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文言知识归纳
人教版文言文《诫子书》知识点梳理(最新)

人教版文言文《诫子书》知识点梳理(最新)(建湖县汇文实验初中西校区夏军)一、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诸葛亮集》。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
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曾隐居隆中,留心世事,被称为“卧龙”。
后来任蜀国丞相。
代表作有《出师表》等。
2.释题:诫:告诫、劝勉。
子,一般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
书,书信。
文题的意思是:给儿子写的一封告诫、劝勉的信。
二、给加点的字注音:夫君子之行(fú)淫慢(yín)励精(lì)...险躁(zào)遂成(uì)穷庐(lú)....三、重点字词解释:1.夫君子之行(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2.静以修身(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3.非淡泊无以明志(内心恬淡,不慕名利)..4.非宁静无以致远(宁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达到;远:远大目标)....5.非志无以成学(立志).6.险躁则不能治性(险:轻薄;治:修养)..7.非学无以广才(使……广博,增长).8.淫慢则不能励精(淫:放纵;慢:懈怠;励:振奋)...9.年与时驰(疾行,指迅速逝去).10.意与日去(消失).11.将复何及(又).12.诫子书(诫:告诫、劝勉;书:书信)..四、字词归纳:1.一词多义(1)学①夫学须静也(动词,学习).②非志无以成学(名词,学业).(2)之①学而时习之(代词,代指学过的知识).②君子之行(结构助词,的).(3)以①静以修身(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②非宁静无以致远(连词,用来).(4)志①非淡泊无以明志(名词,志向).②非志无以成学(名词活用为动词,立志).2.词类活用①非淡泊无以明志(明: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明确).②非宁静无以致远(远: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远大目标).③非学无以广才(广: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增长).④非志无以成学(志:名词活用为动词,立志).五、朗读停顿: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每个句子中,每个分句只划一次。
文言文《诫子书》知识梳理资料

文言文《诫子书》知识梳理资料【题解】诫——告诫,劝勉。
子,一般认为是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
书——书信。
诫子书,即作者写给儿子,旨在劝诫,劝勉的信【课文原文及朗读节奏】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字词注释】【1】夫(fú):语气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2】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3】行:指行为操守。
【4】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5】淡(dàn)泊:安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
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清心寡欲。
【6】明志:明确志向。
【7】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8】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9】广才:使才智广博。
【10】淫(yín)漫:过度怠慢。
漫:怠惰,淫:过度。
【11】励精:振奋精神。
励:奋勉,振奋。
【12】险躁:暴躁、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险:轻薄【13】治性:治通冶,陶冶性情。
【14】与:跟随。
【15】驰:消失、逝去。
【16】日:时间。
【17】遂:于是,就。
【18】枯落:枯枝和落叶,此指枯叶一样飘零,形容人韶华逝去。
【19】多不接世:意思是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接世,接触社会,对社会有益。
有“用世”的意思。
【20】穷庐:破房子。
【21】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呢!【重点句子翻译】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译: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译: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译: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能来源于学习。
4.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译:不学习无从增长才干,不立志不能取得学业的成就。
5.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诫子书知识点整理

诫子书知识点整理15.《诫子书》知识点整理一、字词批注二、作者介绍XXX,字XXX,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三、字词积累(一)古今异义险躁则不能治性古义:轻薄今义:危险,不安全淫慢则不能励精古义:懈怠今义:速度缓慢(二)一词多义之:学而时之:代词,代指学过的知识君子之行:结构助词,的以:静以修身:来,表目的连词可以为师矣:凭,介词志:非淡泊无以明志:志向非志无以成学:名词活用为动词,立志学:夫学须静也:动词,研究非志无以成学:名词,学业(三)词性活用1、志非志无以成学:名词活用为动词,立志2、广非学无以广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增长3、远非宁静无以致远: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远大目标XXX.多多不接世:形作名,多数人四、文章分析1.本文中心论点(中心句)是: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文中有句话常被人们当做“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句话是: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诫子书》中能表现“躁”的危险的句子是:险躁则不能治性。
4.“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句话的核心是一个“静”字。
“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XXX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
这就请求人们的内心世界一直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
关系:“俭以养德”是建立在“静”的基础上的美德。
5.本文就哪几方面进行了论述?这几个方面是如何展开论述的?就研究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无论做人还是研究,作者都强调一个“静”字,修身要静,研究要静,获得成功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于“躁”字,把静、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的效果。
6.XXX写这封家书的用意是甚么?告诫儿子要注重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培养自己的品德,劝勉儿子勤学励志,需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
同时注意珍惜光阴,表达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
《诫子书》文言知识归纳

《诫子书》文言知识归纳有道德修养的人,他们是这样进行修炼的:(夫君子之行)他们以静心反思警醒来使自己尽善尽美。
(静以修身)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的高尚品德。
(俭以养德)除了清心寡欲、淡泊名利,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的志向明确清晰、坚定不移。
(非淡泊无以明志)除了平和清静,安定安宁,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
(非宁静无以致远)要想学得真知,必须生活安定,使身心在宁静中专心研究探讨。
(夫学须静也)人们的才能必须从不断的学习之中积累。
(才须学也)除了下苦功学习,没有其它办法能够使自己的才干得到增长、广博与发扬。
(非学无以广才)除了意志坚定不移,没有其它办法能够使自己的学业有所进、有所成。
(非志无以成学)贪图享乐、怠惰散漫就不能够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发奋向上。
(淫慢则不能励精)轻险冒进、妄为急躁就不能够陶冶生性使品德节操高尚。
(险躁则不能治性)如果年华虚度,任随岁月而流逝,意志一天天任随时间而消磨,(年与时驰,意与日去)就会像衰老的树叶般一片片凋落成灰,变成无用之人,(遂成枯落)这样的人对社会没有一点用处,大多不能够融入于社会,(多不接世)只能够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穷家破舍之中,空虚叹息,(悲守穷庐)等到将来那时知道要悔过、改过,却怎么也来不及了。
(将复何及)3、注释⑴夫(fú):句首发语词,无实在的意义。
⑵行:操守、品德。
⑶澹(dàn)泊:也写做“淡泊”,清静而不贪图名利。
⑷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⑸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⑹广才:增长才干。
⑺淫(yín)慢:过度的享乐,慢:懈怠,懒惰。
淫,过度⑻励精:奋勉,振奋。
⑼险躁:冒险急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⑽治性:治通冶,陶冶性情。
⑾驰:消失、逝去。
⑿日:时间。
⒀遂:于是,就。
⒁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物;有“用世”的意思。
⒂穷庐:破房子。
⒃将复何及:怎么还来得及。
⒄才须学也:才:才干⒅意与岁去:意:意志[19]俭以养德:以简朴节约财务来培养自己的高尚品格[20]枯落:枯叶一样飘零[21]夫:大丈夫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文言文《诫子书》

文言文《诫子书》一、文学常识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曾隐居隆中(位于今湖北襄阳市),后来任蜀国丞相。
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谥忠武侯,后世称诸葛武侯。
著有《诸葛亮集》。
课文选自《诸葛亮集》,是诸葛亮写给自己八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殷殷教诲中蕴含着深切的期望。
二、课文精讲(一)重点字词诫夫(fú)淫(yín)慢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励精险躁穷庐(二)理解文意诫子书①夫②君子之行,静③以④修身,俭以养德。
【注释】①诫子书,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
诫,告诫、劝勉;子,一般认为是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书,书信。
②夫: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③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④以: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目的,用来。
【译文】君子的品行,(用)屏除杂念和干扰(的办法)来修养身心,(用)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非淡泊⑤无以⑥明志⑦,非宁静无以致远⑧。
【注释】⑤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⑥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
⑦明志:明确志向。
明,明确、坚定。
⑧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致,达到。
【译文】不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没办法明确志向,不集中精力排除外来干扰,就无法实现远大目标。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⑨,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⑩则不能励精⑪,险躁⑫则不能治性⑬。
【注释】⑨方才:增长才干。
⑩淫慢:放纵懈怠。
淫,放纵。
慢,懈怠。
⑪励精:振奋精神。
励,振奋。
⑫险躁:轻薄浮躁。
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险,轻薄。
⑬治性:修养性情。
治,修养。
【译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
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业有所成就。
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与时驰⑭,意与日去⑮,遂成枯落⑯,多不接世⑰,悲守穷庐⑱,将复何及⑲!【注释】⑭年与时驰: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
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⑮意与日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诫子书知识点归纳

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德才兼备人的品行,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
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
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
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追求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奋精神,轻浮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自家的狭小天地里,悲伤叹息,还有什么用呢知识点归纳一、词类活用:1.非学无以广才广:使动,使……广2.非志无以成学成:使动,使……成3.多不接世多:形作名,多数人4.非宁静无以致远远:形作名,高远的目标二、文学常识:1.三国蜀汉诸葛亮(181~234),诸葛亮字孔明,三国蜀汉琅琊郡阳都人。
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战略家,他出Th于时代官宦家庭,其智谋为大家所公认,人称「卧龙」。
娶黄承彦之女为妻。
181 年:诞Th于琅邪。
207 年:因刘备三顾茅庐,而出山辅之。
208 年:说服孙权抵御曹操于赤壁。
214 年:被封军师将军。
221 年:被封蜀国丞相。
225 年:讨伐南蛮,将其平定。
三、一词多义学而时习之:代词,代指学过的知识之君子之行:结构助词,的静以修身:介词,表目的以非宁静无以致远:介词,用来非淡泊无以明志:远大志向志非志无以成学:名词活用为动词,立志夫学须静也:动词,学习学非志无以成学:名词,学业四、句子翻译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翻译:君子的行为操守,(应该)用宁静专一来修善自身,用俭朴来培养自身的品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诫子书文言知识梳理总结

《诫子书》知识点整理一、重点字词解释。
1、夫:句首发语词,不用翻译2、之:结构助词,的3、行:品行,操守4、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5、俭:节俭6、养:培养7、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8、明:明确9、明志:明确志向10、致:达到11、远: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远大志向12、广: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增长13、才:才干14、淫:放纵15、慢:懈怠16、励:振奋17、险:轻薄18、躁:浮躁19、治性:修养性情。
治:修养20、与:跟随21、驰:疾行,指迅速逝去22、遂:最终23、枯落:凋落,衰残。
比喻年老志衰,没用用处。
24、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25、诫:劝勉、告诫26、书:书信二、一词多义1、之学而时习之:代词,代指学过的知识君子之行:结构助词,的2、以静以修身:介词,表目的非宁静无以致远:介词,用来3、志非淡泊无以明志:远大志向非志无以成学:名词活用为动词,立志4、学夫学须静也:动词,学习非志无以成学:名词,学业5、成非志无以成学:完成,实现遂成枯落:变成,成为6、行三人行:行走君子之行:品德,操守7、意意与日去:意志意将隧入以攻其后:打算,想要意暇甚:神情,态度三、词性活用1、志非志无以成学:名词活用为动词,立志2、广非学无以广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增长3、远非宁静无以致远: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远大志向四、句子翻译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翻译:君子的操守,(应该)用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用节俭来培养品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翻译:不内心恬淡,淡泊名利就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明确自己的志向,不宁静专一就没有什么可以拿来达到远大的目标。
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翻译:学习必须宁静专一,才干必须学习。
不学习就没有什么可以拿来增长才干,不立志就没有什么可以拿来完成学业。
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翻译: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诫子书》知识点归纳

(9)多不接世(接触社会,有“用世”的意思)
(10)悲守穷庐(穷困潦倒之人所住的陋室)
2.词类活用
非学无以广才(形容词作动词,增长)
志:非志无以成学:名词活用为词,立志
远:非宁静无以致远: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远大志向
3.古今异义
(1)静以修身(古义:修养身心;今义:衣服显示出穿着人的线条)
五.【字词理解】
1.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1)夫君子之行(品德高尚的人)
(2)非淡泊无以明志(内心恬淡,不热衷名利)(使志向坚定、明确)
(3)非宁静无以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4)淫慢则不能励精(放纵怠忽)(振奋精神)
(5)险躁则不能治性(性情轻薄浮躁)(修养性情)
(6)年与时驰(逝去)
(7)意与日去(日子,岁月)
(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交流点拨】放纵怠忽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七.【深层探究】
1.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
【交流点拨】告诫儿子要注意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
2.作者抓住一个“静”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材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
三.【注释】
①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②夫fu2:语气词,文言虚词的一种,用于句首。如“夫”、“盖”。表示将发议论,起引出下文的作用。古代称之为“发语词”,现代有的语法书称之为“提顿语气词”。③君子:这里泛指德才兼备并出众的人。④静以修身:此句中“以”是介词,“用、凭借、依靠”的意思。“静以修身”即“以静修身”,“静”是“以”的宾语,提前了,属于介词宾语前置。④淫:放纵,沉溺,无节制。⑤慢:怠慢,懈怠,松懈懒惰,不紧张。⑥励:振奋,振作。⑦躁:急躁,不冷静。⑧遂:终于,最终。⑨接世:为世所接,被社会接受、认可,即对社会有用,适应社会。⑩庐:简陋的房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诫子书》文言知识归纳
有道德修养的人,他们是这样进行修炼的:(夫君子之行)
他们以静心反思警醒来使自己尽善尽美。
(静以修身)
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的高尚品德。
(俭以养德)
除了清心寡欲、淡泊名利,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的志向明确清晰、坚定不移。
(非淡泊无以明志)
除了平和清静,安定安宁,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
(非宁静无以致远)
要想学得真知,必须生活安定,使身心在宁静中专心研究探讨。
(夫学须静也)
人们的才能必须从不断的学习之中积累。
(才须学也)
除了下苦功学习,没有其它办法能够使自己的才干得到增长、广博与发扬。
(非学无以广才)
除了意志坚定不移,没有其它办法能够使自己的学业有所进、有所成。
(非志无以成学)
贪图享乐、怠惰散漫就不能够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发奋向上。
(淫慢则不能励精)
轻险冒进、妄为急躁就不能够陶冶生性使品德节操高尚。
(险躁则不能治性)如果年华虚度,任随岁月而流逝,意志一天天任随时间而消磨,(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就会像衰老的树叶般一片片凋落成灰,变成无用之人,(遂成枯落)
这样的人对社会没有一点用处,大多不能够融入于社会,(多不接世)
只能够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穷家破舍之中,空虚叹息,(悲守穷庐)
等到将来那时知道要悔过、改过,却怎么也来不及了。
(将复何及)
3、注释
⑴夫(fú):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⑵行:操守、品德。
⑶淡(dàn)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⑷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⑸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⑹广才:增长才干。
⑺淫(yín)慢:放纵懈怠。
慢:懈怠。
淫,放纵。
⑻励精:振奋精神。
⑼险躁:轻薄浮躁。
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⑽治性:修养性情。
⑾驰:消失、逝去。
⑿日:岁月。
⒀遂:于是,就。
⒁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物;有“用世”的意思。
⒂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⒃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⒄才须学也:才:才干
⒅意与岁去:意:意志
[19]俭以养德:依靠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20]枯落:凋落,衰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