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古代诗歌五首《 登飞来峰》《登幽州台歌》《望岳》《已亥杂诗》《游山西村》教案

合集下载

七下古代诗歌5首

七下古代诗歌5首

七下古代诗歌5首
七年级下册古代诗歌五首分别是《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游山西村》和《己亥杂诗》。

- 《登幽州台歌》: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
抒发了作者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

全诗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结构紧凑连贯,又留有充分的空间。

- 《望岳》: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
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 《登飞来峰》:此诗是王安石初涉宦海之作。

此时年少气盛,抱负不凡,
正好借登飞来峰发抒胸臆,寄托壮怀,可看作万言书之前奏。

- 《游山西村》:此诗生动地描画出一幅色彩明丽的农村风光,对淳朴的农
村生活习俗,流溢着喜悦、挚爱的感情。

诗人陶醉在山西村人情美、风物美、民俗美中,有感于这样的民风民俗及太平景象,反映了他乡居闲散的思想感情。

诗人陶醉于在山野风光和农村的人情里,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恋恋不舍的情感。

- 《己亥杂诗》:全诗以一种热情洋溢、慷慨豪迈的笔调,描写出诗人兼具爱国与忧民的情怀,因而激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与感奋。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帮助,建议您亲自阅读这些古代诗歌,以更好地感受其中的韵味和意境。

七下五首古诗《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游山西村》《己亥杂诗》

七下五首古诗《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游山西村》《己亥杂诗》
5.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运用比喻的手法,把自己比作落红和春泥,生 动形象地写出了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为 培育新一代的鲜花发挥作用,表达诗人对新生命的
赞美,呵护生命的无私奉献精神,对理想信念的执著追求,虽 已辞官但仍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
这两句诗写出了泰山的高大雄伟,表达了 诗人渴望登上绝顶的愿望,同时抒发了诗人不 怕困难,敢于攀登高峰、俯视一切的豪迈气概。
它既表达了诗人的远大抱负,也激励人们 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攀高峰,因而能引起人们的 强烈共鸣。
4. 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景物,其中“钟” “割”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钟” 与“割”的妙处。
有尽头。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色都汇聚在泰山。山南 和山北的天色被分割为一明一暗两部分。层出不穷的的 云气使我心胸为之荡漾,睁大眼睛,归鸟进入眼帘。一 定要登上泰山最高峰,放眼俯视,众多的山峰显得矮小 了。
写作背景: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诗
人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开元 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 始过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作者北游齐、 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这首 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
1.诗歌大意:不要笑话农家的酒浑,丰收之年有丰足 的佳肴款待客人。 一重重山,又一道道水,疑惑无路 可行间,忽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一个村庄出现在 眼前。 你吹着箫,我击着鼓,结队喜庆,春社祭日已 临近,布衣素冠,简朴的古风依旧保存。 从今日起, 如果允许乘着月光闲游,我这白发老翁也要随夜乘兴, 拄着拐杖,敲开柴门。
这组诗作于清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年),这一 年作者48岁,因厌恶仕途,辞官离京返杭,后因迎接 眷属,又往返一次,在南北往返的途中,他看着祖国 的大好河山,目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不禁触景生 情,思绪万千,即兴写下了一首又一首诗,于是诞生 了《己亥杂诗》。

《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游山西村》《己亥杂诗》练习与答案

《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游山西村》《己亥杂诗》练习与答案

《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游山西村》《己亥杂诗》练习与答案20《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游山西村》《己亥杂诗》练习与答案《登幽州台歌》1、给全诗划分朗读节奏。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

诗人通过书写______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4、请从“古人”和“悠悠”中选择一个进行解释。

5、“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6、请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面。

(2分)7、这首诗在遣词造句上没什么特殊之处,千百年来却一直不减它动人的力量。

试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并分析它在艺术表现上的特色。

《望岳》1、本诗作者是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字,自号“”,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他的诗被称为“”2、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

全诗紧扣题目中的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首联写远望泰山、的特点;颔联写近望泰山、的形象;颈联则写凝望泰山云气升腾、薄暮鸟归之景;尾联联想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3、“齐鲁青未了”对描写泰山有何作用?4、请从“钟”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5、有人评价此诗“‘割’字奇”,品析“割”这个字,指出奇在何处?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

请说说你的理解。

7、下面对诗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杜甫蓬蓬勃勃的朝气。

B.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

C.颔联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D.诗的前六句在“望”字上下功夫,后两句是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

8、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的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

《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游山西村、己亥杂诗》理解性默写、简答及解析

《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游山西村、己亥杂诗》理解性默写、简答及解析

部编版七下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习题及答案题型:【理解性默写】【简答题】20.古代诗歌五首一、登幽州台歌/陈子昂二、望岳/杜甫三、登飞来峰/王安石四、游山西村/陆游五、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一、《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原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译文】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主题思想】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和孤独之感。

【习题及解析】一、理解性默写:1、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表达陈子昂怀才不遇的诗句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2、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抒发诗人独立于悠悠天地间,孤独寂寞之情的诗句是: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二、简答题:1、“古人”、“来者”具体指代的各是什么人?答:“古人”“来者”都是指像燕昭王那样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明君。

“古人”指古代惜才爱才的贤明君主;“来者”是指诗人以后的贤明君主。

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答:表达作者生不逢时,政治抱负不能实现人生感慨。

3、请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面。

答:我登上幽州台眺望远方,思绪万千,想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看到这茫茫宇宙,虽然无边无际,但看不到一个能赏识人才的君主,不禁感到孤单寂寞凄凉,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4、这首诗在遣词造句上没什么特殊之处,千百年来却一直不减它动人的力量。

试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并分析它在艺术表现上的特色。

答:这首诗传达出时间的绵长无尽,以及个人置身其中的孤独感,唤起的是人类共有的那种在广袤时空中常不知自己置身何处且何去何从的茫然感。

它在艺术表现上的最大特色是直抒胸臆,不借助具体的景或事,而靠感情本身的力量来打动人。

二、《望岳》杜甫【原诗】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

《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游山西村、己亥杂诗》赏析及同步习题

《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游山西村、己亥杂诗》赏析及同步习题

部编版七下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赏析习题及答案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20.古代诗歌五首一、登幽州台歌/陈子昂二、望岳/杜甫三、登飞来峰/王安石四、游山西村/陆游五、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一、《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原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译文】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作者】陈子昂(661-702)字伯玉, 梓州射洪(现四川)人。

唐代诗人。

在文学上,其诗思想充实,语言刚健质朴,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张九龄、李白、杜甫、元稹、白居易都从中受到启迪。

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有《陈伯玉集》传世。

【背景】696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

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军出征。

武为人轻率,少谋略。

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

稍后,陈子昂又向武则天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

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遗址在今北京),慷慨悲吟,写下了此诗。

【主题思想】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和孤独之感。

【习题及解析】一、理解性默写:1、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表达陈子昂怀才不遇的诗句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2、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抒发诗人独立于悠悠天地间,孤独寂寞之情的诗句是: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二、选择题:1、赏析《登幽州台歌》,有误的一项是( D )A.首联中的“古人”指古代的明君贤士,这句表现了诗人对历史上君臣遇合,风云聚会成就一番事业的无限向往之情。

B.颔联中的“来者”指后世的明君贤士,这句表现了诗人苦于人生有限而不及见“来者”的无限伤感之意。

C.颈联“念天地之悠悠”中的“悠悠”意思为“长远得无穷无尽的样子。

”D.尾联“独怆然而涕下”中的“涕”解释为“鼻涕”。

《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游山西村、己亥杂诗》课时训练及答案

《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游山西村、己亥杂诗》课时训练及答案

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1.(独家原创试题)下列诗句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独怆(chuàng)然而涕(tì)下B.齐鲁青未了(le)C.决眦(zì)入归鸟D.丰年留客足鸡豚(tún)2.下列对诗句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

)B.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不怕会有浮云遮住了远望的视线,只因为人已经站在山的最高峰。

)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水因山峦重叠而无法流淌,流进了一个柳绿花红的村子。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纷纷飘零的落花绝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泥还要培育出更美的鲜花。

)3.(独家原创试题)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登幽州台歌》的作者是陈子昂,唐代文学家。

B.《登飞来峰》的作者是王安石,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C.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圣”。

D.龚自珍,清代思想家、文学家。

4.(独家原创试题)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独怆然而涕下!(悲伤的样子)B.会当凌绝顶。

(终当,终要)C.从今若许闲乘月。

(趁着月明来闲游)D.吟鞭东指即天涯。

(赶马用的鞭子)5.(独家原创试题)下列诗句的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B.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C.山重水覆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风格质朴明朗,格调苍凉激越,标志着初唐诗风的转变。

B.“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脉相承,表现技法极为相似。

C.杜甫的《望岳》表达了一种登临绝顶的豪情,体现了诗人青年时代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D.《游山西村》是北宋著名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是作者少有的基调比较明快的佳作之一。

七下语文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游山西村》、《己亥杂诗》优秀课件

七下语文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游山西村》、《己亥杂诗》优秀课件

登临诗
概念:登山、楼、台
常见意象:青山、白云、流水、飞鸟、太阳 感怀身世:《登高》杜甫
常见情感 怀古伤今:《登幽州台歌》 言志抒情:《望岳》、《登飞来峰》 思亲怀乡:《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PPT模板下载:/moban/ 节日PPT模板:/jieri/ PPT背景图片:/beijing/ 优秀PPT下载:/xiazai/ Word教程: /word/ 资料下载:/ziliao/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峰尚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此诗通过描写登塔远望,借高峰与初阳 的意象塑造了雄奇、开阔的意境,抒发了诗 人的朝气蓬勃、不畏艰险的悲愤之情。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登飞来峰
宋仁宗皇祐二年,诗人王安石在 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此时诗人只有三十岁, 正值壮年,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 来峰一抒胸臆,表达宽阔情怀,可 看作实行新法的前奏。
课堂总结:
写村本诗围绕“游”字,先农家,次外之景物,复写村中之情 事,末写频来夜游。所写虽各有侧重,但以游村贯穿,并把秀丽的 山村自然风光与淳朴的村民习俗和谐地统一在完整的画面上,构成 了优美的意境和恬淡、隽永的格调,尤其是颔联两句,更是将人生 哲理蕴含在诗句当中,堪称千古绝句。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邀请客喝酒吃肉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迷失于山间秀景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敲锣打鼓庆社日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留恋乡情约来日

《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游山西村》《己亥杂诗》优秀PPT课件

《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游山西村》《己亥杂诗》优秀PPT课件
导入新课
封建社会不知埋没了多少人才,东晋大 诗人陶渊明看不惯黑暗的现实,选择了种豆 南山、采菊东篱的田园生活;生在晚唐乱世 的杜牧虽有济世之才,却英雄无用武之地, 愤愤不平地发出了“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 春深锁二乔”的感慨;南宋主张抗金的陆游 不被朝廷重用,发出了“此生谁料,心在天 山,身老沧洲”的悲叹……不平则鸣,今天 我们来学习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看看 这首诗是怎么引起万千士子共鸣的。
知识链接
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为战国燕昭王 所建,故址在今北京市西南的大兴县,当时是战国 时候燕国的国都。燕昭王在公元前213年执政后,励 精图治,广招贤士,为了使原来国势衰败的燕国逐 渐强大起来,燕昭王建黄金台,置金于黄金台上, 延请天下奇士,很快就招到了乐毅等贤能之人,国 家迅速强大,后来乐毅带领大军攻打齐国,攻陷了 齐国七十多座城池,使齐国几乎灭亡。燕昭王在建 黄金台之前还曾建碣石宫,把梁人邹衍延请入内, 师礼事之,广筹振兴国家大计,并树立了自己贤明 哲睿、招贤纳士的良好声誉。
背景链接
陈子昂是一个很有政治头脑和军事眼光 的人,武则天当政时,契丹南侵,武则天派建 安王武攸宜出兵抗敌,任陈子昂为参军。陈子 昂提出的正确主张武攸宜都不予理睬,结果兵 败,但武攸宜不思悔改,反而把失败的责任推 到陈子昂身上。陈子昂内心无比痛苦,他独自 一人来到附近的幽州台上,吊古伤今,写下了 这首传世名作。
整体把握
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
前三联描写,最后一联抒情。
合作探究
诗人对泰山的最初印象如何?这是一 幅怎样的景象?
诗人远望泰山,开篇以大视野描绘 青葱翠绿的泰山茫茫无边际,横亘在齐 鲁大地,参天耸立,雄伟壮阔。
合作探究
在《望岳》中,首联为什么不直接描 写泰山,而采用设问的修辞手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 古代诗歌五首
课题古代诗歌五首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
课时
分配
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

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

可适当调节。





知识与技能
1.品味名句,增加语言积累,丰富文化积淀。

2.了解五首诗歌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过程与方法
1.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及不惧困难、胸怀天下的优质品质,树立
热爱祖国、兴我中华的远大理想。





作者
简介
陈子昂(约659—700),字伯玉,射洪人,唐代文学家。

曾因“逆党”反对武后而被株连下狱,两次从军边塞,后被县令段简迫害,冤死狱中。

陈子
昂是唐诗革新的前驱者。

其诗思想充实,语言刚健质朴,对唐代诗歌影响巨
大,有诗集《感遇诗》《陈伯玉集》等传世。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
等,河南府巩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
被称为“诗史”。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
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代表作有“三吏”“三别”
等。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谥号“文”,世称王文公。

其诗擅长
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
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

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人,南宋文学家、史
特点,有些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深受人们的喜爱,流传至今。

如初
唐诗人沈佺期的《杂诗三首》。

(2)随感而作的无题诗,指写随机产生的零星
感想和琐事,不定题目的诗,可以作为单首诗名,也可以作为组诗名。

如龚
自珍的《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是作者将自己在己亥
年南归北上往返途中的见闻感受写成了三百余首杂诗,统名于此。

通假

荡胸生曾.云(同“层”,层叠)
古今
异义
前.不见古人(古义:过去。

今义:方位词,与“后”相对。


造化
..钟神秀(古义:指天地、大自然。

今义:福分,运气。


阴阳
..割昏晓(古义:指山的北面和南面。

今义:指人间和阴间。


不畏浮云
..遮望眼(古义:暗喻奸佞的小人。

今义:指飘浮在天空中的云彩。

)丰年留客足鸡豚.(古义:指猪肉。

今义:泛指小猪。


词类
活用
一览众山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小)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方位词用作名词,过去或未来的人、事)
飞来山上千寻.塔(动词用作量词,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文言
句式
倒装句:荡胸生曾云(主谓倒装,应是“生曾云荡胸”)




漫步在古诗苑中,那纷繁复杂的感情、博大精深的思想、深邃幽远的意境、精彩优美的语言……深深地吸引着我们。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五首古诗,相信这边风景独好。





登幽州台歌
【整体感知】
读通诗意。

向前看不见古之贤君,向后望不见当今明主。

一想到天地无穷无尽,我倍感凄凉独自落泪。

喻中表现出一种不甘自弃、昂扬奋进的精神。

写作方法运用【深入研读,探究方法】
《登幽州台歌》:直抒胸臆,苍凉悲壮。

这首诗传达出时间的绵长无尽,以及个人置身其中的孤独感,唤起的是人类共有的那种在广袤时空中常不知自己置身何处且何去何从的茫然感。

它在艺术表现上的最大特色是直抒胸臆,不借助具体的景或事,而靠感情本身的力量来打动人。

《望岳》:情景交融,虚实相生。

这首诗是以“望”字统摄全诗的,首句设问,次句作答。

第三句虚写,表面写泰山有神秀之气,实际抒发了诗人内心感受,对泰山赏慕有加。

第四句实写,极尽夸张写泰山山势之高峻。

五六句亦景亦情,情由景生。

诗人的胸怀随泰山之云雾缭绕而激荡,眼界因极目仰望而为之开阔。

七八句化用孔子名句,深化主旨:不止于望岳,誓欲大展宏图于未来。

《登飞来峰》:拔高诗境,高瞻远瞩。

诗的转、结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绝妙情语,点睛之笔,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深谙人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

《游山西村》:融情于景,耐人咀嚼。

诗人描述了山水萦绕的迷路感觉与移步换形又见新景象的喜悦之情;人们从中领悟到蕴含的生活哲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表达了作者对淳朴、闲适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己亥杂诗》(其五):构思巧妙,立意深远。

这首诗构思新颖独特,一反历代文人对花落泪、对月伤怀的情调,歌颂了落花的积极作用,从而表明自己虽然离开了以前的职位,但是为国家、社会、民众献身的决心始终不变。

此诗格调激昂向上,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方法活用,片段作文】
将这五首诗歌中的任意一首改写为小散文。





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对于古代诗歌的教学应将背诵古诗和理解诗歌诗意放在第一位。

只有读通了诗歌,才能更深入地理解其主旨。

因此我采用了一起背诵古诗的小组比赛的形式,效果十分不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