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练习

合集下载

小学生数学分层次练习的设计与实施

小学生数学分层次练习的设计与实施

小学生数学分层次练习的设计与实施1. 背景随着教育的发展,小学生数学教育也越来越重视个性化教学。

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和实施小学生数学分层次练习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小学生数学分层次练习的设计与实施方法。

2. 设计原则小学生数学分层次练习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适应性:根据学生的数学水平和能力,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进行练习。

每个层次的练习内容应与学生的能力相匹配,既不过于简单也不过于复杂。

- 渐进性:每个层次的练习内容应呈现逐渐增加的难度,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和挑战。

- 多样性: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兴趣,设计时应包含多种类型的题目和练习形式,如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

- 反馈性:设计时应考虑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展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3. 实施步骤小学生数学分层次练习的实施步骤如下:步骤一:评估学生水平首先,需要对学生进行数学水平的评估。

可以通过课堂测试、作业、小测验等方式来了解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掌握程度。

步骤二:层次划分根据评估结果,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

可以根据学生的成绩、能力以及老师的观察来确定每个层次的学生人数和内容。

步骤三:设计练习内容针对每个层次的学生,设计相应的练习内容。

可以参考教材、习题集和网络资源,选择与学生水平相匹配的题目和练习形式。

步骤四:实施练习在课堂上或课后,根据学生的层次进行分组,并分发相应的练习题。

学生可以单独完成或小组合作完成练习。

步骤五:及时反馈在学生完成练习后,及时给予他们反馈。

可以通过批改作业、讲解答案、与学生进行讨论等方式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错误并提供正确的解答。

4. 效果评估对小学生数学分层次练习的效果进行评估是必要的。

可以通过定期的测试、作业成绩和学生反馈来评估学生的学习进展和满意度,以及练习方式的有效性。

5. 结论小学生数学分层次练习是一种帮助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有效方法。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实施,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促进他们在数学方面的进步。

2.1认识地图(分层练)-2023-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晋教版)

2.1认识地图(分层练)-2023-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晋教版)

2.1 认识地图分层练习1.读某村平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图三要素为方向、、,图中确定方向的依据是。

(2)图中符号▲代表什么地理事物:,图中王庄位于李庄的方向。

(3)图中小河的流向大致是自向流。

(4)汽车沿着公路从B到C,途中的行驶方向是--。

(5)量得图中王庄与李庄相距大致2厘米,则两村庄实际距离为千米。

【答案】1.(1)比例尺图例和注记指向标(2)山峰西南(3)东南西北(4)西南东北(5)12.读下图,回答问题.(1)中国地图的比例尺是。

(2)上图两幅图中比例尺较大的是,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较大的是。

(3)一般来说,相同大小的地图,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表示的内容。

(4)我们祖国的首都是市,北京市位于我国的方。

【答案】2.(1)1:80000000(2)北京市地图中国地图(3)小详细(4)北京北3.将图例或名称填在下表中。

图例名称图例名称①②长城③国界④⑤⑥水库⑦公路⑧⑨⑩沙漠【答案】3.未定国界等高线铁路沼泽运河一、选择题下图为某中学的地理兴趣小组绘制的“学校平面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判断方向的依据是()A.指向标B.上北下南,左西右东C.经纬线D.指南针2.小明测得宿舍到学校大门的图上距离为3厘米,两地的实际距离应为()A.36千米B.3.6千米C.360米D.36米3.如果在教学楼西面挂窗帘,应挂在图中的正确位置是()A.①B.②C.③D.④4.从后门进入,先后浏览实验楼、运动场,大致游览方向是()A.先向南再向东南B.先向西再向东南C.先向南再向东北D.先向北再向东南5.下列有关图中信息叙述错误的是()A.学校大门朝东开B.食堂在教学楼的东南方向C.图中的文字是注记D.该地图可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方向【答案】1.A 2.C 3.B 4.B 5.D【解析】1.地图上方向的判断有三种方法,读图可知,该等高线地形图中有指向标,可根据指向标判断方向,根据题意。

故选A。

2.根据图中数字式比例尺1: 12000得知,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20米,量的学校到高村的图上距离为3厘米,则两地的实际距离为360米。

1-1 认识地球面貌(分层练)

1-1  认识地球面貌(分层练)

1.1 认识地球面貌分层练习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在图中填出地球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地球表面积的大小。

(2)地球是一个稍扁,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答案】(1)6371 4 5.1亿(2)两极赤道2.地球仪是我们学好地理必备的工具,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下列纬线的名称。

B ;E ;F 。

(2)A、G是南北极点,其中A是极,G是极。

(3)D指示的线是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作线,在地图上指示方向。

【答案】(1)南回归线/23.5°S 北回归线/23.5°N 北极圈/66.5°N(2)南北(3)经南北3.地球仪、经纬线(1)图中①表示,它与地球表面相交的点,最北端的叫,最南端的叫.(2)代号②表示的是线,它指示方向,最长的一条叫.(3)甲位于乙的方向,丁位于甲的方向,丙位于甲的方向。

(4)按高、中、低纬度划分,甲属于纬度,丙属于纬度。

(5)甲所在的纬线长度比丁所在的纬线长度(长或短)。

(6)如果在南极点建一座房子,它的四面都朝(方向)。

【答案】(1)地轴北极南极(2)纬东西赤道(3)正西正南东南(4)中低(5)短(6)北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B点的纬度,C点的经度。

(2)甲乙丙丁位于中纬度的是;位于东西半球分界线上的是。

(3)甲点位于(东/西)半球;乙点位于(北/南)半球。

甲地位于乙地的方向,B地位于D地的方向。

(4)与乙点所在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的经线是。

(5)沿赤道坐飞机飞行一周,飞机飞行的行程大约是千米,如果要给地球做一件外套,这件外套的大小约是亿平方千米。

【答案】(1)60゜N 150゜E(2)甲丁(3)东北东北西北(4)180゜(5)4万 5.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和大小的测量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下图示意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地球的真实形状是()A.正球体B.椭圆形C.扁球体D.不规则球体2.人类对地球形状的探索认识过程,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①④②③C.①④③②D.④③①②3.下列描述地球大小的数据,错误的是()A.地球自转一周时间约为24小时B.地球的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C.地球平均半径为6378千米D.地球的最大周长约为4万千米4.下列现象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是()①太阳东升西落②站在海边看归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后见船身③麦哲伦环球航行④地球公转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1.D 2.C 3.C 4.C【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和大小的测量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地球的真实形状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椭球体。

小学五年级数学分层练习题

小学五年级数学分层练习题

小学五年级数学分层练习题在小学五年级数学学习中,分层练习题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

它可以帮助学生根据自身的数学水平进行有针对性的巩固和提升。

本文将提供一些适合小学五年级学生的分层练习题,以供参考。

一、整数运算1. 计算:(-15)+ 8 - 6 - (-3)+ 10 - 9 + 52. 快速计算:(-18)+ 25 - 7 + 11 - 5 -(-13)3. 计算:54 - (8 - 9)+ 7 - 19 + 24 - (-36)二、数的性质1. 把下列数字填入括号内,使等式成立:()+()+ 26 = 1002. 下列有一个是倍数,一个不是,找出哪个是倍数:(A)89 (B)54 (C)90 (D)483. 把下列数填入括号内,使等式成立:12 ×()+ 9 = 51三、几何图形1. 用直尺和铅笔画一条长为6cm的线段AB,再画一条长为4cm的线段CD,求线段AB与线段CD的比。

2. 如图,画一条长度为5cm的线段AB,再画一条与线段AB垂直、长为3cm的线段CD,求线段AB与线段CD的比。

3.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点A(4, 3)和点B(8, -1),求线段AB的长度。

四、时间与日期1. 一足球比赛从下午3点25分开始,时长为1小时15分钟,比赛结束的时间是几点几分?2. 周末小明学习用了2小时35分钟,从上午11点15分到了下午()点()分。

3. 现在是星期五,过去的5天是星期(),再过去的3天是星期()。

五、应用题1. 小猫每天可以吃3盘猫粮,一盘猫粮是75g,一月共有30天,小猫一个月可以吃多少克猫粮?2. 一桶水有8升,小明喝掉了其中的1升,升升花了5mL。

河水共有()升。

3. 在运动会上,小明跳远跳了3.8米,小花跳远跳了()厘米。

他们两个人一共跳远了几米几厘米?通过以上的分层练习题,希望能够帮助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巩固数学知识,提升数学水平。

家长和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他们的练习题,让他们在有针对性的练习中取得进步。

分层次设计练习在教学中作用

分层次设计练习在教学中作用

分层次设计练习在教学中作用练习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教学训练活动,是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形成训练技能技巧的重要途径。

因此,设计出有效率的练习,就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一、通过课前练习,掌握学生目前的知识量促进教学。

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研究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措施,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备课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备学生,分析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情况,而设计出很多不同的结果。

如果在课前设计一些练习,学生一练习一订正,老师就能掌握到学生目前的学习状况,对课堂的帮助非常之大。

二、通过分层次练习,使不同学生吸收得到适当知识。

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挖掘学生的潜能,做到各尽其才,使每个人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必须因材施教。

如:对中下生,要求要降低一点,掌握好基础知识的情况下才让他们做稍为复杂的练习;对优生,要求就要提到最高,要求他们做稍有难道的题目、练习,挖掘他们的潜能,令在他们在各个方面都要有所发展。

三、通过分层次练习,培养尖子生、扶助学困生。

在课堂上学生做作业的时候,教师要抓紧时间面批,我首先检查学习好的同学,因为他们做得快,边看边改,及时表扬做得又快又好的同学,给大家树立榜样,并说:“大家加油哦,看谁能赶上他们”等等,以此带动一批学生。

然后重点辅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为他们创造按时完成作业的条件。

布置作业时分基本餐和营养餐两种,基本餐人人都要完成,营养餐是给学有余力的学生的思考题,这样可以使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完成不同数量的作业。

四、通过分层次练习,巩固加深。

在练习题设计中,要突出两点:第一是练习题具有层次性,让优等生的能力得以施展,中等生的水平全面发挥,后进生拾组而上。

第二是练习题具有阶梯性,给学生一定难度,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尝到攀登的甜头。

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是保证学生要课堂学习中主体地位的最重要的基础和最基本的学习形式。

任何学生良好情感与数学学习能力的获得,而不是“一刀切”的教学要求,完全让老师“牵着走”的学习过程。

高二数学分层练习题

高二数学分层练习题

高二数学分层练习题第一部分:代数与函数1. 已知函数 f(x) = 3x^2 + 2x - 1,求解以下问题:a) 求 f(x) 的导函数 f'(x);b) 求 f'(x) = 0 的根;c) 根据结果,判断 f(x) 的单调区间。

2. 已知函数 f(x) = x^3 - 2x + 1 和函数 g(x) = mx + n,求解以下问题:a) 当 m 和 n 为何值时,f(x) = g(x) 有两个不同的实数根;b) 求 f(x) 与 g(x) 的交点的坐标。

3. 某公司生产一种纸箱,生产成本由以下公式表示:C(x) = 4x^2 + 40x + 50,其中 x 为生产数量(单位:个)。

销售价格由以下公式表示:P(x) = 100 - 2x,其中 x 为销售数量(单位:个)。

a) 计算生产 100 个纸箱的成本和销售收入;b) 求解 P(x) = C(x) 的实数解,得到平衡点(即成本等于收入的销售数量)。

第二部分:几何与三角学4.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直线 L1 过点 A(2, 3) 和点 B(4, -1),直线 L2 过点 C(3, 1) 和点 D(1, 5)。

求解以下问题:a) 求直线 L1 的斜率和截距;b) 判断直线 L1 与直线 L2 是否平行;c) 求直线 L1 和直线 L2 的交点坐标。

5. 已知等腰三角形 ABC,底边 AB = AC = 6 cm,顶角 BAC = 60°。

将三角形 ABC 顶点 A 沿底边 AB 移动至一点 D,则求解以下问题:a) 求线段 CD 的长度;b) 求线段 BD 的长度;c) 求解三角形 BCD 的内角 BCD 的度数。

第三部分:概率与统计6. 某班级有 40 名男生和 30 名女生,其中男生身高的平均数为 170 cm,标准差为 5 cm,女生身高的平均数为 165 cm,标准差为 4 cm。

求解以下问题:a) 计算班级全部学生身高的平均数;b) 计算班级全部学生身高的标准差;c) 若从班级中随机抽取一名学生,求他是男生的概率。

分段分层练习答案

分段分层练习答案

分段分层练习答案1答:可用“寻找标志”法。

这一语段从时代上分为三个部分,即宋、元、明。

故而可分三层。

一层:宋代画家多,画竹气魄极大。

二层:元代画竹盛行,风格独特。

三层:明代竹画家蜂起,技艺高超。

然后,我们再“去同存异”,将三个层次的内容归纳、合并,就很容易地概括出这一复杂语段的大意:说明宋元明三代竹画家蜂起,技艺高超,风格独特。

2答:可用归纳意群法。

第一层:前两句,这是总说,说明纸币出现在北宋决非偶然。

第二层:余下部分,说明纸币出现在北宋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这一层又可分为两小层:北宋时造纸术与印刷术已成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钱币的需求量日益大增。

3答:用归纳意群法。

整个语段由四个复句构成,前三个复句为一个层次,说明阴山以南的沃野对于游牧民族来说,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最后一个复句为一个层次,说明阴山以南的沃野对于汉族来说,地理位置很重要。

综合以上两个层次的意思,就可以概括出这一语段的中心,即:阴山以南的沃野对于游牧民族和汉族来说,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4答:用分类法:第一段是叙述,为一段;第二、三两段是描写,又可作为一段;第三段是抒情又可作为一段,这样全文分三段。

第一段是总起,我们就可以抓住“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个总起句,作为这一段的段意。

第二、三两自然段是分述,描写桂林山水之美。

这一段又可分为层:第二自然段有“静、清、绿”三个关键词,层意可概括为:“漓江的水静、清、绿。

”第三自然段有“奇、秀、险”三个关键词,层意可概括为:“桂林的山奇、秀、险。

”第四段是对全文的概括,我们可以抓住对全文起概括作用的那两句诗,把段意概括成:“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如同在画中游。

”(二)答案:十渡游趣(节录)刘延第一大段:概括了仲夏游十渡时产生的“生命复苏”的深切感受。

(第1自然段)第二大段:描写了十渡渡口山险水清、幽深宁静的自然景色和青年人的消夏活动。

(第2至5自然段)第1小层:描写夕阳下的十渡渡口的景色。

(第2自然段)第2小层:描写东坡草堂的幽清寂静的田园景色。

一年级数学分层练习题

一年级数学分层练习题

一年级数学分层练习题本文为一年级数学分层练习题,共包含五个部分,分别是:加法练习题、减法练习题、乘法练习题、除法练习题和综合练习题。

每个部分都包含了不同难度等级的题目,逐渐增加难度,力求帮助一年级学生巩固数学基础知识。

接下来,我们将为你呈现详细的题目。

一、加法练习题1. 小明有2个铅笔,他买了5个新铅笔,一共有多少个铅笔?2. 爸爸有6个苹果,妈妈给了他4个苹果,一共有多少个苹果?3. 姐姐有3个糖果,弟弟吃了2个,还剩下多少个糖果?4. 小华去游泳,她在水里游了7圈,在岸上跑了3圈,总共运动了多少圈?5. 小明有4只球,他从朋友那里借来了2只球,一共有多少只球?二、减法练习题1. 小明有7块巧克力,他吃了3块,还剩下多少块?2. 妈妈给小华买了9个糖果,她吃了5个,还剩下多少个糖果?3. 弟弟有6个魔方玩具,他送给小妹2个,还剩下多少个魔方玩具?4. 小明有8个橙子,他放了3个在篮子里,还剩下多少个橙子?5. 爸爸有10个石头,他扔掉了6个,还剩下多少个石头?1. 小明有3个篮球,每个篮球上有5个黑色方块,一共有多少个黑色方块?2. 妈妈给小华买了4盒饼干,每盒有6块,一共有多少块饼干?3. 小华有5只水杯,每只水杯里可以装8杯水,一共可以装多少杯水?4. 弟弟买了4盒奶糖,每盒有7颗,一共有多少颗奶糖?5. 小明有6个包装盒,每个包装盒里有2块巧克力,一共有多少块巧克力?四、除法练习题1. 小明有12块巧克力,他想分给他的4个朋友,每个朋友分得几块巧克力?2. 妈妈给小华买了20个苹果,她想平均分给她的5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得几个苹果?3. 弟弟有16本绘本,他想平均分给他的8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得几本绘本?4. 小明有18个蜡笔,他想均匀地分给他的6个弟弟,每个弟弟分得几个蜡笔?5. 爸爸有25个糖果,他打算分给他的5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几个糖果?1. 小明有7个铅笔,他借给小华3个,再借给小红2个,最后剩下几个铅笔?2. 妈妈给小华买了15个苹果,她吃了4个,剩下几个苹果?如果小华每天吃2个苹果,剩下的苹果可以吃几天?3. 小华买了3只口哨,每只口哨10元,他给了售货员30元,售货员找给他几元?4. 弟弟有20块巧克力,他想分给他的4个朋友,每个朋友分得几块巧克力?剩下了几块巧克力?5. 小明一共有24支铅笔,他把铅笔平均分成8份,每份有几支铅笔?这些练习题旨在帮助一年级的学生巩固数学基础知识,逐渐提高计算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拓展资源:分层练习
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可在教学过程中选择下述内容补充或拓展.
(1)基础训练
1.下列函数中,是一次函数但不是正比例函数的是( ). A.3x y =- B.3y x =- C.12
x y += D.2212x y x += 2.若函数23y x b =+-是正比例函数,则b = .
3.某学生的家离学校2km ,他以16
km/min 的速度骑车到学校,写出他与学校的距离s (km )和骑车的时间t(min)的函数关系式为 ,s 是t 的 函数.
(2)提高训练
4.如图,在三角形ABC 中,∠B 与∠C 的平分线交于点P, 设∠A=x ,∠BPC=y ,当∠A 变化时,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
系式,并判断y 是不是x 的一次函数.
5.将长为13.5cm ,宽为8cm 的长方形白纸,按照图所示的方法粘合起来,粘合部分宽为1.5cm.
(1)求5张白纸粘合后的长度;
(2)设x 张白纸粘合后的总长度为y cm ,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知识拓展
6.新华书店出售数学词典每本定价20元,代数习题集每售价5元,该店制定两种对学生的优惠政策:(1)买一本数学词典,赠送一本代数习题集;(2)如果不赠送,那么一律九折.某位同学购买4本数学词典和不少于4本的代数习题集.若以购买代数习题集为x 本、付款y 元分别建立以上两种优惠方案中的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并讨论该生买同样多的习题集时,用哪种办法最省钱?
答案:
1. C.
2. 23
b =. 3. 1
26s t =-,(012
t ≤≤);一次函数. P A B C
4. 1902
y x =+,(0180)x <<;y 是x 的一次函数. 5. 61.5cm ;13.5 1.5(1)12 1.5y x x x =--=+. 6. 1805(4)605y x x =+-=+,2(805)y x =+×90%72 4.5x =+;
当x 24>时,选择(2)方案;
当24x =时,选择两个方案都一样;
当24x <时,选择(1)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