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作文教学观

合集下载

谈谈我的小学作文教学观

谈谈我的小学作文教学观

谈谈我的小学作文教学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

而现在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大多是《作文选》的翻版,假话、空话、套话普遍存在,缺乏创意,没有生气和灵性。

笔者认为教师的指导、评价难逃其咎:片段一:师:同学们,这节课是作文课,我们学习《习作四》。

请翻开书,把这次习作的要求读一读。

师:这次作文给我们提出哪些要求?谁起来说说?师:看来大家已经把题目的要求审得很清楚了,下面我们就准备写作文。

怎样写呢?老师找到了两篇范文,我们来看看人家是怎样写的!这就是我们最常见的作文教学模式:出示命题——审题明义——指导选材——范文引路一学生模仿习作。

教师指导时,总是那几句话:选材要新,主题要鲜明,结构要完整,事例要典型。

如何才能做到这些,以范文取代,美其名日:让学生感悟。

学生依葫芦画瓢,怎能写出有灵气的佳作?片段二:师:同学们,老师把上次作文批改完了,从总体上看,大家写得比较好。

许多同学能做到语言通顺,条理清楚,抄写认真。

比较突出的有……,较好的有……,字数较少、抄写不认真的有……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不一一讲评了,下面我们学习写本次作文。

虽然现在作文评价不再以分数出现了,但教师主要是以笔批为主,在撰写眉批、尾批时,缺乏评价的针对性,常常以仲裁者的身份,大而化之地一批了之,讲评更是走过场,浇灭了学生习作的创造性火花。

以下笔者谈谈我的作文教学观。

1.转变观念,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陶行知说:“我们要懂得儿童。

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

教学时,要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使其畅所欲言。

教学《春天的活动》时,我采取了以下的教学流程:师:同学们,“一年之计在于春”,今天的天气这么好,我们作文课到花园里上,好不好?“啊?到花园里写作文?”“哇塞!”师:“春天是播种的好季节”,我们先不急写作文,趁这好天气把凤仙花种上,这可是我们《科学》课还没完成的任务呀!大家忘了吗?教师边说边出示种子、花盆、泥土、播种工具,以此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接着组织学生亲自播种、交流播种时的所见所闻所感,然后指导学生完成习作。

我的作文教学观

我的作文教学观

之作 , 学生 学习写作的最好 范文 把教材 中适合 学生模仿 是
的 文章 挑 选 出 来作 为 学 生 写作 的例 子 , 生 就 像 画 画 有 了模 学 本 , 书 法有 了字 帖 , 练 自然 会得 心 应 手 。对每 一 篇课 文 的 内容 感悟 和 写作 特 色的揣 摩 就是 作 文 千里 之 行 的 第一 小步 、
的新 境 地
有 了 阅 读 的 底 蕴 , 作 方 能 水 到 渠 成 ; 过 写 通 阅 读 , 富 作 文 的 “ ; 库 , 累写 作 的 “ 材 丰 语 r - 积 素 库 ” 屯积 行 文 的“ 想 仓 ” 通 过 阅读 , 好 写作 , 思 建 的 三 大仓 库 , 定 期 盘 点 、 并 整理 , 门 别 类 , 断 分 不
教 育 体 制 下 , 没 有 出现 过 李 白 、 甫 等 汪 洋 恣肆 的 大 文 豪 , 再 杜 是 不 是 说 明我 们 的语 文 教 学 中 的 阅读 教 学有 些 失之 偏 颇 呢 ?
作文教学 实际就是陆游 的“ 汝果欲学诗, 功夫在诗外 ” 文学 的
素 养 的 养成 与提 高的 过 程 吧 。
如 何 阅读 ? 先要 精 读 语 文 课 本 , 分 利 用 课 本 资 源 , 首 充 这 是 核 心 的 阅 读 内容 。叶 圣 陶 先 生 曾说 过 :语 文 教 材 无 非 是例 “ 子 , 这 个 例 子 要 使 学 生 能 够 举 一 反 三 , 习 阅读 与 作 文 的 凭 练
利 于 引 导 学 生 善 于发 现 生 活 , 受 求 学 生 活 的 美 好 , 他 们 感 使
在 物 、 人 事 情 理 达
到 了“ 怕 写 ” 基 本 目标 ; 内交 流 、 不 的 课 网站 发 表 、 品 集锦 等 作 形 式 又极 大激 发 了 学生 的 创 作 兴趣 , 励 了学 生在 行 文 中 写 鼓

我的作文教学观:我教作文规范

我的作文教学观:我教作文规范

我的作文教学观(一):我教作文规范作者:汪小辉批阅年级作文试卷,由于是分班装订,在批改中,很多时候都能从书写、字数、内容上清楚地判断哪班级的作文素养高。

其实,也就明白,作文教学既是张扬学生个性,体现个性思维和个性表达,也是语文规范的实践性体现。

作文规范是民族文化的精髓。

祖国文化渊源流长,博大精深。

我们今天倡导的审美价值、文化品位、情感态度、思想观念根植于中华文化的内涵。

这种内涵是继承革新、与时俱进,不变的是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作文创作追求的价值体现、语言活力、音韵节奏、结构层次,都是继承文化传统。

曾经有语文老师坚决反对将英语套进作文内容里,坚决反对“时髦”的语言作祟,还有老师反对不规范的标点符号使用,一个字后面三个问号或三个感叹号,也有反对创作时添加生硬词语、丢失规范的假“创新”等等,这都呼唤规范的作文表达。

中华文化对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都有特定规范,就是义务教育的每一个学生在语文素养方面的基本要求,转到作文教学上,就要进行相应的规范教学。

因此,弘扬传统文化,发扬民族精神,有必要推行文章表现的规范化教学。

作文规范是语文实践的要求。

语文课程重在实践,学生语文实践能力不是在课堂“言说”的过程中,而是在学生充分的“践行”中形成的。

个性表达需要规范,文字表述需要规范,作文表达就是学生语文“践行”的场所。

在实践中,学生规范字体、规范语言、规范标点符号、规范段落层次,也是在形成语文素养。

作文规范是作文创作的基础。

作文肯定是有章法的,小学低段,写话说话,教师会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地教,这就是教规范。

初中作文创作,规范的作文要求是必要的和必须的。

有了字词句段篇的规范,也就打好了作文的基础。

有人会认为这样是不是把学生教死板了,没有了创新思维,严谨本就是语言表达的一种品质,恰恰是这种严谨才给了学生思维创作的基础,个性表达与规范表达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怎样落实作文规范教学?一是教师要知规范。

诸如,字体的规范。

我的作文教学观 心得 - 副本

我的作文教学观  心得   - 副本

《我的作文教学观》学习心得宋朝学者张载曾说:“学习达到快乐的地步,就会轻松,以至不能自已,因此定会长进。

”而在语文学习的所有活动中,最不能让大多数人感到快乐的,恐怕是作文了。

其境况是“教者累,学者疲”。

因此,如何让学生感到作文是一件快乐的事,应是我们语文教师努力追求的境界。

我树立了“快乐作文观”,并做了如下尝试:1.倾注爱心,激发作文兴趣。

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

”就教学而言,“教师应该充满对每个他要与之打交道的具体孩子的爱”(马卡连柯)。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因为良好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快乐学习、快乐作文的前提。

2.仿写入门,引发作文意识。

吕老指出:“一个人学习语文从模仿开始,而且一直模仿,不仅模仿书上念的,也模仿周围一切说的和写的。

”所以,仿写是作文的起步,是创造写作的开端,它在作文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即使一个协作能力较强的学生,最初也是撷取别人的长处,变成自己的东西,才提高上去。

比如,学习了《一件珍贵的衬衫》这篇课文,可指导学生抓住这篇文章的主线“我的感情发展”学习写《一件珍贵的礼物》;学习了抒情散文《白杨礼赞》就些《XX礼赞》或《赞XX》;学习了《驿路梨花》就学会了用侧面描写等等。

这样仿写,不仅掌握了所学课文的条理,使自己写的文章能有一个较好的思路,而且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内化,能够在此基础上把别人的东西变成自己东西。

尽管仿写是模拟他人之作,但成于自己笔下,会有发自内心的快感,这样,写作兴趣会逐渐培养起来,久而久之,学生自然在仿写的基础上有突破、有创新。

3.创设氛围,诱发作文灵感。

“一个充满乐趣的环境。

可以导致很好的创造力。

”这种创造力,其实就是灵感。

灵感与作文的关系,有人把它们比作一对如影形随的孪生姊妹,之间存在着不可言传的默契。

郭沫若作《凤凰涅盘》,据说是在夜半行将就寝时灵感袭来,伏在枕上用铅笔火速而成的;矛盾偶然在报纸上读一则消息,致使《春蚕》的诞生。

我的作文教学观

我的作文教学观

我的作文教学观我的作文教学观,可以说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洗礼。

第一阶段,从无到有;第二阶段,不断深入;第三阶段,基本形成。

先来看看第一阶段的概况。

第一阶段,从无到有。

03年8月,我调入滨江小学的。

当时,我担任一年级语数学科。

在以前,都知道是跟着行政指令走,自己根本是无思考地“走”教学流程,《大纲》(原来称)规定:三年级起步作文开始。

才开始设计作文教学。

上手后,也无非是跟着单元“走”,压根儿不会有自己任何的思考,更不会有一、二年级时有写话的意识了。

所以,当时一年级第二学期,我们的教研组提出开始让学生学习写话时,我心里很不以为然。

总觉得违反了规律,拔高了要求。

怕学生难以适应。

然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学生不仅很快适应,而且兴致很高。

说出来的话,还是蛮不错的,你看——(课件)看到了一年级时的孩子能写出如此精彩的话,让我不得不由衷地感到教研组当时提出的方略是正确的。

我的作文教学观也就因此而树立。

尝到了甜头的我,开始主动地投入,寻找教材中的作文教学资源。

真是不寻不知道,一寻了不得,教材中不仅有不少补白处,而且有许多诗意的仿写处。

《我想》就是一例。

逐渐地由课内引向课外,寻找作文教学资源,如一旦遇到下雨或下雪天,我会立刻放下手中的活,让学生去观察大自然的变化,把观察到的写下来,进行交流。

(课外)第二阶段,不断深入。

转眼来到了三年级。

三年级是起步作文开始。

我走进了深入思考阶段——不断深入(课件)。

当时,我们普通班使用《浙教版》,实验班使用《现语》。

大家知道,浙教版的作文教学序列很清楚,而现语的练笔空间很大,基于这两大优点,我产生了一种想法:能否将两种教材的优点合二为一呢?依据这个想法,我潜心于作文教学的尝试中。

在三年级的第一学期中,凡是涉及作文教学的点滴我都及时做好记录,整理后,编写了一册《起步作文教学建议》。

(通览表格)这一册《建议》也曾被杭州市教师进修学校的特级教师王燕骅老师认可,她亲笔回信告之,将作为《现语》的补充教材。

我的作文教学主张

我的作文教学主张

我的作文教学主张作文教学一直是教育工作者们关注的焦点,也是学生们学习的重点之一。

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了一些作文教学的主张,希望能够对广大教师和学生有所启发。

首先,我认为作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作文不仅是语文学科的一项重要内容,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因此,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多思考、多阅读,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用准确、生动、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其次,作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和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比如多写、多改、多读,培养他们的写作耐心和毅力。

同时,我们还要教会学生一些写作方法和技巧,比如如何构思文章、如何组织结构、如何运用修辞手法等,让他们在写作中游刃有余、得心应手。

另外,作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素养。

作为一种文学形式,作文不仅是一种表达方式,更是一种艺术享受。

因此,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接触各种文学作品,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文学素养,让他们在写作中能够表现出对文学的理解和感悟,使作文更具有艺术性和感染力。

最后,作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我们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鼓励和支持,让他们有勇气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同时,我们还要引导学生敢于创新,敢于表达,激发他们的创造力,让他们在写作中能够展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风采。

总之,作文教学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

我希望我的作文教学主张能够给广大教师和学生一些启发和帮助,让我们共同努力,让作文教学在未来取得更好的成绩。

写作 我的写作教学观

写作  我的写作教学观

我的写作教学观写作是不用教的。

我一直认为写作是一种自我表达,当一个人对一处风景、一个人、一件事情产生自己的看法时,其内部的情感、意见就自然而然的流露、表达出来。

而当这些内容被适时的记录下来,就是一个写作过程。

因此在学校教育的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教师要教给学生的不是各种各样看似科学、实用的写作方法,而是提供学生给学生有丰富意义的情境;教师要教给学生的不是千篇一律的固定格式,而是促成学生养成写作的习惯;教师要教给学生的不是假大空的晦涩的官方语言,而是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所生存的世界最真挚的原始的情感。

写作课并不只是能在课程表上安排的课程进行,更多的是融入生活这个大课堂中。

每个学生热爱写作是不太现实的,每个学生都能写出精美文章也是不大现实的。

因此我认为,学生能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独有的想法即是写作的本意。

而要让学生能够顺畅的表达自我,教师需要做的就是为他们提供意义丰富的情景,让他们在自己度过的每一天中都找到自己生活过的印记,在需要时,这些印记就会自动的成为写作的素材,这些素材是学生自己的感受、见闻、意见,由这些真实的材料填充的文章,记录了他们的生活,他们的历程,写作因此将成为一种美好的体验,而不是一种牵强痛苦的折磨。

写作不是牢笼,而是让学生张开思想的翅膀的天空。

为了应付考试需要的文体和风格,教师习惯性的教给学生写作的固定模式,使得学生们在所谓的万能模式中失去了写作的能力。

我认为,学生最原始的写作动机和表达顺序是最最自然和真切的,然而可悲的是,随着他们的成长,他们最本真的表达方式被慢慢的抹杀了,当他们的表达方式与应试教育里的需要的文章模式产生冲突时,他们选择放弃自己的表达方式,转而迎合大家所期望的那些模式。

到这时,写作已经不是一片自由表达自我的广阔天空,而是一方无际的荒漠了。

而我以为,学生需要的并不是那种万能的应付各种题型的写作模式,他们最初的表达模式可能不是那么成熟,教师要做的是在适当的时候给予一些意见,使他们的写作模式更加完善,而不是改变他们已经养成的具有个人风格的表达方式,如果每个学生都能写出符合课标要求但是没有任何个人特色的文章,这样的写作教学无疑是失败的。

浅谈我的作文教学观

浅谈我的作文教学观

浅谈我的作文教学方法沐川县凤村学校陈兴秋我想在谈我的观点之前有必要给大家解释一下关于作文的定义。

百度解释:作文(composition)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

不难看出,作文的通俗解释里涵盖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人的思想、语言组织和主题意义。

在我看来,人的思想需要通过虚实结合来完成,语言组织则是日积月累的结果,而主题意义是建立一种弃旧图新的意识。

仔细琢磨,这便是作文教学的方法。

作文方法之一——虚实结合所谓“言为心声”,是说自己说的话应该是肺腑之言。

这是古人教导我们写文章的态度。

但是,我觉得作文教学并非完全出自内心真实的表达,关键还在一个“作”字。

因为,不是每一刻我们都有话想说,也不是每一刻我们的真实感受都想流露出来,所以我们作文时,也就不可能百分之百地表达内心的感受。

如此看来,我们作文教学的第一个目的不是纯粹地表达自己,而是带有“迎考”目标。

我们看到许多高考作文,明明是对时事最真实的针砭,并且手法犀利,讽刺深刻,却落得个零分的惨败结局。

这些文章不仅富有真情实感,简直就是生活的“模子”。

别人不敢说的,这些学生敢说;别人不敢言的,他们也直言不讳!那些语言之精辟,手法之巧妙,简直就是社会某个方面的缩影!遗憾的是,他们从来没有把自己写作文的事当成考试,结果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啊!应该具体地说,老师的作文教学和学生写作文的目的是表达自我和“迎考”的综合。

弄清了为什么作文这个问题,我们的作文教学就有办法了。

于是,我建议作文要“编”,编来适合考试,适合改卷的人的“口味”,编来有头有尾,编来顺理成章,编来情趣盎然,编来文采飞扬!当然,我们在编的时候也不能像“聊斋”一样,天花乱坠,因为没有那个改卷老师有时间品读“聊斋”的。

所以,我建议作文应虚实结合。

“虚”是指人的思想,包括我们的猜想、幻想、联想等;“实”乃指我们的生活基础即生活中所经历的种种或大或小的事情。

我们以现实的生活为基础,再通过自己的思考,合二为一,便成了作文的思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我的作文教学观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4-0195-01
第一次听说管建刚这个赫赫有名的吴江才子,是在去年参加实验小学的“作文沙龙”。

当时根据他撰写的《我的作文教学革命》,实验学校的精英们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学习、讨论、交流的热潮。

我认真听,仔细记,初学了一些他的作文教学思想,借鉴了他不少激励学生写作的“金点子”,即他所谓的作文“动力系统”、“助力系统”……
如果能更深入地了解管老师的作文理念那该多好啊!
恰逢国庆前夕,学校发了他的两本作文教学论著:《我的作文教学革命》、《我的作文教学主张》。

我凡空必读,初读时脑海中不断涌现质疑、批判、感叹等多种矛盾体:管老师的这套作文体系能坚持吗?这要花费多少时间和精力?他的《班级作文周报》能真正调动起全班同学的积极性吗?(他所说的对差生作文降低要求,像我们班那个只能写通一两句话的孩子,字的基本结构都写不清楚,试问降低到什么底线?)过多过重的推崇激励机制,未免滋长学生的“功利心”,为写作而写作,为应试而写作?……直到把管老师的专辑仔细读完,结合他在网上坚持每天记录学生的博客(以身示范)、作文教学实录、讲座,以及专家对他的点评,不得不令人肺腑:管老师的确是一个很具有智慧的老师!他的不少话语我都喜欢。

摘录一些:
爱自己,请不要溺爱自己。

你在溺爱自己吗?请问自己三个问题:你“折磨”过自己吗?你“拒绝”过自己吗?你“强迫”过自己吗?再追问三个问题:你经常“折磨”自己吗?你经常“拒绝”自己吗?你经常“强迫”自己吗?
“写作意志”缺乏,这是一线老师必须面对的教学现实。

我们是带班教学,打的是持久战,不是图“一时之快”的公开课教学。

要从带班的角度,而不是只从上好一节课的角度去研究作文教学。

对于作文而言,好的阅读,应“寻找”表达上与你相近的“书”。

一些人,读一辈子书,一本气质相近的书也没有找到。

他始终没找到自己的“师傅”,也始终不会“写作”。

他的阅读,从来就没指向过“写作”。

他也不明白自己的语言气质是什么。

学生作文没有长进,不是“少写”的问题,少的是“改”。

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犹如一个有经验的老中医,有丰富的作文“病例”和治愈这些“病例”的“药方”。

不要再拿多写来折磨学生。

一个在低水平不断重复的人,一个只会做“毛坯”的人,永远进入不了出“精品”的层次。

做到最后,自己都会不喜欢自己……
是啊,不折磨学生,不折磨自己,不拒绝自己,我时常在思索,不断在探索,从管老师的身上我竟找到了我向来崇尚的模糊的影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可以改变人的性情,使人心情愉悦,精神振奋,自觉地接受影响。

首先,我认为老师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真爱学生的心。

民主、平
等、宽容地对待学生,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

作文只不过是以文字来传达自己的见闻感受而已,是情感宣泄的最好方式,即:说真话,写事实,达真情。

这种意识一定要让学生树立起来。

其次,要当好学生的楷模。

“其身正,不令而行;身不正,虽令不行。

”要求学生乐于作文,老师就要善说乐写。

课内,我班时常开展“句子接龙”的活动,课外,师生共同记录了《春之声》气象日志,现在《金色的秋天》正在收集、整理之中。

如果我们出口成章,甚至坚持写日志,在博客中与生互动,这不生动地说明了老师的表率作用吗?
再次,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善待学生的“自我”。

老师在培养学生听说能力,讲、说、练结合能力,感受美、鉴赏美、表达美的能力,锻炼学生言语操作能力的时候,要有批判和否定的精神,使学生大胆的质疑,找回“自我”。

管老师的“先写后教”作文教学理念,避免了作文“千篇一律”的现状,是善待学生“自我”的具体表现。

只有独创的“自我”才能取得成功,中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本土作家莫言,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保持“寻根文学”特色,另辟蹊径,独树一帜。

又如,“曾氏绝学”创始人曾国藩在家书中鼓励弟弟们“写出如火如荼的文章来,不要拘泥于稳健全备,而埋没了自己本该有的锋芒棱角。

”古往今来,任何一个成功者都不可“复制”,所以在作文教学中不能丧失老师的“自我”和学生的“自我”。

最后,重视作文评讲的激励性原则,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激励性机制方面,管老师“十年磨一剑”,形成了一整套体系,正如他所说的“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要多动脑筋,多想金点子。

只有当学生的写作欲望真正的被调动起来,学生作文才会从“要我写”变为“我要写”,其实作文,也并不那么“可怕。

”但是,激励性原则的平衡度一定要把握得当,否则,在无形之中转化为功利化原则。

总之,管建刚老师的这套作文系列教学思想,让我受益匪浅,大开眼界。

从他的文字中深深地感受他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用心专一。

相信,他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的作文教学之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