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教案 (1)

合集下载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教案范文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教案范文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理解文化在继承中发展的内涵。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文化继承与发展的例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理解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2. 掌握文化在继承中发展的途径和特点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化继承与发展的理论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现实生活中文化继承与发展的例子。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文化继承与发展的理论知识,强调文化在继承中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现实生活中文化继承与发展的例子,如传统节日、传统手工艺等。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实例谈谈对文化在继承中发展的认识。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意义。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知识点,整理课堂笔记。

2. 选取一个现实生活中cultur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的例子,分析其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写在作业本上。

3. 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制定一个具体可行的计划。

六、教学内容与资源1. 教学内容:章节一: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理论基础章节二: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挑战章节三:文化创新与继承的关系章节四:案例研究: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章节五:学生实践项目:本地传统文化的调研与传承计划2. 教学资源:教科书《文化继承与发展》相关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文化遗产地的实地考察资料网络资源,如文化遗产保护组织网站、相关新闻报道等七、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学生对文化继承与发展的理论理解学生对传统文化传承实践的分析和评价能力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学生对本地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传承计划的设计能力2. 评价方法:平时成绩:课堂参与度、小组讨论表现作业评估:课后作业、小论文项目报告:学生实践项目的调研报告和传承计划期末考试:闭卷考试,包括选择题、简答题和案例分析题八、教学进度安排1. 章节一:2课时2. 章节二:2课时3. 章节三:2课时4. 章节四:3课时(包括实地考察时间)5. 章节五:3课时(包括学生实践项目的时间)九、教学辅助工具1. 投影仪和幻灯片:用于展示教学内容和案例研究2. 视频播放设备:用于播放相关的纪录片或采访片段3. 白板和记号笔:用于课堂讨论和重点信息的记录4. 实地考察交通工具:如公共交通卡、车辆租赁等十、教学反馈与调整1. 定期收集学生反馈:通过问卷调查、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

传统文化的继承的教案设计

传统文化的继承的教案设计

传统文化的继承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传统文化继承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 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传统文化的定义与特点2. 传统文化继承的意义3. 传统文化继承的基本原则4. 传统文化继承的方法5. 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价值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传统文化图片,如古建筑、传统节日、民间艺术等,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 讲解:介绍传统文化的定义、特点及其重要性,阐述传统文化继承的意义和基本原则。

3.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继承案例,如故宫、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分析其继承方法和现状。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并提出具体建议。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价值,激发学生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意识。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传统文化的定义、特点、意义、继承原则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传统文化继承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六、教学内容6. 传统文化的具体表现6.1 传统习俗6.2 传统建筑6.3 传统艺术6.4 传统思想7. 传统文化继承的现状与挑战7.1 传统文化继承的现状7.2 传统文化继承面临的挑战7.3 应对挑战的策略与措施八、传统文化继承的重要案例分析8.1 案例一:中国传统节日的传承8.2 案例二:中国传统工艺的保护与发展8.3 案例三:传统文化在教育领域的传承九、学生实践活动设计9.1 实践活动目的9.2 实践活动内容9.3 实践活动步骤9.4 实践活动评价十、课堂教学反思与总结10.1 教学效果评价10.2 学生反馈意见10.3 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调整10.4 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六、教学内容6. 传统文化的具体表现6.1 传统习俗:介绍中国传统习俗的种类及其特点,如春节、中秋节等。

关于传统文化的继承的教案

关于传统文化的继承的教案

一、关于传统文化的继承的教案二、章节名称:第一章传统文化的概念与价值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2. 让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

四、教学内容:1. 传统文化的定义: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或社会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独特特点的文化。

2. 传统文化的特点:具有历史悠久、传承性强、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等特点。

3. 传统文化的价值: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具有凝聚民族力量、传承民族精神、促进社会和谐等价值。

五、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2. 讲解内容:教师详细讲解传统文化的定义、特点和价值。

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传统文化的价值和作用。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传统文化的价值,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情况和思考能力。

2. 学生理解度: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了解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3. 学生表达力:评估学生在讨论和分享环节中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或教参:提供关于传统文化的教材或参考资料。

2. 案例素材:准备一些具体的文化遗产或传统习俗的案例。

3. 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案例素材和教学内容。

八、教学建议:1. 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讨论,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2. 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

3. 鼓励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提问和分享自己的观点,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力。

九、课后作业:1. 让学生选择一个传统文化遗产或习俗,进行深入了解和研究。

2. 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介绍所选择的文化遗产或习俗的特点和价值。

十、教学反思:六、章节名称:第二章传统文化的继承与演变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继承的重要性。

2. 让学生掌握传统文化在历史演变中的作用和变化。

教学内容:1. 传统文化的继承:传统文化在历史发展中通过口传心授、教育传承等方式得以继承。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教案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教案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教案教案标题: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教学目标:1. 了解文化在继承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2. 掌握文化传承的方法和策略。

3. 培养学生对自己文化传统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教学内容:1. 什么是文化传承?2. 文化在继承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3. 文化传承的方法和策略。

4. 如何培养对自己文化传统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展示一幅描绘本地文化的图片或物品,并引导学生讨论其含义和重要性。

主体活动:2. 介绍文化传承的概念和重要性。

解释文化传承对于一个社会的发展和个人身份认同的重要性。

3. 分组讨论不同文化传承的方法和策略。

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文化传承方法,并准备分享给全班。

4. 小组分享并讨论各种文化传承方法的优缺点。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5.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所属的文化传统,并讨论如何培养对自己文化传统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6. 学生个人或小组展示他们对自己文化传统的研究成果,可以是口头报告、展示板、图片等形式。

总结活动:7. 回顾课堂内容,强调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和方法。

8. 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和推动文化传承。

9. 结束课堂,鼓励学生继续深入了解和研究自己的文化传统。

教学资源:1. 描绘本地文化的图片或物品。

2. 分组讨论的材料。

3. 学生个人或小组展示的准备材料。

评估方法:1. 分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质量。

2. 学生个人或小组展示的内容和表达能力。

拓展活动:1. 邀请当地文化传承专家来校进行讲座或工作坊。

2. 组织学生参观本地文化遗址或博物馆。

3. 鼓励学生参加本地文化活动或节日,并写下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注意事项:1. 确保教学内容和活动与学生所在教育阶段的要求相符合。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分享自己的观点,促进互动和思考。

3. 适当调整教学步骤和活动,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

第七课继承发展中华传统文化教学设计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第七课继承发展中华传统文化教学设计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2.练习二:针对传统文化中的一个争议性问题,如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适用性,进行辩证思考。
3.练习三:运用所学知识,为传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提出一条建议。
(五)总结归纳
在课堂练习结束后,进行以下总结归纳:
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2.教师针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点评和补充,强化重点知识。
3.强调中华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和传承传统文化。
4.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传统文化的发展,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撰写一篇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短文,要求:
-选取一个你感兴趣的传统文化主题,如儒家思想、古诗词、传统节日等。
-组织实地考察,如参观博物馆、文化遗址等,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开展跨学科学习,如结合历史、文学、艺术等学科,全面了解中华传统文化。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本节课开始时,我将通过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提问方式: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还有价值吗?为什么?”通过这个问题,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主题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
-字数在800字左右,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
2.开展一次家庭传统文化活动,要求:
-选择一个传统文化元素,如茶艺、书法、传统美食等。
-组织家庭成员共同参与,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拍摄活动照片或视频,记录活动过程,并撰写活动心得。
3.分析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现象,要求:
-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教案范文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教案范文

一、《文化在继承中发展》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2. 让学生掌握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方法。

3. 提高学生分析文化现象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方法。

难点: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文化现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传统文化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2. 教学内容与活动:a. 讲解文化继承与发展的概念及其关系。

b. 分析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方法。

c. 举例说明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文化现象。

3. 课堂讨论:让学生就某一文化现象进行分析,探讨如何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问题。

五、作业与评价:2. 评价:以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及文章质量为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使他们在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问题时能更加得心应手。

七、课后拓展:引导学生关注我国传统文化保护与发展的实时动态,组织参观文化遗址、博物馆等活动,加深对文化继承与发展的理解。

八、教学资源:1. 教材:《文化在继承中发展》2. 图片:我国传统文化图片3. 文章:关于文化继承与发展的案例分析九、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十、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化继承与发展的概念及其关系,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文化现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3. 讨论法:组织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六、《文化在继承中发展》七、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文化继承与发展的辩证关系。

2. 培养学生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态度。

3. 引导学生认识文化创新的重要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2. 教学内容与活动:a. 讲解文化继承与发展的辩证关系。

1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新课标 人教版

1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新课标 人教版

(单) 某中学校长在谈到中小学生德育 教育时讲道,接纳国外有价值的思想, 吸收他们的精华,但要以我为主,把我 们国家优秀的传统文化继承下来,对我 们自己的文化加以补充、加以修改,使 我们更完善,这表明( ) A文化应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B文化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C文化应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 D文化继承与发展既有区别,又联系
1、社会制度的更替 2、科学技术的进步 3、思想运动
(三)教育在文化传承中
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
某年8月29日,广东省文化厅、广东省食品 行业协会共同组建的广东省食品文化遗产认定 委员会向媒体发布,凉茶被认定为广东省食品 文化遗产,这是广东省认定的首批食品文化遗 产。 同时获得认定的还有33个凉茶配方及其专 用术语。这是广东省认定的首批食品文化遗产。 拥有获得认证的33个配方的企业,包括广州王 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广州黄振龙凉茶有限 公司、广州养和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等12家。有 关部门9月3日开始了凉茶标准起草工作。这批 与会的凉茶企业昨天还签署了《凉茶保护公 约》,以示保护凉茶这一文化遗产。
教育在文化传承中
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 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 文化的特定功能。
2.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将越来越重要
(不)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 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在人的教化与培养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教育在文化传承中所起的作用是
A、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 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 B、能以浓缩的形式重演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 C、是人类文化传承的惟一有效形式 D、使人们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既有 的文化财富
思考1:从材料中说明,继承了什么? 发展了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参考:继承:用中草药熬制,可保健、 防病。发展:凉茶品种、煮茶工艺。 关系: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 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在继承的基础上 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教案范文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教案范文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认识文化在继承中发展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3. 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文化现象,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2. 如何在继承中发展文化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化继承与发展的理论。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文化发展案例。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如何继承和发展文化。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文化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文化继承与发展的意义。

2. 讲解:讲解文化继承与发展的理论,分析文化在继承中的重要作用。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文化发展案例,如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如何继承和发展文化,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文化在继承中发展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2. 调查身边的文化遗产,了解其传承与发展的现状,提出自己的建议。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和讨论,评价学生对文化在继承中发展的理解程度;通过课后作业,评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内容:传统文化的特点与价值1. 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定义、特点和价值。

2. 培养学生认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增强民族自豪感。

七、教学重难点:1. 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2. 传统文化的价值八、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传统文化的定义、特点和价值。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传统文化案例,展示传统文化的魅力。

九、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的价值。

2. 讲解:讲解传统文化的定义、特点和价值,分析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传统文化案例,如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等,展示传统文化的魅力。

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如何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阐明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识记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理解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2. 能力目标:学会联系具体事例,分析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从而提高归纳与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自身体会,谈谈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利用教材提供的情景和问题结合“抛锚式”教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初步探究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本课内容,使学生正确把握文化传承中继承和发展的辩证关系,从而做出正确的文化选择,做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文化对一个国家、民族的重要性,增强主人翁意识和文化使命感。

【重点与难点】
重点:文化发展过程中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难点: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教学设想】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本课以学生所熟悉的韩庚的《世界看中国》音乐视频进入新课的学习,从总体上感悟到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两个方面。

接着以服饰文化具体以旗袍的发展这条线索,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出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并进一步深化如何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并将旗袍文化深入
挖掘、设计相关问题,根据学生的探究上升到宏观层面,总结归纳出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特别强调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这样设计既突破了教材的重点、难点,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使学生的知识得到丰富、认识得到更新、能力得到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提高,提高他们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对待传统文化要批判地继承,正是因为文化在一代代传承中不断得到发展,才使中国有了今天的骄傲和自豪,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推开文化的大门,看一看文化如何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又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讲授新课】
一、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板书)
【精准设“锚”——创设情境】
观看韩庚的《世界看中国》音乐视频(多媒体展示)
【精心抛“锚”——确定问题】
1、从视频中你能找出哪些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你有什么感受?
2、我们今天所讲的文化,是不是对传统文化的原汁原味的照搬呢?
【精细释“锚”——自主探究】
学生活动:分组比赛,看哪一组找的最多(文化接龙,轮到哪一组说不出即为输),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教师活动:针对学生的回答做具体点评
【精练收“锚”——画龙点睛】
教师总结:今天的文化既继承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又在继承中使传统文化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由此看来,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结论PPT展示)
(一)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板书)
【精准设“锚”——创设情境】
情景材料一:旗袍是中华女性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服装,旗袍,是一种内与外和谐统一的典型民族服装,被誉为中华服饰文化的代表。

它以其流动的旋律、潇洒的画意与浓郁的诗情,表现出中华女性贤淑、典雅、温柔、清丽的性情与气质。

如今旗袍的普及仍然受到一定的影响,我们要大力宣扬并合理地进行旗袍改良,让旗袍继续保持独树一帜的时尚风韵。

情景材料二:旗袍始于清代,满族旗女穿的旗袍式样十分保守,其特点是腰身宽松、平直,袖长至腕,衣长至踝。

在二十年代,旗袍开始普及,并逐步改变形成淑女型旗袍。

其特点是腰身宽松、袖口宽大,身长适中覆小腿肚,开衩及中便于行走。

四十年代以后,由宽袖改为紧袖,由宽松肥大型改为紧身贴腰式,由卷领改为立领,由一律镶边改为有的不镶边等等,改进后的旗袍更美观了。

近些年来,时装中重新出现的旗袍,款式已摆脱雕琢与繁复,趋向“简约”,并结合流行趋势,融会西方时装的特点。

收腰合体,加大开衩,出现了衣片前后分离,有肩缝、垫肩、装袖,前片开刀,后片打折,使旗袍更加烘托出女性体态的曲线美,其造型更加端庄秀丽。

线条愈趋流畅、匀称和健美。

(边看材料边进行图片展示)
【精心抛“锚”——确定问题】
1、现代时装中的旗袍继承了什么?
2、现代时装中的旗袍发展了什么?
3、两者是什么样的关系?
【精细释“锚”——自主探究】
学生活动:充分讨论,自由发挥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析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精练收“锚”——画龙点睛】
教师总结:文化继承不是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而是要不断有所淘汰、有所发扬,从而使文化得到发展。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这就是传承。

(PPT展示出要点)
(二)如何处理好继承与发展两者之间的关系(板书)
【精心抛“锚”——确定问题】
通过旗袍对其背后文化本质的探讨,思考在文化传承中,我们怎样才能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精细释“锚”——自主探究】
学生活动:结合情景材料,分组讨论
【精练收“锚”——画龙点睛】
教师总结: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这就是文化
传承;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PPT 展示出要点)
【精巧拓“锚”——迁移训练】
展示例题:当前形势下,我们既要进行文化继承,又要实施文化创新。

应如何看待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①继承和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②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
③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④对传统文化应辩证地继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学生活动:完成试题,并说出理由
教师分析:根据题干的要求是让我们选出继承和发展的关系,而不是如何处理两者的关系。

因此,④不符合题意。

正确选项是A。

教师过渡:以小见大,这些简单的服饰不仅具有遮体保暖性能,同时传到一种礼仪,一种文化,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美不胜收,在很多领域都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变化发展的,那到底是什么因素推动了这些文化元素的变化发展呢?
二、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板书)
【精准设“锚”——创设情境】
情景材料三:服饰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标志,除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
要外,还代表着一定时期的文化。

服装的款式与演变、服装面料的选用与搭配、服装颜色的选择与组合、特定场合着装的选择与习惯,均记录着特定时期的生产力状况和科技水平,反映着人们的思想文化、宗教信仰、审美观念和生活情趣。

情景材料四:服饰文化与民族精神一脉相承,封建社会里,中国人的生活观、服饰伦理以及女性形象等,都受到儒家礼教的深刻影响。

主张自尊,讲究含蓄、中庸,因此无论是身体还是形体都不可显露出来。

女装多以封闭的宽身长袖示人。

旗袍在孔孟之道为核心的大统一思想指导下,较好地体现了中国服饰力求稳重、平静。

有助安宁、融洽和礼让的人际关系.较好地体现了中国服饰文化以伦理道德自律、维持礼仪之邦的精神。

【精心抛“锚”——确定问题】
问题探究1: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不同的时期旗袍的变更与发展说明了文化生活的什么道理?
问题探究2、结合材料四,想一想,如果清朝女子穿上现代旗袍,会怎么样?为什么?
【精细释“锚”——自主探究】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各组派一个代表到讲台前陈述本组的观点
【精练收“锚”——画龙点睛】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问题,鼓励学生发散性思维;所有的文化,不仅仅是服饰文化,都会受到一定的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思想,教育等因素的。

由此看来,是众多的影响因素共
同推动了文化的不断发展。

教师总结:1、社会制度的更替
2、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当代信息技术的运用
3、思想运动既催生着社会变革,又促进文化的发展
4、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特殊作用(板书)
教师过渡:教育本身也是一种文化,但同时通过教育本身我们又传承了文化,因为文化的传承,在促进经济发展过程中,它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教育在文化传承中(板书)
【精细释“锚”——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阅读书本P46—P47,结合书本探究活动,有关教育变革的图片,思考:分析“由私塾到课堂教学再到网络学习”的教育方式各有什么特点?
学生活动:合作讨论,结合自身经历分析问题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对三种不同的教育方式进行深入分析比较
深入探究:教育方式的变革对文化发展起了哪些作用呢?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合作讨论
【精练收“锚”——画龙点睛】
教师总结:首先,教育活动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其次,教育使用“传道、授业、解惑”方式,把文化传递给受教育者,
是人类世代的优秀文化得以传承。

最后,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多媒体展示)
【总结与升华】上世纪就有西方学者预言:“文化是明天的经济”。

英国首相丘吉尔曾经有这样一句名言“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肯失去一个莎士比亚。

”在近500年,大国兴衰的更替告诉我们,大国的崛起亦是文化的崛起,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历史是根,文化是魂”常思将来,不忘过去,以千载文化积淀来充实自己让我们走得更远。

我相信,通过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学习,让文化在一代代传承不断得到发展,今天的中国势必将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

【课堂总结】
引导学生自主归纳,一边回顾本节课内容,一边进行板书
【精巧拓“锚”——迁移训练】
【课堂练习】(多媒体显示)
【课后探究】
1、结合我们身边的事例,谈谈我们本土文化是如何在继承基础上发展,在发展过程中继承的?
2、有哪些因素影响了我们本土文化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