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大战前夜的较量 导学案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1课《大战前夜的较量》习题 冀教版

第1课大战前夜的较量一、选择题1、既参加过西安谈判,又参加过重庆谈判的中共主要领导人是()A..毛泽东 B.刘少奇 C.周恩来 D.王若飞C点拨:参加重庆谈判的主要代表是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据此可排除B项。
根据前面所学可知,西安事变爆发后,中共参加西安谈判的代表是周恩来等。
由此可断定C项是正确答案。
2、全面内战爆发的时间是()A.1945年 9月 B.1945年 10月 C.1946年初 D.1946年 6月D点拨:1946年6月,蒋介石调集20万大军,向中原解放区发动大规模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3、1946年 6月,全面内战开始于国民党军队进攻()A、陕甘宁解放区 B.上党地区 C.山东解放区 D、中原解放区D点拨:1946年,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标志着内战正式开始。
4、重庆谈判还在进行的时候,率领军队向解放区进攻的国民党将领是()A、冯玉祥 B.阎锡山 C.胡宗南 D.张学良B点拨:张学良是发动西安事变的东北军将领,此时已被蒋介石囚禁,可排除。
根据所学可知,重庆谈判前后,蒋介石借和谈之名,加紧准备发动内战。
当谈判还在进行的时候,国民党阎锡山部就向解放区发起进攻,企图在谈判桌上要挟共产党。
故正确答案为B项。
5、对蒋介石准备内战给予积极支持的外国政府是()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苏联A点拨:根据所学可知,美国政府对蒋介石准备内战给予积极支持,动用自己的空军、海军,把国民党军队抢运到华北、华东和东北等地,甚至直接出动海军陆战队,侵占大中城市,替国民党军队抢占战略要地。
6、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全国人民最渴望的是()A、民主、自由B、和平、民主 C.团结、进步 D、自由、和平B点拨:由于经历了八年抗日战争,所以全国人民渴望和平;因为长期处于一党专制独裁的统治之下,所以渴望民主。
故正确答案为B项。
二、简答题7、中国古代历史浩如烟海,你知道楚汉战争中“鸿门宴”的故事吗?抗战胜利后,在重庆也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鸿门宴”——重庆谈判。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 导学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的国际形势和主要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状况。
2、分析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和背景。
3、认识法西斯主义的兴起及其危害。
4、探讨各国在战争前夜的外交政策和战略决策。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的国际政治格局。
(2)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行动。
(3)主要大国的应对策略。
2、难点(1)深入理解战争爆发的深层次原因。
(2)分析各国在复杂局势下的利益权衡和决策过程。
三、知识梳理(一)国际形势1、经济危机的影响1929 1933 年的世界经济危机给各国带来了沉重打击。
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生产大幅下降,失业人数剧增,社会矛盾激化。
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一些国家走上了法西斯道路,试图通过对外侵略扩张来摆脱危机。
2、法西斯主义的兴起(1)意大利:墨索里尼在 1922 年建立了法西斯独裁统治,成为第一个法西斯国家。
(2)德国:希特勒在 1933 年上台,建立了纳粹德国,大力鼓吹种族主义和复仇主义,积极扩军备战。
(3)日本: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在 20 世纪 30 年代逐渐抬头,发动了一系列侵略战争。
3、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英法等国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为采取了绥靖政策,企图通过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换取和平。
例如,在德国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时,英法选择了默认和纵容。
(二)主要国家的状况1、德国(1)政治:希特勒建立了法西斯独裁统治,实行恐怖和高压政策,镇压反对派。
(2)经济:通过大规模的公共工程和军事订货来刺激经济,实现了经济的快速恢复和发展。
(3)军事:大力扩充军备,组建了庞大的军队,积极准备战争。
2、日本(1)政治:军国主义势力掌握了政权,实行专制统治。
(2)经济:以军事工业为核心,实行战时经济体制。
(3)军事:不断扩大侵略范围,企图建立“大东亚共荣圈”。
3、意大利(1)政治:墨索里尼实行独裁统治,镇压国内的反对势力。
2019-2020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课 大战前夜的较量》学案 冀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课大战前夜的较量》学案冀教版二、讲案:师:(组织学生阅读单元导入部分,使学生整体认识人民解放战争的时间划分)(和谈时期)(内战时期)1945、8 1946、6 1947、6 1948、9 1949、1 1949、4 1949、10(战略防御)(战略反攻)(战略决战)(渡江战役)师:同学们回想一下上册书学过的伟大的抗日战争,这场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经过八年的艰苦抗战,终于取得了胜利。
这胜利来之不易。
人们在欢呼雀跃的同时,都深深地希望这和平的果实能够被保持下去。
那么到底抗战胜利后,中国走向了何方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
第1课大战前夜的较量(板书)师:不言而喻,看到这个标题,同学们知道,在走向最终的和平之前,中国又经历了一场残酷的大战——内战。
今天我们就首先来分析一下这场战争爆发前,国共双方的较量——重庆谈判。
一、重庆谈判(板书)1、背景:师:首先同学们回顾一下上册书关于中共七大的内容。
①中共七大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和意义。
②毛泽东在会上作的政治报告的名称是什么?提出了怎样的主张?生:回忆、思考并回答。
师: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以美国为靠山,积极准备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全面内战。
(1)国民党方面(板书)师:通过教材第2页的图片和“读一读”来感受一下。
A、为内战做准备需要时间,也可以诱使共产党交出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民主政权。
B、如果毛泽东拒绝来,那么就可以借此蒙骗舆论,把内战的责任推到共产党身上;师:当时中共中央是怎样考虑的呢?毛泽东去还是不去?为什么要去?(检查预习情况)(2)共产党方面(板书)师总结中共去谈判的原因:A、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避免内战,B、并通过谈判揭露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C、团结教育人民。
师:中国共产党在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中,坚持了革命的灵活性。
那么这些目标到底实现了吗?2.经过(板书)自读第三页楷体字体会。
3.结果:签订《双十协定》(板书)师:经过40多天的艰难谈判,双方正式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因为是10月10日签署的,又称“双十协定”。
冀教版历史八下《大战前夜的较量》PPT17页

冀教版历史八下《大战前夜的在 我们的 后面。
•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Thank you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 导学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的国际形势和主要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状况。
2、分析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3、探讨各国在大战前夜的外交政策和战略决策。
二、学习重点1、经济危机对各国的影响以及法西斯势力的崛起。
2、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及其影响。
3、德国、日本、意大利的侵略扩张行为。
三、学习难点1、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深层次原因。
2、评估各国在大战前夜的决策对战争进程的影响。
四、知识梳理(一)经济危机与法西斯主义的兴起1、 1929 1933 年的世界经济危机(1)爆发原因: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激化,贫富差距扩大,股票投机过度等。
(2)影响:各国工业生产大幅下降,失业人数剧增,社会动荡不安。
2、法西斯主义的兴起(1)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建立:1922 年,墨索里尼率领法西斯党徒进军罗马,建立了法西斯专政。
(2)德国纳粹党的崛起:希特勒利用德国民众对经济危机的不满和对《凡尔赛和约》的仇恨,鼓吹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于 1933 年上台执政。
(3)日本法西斯势力的抬头:日本军部法西斯势力通过一系列政变和暗杀活动,逐渐掌握了政权。
(二)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1、含义:对法西斯侵略采取姑息纵容的政策。
2、表现(1)英法对德国侵略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的行为采取妥协退让。
(2)慕尼黑阴谋:1938 年,英法德意四国在慕尼黑签订协定,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
3、影响: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加速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三)德国的侵略扩张1、1935 年,德国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
2、 1936 年,德军进驻莱茵非军事区。
3、 1938 年,吞并奥地利。
4、 1939 年,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四)日本的侵略扩张1、 1931 年,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
2、 1937 年,发动七七事变,全面侵华。
(五)意大利的侵略扩张1、 1935 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第1课 大战前夜的较量 教案

日期:2017年月日班级:姓名:目标明确心中有数解抗战胜利后国内的形势,认识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和独裁,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通过对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揭露,认识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独裁统治的本质。
授课时间重点重庆谈判及全面内战的爆发。
难点重庆谈判;结合抗战后的国内形势,理解国共两党的政治主张。
第一单元人民战争的胜利第1课大战前夜的较量基础知识记忆(阅读完课本,背诵以下基础知识点,做到心中有数)⑴重庆谈判:背景: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都渴望和平民主。
而美国为了控制中国采取扶蒋反共的政策,支持蒋介石打内战。
目的:①蒋介石(国民党)谈判目的: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也为了欺骗人民。
把内战之责推到共产党身上②毛泽东(中国共产党)谈判目的: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时间: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陪同下,到达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
结果:双方经过43天的谈判斗争,于1945年10月10日签订了会谈纪要,又称“双十协定”意义:1、揭露了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2、表明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的诚信,一直代表人民的利益3、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动权⑵内战爆发标志: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国民党军队对中原解放区疯狂进攻,标志全面内战爆发。
(内战开始标志)预习疑问(把在预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下载下面。
必写)活动与探究(通力合作,各尽其能,写出各题答案)1、阅读材料,了解抗战胜利后复杂形势材料一:目前摆在中国人民面前有两个前途,我们要努力争取实现光明的前途。
—中共七大毛泽东《论联合政府》(1945年4月)材料二:‚今日的中心在于消灭共产党,日本是我们国外的敌人,中共是我们国内的敌人,只有消灭中共才能达成我们的任务。
‛—国民党‚六大‛蒋介石政治报告(1945年5月)材料三:(美国)我们在这里是要保护蒋军的利益,以防可能爆发的共产党起义。
八下导学案1、2课

材料四这胜利是中国上千万人的血泪换来的……现在国人惟一希望,也正是惟一责任,就是要怎样保持这经过数十年艰苦沉痛才换来的胜利的成果。——中国民主同盟主席张澜
(1)材料一中的“人民”指哪些人?材料中反映了抗战结束后国民党的既定方针是什么?它将把中国引向一条什么样的道路?
C.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和平诚意D.使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动权
4.抗战胜利后,内战最终爆发的根源是( )
A.两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根本对立B.美国实行扶蒋反共政策
C.民族矛盾仍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D.二战后冷战的消极影响
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5年10月13日蒋介石给陆军司令何应钦密电:“抗战胜利,日寇投降……此次剿共为人民幸福之所系,务本以往抗战之精神;遵照中正(注:蒋介石)所订剿共手本,督励所属,努力进剿,迅速完成任务……”
A.是否承认划江而治B.是否承认美国在中国的特殊权益
C.是否保证人民享有民主、自由等权利
D.是否承认解放区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
4.下列最能体现中国共产党谈判诚意的事件是( )
A.毛泽东亲自到重庆,被称为“是弥天大勇”
B.谈判期间毛泽东和蒋介石合影留念
C.中国共产党主动表示让出广东、浙江、苏南等8个解放区
C.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D.团结民主党派参加政权建设
2.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确立抗战胜利后发动内战方针的主要依据是()
A.已做好内战充分准备B.得到了美帝 Nhomakorabea主义的支持
C.国民党反共反人民的本质D.蒋介石国民政府得到人民的支持
3.《双十协定》签订的最重要的意义是( )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 导学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的国际形势和主要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状况。
2、分析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和背景。
3、探讨各国在大战前夜的外交政策和战略决策。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主要国家的政治格局和外交政策。
(2)理解经济危机对各国的影响以及法西斯势力的崛起。
2、难点(1)分析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各国之间的利益冲突。
(2)探究战争爆发的深层次原因和必然性。
三、知识梳理(一)国际形势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这一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和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利益,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2、经济危机的冲击1929 年至 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导致各国经济衰退,社会动荡,法西斯势力趁机崛起。
3、法西斯势力的扩张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等国的法西斯势力逐渐掌握政权,对外推行侵略扩张政策,试图打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束缚。
(二)主要国家的状况1、德国(1)希特勒上台1933 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建立了法西斯独裁统治。
他大肆扩军备战,撕毁《凡尔赛和约》,并先后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
(2)德国的军事准备希特勒大力发展军事工业,扩充军队,建立了强大的陆军、空军和海军。
德国的军事力量迅速崛起,成为欧洲的战争策源地。
2、意大利(1)墨索里尼上台1922 年,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建立了法西斯独裁统治。
他对外侵略埃塞俄比亚,试图恢复罗马帝国的辉煌。
(2)意大利的军事行动意大利军队在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中使用了化学武器,造成了大量平民伤亡。
3、日本(1)军国主义盛行日本在明治维新后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但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军国主义思想在日本盛行,对外侵略扩张成为其国策。
(2)侵华战争1931 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1937 年,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全面侵华战争爆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战前夜的较量》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抗日战争后期及结束后,美帝国主义积极支持国民党阴谋发动全面内战的事实。
2、了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团结统一的政策和态度。
3、了解重庆谈判经过和结果;理解重庆谈判的原因和意义。
4、了解国民党撕毁政治决议发动全面内战的史实。
二、预习指导
1、温故知新:
①中共七大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和意义。
答:时间:1945年4月(抗战胜利前夕);地点:延安。
主要内容: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提出必须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领导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章》规定,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大会选出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委员会。
意义:这是我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召开的最重要的一次大会,它以“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而载入中国革命的史册,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的前途准备了条件。
阅读教材,在教材中查找并标注以下问题:
2、抗日战争胜利后,共产党和国民党在建国问题上的态度各是什么?
3、蒋介石和毛泽东参加重庆谈判的目的各是什么?
4、重庆谈判中争执的焦点是什么?谈判的结果如何?
5、阅读“山雨欲来”一目,总结你了解到的信息。
6、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什么?
完成以下习题,检测预习效果(要求不看教材,独立完成):
(一)选择题
(1)抗战胜利后,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统治集团企图在中国建立( C )
A、国共合作的统治
B、民主联合政府
C、一党专制独裁统治
D、三大家族联合统治
(2)既参加过西安谈判,又参加过重庆谈判的中共主要领导人是( C )
A、毛泽东
B、刘少奇
C、周恩来
D、王若飞
(3)下面哪些是双十协定的内容( A )
①坚决避免内战,在和平、民主、团结、统一的基础上,建立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②和平建国纲领③整编全国军队④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4)在国共谈判期间,蒋介石下令国民党军队向解放区进攻。
其目的是( D )A.双管齐下,边谈边打B.企图以此在谈判桌上要挟共产党
C.迷惑共产党,干扰谈判D.积极部署兵力,抢占战略要地
(5)抗日战争胜利后,美蒋发动的全面内战开始于国民党进攻( A )
A.中原解放区B.陕甘宁解放区
C.山东解放区D.上党地区
(6)抗战胜利后,积极支持国民党发动内战的是( A )
A.美帝国主义B.英帝国主义
C.日本帝国主义D.德国法西斯
(7)下面是一份电报:“我们提议中央能允许我们在本月底开始实施主力突围计划,即经鄂中分两个纵队分别向陕南及武当山突围,然后转至陕甘宁边区。
”这则电文的发电时间应在( C )
A、1945年8月前后
B、1945年10月前后
C、1946年6月前后
D、1946年9月前后
(二)识图题
观察右图,请回答:
(1)图中的两个人是谁?这是他们在什么时期
的合影?
毛泽东蒋介石
(2)中国共产党赴重庆谈判的目的是什么?
1、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避免内战。
2、揭露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3)国共双方在谈判期间签订了什么协定?协
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双十协定
内容:
三、课堂探究,巩固提高
1、如何认识毛泽东亲赴重庆谈判?(是否该去?表现了毛泽东怎样的精神?)
毛泽东亲赴重庆谈判可谓一举两得。
一得是会见蒋介石为争取国内和平而奔走;二得是广为接触中国政治舞台上各派政治领袖和社会贤达,在他们中间做工作,由此极大地提高了中共在社会各界的声望,争得了人心、民心。
2、重庆谈判有什么作用?
通过重庆谈判揭露了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面目,教育了广大被蒋介石假象所蒙蔽的群众,孤立了蒋介石,赢得了中间势力的同情;并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动权。
3、结合历史地图册,理解:蒋介石发动内战为什么首先进攻中原解放区?
P5
6、材料解析题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谁要发动内战,谁就是全国的公敌。
材料2:我们不但必须打败蒋介石,而且能够打败他。
请回答:
(1)材料1中“要发动内战”的人是谁?他要发动内战的目的是什么?
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他们要在中国保持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继续实行独裁统治,所以,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2)材料2是谁说的话?他说我们“能够打败他”的依据是什么?
这句话是毛泽东说的。
依据是中国共产党有全国爱好和平的人民作坚强的后盾,有各党派民主人士的支持,有英勇善战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所以一定能够打败蒋介石的进攻。
7、中考真题(2006年河北课改区中考试题):融入情境,探究问题
下列图片反映的是关系中中华民族命运的两个历史事件。
国1中的新闻标题是:争取中华民族生存——张杨昨发动对蒋兵谏;图2中毛泽东与蒋介石会面的主要目的是共商国内和平问题。
图1 1936年12月13日《西北文化日报》图2 1945年毛泽东与蒋介石的合影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图1、图2反映的事件各是什么?
图一反映的是西安事变;图二反映的是重庆谈判。
(2)在上述事件中,国共双方分别就抗日、国内和平两个问题达成了一致。
“一致”达成后的落实情况分别怎样?其落实情况对中华民族各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落实情况:抗日民族统—战线逐步建立,国共联合抗日或全民族抗战局面逐步形成,国共联合抗日。
蒋介石撕毁协定,并发动了内战。
影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或全民族抗战为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
内战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沉重灾难。
(3)当民族前途面临抉择时,上述史实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什么?
启示:实现民族团结才能维护民族利益;任何党派、团体和个人都应以民族利益为重。
学习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