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社会文化隐喻(硕士)

合集下载

《2024年自恋时代_大众文化中的疾病隐喻研究》范文

《2024年自恋时代_大众文化中的疾病隐喻研究》范文

《自恋时代_大众文化中的疾病隐喻研究》篇一自恋时代_大众文化中的疾病隐喻研究一、引言自恋现象自古有之,但现今社会中,似乎愈发明显,且与大众文化产生了密切的关联。

在当代社会背景下,自恋不仅仅是一种心理现象,更逐渐演变为一种文化现象。

本文将围绕“自恋时代”这一主题,深入探讨大众文化中自恋的疾病隐喻及其背后的社会文化意义。

二、自恋的定义与文化背景自恋,指个体过度关注自身形象、价值和能力,过度依赖自我评价和自我认同的心理现象。

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和个体主义文化的盛行,自恋现象愈发普遍。

大众文化中的影视作品、网络平台、广告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对自恋心理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大众文化中的自恋疾病隐喻1. 媒体描绘的“病态美”在时尚、美容和影视等媒体领域,自恋往往与病态美紧密相连。

媒体经常通过极端审美观念的宣传,如“完美无瑕”的容貌、“超凡脱俗”的身材等,来塑造和传播自恋的疾病隐喻。

这种隐喻往往使人们误以为只有通过不断追求完美,才能获得自我认同和价值感。

2. 社交媒体中的“自恋病”标签社交媒体上,人们经常使用“自恋病”等标签来形容那些过度关注自我形象的人。

这种标签化现象不仅加剧了自恋的负面形象,还可能使一部分人陷入自我怀疑和自卑的困境。

3. 流行文化中的自恋符号流行音乐、电影、电视剧等流行文化作品中,经常出现与自恋相关的符号和情节。

这些作品往往通过夸张的表演和情节来展示自恋者的形象,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自恋的误解和偏见。

四、自恋疾病隐喻的社会影响1. 价值观扭曲大众文化中的自恋疾病隐喻可能导致人们价值观的扭曲。

过度追求外在美和自我认同,可能使人们忽视内在品质和价值观的培养,导致社会整体价值观的肤浅化。

2. 心理健康问题自恋心理的过度发展可能导致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如自我中心、自卑、抑郁等。

这些心理问题不仅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还可能对人际关系和社会和谐造成负面影响。

3. 媒体责任与引导大众媒体在传播自恋疾病隐喻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2024年自恋时代_大众文化中的疾病隐喻研究》范文

《2024年自恋时代_大众文化中的疾病隐喻研究》范文

《自恋时代_大众文化中的疾病隐喻研究》篇一自恋时代_大众文化中的疾病隐喻研究一、引言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自恋现象在大众文化中愈发突出。

本文旨在探讨自恋时代背景下,大众文化中自恋的疾病隐喻如何被塑造、传播以及影响社会心理。

本文将通过分析自恋的文化表现、社会影响以及在媒体中的反映,揭示自恋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内在逻辑和外在表现。

二、自恋的文化表现自恋,作为一种心理现象,在大众文化中表现为多种形式。

从社交媒体上的“自拍文化”到流行文化中的“自我中心主义”,自恋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

在大众文化的塑造下,自恋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

在影视作品中,自恋常常被描绘为一种个性特征,如《破产姐妹》中的女主角之一通过自我欣赏和自我肯定来应对生活中的挫折。

在社交媒体上,自恋则表现为过度关注自我形象,频繁发布自拍照片和炫耀个人成就。

这些文化表现反映出当代社会对个人主义和自我价值的强调。

三、大众文化中的疾病隐喻自恋在大众文化中常常被隐喻为一种“疾病”。

这种隐喻不仅在文学、影视作品中得到体现,也在社会心理和医学领域产生影响。

例如,社交媒体上的“自拍成瘾”被视为一种心理问题,而过度关注自我形象和自我价值则被视为一种病理性的自我中心主义。

在医学领域,自恋症作为一种心理疾病被广泛研究。

然而,在大众文化中,自恋的疾病隐喻往往被过度解读和夸大,导致社会对自恋者的误解和偏见。

这种误解和偏见进一步加剧了社会对自恋现象的关注和焦虑。

四、社会影响与传播机制自恋在大众文化中的流行对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自恋现象的普及导致了人们对个人价值和成就的过度追求,忽视了对他人的关心和社会的责任感。

其次,社交媒体上的自恋文化加剧了社会比较心理和焦虑感,导致人们更加关注他人的评价和看法。

传播机制方面,社交媒体和数字化技术为自恋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平台。

通过社交媒体,人们可以轻松地展示自己的生活和成就,获得他人的关注和认可。

苏珊·桑塔格《疾病的隐喻》中的文化研究关键词

苏珊·桑塔格《疾病的隐喻》中的文化研究关键词

苏珊桑塔格《疾病的隐喻》中的文化研究关键词
郝永华
【期刊名称】《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8(21)6
【摘要】美国文学艺术家、文化批评家苏珊·桑塔格对于西方文化中"疾病隐喻"的分析表现出了发微见著的洞察力,言语犀利,不乏睿智,但散文化的风格使其缺乏深层的理论分析和论证.桑塔格的批评实践中隐含着几个重要的文化研究关键词--意义与话语、身体与身份、隐喻与修辞,这些概念和术语有助于对"疾病隐喻"中涉及的一些文化研究问题进行更加理论化的探讨.
【总页数】6页(P19-24)
【作者】郝永华
【作者单位】孝感学院文学院,湖北孝感432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002
【相关文献】
1.反对阐释:重返隐喻背后的真实——解读苏珊·桑塔格《疾病的隐喻》 [J], 张淑芳
2.走出疾病隐喻的迷沼--评苏珊·桑塔格《疾病的隐喻》 [J], 施敏
3.后经典叙事学的疾病叙事学转向——以苏珊·桑塔格疾病叙事研究为例 [J], 张艺
4.历史与现在--苏珊·桑塔格后期两部小说中的旅行隐喻研究 [J], 周晓红
5.困境与维护:苏珊·桑塔格疾病隐喻下个体社会生命健康研究 [J], 骆文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疾病的隐喻》与文化研究

《疾病的隐喻》与文化研究

疾病的隐喻与文化研究前言疾病作为一种现实现象,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然而,我们在对待疾病时,往往不仅仅是把它当做一种医学问题,还涉及到了文化、意识形态等多个领域。

本文章将围绕“疾病的隐喻与文化研究”展开探讨。

疾病的隐喻概念疾病的隐喻可以视为一个广泛的研究范畴,指的是我们在表达和描述疾病时所使用的隐喻。

通俗点说,就是我们把疾病和其他物体、事物做类比,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它。

例如,我们常说某人“得了癌症”,这里的“癌症”就是疾病,而“得了”就暗示了一种“失去”的含义,也就是说,癌症对于身体健康是一种负面的影响。

又例如,我们常说某一个社会或文化中存在“病态现象”,这里“病态”就暗示了不正常、不健康的含义,等等。

疾病隐喻的文化研究视角文化研究是在社会学、人类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跨学科研究领域,它主要致力于探讨人类社会文化的本质和现象。

那么,疾病隐喻在文化研究中是如何被看待和研究的呢?从不同文化之间的比较研究可以看出,疾病隐喻在不同社会和文化中表述和体现的方式存在着多样性。

以中国文化为例,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国古代的医学著作中,疾病的隐喻主要采用了望闻问切的方式,即根据患者的面色、形态、感觉、声音等各种特征来识别疾病和确定疾病的类型。

这种寓言化的表述方式反映了中国古代人们对于疾病认识的一种主观体验方式。

而在西方文化中,疾病的隐喻则更加注重医学和科学的描述方式。

例如,在欧洲文化中,疾病的隐喻通常是基于解剖学和生理学的描述,比如肺结核的病因与症状等。

疾病隐喻的性别、阶层和权力维度分析另一方面,在文化研究中,对于疾病隐喻的研究注重关注社会的性别、阶层和权力维度,尤其是女性和弱势群体。

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中,疾病隐喻往往与社会性别角色有关。

例如,在很多文化中,卵巢癌、乳腺癌等妇科疾病的隐喻通常都与女性的生殖器官有关。

这种隐喻的存在体现了社会性别角色的一种刻板印象和歧视现象。

此外,阶层和权力维度是另一个需要研究的方向。

《盲刺客》中疾病的社会文化隐喻意义

《盲刺客》中疾病的社会文化隐喻意义

ds a e d s rb d i h o e id A s s i y Ma g r t w o h r st e s me f n t n i s e c e n t e n v l n sa sn b r ae e i Bl At o d s a e h a u ci .B i sa s Sa o l As i i d n s n
刺客》 中所描述的疾病也具备这样的功能。作品中, 诺弗尔的残疾、 阿 , 同时也体现 了整个 现 实社 会 的病 相。运 用 作 品细 读及 归类 分析 的方 法可 以挖掘该 作 品疾 病 阐述 中所 隐藏 的社会 、 文化 及道德 内涵。
Ke r s:Bl s a sn d s a e me p o u c in y wo d i A s s i ie s d n a t h rf n t o Au h t or:LiBian s a s ca e p oe s r o gih tt e S h o fFo eg n ua e f g i so it rf s o f En ls a c o lo r in L g g s,F z o i e st h a u h u Un v riy

sae h g n fi d vd a ie b ti lo c n i r d t e mea h ra d cii im o t e cvlz to t tst e a o y o n ii u llf u S as o sdee O b tp o n rtcs t h i i ain. T e i h
wo k wi o lc t d n ra ie sr cu e a d rc o tnt n whih t tr ft e Ch s a l St e man r t c mp ia e a r t tu t r n ih c n e s.i c heso y o a ef mi i i h v h y h

《麦克白》中疾病现象的文化隐喻

《麦克白》中疾病现象的文化隐喻

··2021年12月第18卷第12期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Vol.18No.12Dec.2021《麦克白》中疾病现象的文化隐喻鹿佳妮(山东师范大学,山东济南250014)摘要:莎士比亚戏剧中的疾病现象俯仰皆是,随着现代医疗科学体系的建立与完善,莎剧中的疾病现象正被重新认识与阐释。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的《麦克白》涉及众多疾病现象,这些疾病不仅客观描述了人物的身体健康状况,起到了基本的剧作功能,同时具有深刻的文化隐喻,展现了莎士比亚对社会现实与人性道德的认识与反思。

关键词:莎士比亚;《麦克白》;疾病现象;文化隐喻疾病是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常见意象,纵观其戏剧作品,可以发现莎剧中的许多人物都在生理上或是精神上呈现出一种病态特征。

同时,瘟疫等具有传染性的流行病也作为环境描述的一部分在作者笔下得以呈现。

在莎剧中,通常所说的生物学与病理学意义上的疾病不仅是作者为推动情节发展或制造戏剧冲突而做的一般设定,还蕴含着一定的社会文化内涵。

作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麦克白》涉及众多疾病意象。

随着现代医疗科学体系的建立与发展,研究者们对剧中人物展现出的病态生理现象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通常麦克白被认为患有精神分裂,麦克白夫人被认为患有梦游症,其症状与现代医学所定义的神经症的临床表现大体一致。

此外,莎士比亚还在《麦克白》中提到了“摸治”这一医疗手法,为疾病治疗覆上了一层超自然的神秘色彩。

在《麦克白》中,疾病现象“并不仅仅用来表现戏剧人物的健康问题”,在起到表达主题思想、展现人物心理、塑造戏剧冲突、推动情节发展的基本作用外,还“是对社会病态问题的象征或隐喻”。

[1]一、无序的社会文学中的疾病现象常与社会国家联系在一起,一个最常见的隐喻便是认为处于黑暗或陷于危机的社会国家是患了疾病的。

疾病的隐喻pdf

疾病的隐喻pdf

疾病的隐喻pdf
《疾病的隐喻》是由英国文化批评家苏珊·桑塔格所著的一本书,通过批判文学和医学隐喻的关系,探讨了人们对疾病的不同理解。

以下是本书的几个重要隐喻:
1. 疾病是冲突
这个隐喻将疾病与战争、斗争等冲突类比,认为疾病是人体内部的不同力量之间的斗争,如白血球和细菌的战斗。

这种隐喻强调了疾病的对抗性质,同时也暗示着身体内部常常是一个相互协调与冲突的平衡状态。

2. 疾病是机器
这个隐喻将身体比作一台机器,认为疾病是由于机器的故障或者失灵所引起的。

这个隐喻强调了身体的有机性和系统性,同时也暗示了疾病的治愈应该在于对身体自身部件的调整或修复。

3. 疾病是旅程
这个隐喻将患病的人们比作在路上的旅客,因为某个原因需要走一段不同寻常的路,同时也经历过许多漫长的辛苦。

这个隐喻强调了身体
的历程性和旅途的曲折性,同时也暗示了疾病治疗的重要性,因为需要针对不同的疾病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法。

4. 疾病是故事
这个隐喻将疾病看作一种故事,任何一种疾病都可以被视为其背后的故事。

这个隐喻强调了病人的个体性和情感性,同时也暗示了病人需要被认真对待和关注,因为身体问题背后往往是复杂而深刻的心理问题。

总的来说,《疾病的隐喻》强调了疾病背后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告诉我们在面对疾病时不能简单地用一个隐喻或者概念来解释。

只有多角度、多维度地去理解疾病,才能更好地帮助病人治愈疾病。

《麦克白》中疾病现象的文化隐喻

《麦克白》中疾病现象的文化隐喻

《麦克白》中疾病现象的文化隐喻作者:鹿佳妮来源:《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21年第12期摘要:莎士比亚戏剧中的疾病现象俯仰皆是,随着现代医疗科学体系的建立与完善,莎剧中的疾病现象正被重新认识与阐释。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的《麦克白》涉及众多疾病现象,这些疾病不仅客观描述了人物的身体健康状况,起到了基本的剧作功能,同时具有深刻的文化隐喻,展现了莎士比亚对社会现实与人性道德的认识与反思。

关键词:莎士比亚;《麦克白》;疾病现象;文化隐喻疾病是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常见意象,纵观其戏剧作品,可以发现莎剧中的许多人物都在生理上或是精神上呈现出一种病态特征。

同时,瘟疫等具有传染性的流行病也作为环境描述的一部分在作者笔下得以呈现。

在莎剧中,通常所说的生物学与病理学意义上的疾病不仅是作者为推动情节发展或制造戏剧冲突而做的一般设定,还蕴含着一定的社会文化内涵。

作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麦克白》涉及众多疾病意象。

随着现代医疗科学体系的建立与发展,研究者们对剧中人物展现出的病态生理现象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通常麦克白被认为患有精神分裂,麦克白夫人被认为患有梦游症,其症状与现代医学所定义的神经症的临床表现大体一致。

此外,莎士比亚还在《麦克白》中提到了“摸治”这一医疗手法,为疾病治疗覆上了一层超自然的神秘色彩。

在《麦克白》中,疾病现象“并不仅仅用来表现戏剧人物的健康问题”,在起到表达主题思想、展现人物心理、塑造戏剧冲突、推动情节发展的基本作用外,还“是对社会病态问题的象征或隐喻”。

[1]一、无序的社会文学中的疾病现象常与社会国家联系在一起,一个最常见的隐喻便是认为处于黑暗或陷于危机的社会国家是患了疾病的。

健康的要素之一是身体诸器官的平衡稳定,疾病的重要表征之一是身体诸器官的失衡反叛。

《麦克白》的主要叙事线索是麦克白的叛乱,以及由叛乱引发的社会动荡。

若以身体疾病隐喻社会疾病,那么剧中疾病现象隐喻的便是混乱无序的社会现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核病的隐喻(十九世纪) 癌症的隐喻(二十世纪) 艾滋病的隐喻(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隐喻总是追随某一时代最神秘,与死亡的关联度 越高的那种疾病
结核病的隐喻(十九世纪)
结核病是结核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多由呼 吸道感染; 早期无明显症状,病情进展时,全身症状如 疲乏、食欲不振、清瘦、潮热; 肺结核是文学作品中出现最多的疾病,也 是隐喻最丰富的疾病 贫困的、匮乏的疾病—浪漫的疾病
巴金曾说,他写《第四病房》的目的就是 为了揭示无休止的战乱和黑暗的社会统治 “既然有人从一滴水中看出了一个世界, 为什么不能在一个病室里看到当时半壁江 山的中国社会呢?”
苏联作家索尔仁尼琴的《癌症楼》是以癌症 隐喻社会肌体的“毒瘤”,旨在暴露斯大林时 代社会政治的阴暗面。 契诃夫的《第六病房》以第六病房隐喻了俄 国沙皇统治的野蛮和残暴。 德国文豪托马斯· 曼震撼世界的力作《魔山》 以瑞士一座著名的国际疗养院为背景,小说描 写了形形色色的人物,被誉为“整个欧洲生活 的精髓”。
例子:安慰剂 延迟死亡
建构:社会文化建构了其成员思考和感受 疾病与治疗的方式,赋予疾病以疾病以外 的意义。
苏珊· 桑塔格 与《疾病的隐喻》
与西蒙· 波伏娃、汉娜· 阿伦 特被并称为西方当代最重要 的女知识分子 “目光最敏锐”的评论家, “美国的良知” 病人思想家:两度罹患癌症, 先是乳腺癌,后是子宫癌, 两次死里逃生,最终于 2004年12月28日死于白血 病
以医院为背景,讲述医院的故事,隐喻社 会顽疾
“医院中发生不合理的事情正是因为在不 合理的政治制度下,在不合理的社会里,天 天处处都在发生不合理的事情。”
80年代以来,我国以病房为背景的作品大量涌现; 病房写作从创作主体来看,主要有三类:一类是病患,一类 是病患家属,一类是医生作家。 医生作家——余华、毕淑敏、池莉、冯唐 外来者和旁观者的身份观察和描写病院
调节:一个社会的文化所拥有的观念和价 值会引导该社会成员的行为,使他们生活 在某个聚居地、从事某项工作,这些调节 会使他们与病源接触的可能性增大,也会 改变他们与医疗资源接触的可能性
例子:南非黑人与白人健康状况的对比
生产:社会观念和人际关系可能本身就是 病源或疗法,也就是说疾病和疗法被文化 生产出来。
在鲁迅先生的小说中,疾病被用来隐喻人性的失 衡,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状态。 鲁迅先生笔下的众多疾患中,大多数是肺结核患者, 如《药》中的华小栓。 华小栓瘦骨嶙峋的身体,勾勒出“东亚病夫”的 身体形象,肺痨象征着一个民族的精神愚昧、麻木 和冷漠——在间歇性的窒息和不断的咳血中,民族 的生命力已奄奄一息。
结核病的隐喻
一种使死亡变得优雅的疾病——死亡获得了生命 的色泽和光亮,而生命则染上了死亡的忧郁 《汤姆叔叔的小屋》中小埃娃 “当她穿着一身白色的衣服走上前来时,夕阳的 光辉在她身后形成了一个光环。她披着金色的头 发,双颊绯红,两眼因体内的低烧而出奇的明亮” “充满了那种崇高而神圣的表情,那种狂喜和安 息交杂的表情,说明这不是尘世上的暂时睡眠,而 是上帝‘赐予他们所爱之人’那种永久的、神圣 的安息”。
《疾病的隐喻》一书, 由“作为 隐喻的疾病”(Illness as Metaphor)和“艾滋病及其隐 喻”(AIDS and Its Metaphor) 两篇重要文章组成,获得2000年 美国国家图书奖。
“隐喻”,指的是将所欲传达的内容(主词), 以某种事物、现象或概念(描述词)加以比 拟,通过描述词的模拟、类推过程使人们 了解主词的意涵。其实质是通过另一类事 物来理解和经历某一类事物。
结核病的意象
病人通常身体消瘦,显得颀 长而苗条 脸色苍白, 不时出现红晕 不停地咳嗽,有生命的挣扎 与颤动的美感 美丽的生命正逐渐被吞噬的 意象
结核病的隐喻
偏爱艺术家:作家济慈、契诃 夫、卡夫卡、雪莱,钢琴家肖 邦、小提琴家帕格尼尼、电影 明星费雯丽
一种浪漫病——文雅、精致、 敏感和富有创造力的标志
社会与文化对疾病与治疗的影响
医学哲学教研室 唐文佩
生物医学的一个核心观念:人类的疾病, 从理论上讲,都能还原成生理上的紊乱, 而治疗则是尽可能矫正这些生理上的紊乱
社会文化因素的作用:周边的、附属的
社会文化影响疾病与治疗的三种方式
调节(mediation) 生产(production) 建构(construction)
隐喻的影响——争先患病
当时的上流社会,痨病不光被看成是女性的理想 外貌,就连一些绅士也争先恐后,唯恐没有染上 这种疾病。 拜伦:“我真期望自己死于肺病”,“因为若如 此,那些女士们就会说,看那可怜的拜伦,他死 时的样子多么魅人!”。 大仲马则试图假装自己患有肺结核。
鲁迅笔下的肺结核
济慈:“痨病是一种偏爱像你 我一样妙笔生花的人的病”
结核病的隐喻
一种爱情病 患有结核病的交际花——茶花女 疾病的消耗使她的身体显得颀长 而苗条,脸颊因低烧呈现出玫瑰色 “不知是仅仅出于天性,还是一时 的激动,这女人的眼睛里不时闪过 一丝光芒,让人觉得被她爱上的人, 一定会在她那里寻到爱情的天堂”
疾病叙事与病房意识
疾病叙事是古今中外文学史上的重要存在 中国古代的咏病诗:白居易一生作诗2800 余首,其中咏病诗76首 巴金的《第四病室》、契诃夫的《第六病 室》、索尔仁尼琴的《癌症楼》、丁玲的 《在医院中》、茹志鹃的《静静的产院》
福柯在《规训与惩罚》中提出 了社会是大病房的观点,“社会— —病房”成为很多哲学家、文 学家的思想共识。 对病房的书写遵循“小病房— —大病房”的逻辑,这个大病 房就是病态的社会。
关注主题的转向:宏大的社会主题批判归息为生命的病 痛抒泄,疾病叙事逐渐走向日常生活中的回事,只 想描述围绕疾病所编造的种种惩罚性或感 伤性的幻象和陈见。” “我的主题不是身体疾病本身,而是疾病 被当作修辞手法或隐喻加以使用的情 形……我写作此文,是为了揭示这些隐喻, 并藉此以摆脱这种隐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