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代解构主义建筑的特征
解构主义风格四点特征

解构主义风格四点特征解构主义风格是一种逆向思维的建筑设计风格,它通常会打破传统的建筑模式,多次重组并重新排列空间,以达到独特的效果。
下面是解构主义风格的四个特征。
1. 非线性与异质性解构主义风格的设计通常是在非线性的基础上进行的。
这意味着设计师不会照搬传统的直线和四方形格式,而是会尝试打破规则,或沿用规则,但是以重新排列的方式来呈现。
此外,解构主义设计常常使用异质性元素来组合空间,如圆形物体和不同形状的线条,这些元素以非常独特的方式组合在一起,使建筑带有特殊的魅力。
2. 反传统与反对称解构主义设计通常反对传统设计思想,尤其是对称布局。
一些解构主义建筑可能看起来不合乎逻辑,但正是因为这一点,它们才能引起人们的关注。
例如,一个以传统对称设计为基础的建筑物,设计师可能会打破传统的对称形式,通过使用不对称的线条和面板来引起人们的注意。
3. 超现实与戏剧性解构主义风格的设计常常会具有超现实和戏剧性的特点。
设计师会使用戏剧性的元素,如大尺度的门厅、宽阔的折线和巨型元素,来展现建筑的重要性。
建筑物中可能还会有发散式的视角和分裂效果,以更好地展示空间和视觉效果。
这种设计风格通常具有一种引人注目的外观,容易吸引人们的眼球。
4. 技术性与现代性解构主义设计还强调技术性和现代性。
设计师通常会使用新型材料和技术来构建建筑物,以实现更高的设计要求。
这种风格通常较为前卫,跟上了当下先进的设计和建造技术,能够让建筑物具有更高的功能性和美观性。
综上四个特征,解构主义风格因其非传统和大胆的特点而成为设计师的宠儿。
它的设计常常是真正的艺术,囊括了系统的内在意义和外部效应。
解构主义浅析

解构主义浅析解构主义建筑是在80年代晚期开始的后现代建筑的发展。
它的特别之处为破碎的想法,非线性设计的过程, 有兴趣在结构的表面或和明显非欧几里得几何上花点功夫,形成在建筑学设计原则的变形与移位,譬如一些结构与大厦封套.大厦的完成视觉外观利用不可预料和受控纷乱描绘的刺激出现了无数的解构主义的"样式"。
在解构主义,也有对其它二十世纪运动作另外的参考: 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互相作用,表现主义, 立体派, 简约主义及当代艺术。
解构主义的全面尝试,就是让建筑学远离那些实习者所看见的现代主义的束紧规范,譬如“形式跟随功能”,“形式的纯度”,“材料的真我”和“结构的表达”。
解构主义是在现代主义面临危机,而后现代主义一方面被某些设计家所厌恶,另一方面被商业主义滥用,因而没有办法对控制设计三,四十年之久的现代主义-国际主义起到取而代之的作用时,作为一个后现代时期的设计探索形式之一而产生的。
在建筑上最先开始。
解构主义(deconstruction)这个字眼是从“结构主义”(constructionism)中演化出来的,它的形式实质是对于结构主义的破坏和分解。
从哲学意义上来讲,解构主义早在1967年前后就已经被哲学家贾克德里达(Jacques Derrida)提出来了,但是作为一种设计风格的形成,是80年代以来的事情。
解构主义建筑理论的中心内容之一就是建筑的主要问题是意义的达,而表达意义的建筑有时候是不可信赖的,有时候是会误解误译的。
因此,建筑传达的意义并不可靠,一个符号有时候会传达不同的好几个意义,这样,建筑家如何能够使他所希望传达的意义表现出来,如何能够代表社会社区表达意义呢?根据后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研究,语言是不可靠的,那么如何建立所谓的“建筑语言”呢?对于历史的态度,对于历史建筑的立场,由于语言的不可靠性,也出现了问题,那么在建筑中有什么是真正可靠,可以传达意义的呢?这一系列问题,都是解构主义建筑家经常考虑的。
解构主义设计风格特点

解构主义设计风格特点解构主义设计风格是一种在建筑、室内设计、平面设计等领域中常见的设计风格。
它强调通过分解、拆解、重新组合元素来创造新的形式和结构。
解构主义设计风格独特的特点使得其在现代设计中备受关注和追捧。
解构主义设计风格注重对结构和空间的分解与重组。
它不再追求传统的对称和平衡,而是将建筑或设计元素进行分解和重新组合,从而创造出独特的形式和结构。
这种分解与重组的设计手法使得设计作品具有独特的视觉冲击力和创新性。
解构主义设计风格强调对材料和构造的展示和突出。
它不再隐藏或掩饰建筑或设计的结构和构造,而是将其作为设计的一部分进行展示和突出。
通过将材料和构造元素暴露出来,解构主义设计风格赋予了设计作品一种原始和现代的感觉。
解构主义设计风格倾向于突破传统的空间限制和界限。
它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建筑或设计思维,而是通过对空间的拆解和重组来创造出新的空间形式。
这种突破传统的空间限制和界限的设计手法使得解构主义设计作品具有极高的创意和想象力。
解构主义设计风格注重对环境和场所的响应和适应。
它通过对周围环境和场所的观察和理解,将设计作品与环境相融合,使得设计作品能够与周围环境和场所产生共鸣和互动。
通过与环境的融合和响应,解构主义设计作品能够创造出独特的空间体验和氛围。
解构主义设计风格还注重对功能和使用性的考虑。
虽然解构主义设计风格强调形式和结构的创新和突破,但它并不忽视功能和使用性的需求。
解构主义设计作品在追求创新和独特性的同时,也要满足人们对于功能和使用性的需求。
总的来说,解构主义设计风格具有分解与重组、材料与构造的展示、突破空间限制、环境与场所的响应和适应、以及功能与使用性的考虑等特点。
这些特点使得解构主义设计风格在现代设计中独树一帜,成为了当今设计界的重要流派之一。
通过运用解构主义设计风格,设计师能够创造出具有独特性和创新性的设计作品,为人们带来全新的空间体验和视觉冲击。
解构主义建筑的审美特征

解构主义建筑的审美特征当下社会,社会新旧事物更新换代速度飞快;一座座城市高楼迭起,城市建筑设计风格都大同小异、缺乏独创性,在方方面面对人类的心理和生理上都产生了严重的负面作用。
该文主要从解构主义发展过程及特征表述入手,通过美国建筑大师弗兰克·盖里对解构主义的理解,表明解构主义建筑的审美特征,解读出解构主义建筑所蕴含的多变的外观特点和独特的文化魅力,探讨解构主义建筑对社会的意义及其长远影响,引导建筑设计应从更深层次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影响推动当代建筑风格的发展。
标签:解构主义;审美特征;特点;影响1解构主义产生的背景:现代主义建筑是20世纪建筑设计的核心,从20世纪20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成为国际主义风格建筑,至70年代国际主义建筑遍及世界各地,几十年之内形成单一垄断格局,但是这种过于求同的建筑风格,缺乏人情味,单调、刻板、枯燥、乏味。
于是出现了后现代主义、高科技风格、以及随后产生的解构主义等各种流派。
其中解构主义是表现最为突出与激进的,解构主义没有绝对的权威、没有绝对的中心,更加突出的表现个人情感。
于是,他的艺术特点就体现在反中心、反权威。
营造出一种特殊的审美特征,一种相互沖突、游移不定的几何秩序,在形式与功能上更加放松,向和谐、稳定、统一的观念挑战。
解构主义一词是从“结构主义”中演化而来的。
它的实质是对于结构主义的破坏和分解。
以哲学角度而言,结构主义早在1967年前后就被提出来,但作为一种设计风格的形成,作为一个后现代主义时期的设计探索形式之一的产生,是80年代以来的事情。
“解构主义”这个词,人们将其理解为“破坏”,意思好像是要拆除一切既定的结构。
实则不然,解构主义并不仅仅是破坏,与此同时也是在进行建构。
解构主义,在审美趋势上试图打破千百年来正统美学四平八稳的心理定势和旧的美学体系,使事物偏离常规,以寻求当今复杂而充满矛盾的社会形态所产生的奇特而陌生的心理共鸣,确立新的审美观念。
浅析解构主义建筑

浅析解构主义建筑摘要:解构主义是当下建筑设计领域流行的设计理论。
本文通过论述解构主义哲学的内容、形成和对建筑领域的深刻影响来澄清解构主义建筑的概念,着重分析总结了解构主义建筑的特征,并阐述了解构主义建筑的影响与意义。
关键词:解构主义哲学解构主义建筑特征1 解构主义哲学解构是建立在原有的结构之上,分解结构,消解结构中心。
解构主义哲学家德里达认为,结构即是逻各斯中心(德里达对西方形而上学传统的总称),本质上就是传统文化的脉络。
一切传统的,既定的概念范畴和分类法都是解构的对象。
西方文化传统中所有解释语言,文学和哲学等明确的,封闭的体系都是解构主义攻击的对象。
索绪尔将语言符号分为能指(声音与形象)和所指(观念与意义)。
解构主义通过对“在场的形而上学”的批判,割裂能指和所指的联系。
也就是说,所有的交流方式,无论是语言还是文字,都不能准确清晰的传达信息,语言文字并没有唯一的含义。
“在场的形而上学”指传统形而上学假定真理是语言之外的事实,这种事实可以交流、传达和捕捉。
解构主义认为这种看法是错误的,“语言不是描述现实和反映经验的手段,不过是能指和所指之间的游戏,因为语言一出现,无数歧义也就产生了”。
语言和语义是不等的,语言的多重解释性致使语言必然包含歧义。
解构主义是上世纪六十年代西方哲学界兴起的哲学学说。
1966年10月,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人文研究中心组织一次学术会议,大西洋两岸众多学者参加,多数是结构主义者,会议的原意是美国哲学迎接结构主义时代的到来。
但法国哲学家雅克·德里达在会议上宣读了《结构·符号与人文科学话语中的嬉戏》的讲演。
他把矛头指向结构主义的一代宗师列维·斯特劳斯,全面攻击结构主义的理论基础,他声称结构主义已经过时,要在美国树立结构主义已为时过晚。
德里达的观点即解构理论,即解构主义哲学。
也有人把解构主义归入后结构主义阵营。
但也有人认为德里达开启了一个“解构主义的时代”。
解构主义设计风格特征

解构主义设计风格特征导语:解构主义设计风格是一种在建筑、艺术和设计领域中具有独特特点的风格,它以不规则、错位、碎片化的形式表达出来。
本文将从材料、结构、空间和形式四个方面,探讨解构主义设计风格的特征。
一、材料的解构解构主义设计风格中,常常运用非传统的材料,如金属、玻璃、混凝土等,这些材料给人以坚固、冷酷的感觉。
同时,解构主义设计注重材料的质感,通过材料的纹理、光泽等特点,营造出独特的观感。
二、结构的解构解构主义设计风格的结构常常是错综复杂的,不再遵循传统的理性结构。
建筑物的结构元素被分离、重组、重叠,形成一种错乱而富有张力的结构形式。
这种解构的结构形式不仅体现了设计师对建筑形式的重新思考,也给人带来一种独特的视觉体验。
三、空间的解构解构主义设计风格中,空间的界限模糊,常常出现错位、交叠和重叠的现象。
建筑物的内外空间相互穿插,形成一种错综复杂的空间感。
这种解构的空间布局,不仅增强了空间的层次感和动态感,同时也给人带来一种独特的空间体验。
四、形式的解构解构主义设计风格的形式常常是不规则的、不对称的。
建筑物的形态被解构成碎片化的形式单元,形成一种破碎、错乱的效果。
这种解构的形式不仅突破了传统建筑形式的限制,也给人带来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
总结:解构主义设计风格以其独特的特点在建筑、艺术和设计领域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其材料的解构、结构的解构、空间的解构和形式的解构等特征,使得解构主义设计风格成为一种与众不同的设计风格。
通过对解构主义设计风格特征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欣赏这一独特的设计风格。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解构主义设计风格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和创意。
解构主义设计风格特点

解构主义设计风格特点
解构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的一种设计风格,源于哲学上的解构
主义思想。
解构主义设计常常追求不规则造型,破坏传统的构图,打
破一切规则,突破常规思维,从而达到独特的视觉效果。
解构主义的设计原则是“扭曲、重叠、不规则、错位、突兀”,
这些原则的运用使得设计更加具有震撼力、激情和视觉冲击力。
解构
主义设计创造了一种混乱和不稳定的感觉,使人感到惊奇和不安。
在
很多解构主义建筑中,许多建筑元素不仅被放大和缩小,还会被扭曲,重叠和错位,以显得不规则和突兀。
解构主义的设计风格在当代艺术、建筑和设计中仍然广泛应用。
在室内设计中,设计师常常用不同大小的砖块、石头或木头制作不规
则的墙面,具有强烈的立体感和光影效果。
而在平面设计中,解构主
义的设计元素常常在品牌形象设计、海报设计、书籍封面设计中得到
广泛运用。
总之,解构主义设计风格通过不规则的造型、破坏性的构图和突
出性的视觉效果,使人们对设计产生强烈的感官冲击和视觉体验。
在
当今多元化的设计环境中,解构主义的设计理念仍然在不断发展和演变。
解构主义设计风格特征(一)

解构主义设计风格特征(一)解构主义设计风格特征什么是解构主义设计?解构主义设计是一种特殊的设计风格,强调对事物本质的解构和重新组织来展现独特的视觉效果。
它突破了传统设计的限制,通过非常规的形状、不对称的布局、多层次的层叠和艺术性的拆解与重组,创造了一种充满张力和引人注目的视觉效果。
解构主义设计风格的特征解构主义设计有以下几个显著特征:1.不规则的形状:解构主义设计追求非凡的形态感,通常采用折线、曲线等不规则的形状,打破了传统设计中对称和规则的框架。
2.不对称的布局:解构主义设计强调对称的破坏和不对称的平衡。
通过将元素错位、错位和叠加,创造出一种紊乱但又有秩序感的视觉效果。
3.多层次的层叠:解构主义设计通常在布局中使用多个层次的叠加和重叠,创造出一种深度感和立体感,使设计更加生动有趣。
4.艺术性的拆解与重组:解构主义设计摒弃传统的设计规则,通过将元素进行拆解、分离和重组,创造出一种艺术性和新颖感。
5.强烈的视觉冲击:解构主义设计追求视觉冲击力,通过创造出与众不同的设计元素和布局,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并产生强烈的视觉印象。
6.引人思考和探索:解构主义设计常常通过复杂的形态和深层次的层叠来引发观察者的思考和探索。
设计师试图打破人们对事物的既定认知,创造出一种引人深思的体验。
解构主义设计的应用领域解构主义设计广泛应用于建筑、室内设计、平面设计等领域。
一些著名的建筑作品,如弗兰克·盖里的肯特大学汽车博物馆和安东尼·加迪的惠特尼博物馆,都采用了明显的解构主义设计元素。
在平面设计领域,解构主义设计为品牌、标志、海报等视觉创作提供了一种新的表达方式。
它通过突破传统的设计规则和框架,营造出独特的品牌形象和视觉风格。
总结解构主义设计是一种突破传统的设计风格,通过对事物本质的解构和重新组织,创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
它追求非凡的形态感、不对称的平衡、多层次的立体感和艺术性的拆解与重组。
解构主义设计在建筑、室内设计和平面设计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创作者提供了一种新的表达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当代解构主义建筑的特征
解构主义建筑作为解构主义哲学在建筑学的分支,是在80年代晚期开始的后现代建筑的发展。
近年来成为建筑界瞩目的焦点。
它的特别之处为破碎的想法,非线性设计的过程。
其观念变革表现在对结构主义的分解和破裂、对形而上学的批驳、实现反传统的建筑形式等,本文通过归纳解构主义建筑的形象特征,代表性建筑以及对传统建筑设计的影响,对解构主义建筑进行了全面的剖析。
标签解构主义建筑;形象特征;冲击;代表性建筑
引言
解构主义建筑思潮,以解构主义哲学为出发点,反对传统的价值观念,消解传统的秩序体系,具有看似零乱,实则做了内在结构因素和总体性考虑的高度理性化特点。
解构主义建筑常常给人们强大的视觉冲击以及新的视觉形象
一、解构主义建筑的定义
用公开标榜解构主义的法国建筑师屈米的话来解释解构主义建筑就是:“今天的文化环境提示我们有必要抛弃已经确立的意义及文脉史的规则”。
他提出三项创作原则:拒绝综合观念,改向分解观念;拒绝传统的使用与形式间的对立,改向两者的叠合或交叉;强调破碎、叠合及组合,使分解的力量能炸毁建筑系统的界限,提出新的定义。
二、解构主义建筑的形象特征
1)散乱。
解构建筑在总体形象上一般都做得支离破碎,疏松零散,边缘上起伏不断,变化多端。
在形状、色彩、比例、尺度等方向的处理上非常随性,残缺。
不追求完整齐全,蓄意在某些地方做出残缺状,破碎状,不了了之状。
2)突变。
解构建筑中的种种元素和各个部分的连接常常很突然,没有预兆,缺乏过度,显出一幅很生硬的姿态。
3)动势。
解构主义建筑中多采用颠倒、扭转、弯曲、波浪形等富有动态的体形,造出失稳、失重、似乎立即要坍塌的架势。
力图给人活泼、灵巧的感觉。
同传统建筑坚实稳重、庄严肃穆的形象相反。
4)奇绝。
解构主义建筑师不愿重复有人设计过的样式,力图超越常理、常规。
希望设计出令人拍案叫绝的作品。
三、解构主义建筑对传统建筑设计的冲击
解构主义对当代建筑的设计规则形成了强有力的冲击。
简单说来就是一种非
美的美学和零度美学对一切现存美学原则进行全方位的解构。
归纳起来,有如下几方面:
1.对完整、和谐的形式系统进行解构。
在解构主义建筑出现之后,建筑成了一种即兴创作,一种随意拼凑。
这种设计中这里没有任何秩序,只有杂乱和突兀。
2.对建筑中心论进行解构。
解构主义建筑师认为这种空间等级的划分是不合理的,它毫无理由地将空间一锤定音而不考虑以后的可变因素,因此他们要打破这种固定空间思维模式,将其改之以更具有前瞻性和更富有弹性空间的组织形式。
打破了一直束缚于传统建筑之上的中心制约。
3.对建筑传统的功能意义与价值进行解构。
建筑师刻意追求表现后结构主义的所谓“之间”的观念,表现丑的美中、非理性在理性中、不确定的确定中,创造一种使人迷离、令人愕然的建筑。
4.对建筑确定性进行解构。
强调功能上的交换性和不确定性,在审美意义上追求富有震惊效果的建筑。
最好选择就是打破固有的、稳定的功能因素,使多种因素得到平等以及异质的混杂。
四、解构主义的代表建筑解读
1.沃特·迪斯尼音乐厅
沃尔特·迪士尼音乐厅位于美国加州洛杉矶,主厅可容纳2265席,还有266个座位的罗伊迪士尼剧院以及百余座位的小剧场。
在经历16年波折之后,耗资2.74亿美元修建的沃尔特·迪斯尼音乐厅终于2003年在洛杉矶市中心正式落成,其独特的外表引来的关注早已超过了他音乐厅本身。
他的厅内设计上,就是认为欣赏音乐是一种全面体验,并不仅局限于音响效果。
因此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演奏大厅内的视觉效果、温度以及座椅的感觉等因素。
大厅设计上,盖里运用丰富的波浪线条设计天花板以营造出一个华丽的环形音乐殿堂。
为使在不同位置的听众都能得到同样的充分的音乐享受,音乐厅采纳了日本著名声学工程师永田穗的设计;厅内没有阳台式包厢,全部采用阶梯式环形座位,坐在任何位置都没有遮挡视线感觉。
音乐厅设计的另一个亮点是,在舞台背后设计了一个12米高的巨型落地窗供自然采光,白天的音乐会则如同在露天举行,窗外的行人过客也可驻足欣赏音乐厅内的演奏,室内室外融为一体,此一设计成为音乐厅的最大亮点。
音乐厅外向公众开放的屋顶花园平台,可以从格兰特大道通过台阶直上花园,这个屋顶花园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从位于建筑物底座的车库四角的任何一个入口台阶进入,虽然迪斯尼音乐厅的外型是奇特的,犹如一个巨大的雕塑物,但同时它又是亲切的,使人可以从相邻大街的任何一面进入。
TV大楼
解构主义建筑在我国最具代表性的就要属瑞姆·库哈斯设计的CCTV大楼
了,它本身大胆突兀的外形使它成为解构在中国最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也使它充满了争议性。
央视新大楼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中路。
总建筑面积约55万平方米,主楼
屋顶最高处标高234m。
主楼由两栋反“Z”字塔楼交叉缠绕构成,塔楼由悬臂结构连接,离地面160m——塔楼连接部分的结构借鉴了桥梁建筑技术,不同的是,这个“桥”的某些部分足有14层楼高,桥上还包括一段伸出75m的悬臂,前端没有任何支撑。
地上52层、地下3层,设10层裙楼,主楼的两座塔楼向内倾斜达到使人惊讶的6度,已经远远超过了比萨斜塔的5.5度。
建筑外部由约3万块菱形玻璃窗与疏密相间的菱形钢网格结合而成,从而给人造成一种错觉,即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新央视大楼都是倾斜的,而事实上它却以中心对称的形式达到了力的平衡,。
作为大楼主体架构,这些钢网格没有像大多数建筑那样深藏其中,而是直接地暴露在建筑最外面,突显解构主义建筑崇尚突变、动势的审美趣味。
库哈斯认为,人们通常认为摩天大楼就应该高耸入云,而他的设计无疑是对这种观念的一次挑战。
CCTV大楼也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07年世界十大建筑奇迹。
建筑评论家英格·萨弗容指出,“库哈斯的设计传达的信息非常具有震慑力,想想看,大楼顶部的横结构悬在离地面那么高的架子上,再加上整个建筑庞大的占地面积,CCTV大楼时刻在提醒你是多么渺小,而它背后代表的这个国家是多么强大。
”曾担任CCTV大楼设计竞赛评委的香港建筑师严迅奇说,起初他对这个“极其疯狂的设计方案”持相当保留的态度,但到后来,他感觉这个设计能代表“某种精神,这种精神也正是中国在新时期展现出来的东西:不惧权威,敢于尝试,无所畏惧,高度自信”。
结语
解构主义建筑在挖掘建筑的表现性潜力方面可以说比其他表现主义建筑都走得更远。
它极大拓宽了建筑师的视野,解放了建筑师的思想。
它指引建筑设计应从更深层次的角度考虑问题,摒弃传统思的枷锁,抛开建筑真理的禁锢,在平等的原则下重新估定价值,更自由,更深入的考虑建筑设计的理念。
但他也是一种前卫的实验性的建筑,它必须依靠强大的经济基础和技术后盾。
也许,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日益提高,社会财富的日益丰厚,人们观念的不断改变,解构主义建筑会真正的被越来越多的大众所接受。
参考文献:
[1]刘先觉.现代建筑理论——建筑结合人文科学自然科学与技术科学的新成就[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2]郑东军,黄华.建筑设计与流派.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
[3]郑朝灿,金颖平.解构主义建筑的创作手法及特征.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