条勾勒”而出的意思(原为书法术语:法书上石,沿其笔面的两侧外沿以细线钩出,称为“双钩”)。

如本图所示竹叶即为双钩描绘。

不管是竹叶还是竹竿,都是沿着外缘勾线塑造形体而成。

2、平涂:在一定范围内均匀填涂某一种没有浓度变化的色彩,称为平涂。

工笔画的基础技巧之一。

如本图所示竹子的正叶即为平涂淡翠绿色,反叶是平涂淡汁绿色。

基本没有任何浓淡变化,色彩也不能超出物体的轮廓墨线以外。

色块要求匀净整齐。

3、统染:在绘制工笔的过程中,根据画面明暗处理的需要,往往需要几片叶子、几片花瓣统一渲染,强调整体的明暗与色彩关系,称为统染。

如本图所示竹叶目前就是用淡花青进行了统染,主要就是根部往尖部大面积统染,根部的主筋附近没有留水线,统染其实就是一种大范围色调的渲染。

4、分染:工笔画绘制中最重要的染色技巧。

一支笔蘸色,另一支笔蘸清水,色笔在纸上着色以后,再用水笔将色彩洗染开去,形成色彩由浓到淡的渐变效果。

为了和统染有所区别,我们通常将小面积、局部的、较为细致刻划的渲染称为分染。

如本图所示竹叶部分进行了分染,这一步已经留出左右的水线,每片竹叶的色彩都互相不混淆,画面慢慢的就细致起来了。

5、提染:分染接近完工时用某种色小面积、局部提亮或者加深画面称为提染。

如本图所示,竹叶的根部局部加深,底层竹叶用墨青色小面积浓色加重,就是提染的画法。

6、罩染:在已经着色的画面上重新罩上一层色彩并局部渲染。

如本图所示竹叶最后表层的翠绿大面积平涂,到达叶尖部分以后,淡淡染开,就是罩染的处理手法。

7、醒染:在罩色过后色彩略显发闷的画面上用淡淡的深色重新分染,以引出底色部分,重新使画面醒目。

如本图所示竹叶在罩染翠绿以后,底层叶面暗处略微发闷,此时可用中墨略略提染最暗处,引出底层的墨青色,此步骤就是醒染。

8、烘染:在所描绘的物体周围淡淡的渲染底色用来衬托或掩映物体。

如本图所示竹叶的周围用淡绿色大面积烘染,让物体不会显得过于孤立,增强物体和背景的联系。

也可称之为“衬染”或者“托染”。

9、复勒:设色完成以后,用墨线或色线顺着物体的边缘重新勾勒一次。

如本图所示竹叶的反叶和枝梗部分用淡胭脂再次勾勒,透出淡淡的红晕,线条部分也会显得滋润许多,即为复勒的功效。

而正叶中间短主筋的浓胭脂提勒,则起到提神的作用。

10、水线:工笔画常用手法之一。

工笔设色中遇到物体的边缘或者线条的时候,经常会采用留一道亮边的手法来区分局部色彩或用来保留线条或用来体现物体的厚薄程度,这条亮边就称之为水线。

同时,保留水线也能较好的体现出工笔国画所独有的装饰趣味。

如本图所示牡丹叶片上紧贴主筋的那条亮的色带就是水线,描绘适宜能带来很好的装饰美感并能增加叶片的厚重感。

11、渍染:一种见笔触的湿染法,色笔较干,略带皴擦,然后用水笔趁湿点染,破开原有的色彩,常见于破碎叶片边缘的处理。

如本图所示临宋画《枯树八哥图》的叶片边缘因为破碎,采用渍染法的手法来处理就较为合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