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德勒模式

合集下载

简述费德勒模型的主要内容

简述费德勒模型的主要内容

简述费德勒模型的主要内容费德勒模型是一种用于解释创新和技术演进的经济模型。

该模型由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费德勒在1942年提出,被广泛应用于产业经济学和创新研究领域。

费德勒模型主要描述了创新的演进过程。

在这个模型中,创新被视为一种新的生产方法、产品或服务,它能够在市场上创造更高的效益。

创新的推动力来自于企业家的创造力和对市场需求的洞察力。

根据费德勒模型,创新的演进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起始阶段、加速阶段和成熟阶段。

在起始阶段,创新者会面临许多风险和不确定性。

他们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资源来开发新的产品或服务,并试图获得市场份额。

由于市场上缺乏竞争对手,创新者可以获得较高的利润。

随着时间的推移,创新者的成功将吸引更多的竞争者进入市场,这标志着加速阶段的开始。

在这个阶段,市场上出现了更多的替代产品和服务,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

竞争的加剧迫使创新者不断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价格,以保持市场份额。

最终,市场将进入成熟阶段。

在这个阶段,市场上的竞争会逐渐趋于稳定,创新的速度会减缓。

大部分消费者已经形成了稳定的购买习惯,并且更难被新产品或服务吸引。

创新者需要更具吸引力的特点或功能来吸引消费者,否则他们可能会失去市场份额。

费德勒模型还强调了技术的累积效应。

即创新者在起始阶段的投资和努力会为后续的创新提供基础。

新的技术和知识将被积累和传递,从而推动创新的进一步发展。

费德勒模型提供了一种解释创新和技术演进的框架。

它揭示了创新的演进过程,并强调了竞争和技术累积对创新的影响。

这个模型对于理解产业经济学和创新研究的发展趋势有着重要的意义。

费德勒模型的主要内容

费德勒模型的主要内容

费德勒模型的主要内容1. 引言费德勒模型(Fiedler’s Contingency Model)是由弗雷德·费德勒(Fred Fiedler)于1967年提出的一种领导力理论模型。

该模型旨在解释领导者与团队绩效之间的关系,并提供了一种方法来评估和选择适合特定情境的领导风格。

2. 模型概述费德勒模型基于两个主要概念:领导者-成员关系(Leader-Member Relations)和任务结构(Task Structure)。

领导者-成员关系指的是团队成员对领导者的信任程度和对其权威的接受程度。

任务结构指的是任务目标和过程是否明确、规范。

根据这两个概念,费德勒将情境分为三种类型:有利情境、中性情境和不利情境。

有利情境指的是领导者-成员关系良好且任务结构明确;中性情境指的是领导者-成员关系一般且任务结构较为模糊;不利情境指的是领导者-成员关系紧张且任务结构复杂。

3. 领导风格费德勒模型提出了两种不同的领导风格:任务导向型领导(Task-Oriented Leadership)和关系导向型领导(Relationship-Oriented Leadership)。

任务导向型领导者关注任务目标的完成,注重任务的规范、效率和绩效。

他们会设定明确的目标,并监督团队成员的工作进展。

这种领导风格适用于有利情境,因为在这种情境下,团队成员对领导者有较高的信任,并且任务结构明确。

关系导向型领导者关注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注重对团队成员的支持、理解和关怀。

他们鼓励团队合作、沟通和信任。

这种领导风格适用于中性情境,因为在这种情境下,团队成员对领导者的信任程度较低,但是任务结构相对较简单。

4. 领导者-情境匹配费德勒模型强调了领导者与情境之间的匹配性。

根据模型,当领导者-成员关系和任务结构与其所采用的领导风格相匹配时,团队绩效最佳。

例如,在有利情境下,任务导向型领导者能够提供明确的指导和监督,从而推动团队达到高绩效。

菲德勒权变理论

菲德勒权变理论

最早对权变理论作出理论性评价的人是心理学家费德勒(F.Fiedler)。

他于1962 年提出了一个“有效领导的权变模式(Contingency model of leadership effeveness)”,即费德勒模式。

这个模式把领导人的特质研究与领导行为的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将其与情境分类联系起来研究领导的效果。

他通过15年调查之后,提出:有效的领导行为,依赖于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相互影响的方式及情境给予领导者的控制和影响程度的一致性。

模式详解费德勒认为,领导者的行为及其所要追求的目标具有多样性。

这种多样性的存在,是由领导者之间在基本需求方面的差异决定的。

因此,应当而且必须以此种需求结构来界定领导方式。

这是费德勒领导权变理论的基本出发点。

所以,费德勒将领导方式(领导型态)归纳为两类,即“员工导向型”领导方式和“工作导向型”领导方式。

前一领导方式以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其主要需要,而以完成任务之需要为辅。

后一领导方式则以完成任务为其主要需求,而以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之需求为辅。

在这里,费德勒将领导方式认定为领导者的一种人格特定,这种人格特质是一种具有持久性且不易改变之特征。

费德勒还设计出一种LPC 量表,用以鉴别不同的领导方式,并认为无论何种领导方式均有利弊,十全十美的领导方式是不存在的。

费德勒不仅对领导方式作了分类,而且还对领导效能作了界定,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地探讨了如何使各种领导方式充分发挥其功能的问题。

费德勒认为,一个领导者,无论他采取何种领导方式,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获取最大的领导效能,要想取得理想的领导效能,必须使一定的领导方式和与之相适应的领导情势相配合。

领导情势亦称“团体-任务”情境,是指发生领导行为所处的人际环境。

它包括领导者与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任务结构和职位权力三个要素。

领导者与成员的关系是指团体成员对其领导者的情感,它包括尊重、友谊、信任、合作、接纳、支持以及忠诚程度。

任务结构是指团体目标与任务的界定是否充分明确而妥当,它包括目标对成员来说是否清晰,成果的可测度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具有正确性及完成任务的途径或手段之多寡等。

领导权变理论

领导权变理论

二、 领导生命周期理论(重点)
(一)理论概述
1、权变因素——下属的成熟度
科曼等人在分析领导行为四分图时发现高工作、高关系的 领导并不经常有效,低工作、低关系的领导也不一定完全无 效,这与下级的成熟程度有关。 ❖ 成熟度(Maturity)——个体对自己的直接行为负责任的能 力和意愿。它包括工作成熟度和心理成熟度。
2、四种领导方式。
(1)指导型——向下属人员明确组织目标,并对应该 如何完成目标提供具体的指导,强调下属人员遵守 标准和规则。
(2)支持型——对下属较为关心,态度友好,平易近 人,注意联络与下属人员的感情,但不太注意通过 工作使员工满意。
(3)参与型——在作决策时注意征求下属的意见,认 真考虑和接受下属的建议,并相信员工的参与对实 现组织目标大有益处。
❖ 工作成熟度指个人的知识和技能。工作成熟度高的个体拥 有足够的知识、能力和经验完成他们的工作任务而不需要 别人的指导。
❖ 心理成熟度指一个人做某事的意愿和动机。心理成熟度高 的个体不需要太多的外部鼓励,他们靠内部动机激励。

Ⅲ(第三象限)
Ⅱ(第二象限)


参与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说服式

(低工作、高关系) (高工作、高关系)
“无为而治”的境界。
(二)理论应用
❖ 领导者生命周期理论充分说明:对不同成熟程度的下级, 只有采用不同的领导方式,才能获得最为有效的领导效果。
❖ 不难发现,随着下属成熟度的不断提高,领导者不但可以 不断减少对活动的控制,还可以不断减少关系行为。
三、 途径——目标理论
1、理论要点:领导者的工作为下属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 持(途径)帮助下属达到他们的目标(目标)。也就是 说,领导者一方面要对下属阐明任务的要求和目标,还 要明确指明实现目标的途径(在下属实现目标的过程中 不断满足他们的需要,为他们的发展提供机会,帮助下 属排除实现目标的障碍),使之能顺利达成目标。

费德勒模型的内容和结论

费德勒模型的内容和结论

费德勒模型介绍费德勒模型是一种用于评估新兴产业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模型。

该模型是基于费德勒曲线发展的,运用图表和数据的分析方法,以衡量市场市场份额和竞争对手之间的关系。

费德勒曲线费德勒曲线是一种衡量市场份额和市场前进情况的工具。

它是由一个离散的数据点序列组成,显示了市场上的竞争对手数量和市场份额的关系。

费德勒曲线可以帮助分析人员了解市场上的竞争态势,并做出相应的决策。

费德勒模型的内容费德勒模型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 数据收集与整理收集并整理相关市场数据,包括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销售额、利润等信息。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市场调查、企业报告等途径获得。

2. 绘制费德勒曲线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费德勒曲线,该曲线展示了竞争对手数量和市场份额的关系。

可以通过计算竞争对手的累积市场份额,并将其绘制在费德勒曲线上。

曲线的形态可以提供有关市场竞争格局的重要见解。

3. 分析竞争态势根据费德勒曲线的形态和趋势,分析市场竞争态势。

例如,如果费德勒曲线向上弯曲,则表示市场竞争激烈;如果曲线向下弯曲,则表示市场竞争相对较弱。

通过对曲线形态的分析,可以预测市场的发展趋势和竞争的变化。

4. 评估市场份额和竞争力根据费德勒曲线和相关数据,评估不同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和竞争力。

可以通过计算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比例,以及比较不同竞争对手在市场中的地位和实力。

费德勒模型的结论费德勒模型可以为企业提供深入了解市场竞争状况的工具和方法。

通过对竞争对手数量和市场份额的分析,可以帮助企业制定相应的策略,提高市场竞争力。

同时,费德勒模型也可以预测市场的发展趋势,为企业的长期规划提供参考。

结束语费德勒模型作为一种重要的市场分析工具,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市场竞争状况,评估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和竞争力。

通过绘制费德勒曲线和分析竞争态势,企业可以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提高市场竞争力。

这一模型的使用对于企业的长期规划和市场定位具有重要意义。

菲德勒模式

菲德勒模式

菲德勒模式美国华盛顿大学教授、心理学家和管理专家菲德勒(Fred Fiedler)从1951年起,经过15年研究,在1965年9—10月号《哈佛商务评论》杂志上发表了《让工作适合管理者》一文,之后又陆续发表了《权变模型——领导效用的新方向》(1974)、《领导游戏:人与环境的匹配》(1976)等文章,系统地阐述了一种领导权变理论,人们称之为菲德勒模式(Fiedler Contingency Model of Leadership)。

该理论使以往盛行的领导形态学理论研究转向了领导动态学研究的新轨道。

1、基本原理与领导行为理论不同,权变理论不认为有能适用于一切情景的唯一最佳的领导风格,而认为各种领导风格在对应的不同的情景中最有效。

不过菲德勒的“权变”并不“彻底”,他认为人们的基本领导风格是他们的一种内在倾向,属于个性的一部分,要改变它如非不可能,至少也是长期而艰巨的事。

所以领导者应首先摸清自己及所辖的下属的领导风格,并争取自己和下属委派到最适合各自风格的情景中去,以实现最佳领导效能,即让工作适合管理者。

2、诊断领导风格的独特指标——LPC行为理论需从“重任务”与“重关系”两个维度去测量人的领导风格,带来许多不便,菲德勒提出了LPC这种单一的风格诊断工具。

LPC是英语“最不愿与之共事的同事(Least Preferred Co-worker)”的缩写。

注意,LPC不是包括一切方面,而是在工作中最难与之交往而把任务完成的人;他也许在看球、闲谈等方面还可以跟你谈得来。

首先想出并认定你工作经历中遇到过的一个具体的人,可以是现在的同事,也可以是过去的,但不必说出来。

然后利用16对极端相反的形容词去描述此人。

两个相对立的形容词有一个八级评分标尺,除1与8方各自代表两极端外,中间还有6级过渡的分数级别。

自我诊断者在这16对形容词间勾出最能准确描述,例如:“爱争吵的1 2 3 4 5 6 7 8喜和谐”,自己心中选定的LPC的分数等级来,把这16项分数相加,即此人的LPC得分。

领导学演讲-费德勒权变理论

领导学演讲-费德勒权变理论
7
• 费德勒认为环境的好坏对领导的目标有重大
影响。
• 对低LPC型领导来说,比较重视工作任务的完
成。如果环境较差,他将首先保证完成任务; 当环境较好时,任务能够完成,这时他的目 标将是搞好人际关系。
• 对高LPC型领导来说,比较重视人际关系。如
果环境较差,他将首先将人际关系放在首位; 如果环境较好,人际关系也比较融洽,这时 他将追求完成工作任务。
9
2、领导权变理论对决策的影响 (1)决策品质及下级对决策的接受度。 (2)领导与下级所拥有的相关信息总量。 (3)下级接受独断决策的可能性,或者 下级参与其中合作制定更好决策的可能性。 (4)与下级意见的分歧大小。
10
(二)费德勒模型的意义
1、这个模型特别强调效果,强调为了领导有效 需要采取什么样的领导行为,而不是从领导人的 素质出发强调应当具有什么样的领导行为,这无 疑为研究领导行为提供了新方向。
• (3)排斥用科学的方法论进行概念分析,使得概
念缺乏统一性,内容缺乏有机联系,从而使管理 理论和管理实践缺乏相应科学的标准。
13
• 总之,领导的权变理论是当代西方领导理
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把领导 行为与情境因素结合起来考察领导方式, 主张根据具体的情况来确定最佳的领导方 式的思想,是颇受人们重视的。因此,在 学习研究过程中,对权变理论的各种学说, 要本着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的思想。
3
一、起源背景
领导权变理论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并 于70年代逐渐形成体系。其产生和发展反映了一 定时代背景条件下实际管理活动的需要。
系统管理学派以及经验管理学派是领导权变 理论的两大渊源。系统观念为它提供了直接的理 论模式和分析手段;经验管理学派注重研究特定 情景和条件下的不同管理经验,同样否认有任何 “普遍通用的管理准则”。社会系统学派和社会 -技术系统理论等管理学说对它也有一定影响。

心理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费德勒模式

心理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费德勒模式

心理学基本概念系列——
费德勒模式
形而上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文明之一,
情志,即现在所说的心理学,
在人类医学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对心理学基本概念
“费德勒模式”
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费德勒模式
一种关于领导的权变理论。

指1962年费德勒提出的“有效领导的权变模
式”(contingency model of leadership effectiveness)。

他认为,领导者的领导效果不仅受个人领导类型的影响,更与他领导的组织的一些情境因素有关。

有效的领导方式依赖情境对领导者是否有利。

影响领导效果的情境因素有:(1)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2)工作结构;(3)领导者拥有的职权。

每种情境又可分为好与差、明确与不明确、大与小等两种状况,共可组合成八种不同情境。

每组情境的组合决定着领导者的有利程度。

一个领导者属于何种类型,可用“最不喜欢的共事者量表(LPCS)”来鉴定。

LPCS分数高的人,比较关心人际关系,偏向于人员导向;LPCS得分低的人,比较重视工作的完成和目标的实现,偏向于工作导向。

费德勒根据1200个团体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求出了领导人所得LPCS分数与该团体的工作效率之间的相关
系数,而后将它与领导者的情境配合起来,得到了一个模式图。

结果表明,在非常有利和非常不利的情境中,工作导向的领导效果较好;在中等有利的情境下,人员导向的领导效果较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费德勒的权变模型 Fiedler Contingency Model
【解释】
美国华盛顿大学教授费德勒(Fred E . Fiedler )经过15 年研究,通过发表的《让工作适合管理者》、《权变模型——领导效用的新方向》(1974)、《领导游戏:人与环境的匹配》(1976)等文章,系统地阐述了一种领导权变理论,即费德勒模型(Fiedler Con - tingency Model)。

该模型是建立在工作导向和员工导向的基础之上的。

费德勒的权变模型指出,有效的群体绩效取决于以下两个因素的合理匹配:( 1 )与下属相互作用的领导者的风格。

为了检测领导者的基本领导风格,菲德勒设计出诊断领导风格的独特指标——LPC ( Least Preferred Coworker ,最难共事者)问卷:如果回答者大多用敌意的词句评价自己的同事,则趋向任务型领导方式(低LPC 型);如果评价多用善意的词句,则趋向于关系型领导方式(高LPC 型)。

(2 )情境对领导者的控制和影响程度。

并认为领导行为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三种情景因素:( 1 )职位权力(Position Power ) ,领导者所固有的地位和权力的大小。

( 2 )工作结构(Task Structure ) ,工作任务(工作结构)是否明确,即被领导者对组织任务的理解程度。

( 3 )领导者和成员关系(Leader - Member Relation )。

费德勒根据上述三个条件把领导者所处的环境从最有利到最不利分为八种类型(如图表所示)。

三个条件都齐备是最有利的环境,三者俱缺是最不利的环境,有一项或两项具备是一般环境。

【范例】
费德勒模型
【评点】
如果领导者和成员关系是正面的,该环境更适合于可以使用权力的任务导向型领导。

相类似的,一位结构化的领导者更适合于职位权力弱、任务结构程度低,并且领导者—成员关系非常差的情况。

但是,在环境适宜程度中等的情况下,关怀型的领导者是最有效的;并且这种环境在工作群体中是最常见的。

根据菲德勒的领导权变理论,提高领导者有效性的方式有两条途径:第一,替换领导者或改变领导者的领导方式以适应环境。

第二,在有可能的条件下设法改变环境以适应领导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