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临床疗效分析
无创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第 !& 卷( 第 & 期 ( ( ( ( ( ( ( ( ( ( ( ( %""’ 年 & 月
河( 北( 医( 学
PS1ST 0S UT& TRS
( ( ( ( ( ( ( ( ( ( ( ( ( (
@: 2, ! & , =:, & ( ( ( ( H6C, , %""#
版社, !"""# $$!# [ !] % 宋正选, 等 # 维生素"( , (!) $ : )*# [( ] % 陈敏元# + , 半胱氨酸及其应用的进展 [ ’] # 化工
进展, -..! , ( !) : !/# [ $] % 沈同, 王镜岩, 主编# 生物化学 ( 上册) [0 ] #第! 版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
文章编号: !""# $ #%&& ( %""’ ) "& $ "%## $ "&
无创通 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方智野, ( 王( 健, ( 张( 敏, ( 沈观乐
( 广东省深圳 市第二人民医院, ( 广东( 深圳( )!*"&) ) 摘( 要: 目的: 探讨手术后和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所致急性 呼吸衰竭患者应用双水平气道正压
( 12343 ) 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后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 例上述患者在常规治疗无效时加用 12343 辅助通气, 检测应用前后的血压、 心率、 呼吸与动脉血气等参数, 观察其疗效。结果: ( 例因无创通气效 果不佳, 而改用气管插管。(( 例经加用 12343 辅助通气治疗后血压、 心率与 567! 等均有明显改善。 应用 -! 8 (/ 9 后。述参数逐步改善直至恢复正常, 持续应用时间为 $ 8 !/ :。病情缓解且稳定持续 $;9 以上者可考虑逐步撤除呼吸机。结论: 手术后和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所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加用 12343 呼吸机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状态, 促进呼吸、 循环系统功能的恢复。
BiPAP无创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

采 用 B R P无创 机械 通 气法进 行 治疗 同时 配合 以常规 治疗 及 系统化 的 护理 方 法。 结果 对 照 组 的治疗 有 效率 为 6 . % ,观 察 组 的有效 率 iA 33 3
唐 建 恒 ( 州 省 普 安 县 人 民医 院 内二 科 ,贵 州 兴义 5 10 ) 贵 6 5 0
【 要 】 目的 探 讨 BP 摘 i AP无创 机械 通 气 治疗 C P 合 并慢性 呼 吸 衰竭 的 临床 实 际疗 效 。方 法 将 2 1 年 3月至 2 1 年 3月间 到我 院接 受 OD 01 02
吸 衰竭 的 效果 方 面明显好 于 常规通 气治疗 的效 果。 【 键 词】B P ;C P 合 并慢性 呼吸 衰 竭 ;疗 效 关 i AP O D
中图分 类 号 :R 6 . 53 8
文献标 识 码 :B
文 章编 号 :17- 14 (0 2 2 0 6- 2 6 1 8 9 2 1)2 - 08 0
6 ・论 8
著 ・
A g s 2 1 , o. , o 2 国衄 u ut 0 2 V 10 N . 1 2
S ie19 , () 6 — 7 . pn , 82 6: 4 6 0 9 3 6
志,0 9 71 ) 8 —8 . 2 0 , (2: 78 9 1 8
[] Me me sen LE, l i ,e b A. i o c me to 6 r lti Mca n RFy r y S Renf r e n f toa ou a u s rcu ewi acu p op aec me t ] h r c lb rb rt a t r t c lim h s h t e n [ ] 荣 丁占云, 酱 柱 胸腰 椎骨 折术 后椎 弓根 螺钉 断裂 等
无创正压机械通气辅助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效果分析

无创正压机械通气辅助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效果分析【摘要】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在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中的效果及其应用范围。
通过对相关文献和临床实践的分析,发现无创正压通气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氧合和通气功能,减少机械通气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不同患者群体在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时效果有所差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关键因素分析表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呼吸系统状况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综合研究结果,无创正压通气在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中具有显著的疗效,但仍需进一步研究和应用,以完善治疗策略并提高患者生存率。
本研究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展望。
【关键词】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无创正压通气、效果分析、并发症、关键因素、治疗有效性、研究建议、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重症肺炎是指发炎过程广泛、病情重、有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的肺部感染。
其常见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和真菌等,可以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发热等症状。
在一些情况下,重症肺炎可能会发展成呼吸衰竭,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
呼吸衰竭是指机体失去维持正常氧供应和二氧化碳排出功能的状态,严重时可导致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甚至危及生命。
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是重症医学科常见的问题之一,传统治疗方法包括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但气管插管会增加感染和并发症的风险,而且对患者有较大的生理和心理压力。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主要是为了探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在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辅助治疗中的具体效果和作用机制,并通过对相关疗效的分析,评估其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价值。
本研究旨在比较不同患者群体应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的治疗效果,从而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准确的治疗方案选择。
研究还旨在分析无创正压机械通气在减少并发症方面的作用,探讨其对患者病情恢复的影响。
最终,通过对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进行深入剖析,提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治疗策略的建议,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有效的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管理方法。
无创机械通气联合雾化吸入治疗老年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40例临床疗效观察

各4 0例 ,两组患者 的一般 情况 比较 ,无统计 学意 义 ( P>
0 . 0 5 ) ,具 有可比性 。详见表 1 。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
1 .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呼 吸衰竭常规处理 ,处 理方法
7 . 3 3士0. 0 4 7 8 . 3±7. 4 6 8 . 6±8. 2
述治疗的基础上给 予无创 机械 通气联 合雾化 吸入 治疗 。吸
气相压力初始设 定 为 8 c m H O,半 小时 后 ,根据 患者 的实 际情况 予 以 调整 吸气 压 与 呼 气 压 ,两 者 压 力差 保 持 4 c m H O,4小时/ 次 ,2次/日,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治疗时间 。
计学意义 ( P< 0 . 0 5 ) ,详见表 2 。
表 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 比较
包括 :低流量 吸氧 、止 咳化 痰 、纠 正酸 碱失衡 、支气 管扩 张剂 、营养支持 、抗感 染及 糖皮质 激素 治疗 。观 察组 在上
观 察 指 标—
p H
堕 墨 里
— — —
的临床疗效 ,报道如下 。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 1 一般资料
选取2 0 1 1年 5月 至 2 0 1 3年 4月本 院收治
C O P D合并 呼吸衰竭 的效果 肯定 ,但 因老年患 者 的特 殊性 ,
使有创机械通气 在老 年 C O P D合并 呼吸 衰竭患 者 的治疗 中
的老年 C O P D合并 Ⅱ型 呼 吸衰 竭 的患 者 8 0例 作 为研 究 对
9 6 . 6±7. 9
无创机械通气治疗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

治疗组 中显效4例 ,有 效6 ,总有效率 为9. 1 例 4O %显著 高于对 照组
的7. 8 %, <O 5 0 P . 。见表 1 0 。 表1 两组 患者 临床 疗 效比较
・
临床研 ・ 5 2 7
型 降压 药 逐渐 涌 人 人们 的视 野 。钙 拮抗 剂 ( C C B)和 §受 体 阻滞
剂是最常用的联合用药组方之一。尼群地平和阿替洛尔均为安全有
效 的降压 药 物 ,两者 组成 的 C B 受 体 阻滞 剂 固定复 方 制剂 的降 C +D
压效果更好,控压效果好 ,不 良反应少。其中尼群地平为 )为第二
代二 氢吡 啶类钙 拮抗 剂 ,选择性 地 作用于 血管 平滑 肌 ,抑 制钙 离子
血 管性 血 友病 因子 的 作用 比较 [ 冲 华高 血压 杂 志, 0 , () J ] 2 7l 6: 0 5
5 -0 015 4.
高血 压 是临床 上 的常见 病 ,常伴 有脂 肪和 糖代谢 紊 乱 以及 心 、 脑 、 肾和视 网膜 等器官 功能 性或器 质性 改变 。 目前对 高血压 尚无 根 治 的方 法 ,改善患 者生 活质量 的 关键还 是有效 的控 制血压 ,联 合 用 药 已经 逐渐 成为 降压 的主流方 法 。因此 ,越 来越多 的复 方制 剂和 新
[] 钱珠 , 宪 衍 , 翠燕 . 利 洛 尔 与 阿替 洛尔 治 疗 高血 压 的对 照 6 6 王 金 塞 研 究 [. 海第 二 医科大学 学 报, 0 ,5 )1810 J上 ] 2 11( : .3. 0 2 2
无创机械通气治疗 I 呼吸衰竭的 临床观察 l 型
郝 双 魁
( 长治市郊 区人 民医院呼吸内科,山西 长治 0 6 1 ) 40 1
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临床疗效分析

显效 4 4例 , 有效 1 , 0例 总有效率 9 . 6 4% ; 3 无效 2例 , 转运到低海拔地 区后 , 病
情好转 出院。 不 良反 应 : 2例 患 者 出现 颜 面 潮 有 红、 眩晕 、 心 , 恶 未经处理 自行好转 。
均6 9±6岁 ; 均 病 程 2 . 平 2 6±4 8年 。 所 .
解 慢 、 院时间长 , 重患 者使用 气 管插 住 严
1 曲 躲
科学技术出版社 ,0 1 53 0—34 2 0 , :0 1.
§费 ,
时 照 组 P植
4
『 ’ I 秘4 ●r ’ J
一 ●黔
兰彬
扰 C2 a 的利用 , 平 滑肌 兴奋 收缩 脱偶 使
联, 对肺血管和支气管平滑肌有 直接 的松
6 80 100四川德阳市 中西 医结合 医院
di1 . 99 j i n 10 — 64 . 0 o:0 3 6 /.s . 07 s 1 x 2 1 1
3 .6 10 2
10 l静滴 , 0m , 2次/日; ④地 塞米 松 1mg 0 + 1%G m , 0 S 0 l静推 , 次/ ⑤有 感染 抗 4 2 日,
疗、 药物等 常规 治疗 ; 呼吸 机组 给 予常规
治 疗 的 同 时 加 用 BP P 无 创 通 气 治 疗 。 iA
两组 患者 心 率、 口 率 及 血 气 分析 比 呼 及频 较 。结果 : 呼吸机 组 患者 心 率、 呼吸频 率 及血气分析 的改善优 于常规治疗组 , 差异 有统计 学意义( P<00 ) . 5 。结论 : 双水平
统 计 学 方 法 : 果 以 ( ±S 表 示 , 结 ) 采 用检验 。
结 果
无创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降低呼吸功耗和氧耗 , 缓解病 情。无创机 械通气 成为急性 呼
衰、 慢性 呼衰 急性加重 、 O D合并 Ⅱ型呼衰患者 的第一线 治 CP
疗 手 段 J 。回 顾 2 0 06年 6月 ~20 0 8年 1 2月 , 院 对 2 我 2例
无创 通气前后 心率 及血氧饱 和度 等情况 见表 1 。并发 症 : 面
一
治疗前 2 .2± .1 1 ±1.2 72 00 5.8± .06 .5 86 87 32 18 44 .6± .5 23 56 86 ± .1 治疗 2h2.2± .69.6 66 73 ± .4 02 95 72 65 48 14 82 ± .5 .1 00 7.5± .45 .8± .6 治疗 2 2 .5± 4h 02 8.5 83 73± .5 8.3± 56 4.2 35 ± 与治疗前 比较 : O0 P< .l
( iA ) BP P 。
BP P无创呼 吸机是近 十几 年发展起 来 , 逐渐推广 的 iA 并 治疗呼吸衰竭及通气不足 的有效 方法之一 , 因此 C P O D合 并
Ⅱ型 呼 衰 及 早 合 理 的应 用 BP P可 以 给 患 者 及 时 呼 吸 支 持 , iA 改 善 或 纠 正 缺 氧 , 氧 化 碳 残 留和 酸 碱 失 衡 , 防和 减 少 有 创 二 预
二 、方 法 所有患者均经 常规 的抗感 染 , 咳化 痰 平喘 , 疗 等治 止 氧
疗 。采用伟康 公 司生产 的 Sn rn iA ycoyBP P呼 吸机 , iA BP P选 择 ST模式 , / 吸气压 ( P 数值 从 8~1 m : WA ) 0 c H O开始 , 逐步
机械通气并发症和多脏 器功能不全 , 为基础疾病的治疗 , 呼吸
78例无创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疗效分析

进行的机械通气。无创通气是指经鼻面罩( 简称鼻罩) 口鼻面 或 罩 ( 称 面罩) 创方 式 连接 患 者 与呼 吸机 进 行 的机 械通气 , 简 等无 现
总 结 我 院从 2 0 0 7年 3月 一 0 1 3月 接 受 NP V治 疗 呼 吸衰 21 年 IP 竭 患者 共 7 例 , 中 6 例 患 者病 情好 转 顺 利 撤 机 , 例 改 用有 8 其 8 6 创 通气 。4例 因病 情恶 化 自动 出院 , 效率 达 8.%。 有 6 2
I 呼衰 患 者平 均 通 气时 间 为 (88 ̄ 2 5h 型 1. 1. ),通 气治 疗 后 5 9 例, Ⅱ型 呼衰 3 。 中严重 呼 吸衰 竭 患者 4 。 因分别 为 P C :P0、a 2 7例 其 4例 病 a O、a 2SO 明显 升 高 ,H R 、 R明显 降 低 ,治疗 前 后 有 p 、RH 慢 性 阻 塞性 肺 疾病 (O D4 C P) 0例 ,急性 心 源 性 肺 水 肿 (c E2 非常显著差异(< .1 1型呼衰平均通气时间为(4 0 1.7 A P )2 P O0) I 。 4 .  ̄ 68) 3 例 , 症肺 炎 5例 , 重 肺癌 4 , 气 管哮 喘 2 , 例 支 例 急性 呼 吸窘 迫 综 h 。通 气 治疗 后 p P O、a 2 显 升 高 ,a O、 R H H、a 2SO 明 PC 2R 、 R明 显 降 合 症 (R S1 , 重 急 性 呼 吸综 合 征 (A SI , 间质 纤 维 低 , 疗前 后有 非 常 显著 差 异 f< .1。 A D )例 严 S R) 例 肺 治 PO ) 0 化 1 ,结 缔 组 织病 1 .阻塞 性 睡 眠 呼 吸暂 停 低 通气 综 合 征 例 例 其 余患 者 6例 因痰 多 或 不 能 耐受 。病 情 无改 善 而 改用 有 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临床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
方法80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
研究组患者给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呼吸频率、呼吸性酸中毒、气管插管率以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等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可有效改善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关键词无创机械通气;呼吸衰竭;临床疗效
呼吸衰竭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病的致病原因比较复杂,患者一旦出现呼吸衰竭等现象后,若是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则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要给予高度重视。
本研究对2012年1月~2013年2月本院收治的40例呼吸衰竭患者,给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其治疗效果较为明显,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随机选择2012年1月~2013年2月本院收治的80例呼吸衰竭患者,其中男45例,女35例,所有患者均符合2010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制订的诊断标准,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
研究组患者,年龄22~46岁,平均年龄(34.61±5.43)岁;病程5个月~10年,平均病程(5.78±
2.84)年。
对照组患者,年龄21~44岁,平均年龄(34.18±4.89)岁;病程6个月~11年,平均病程(5.58±2.92)年。
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即给予对照组患者进行抗感染、化痰处理,根据患者病情的需要,进行平喘治疗。
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即选择BiPAP无创呼吸机,使用面罩双水平进行正压通气,并将压力调到适合的范围,开始时,吸气压(IPAP)为10 cm H2O(1 cm H2O=0.098 kPa),呼气压(EPAP)为0,将氧的浓度设置为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在90%以上[1]。
完成面罩固定工作之后,然后对EPAP、IPAP等都适当的增加,将EPAP增加到4 cm H2O左右即可,将IPAP调节到患者没有产生任何不适感即可,患者呼吸频率维持在25次/min以下,呼出潮气量(VT)保持在7 ml/kg,并且呼吸时间为0.8~1.2 s这个范围。
1. 3 疗效评定标准2 h之后,对患者进行血气分析,若是PaCO2有所下降,降低幅度>16%,并且动脉血氧分压(PaO2)> 60 mm Hg(1 mm Hg=0.133 kPa),pH维持在7.3以上,则说明有效,可继续给予患者进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并详细记录患者的呼吸频率、PaCO2、pH值以及气管插管率等情况。
72 h后,两组患者的心率(HR)、呼吸频率(R)以及血气分析见表1。
1. 4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接受治疗之后,研究组40例患者中,37例患者PaO2有效,31例患者pH值有效,34例患者PaCO2有效,29例患者气管插管率下降>16%,呼吸频率维持在25次/min以下的患者有32例。
对照组40例患者,30例患者PaO2有效,11例患者pH值有效,21例患者PaCO2有效,19例患者气管插管率下降>16%,呼吸频率维持在25次/min以下的患者有26例。
研究组有效率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呼吸衰竭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现象,此时患者若是得不到良好的治疗,则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治疗呼吸衰竭上有了新的突破。
目前,多是采用机械通气的方法进行治疗,有效降低了死亡率。
采用无创机械通气具有两大优点:①由于轻型呼吸功能不全患者,不可采用有创通气进行治疗,而无创机械通气却可对其进行早期的干预。
②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取代了传统的治疗方法,大大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患者的预后,也起到积极的作用[2]。
另外,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对于呼吸衰竭患者,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正压通气,从而使患者可顺利的换气与通气。
②采用此治疗方案,所需花费比较低,患者完全可以承担经济费用,而且操作简单,患者可以选择间断使用或是早期使用。
③由于该治疗方法辅助水平有待加强,因此要求患者积极配合,当患者为重症呼吸衰竭时,不可采用此方法进行治疗。
④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低,有效降低了肺炎等疾病的发生率,而且接受此方案治疗的患者,依然可以进行正常的饮食、说话以及吞咽等,更重要的是,患者的生理温度湿化与免疫功能并没有因此受影响。
⑤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在呼吸道的保护上存在一定的缺陷,尽管国外曾经采用过经口鼻面罩正压通气的方法,但是对呼吸道并没有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3]。
因此,在治疗呼吸衰竭上,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即便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存在一定的缺点,但是,目前还是属于比较理想的一种治疗方法。
本研究选取2012年1月~2013年2月本院收治的80例呼吸衰竭患者,研究组40例患者给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结果为研究组患者在呼吸频率、呼吸性酸中毒、气管插管率以及PaCO2有效率等方面都明显高于对照组。
可见无创机械通气可有效治疗呼吸衰竭。
综上所述,对呼吸衰竭患者给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提高临床疗效,加快康复,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与使用。
参考文献
[1] 俞森洋.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的选择:经鼻还是经口插管?是否要早做气管切开?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0,8(1):3-5.
[2] 冯天杰.无创正压通气在3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呼吸衰竭中的临床应用.中国当代医药,2010,17(5):49.
[3] 周建辉,刘洋.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临床效果分析.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8):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