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韩孟诗派

合集下载

第六章 韩孟诗派与柳宗元诗歌 PPT

第六章 韩孟诗派与柳宗元诗歌 PPT

3、孟郊还有抒发人间真情的诗。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游子吟》)
《古离别》(抒发夫妻情感) “欲别牵郎衣,郎今到何处?不恨归来迟,莫向临邛去”。
孟郊的诗作,在艺术上刻意追求古拙奇险,征服人心的是 一种苦吟的美、奇险的美。
孟郊的诗之奇,首先表现在造境别开生面,思新意奇,但 又不脱离生活实际感受。
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靰。
三、特点: 1、按纪游文的特点,以游为线。
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 2、诗体散文化,结构为游记.
3、全诗色调统一。
《听颖师弹琴》: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一、正面描绘音乐形象,写出音乐的 起伏变化。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音乐形象动态的变化: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1、轻柔、缠绵的音乐(以声写声)
贾岛清奇僻苦的诗风,对晚唐五代以及 宋末、明清都有一定的影响。 他特有的艺术趣味是追求奇特的美。苦吟决定了他诗歌的第二 个特点——苦境。
第二节 柳宗元的诗歌
一、柳宗元的生平
三个阶段
长安时期
春风得意 永贞革新
永州十年
读书为文 寄情山水
柳州四载
为官刺史 福民一方
二、柳诗内容
(存诗一百六十余首,有九十余首写于永州)
第六章 韩孟诗派与柳宗元诗歌
第一节 韩孟诗派
一、韩孟诗派
韩孟诗派是与新乐府运动同时崛起的一个影响 较大的诗派。这个诗派的代表是韩愈、孟郊,此外 还包括贾岛、卢仝、刘叉等人。
诗歌主张和特征: 1、不平则鸣; 2、“笔补造化”; 3、崇尚雄奇怪异之美
韩孟诗与元白诗比较
韩孟和白居易都不满意大历以来华贵平庸的诗风,而从不 同方面有所突破。白居易等人的新乐府反映人民疾苦、暴露政 治弊端,浅显平易;韩孟等人主要是通过个人的不幸遭遇来揭 示社会的不合理,深险怪僻。韩孟诗歌的成就显然不如白居易, 但也不失为优秀的诗人。

第六章 韩孟诗派与刘..

第六章    韩孟诗派与刘..
鲂》)
3、崇尚雄奇怪异之美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 笑不自量。……想当施手时,巨刃磨天扬。垠崖划崩豁,乾坤摆雷 硠。……我愿生两翅,捕逐出八荒。精神忽交通,百怪入我肠。刺手拔 鲸牙,举瓢酌天浆。(韩愈《调张籍》)
第二节 韩愈、孟郊、李贺等诗人
韩愈(768-824),字退之,
第六章
韩孟诗派与刘禹锡、 柳宗元等诗人

第一节 韩孟诗派及其诗歌主张
第二节 韩愈、孟郊、李贺等诗人
第三节 刘禹锡与柳宗元
第一节
韩孟诗派及其诗歌主张
一、韩孟诗派的形成
代表人物: 韩愈、孟郊。 主要成员: 卢仝、李贺、马异、刘叉、贾岛等。 “韩孟诗派”:是中唐以韩愈和孟郊为代表的诗歌流派。这个诗派及
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自 言郡望昌黎,有《韩昌黎 集》。
生平与思想:
最初仕途不顺,多任幕僚, 又多次任博士官,拜监察御 史,后又被贬。中期较为顺 利,曾参与平定淮西叛乱, 后又上《谏佛骨表》,被贬 潮州刺史。晚年又有所升迁。 韩愈以儒家道统自居,力排 佛教。力主中央集权,反对 藩镇割据。爱惜人才,奖励 后进。
某些诗追求奇险生涩。对宋诗有深远影响。
孟 郊的诗歌创作
孟郊(751-814)字东野,武康人(今属浙江)有《孟东野集》
内容 孟郊某些诗能接触到社会现实,反映下层民众生活,但写 得多而好的是咏叹自己贫寒生活、抨击黑暗世俗的作品。 艺术 [1]作诗喜苦吟,注重造语炼字,追求构思的奇特超常。人 称“诗囚”,以古拙、奇险、瘦硬为美。 [2]多写凄情寒景,情调幽冷凄苦,苏轼以“郊寒岛瘦” (《祭柳子玉文》)概括孟郊与贾岛的特点。对宋代某些诗派 有影响。
李 贺
李贺(790-816),字长吉,河南昌谷人。有《李长吉歌诗》

中国文学史-隋唐五代文学-第六章:韩孟诗派

中国文学史-隋唐五代文学-第六章:韩孟诗派

元和十一年自朗州召至京戲贈㸔花 諸君子
• 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玄都 觀裏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
• 其古体诗多浅俗鄙陋,无甚意义,不若近 体诗远甚。如《平蔡州》其二,首句云: 汝南群鸡喔喔鸣。如小儿造句,读之使人 失笑。末二句:忽惊元和十二载,重见天 宝太平时。亦质直无味,同一拙语。
• 在唐代,专业的诗人,其实不多。诗歌对于他们来说,是 一种天生的歌唱,几乎是与生俱来的一种本领,其主要原 因,便是他们不缺乏情感。到了韩愈、孟郊、李贺等人, 才专力作诗人,许多诗,都是为诗而诗,将诗歌当作一种 消遣的工具,当作一种试验的产品。几乎是将诗当作一种 文字游戏。于是,诗歌当中最重要的因素:情感,严重缺 失了,或者甚至被抛弃到了一边,大家注重的是钩章棘句, 注重的是争奇斗险,文字越来越生僻了,句法越来越奇涩 了,题材越来越狭窄了,甚至以丑为美,以臭为香。在中 唐兴起的以韩愈为主的、追求生新瘦硬奇侨怪诞的韩孟诗 派,尽管他们在文学史如何地拓展了诗歌的题材,尽管他 们如何地开辟了新的诗境,但情韵的缺失,最终使得他们 的诗,更多地成为了一种工具,一种游戏,而并不象诗, 后人不满于韩孟诗派的一个重大原因,便也在此。
钱钟书论僻字怪字
• 有些古代作者常常给我们一个印象,仿佛他们手 边不备字典,所以对字义和字音都很马虎;也有 些作者就像新弄到一本字典的小孩子,翻出各式 各样的僻字怪字来刁难我们。后面一种人不知道 字典不但是一座仓库,也是一所历史博物馆,有 许多斑驳陆离的古董只好在里面陈列,把它们搬 到日常生活来是不合用的。 • 钱钟书评《韩昌黎诗系年集释序》,见《写在人 生边上的边上》。
《竹枝词二首》其一:竹枝词
•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 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还有情。 • 丝,思。双关语。莲,怜。 情,晴。

第六章韩孟诗派

第六章韩孟诗派
隋唐五代文学·韩孟与哀、愁、怨、愤等不平情感。
笔补造化
强调创造性,大胆加工意象,力避流俗。
雄奇怪异之美
追求奇崛险怪,甚至走入极端。
22:40:31
隋唐五代文学·韩孟与刘柳
5
孟郊(751~814),字东野,张籍私谥为 贞曜先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 齐名,人称“郊寒岛瘦”,有《孟东野 诗集》。
长期的贬谪生活
22:40:31
隋唐五代文学·韩孟与刘柳
20
然子厚斥不久,穷不极,虽有出于人,其文 学辞章必不能自力,以至必传于后于今无疑 也。虽使子厚得所愿,为将相于一时,以彼 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韩愈《 柳子厚墓志铭》)
隋唐五代文学·韩孟与刘柳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有《刘宾客 集》。
隋唐五代文学·韩孟与刘柳
是时新晴天井溢, 谁把长剑倚太行。 冲风 吹破落天外,飞雨白日洒洛阳。(《卢郎中云 夫寄示送盘谷子诗两章歌以和之》)
天跳地踔颠乾坤,赫赫上照穷崖垠。 截然高周烧四垣,神焦鬼烂无逃门。 三光弛隳不复暾,虎熊麋猪逮猴猿。 水龙鼍龟鱼与鼋,鸦鸱雕鹰雉鹄鹍。 燖炰煨爊孰飞奔,祝融告休酌卑尊。 错陈齐玫辟华园,芙蓉披猖塞鲜繁。(《陆浑 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韵》)
优点 1、以文入诗、以议论为诗,开一代诗风。 2、给诗歌以更大的自由,丰富了诗歌创作手法,扩
大了诗歌题材,促进了诗歌体裁和语言的解放。
缺点 1、有些诗篇几乎成押韵之文,常用虚词,几乎不像
诗句。 2、有些诗长篇议论,用逻辑思维代替形象思维,缺
乏诗趣。 3、用辞赋家铺张雕绘的手法写诗,铺排堆砌,晦涩
《雁门太守行 》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蒸脂凝夜紫。 半巻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第六章 韩孟诗派与刘禹锡 2

第六章 韩孟诗派与刘禹锡 2

第六章韩孟诗派与刘禹锡、柳宗元等诗人一、“韩孟诗派”:中唐时与新乐府同时崛起的一个诗歌流派,以韩愈、孟郊为突出代表的,成员还包括贾岛、卢仝、李贺、马异等人。

他们在创作上崇尚雄奇怪异之美,从而形成奇崛险怪的风格,对中晚唐以至宋诗的发展都产生重要影响。

二、韩孟诗派的诗歌主张:1.“不平则鸣”说。

2.“笔补造化”说。

3.雄奇怪异之风4.以文为诗5.以议论入诗三、韩愈诗歌特点:1.具有雄大气势和怪奇意象。

2.以写赋的方法作诗。

3.以自由的散文笔调入诗,痛快畅达地叙事抒情。

四、孟郊诗歌的内容:1.反映并同情百姓生活的贫苦(寒)《秋怀》。

“郊寒”:孟郊多以自己和百姓的贫寒生活为题材,反映当时社会的冷酷,透露出浓重的寒意(郊寒诗作充满幽僻、清冷、苦涩意象)2.描写亲人之间骨肉情深。

《游子吟》五、李贺诗歌内容:1.表现豪迈意气。

《南园》2.抒发个人怀才不遇的悲愤。

《金铜仙人辞汉歌》3.憎恶黑暗现实,却又无力改变现实,把希望转向神鬼世界。

《苏小小墓》六、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冷艳奇崛是李贺诗歌的主要艺术风格。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意象虚幻荒诞,幽冷哀艳。

喜欢运用拟人、比喻、夸张、通感等手法。

2.奇特的艺术思维,思路的跳跃性大。

3.语言奇峭。

七、刘禹锡作品的内容:1.借物托讽、批判权贵。

《聚蚊谣》《飞鸢操》2.以古讽今。

《西塞山怀古》《乌衣巷》3.感慨身世之作。

《酬乐天扬州初逢见赠》4.学习民歌之作。

《竹枝词》八、柳宗元诗歌内容:1.抒发遭贬后的悲愤。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2.山水诗:《渔翁》《江雪》。

第六章 中唐诗歌-韩孟诗派

第六章  中唐诗歌-韩孟诗派

第六章中唐诗歌-韩孟诗派韩孟诗派、元白诗派,是中唐各具鲜明特色的两个诗人群体。

韩孟诗派及其诗风的形成有一个过程。

起初是孟郊和韩愈的交往,此后诗派成员又有两次较大的聚会,成员酬唱切磋,相互奖掖,形成了审美意识的共同趋向和艺术上的共同追求。

除韩愈和孟郊外,还有张籍、李贺、李翱、皇浦湜、贾岛、卢仝、姚合、刘叉、马异等。

理论主张:1、“不平则鸣”,韩愈《送孟东野序》云“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所谓“不平”,主要指人内心的不平衡,强调的是内心不平情感的抒发。

提倡“不平则鸣”,就是提倡审美上的情绪渲泻,这可以说是抓住了文学的抒情特质。

强调的是诗歌的抒情特质,淡化了温柔敦厚、重视伦理的传统诗教观。

2、“笔补造化”,既要有创造性的诗思,又要对物象进行主观裁夺。

强调的是诗人的想象力,发展了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精神,以险怪矫正大历诗风的平弱,在作品中颇多奇句。

如韩愈“刺手拔鲸牙,举瓢酌天浆”、“巨刃磨天扬”(《调张籍》)是典型的“笔补造化”之句。

3、提出雄奇怪异的审美理想。

韩愈在《调张籍》中,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伊我生其后,举颈遥相望。

夜梦多见之,昼思反微茫。

徒观斧凿痕,不瞩治水航。

想当施手时,巨刃磨天扬。

垠崖划崩豁,乾坤摆雷硠(lánɡ)。

唯此两夫子,家居率荒凉。

帝欲长吟哦,故遣起且僵。

翦翎送笼中,使看百鸟翔。

平生千万篇,金薤垂琳琅。

仙官敕六丁,雷电下取将。

流落人间者,太山一毫芒。

我愿生两翅,捕逐出八荒。

精诚忽交通,百怪入我肠。

刺手拔鲸牙,举瓢酌天浆。

腾身跨汗漫,不著织女襄。

顾语地上友,经营无太忙。

乞君飞霞佩,与我高颉颃。

提出一种全新的审美取向:赞誉李、杜诗“巨刃磨天扬”的奇特的语言、雄阔的气势和艺术手法的创新。

所谓“拔鲸牙”、“酌天浆”,将其胆之大、力之猛、思之怪、境之奇发挥到极致,完全是一派天马行空、超越时俗的气象。

特色:1、以文为诗,即以散文的章法、句法入诗。

第六章韩孟诗派与刘禹锡柳宗元等诗人第一节韩孟诗派及

第六章韩孟诗派与刘禹锡柳宗元等诗人第一节韩孟诗派及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人。有《柳河东集》。存
诗一百六十馀首。
29
2020/12/13
29
第二十九页,共45页。
抒写内心的苦闷、哀怨,表现身处逆境而不肯降心辱志的执着精神,便成了 刘柳诗歌创作的主要内容。
清人贺裳评刘、柳诗谓:“五古自是刘诗胜场,……非徒言动 如生,言外感伤时事,使千载后人犹为之欲哭欲泣”,“柳五言 诗犹能强自排遣,七言则满纸涕泪。”(《载酒园诗话又编》)
2020/12/13
18
第十八页,共45页。
3、以议论入诗 在以文入诗的同时,韩愈还无视古典诗歌重形象、重比兴、重趣味的传统,屡屡在诗中大发议论,直接
表述对人生、社会的看法,形成了以议论入诗的特点。
19
2020/12/13
19
第十九页,共45页。
三、韩孟诗风的影响 唐代诗歌,一变于陈子昂,再变于李白,三变于杜甫,四变于韩愈。在反对传统、锐意创新的路子上,韩愈做出
37
2020/12/13
37
第三十七页,共45页。
刘诗昂扬,柳诗沉重;刘诗外扩,柳诗内敛;刘诗气雄,柳诗骨峭;刘诗风情朗丽,柳诗淡泊简古。柳诗的这些特点缘 于:
1、诗人独特的心性气质
38
2020/12/13
38
第三十八页,共45页。
南涧中题
秋气集南涧,独游亭午时。
回风一萧瑟,林影久参差。 始至若有得,稍深遂忘疲。
• ①大量使用“泣”“啼”等字词使其感情化,由此构成极具悲感色彩的意象群
②极力描绘渲染物象的色彩和情态 ③运用通感的艺术手法
28
2020/12/13
28
第二十八页,共45页。
第四节 刘禹锡、柳宗元等人的诗歌风貌

第六章 韩孟诗派与刘柳

第六章 韩孟诗派与刘柳

二、刘禹锡诗歌创作
1、雄直劲健的豪歌
《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紫陌红尘拂面来, 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 尽是刘郎去后栽。 《再游玄都观》(十四年后的828年) 百亩庭中半是苔, 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 前度刘郎今又来。
二、刘禹锡诗歌创作
2、凝练悲怆的咏史:
《西塞山怀古》: “唐人怀古之绝唱”。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穿越时空,涵盖古今; 场景开阔,意脉含神; 悲怆沉重,思虑颖新; 思接千载,感慨遥深。
第六章 韩孟诗派与刘柳
第一节 韩孟诗派
一、韩孟诗派的诗歌主张 1、 “不平则鸣”与“笔补造化”。 韩孟诗派有明确的理论主张,首先是“不平 则鸣”说,既强调内心不平情感的抒发,又重视 诗歌的抒情功能;其次是“笔补造化”说,既要 有创造性的诗思,又要对物象进行主观裁夺。
第六章 韩孟诗派与刘柳
第一节 韩孟诗派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元和十四年正月,唐宪宗命宦官从凤 翔府法门寺塔中将释迦的一节指骨迎 入宫廷供奉,并送往各寺庙,要官民 敬香礼拜。韩愈写《论佛骨表》劝谏。 触怒了唐宪宗,经裴度等人说情,方 保一命,贬潮州刺史,责求即日上道。
白居易《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826年刘禹锡和州刺史上任返回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返洛阳,两位诗人在扬州相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孟郊
(一)"郊寒岛瘦" "寒"大概主要是 就郊诗的内容而言,多写 其苦寒生活及凄凉心境."瘦"大概主要指贾 岛诗内容单薄情感淡漠,显得不饱满不丰腴: 另外贾岛工于五律,语言凝炼简约,而又时见 奇峭,故给人瘦硬之感. 孟郊的诗作,在艺术上刻意追求古拙奇险, 征服人心的是一种苦吟的美,奇险的美.
(二)韩愈诗歌的艺术特征
(二)诗歌创作的艺术特征 1,豪健雄奇的风格
刘禹锡在其诗歌创作中,表现了一种思想家 特有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邃的哲理意味,使之 体现了一种豪迈,乐观,爽朗的精神风貌. (1)豪迈,昂扬,亢奋的抒情格调 (2)壮阔而富于变幻的境界 (3)雄奇的想象
第六章 韩孟诗派与刘禹锡,柳 韩孟诗派与刘禹锡, 宗元等诗人
教学目标:了解韩孟诗派的特点及刘, 教学目标: 柳诗歌创作. 教学重点:韩愈雄奇险怪诗风及成因.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韩愈"以文为诗". 教学难点:
第一节 韩孟诗派及其诗歌主张
一,韩孟诗派
中唐时期兴起的一个影响较大的诗派, 中唐时期兴起的一个影响较大的诗派, 代表人物是韩愈,孟郊,此外还有贾岛, 代表人物是韩愈,孟郊,此外还有贾岛, 卢仝等人.他们强调"不平则鸣" 卢仝等人.他们强调"不平则鸣"和 笔补造化" 崇尚雄奇怪异之美, "笔补造化",崇尚雄奇怪异之美,其 诗以深险怪诞为特征,追求新奇, 诗以深险怪诞为特征,追求新奇,以丑 怪为美,崇尚古拙. 怪为美,崇尚古拙.
4,审美的异化,以俗,丑为美. 审美的异化,以俗,丑为美.
"好像故意用令人厌恶的字,若呕,虱, 脓疮,丑娃,甚至于'粪'字".
(三)韩愈诗歌的地位与影响
韩愈力求在诗歌上推陈出新,有些做法是走极 端,损害了诗歌的抒情性和形象性,给当时和 后代造成了一些不好的影响.但他的确为诗歌 探索出了一条与李,杜不完全相同的道路,他 把新的语言风格,章法技巧引入诗坛,创造了 一些独具风格的诗篇,纠正了大历以来的平庸 诗风,在中唐诗坛上开创了新局面.
二,韩孟诗派的成因
1,命运和个性相同:狷介孤傲,仕途坎坷 2,文学主张相同:"不平则鸣","笔补 造化". 3,创作态度相同:"推敲"苦吟,尚奇求 怪 4,审美趣味相同:以怪奇怒张为美,追求 惊世骇俗的审美情趣.
三,韩孟诗派的诗歌主张
1,不平则鸣 (1)所谓"不平",主要是指人内心的不 )所谓"不平" 平衡,强调的是内心不平情感的抒发. 平衡,强调的是内心不平情感的抒发.它 既是对创作活动产生原因的揭示, 既是对创作活动产生原因的揭示,也是对 一种特定创作心理即"不平"心态的肯定; 一种特定创作心理即"不平"心态的肯定; (2)强调了诗歌的抒情功能. )强调了诗歌的抒情功能.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贞 元九年(793),与柳宗元同年登进士第. 贞元十一年(795)登吏部取士科, 授太子校书, 开始踏上仕途.
贞元二十一年(805,当年八月改元永贞) 一月,唐德宗死,唐顺宗即位,任用王 叔文等人推行一系列改革弊政的措施, 即"永贞革新".
宝历二年(826)冬,从和州奉召回洛阳, 任东都尚书省主客郎中,二十二年的贬 谪生涯方告结束. 开成元年 (836) 开始,改任太子宾客,秘 书监分司东都的闲职. 唐武宗会昌元年(841), 加检校礼部尚书 衔,世称刘宾客,刘尚书. 会昌二年(842)秋天去世,享年71岁.
第二节 韩愈,孟郊,李贺等人诗歌 韩愈,孟郊, 的意象类型与技巧的创新
一,韩愈
(一)生平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 韩愈( ),字退之 ),字退之,河阳( 南孟县) 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南孟县)人,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他出身于一个小官僚家庭,三岁时父亲去 他出身于一个小官僚家庭, 世,由长兄韩会抚养,十岁时长兄韩会又 由长兄韩会抚养, 去世,嫂子郑氏单独负起了教养他的责任. 去世,嫂子郑氏单独负起了教养他的责任.
2,"笔补造化" 笔补造化" 强调既要有创造性的诗思, 强调既要有创造性的诗思,又要 对物象进行主观裁夺. 对物象进行主观裁夺.
3,崇尚雄奇怪异之美 韩愈作诗的着眼点都在力量的雄大,词 韩愈作诗的着眼点都在力量的雄大, 语的险怪和造境的奇特. 语的险怪和造境的奇特. 韩孟诗派的这些主张,突破了以往诗歌 韩孟诗派的这些主张, 创作过于人伦道德和温柔敦厚的诗教传 统,由重诗的社会功能转向重诗的抒情 特质, 特质,转向重创作主体内心的展露和艺 术创造力的发挥. 术创造力的发挥.
3,在诗体上,专写五古. 在诗体上,专写五古. 他把写五古作为自己崇古道求古心,并 有意矫正中唐前期虚华纤弱诗风的一种 手段.这些诗语言平易,情感深厚,风 格朴实. 苏轼说他"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 (《读孟郊诗》).
三,李贺
李贺只活到27岁,但流传作品240多首,是中 国文学史上最富有艺术个性的诗人之一. 从大的方面看,李贺是属于韩孟诗派的.他受 韩孟影响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求新求奇,不断探 索新的路子.不同的是李贺才气横溢,其诗没 有以文为诗的毛病,也不象孟郊,贾岛的诗那 样古拙无华.
贞元十七年(801)到京城听从调选,次 贞元十七年( )到京城听从调选, 年春授四门博士. 年春授四门博士. 贞元十九年(803),他被任命为监察御 贞元十九年( ), ),他被任命为监察御 史,因上疏要求为关中农民减免赋税, 因上疏要求为关中农民减免赋税, 被贬到连州阳山(在今广东)做县令. 被贬到连州阳山(在今广东)做县令. 宪宗(李纯)元和元年(806),他自江 宪宗(李纯)元和元年( ), ),他自江 陵召拜为国子监博士,才又回到长安, 陵召拜为国子监博士,才又回到长安, 至元和九年转考功郎中,任史馆修撰. 至元和九年转考功郎中,任史馆修撰.
柳宗元, 第三节 柳宗元,刘禹锡
一,柳宗元 (一)简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山 柳宗元 西永济县)人.文与韩愈齐名,诗与韦应物并 称.其山水诗与山水游记,尤为后人称颂.在 提倡古文创作方面,与韩愈并称,但诗风不同. 柳宗元因参加永贞革新失败而被贬谪南荒十四 年,47岁死在贬所.
韩愈诗的辟新创奇,还影响和带动了一批诗人, 孟郊,贾岛,卢仝,李贺等,都程度不同地把 "非诗"的成分引入诗中.他们的诗歌本身或许 并不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但它们对传统进行的 破坏,却深深地影响了未来,成为了宋诗的先河, 为中国诗歌的发展开辟了另一个天地. 叶燮《原诗》说:"韩愈为唐诗之一大变,其力 叶燮《原诗》 大,其思雄,崛起特为鼻祖.宋之苏(舜钦), 梅(尧臣),欧(阳修),苏(轼),王(安 石),黄(庭坚),皆愈为之发其端."
(二)韩愈诗歌的艺术特征 1,新颖奇崛的艺术意境. 新颖奇崛的艺术意境.
韩愈的追求,一言以蔽之,就是"奇".从 意境,结构到语言技巧,都力避陈俗.以超群 绝伦的想象力和雄伟豪壮的精神气魄创造诗境, 奇突精警,光怪陆离. 在《调张藉》中,他用一系列超现实的不可 捉摸的形象表达了自己的艺术追求.
2,以文为诗的结构笔法. 以文为诗的结构笔法.
(二)柳宗元诗歌创作的特点: 柳宗元诗歌创作的特点: 1,诗中多荒僻凄凉的场景,诗人特别注意精 心选择大量的微弱不幸的物象,正表现出其对 于悲惨生活和命运的真实而深刻的体验. 2,他还创作了一些山水田园诗歌.人们虽然 以"韦柳"并称,但柳宗元不同于韦应物的闲 淡.他的山水田园诗同山水散文一样,在清峭 的笔墨中掩抑着深沉的情思.
以文为诗,在杜甫是偶一为之,而在韩愈 则成为一种倾向. "以文为诗",就是韩愈用自己所提倡的 古文笔法作诗,包括用古文的章法结构,句 式,虚词,也包括把散文的议论,铺叙等手 法带进诗中.
3,劲拔险拗,好用奇字,押险韵 . 劲拔险拗, 用奇字,
韩愈论文主张"唯陈言之务去",作 诗亦然.遣词用字,避熟就生. 他评论孟郊诗云:"横空盘硬语,妥贴 力排异".但韩诗有时生新过甚,并不妥 贴自然.
1,造境别开生面,思新意奇,但又不脱离生活 造境别开生面,思新意奇, 实际感受. 实际感受. 如《秋槐》:"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
2,善于精思巧练,以奇语奇句创造意境. 善于精思巧练,以奇语奇句创造意境. 写穷愁:"瘦坐形欲折,腹饥心将崩" (《秋怀》); 写世情: "楚屈入水死,诗孟踏雪僵" (《答卢仝》); 写景物:"舟行素冰折,声作青瑶嘶" (《寒溪》.
唐德宗(李适)贞元二年(786),韩愈 唐德宗(李适)贞元二年( ), ),韩愈 离家去长安参加进士考试, 离家去长安参加进士考试,一直到贞元 八年( ), ),他一共考了四次才得以登 八年(792),他一共考了四次才得以登 而后, 第.而后,他又去参加吏部举行的博学 宏辞科的考试,但三次都遭到失败, 宏辞科的考试,但三次都遭到失败,因 而也就没有得到官职. 而也就没有得到官职. 贞元十二年(796),韩愈参加宣武节度 贞元十二年( ), ),韩愈参加宣武节度 使董晋的幕府,到了汴州(今开封), 使董晋的幕府,到了汴州(今开封), 任观察推官. 任观察推官.后来又到徐州节度使幕府 任节度推官. 任节度推官.
元和十四年(819),唐宪宗有迎佛骨之举, 元和十四年( ),唐宪宗有迎佛骨之举, ),唐宪宗有迎佛骨之举 韩愈上表力谏,极大地触怒了宪宗, 韩愈上表力谏,极大地触怒了宪宗,虽幸免于 死罪,却被贬为潮州刺史,后改授袁州剌史. 死罪,却被贬为潮州刺史,后改授袁州剌史. 长庆元年(821)转为兵部侍郎.次年,他前 长庆元年( )转为兵部侍郎.次年, 往镇州宣慰叛军,说服众将士归服中央. 往镇州宣慰叛军,说服众将士归服中央. 长庆四年(824)病逝,官终吏部侍郎,故又 长庆四年( )病逝,官终吏部侍郎, 称韩吏部. 称韩吏部. 死后谥文,世称韩文公,著有《昌黎先生集》. 死后谥文,世称韩文公,著有《昌黎先生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