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公路道路勘测设计.doc

合集下载

二级公路工程勘测设计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二级公路工程勘测设计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二级公路工程勘测设计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摘要:本文主要针对二级公路工程勘测设计展开分析,思考了设计的方法和设计的措施,明确了在设计的过程中如何进一步提高设计效果,提出了问题的解决方法,可供今后参考。

关键词:二级公路,工程勘测设计,问题,解决方案前言在二级公路工程的勘测过程中,设计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过程中,所以,也是会经常出现问题,为此,我们应该更加深入的分析二级公路工程勘测设计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1、对公路勘测设计产生影响的相关因素1.1工程前期在投资方面的控制。

目前我国大部分公路在建设时,都是通过地方政府自筹资金进行建设的,这就使资金在一定程度上很难得到保障。

一旦资金无法及时到位或是资金不足,则会影响到公路勘测设计工作,使其设计无法满足公路的基本标准需求,为施工管理增加了较大的难度。

1.2设计单位自身的能力影响。

在进行勘测设计单位的选择时,业主为了资金考虑,会选择一些较小的、收费低的单位来进行设计,这就很难保证图纸的质量。

1.3缺乏完善的前期准备工作。

勘测设计前需要对工程进行详细的了解,进行实地考察,收集好工程的相关设计资料。

但在当前设计时,很大一部分设计人员对工作缺乏认真负责的态度,在有限的设计时间内不进行现场勘查,而仅利用手中现有的资料即开始进行设计,从而导致勘测设计与工程实际情况有较大的出入,设计图纸中漏洞及不合理的情况也时常发生,严重影响了施工的进度及工程的质量。

1.4公路沿途的历史文物以及民族风俗习惯也会对公路的勘测设计产生一定影响。

1.5勘测设计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公路工程的整体建设质量。

第一,是对工程总体投资的影响,如果没有充分的勘测设计,初步的设计概算、投资评估和施工图纸之间会存在较大的差别,使得估算无法包住概算,概算无法包住预算的情况出现,并在一定程度增加了投资规模。

其次,对工程的工期造成一定影响,如果缺乏科学有效的勘测设计,就容易导致设计变更,大设计变更会增加施工单位的机械设备和人员,增加工程的工作量,现有工期也就不能满足施工的基本需要。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二级公路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二级公路

1.概述1.1设计任务依据及概况根据道路勘测课程设计任务书,进行本次施工图设计。

本次初步设计为德福至鱼卵山二级公路新建工程,工程起点在德福,桩号为K0+000,终点在鱼卵山,桩号K3+699.49。

本工程全线按二级公路标准设计,根据沿线村镇的分布和地形的变化情况,并与现有公路和规划路网相结合,在相应的地方道路、机耕路、人行路上设置平交道口。

在排灌沟渠间设置涵洞、桥梁。

1.1.1设计标准(1)主线设计标准本工程是按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规定的二级公路标准设计,计算行车速度60Km/h,其主要技术指标如下:公路等级: 二级公路;计算行车速度: 6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 10米(2)线形要素标准平曲线半径:一般最小半径: 400米;极限最小半径: 250米;不设缓和曲线和超高最小半径:2500米纵坡:最大纵坡: 5%最小纵坡:路堑或其他横向排水不畅地段不小于0.3%最大坡长: 1100米(坡度为3%时)900米(坡度为4%时)700米(坡度为5%时)500米(坡度为6%时)竖曲线要素:竖曲线最小半径:凸形一般最小半径/极限最小半径4500/3000米;凹形一般最小半径/极限最小半径: 3000/2000米;竖曲线最小长度: 70米(3)桥涵设计标准桥涵宽度:与路基同宽;桥涵设计荷载:公路Ⅰ级;(4)路面设计标准1路面设计标准轴载:100KN;(5)道路平面交叉标准平面交叉路线尽可能为直线、并尽量正交。

当必须斜交时,交叉角度应大于45度。

平面交叉范围内的纵坡宜设置为平坡,当条件受限制时,纵坡不大于3%。

所有的平面交叉口采取严格的安全措施,设置了警告标志、指路标志、限速标志等,在主要的交叉口还设置转弯车道。

1.1.2总体设计原则本工程为德福至鱼卵山二级公路公路的新建路段,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的要求,交通量的预测情况及公路的使用功能,确定总体设计原则如下:(1)采用的技术标准必须满足公路的使用任务、功能和远景交通量的需要。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2012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2012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某二级公路设计背景资料:本课程设计内容为某二级公路的平曲线,纵断面以及横断面的设计。

该公路设计速度60km/h,为2车道公路。

图1. 地形图道路纵断面控制点高程:起点:110m, 终点95m;跨河桥梁桥面高程不低于94m。

道路标准横断面如图2所示。

图2. 道路标准横断面(单位:米)设计任务1. 请查阅《公路线路设计规范》JTG D20-2006,与《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依据规范内容确定本设计的各项技术指标其中包括:圆曲线最小半径;回旋曲线参数及长度;最大最小纵坡:竖曲线最小半径;最小坡长;超高渐变率以及圆曲线加宽值等:2. 在AUTOCAD环境下,运用纬地设计软件完成道路平曲线的设计工作;3. 设计道路的纵断面并绘制纵断面设计图4. 设计道路平曲线加宽、横向超高及过渡。

设计成果:(A3图纸打印)道路平面设计成果:道路平曲线设计图(1:500~1:2000)编制曲线要素表;主点坐标表道路纵断面设计成果:纵断面设计图,标明地面线、设计线、竖曲线要素、桥涵位置、孔数及跨径。

(水平1:2000或1:1000,垂直1:200或1:100)道路道路基设计成果:路基标准横断面图编制横断面设计表参考书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2004.01.29《公路线路设计规范》JTG D20-2006,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2006.07.07 《道路立交工程》,王伯惠,人民交通除本社,2000.5《道路勘测设计毕业设计指导书》许金良,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6《道路勘测设计》,杨少伟,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6课程设计成绩评定标准:课程设计成绩按五级分制,即优秀、良好、中、及格和不及格。

一般以指导教师评定的成绩为主。

评分标准如下:1 .优秀——按时完成课程设计,内容符合任务书和指导书要求,无重大原则问题,并在某些问题上有独立见解,说明书条理清楚符合编写规范,图纸整洁,计算无错误。

二级公路道路勘测设计

二级公路道路勘测设计

二级公路道路勘测设计二级公路道路勘测设计是一项重要的工程设计,它涉及到道路运输和交通的安全和效率。

本文将从勘测设计的角度,探讨二级公路道路勘测设计的要点。

1. 勘测设计前的准备进行二级公路道路勘测设计前,必须进行勘测前准备工作,包括:查阅有关资料与图件、实地踏勘、确定测区范围及勘测任务书、确定测区地形及控制点等。

这些准备工作对于保证勘测质量和项目进度是至关重要的。

2. 勘测设计方法二级公路道路勘测设计方法主要包括:综合勘测、静止法、动态法、非接触勘测等。

根据勘测要求和勘测对象特征的不同,可采用不同的勘测方法,但综合勘测仍是最常用的方法。

(1)测区范围的确定测区一般包括道路中心线、房屋、桥梁、涵洞、隧道、交叉口及路基填挖等部分,其范围应根据实际要求进行确定。

(2)地形测量地形测量是对勘测设计来说至关重要的一项任务。

地形测量的目的是了解测区内自然地理、地形地貌和地貌变化的情况。

地形测量可采用全站仪、GPS测量等工具。

(3)水文测量水文测量包括水文观测和水文分析两个方面。

水文观测包括降雨观测、径流观测和水文气象观测等。

水文分析则是指分析测区内河流流量大小、水位高度以及洪水发生的概率等。

(4)控制点的设置控制点的设置是为了保证测量精度和现场勘测的质量。

控制点的设置应根据测区的特点和勘测任务进行设置,包括基线设置、测站设置、高程控制点设置等。

(5)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是勘测设计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数据处理要做到科学、准确、完整,包括数据检查、数据处理与分析、图件绘制等。

4. 结语二级公路道路勘测设计是一项复杂而又精细的工作,它需要精确的勘测和数据处理能力。

我们必须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勘测技术和方法,以保证二级公路建设的质量和安全。

毕业设计课程设计道路勘测课程设计(二级公路)

毕业设计课程设计道路勘测课程设计(二级公路)

一、课程设计说明书1 道路选线....................................................1 2平面设计.....................................................13 纵断面设计..................................................54 横断面设计.................................................10二、参考文献.................................................151 道路选线道路选线,就是个根据道路的使用任务、性质、公路的等级和技术标准,从规划的起、终点之间结合地形、地质、水文及其他沿线条件,综合考虑平、纵、横三方面因素,在实地或纸上选定道路中线的确切位置,然后进行有关的测量和设计工作。

我们本次选线为纸上定线.。

1.1纸上定线在纸上定线中,因使所设计路线尽量与等高线平行,绕开等高线密集的陡坡地区。

在定线时,直线距离不能太长,一般以20V(V是设计车速)为最大长度。

1.2选线原则路线设计受到地形、水文、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还受到到很多社会、经济等上的因素。

本次为丘陵区选线,等级为二级公路,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1)使填、挖方平衡。

2)路线的坡度做好控制,在0.3%~7%为宜3)多种方案,从中选择最优方案。

4)做到少占耕地,与农田基本建设相协调。

5)根据设计标准合理布局线路,路线设计要保证行车安全、舒适。

6)选择坡度较缓的地形,有利于施工。

7)对水文地质差的地方尽量绕行。

在地形图要设计两个弯道,在弯道设计时,除考虑曲线要素外,还要注意弯道内侧是否有物体阻碍司机的视线,为满足视距要求,要对其横净距进行计算,具体方法在横断面设计时在详细说明。

2 平面设计路线的平面线形是由指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组成的平面线形,平面设计就是将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等合理的组合起来,确定路线平面位置和各部分的几何尺寸的工作。

二级公路设计开题报告doc

二级公路设计开题报告doc

二级公路设计开题报告篇一:二级公路开题报告洛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篇二:道路设计开题报告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本科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课题名称:学院(系):年级专业: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日期:一、选题的性质、依据与意义1.选题的性质毕业设计,作为道路小组,是在给定的地形图上设计一条二级公路。

具体内容包括公路选线、线形方案比选;项目区域分析;规划选址论证分析。

通过自己独立思考设计,从而对我们专业知识进行综合性检测,达到教学目的。

近年来,高等级公路是公路发展的必然趋势,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尤其是高速路,我国早在04年就组织编制了《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对未来30年的高速路建设做了整体的规划。

全国各省市都在逐年加速对高等级公路的投资,并且高等级公路的各种技术也日趋成熟,沥青加工技术的发展也使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结构成多样化发展,相关部门也编制了新的《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以推广标准化施工。

所以选一段(原文来自:小草范文网:二级公路设计开题报告)二级公路的设计作为毕业设计的题目,具有社时代性质。

2.选题依据本次选题,是依据大学专业课程,道路勘测设计、路基路面工程等内容而定的具有代表性,全面检测所学知识的结业性选题。

我的设计课题是道路规划选址,此二级路设计所依据的相关规范见后。

3.选题意义毕业设计是实践性教学的重要环节。

通过“假题真做”,强化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培养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的能力,方案必选和论证的能力,理论分析与设计运算能力。

进一步提高应用道路cad绘图的能力以及编写编制能力,同时通过对二级公路的设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编制设计书的能力,使我们熟练掌握二级公路的设计过程,掌握资料的收集和分析、相关规范的选择和运用,掌握二级公路一般技术指标的确定、路线的布置和计算、设计方案的选择、成果图的绘制以及设计文本的编制全过程。

另外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工作做好技术储备,使我们能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的读懂图纸上的设计意图,发现问题并做出正确的解决方案。

设计一条二级公路道路勘测课程设计

设计一条二级公路道路勘测课程设计

湖北工业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道路勘测课程设计系别: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专业班级:09路桥1班姓名:学号: 0910611204指导老师:目录第一章工程设计任务书3第二章路线平面设计4第一节平面选线原则4第二节平面选线设计 4 第三章纵断面设计7第一节纵断面设计方法原则与要求7第二节纵坡设计8第三节竖曲线设计10第四节平、纵线性组合11第四章横断面设计12第一节横断面组成12第二节超高设计12第五章路基设计表及土石方计算的计算说明14第一节路基设计的内容与要求14第二节土石方调配15第三节计算说明及设计图纸15总结16鸣谢16第一章工程设计任务书《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一、目的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受到工程技术的基本训练,掌握道路勘测设计的专业基本理论,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学以致用。

二、设计内容设计一条二级公路。

三、相关资料数字地形图1份,或电子地形图1份,已知数据如下:起点桩号:自定起始桩号现有山区旧路一条,可利用改造、可重新选线定出一条新路。

四、设计要求及提交成果1.在地形图上完成选线、定线工作;2.路线平面设计图,直线、平曲线要素及转角表,里程表;3.路线纵断面设计图,纵坡及竖曲线要素表;4.标准横断面图,加宽和超高设计与计算,逐桩横断面图及填挖面积,路基设计表,土石方计算表;5.完成时间:1周。

五、参考资料及技术标准1.国标.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2.国标.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3.国标.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90).人民交通出版社,1990.4.国标. 公路勘测规范(JTJ061-99). 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六、格式要求目录第一章工程设计任务书第二章路线平面设计第三章纵断面设计第四章横断面设计第五章路基设计表及土石方计算的计算说明总结鸣谢图表全部装订成册:平面设计图、道路线元表、逐桩坐标;纵断面设计图、纵断面要素表、中桩高程标准横断面图、逐桩横断面图及填挖面积;路基设计表、土石方计算表A3标准图、A4表格七、所用设计软件:纬地CAD、东南大学EICAD、道路测设大师、PDA公路测量助理等第二章路线平面设计第一节平面选线原则⑴平面线形应直捷、连续、顺势,并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完整word版)道路勘测设计说明书

(完整word版)道路勘测设计说明书

《设计说明书》(一)概述1、任务依据.根据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进行设计。

2、设计标准此地区为丘陵地区,该路设计为二级公路,选用行车速度V=80km/h,双车道,路幅宽度12m。

其他技术指标参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拟定,充分考虑了平、纵、横三方面的优化组合设计,力求平面线型流畅,纵坡均衡,横断面合理,以达到视觉和心理上的舒展。

3、路线经过:中间控制点,池塘,那龙养殖场,路线设计终点,全长1684。

865KM,桩号间距为20。

4、需要说明的其它事项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的要求,交通量的预测情况及公路的使用功能,确定总体设计原则如下:1.采用的技术标准必须满足公路的使用任务、功能和远景交通量的需要。

2.避免不必要的浪费,项目建设时应适当超前考虑。

3.尽量利用老路及山地,以降低造价。

4. 尽量选择高差较低的地段修路,减小工程量和土石开挖量,减小造价.5.沿线的中小城镇采取“离而不远,近而不进”的原则,通过人口稠密地区时,在现有详细调查资料基础上,进行了多方案比较,尽可能减少房屋的拆迁量。

除考虑房屋拆迁外,对管线的避让和动迁在初步设计选线时也进行了重点考虑,并作为线位的重要控制点.(二)沿线自然地理概况1、地形、地貌路线所经地区地形为湿润丘陵重丘、低山及平原、属云贵高原与东南沿海三角洲平原的过渡地区。

丘陵、低山坡面陡峻,陡达40%以上。

沟谷两侧坡面曲折,局部地段呈鸡爪地形。

该地区河流及沟谷水量丰富,地面径流资源丰富,水土流失不太严重。

广阔平坦,村镇、田地、水利建筑设施等较多。

2、工程地质评价本地区位于南岭中等山地工程地质区的西南部。

第四纪多残积层土质为砖红色粘性土、属高液限的粘土,多为碳酸岩风化的残积土.该地区岩石风化破碎较重,丘陵地区属于自然营力的长期作用,局部地方有岩石出露。

岩石以碳酸岩为主,花岗岩次之。

据实地调查,路线所经平原微丘区均按土质考虑,其中松土占30%,普通土占70%;路线所经山岭重丘区:(1)凡岩石悬崖地区,土层厚1米,为普通土,以下为岩石中,软石占40%,次坚石60%;(2)凡有土质陡坎地区,均为土质,其中松土占30%,普通土占30%,硬土占40%;(3)凡无陡坎悬崖地区,土层覆盖厚度约为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工程概况名称:舒兰—蛟河二级公路;地质条件:粘性土,稠度为1.0;地形条件:平原地形;2.技术指标2.1设计标准:根据设计任务书要求,本路段按二级公路技术标准勘察、设计。

设计车速为60公里/小时,双车道,设计年限:20年(路面类型为水泥混凝土路面)。

2.2 设计执行标准、规范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2.2 各项技术指标:2.2.1平面:(1)圆曲线一般最小半径为200m,极限最小半径125m;不设超高最小半径当路拱≤2%时为1500m,当路拱>2%时为1900m。

(2)平曲线长度一般值为300m,最小值为100m。

(3)缓和曲线最小长度一般值为80m,最小值为60m。

2.2.2纵断面:(1)最大纵坡为6%,最小坡度为0.5%,最小坡长150m;纵坡为6%时的最大坡长为600m。

(2)凹形竖曲线半径一般值为1500m,极限值为1000m,竖曲线最小长度为50m;凸形竖曲线半径一般值为2000m,极限值为1400m,竖曲线最小长度为120m。

2.2.3横坡和路面宽度:(1)横坡:1.5%~2%(2)路面宽度:a.车道宽度: 3.5m。

b.路肩宽度:右侧硬路肩宽度一般值为0.75m,最小值为0.25m;土路肩宽度一般值为0.75m,最小值为0.5m。

c.路基宽度:一般值为10m,最小值为8.5m。

2.2.4视距:停车视距为75m,会车视距为150m,超车视距为350m。

3.横断面设计(1)行车道宽度:2×3.5m;(2)硬路肩宽度:2×0.75m;(3)土路肩宽度:2×0.75m;(4)路基总宽度:10m。

4.平面选线4.1平面选线的原则(1)在道路设计的各个阶段,应运用各种先进手段对路线方案作深入、细致的研究,在多方案论证、比选的基础上,选定最优路线方案。

(2)路线设计应在保证行车安全、舒适、迅速的前提下,做到工程量小、造价低、运营费用省、效益好,并有利于施工和养护。

路线设计应注意立体线形设计中平、纵、横面的疏顺、合理配合。

在工程量增加不大时,应尽可能的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

不应轻易采用最小或极限指标,也不应片面采用较高指标。

(3)选线应同农田基本建设相配合,做到少占田地,并应尽量不占高产田、经济作物田和经济林园(如橡胶林、茶林、果园)等。

对沿线必须占用的田地,应按国家有关法规,做好造田还林等规划和必要的设计。

(4)通过名胜、风景、古迹地区的道路,应与周围环境、景观相协调,并适当照顾美观,重视保护原有自然状态和重要历史文物遗址。

(5)在选线过程中,对严重不良地质路段,如滑坡、崩坍、泥石流、岩溶、泥沼及排水不良等特殊地区,应慎重对待,一般情况下应设法绕避,如必须穿过时,应选择合适位置,缩小穿越范围,并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

4.2选线过程一条道路路线的选定是经过由浅入深、由轮廓到局部、由总体到具体、由面到带进而到线的过程来实现的,一般要经过以下三个步骤:(1)全面布局(2)逐段安排(3)具体定线a.控制点的选定:在平原地区选线过程中,对严重不良地质路段,如池塘、泥沼及排水不良等特殊地区,应慎重对待,一般情况下应设法绕避。

初步选定能避开池塘的一个控制点,定出路线的大致走向。

b.加密控制点:避开地质不良地段,尽量少占用农田,加密控制点。

c.确定路线走向:在前面各项工作的基础上,把各个控制点连结起来,定出路线的走向。

4.3纸上定线设计路段为平原区二级公路,地形起伏不大,但易受池塘等的影响,因此,尽量避开池塘等不利地段。

5.平面设计5.1曲线及桩号标定:起点桩号K0+000,JD1桩号K0+440, 151.6α︒=右, 1R 250m =,s1L 110m =;JD2桩号K0+920,239.6α︒=左,2R 250m =s2L 110m =。

5.2平曲线要素计算:切线增长值:232402RL L q s s-= 內移植:342268824RL R L p ss -= 切线长:q tg p R T ++=2)(α外距:R p R E -+=2sec )(α平曲线:0180s L R L πα=+5.3 曲线主点桩号计算:T JD ZH -=S L +=ZH HYL/2Z QZ +=HL Z +=H HZS L -Z H YH =5.4平面线形:5.5例:JD1点计算数据已知:R1=250m ,Ls1=110m ,1α右=51.6°。

切线增长值: 3254.912240s s L L q R =-=m 內移植:2432.013242384s s L L p R R=-=m 平曲线长:0335.03m 180s L R L πα=+=切线长:()tan 176.74m 2T R p q α=++= 外距:R p R E -+=2sec )(α=29.92m桩号:T JD ZH -==K0+263.26S L +=ZH HY =K0+373.26 L/2Z QZ +=H =K0+430.78 L Z +=H HZ =K0+598.29 S L -Z H YH ==K0+488.2JD1线形图:O点5.6平曲线要素汇总表JD点JD桩号Ls(m)αR(m) L(m)T(m) E(m)JD1K0+440 110 右51.6°250 335.03 176.74 29.92JD2K0+920 110 左39.6°250 282.70 145.64 17.85主点桩号ZH HY QZ YH HZJD1 K0+263.26 K0+373.26 K0+430.78 K0+488.29 K0+598.29TD2 K0+774.36 K0+884.36 K0+915.71 K0+947.06 K1+057.066.纵断面设计6.1 纵断面设计原则1.纵面线形应与地形相适应,线形设计应平顺、圆滑、视觉连续,保证行驶安全。

2.纵坡均匀平顺、起伏和缓、坡长和竖曲线长短适当、以及填挖平衡。

3.平面与纵断面组合设计应满足:4.视觉上自然地引导驾驶员的视线,并保持视觉的连续性。

6.2 纵断面拉坡1. 纵坡设计要求:(1)设计必须满足《标准》的各项规范。

(2)纵坡应具有一定的平顺性,起伏不宜过大和过于频繁。

连续上坡或下坡路段,应避免反复设置反坡段。

(3)沿线地形、地下管线、地质、水文、气候和排水等综合考虑。

(4)应尽量做到填挖平衡,使挖方运作就近路段填方,以减少借方和废方,降低造价和节省用地。

2.纵断面拉坡步骤:(1)标注控制点:确定路线起、终点以及越岭垭口,地质不良地段的最小填土高度,最大挖深等线路必须经过的标高控制点。

(2)试坡:在已标出的“控制点”纵断面图上,根据各技术指标和选线意图,结合地面线的起伏变化,以控制点为依据,在其间穿插取值,同时综合考虑纵断面设计中的平纵组合问题,即当竖曲线和平曲线重合时,应设法使竖曲线的起、终点分别放在平曲线的两个缓和曲线内,其中任一点都不要放在缓和曲线以外的直线上,也不要放在圆弧段之内。

由此试定出若干坡线。

(3)调整并核对:对试坡时所定出的各种坡线进行比较,排除不符工程技术标准的坡线,在剩下的坡线中选取填挖方量最小又比较平衡的坡线。

在选取的坡线上选择有控制意义的重点横断面,从纵断面图上读出其对应桩号的填挖高度,检查该点的横断面填挖是否满足各项工程指标。

如果不满足,则应对所选坡线进行调整。

6.3 竖曲线要素计算竖曲线要素设计公式为:12i i -=ω 竖曲线长度: ωR L =竖曲线切线长: 2LT =竖曲线外距: RT E 22=6.4竖曲线计算数据:已知:1i =1.15%, 2i = -1.27%,3i =1.27%; R1=6500m ,R2=5000m 。

纵断面要素示意图BPD1: 桩号K0+420121i i -=ω=-2.42%,凸型竖曲线 曲线长:111w R L ==157.3m 切线长:T1=21L =78.65m 外距:12112R TE ==0.48 m起点桩号=K0+420-78.65=K0+341.35终点桩号=K0+420+78.65=K0+498.65BPD2:桩号K0+900232i i -=ω=2.54%,凹型竖曲线 曲线长:222w R L ==127m 切线长:T2=22L =63.5m 外距:22222R TE ==0.40m起点桩号=K0+900-63.5=K0+836.5终点桩号=K0+900+63.5=K0+963.56.5竖曲线要素汇总表6.6纵断面设计成果表由前面的计算即可确定出各直线段坡线上所对应的中桩标高,再由公式 算出竖曲线内各点的竖距,凸形竖曲线的曲线上中桩标高即为对应直线坡h2/2xR线标高减去竖距h,凹形竖曲线的曲线上中桩标高即为对应直线坡线标高加上竖距h。

由此即可确定纵断面线上各中桩的标高,也就可以算出各中桩的填、挖高度。

6.7绘制纵断面图纵断面图一般采用横向1:2000,纵向1:200的比例尺绘制,上部画纵断面图,下部标注如图:7.横断面设计7.1横断面设计的原则(1)、设计时应根据公路等级、技术标准,结合地形、地质、水文、填挖等情况选用。

设计前必须做好各项勘察工作,收集横断面资料。

(2)、兼顾当地基本建设的需要,尽可能与之配合,合理设计边沟断面尺寸,并按有关规定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

(3)、路基穿过耕种地区时,为了节约用地,如果当地石料丰富,可修建石砌边坡或直立矮墙。

(4)、沿河线的横断面设计,应注意路基不被洪水冲毁,如废方过多压缩河道而引起壅水危及农田、房舍时,一般应变更设计,将路线适当外移以减少废方,否则应将废方运走。

7.2确定路基横断面宽度设计公路为二级公路,采用整体式单幅双车道的路基断面形式。

根据工程技术标准,由公路等级(二级)及设计行车速度(60km/小时),确定路基横断面车道数为双车道,行车道总宽为7m ,行车道外侧分别设置宽度为0.75m 的硬路肩和土路肩,路基总宽度为10m 。

7.3 设计资料(1)、平曲线起、终点桩号,平曲线半径和转角在平面设计中读取。

(2)、每个中桩的填挖高度在纵断面设计中读取。

(3)、路基宽度为10m 。

在路线平面图上的各中桩横断面范围内并向外延伸一定距离选取若干点,量取各点的地面标高。

(4)、根据技术标准确定边沟的形式及尺寸。

(5)、根据线路所处地区的地质情况确定填方路堤和挖方路堑的边坡值。

7.4横断面设计计算7.4.1加宽计算: (1)全加宽确定按工程技术标准规定,二级公路采用第三类加宽值,即汽车轴距加前悬总长为m 148.82.5=+时的加宽值b=0.8m 。

当圆曲线半径m 250>R 时,由于加宽值很小,可以不加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