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影响组织代谢药物

合集下载

药物遗传学

药物遗传学

世纪60年代高达90%,目前发达国家已下降至5%~10%。
(二)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胰岛β 细胞合成分泌的一种蛋白激素。 胰岛素受体:为大分子跨膜糖蛋白,由α 和β 两个亚单位 各2分子构成(α 2β 2) 。当胰岛素和受体结合后,激活酪 氨酸激酶,启动细胞内信号转导过程产生胰岛素效应(增 强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等)。 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 IR):胰岛素作用的
异烟肼的乙酰化快慢发生率在世界不同地区和种 族存在较大差异。 慢代谢者:
埃及人:83%
白种人:49%~68%
黄种人:5%~20%
爱斯基摩人:5%
异烟肼代谢
分类 N乙酰基转移酶 活性(基因型) 快灭活者 慢灭活者
治疗效应
不良反应 (机制)
(二) 琥珀酰胆碱敏感性 案例13-2
临床诊断: G6PD缺乏症,伯氨喹啉型药物性溶血性贫血。
三、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属于酶缺陷性遗传病,
以溶血性贫血为主要临床表现。
全世界约2亿人罹患此病。我国是本病的高发区之一,呈 南高北低的分布特点,患病率为0.2%~44.8%。主要分
布在长江以南各省,以海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
案例13-1 (一)异烟肼代谢
患者1:张某,男,28岁。临床诊断为双肺浸润型肺 结核进展期。强化期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 盐酸乙胺丁醇,常规剂量每日给药;巩固期用异烟肼、 利福平,常规剂量间日给药。在规律治疗约3周后方 痰结核菌检查转为阴性。治疗1月余后,出现右上腹 不适、腹胀等肝功能损害表现。异烟肼血浆半衰期约 为70分钟。 患者2:李某,男,31岁。临床诊断亦为双肺浸润型 肺结核进展期。治疗方案同上。治疗1周半后转阴。 治疗近2个月时出现双下肢远端对称性分布的深、浅 感觉减退等多发性神经炎表现。异烟肼血浆半衰期约 为200分钟。

第十四章 药物动力学 药剂学

第十四章  药物动力学 药剂学

5.生物利用度(F) 生物利用度( 生物利用度
• 生物利用度 —指药物经血管外给药后,药物被吸收进入 指药物经血管外给药后, 指药物经血管外给药后 血液循环的速度和程度的一种量度, 血液循环的速度和程度的一种量度,它是 评价药物吸收程度的重要指标。 评价药物吸收程度的重要指标。 —生物利用度可以分为绝对生物利用度和相 生物利用度可以分为绝对生物利用度 生物利用度可以分为绝对生物利用度和 对生物利用度, 对生物利用度,前者主要用于比较两种给 药途径的吸收差异, 药途径的吸收差异,而后者主要用于比较 两种制剂的吸收差异。 两种制剂的吸收差异。
第十四章 药物动力学
第一节 概 述
• 药物动力学 —是应用动力学原理与数学处理方法,定量 是应用动力学原理与数学处理方法, 是应用动力学原理与数学处理方法 描述药物在体内动态变化规律 体内动态变化规律的学科 描述药物在体内动态变化规律的学科 • 基本任务 —定量描述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体内,其 定量描述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体内, 定量描述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体内 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即ADME过程均 过程均 存在“量时”变化或 血药浓度经时”变化, 存在“量时”变化或“血药浓度经时”变化, 这一动态变化过程。 这一动态变化过程。
• 双室模型
—双模型则是将机体分为两个房室,即中央室和外 双模型则是将机体分为两个房室, 中央室和 双模型则是将机体分为两个房室 周室 —中央室由一些血流比较丰富、膜通透性较好、药 中央室由一些血流比较丰富 中央室由一些血流比较丰富、膜通透性较好、 物易于灌注的组织(如心、 肺等)组成, 物易于灌注的组织(如心、肝、肾、肺等)组成, 药物往往首先进入这类组织, 药物往往首先进入这类组织,血液中的药物可迅速 与这些组织中的药物达到动态平衡; 与这些组织中的药物达到动态平衡; —外周室由一些血流不太丰富、药物转运速度较慢 外周室由一些血流不太丰富 外周室由一些血流不太丰富、 且难于灌注的组织(如脂肪、 的,且难于灌注的组织(如脂肪、静止状态的肌肉 组成。 等)组成。这些组织中的药物与血液中的药物需经 一段时间方能达到动态平衡。 一段时间方能达到动态平衡。

14第十四章 激素类药

14第十四章 激素类药

第十四章激素类药一、教学目标1.掌握糖皮质激素的作用、用途、不良反应和用药注意事项。

2.掌握丙硫氧嘧啶、甲巯咪唑、碘和碘化物、放射性碘和β受体阻断药等应用及用药注意事项。

3.掌握胰岛素及其制剂和常用口服降血糖药的作用特点、用途、不良反应和用药注意事项。

4.了解避孕药的作用和应用。

二、课时分配本章共4个任务,本章安排4课时。

三、教学重点我们通过本章节的学习,掌握糖皮质激素的作用、用途、不良反应和用药注意事项。

掌握丙硫氧嘧啶、甲巯咪唑、碘和碘化物、放射性碘和β受体阻断药等应用及用药注意事项。

掌握胰岛素及其制剂和常用口服降血糖药的作用特点、用途、不良反应和用药注意事项。

了解避孕药的作用和应用。

四、教学难点1.掌握糖皮质激素的作用、用途、不良反应和用药注意事项。

2.掌握丙硫氧嘧啶、甲巯咪唑、碘和碘化物、放射性碘和β受体阻断药等应用及用药注意事项。

3.掌握胰岛素及其制剂和常用口服降血糖药的作用特点、用途、不良反应和用药注意事项。

五、教学内容第一节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GCs)的作用广泛而复杂,且随剂量不同而变化。

在生理情况下所分泌的皮质激素主要影响正常物质的代谢过程。

缺乏时,将引起代谢失调以致死亡。

但是不正确的使用或长期大剂量的使用可导致多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临床常用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短效:氢化可的松、可的松;中效:泼尼松、泼尼松龙、曲安西龙;长效:倍他米松、地塞米松。

【作用】1.对物质代谢的影响:①蛋白质代谢。

②糖代谢。

③脂质代谢。

④水和电解质代谢。

2.抗炎作用。

3.抗毒作用。

4.抑制免疫与抗过敏作用。

5.抗休克作用,其机制为:(1)稳定溶酶体膜,减少心肌抑制因子的形成。

(2)抑制某些炎性因子的产生,减轻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及组织损伤,使微循环血流动力学恢复正常,改善休克状态。

(3)提高机体对细菌内毒素的耐受力。

(4)兴奋心脏,加强心脏收缩力和扩张痉挛收缩的血管。

第九章 影响组织代谢的药物

第九章   影响组织代谢的药物

一、脂溶性维生素
维生素A (Vitamin A,Retinol) 防治维生素A缺乏症,如干眼病、夜 盲症、角膜软化症、皮肤粗糙 增强机体抗感染的能力 体质虚弱的畜禽、妊娠和泌乳母畜 促进烧伤和皮肤、粘膜炎症愈合
维生素D(Vitamin D,Calciferols)
防治幼畜佝偻病和成畜骨软症 用于骨折患畜,促进骨愈合 用于妊娠和泌乳母畜、幼畜,促进
亚硒酸钠(Sodium Selenate)
防治白肌病和其他硒缺乏症 补硒时,添加维生素E可增强效果 安全范围窄,急性中毒不易解救,
慢性中毒可用对氨苯胂酸解救
(二)钴
作用
是维生素B12必需成分
瘤胃中的维生素必须利用外源钴,
才能合成维生素B12 其它动物的大肠微生物合成维生 素B12,也需要钴
钙、磷吸收
维生素E(Vitamin E,Tocopherol)
防治畜禽维生素E缺乏症,如:
幼畜(犊、驹、羔、猪)白肌病
猪肝坏死、黄脂病
雏鸡脑软化和渗出性素质
与硒和维生素A、D、B族配合,用
于畜禽生长不良、营养不良等综合 性缺乏症
二、水溶性维生素
维生素B族
维生素B1 (硫胺素) 、B2(核 黄素)、 B6(吡哆醇)、 B12、维生 素H(生物素)、泛酸、烟酸
维生素C(抗坏血酸)
维生素B1(Vitamin B1,Thiarmine)
防治多发性神经炎 各种原因引起的疲劳和衰竭
高热、重度劳役和大量输注葡萄糖
时,补充维生素B1 治疗神经炎、心肌炎、食欲不振、 胃肠功能障碍的辅助药
叶酸(Folic acid,Folacin)
叶酸缺乏主要表现为巨幼红细胞性

第十四章 影响组织代谢药物(皮质激素类)

第十四章  影响组织代谢药物(皮质激素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是: “一进、一退、六诱发,突然停药病复发” (“一进”为类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 “一退”为药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症; “六诱发”为感染、消化性溃疡、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精神失 常等症状; “突然停药病复发”为停药反跳现象。)
类肾止腺皮质功能亢进综合征(库欣综合征): 物质代谢和水盐代谢紊乱所致,如满月脸、水牛背、向心性肥胖、 皮肤变薄、痤疮、多毛、水肿、高血压、糖尿病等。停药后可自行 消退,必要时对症处理。 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症: 长期用药后由于皮质激素反馈性抑制腺垂体对ACTH的分泌,可引 起肾上腺皮质萎缩或功能不全,故不能突然停药或减量过快,应逐 步减量。 注意事项 1.只有抗炎作用而无抗菌作用,对感染性炎症治标不治本。对感染性 疾病,应同时使用足量有效的抗菌药。 2.禁用于病毒性感染和缺乏有效抗菌药物治疗的细菌感染。 3.对于重症病例应采用高剂量静注或肌注,症状控制后,应立即开始逐 渐减药和停药。 4.禁用于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糖尿病、角 膜溃疡、骨软化及骨质疏松 症。不得用于骨折治疗期、妊娠期、疫苗接种期、结核菌素或鼻疽菌 素诊断期,对肾功能衰竭、胰腺炎、胃肠道溃疡和癫痫等慎用。
糖皮质激素
激素复杂但易记,密码54321, 一进一退六诱发,四种给法要熟悉。
5:五抗(抗炎,抗免疫,抗毒素,抗休克,抗血液疾病。) 4:四大代谢(蛋白,脂肪,糖,水盐) 3:三大系统(神经,消化,循环) 2:两类组织(肌肉,骨) 1:一个负反馈(肾上腺皮质反馈轴) 一进: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一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六诱发:诱发感染、溃疡、糖尿病、高血压、骨质疏松、精神病。 四种给药法:小剂量代替;一般剂量长程;大剂量突击疗法;隔日 疗法。
1.抗炎特点:强大、非特异性;无抗菌、抗病毒作用, 2.抗免疫: (1)减少血中淋巴细胞的数量。 5.影响代谢: (2)抑制抗体生成。 (1)升高血糖、促进糖原形 成。 3.抗毒素:对抗内毒素对机体的损坏。 (2)增加分解、抑制合成。 4.抗休克: (3)促进脂肪分解。 (1)稳定生物膜。 (4)长期使用致水钠潴留而 (2)保护心血管系统。 引起水肿,骨质疏松。(满 月脸)

精品医学课件--- 影响组织代谢的药物

精品医学课件--- 影响组织代谢的药物
动物出现肌肉萎缩无力,骨质 疏松等;幼年动物出现生长抑制 (GCS加速蛋白质异化和钙、磷排 泄的作用)
向心性萎缩、满月脸等 22
2、诱发或加重感染
由于GCS的抗炎、免疫抑制作用,可降 低机体的防御机能,易诱发细菌感染,使体 内潜在性感染病灶扩散,也可造成继发感染, 故一般感染性疾病不宜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5
(醛固酮)
(皮质醇)
6
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steroids,GCS)
常用的药物有: 可的松 Cortisone 氢化可的松 Hydrocortisone 泼尼松 Prednisone 氢化泼尼松 Hydroprednisone 地塞米松 Dexamethasone 倍他米松 Betamethasone等
炎症细胞和分子产生影响而发挥抗炎作用。
12
(二)免疫抑制作用(抗过敏作用)
GCS是临床上常用的免疫抑制剂 之一,对免疫过程许多环节都有抑制 作用,能减轻或缓解过敏反应及自身 免疫性疾病的症状,对抗异体器官移 植的排斥反应。
13
【作用机理】
① 抑制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吞噬和处理; ② 减少或破坏参与反应的淋巴细胞; ③ 干涉补体参与免疫反应,从而阻止免疫 反应的扩大; ④ 通过其抗炎作用,对免疫所引起的炎症 也有较强的对抗作用。
松。
19
【应用】
1、用于母畜某些代谢性疾病 如牛酮血症和羊和妊娠毒血症等。GCS
升高血糖作用。 2、用于某些严重感染性疾病
如各种败血症、中毒性肺炎、中毒性菌 痢、腹膜炎、产后急性子宫炎等。在使用足 量有效的抗菌药的前提下,可用GCS作辅助 治疗,缓解严重感染引起的中毒症状。
20
3、用于治疗各种炎症 尤其易发生粘连的炎症,如眼炎、关节

《药物的代谢》课件

详细描述
二相代谢酶系是一类能够催化药物进行结合反应的酶,如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氨基酸转运酶等。这些酶能够将药 物与葡萄糖醛酸、氨基酸等物质结合,使药物转化为更易排泄的物质,从而降低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和活性。
03
药物代谢的过程
药物的吸收
药物吸收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是药物起效的第一步。
药物代谢的重要性
药物代谢有助于将药物转化为水 溶性物质,使其易于排出体外, 从而降低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和毒
性。
通过药物代谢,可以改变药物的 性质和作用强度,使其更适合治
疗需要。
药物代谢对于药物的疗效和安全 性至关重要,不当的药物代谢可 能导致药物失效或产生不良反应

药物代谢的分类
01
02
03
一级代谢
一相代谢酶系
总结词
一相代谢酶系主要参与药物的氧化、还原和水解反应。
详细描述
一相代谢酶系是一类能够催化药物进行氧化、还原和水解反应的酶,如细胞色素 P450酶系、醇脱氢酶等。这些酶在药物代谢中起到重要作用,能够将药物转化 为水溶性较高的代谢物,便于排泄。
二相代谢酶系
总结词
二相代谢酶系主要参与药物的结合反应,将药物转化为更易排泄的物质。
高纤维饮食可能影响药物的吸收和代谢。
05
药物代谢的研究方法
体内研究方法
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通过给动物或人体注射药物,测定不同时间点的药物浓度,计算 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参数。
体内代谢产物研究
通过分析动物或人体内的代谢产物,了解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和 代谢产物的性质。
体内组织分布研究
通过测定药物在动物或人体不同组织中的浓度,了解药物在体内的 分布情况。

临床药理学第十四章不良反应

n 4.个体差异: n 药效学:幻灯片 24 n 药动学:幻灯片 24
n 5.病理状态:
PPT文档演模板
临床药理学第十四章不良反应
n 药效学:机体功能状态的改变会明显影响药物敏感性, n 如巴比妥类药物中毒时,能耐受较高剂量的中枢兴奋药,
暴发性痢疾时能耐受较高剂量的阿托品
n 药动学: n (1)胃肠道疾病:影响药物的吸收; n (2)心血管疾病:影响药物吸收、分布、代谢排泄; n (3)肝脏损害:可影响药物的活化或代谢消除; n (4)肾功能损害:有些药物排泄明显减慢、半衰期延长
PPT文档演模板
临床药理学第十四章不良反应
n Ⅱ型变态反应 (溶细胞型变态反应)
n 特点:①参与该反应的抗体是IgG(少有IgM、IgA)。 ②补体参与反应过程,故常导致血细胞溶解现象发生。
n 在Ⅱ型变态反应中,细胞表面抗原或吸附在细胞表面的抗原与相应 抗体结合,在补体参与下使细胞溶解或损伤,或由巨噬细胞将其吞 噬裂解,最常累及的是红细胞(如溶血性贫血、新生儿溶血症等); 其次是粒细胞或血小板(如氨基比林引起的粒细胞减少症等)。
PPT文档演模板
临床药理学第十四章不良反应
严重药品不良反应 (或不良事件) 指因服用药品引起以下损害情形之一的反应
n 引起死亡 n 致癌、致畸、致出生缺陷 n 对生命有危险并能够导致人体永久的或显著
的伤残
n 对器官功能产生永久损伤 n 导致住院或住院时间延长
PPT文档演模板
临床药理学第十四章不良反应
n Ⅳ型变态反应从实质上讲,是机体为了消灭再次侵入的病原微生物及 其他变应原而采取的防御措施,但由于反应过于强烈,造成了组织损 伤。一般说来,具有传染性变态反应的人都具有细胞免疫的能力。

第十四章 代谢综合征


预防代谢综合征
给生命以时间 给时间以生命 ——WHO
过度营养物质摄入诱导了氧化应激和炎 症反应
肥大的脂肪细胞缺氧
(二)炎性因子的作用
1.促进胰岛素抵抗 2.促进心血管疾病发生
遗传因素
不良生活方式
内脏肥胖
胰岛素抵抗
炎症前状态
脂代谢紊乱
高血糖
高血压
高凝状态
慢性轻度炎症
动脉粥样硬化 Ⅱ型糖尿病
第二节 机体功能与代谢变化
一、出现以高血脂、高血糖、高胰岛素、高 尿酸和低HDL为特征的代谢异常
对脂肪、蛋白质代谢影响
促进脂肪、蛋白质合成
促进细胞分化和生长
胰岛素信号传导途径
(一)胰岛素抵抗的发生机制
受体数量 、活性
饮食脂肪组分
升糖饮食 高脂饮食 肥胖
胰岛素信号分子遗传缺 陷
遗传缺陷
抑制受体后信号分子磷酸化或转 受体后缺陷 位 (post-receptor defect) 增加信号分子抑制物活性 酶活性
Dyslipidaemia
(C-reactive protein)
Free fatty acids
Increased
Insulin resistance
Metabolic syndrome
risk
Secretion of adipokines
(↓ adiponectin)
Inflammation
(1)内脏脂肪细胞数量增加和体积增大是引起肥胖的 主要原因
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卫生部规划教材
《病理生理学》 第2版
第十四章 代谢综合征
metabolic syndrome
一、概述
(一)概念

药理学——影响其他代谢的药物

药理学——影响其他代谢的药物考情分析一、影响骨代谢的药【药物分类】◎促进骨的矿化剂:钙剂、维生素D及其活性代谢产物(骨化三醇、阿法骨化醇)◎骨吸收抑制剂:雌激素、降钙素、二膦酸盐、依普黄酮;◎骨形成刺激剂:氟制剂、同化类固醇、甲状旁腺素和生长激素等。

(一)双膦酸盐类——阿仑膦酸钠【药理作用】抑制破骨细胞活性——抑制骨吸收【临床应用】高钙血症Paget骨病骨质疏松症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长期持续服用大剂量本品,对骨矿化有不良影响,故临床上应小剂量间歇性使用。

【不良反应】主要:消化道症状,可引起食管炎——有食管动力障碍,如食管弛缓不能、食管狭窄者禁用。

——空腹、站立位口服;大量饮水。

无症状性血钙降低短暂血白细胞升高,尿红细胞、白细胞升高等。

(二)降钙素——鲑鱼降钙素【药理作用】①降低破骨细胞活性和数目——直接抑制骨吸收,降低血钙;②抑制肾小管对钙、磷重吸收——增加尿钙、磷排泄;③抑制疼痛介质释放,阻断其受体,增加β-内啡肽释放——起到周围和中枢性镇痛效果。

【临床应用】Paget病骨质疏松症高钙血症痛性骨病如骨肿瘤、骨转移…【不良反应】主要有颜面潮红,面部、耳、手或足刺痛,腹泻、恶心、呕吐、胃痛、注射部位红肿胀痛,偶见尿频。

应用中应注意变态反应,对蛋白质过敏者可能对本药过敏,对此类患者在用药前最好先做皮试。

(三)维生素D及其衍生物1.维生素D【药物】维生素D活性维生素D制剂有:1α-OH-D3(阿法骨化醇)1,25-(OH)2D3(骨化三醇)【作用】促进肠道吸收钙。

提高骨密度、降低骨折率对于有肠钙吸收不良和骨化三醇合成障碍的骨质疏松患者尤为适用。

【不良反应】主要是过量引起的高钙血症及高钙尿症,临床应用时可通过调整剂量,定期复查血钙、尿钙而避免该类不良反应的发生(四)钙制剂【药物】碳酸钙葡萄糖酸钙【应用】钙缺乏过敏性疾病。

镁、氟中毒的解救。

心脏复苏。

(五)雌激素类【药物】雷洛昔芬依普黄酮【作用】雌激素与成骨细胞的雌激素受体结合后促进成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胺受体效应及抗组胺药的效应
组胺受体 器官效应 肠道:收缩 支气管:收缩 血管:扩张 冠状血管:扩张 心房肌:收缩加强 房室交界:传导减慢 胃壁细胞:胃液分泌增加 血管:扩张 冠状血管:扩张 心房肌:收缩加强 窦房结:心率加快 抗组胺药效应
苯海拉明、异丙嗪、 氯苯吡胺、曲吡那 敏,用于皮肤、黏 膜过敏反应疾病的 治疗。 作用强度及时问: 氯苯吡胺>异丙嗪 >曲吡那敏>苯海 拉明。 中枢抑制作用:异 丙嗪>苯海拉明> 曲毗那敏>氯苯毗 胺
不良反应
1.类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 这是长期过量应用引起的水盐、糖、 蛋白质和脂肪代谢紊乱的结果。一般不需特殊治疗,停药后症 状可逐渐消失,必要时可对症治疗。 2.诱发或加重感染 长期使用可使机体防御能力降低,易诱发 细菌感染,甚至使体内潜在性或局部的感染扩散,故一般感染 性疾病不宜用。 3.停药后的不良反应 (1)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 长期大量应用皮质激素通过负反馈作 用,抑制丘脑下部和垂体前叶,减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释放, 导致肾上腺皮质萎缩和机能不全。突然停药后肾上腺皮质不能立 即恢复正常分泌,出现精神沉郁、肌无力、低血糖和低血压等症 状,故须缓慢停药,必要时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以促进肾 上腺皮质机能恢复。 (2)反跳现象 某些疾病使用激素治疗后,症状完全控制或部分 缓解,突然停药后原病复发或恶化,称为反跳现象。这并非肾上 腺皮质机能不全,此时可恢复激素治疗,症状缓解后再缓慢停药。
网状带
束状带 球状带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抗利尿激素(ADH)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
糖皮质激素(GCS)药理作用 1.抗炎作用(非特异、全过程抗炎作用):
(1)稳定溶酶体膜,减少炎性物质释放;
(2)提高血管对儿茶酚胺的抵抗力,收缩血管,减少 水肿; (3)抑制炎性细胞向炎症部位集聚; (4)抑制纤维细胞的形成;
【作用及用途】
①组胺H1受体阻断作用:对抗H1效应、用于变态反 应性疾病,以皮肤、粘膜变态反应疗效好,而对支 气管哮喘、血清病疗效差,对过敏性休克基本无效。 ②中枢作用镇静、催眠作用:药物强度依次为:
异丙嗪、苯海拉明>安其敏>扑尔敏。
(二)H2受体阻断药: 西米替丁、雷尼替丁、 法莫替丁、尼扎替丁等。 【作用与用途】 阻断H2受体,抑制胃酸分泌,包括基础 和夜间胃酸分泌,也抑制其他物质如组胺, 五肽胃泌素所致胃酸分泌。 治疗消化性溃疡,以十二指肠溃疡为佳, 疗程不宜过短,否则易复发或反跳。
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来源
髓质:分泌去甲肾上腺素,肾上 腺素(少量)
肾 上 腺
皮质:
最外层(球状带):分泌盐皮质激 素如醛固酮、脱氧皮质酮,以调节 水盐代谢为主 中间层(束状带): 分泌糖皮质 激素如可的松、氢化可的松等,主 要影响糖和蛋白质代谢,而对水和 盐代谢影响较小
最内层(网状内皮细胞层):合成 雄、雌性激素
注意事项
①无有效抗菌药物治疗的感染; ②骨软症、骨折、创伤修复期、妊娠期; ③疫苗接种期以及变态反应诊断期禁用; ④角膜溃疡亦不用,各种手术后慎用。
常用的糖皮质激素(GCS)
短效(<12h):氢化可的松:抗乳腺炎、眼科炎症、皮肤过敏、关节、
腱鞘炎症。
糖 皮 质 H 类
泼尼松(强的松):抗炎,治疗牛酮血症。
(5)抵制结缔组织增生。
机体 病原体
2.抗免疫
(1)抑制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吞噬与处理; (2)破坏或减少血中参与免疫活动的淋巴细胞;
(3)大剂量时可能抑制免疫母细胞的增殖、浆细胞合 成抗体以及致敏淋巴细胞的产生
(4)干扰补体参与免疫反应;
免疫过程及糖皮质激素作用示意图
3.抗毒素:抗内毒素对机体的损坏,但不能中和 内毒素,也不能防御外毒素对机体的损害。此 外,它还直接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降 低其对致热原的敏感性;并能稳定溶酶体膜, 减少内热原的释放,因而有良好的退热作用。 4.抗休克: (1)稳定生物膜(溶酶体膜) (2)保护心血管系统 5.影响代谢: (1)升高血糖、促进糖原形成 (2)增加蛋白质分解、抑制合成 (3)促脂肪分解 (4)长期使用致水、钠潴留而引起水肿,骨质 疏松。
第十四章 影响组织代谢和促生长的药物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分 类
维生素和矿物元素
促生长药物如二氢吡啶
第一节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肾上腺皮质激素是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一类甾体化合物, 在结构上与胆固醇类似,故又称皮质类固醇激素或皮质甾体 类激素。根据其主要生理功能可分为两类: 1.盐皮质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泌的, 以醛固酮和脱氧皮质酮为代表,主要调节水盐代谢。这一 类在临床上实用价值不大。 2.糖皮质激素是肾上腺皮质束状带分泌的,以可的松和 氢化可的松为代表,主要影响糖和蛋白质代谢,而对水盐代 谢影响较小。 糖皮质激素在药理上具有很强的抗炎等多方面的功能,临 床上应用广泛,通常所称皮质激素即指这类激素。 糖皮质激素的生成与分泌受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调节。
临床应用
1.各种急性炎症:如关节炎、腱鞘炎以及各种非特异性眼炎 一般多局部用药。 2.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过敏性疾病 • (1)自身免疫性疾病:对肌肉、关节风湿病。 • (2)过敏性疾病 :如荨麻疹、血清病、支气管哮喘、过敏 性皮炎、蹄叶炎、药物治疗反应和严重输血反应休克等。 3.严重毒血症:如中毒性肺炎、中毒性痢疾、腹膜炎、产后 子宫炎以及各种败血症,可迅速缓解症状,有助于病畜渡过 危险期,但必须配合有效的抗菌药物。 4.抗休克:如中毒性休克、过敏性休克、创伤性休克等。 5.代谢性疾病:对牛酮血症、羊妊娠毒血症均有效。 6.引产:近年来皮质激素开始用于母畜引产。对于怀孕后期 的母畜给予地塞米松,牛、羊、猪一般可在48h内分娩使 母畜产仔同期化,达到同期分娩,利于生产管理。
中效(12—36h):泼尼松龙(强的松龙):抗炎, 乳腺腔、关节腔内注射。
曲安西龙(去炎松):抗炎、关节腔或滑膜腔内注射。
地塞米松(氟美松):抗炎、对牛同步分娩有效。
长效(>36h)
倍他米松:抗炎、用于母畜的同步分娩。
醋酸氟轻松(肤轻松):抗炎、止痒效果好。
第四节 组胺和抗组胺类药物
一、概述与组胺的作用 组胺受体的分布及效应: H1受体:收缩支气管、胃肠及子宫平滑肌、舒张 血管; H2受体:胃酸分泌、心收缩力增强、血管舒张; H3受体:中枢与外周、神经末梢(兽医不用)。
H1
H2
化学结构
抗组胺药的种类很多,都具有组胺所具 有的乙基胺的共同结构。其中R大都为甲基; R1、R2可为苯环或杂环,可相同或不相同; X代表N、C或CO-。
二、抗组胺药作用机理:本身并不具有和组胺相反的 药理作用,也不能破坏已经形成的组胺,又不能阻 止机体产生组胺。是和组胺竞争体内组胺受体,从 而产生抗组胺作用的。 (一)H1受体阻断药:苯海拉明.异丙嗪(非那根).氯苯那 敏(扑尔敏)
常用皮质激素类药物作用的比较
根据半衰期长短可以分四类
临床应用
1.母畜代谢病:牛酮血症、妊娠毒血症疗较好。
2.感染性疾病:对内毒素中毒的动物保护。
3.关节炎、腱鞘炎:能快速消除炎症。 4.皮肤疾病:变态反应病疗效好(急性蹄叶炎) 5.眼、耳科疾病:结膜炎、外耳炎症。 6.休克:对各种休克尤其内毒素休克疗效较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