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呼吸系统疾病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工作总结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工作总结
呼吸系统疾病是儿科医生经常接触到的一类疾病,它们对儿童的健康和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对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工作进行总结,希望能够为同行们提供一些参考和启发。
首先,我们需要重视呼吸系统疾病的早期诊断和干预。
儿童的呼吸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因此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一些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支气管炎等,往往在儿童早期就会出现症状。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早期筛查和诊断工作,及时发现并干预这些疾病,以减少其对儿童健康的影响。
其次,我们需要不断提高对呼吸系统疾病的诊疗水平。
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需要综合运用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种手段,因此需要我们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不断学习和更新最新的诊疗技术和方法,以更好地为患儿提供个性化的诊疗方案。
此外,我们需要加强对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工作。
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往往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如空气污染、病原微生物等。
因此,我们需要积极参与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工作,加强对儿童的健康教育,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疾病的发生。
总之,儿科呼吸系统疾病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我们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加强对呼吸系统疾病的早期诊断和干预,以及加强对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工作,为儿童的健康保驾护航。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为更多的儿童带来健康和快乐。
人卫版儿科护理学:呼吸系统疾病患儿护理

支气管肺炎患儿护理
支气管肺炎患儿护理原则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维持适宜的温湿度;遵医嘱治疗,观察 病情变化;提供营养丰富的饮食,保证足够的水分摄入;加 强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
支气管肺炎患儿护理措施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痰液;监测体温变化,遵医嘱采 取适当的降温措施;注意观察病情,如出现呼吸困难、发绀 等症状应及时处理;提供舒适的环境,减轻患儿不适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是一种气流受限性疾病,与长 期吸烟、空气污染等环境因素
有关。
呼吸系统疾病的症状与体征
咳嗽
咳嗽是呼吸系统疾病最 常见的症状之一,可能
伴有咳痰或无痰。
呼吸困难
表现为呼吸急促、气短 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
致窒息。
胸痛
可能由于肺部炎症或胸 腔内器官病变引起,疼 痛位置多在胸骨后或侧
胸部。Βιβλιοθήκη 发热人卫版儿科护理学呼吸系统疾病患儿护理
目录 CONTENTS
• 呼吸系统疾病概述 • 儿科护理学基础知识 •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护理 •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家庭护理 •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康复与预防
01
呼吸系统疾病概述
呼吸系统疾病定义
01
呼吸系统疾病是指影响人体呼吸 系统的各类疾病的总称,包括鼻 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 等器官的病变。
求护士关注儿童的感受和需求,提供温暖、关爱和尊重的护理服务。
儿科护理学发展历程
要点一
总结词
儿科护理学经历了从传统经验式护理向科学化、专业化发 展的过程,其发展历程与医学和护理学的发展密切相关。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早期的儿科护理学主要依赖于传统的经验式护理,随着医 学和护理学的不断发展,儿科护理学逐渐走向科学化和专 业化。现代的儿科护理学不仅涉及到临床护理,还包括预 防保健、康复和健康教育等方面。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 ,儿科护理学也不断引入新的技术和方法,如信息技术、 循证护理等,以提供更高效、精准的护理服务。
儿科学-呼吸系统疾病-相关知识点整理

呼吸系统疾病是儿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一、概述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包括上、下呼吸道急慢性感染性疾病, 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 胸膜疾病, 呼吸道异物, 先天畸形和肿瘤等, 其中以急性呼吸道感染最常见。
1.解剖特点呼吸系统以环状软骨为界分为上、下呼吸道。
前者包括鼻、鼻窦、咽、咽鼓管、会厌、喉, 后者包括气管、支气管、毛细支气管、呼吸性毛细支气管、肺泡管及肺泡。
这里注意几个点:①婴幼儿期很少发生鼻出血;②小儿易发生鼻窦炎;③婴幼儿患鼻咽炎时易致中耳炎;④扁桃体炎常见于学龄儿童, 婴儿少见;注: 扁桃体的发育时间有时考到。
腺样体(咽扁桃体)6个月时已发育, 位于鼻咽顶部与后壁交界处;腭扁桃体1岁末才逐渐增大, 4~10岁时发育达高峰, 14~15岁时逐渐退化。
⑤右支气管短粗, 异物容易进入;⑥小儿肺血管丰富, 间质发育旺盛。
2.生理特点小儿呼吸频率高于成人:新生儿: 40~44次/分;<1岁: 30次/分;1~3岁: 24次/分;3~7岁: 22次/分;7~14岁: 20次/分;14~18岁: 16~18次/分。
婴幼儿呼吸肌发育不全, 膈肌相对较发达, 呈腹膈式呼吸(人卫第9版:腹式呼吸)。
随年龄增长, 呼吸肌逐渐发育成熟, 膈肌和腹腔脏器逐渐下降, 出现胸腹式呼吸。
几个与呼吸功能有关的参数了解其定义即可。
注意小儿肺活量50~70ml/kg, 潮气量6~10ml/kg。
小儿呼吸道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均较差。
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 俗称“感冒”, 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 为喉部以上, 上部呼吸道的鼻和咽部的急性感染。
临床表现无殊, 脑补一下自己感冒时的样子就行。
相比之下, 年长儿症状较轻, 婴幼儿则较重, 以全身症状为主。
这里主要有两种特殊类型的上感:①疱疹性咽峡炎:病原体为柯萨奇病毒A组。
特征性体征是在咽腭弓、悬雍垂、软腭及其附近的黏膜上可见数个至数十个2~4mm 大小灰白色疱疹, 周围有红晕。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鉴别

1.支气管肺炎: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肺炎,2岁以内儿童多发,最常见细菌和病毒感染,也可由病毒、细菌“混合感染”。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起病多数较急,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及肺部固定中细湿罗音。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可正常、升高或偏低,细菌感染时血清CRP值多上升,非细菌感染时则上升不明显,胸片有助于鉴别。
2.毛细支气管炎:是一种婴幼儿较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主要有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引起,多见于1~6个月的小婴儿,以喘憋、三凹征和气促为主要临床特点,肺部可闻及呼气相哮鸣音,亦可闻及中、细湿罗音,病程一般为1~2周。
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分类大多在正常范围,胸片有助于鉴别。
3.急性会厌炎:是会厌粘膜的急性炎性病变,治疗不及时常致脓肿形成。
因为会厌周围组织间隙松弛,一旦发生炎症很容易出现急性炎症的水肿,发病急,极易造成呼吸困难、窒息,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畏寒、头痛、全身不适、唾液外溢、语言含糊不清,喉镜检查见会厌红肿,舌面尤甚,重时可呈球形,若脓肿形成,会厌舌面可见黄白色脓点,根据以上症状、体征,可除外此病。
4.支气管异物:异物吸入后,可使支气管部分或完全阻塞。
导致肺气肿或肺不张,引起肺部炎症,临床表现主要有痉挛性咳嗽、呼吸困难、气喘、声嘶,重者引起窒息,异物随气流向上冲击声门下区,偶可听到拍击音。
根据异物吸入史,突然出现呛咳、胸片等可排除此病。
5.急性感染性喉炎:是指喉部黏膜急性弥漫性炎症,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亦可并发于麻疹、百日咳和流感等急性传染病。
冬春季多发,多见于婴幼儿,以犬吠样咳嗽、声嘶、喉鸣、吸气性呼吸困难为临床特征。
根据以上临床症状、体征,结合实验室可排除此病。
6.急性支气管炎:是由于各种致病原引起的支气管黏膜感染,婴幼儿多见,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或为急性传染病的一种表现,以咳嗽为主要表现,常有发热、呕吐及腹泻等,双肺呼吸音粗糙,可有不固定的散在的干罗音和粗中湿罗音。
根据以上症状、体征可鉴别。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

第十一单元呼吸系统疾病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包括上、下呼吸道急、慢性炎症,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胸膜疾病,呼吸道异物,先天畸形,肺部肿瘤等。
其中以急性呼吸道感染为最常见。
第一节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小儿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与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及防治密切相关。
呼吸系统以环状软骨为界划分为上、下呼吸道。
上呼吸道包括鼻、鼻窦、咽、咽鼓管、会厌及喉;下呼吸道包括气管、支气管、毛细支气管、呼吸性毛细支气管、肺泡管及肺泡。
一、解剖特点(一)上呼吸道婴幼儿鼻腔比成人短,无鼻毛,后鼻道狭窄,粘膜柔嫩,血管丰富,易于感染,发炎时后鼻腔易堵塞而发生呼吸与吮奶困难。
鼻窦粘膜与鼻腔粘膜相连续,鼻窦口相对较大,故急性鼻炎常累及鼻窦。
婴儿出生后6个月便可患急性鼻窦炎,以上颌窦与筛窦最易感染。
咽鼓管较宽、直、短,呈水平位,故鼻咽炎时易致中耳炎,是历年考试的重点。
4.患儿,男,1岁半。
因发热,咳嗽3天,1天来诉右耳痛,五官科诊断为急性卡他性中耳炎。
其发病机理为A小儿喉部呈漏斗型,感染不容易向下,故向周围蔓延B血行播散C淋巴管播散D咽鼓管较宽、直而短、呈水平位E上呼吸道IgA分泌答案:D咽部亦较狭窄而垂直。
咽扁桃体6个月内已发育,腭扁桃体至l岁末逐渐增大,4〜10岁发育达高峰,青春期逐渐退化,故扁桃体炎常见于年长儿,婴儿则较少见。
小儿喉部呈漏斗形,喉腔较窄,声门裂相对狭窄,软骨柔软,粘膜柔嫩而富有血管及淋巴组织,故轻微炎症即可引起声嘶和呼吸困难。
(二)下呼吸道历年考试的重点:婴幼儿的气管、支气管较狭小,软骨柔软,缺乏弹力组织,支撑作用不力,粘膜血管丰富,纤毛运动较差,清除能力薄弱,易因感染而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加,导致呼吸道阻塞。
左支气管细长,位置弯斜,右支气管粗短,为气管直接延伸,异物易坠人右支气管内。
小儿肺的弹力纤维发育较差,血管丰富,毛细血管与淋巴组织间隙较成人为宽,间质发育旺盛,肺泡数量较少,造成肺的含血量丰富而含气量相对较少,故易于感染,并易引起间质性炎症、肺气肿或肺不张等。
儿童呼吸道疾病科普知识

儿童呼吸道疾病科普知识儿童呼吸道疾病是指影响儿童呼吸系统健康的一类疾病。
呼吸道疾病在儿科门诊中比较常见,其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包括感冒、咳嗽、哮喘、肺炎等等。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儿童呼吸道疾病的科普知识,帮助父母更好地了解和预防这些疾病。
一、感冒感冒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主要由病毒引起。
其症状包括鼻塞、打喷嚏、咳嗽、喉咙痛、寒冷、发热等。
感冒病毒通过飞沫传播,所以儿童容易感染。
预防感冒的方法包括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与感冒患者密切接触、加强锻炼身体以提高免疫力等。
二、咳嗽儿童咳嗽是一种常见的症状,通常由感冒、哮喘、支气管炎等引起。
根据咳嗽的性质和持续时间,可以分为干咳和湿咳。
干咳一般是由病毒感染或过敏所致,湿咳则往往是由于痰液积聚在呼吸道引起。
对于湿咳,可以通过饮水多、水果多、注意休息等方法帮助儿童咳嗽把痰排出。
如果是干咳,可以考虑给孩子喝温水、少油腻食物,避免熏烟等刺激。
如果咳嗽持续时间长、伴随呼吸困难,应及时就医。
三、哮喘哮喘是一种慢性呼吸道疾病,其主要特征是呼吸困难、气喘和咳嗽。
哮喘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如烟雾、空气污染等)、感染等。
预防哮喘的方法包括避免与过敏原接触、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均衡饮食、避免剧烈运动、定期体检等。
对于已经确诊为哮喘的儿童,医生会开具相应的药物进行控制。
四、肺炎肺炎是一种呼吸道感染疾病,主要由细菌、病毒或真菌引起。
儿童肺炎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疾病,对儿童的身体发育和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预防肺炎的方法包括接种疫苗、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室内保持通风等。
对于发生肺炎的儿童,应及时就医,接受正确的治疗。
五、鼾症鼾症是指因上呼吸道的梗阻而引起的呼吸困难的疾病。
儿童鼾症主要是由扁桃体肥大、腺样体肥大等引起。
鼾症会影响儿童的睡眠质量,对其生长和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治疗儿童鼾症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此外,家长还可以通过改善儿童的睡眠环境,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过度劳累等方法来预防鼾症的发生。
儿科呼吸系统病症教案

儿科呼吸系统病症教案引言这份教案旨在帮助儿科医生更好地了解和处理儿童呼吸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在儿童中十分常见,及时的认识和处理对儿童的健康至关重要。
本教案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儿童呼吸系统病症,包括感冒、哮喘和肺炎,并提供相应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
I. 感冒感冒是儿童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常导致鼻塞、咳嗽、流鼻涕等症状。
以下是对感冒的处理建议:1. 让患儿休息:鼓励患儿多休息,以便身体能够更好地抵抗病毒。
2. 给予充足的水分:让患儿多饮水,保持水分,有助于病毒的排出。
3. 控制症状:可以给予一些适量的非处方药物来缓解鼻塞、咳嗽、发热等症状。
但要注意用药的剂量和时限,避免对患儿造成不良影响。
4. 防止传播:提醒患儿和家长注意咳嗽和打喷嚏时的卫生惯,如用纸巾或手肘遮住口鼻,以减少病毒传播。
II. 哮喘哮喘是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对儿童的身体和生活质量有着较大的影响。
以下是对哮喘的处理建议:1. 识别哮喘触发因素:了解患儿的哮喘发作的触发因素,如花粉、宠物、冷空气等。
避免或减少暴露于这些因素可以减轻症状。
2. 使用吸入器:吸入器是哮喘治疗的常见方式,需要正确使用。
教导患儿和家长正确使用吸入器,并定期检查吸入器的药物是否充足。
3. 紧急情况处理:提醒患儿和家长哮喘发作时的应急处理方法,如使用紧急吸入药物、呼吸训练等。
也重要的是及时就医。
III. 肺炎肺炎是一种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在儿童中尤其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以下是对肺炎的处理建议:1. 确认诊断:肺炎症状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类似,要通过体检和辅助检查来确认诊断。
2. 给予适当的抗生素:根据病情和细菌敏感性测试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确保按照医嘱完成疗程。
3. 加强护理:对于患儿,需要提供充足的水分和营养,并保持室温适宜。
家长也需要掌握合适的护理方法。
4. 预防肺炎:加强儿童疫苗接种,尤其是肺炎球菌疫苗。
促进良好的个人卫生惯,如勤洗手、保持避免过度疲劳等。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笔记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一、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咽鼓管较宽、直、短, 呈水平位, 故鼻咽炎时易致中耳炎。
☆咽扁桃体又称腺样体, 6个月已发育, 位于鼻咽顶部与后壁交界处, 严重的腺样体肥大是儿童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重要原因。
☆腭扁桃体至1岁末逐渐增大, 4~10岁发育达高峰, 青春期逐渐退化, 故扁桃体炎常见于年长儿。
☆右支气管粗短, 异物易坠入右支气管内。
☆婴幼儿胸廓短, 呈桶状;肋骨呈水平位。
☆年龄愈小, 呼吸频率愈快。
☆婴幼儿呼吸肌发育不全, 胸廓活动范围小, 呼吸时肺主要向膈肌方向扩张而呈腹膈式呼吸。
☆小儿呼吸道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均较差, 故小儿易患呼吸道感染。
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 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
2.根据感染部位不同, 常诊断为“急性鼻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
3.病因:病毒所致者占90%以上, 主要有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柯萨奇病毒、冠状病毒等。
病毒感染后, 亦可继发细菌感染, 最常见为溶血性链球菌。
4.临床表现1)一般类型“上感”年长儿症状较轻, 以局部表现为主(鼻塞、喷嚏、流涕、干咳、咽部不适、发热等)。
婴幼儿可骤然起病, 高热、食欲缺乏、咳嗽、可伴有呕吐、腹泻、腹痛、烦躁, 甚至热性惊厥。
体检可见咽部充血, 扁桃体肿大, 颌下淋巴结肿大、触痛。
肺部呼吸音正常。
肠道病毒所致者, 常伴不同形态的皮疹。
2)两种特殊类型上感(1)疱疹性咽峡炎(柯大侠)病原体为柯萨奇A组病毒, 好发于夏秋季。
急起高热, 咽痛, 流涎, 呕吐等。
查体:咽部充血, 咽腭弓、悬雍垂、软腭等处有2~4mm大小的疱疹, 周围有红晕, 一旦破溃形成小溃疡, 病程1周左右。
(2)咽结合膜热病原体为腺病毒3.7型。
常发生于春夏季。
是一种以发热、咽炎、结合膜炎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 可在集体儿童机构中流行, 病程1~2周。
患儿, 男, 4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吸困难
病因:病毒或细菌感染 临床表现:
喉鸣、呼吸困难、呼吸音改变、心率改变 I 度:活动后出现上述症状 II度:安静时亦出现上述症状 III度:上述症状+缺氧 症状明显,烦躁不安 IV度:衰竭症状,呼吸音消失
急性感染性喉炎
治疗原则:
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超声雾化 控制感染:足量、广谱抗生素 肾上腺皮质激素: 对症治疗:异丙嗪镇静 气管切开:适用于III度以上的喉梗阻
鼻黏膜与鼻窦黏膜连续 急性鼻炎—鼻窦炎
扁桃体4-10岁时达发育高峰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特点
上呼吸道:
咽鼓管宽、直、短、平 上感 —— 中耳炎
喉部窄、软 炎症 —— 声嘶、吸气性呼吸困难
喉的解剖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特点
下呼吸道:
气管、支气管管道窄、黏膜柔嫩、纤毛运 动差
炎症 —— 呼吸道阻塞 右侧支气管粗、直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
肺炎是我国5岁以下儿童的重要死因
卫生部2011年《中国妇幼卫生事业发展报告》: 肺炎是中国5岁以下
儿童主要死因的第二位1
1. 早产或低出生体重
其他死因其主他要死死因因
主要60死.7因% 60.70%
2.肺炎
3. 出生窒息 4. 先天性心脏病
5. 意外窒息 中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死因顺位
哮喘: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美国12%
英国15%
中国0.5-5%
lancet. Vol 368 August 26, 2006
澳大利亚﹥15%
流行病学
第三次中国城市儿童哮喘流行病学调查显示4:
存在问题
我国城市儿童哮喘漏诊率仍达30%
既往未明确诊断哮喘的儿童达31.4%a 在4387名漏诊儿童中: • 46.2%曾被怀疑哮喘或诊断喘息性支气管炎 • 41.6%曾被诊断为肺炎或支气管炎
2016年3月,《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 (2016年版)》 发表于《中华儿科杂志》
新版指南在2008年指南的基础上,参照近年来国外发表的哮喘防 治指南以及国内的哮喘诊治共识,汲取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同时 结合国内防治儿童哮喘的临床经验进行修订,使其更具有实用性 和可操作性,为儿童哮喘的规范化诊断和防治提供指导性建议
—— 异物易进右侧 肺泡少,间质丰富
炎症 —— 缺氧
小儿呼吸系统生理特点
年龄越小呼吸越快、易出现呼吸节律不齐 腹膈式呼吸 —— 胸腹式呼吸 呼吸储备能力低 —— 呼吸衰竭 肺活量:50~70ml/Kg 潮气量:10~15ml/Kg 血气分析:年龄越小,氧分压越低
小儿呼吸系统免疫特点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特点
管道窄 黏膜柔嫩 血供丰富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特点
气管环状软骨下缘为界: 上呼吸道:鼻、咽、喉、鼻窦、咽鼓管、 鼻泪管 下呼吸道:气管、支气管、毛细支气管、 呼吸性毛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特点
上呼吸道:
鼻腔短、窄,血管丰富 炎症 - 鼻塞 - 呼吸困难
第二节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上感,最常见,>90%为病毒感染 病毒: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
感病毒等 细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 与小儿的呼吸道特点有关
一、临床表现: 婴幼儿局部症状不显著而全身症状重,而年
长儿相反。 局部症状:出现流涕、鼻塞、喷嚏、咽部不
适、轻咳与不同程度的发热 全身症状:畏寒、高热、头痛、纳差、乏力结肿大、触痛。部分患者出现 不同形态的皮疹。肺部体征阴性。
特殊类型上感:
A、疱疹性咽峡炎:柯萨奇A组病毒 ;好发于夏秋
季 ;咽部充血;见2~4mm的疱疹,周围有红晕, 破溃后形成小溃疡;病程一周。 B、咽结合膜热:腺病毒;春夏季发病多;发热,咽 痛,一侧或双侧眼结合膜炎;颈部或耳后淋巴结 肿大;病程1~2周。
IDSA:美国感染病学会 JRS:日本呼吸学会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 会CAP指南(2013年)
《中国儿童慢性咳嗽病因构成比多中心研究》、《中国儿童 慢性咳嗽的治疗现状》先后于2012年2月及2014年3月发表
19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29所医院进行了基于儿科门诊的中国儿童慢性咳嗽病因构 成比的多中心研究,前瞻性地对4529例病人进行了研究
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咳嗽反射、气道平滑肌收缩功 能、纤毛运动功能差
特异免疫:SIgA(分泌型IgA)、肺泡巨噬细胞、 溶菌酶、补体低
呼吸系统检查方法
体格检查
望诊:呼吸频率改变;发绀;三凹征 吸气喘鸣和呼气喘鸣 肺部罗音
血气分析 肺部影像学检查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感染性喉炎 急性支气管炎 小儿肺炎
4. 全国儿科哮喘协作组,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 中华儿科杂志 2013,51(10):729-735.
中国儿童哮喘防治进程
中国儿童哮喘协作组于1990、2000、2010年分别进行了三次中 国儿童哮喘的流行病学调查
2008年修订的《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和防治指南》对提高我国儿 童哮喘的防治水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中国妇幼卫生事业发展报告》2011
WHO推荐将肺炎球菌结合疫苗(PCV) 纳入免疫规划
WHO.Weekly epidemiological record, 2012;14:129-144
三大学会儿童CAP治疗指南
美国IDSA儿科CAP指南(2011年)
日本JRS儿科CAP指 南(2007年)
二、并发症:
中耳炎、鼻窦炎、咽后壁脓肿、 颈淋巴结炎、喉炎、支气管炎、肺 炎等。年长儿若链球菌性上感可引 起急性肾炎、风湿热
三、治疗:
以支持疗法及对症治疗为主。注意 预防并发症
休息、多饮水;呼吸道隔离 抗病毒治疗:病毒唑 继发细菌感染应用抗生素 局部处理:滴眼液、滴鼻液 退热、止惊
急性感染性喉炎
1.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 中华儿科杂志 2016,54(3):167-181.
主要内容
总论: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免疫特点 呼吸系统感染:上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 支气管哮喘:婴幼儿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
儿童哮喘
总论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特点 小儿呼吸系统生理特点 小儿呼吸系统免疫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