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传杰 强化学科建设评估,完善质量保障机制

合集下载

示范、引领:国家重点学科建设的使命

示范、引领:国家重点学科建设的使命

示范、引领:国家重点学科建设的使命
罗勤;梁传杰
【期刊名称】《教育与职业》
【年(卷),期】2009(000)035
【摘要】国家重点学科建设代表了国内同类学科的最高水平,是实现我国由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转变的重要力量.文章分析了我国国家重点学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国家在高等教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历史使命,并对如何发挥国家重点学科的示范、引领作用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总页数】3页(P46-48)
【作者】罗勤;梁传杰
【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湖北武汉,430070;武汉理工大学高教所,湖北武汉,43007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7
【相关文献】
1.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使命研究:东湖的引领与示范 [J], 段世德;丁远杏
2.充分发挥高校精品课程在学科建设中的引领示范作用 [J], 胡双喜
3.发挥中心组学习示范引领作用推动交通运输行业践行先行使命 [J], 马吉孝;
4.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向先进典型看齐——全国妇联机关举行“不忘初心再出发、牢记使命勇担当”主题教育身边先进典型分享会 [J],
5.党建引领创新赋能发挥产学研创新主体作用
《创新使命担当——中国产学研百佳创新示范企业》序 [J], 路甬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校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模式、内涵与特征

高校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模式、内涵与特征

高校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模式、内涵与特征作者:梁传杰杜芳来源:《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02期摘;要:高校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模式可归纳为要素式改革模式、过程式改革模式和主体式改革模式,三种改革模式在价值取向、改革逻辑、核心内容、设计方法和数量规模上存在明显差异。

在改革价值取向上,分别为提升质量为导向的实用主义、提高效益效率的新制度主义和关注主体的人文主义;在改革逻辑上,分别为横向的研究生教育改革关键要素、纵向的研究生教育过程环节和参与改革或与改革密切相关的研究生教育相关主体;在改革的核心内容上,分别为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等三大要素、基于研究生教育过程的主要改革内容和改革主体的主体职责与改革举措。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模式;内涵;特征中图分类号: G643;文献标识码: A;DOI: 10.3963/j.issn.1671-6477.2019.02.0021一、问题的提出自国家明确提出“四个全面”战略部署伊始,各部门、各地方、各行业将全面深化改革、积极推进综合改革放到改革发展的重要核心地位,积极谋划并加快推进本部门、本地区和本行业的综合改革。

高校研究生教育改革亦如此。

2013年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召开后不久,各高校按照教育部的统一部署,围绕自身研究生教育改革出台了各具特色的综合改革方案,积极探索高校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的有效路径。

从这些综合改革制度及相关文本中,能否梳理归纳出高校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的典型模式?这些模式其内涵是什么,具有怎样的特征,其差异性体现在哪里?能否为其它高校所借鉴?这些都成为当下高校在进一步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过程中所面临的重要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迫切需要进行深入分析、理论探讨并有所突破,进而为高校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提供理论支撑和行动指导。

二、研究方法及典型案例为了深入研究当下高校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模式、内涵与特征,本文主要采取案例研究法和文本分析法开展研究。

学校专业设置结构调整优化工作方案及对策

学校专业设置结构调整优化工作方案及对策

学校专业设置结构调整优化工作方案及对策目录一、内容概括 (2)(一)背景分析 (3)(二)目的意义 (4)(三)基本原则 (4)二、现状评估 (5)(一)专业设置总体情况 (6)(二)专业设置存在问题 (7)(三)原因分析 (8)三、调整优化目标与任务 (9)(一)调整优化目标 (10)(二)重点任务 (11)四、具体调整优化措施 (12)(一)专业增设与退出机制建设 (13)1. 增设专业标准 (15)2. 退出机制建立 (16)(二)专业布局优化 (16)1. 调整专业结构 (17)2. 优化学科布局 (18)(三)专业内涵提升 (19)1. 提升师资水平 (20)2. 改进教学内容方法 (22)3.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23)(四)加强专业动态调整 (24)1. 建立监测评估机制 (25)2. 及时调整专业设置 (26)五、实施计划与保障措施 (26)(一)实施计划 (28)1. 制定年度工作计划 (29)2. 分阶段推进实施 (30)(二)保障措施 (30)1. 组织领导保障 (32)2. 制度政策保障 (32)3. 资源条件保障 (33)4. 监督评估保障 (34)六、结论与展望 (35)(一)主要结论 (36)(二)未来展望 (37)一、内容概括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教育事业也在不断地调整和改革。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校决定对专业设置进行结构调整优化工作。

本方案旨在明确学校专业设置调整的目标、原则、任务和措施,以期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力的支持。

我们将深入分析当前国内外教育发展趋势,结合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及学校自身的优势和特色,明确专业设置调整的总体目标。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制定具体的专业设置优化方案,包括调整或增设的专业方向、优化现有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等。

我们将加强与行业企业、社会组织的合作与交流,充分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确保专业设置更加符合市场需求。

一流学科建设路径的探索与实践

一流学科建设路径的探索与实践

一流学科建设路径的探索与实践目录一、内容概要 (2)1.1 研究背景 (3)1.2 研究意义 (4)1.3 文献综述 (5)二、一流学科建设的基本概念与特征 (7)2.1 一流学科的定义 (8)2.2 一流学科的特征 (8)2.3 一流学科建设的核心要素 (9)三、一流学科建设的路径选择 (11)3.1 科研方向优化 (12)3.1.1 加强基础研究 (13)3.1.2 强化应用研究 (14)3.1.3 推动跨学科研究 (15)3.2 教学质量提升 (16)3.2.1 更新教育理念 (17)3.2.2 完善教学内容 (18)3.2.3 提高教学方法 (19)3.3 师资队伍建设 (19)3.3.1 吸引和培养高层次人才 (21)3.3.2 加强教师培训和交流 (21)3.3.3 营造良好的师资队伍文化 (22)3.4 学科平台建设 (24)3.4.1 加强实验室和设施建设 (25)3.4.2 推动科研信息化 (26)3.4.3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27)四、一流学科建设的实践案例分析 (27)4.1 国内高水平大学的一流学科建设实践 (28)4.2 国际知名大学的一流学科建设经验 (29)4.3 小规模特色高校的一流学科建设策略 (31)五、一流学科建设的评价与激励机制 (32)5.1 一流学科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 (33)5.2 一流学科建设的激励机制 (34)5.3 一流学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保障 (36)六、结论与展望 (37)6.1 研究结论 (38)6.2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39)一、内容概要本篇论文以“一流学科建设路径的探索与实践”全面探讨了高等教育领域内一流学科建设的理论框架与实施策略。

文章开篇即指出,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的背景下,一流学科建设已成为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深入研究一流学科的建设路径,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对于推动高校改革与发展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2024年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与评价中心工作计划(二篇)

2024年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与评价中心工作计划(二篇)

2024年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与评价中心工作计划____年高等教育研究与评价中心成立。

一年来,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各部门的支持下,中心以“规范、研究”为工作目标,不仅如期完成了各项任务,而且为下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____年,中心将以“创新、提高”为宗旨,以“科学、规范、高效”为原则,学习____教育部“质量工程”精神,围绕校“____”规划以及校____年党政工作要点,开展教育咨询与资讯服务工作,加强高等中医药教育研究与校本研究,建立健全校本评估体系,提高校本评估能力与水平,为学校发展提供科学决策的资讯与依据。

一、加强教育研究与资讯服务工作,为学校与广大师生员工提供更集中更实际的资讯。

1、教育部“质量工程”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

它的实施,对于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受益面,形成重视教学、重视质量的良好环境和管理机制,实现高等教育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每一个学校而言,“质量工程”是机遇又是考验。

学校只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才能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创新人才的需求,才能在竞争中立足脚跟。

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吴仪副总理就中医药发展作了重要讲话,对中医药教育有着深刻的影响。

为此,本年度本部门将紧紧围绕“质量工程”以及吴仪副总理的讲话,充分发挥教育研究与资讯服务的功能,一方面对《高教信息》进行改版,增强其资讯性,及时为教职员工提供学习资料;另一方面,聘请有关专家作讲座,传播最新教育动态、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方法与手段等,使教职员工充分认识和理解教育的形势以及教育者的责任。

二、继续加强高等中医药教育,尤其是校本教育教学研究,为学校的办学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结合学校中长期发展的需要,开展中医药教育思想发展研究、____中医药大学校史研究,探究与挖掘我校教育理念、凝炼大学精神以及办学多年形成的优良校风、教风与学风。

3、针对校“____”发展规划,结合____省教育科学“____”规划课题、校“____”规划课题研究,加强学校内涵建设研究。

第五轮学科评估视角下加强军队院校学科建设的建议

第五轮学科评估视角下加强军队院校学科建设的建议

摘要国家和军队历来重视学科建设工作,军队院校以服务国防和军队建设重大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学科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2020年开展的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为军队院校学科建设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把脉问诊机会,受到军队院校的高度重视,也进一步增强了各院校的参评意愿。

该文在对照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指标框架和改革趋势的基础上,从学科评估的角度对军队院校加强学科建设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学科评估;军队院校;学科建设Suggestions on Strengthening the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of Military Academ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Fifth Round of Discipline Evaluation //WANG Yiyang,YAN Yite Abstract The state and the military have always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itary academies take serving the major needs of national defense and military construction as their starting point and goal,and their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has entered a new stage of development.The fifth round of discipline evaluation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which was launched in 2020,provides a rare opportunit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ilitary academies.It is highly valued by mili‐tary academies and further strengthened their willingness to participate in the evaluation.Based on the index framework and reform trend of the fifth round of discipline evaluation,this pa‐per puts forward relevant suggestions on strengthening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of military academ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scipline evaluation.Key words discipline evaluation;military academies;discipline construction在党的强军目标指引下,着眼于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和世界一流军事院校,军队院校学科建设工作已不断深入。

高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构建与实施

高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构建与实施

高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构建与实施近年来,高校教育质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了提高高校教育质量,构建和实施科学、健全的高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体系构建的角度,探讨高校教育质量保障的实施路径和策略。

一、体系构建1.法律规范高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必须有法律依据,依法管理才能确保教育质量。

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方的权责义务,加强对高校的监督和管理,是构建高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首要任务。

2.机构设置高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应该包括多个机构,形成合力。

其中包括教育主管部门、高校自身教育质量保障机构、行业协会和第三方评估机构等。

这些机构各司其职、形成相互配合的关系,确保教育质量的评估、监测、提升和保障等各个方面的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3.指标体系构建高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离不开科学的指标体系。

应该建立全面、客观、科学、可比较的评价指标,涵盖教学质量、师资力量、教育资源、科研水平等方面,以全面衡量高校教育的质量。

二、实施路径与策略1.建立有效的信息管理系统高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实施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撑。

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收集和整理教育质量的相关数据,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信息管理系统还可以提供学生反馈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校教育质量的提升离不开优秀的师资队伍。

为此,应加强教师培训与评价体系的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

同时,应加大师资队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吸引更多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加入高校教育事业。

3.推行质量评估机制建立高校教育质量评估机制,对高校的教学质量进行全面的评估。

评估结果将作为高校招生、评职称、评奖励等方面的重要依据,激励高校积极提升教育质量,形成良好的竞争机制。

4.加强学科建设与科研支撑高校教育质量的提高需要优秀的学科建设和科研支撑。

加强学科建设,形成学科交叉与融合的优势,提高高校整体的教育质量。

同时,加大科研投入,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科研项目,提升科研水平,通过科研成果推动教学改革和教育质量提升。

对完善我国学科建设评价工作的思考.doc

对完善我国学科建设评价工作的思考.doc

对完善我国学科建设评价工作的思考作者:梁传杰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10年第04期[摘要]文章以学科建设评价主体为视角,对我国学科建设评价的现状进行了梳理,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对完善我国学科建设评价工作进行了系统思考。

[关键词]学科建设评价[作者简介]梁传杰(1970- ),男,湖北天门人,武汉理工大学高教所,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

(湖北武汉430070)[课题项目]本文系“十一五”全国教育规划课题“高校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培养研究”(课题编号:DIA090250)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08年教育学重点课题“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发展战略研究质量与水平”(课题编号:AGA08034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06-0038-02学科建设评价是加强对学科建设监控的重要手段,是学科建设管理的重要环节,其评价结果反映了学科建设的绩效和水平。

随着两级政府及高校对学科建设重要性认识的提升,学科建设评价工作越来越引起政府、高校和社会的重视,尤其是在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政府职能转变的背景下,中央和地方政府强化了评价监督职能,学科建设评价成为两级政府的重要职能之一。

一、我国学科建设评价的现状对于学科建设评价有多种划分方式,本文以学科建设评价主体为视角,将学科建设评价分为两级政府开展的学科建设评价、社会中介开展的学科建设水平评价和高校开展的学科建设自我评价。

1.两级政府开展的学科建设评价现状。

第一,中央政府开展的学科建设评价工作。

中央政府开展的学科建设评价工作主要是对学位授权点的评价。

中央政府开展的学位授权点评价活动始于1985年,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目前已进入定期评价的制度化阶段。

2005年4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批,正式出台了《关于开展对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定期评估工作的几点意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评估结果
经过初步分析,可以看出,***等13个学院技术有效、规模有效, 而***等7个学院非DEA规模有效。
● 成效
1.为实施分层次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在学科建设绩效科学评价的基础上,按学科建设绩效以学院进行分层。 2.发挥学科建设绩效良好学院的引领、示范作用 要将学科建设绩效良好的学院的建设经验进行总结,成为可供其他学 院学习和借鉴的经验与做法,引领学校其他学院学科建设的发展。 3.查找问题,谋求各学院的共同发展 对于投入产出绩效不佳的学院,要分析其在学科建设投入配置和建设 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优化学科建设人、才、物投入上的配置,加强 建设与管理,加强产出绩效不佳学院的学科建设。 4.在投入资源上均衡配置,在产出效益上比例协调
(四)学科建设评估要注重整体把握与细节考查的结合
●学科建设评估关注重点在学科整体发展 ●学科建设评估要发现问题,需要关注其组成要素的现状及发
展变化
●质量监控既要关注结果,又要关注影响因素
(五)强化学科建设评估工作信息化建设,提高工作效率
●加强校内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 ●要以高校校园网建设为基础,完善校内各种基本信息 ●开发学科建设评估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学科建设评估工作信
强化学科建设评估,完善质量保障机制
二〇〇九年十一月
报 告提纲
一、学科建设评估与质量保障机制的关系 二、武汉理工大学学科建设评估实践 三、做好学科评估、完善质量保障机制的思考
一、学科建设评估与质量保障机制的关系
(一)学科建设评估
●对学科建设的几种认识
—— 将学科建设视为一种管理工作 规划、建设、监控、评价等环节 —— 从学科建设内容的视角 研究方向、师资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 ——将学科建设上升到办学理念的层面 *基于当下对学科建设认识的延伸 *基于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形势
——各学院加强了自我评估,强化了自查、自省意识 ——及时发现了少数学科存在的问题,树立了危机意识 ——各学院强化了对学科的建设,发展了建设意识 ——将学科建设评估作为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了系 统管理意识
三、做好学科建设评估、完善质量保障机制的 思考
(一)以学科建设评估为牵引,系统构架高校内部质量 保障体系
●一个系统机制构成:运行机制、动力机制和约束机制。 ●学科建设评估作为管理工作的一个环节,是质量保障运行机
制的组成部分。
●学科建设绩效评价(对象是所有学科)要与奖惩机制挂钩,
与后续建设相结合,是完善质量保障动力机制和约束机制的重要 内容。
● 学科自我评估查找弱势学科存在问题,是学科建设约束机制
的组成部分。
三级指标
投入指标
财 物 科学研究

产出指标
人才培养
学科建设绩效评价的过程与结果的考查上,注意两点: ——在学科建设投入的考查上,要考虑学科建设投入在时间维度上的变化情 况,即按照时间的变化,学科建设在人、财、物投入力度上,即建设绝对值是 呈上升趋势还是下降趋势;在学科建设在人、财、物投入的发展势头上,即学 科建设增长值是呈上升态势还是下降态势 ——学科建设投入与产出指标体系中各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或三级指标数值的 选取上,要考虑学科建设的持续性、长期性和建设成效的后延性,对学科建设 投入与产出指标值的选取不能仅仅某一年的相关数据,而应该是某一建设周期 投入与产出指标的平均值,这样,才能比较真实、科学地反映学科建设在一定 时期内的投入与产出情况,才能比较科学、合理地评价某一学科建设对象的学 科建设绩效。
—— 机制的内涵 是指系统内各子系统、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 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协 调运转,针对系统外界环境变化,进行内部运作的方 式。 ——质量保障机制(高校内部)的内涵 从研究生培养单位自身质量保障体系构建出发,在分 析宏观及微观环境影响本单位研究生培养质量因素的 基础上,包括研究生培养招生、培养、学位管理等培 养过程的运行机制、动力机制和约束机制的总和。
●对学科建设评估内涵的界定
一种收集学科建设评估对象的相关系统性信息,根据 学科建设评估对象功能特征和建设目标,为实现特定的目 的,运用某种或几种研究方法,由一定的评价主体对学科 建设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成为指引学科建 设未来的发展方向、合理配置资源的一系列有助于实现科 学管理的重要依据,进一步提高学科建设水平。
——背景 武汉理工大学合校以来学科建设的高投入:每年八千万,如 何评价学校整体的学科建设成效? 学校实行二级目标责任制,学科建设是考核各学院成绩权重 最大的指标,如何实行科学评价学院学科建设成效? 两级政府开展的学位水平评估,如何保证并加强弱势学科建 设? ——指导思想 以学科建设评估工作为牵引,加强对学校内部开展的学科建 设活动进行整体的监控,保证学科建设成效。
——主要开展两项学科评估工作: 一是学科建设绩效评价:(对所有学院或学科进行评估)评 价所有学科的建设成效。 二是学科自我评估:(选择部分学科进行评估) 发现问题, 提出整改措施,加强弱势学科建设。
(二)学科建设绩效评价
● 方法
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和指标权重赋权法(客观)(保证评 价方法上尽量减少主观因素)
(二)质量保障机制
●质量保障体系
—— 制度层面 学位授权体系、研究生教育的“2+1”管理体制等 ——建设层面 学科方向、导师队伍建设、实验基地建设等(学科建 设的内在建设要素) —— 操作层面 研究生培养过程(招生、培养、学位等) ——评估层面 前三者为质量保障的支撑体系,此为质量监控手段。
●质量保障机制
(三)两者的关系
● 学科建设评估为质量保障机制提供环境和氛围 师资队伍 学科建设评估→学科建设→ 科学研究 → 改善人才培养条件 基地建设 ● 学科建设评估是质量保障机制的重要内容 评估是质量监控的手段,学科建设包括内在性要素和外显性要 素。
பைடு நூலகம்
二、武汉理工大学学科建设评估实践
(一)总体思考与构架
(三)投入资源上均衡配置,产出效益上比例协调
学科建设要实现其过程和结果的绩效最优化: ●要实现在学科建设投入资源,即人、财、物的投资上合理配 置,达到比较合适的资源配比,保证学科建设的投入力度 ●要在学科建设产出上实现均衡,实现学科建设在人才培养规模、 人才培养质量以及科学研究的各项产出中都达到较合理的水平, 从而实现学科建设产出效能的最大化
●学科建设的全局性、系统性,为以学科建设评估为牵引,系
统构架内部质量监控体系和监控机制提供了条件。
●学科建设评估要形成多极管理体制(二级政府、高校、学
院)。
●学科建设评估要在试点基础上,将有关工作制度化。 ● 学科建设评估要引领整个研究生培养监控的全过程(包括招
生、培养和学位管理等)
(二)学科建设绩效评价与自我评估相结合,完善质量 保障的运行机制、动力机制和约束机制
息化建设

谢!
● 学科自我评估实践过程
——对象:拟参评的博士点和硕士点 ——时间:提前三年对参评学科进行自我评估 ——制度化(出台了《武汉理工大学自我评估管理办法》) ——日常化(每年开展一次学科自我评估工作) ——规范化(学院自我评估、学校组织专家评估、学校最后评定、 提出整改措施、加强后续建设)
● 学科自我评估成效
(三)学科自我评估
● 总体思考与设想
背景: ——二级政府为加强学科建设监督,开展的学科合格评估工作 (外部环境) ——高校弱势学科发展不顺,学科发展的内在危机 (内在要求) 设想: 进一步加强学位授权点建设,强化自我监督职能,保证研究 生培养质量;通过学科自我评估,及早发现问题,尽快采取措 施,强化弱势学科建设。
● 关注点
结果和过程的统一 学科建设结果(数据包络分析法) 学科建设过程(矩阵图)

实践 对武汉理工大学所有学院的学科建设绩效评估。
● 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人 二级指标
正高职称人数、副高职称 人数、中级职称人数、初 级职称人数 国家专项、地方政府投入 、学校自筹、社会捐赠 实验仪器设备、图书资料 、实验室面积、教室面积 科研项目、科研经费、科 研成果、科研基地 人才培养规模、人才培养 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