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霉菌表达系统作业
链霉菌对小麦条锈病生物防治机制研究

链霉菌对小麦条锈病生物防治机制研究链霉菌是一种常见的土壤真菌,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物防治领域。
小麦条锈病是小麦生产中的一种重要病害,给小麦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链霉菌对小麦条锈病的生物防治机制引起了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对链霉菌对小麦条锈病的生物防治机制进行研究。
链霉菌以其广谱的抗菌活性而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物防治中。
研究表明,链霉菌对小麦条锈病的生物防治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链霉菌通过竞争作用抑制小麦条锈病菌的生长。
小麦条锈病菌需要寄生于小麦叶片上进行生长,而链霉菌能够迅速占领小麦叶片表面的营养资源,使得条锈病菌无法寻找到合适的生长环境,从而抑制了其生长繁殖。
其次,链霉菌产生抗菌物质对抗小麦条锈病菌的感染。
链霉菌能够产生一系列抗菌物质,如链霉素、霉菌素等,这些化合物具有强大的抗菌活性。
研究发现,链霉菌产生的抗菌物质能够直接抑制小麦条锈病菌的生长,遏制病害的进一步发展。
另外,链霉菌还能够激活小麦的抗病能力,增强其抵抗小麦条锈病的能力。
研究发现,链霉菌通过诱导小麦产生一系列抗病相关蛋白和抗氧化酶,增强小麦细胞膜的稳定性和抵抗力,从而提高小麦对条锈病菌的抵抗性。
此外,链霉菌还能够诱导小麦产生一类特殊的化合物,称为黄酮类物质。
这类化合物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不仅能够抑制小麦条锈病菌的生长,还能够对抗其他病原菌的感染。
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发现,链霉菌诱导小麦产生的黄酮类物质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总之,链霉菌对小麦条锈病的生物防治机制主要包括竞争作用、产生抗菌物质、激活小麦的抗病能力和诱导产生黄酮类物质等方面。
这些机制相互作用,共同发挥了链霉菌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治作用。
未来的研究中,还需要进一步探究链霉菌对小麦条锈病的作用机制,提高生物防治效果,并广泛应用于实际生产中。
链霉菌通过以上提到的机制对小麦条锈病进行生物防治的研究中还有一些重要的进展。
一方面,研究人员发现链霉菌通过激活小麦的免疫系统来抵御条锈病的侵染。
变铅青链霉菌TK24secE启动子表达特性的研究

究逐 步 深 入, 模 式 菌 天 蓝 色 链 霉 菌 ( Streptomyces coelicolor ) 的基因组测序已经完成[ 1] 。与此同时, 变 铅青链霉菌( S. lividans ) 经 10 余年的研究也已发展 成为新的高效分泌异源蛋白的表达体系, 许多真核 蛋白在 该体 系 中获 得了 成 功的 分 泌表 达, 如 TNF [ 2] , 鲑鱼降钙素[ 3] 等。变铅青链霉菌具有高效 分泌机制, 能将具有生物活性的异源表达产物直接 分泌到培养液中, 但变铅青链霉菌分泌外源蛋白的 量并 不稳 定, 不 同的 异源 蛋白 表 达水 平可 从 300 mg L到几 g L 不等, 说明有些异源基因的分泌表达 存在瓶颈部位。对变铅青链霉菌分泌机制的研究将
通讯作者。E-mail: binhong@ 95777. com
4期
王丽非等: 变铅青链霉菌 TK24 secE 启动子表达特性的研究
371
关键词: Streptomy ces lividans ; secE 启动子; xylE
中图分类号: Q7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379-4172( 2003) 04- 0370-06
到目前为止, 对链霉菌 Sec 蛋白转位系统, 尤其 是对 sec 基因的表 达调控 的了 解还很 少。Morosoli 等[ 7] 通过测定 sec 基因的 mRNA 水平分析了不同培 养条件下 sec 基因的表达水平。本文以儿茶酚加氧
链霉菌基因转移的方法

生物工程进展 2002,Vol.22,No.1技术与方法链霉菌基因转移的方法吴胜夏焕章(沈阳药科大学生物制药系,沈阳110016)摘要本文介绍了用于链霉菌基因转移的各种方法,涉及原生质体转化、电穿孔、接合转移和噬菌体转导,对影响链霉菌基因转移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链霉菌原生质体转化电穿孔接合转移噬菌体转导链霉菌是一类重要的工业微生物,它可以产生各种各样的生物活性物质,越来越受到重视,链霉菌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使得克隆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因、有目的地定向改造基因、提高基因的表达水平以改造菌种的生产能力、基因重组产生新化合物成为可能。
在对一个链霉菌进行基因改造时,首要的问题就是建立所研究菌株的基因转移系统,这是实现对其基因功能分析、生物合成基因簇定位、基因改造等一系列工作的基础。
然而,有许多链霉菌,尤其是有实用价值的链霉菌在进行DNA转化时,均遇到很大困难。
为克服这一困难,科研人员进行许多研究。
通过分离内源性质粒、筛选噬菌体并通过改造其结构而构建了许多有用的克隆载体。
在方法学上也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建立了几种基因转移方法如转化、转导和接合转移等。
下面对这些方法在链霉菌中应用逐一进行介绍。
1转化包括PE G-介导的质粒转化原生质体(polyeth ylene glycol-induced plasmid transformation of proto plasts)和电穿孔(electroporation)。
前者是链霉菌基因操作中最常用的方法,后者主要用于植物和动物细胞,在链霉菌中也有成功的报道。
1.1PEG-介导的质粒转化原生质体转化大肠杆菌的关键是用冷刺激和CaCl2处理诱导感受态细胞,由此形成通过质粒中介的克隆操作,但这在链霉菌中尚无成功的报道。
在Okanishi 和他的合作者有关链霉菌原生质体形成、再生和转染工作的基础上,Bibb等发现当有PEG存在时,质粒DNA能以很高的频率转化变铅青链霉菌原生质体[1]。
链霉菌基因实验操作

链霉菌实验操作1录入时间:2009/8/28 16:09:31 来源:食品科技网一、培养基、抗生素、生长因子常用抗生素及其使用浓度抗生素英文名称及缩写抗性基因贮藏液浓度(mg/ml)使用终浓度(μg/ml)链霉菌大肠杆菌MM2CMYEMELA或LB氨苄青霉素氯霉素潮霉素卡那霉素壮观霉素链霉素硫链丝菌素红霉素阿泊拉霉素Ampicillin, AmpChloramphenicol, CmlHygromycin, HygKanamycin, KmSpectinomycin, SpcStreptomycin, StrThiostrepton, ThioErythomycin, EryApramycin, Amblacathygaac或aphaadAstrtsrerm Eaac(3)IV10025(无水乙醇配)5025505025(DMSO配)10050R10102?501051010R-2550502510-50R---50-2.5-5050-1002550505025不敏感2030-5*–表示无记录或不能使用,贮存液除特别说明外均用无菌水配制*此表仅供参考!!!*R表示不敏感*Km 和Am有交叉抗性,所以同时具有这两种抗性基因时应适当提高抗生素的量,并作好对照。
*Hyg易见光分解,应用锡箔纸包好。
*有些抗生素需要在低盐的环境(如DNA培养基)下筛选效率较高,如Hyg, Km, VioLB(Luria-Bertani)培养基胰蛋白胨10g,酵母抽提物5g,NaCl 5g,葡萄糖1g,蒸馏水加至1000ml,pH7.3左右(灭菌后第一次用时还要调一次)LALB中加入终浓度为1.5-2%的琼脂粉(不同的琼脂加的量不同,如青岛琼脂大概需1.5%,而华美的需要2%)。
*做蓝白斑筛选时不加葡萄糖基本培养基(MM)溶液:L-天冬酰胺0.5g,K2HPO4 0.5g,MgSO4·7H2O 0.2g,FeSO4·7H2O 0.01g,蒸馏水至1000ml将每250ml溶液分装到装有2.5g琼脂的500ml三角瓶中,灭菌,使用时每瓶加入50%葡萄糖(8磅灭菌)5ml,调pH7.0。
链霉菌微生物医药基因工程结课报告

链霉菌微生物医药基因工程结课报告篇一:摘要:本文介绍了链霉菌微生物医药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
通过构建合适的菌株、选择合适的表达载体、构建基因表达系统以及优化基因表达结果,链霉菌微生物医药基因工程可以实现药物筛选、药物研发和药物生产等多种功能。
此外,本文还探讨了链霉菌微生物医药基因工程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正文:一、链霉菌微生物医药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链霉菌是一种具有强大微生物活性的真菌,在医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近年来,链霉菌微生物医药基因工程逐渐成为了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
链霉菌微生物医药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利用链霉菌的微生物特性,构建具有特定功能的微生物菌株,并将其应用于医药领域。
链霉菌微生物医药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包括:1. 构建合适的菌株:根据不同的需求,构建适合应用于医药领域的链霉菌菌株。
2. 选择合适的表达载体:选择合适的表达载体,将链霉菌的基因表达到适当的目标蛋白或核酸序列上。
3. 构建基因表达系统:构建适合链霉菌基因表达系统的基因表达平台,实现链霉菌基因的高效表达。
4. 优化基因表达结果:优化链霉菌基因表达的结果,包括调整表达温度、诱导剂、培养基成分等,获得高效表达且稳定性好的菌株。
二、链霉菌微生物医药基因工程的应用领域链霉菌微生物医药基因工程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药物筛选:利用链霉菌微生物医药基因工程,可以筛选出具有特定功能的微生物菌株,用于药物筛选。
2. 药物研发:利用链霉菌微生物医药基因工程,可以构建新的药物基因序列,并通过基因表达技术将药物基因表达到适当的蛋白或核酸序列上,进行药物研发。
3. 药物生产:利用链霉菌微生物医药基因工程,可以构建适合生产药物的微生物菌株,并通过发酵技术将药物基因表达到适当的蛋白或核酸序列上,进行药物生产。
三、链霉菌微生物医药基因工程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链霉菌微生物医药基因工程也将继续发展。
一种在链霉菌中高效表达磷脂酶D的方法及重组链霉菌[发明专利]
![一种在链霉菌中高效表达磷脂酶D的方法及重组链霉菌[发明专利]](https://img.taocdn.com/s3/m/628a5e33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9b.png)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2011640261.1(22)申请日 2020.12.31(71)申请人 河南省商业科学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地址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文化路87号申请人 河南省科学院(72)发明人 朱海华 王鋆坦 王小瑞 平洋 谭静 张亚勋 周莉 王慧 (74)专利代理机构 成都弘毅天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30代理人 李颖(51)Int.Cl.C12N 15/76(2006.01)C12N 1/21(2006.01)C12N 9/16(2006.01)C12R 1/465(2006.01)C12R 1/48(2006.01) (54)发明名称一种在链霉菌中高效表达磷脂酶D的方法及重组链霉菌(57)摘要本发明属于基因工程领域,涉及一种在链霉菌中高效表达磷脂酶D的方法,步骤一,选择磷脂酶D的异源高效表达宿主,步骤二,筛选磷脂酶D合成基因的最佳来源,步骤三,获取链霉菌来源的磷脂酶D基因片段,步骤四,连接目的基因形成磷脂酶D重组质粒,步骤五,重组质粒接合转移至宿主菌,步骤六,重组菌株的发酵培养及磷脂酶D酶活检测,进而得到高效表达磷脂酶D的重组链霉菌。
选用链霉菌来源的磷脂酶D进行重组蛋白异源表达,具有天然优势,对磷脂酶D合成基因进行了密码子优化,选取变铅青链霉菌SBT5作为异源表达宿主,优异的异源表达效果加上良好的胞外活性分泌表达效果,使得该重组菌株具有极高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序列表3页CN 112575023 A 2021.03.30C N 112575023A1.一种在链霉菌中高效表达磷脂酶D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选择磷脂酶D的异源高效表达宿主,选用链霉菌作为宿主,同时选用链霉菌来源的磷脂酶D基因作为目的基因作为基因工程的改造对象;步骤二,筛选磷脂酶D合成基因的最佳来源,通过酶活测定进行对比实验,选用S.antibioticus抗菌素链霉菌和S.chromofuscus色褐链霉菌作为获得目的基因的目标菌株;步骤三,获取链霉菌来源的磷脂酶D基因片段,通过PCR扩增技术得到抗菌素链霉菌来源的磷脂酶D基因和色褐链霉菌来源的磷脂酶D基因;步骤四,连接目的基因形成磷脂酶D重组质粒,将抗菌素链霉菌来源的磷脂酶D基因分别连接链霉菌常用表达载体和链霉菌高效表达载体,形成第一重组质粒和第三重组质粒,再将色褐链霉菌来源的磷脂酶D基因分别连接链霉菌常用表达载体和链霉菌高效表达载体,形成第二重组质粒和第四重组质粒;步骤五,重组质粒接合转移至宿主菌,通过接合转移手段,进而得到与第一重组质粒、第二重组质粒、第三重组质粒、第四重组质粒依次对应的第一重组菌株、第二重组菌株、第三重组菌株、第四重组菌株;步骤六,重组菌株的发酵培养及磷脂酶D酶活检测,通过对原始菌株和重组菌株的酶活检测,进而找到表达效果最好的菌株,其中原始菌株为S.lividans变铅青链霉菌、S.antibioticus抗菌素链霉菌以及S.chromofuscus色褐链霉菌;而重组菌株为步骤五所得的第一重组菌株、第二重组菌株、第三重组菌株、第四重组菌株。
遗传学实验20种技术

一、DNA提取1、实验原理通常采用机械研磨的方法破碎植物的组织和细胞,由于植物细胞匀浆含有多种酶类(尤其是氧化酶类)对DNA的抽提产生不利的影响,在抽提缓冲液中需加入抗氧化剂或强还原剂(如巯基乙醇)以降低这些酶类的活性。
在液氮中研磨,材料易于破碎,并减少研磨过程中各种酶类的作用。
十二烷基肌酸钠、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简称为CTAB)、十二烷基硫酸钠(简称SDS)等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能溶解细胞膜和核膜蛋白,使核蛋白解聚,从而使DNA得以游离出来。
再加入苯酚和氯仿等有机溶剂,能使蛋白质变性,并使抽提液分相,因核酸(DNA、RNA)水溶性很强,经离心后即可从抽提液中除去细胞碎片和大部分蛋白质。
上清液中加入无水乙醇使DNA沉淀,沉淀DNA溶于TE溶液中,即得植物总DNA溶液。
二、RNA提取1、实验原理Trizol试剂是由苯酚和硫氰酸胍配制而成的单相的快速抽提总RNA的试剂,在匀浆和裂解过程中,能在破碎细胞、降解蛋白质和其它成分,使蛋白质与核酸分离,失活RNA酶,同时能保持RNA的完整性。
在氯仿抽提、离心分离后,RNA处于水相中,将水相转管后用异丙醇沉淀RNA2、操作步骤1、取植物嫩叶,液氮研磨,每1.5ml tube分装0.1克样品;2.每管加入0.5ml Trizol液,迅速混匀,注意样品总体积不能超过所用Trizol体积的10%。
3、室温下静置5~10分钟以利于核酸蛋白质复合体的解离4、加入O.5mI的氯仿,盖紧离心管,用手剧烈摇荡离心管15秒,室温静置5分钟5、10000r/min离心10分钟6、取上清液(水相)转入一新的离心管,加入等体积异丙醇,室温放置10分钟,10000r/min离心10分钟。
7、弃去上清液,加入至少1ml的70乙醇,涡旋混匀,4℃下7500r/min离心5分钟。
8、小心弃去上清液,然后室温或真空干燥5—10分钟,注意不要干燥过分,否则会降低RNA的溶解度。
然后将RNA溶于TE或DEPC处理过的水中,必要时可55℃—60℃水溶10分钟。
链霉菌H197 mtg基因毕赤酵母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下 游 : cR I C G A r Tr C G C G C Eo C G A 1 C A G C A C C r
将 提 取 的 总 基 因 组 做 为 模 板 进 行 P R 扩 C
T Cr G T ,引物合 成 由上海 赛 百 盛基 因技 术 有 限 公 司
过 电泳检 测 ( 图 1 于 2 k 见 ) 3 b处 可 见 明 亮 的 总 D A N 带 , 明提取效果 很好. Sr t ye s.H 9 说 以 tpo c p 17菌株 e m s
3 5个循 环 ;2 1mn 1c保 温 3rn 7 ℃ 0 i, I 0C 0 i. a P R产物 08 C .%琼脂 糖凝 胶 电泳检 测 , 用 回收 并
试 剂盒将 目的 片段 回收. 12 3 毕赤 酵母胞 内表达 载体 p I3 5 .. PC .k的提取 将 p I3 5 / H a大 量培 养 , PC . k D 5 采用 碱 裂 解法 取 质粒 , 利用 0 8 . %琼脂糖 凝胶 电泳检测 , 2 ℃保 存. 一0 12 4 PC . k MT . . I 35 / G酵母 表达 载体的构 建 对凝胶 回收 的 M G基 因 片段 和 p’ 3 5 T tC . k质 粒 I 分别进行 B m I Eo I a H 和 cR 双酶切 , 酶切 物 电泳进行
完 成.
s. 17为本 实验 室保 存. pH9
1 1 2 主要 试 剂 ..
重组 质粒 P R鉴定 引物合成 , 序列如下 : C 引物
5 AOX1 i r GACI me Pr ’ GGTT AAT CC TGACAAGC:
E T q酶 、 xa 限制性 内切 酶 E o IB ,H 和4D A cR 、 6 I N m 连 接酶均 购 自 T kr 司 ; N re 购 自 B I aa a公 D A Makr B 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链霉菌S.albogriseolus S-325 链霉菌 SSI信号肽序列 信号肽序列 目的基因 :SSI基因 基因 载体:pIJ702 载体: 宿主: . 宿主:S.lividans 66 选择性标记: 选择性标记:mel、tsr基因 基因 mel基因失活 基因失活
蛋白质
碱性蛋白酶活性
SSI分泌产物 分泌产物 其蛋白活性与天然产物 相同
链霉菌的目前应用
目前,70%以上抗生素产生菌是链 霉菌。此外,许多细胞因子和真核基因 产物已在链霉菌中获得表达,如nIFNα1、 hIL-2、hTNF、前胰岛素原、牛生长激 素和牛卡介素等。其中,前四种已获得 分泌性表达。
二、链霉菌表达系统的组成
*常用宿主:变铅青链霉菌、天蓝色链霉 常用宿主 菌等 *载体:高拷贝载体(pIJ101、pIJ702) 、 载体 低拷贝载体(pIJ922、pIJ940)、穿梭载 体(pHJL197)、柯斯载体、接合转移载 体、 噬菌体载体(KC304、KC505)、表 达载体、分泌载体
不产生黑色素, 不产生黑色素,重组菌落变为白色
五、链霉菌作为表达系统的特点
• 优点: 优点:
1.链霉菌工业化发展成熟,适于大规模产业化。 链霉菌工业化发展成熟,适于大规模产业化。 链霉菌工业化发展成熟 2.链霉菌基本为非致病菌,不产生内毒素。 链霉菌基本为非致病菌, 链霉菌基本为非致病菌 不产生内毒素。 3.可以进行高密度培养,并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保持其代 可以进行高密度培养, 可以进行高密度培养 谢活性。在稳定期,细胞仍能合成次级代谢产物。 谢活性。在稳定期,细胞仍能合成次级代谢产物。 4.可分泌胞外酶,可将分泌信号肽序列纳入载体,使外源蛋 可分泌胞外酶, 可分泌胞外酶 可将分泌信号肽序列纳入载体, 白可以分泌到胞外。 白可以分泌到胞外。在胞外分泌的异源蛋白能正确折叠的 可能性大,且易被纯化。 可能性大,且易被纯化。 5.链霉菌中有许多可利用的转录起始信号,利用来自链霉菌 链霉菌中有许多可利用的转录起始信号, 链霉菌中有许多可利用的转录起始信号 的能充分产生及分泌蛋白的转录和分泌信号肽基因, 的能充分产生及分泌蛋白的转录和分泌信号肽基因,可以 轻易地在链霉菌中进行基因产物的高表达。 轻易地在链霉菌中进行基因产物的高表达。
方法并不通 用或者仅限 于某种特定 的链霉菌 单基因操作方面更加方便
应用
在链霉菌中的 变铅青链霉菌和生二素链霉菌等对 应用实例比较 外源DNA 无限制修饰作用的菌种 外源 少
最常用方法: 介导的质粒转化原生质体法。 最常用方法: PEG- 介导的质粒转化原生质体法。在进 行转化实验之前, 首先要制备原生质体, 行转化实验之前 首先要制备原生质体 要求原生质体有较高 的形成率和再生率。 的形成率和再生率。
链霉菌 nIFNα1、hIL-2、hTNF、前胰岛素原 、 、
不同于大肠杆菌,它们只具有单层细胞外膜, 不同于大肠杆菌,它们只具有单层细胞外膜,分泌的 蛋白质常常能直接分泌到培养基中,利于分离纯化。 蛋白质常常能直接分泌到培养基中,利于分离纯化。
与大肠杆菌对比展望
前景展望
基因表达的研究方面链霉菌还远远落后 于大肠杆菌,但是链霉菌在表达和分泌 表达和分泌有活 于大肠杆菌,但是链霉菌在表达和分泌有活 性的蛋白质方面则远远优于大肠杆菌。 性的蛋白质方面则远远优于大肠杆菌。实践 证明链霉菌能产生多种多样的可溶性的具有 生物活性的蛋白质。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 生物活性的蛋白质。我们有理由相信, 研究的深入, 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真核基因将比较容 易地在链霉菌中得到高水平的表达, 易地在链霉菌中得到高水平的表达,链霉菌 亦必将成为外源基因表达最具潜力的宿主。 亦必将成为外源基因表达最具潜力的宿主
Thank you!
优点
应用范围广, 应用范围广 可被用于鸟枪克隆和 阻断变株随机互补实验, 阻断变株随机互补实验 这在快速 筛选目的基因方面着无法比拟的 优势
程序相对简 方便、 单、方便、 快捷
可以克服宿主对 外源DNA 的限制 外源 性障碍。 性障碍。
缺点
因涉及到原生质体的制备与再生相 对耗时且工作环节多 存在限制性障碍
链霉菌表达系统与方法
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一、生物学特性以及目前应用简介 二、链霉菌表达系统的组成 三、表达的一般步骤 四、应用实例 五、链霉菌表达系统特点及前景展望
一、链霉菌生物学特征
链霉菌是一类好氧、丝状能形成孢子的 革兰氏阳性细菌,其主要特点为: 1.G+C含量73%,高于其他类宿主菌 56%~65%。 2.是一种非严格广谱宿主菌。 3.可识别多种外源原核启动子。 4.包膜缺乏分泌障碍,可以得到蛋白的分泌 产物,易纯化,可用于工业生产。
三、外源蛋白在链霉菌中表达的一般步骤
(1)将编码外源蛋白的DNA序列克隆到含有 链霉菌启动子和转录终止子的表达框中; (2)转化及在宿主中稳定维持该DNA融合产 物; (3)外源蛋白在特定培养条件下合成; (4)外源蛋白的纯化及其与天然产物的比较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方法
转化 PEG- 介导的质粒转化原生质体法 电穿孔法 噬菌体转导法 不仅可以转导 对外源DNA 无 对外源 限制性的链霉 菌,也可以转 导已被确认具 有限制性系统 的链霉菌 结合转移法
DNase印记法 印记法
DNA 结合 蛋白
45bp 与原核生物典型启动子-10和 区相类似 与原核生物典型启动子 和-35区相类似
硫链丝菌素
Hg2+
MerR蛋白 蛋白
tipAL
N端 端 螺旋—转角 螺旋 螺旋 转角—螺旋 转角
SoxR蛋白 蛋白
同源性
TipAL具有DNA结合蛋白活性 具有 结合蛋白活性
硫链丝菌素
tipAS tipA
tipAL
>>
tipAS
人体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α在链霉菌中的表达 在链霉菌中的表达 人体中转化生长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肿瘤细胞能产生一 种刺激静止性生长的细胞呈非静止性生 长的多肽因子。TGF-α是一种多功能肽 类物质,可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结合发 挥一系列的生物学功能,与肿瘤发生关 系甚为密切,是反映肿瘤细胞恶变具有 指示意义的分子指标。
人胰岛素、 大肠杆菌 人胰岛素、IFN-α2、生长激素 在大肠杆菌中, 在大肠杆菌中,外源基因的表达量可达总蛋白的 10%~30%。然而许多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出来的真核基因 。 产物常常是不可溶的、无生物活性的、或者是不能形成正 产物常常是不可溶的、无生物活性的、或者是不能形成正 不可溶的 确二硫键的蛋白质 的蛋白质。 确二硫键的蛋白质。 尽管分泌型的表达载体可用来部分解决上述问题, 尽管分泌型的表达载体可用来部分解决上述问题,但 是在分泌型的大肠杆菌表达系统中, 是在分泌型的大肠杆菌表达系统中,被运送到细胞的周质 中的外源基因产物时常只有极少量的是具有正确三维折叠 和二硫键连接的蛋白质,其含量常常只有0.1~1.0mg·L-1。 和二硫键连接的蛋白质, 含量常常只有
链霉菌作为表达系统的特点
• 缺点: 缺点:
1.在链霉菌中表达的真核异源蛋白往往产量均 在链霉菌中表达的真核异源蛋白往往产量均 较低,达不到工业化生产水平。 较低,达不到工业化生产水平。 2.使外源蛋白糖基化能力有限。 使外源蛋白糖基化能力有限。 使外源蛋白糖基化能力有限
与大肠杆菌对比: 与大肠杆菌对比:
四、应用实例
一、表达载体: 表达载体: 人体中谷胱甘肽硫转化酶在链霉菌中的表达 分泌载体: 二、分泌载体: 人体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α在链霉菌中的表达 人体中转化生长因子 在链霉菌中的表达
人体中谷胱甘肽硫转化酶在链霉菌中的表达: 人体中谷胱甘肽硫转化酶在链霉菌中的表达: 使谷胱甘肽分子上的 巯基(SH)与广泛的亚 硝基苯类化合物结合, 使这类致癌物转化成 无毒的化合物 能与细胞内源的一些 阴离子化合物(如胆 红素和亚铁血红素) 结合并参与运输
过程: 过程:
Step1.构建质粒 构建质粒
Step2.大肠杆菌感 大肠杆菌感 受态细胞的制备
转化
Step3.链霉菌原生 链霉菌原生 质体制备、 质体制备、再生
Step4.转化结果检验 转化结果检验
提取
Step5.蛋白提取及纯化 蛋白提取及纯化
PtipA
硫链丝菌素
DNA 结合 蛋白
tipAL tipAS
谷胱甘肽硫 转化酶活性 谷胱甘肽硫转化酶 (GST) 过氧化物酶 活性
GST在癌症及肿瘤的治疗以及保护生物体过氧化 在癌症及肿瘤的治疗以及保护生物体过氧化 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材料: 材料
1.菌株和质粒:大肠杆菌(E.coli) ,变铅青链霉菌TK54及质粒 Bluescript M13-。大肠杆菌正选择质粒pKRV。 2.培养基:大肠杆菌用LB培养基,链霉菌液体生长培养基(YEME), 原生质体再生培养基(R2YE)及基本培养基(MM) 。 3.抗生素:苄氨青霉素贮存液浓度为50mg/ml,使用浓度为 50µg/ml。硫链丝菌素(Thio,thiostrepton)贮存液浓度为 50mg/ml,在MM中使用浓度为7µg/ml,在R2YE培养基中使 用浓度为50µg/ml,上述抗生素贮存液均置20℃冰箱保存。 4.酶和试剂:所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V、BamHΙ及Ndel,BglII和 T4DNA连接酶,TaqDNA聚合酶,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昔 (IPTG) 亲合层析柱用谷胱甘肽琼脂糖(Glutathione-Agar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