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分蘖期时间,小麦分蘖期在什么时候
麦子的生长过程,麦子几月份成熟

麦子的生长过程,麦子几月份成熟回答1、生长过程:小麦一生可以细分为出苗期、三叶期、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开花期、灌浆期、成熟期。
2、小麦成熟时间:春小麦,播种时间一般为每年的3月下旬至4月上旬,成熟收获时间为当年的7月中下旬。
冬小麦,播种时间一般为每年的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收获时间为第二年的5月底至6月中下旬。
一、麦子的生长过程小麦一生可以分为出苗期、三叶期、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开花期、灌浆期、成熟期。
1、出苗期:田间50%幼苗的第一片真叶露出胚芽鞘约2cm以上。
2、三叶期:从第二叶叶鞘之中露出第三片叶,并且叶片长度为第二片叶的一半左右。
3、分蘖期:田间50%植株的第一个分蘖露出叶鞘大约1.5cm以上。
4、拔节期:田间50%植株的主茎的第一茎节离开地面1.5-2cm左右,以节间长出地面2cm左右为拔节期的主要标志。
5、抽穗期:田间50%以上植株的麦穗顶部(不包括麦芒)露出叶鞘。
6、孕穗期:田间50%植株的旗叶展开,旗叶与倒二叶叶耳间距2-4cm,并且旗叶叶鞘所抱着的幼穗明显膨大。
7、开花期:田间50%植株的麦穗开始开花(通常为抽穗后3-6天左右)。
8、灌浆期:小麦籽粒形成的阶段,同时也是籽粒贮积干物质最快的时期,在此期间,小麦茎、叶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淀粉和转化的蛋白质通过同化作用贮存在小麦籽粒内,具体可以分为乳熟期和面团期。
9、成熟期:成熟期可以分为蜡熟期和完熟期。
蜡熟期时,籽粒含水率从38-40%下降至22%,颜色从黄绿色变成黄色,胚乳从面筋状变成蜡质状,茎生叶变干,穗下节间为金黄色。
完熟期时,籽粒含水率下降至20%以下,体积缩小,籽粒变硬。
二、麦子几月份成熟1、如果是春小麦,一般在每年的3月下旬至4月上旬进行播种,当年的7月中下旬进行收获。
如果是冬小麦,一般在每年的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进行播种,第二年的5月底至6月中下旬进行收获。
2、北方冬小麦种植区域主要位于秦岭淮河以北、长城以南,包括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等省份。
小麦有效分蘖 (1)

小麦分蘖相关问题冬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
小麦丰收,不仅关系到种植户的种植效益,也关系到我国的粮食安全。
要想获得小麦丰产,涉及到很多方面。
这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那就是要使麦田里长成麦穗植株的数量科学合理。
如果植株数量过多,不仅容易倒伏减产,还容易田间郁闭导致病害;如果植株数量过少的话,则不利于丰产。
要想实现小麦丰产,除了田间基本苗数量要科学合理以外,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那就是要促使小麦主茎多分蘖,多成穗。
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才能够提高分蘖数量和成穗率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级字幕:小麦分蘖成穗规律分蘖,俗称分杈,是从小麦叶腋中由芽长成的分枝。
冬小麦整个生育期中,有两次分蘖盛期。
第一次分蘖盛期在冬前,分蘖数量能占总分蘖数量70%-80%左右。
第二次分蘖盛期在第二年小麦返青至起身这段时间内,分蘖数量能占总分蘖数量的20%-30%左右。
小麦分蘖是由下至上依次逐个长出来的。
小麦主茎长出第四片叶时,主茎第一叶片的叶腋部位就会长出第一个分蘖;当小麦主茎长出第五叶片时,第二叶片叶腋部位开始长出第二个分蘖;当主茎长出第六片叶时,第三叶片叶腋部位开始长出第三个分蘖,同时第一分蘖开始长出第一个二级孽,以此类推。
当然,这种样的分蘖情况只是理论值,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受到气候、栽培技术等条件的影响,并不一定每个叶腋部位都能够长出分蘖。
小麦的分蘖,有的能够长出麦穗,从而为产量做出贡献,这样的分蘖叫做有效孽;有的分蘖会逐渐枯萎,并不能长出麦穗,这样的分蘖叫做无效蘖。
能够长成麦穗的有效孽与分蘖总数量的比值就叫做成穗率。
一般情况下,小麦在越冬前的分蘖成穗率比较高;而第二年春季的分蘖成穗率往往比较低。
在良好的栽培条件下,小麦分蘖的成穗率能够达到50%—60%以上。
但很多情况下,由于栽培不科学,成穗率却只在30%-40%左右,甚至只有20%左右。
所以呀,如何采取措施,促使小麦形成冬前壮苗,进行分蘖,并形成壮蘖,十分重要。
在黄淮海冬小麦主要种植区,一般在冬前每株小麦能够长出6-7片叶,并能够长出2-3个分蘖,就基本达到冬前壮苗的标准了,这样的苗情是利于小麦丰产的。
小麦栽培种植管理技术

(二)小麦各生育期
(7)拔节期(农艺拔节):小麦的主茎第一节间离地面1.5-
2cm,用手指捏小麦基部易碎发响。(4月上中旬)
(8)挑旗(孕穗期): 植株旗叶(最后一片叶)完全伸出 叶鞘,旗叶叶鞘包着的幼穗明显膨大。 (4月下旬) (9)抽穗:穗子顶端或一侧(不是指芒),由旗叶鞘伸出 穗长度的一半时。(4月下旬-5月上旬) (10)扬花期:全田50%以上麦穗中上部小花的内外颖张开、 花药散粉时。(5月上中旬,3-4天)
赤霉病
• 小麦赤霉病别名麦穗枯、烂麦头、红麦头,是小 麦的主要病害之一。主要分布于潮湿和半潮湿区 域,尤其气候湿润多雨的温带地区受害严重。从 幼苗到抽穗都可受害,主要引起苗枯、茎基腐、 秆腐和穗腐,其中为害最严重的是穗腐。 • 阶段性特征: 茎基腐是由种子带菌或土壤中病残体侵染所致。 先是芽变褐,然后根冠随之腐烂,轻者病苗黄瘦, 重者死亡,枯死苗湿度大时产生粉红色霉状物。
纹枯病
防治:
• 相对而言,播种过早、播种量过多而田间群体过大的地块, 以及使用氮肥偏多、田间湿度偏大和遭受冻害的麦田,发 病比较严重。 • 1、药剂拌种:用种子重量0.2%的33%纹霉净(三唑酮+多菌 灵)可湿性粉剂或用种子重量0.03%-0.04%的15%三唑醇(羟 锈宁)粉剂、或0.03%的1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或 0.0125%的12.5%烯唑醇(速保利)可湿性粉剂拌种。 • 2、病后防治:亩用12.5%特谱唑(速保利、禾果利)1530g+50%多菌灵80-100g;20%三唑酮50ml+50%多菌灵80100g;5%井冈霉素100-150g;40%杜邦福星4ml+50%多菌灵 80-100g
根腐病
防治
①选育抗病品种。 ②加强栽培防病措施。控制苗期病害的关键是适时 播种,施足基肥,及时追肥,覆土不宜过深,麦田不 连作。 ③药剂拌种。用25%粉锈宁或50%福美双或50%扑海因 可湿性粉剂拌种,用量为种子重量的0.2%。 ④药剂防治。在小麦返青期及时喷药保护,药剂有 25%三唑酮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小麦分蘖的发生

分蘖消长和成穗规律
经历增长期高峰期消亡期
两极分化;分蘖停止
1、小蘖消亡
2、大蘖成穗
消亡顺序
自内而外自上而下先死心后死叶最后死整个分蘖
分蘖占总穗数的百分之50以上
成穗规律:主茎冬前大蘖
冬前晚蘖春生晚蘖
低位蘖
高位蘖
3、影响分蘖的因素
温度13-18摄氏度
水分百分之70-80
养分N
光照
播深3-4cm 5.7
播期早多晚少
品种冬多春少
三、小麦根的生长
1、根系组成初生根此生根
初生根形态细长能吸收
土壤深层的水分和养分
此生根数量大入土浅粗而壮吸收能力强主要根系产量形成防止倒伏此生根发生的两个高峰
1、冬前分蘖盛期
2、拔节始期
分布:0—40cm
2根系生长要求的环境条件
1、温度
2、养分
3、水分和空气
小麦叶的生长。
小麦生长周期

1.小麦黄淮冬麦区小麦生长阶段和影响产量的因素阶段播种—出苗分蘖—越冬返青—拔节抽穗—扬花灌浆—乳熟月份 10上(寒露后)-11 12-1-2上3月份还可部分春分蘖 2中下-3-4 5初—5中 5下—6需水量适中 2月较少 3月逐渐增大4月高峰期最关键适中与气候的关系如果在播种阶段天气持续阴雨或干旱,土壤长期处于过湿或过干状态,小麦播期会推迟(比如10-15天),则导致出苗发育期较常年推迟,苗情会相对较差。
不能满足种子的吸水量要求,就不能发芽。
1.分蘖数量的多少初步决定了小麦的收成好坏。
如果小麦苗情较差,则分蘖数量会偏少。
分蘖数量决定小麦的穗数。
如果分蘖能力太强,则在收获前遇到大风,容易形成倒伏,从而影响产量。
2.越冬是小麦储备能量的时期,如果能有几场大雪,则可有效补充土壤水分。
降雪虽伴随着较强的降温过程,但大部地区有积雪覆盖,对农田起到了增墒、保温作用,保证了冬小麦安全越冬。
3.12月下旬至1月底正常生长的小麦进入越冬期以后,有较强的抗寒能力,而一旦气温回升,幼苗缓慢生成,抗寒力就会降,这时若出现-13~-15℃的低温,对小麦会造成较严重的冻害。
在2月中下旬,冬小麦开始陆续返青, 4月上旬陆续进入拔节阶段。
由于返青后植株生长加快,抗寒力明显下降,加之早春麦田气候多变,冻害频繁,影响小麦生长。
1.如果此一阶段遭受严重冻害袭击,则部分已处于拔节期的冬小麦将会被冻死,由此决定了该地区冬小麦的单产水平将肯定出现下降。
这段时间要提防“倒春寒”。
2.期间如果干旱,则影响穗器官的发育,使穗粒数锐减,对产量影响最大。
主要因素是每天有比较长的日照时数和一定的天数,其次要求比较高的温度,以20度左右通过光照阶段最快,温度低于10度。
如果光照阶段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就不能正常发育,不能正常抽穗。
在5月份,冬小麦生长进入需水最关键时期。
如果旱情不仅没有缓解,反而继续发展,则抑制子粒灌浆及干物质向子粒的运输与积累,导致粒重下降,会直接影响到小麦单产水平。
小麦分蘖期时间,小麦分蘖期在什么时候.doc

小麦分蘖期时间,小麦分蘖期在什么时候
分蘖期,禾谷类作物的物侯期。
标准为第一个分蘖芽萌发,并从基部叶腋内伸出l-2cm。
全田50%以上植株出现分蘖的日期为全田分蘖期。
小麦分蘖期在什么时候呢?下面介绍小麦分蘖期时间。
小麦分蘖期时间
分蘖期是小麦从开始分蘖起到拔节以前的整个生育时期,一般处于11月下旬至次年2月中、下旬,长达三个多月,是小麦生育期中历时最长的一个生育期。
也是决定每亩穗数和奠定大穗的重要时期。
小麦分蘖期管理
小麦分蘖期田间管理的重点是促根增蘖,促弱控旺,各地要视地力、苗情、墒情等具体情况做好分类管理。
小麦分蘖期对肥水的要求较高。
首先,要早施苗肥和分蘖肥。
其次,要因地制宜施用腊肥。
第三,适当补充麦田水分。
播种过早的拔节苗,播种过晚的独脚苗和其他原因造成的瘦弱苗,易发生冻害。
预防冻害除选择耐寒品种和确定适宜播期外,还应科学用肥,防止旺长。
上面为大家介绍了小麦分蘖期时间,和小麦分蘖期的管理要点,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做好小麦分蘖期的管理,提升小麦产量。
小麦分蘖成穗规律

小麦分蘖成穗规律
小麦分蘖成穗是指小麦植株在生长过程中,主茎的分蘖逐渐发育形成穗的规律。
一般来说,小麦的分蘖成穗规律可以概括如下:
1. 生长阶段:小麦的生长过程可分为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四个阶段。
在分蘖期,小麦植株的分蘖数量逐渐增加。
2. 分蘖数量:小麦的分蘖数量与多个因素相关,包括品种、环境条件、生长期等。
一般情况下,分蘖数量在5-10个茎之间。
3. 分蘖位置:小麦的分蘖位置通常在主茎的叶腋处,即叶子与主茎的交界处。
每个分蘖都会形成一个茎和一个小穗。
4. 分蘖发育:在分蘖开始发育后,每个分蘖会逐渐延长,形成茎和叶片,并逐渐产生小穗。
随着生长的进行,小麦的分蘖逐渐形成成熟的穗。
需要注意的是,小麦的分蘖成穗规律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例如种植品种、生态环境和栽培技术等。
因此,在实际种植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调控,以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农业知识科普农作物的生长周期是怎样的

农业知识科普农作物的生长周期是怎样的农作物的生长周期是指从种子发芽开始,到产生成熟的种子或果实,并完成一次生殖繁衍的全过程。
它的长短受到气候、土壤、光照和栽培管理等因素的影响。
下面将介绍典型农作物的生长周期。
一、小麦的生长周期小麦的生长周期大体分为播种期、秧苗期、分蘖期、孕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六个阶段。
1. 播种期:一般在春季进行,播种后经过一段时间后,种子开始萌发,并形成幼苗。
2. 秧苗期:新萌发的幼苗逐渐长高,形成秧苗,此时需要保持土壤湿润,并适时进行浇水,以促进生长。
3. 分蘖期:小麦的分蘖期是指每株小麦从一个主茎分出多个侧蘖的过程。
侧蘖逐渐形成,并逐渐生长出苗。
4. 孕穗期:小麦开始形成穗。
穗越来越长,开始出现小麦芒。
5. 灌浆期:小麦芒开始变黄,并逐渐充实。
此时需要加强灌溉,保持土壤湿润,以促进籽粒的充实。
6. 成熟期:小麦的穗黄逐渐明显,籽粒饱满,此时为收获时机。
小麦的生长周期一般为90-120天,具体根据不同品种和种植地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二、水稻的生长周期水稻的生长周期可分为萌芽期、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花荚期、填实期和成熟期七个阶段。
1. 萌芽期:水稻种子在湿润环境中吸收水分后,开始萌发,并形成幼苗。
2. 分蘖期:水稻的幼苗逐渐长高,从主茎分出多个侧蘖,形成稻苗。
3. 拔节期:水稻的主茎逐渐延长,幼苗迅速生长,形成完整的株型。
4. 抽穗期:水稻开始形成穗,此时需要加强施肥,以促进花荚的生长。
5. 花荚期:水稻开始开花授粉,花荚逐渐形成。
6. 填实期:水稻开始填实,籽粒变大。
7. 成熟期:水稻的芒刺逐渐变黄,籽粒饱满成熟,此时为收获时机。
水稻的生长周期一般为120-150天左右,不同品种和种植地区会有所差异。
三、玉米的生长周期玉米的生长周期可分为播种期、幼苗期、立秆期、抽雄期、抽雌期、抽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八个阶段。
1. 播种期:一般在春季进行,播种后玉米种子开始发芽,并形成幼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麦分蘖期时间,小麦分蘖期在什么时候
分蘖期,禾谷类作物的物侯期。
标准为第一个分蘖芽萌发,并从基部叶腋内伸出l-2cm。
全田50%以上植株出现分蘖的日期为全田分蘖期。
小麦分蘖期时间
分蘖期是小麦从开始分蘖起到拔节以前的整个生育时期,一般处于11月下旬至次年2月中、下旬,长达三个多月,是小麦生育期中历时最长的一个生育期。
也是决定每亩穗数和奠定大穗的重要时期。
小麦分蘖期管理
小麦分蘖期田间管理的重点是促根增蘖,促弱控旺,各地要视地力、苗情、墒情等具体情况做好分类管理。
小麦分蘖期对肥水的要求较高。
首先,要早施苗肥和分蘖肥。
其次,要因地制宜施用腊肥。
第三,适当补充麦田水分。
播种过早的拔节苗,播种过晚的独脚苗和其他原因造成的瘦弱苗,易发生冻害。
预防冻害除选择耐寒品种和确定适宜播期外,还应科学用肥,防止旺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