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浙江农林大学考研试题806-遗传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合集下载

浙江农林大学遗传学试卷及答案分析(六)

浙江农林大学遗传学试卷及答案分析(六)

遗传学试卷(六)一、名词解释:转导:以噬菌体为媒介所进行的细菌遗传物质重组的过程跳跃基因(转座因子):指细胞中能改变自身位置的一段DNA序列核外遗传(非染色体遗传):由核外的一些遗传物质决定的遗传方式:杂种优势:指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一代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力、抗逆性以及产量和品质等性状上比双亲优越的现象二、选择题:1.在粗线期发生交换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包含()A、一个DNA分子B、两个DNA分子C、四个DNA分子D、八个DNA分子2.玉米从雌雄同株转变为雌雄异株,是()的结果A、基因突变B、受精与否C、环境作用D、性染色体分离异常3.基因型为AaBbCc个体,经过减数分裂产生8种配子的类型及其比例如下:ABc21%ABC4%Abc21%AbC4% aBC21%aBc4%abC21%abc4%4.下列能表示3对基因在染色体上正确位置的是:()A、Ac/aC. B/bB、Ab/aB. C/cC、A/a. Bc/bCD、AbC/aBc5.下列有关细胞质基因叙说中,哪一条是不正确的()A、细胞质质基因也是按半保留方式进行自我复制,并能转录mRNA,最后在核糖体合成蛋白质。

B、细胞质基因也能发生突变,并能把产生的变异传给后代,能引起核基因突变的因素,也能诱发细胞质基因突变。

C、细胞质基因在细胞分裂时的分配是随机的,在子代的分布是不均等的。

D、细胞质基因通过雄配子传递。

6.对于果蝇常染色体上基因突变的检出,常采用()A、ClB品系B、Muller-5品系C、平衡致死品系D、“并连X染色体”法三、问答与计算:1.在小鸡的某一品系中发现有异常性状T。

你采取什么方法来决定此性状是染色体基因引起的,或是细胞质基因引起的,或是与“母性影响”有关,或是完全是由于环境引起的呢?做正反交:(1)T♀×+♂(2)T♂×+♀如果T是细胞质遗传的,这些杂交子代的表型将有差异(也就是(1)产生的都是T表型,(2)产生的都是+表型)。

2012年浙江农林大学考研试题理论力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2年浙江农林大学考研试题理论力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科目代码: 815 科目名称: 理论力学--------------------------------------------------------一、每题1分,共10分1、 (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 A 2. C 3. C 4. C 5. D 6. A 7. B 8. C 9. B 10. D三、填空题1. 2s /cm 50 OB 成 30角。

(5分) 2. r ω r 2ω。

(5分)3. s /cm 150 2s /cm 450。

(5分)4. e m ωω)2(2122e r m + 222)2(41ωe r m + 24αω+me α)2(2122e r m +。

(8分) 5. (119.6N ,rv m mg F 2=-。

(2分)6. 2u , R u /2。

(4分)7.24 ,4π。

(4分)8. 10m/s 2, 5m/s 2; 5m 。

(6分)------------------------------------------------------------------------------------------9. 静止 , 静止 。

(4分) 10.121(3)4l ωω+,2121(115)6ml ωω+(6分)四、计算题 1、解:图(1) 图(2)分析BC (如图(1)所示)020=-⋅=∑M l F MNC B可得40NC F kN = 分析AB (如图(2)所示)10,202x AxF F F q l =--∙=∑ 可得 100Ax F KN = '0,0yAy RB FF F =+=∑ 可得 40Ay F KN =-110,2203A A M M F l F l =+∙∙+∙=∑ 可得 240A M kN m =-∙------------------------------------------------------------------------------------------2、解: 图(1)图(2)1. 速度分析v R v O A 2323=⋅=ω v v v v A D C 23=== 以D 为动点,E O 1为动系(如图(1)所示)r e D v v v += v v v D e 43330cos == RvC O v e E O 4311==ω(顺时针方向) 2.加速度分析分析AD 杆,以A 为基点A BOvCO 160 D Er vD ve v------------------------------------------------------------------------------------------Rv R a O n A2222==ωt CA n cA n A C a a a a ++=沿Y 轴投影可得cos300ntA CAa a-+=23tCA v a R=,2233Rv AC a t CA CD==α(逆时针) 以D 为动点,E O 1为动系(如图(2)所示)D C r t e n e t AD n A D a a a a a a a +++=+=沿Y 轴投影 D C t e t AD n A a a a a -=- 30cos 30sinRv R aAD t AD 3262=⋅=α Rv v a r EO DC 89221=⋅=ω可得 221831Rv C O a t e E O ==α(顺时针)3、解:10T =2122122122122)3(412121212121ωr M m ωMR ωMR ωmr T +=⋅+⋅+⋅=111Mg S sin 30(Mgr)2W M M ϕϕ=-∙∙=-1αMⅠO 1 T FA B C 30O ⅠⅡO M 1ω2ω2o v------------------------------------------------------------------------------------------21T T W -=221111(3M)(Mgr)42m r M ωϕ+=-122Mgr(m+3M)r M α-=112111,2O O T J M mr M F r αα=∙=-∑所以 M(6)2(3M)T M mgr F m r+=+4、解::题图 4-4------------------------------------------------------------------------------------------(3分)------------------------------------------------------------------------------------------。

遗传学题(含答案)2012word

遗传学题(含答案)2012word

遗传学题(含答案)2012word遗传学复习题一、判断题(答案写在括弧内,正确用“+”表示,错误用“-”表示)(一)细胞学基础1. 高等生物的染色体数目恢复作用发生于减数分裂,染色体减半作用发生于受精过程。

(-)2. 联会的每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两个成员,在减数分裂的后期II 时发生分离,各自移向一极。

(-)3. 在减数分裂后期I,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分离分别进入细胞的两极,实现染色体数目减半。

(-)4. 高等植物的大孢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所产生的4 个大孢子都可发育为胚囊。

(-)5. 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分裂后期Ⅰ都发生染色体的两极移动,所以分裂结果相同。

(-)6. 在一个成熟的单倍体卵中有36 条染色体,其中18 条一定来自父方。

(-)7. 控制相对性状的相对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对位置上。

(+)8. 外表相同的个体,有时会产生完全不同的后代,这主要是由于外界条件影响的结果。

(-)9. 染色质和染色体都是由同样的物质构成的。

(+)10. 有丝分裂使亲代细胞和子代细胞的染色体数都相等。

(+)11. 外表相同的个体,有时会产生完全不同的后代,这主要是外界条件影响的结果。

(-)12. 在细胞减数分裂时,任意两条染色体都可能发生联会。

(-)(二) 孟德尔1. 不同亲本之间通过杂交,再经若干代自交,可育成多种类型的品种。

(+)2. 上位作用是发生于同一对等位基因之间的作用。

(-)3. 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在于杂种形成配子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间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间随机自由组合。

(+)4. 发生基因互作时,不同对基因间不能独立分配。

(-)5. 无论独立遗传或连锁遗传,无论质量性状遗传或数量性状遗传,都是符合分离规律的。

(+)6. 可遗传变异和非遗传变异其区别在于前者在任何环境下都表现相同的表现型。

(+)7. 不论是测交还是自交,只要是纯合体,后代只有一种表型。

(+)8. 根椐分离规律,杂种相对遗传因子发生分离,纯种的遗传因子不分离。

浙江农林大学遗传学试卷及答案分析(三)

浙江农林大学遗传学试卷及答案分析(三)

浙江农林大学遗传学试卷及答案分析(三)遗传学试卷三一.名词解释质量性状:表现不连续变异的性状,可以明确的分组,求出不同组之间的比例修饰基因:基因作用微小,但能增强或削弱主基因对表现型的作用突变的平行性:亲缘关系相近的物种因其遗传基础比较近似而发生相似的基因突变的现象Hfr菌株:包含一个整合到大肠杆菌染色体组内的F因子的菌株QTL:指染色体上影响数量性状表现的一些DNA区域染色体组:二倍体生物配子中所包含的染色体或基因的总和二.选择题1.小麦熟期为120天的品种与熟期为160天的品种杂交,F1熟期平均为140天,F2群体中会出现熟期为120天和160天的植株,则是属于A. 连锁遗传B. 数量遗传C. 互补遗传D. 母性遗传2.独立遗传小麦单体与正常染色体系进行杂交,F1单体的比例约为A. 100%B. 75%C. 50%D. 25%3.以下哪一特点不符合细胞质遗传的特点A. 偏母遗传B. 突变率低C. 不分离D. 正反交遗传表现不同4.PCR扩增基因采用的引物是A. RNA片段B. DNA片段C. 氨基酸片段D. DNA或RNA片段5.影响群体遗传平衡的因素很多,如突变、迁移、遗传漂变和选择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A.突变和遗传漂变 B. 突变和选择 C. 突变和迁移 D. 迁移和遗传漂变三.问答题1.可以采用什么方法验证分离规律和独立分配规律?为什么?测交法:利用具有隐性性状的亲本与F1进行测交,根据测交后代的比例可知被测个体的基因型。

其根据是F1会产生一定比例的不同配子;自交法:利用F2自交产生F3株系,然后根据F3的性状表现,证实所设想的F2基因型。

其根据是具有纯合基因型F2的F3后代不再分离,而具有杂合基因型F2的F3后代仍会产生一定比例的分离;F1花粉鉴定法:在验证分离规律是,还可应用F1花粉鉴定法,即利用一定的鉴定技术鉴定花粉中所带基因的类型(如玉米糯与非糯基因可采用稀碘液进行染色反应)。

2012年浙江农林大学考研试题803-植物生理学

2012年浙江农林大学考研试题803-植物生理学

2012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植物生理学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下列末端氧化酶中,属于线粒体上的氧化酶。

(A)抗坏血酸氧化酶(B)黄素氧化酶(C)细胞色素C氧化酶(D)酚氧化酶2.下列必需元素中,不属于灰分元素的是。

(A)Fe (B)H (C)Mg (D)Ca3.小麦种子成熟后期,种子内主要积累。

(A)脂类(B)淀粉(C)蛋白质(D)核酸4.光合链中的最终电子供体是(A)H2O (B)CO2(C)O2(D)NADP+5.自由水/束缚水比值越大,植物越弱。

(A)抗性(B)代谢(C)能量(D)物质6.含羞草触碰后的运动,属于运动。

(A)感性(B)向重力性(C)向化性(D)生物钟7.光呼吸的底物是。

(A)丝氨酸(B)葡萄糖(C)乙醇酸(D)乙醛酸8.干旱能使植株内源激素发生变化,最明显的是含量增加。

(A)CTK (B)ETH (C)ABA (D)GA9.造成果树小叶病是由于植物缺元素引起的。

(A)Fe (B)Mg (C)Ca (D)Zn10.根系吸水的主要部位是。

(A)伸长区(B)分生区(C)根冠(D)根毛区11.光合C3途径中的CO2受体是。

(A)PEP (B)PGA (C)Ru5P (D)RuBP12.C4植物中CO2固定酶是。

(A)RuBP羧化酶/加氧酶(B)PEP羧化酶(C)Ru5P羧化酶/加氧酶(D)OAA羧化酶/加氧酶注意:所有试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13.下列果实中,的生长速率是呈双S型曲线。

(A)番茄(B)苹果(C)葡萄(D)草莓14.高山或越冬植物,其生物膜中的含量相对增多。

(A)蛋白质(B)糖类(C)饱和脂肪酸(D)不饱和脂肪酸15.设某一短日植物的临界夜长为10小时,某一长日植物的临界夜长为12小时,它们在的黑暗条件下,二者都会开花。

(A)9小时(B)11小时(C)13小时(D)15小时16.下列植物激素中主要是在根系合成的。

2012年浙江农林大学考研试题803-植物生理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2年浙江农林大学考研试题803-植物生理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科目代码: 803 科目名称:植物生理学--------------------------------------------------------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C B B A A A C CD DD B C D B C A B C C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20分)(1)渗透势(2)0(3) 2.5 g.kg-1(4)种皮限制(5)胚未完成后熟(6)胚未完全发育(7)抑制物质的存在(8)还原态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9)氧化态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10)氧化态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11)还原态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12)锌(13)锰或氯(14)氯或锰(15)负向地性(16)感性(17)向化性(18)气孔蒸腾(19)角质蒸腾(20)蛋白激酶------------------------------------------------------------------------------------------(21)蛋白磷酸酶(22)PEP或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或烯醇丙酮酸磷酸(23)CO2或二氧化碳(24)OAA或草酰乙酸(25)AMP(26)ATP(27)ADP(28)CTK或细胞分裂素(29)蛋白质(30)蔗糖(31)淀粉(32)纤维素(33)ETH或乙烯(34)CTK或细胞分裂素(35)IAA或生长素(36)GA或赤霉素(37)ETH或乙烯(38)细胞质(39)叶片(40)韧皮部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30分)1.水势:每偏摩尔体积水的化学势。

2.二氧化碳补偿点:同一叶子在同一时间内,光合过程中吸收的CO2和呼吸过程中放出的CO2等量时的外界CO2浓度。

3.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植物激素活性的人工合成的物质。

4.组织培养:在控制的环境条件下,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中,将离体的植物细胞、组织或器官进行培养的技术。

2012年浙江农林大学考研试题801-园艺植物栽培学与育种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2年浙江农林大学考研试题801-园艺植物栽培学与育种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科目代码: 801 科目名称:园艺植物栽培学与育种学--------------------------------------------------------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45分)1、园艺植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与繁殖园艺植物优良品种的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2、种质资源:用来培育新品种并且能自我繁殖的生物体的总称。

3、引种:就是将一种植物从现有的分布区域(野生植物)或栽培区域(栽培植物)人为的迁移到其他地区种植的过程,即从外地引进本地尚未栽培的新的植物种类、类型和品种。

4、有性杂交育种:又称组合育种,它是通过人工杂交的手段,把分散在不同亲本上的优良性状组合到杂种中,对其后代进行多代培育选择,比较鉴定,以获得遗传性相对稳定、有栽培利用价值的定型新品种的育种途径。

5、远缘杂交:是指亲缘关系疏远的类型之间的杂交,多指种属间存在杂交障碍的杂交。

6、杂种优势:是指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F1植株,在生活力、生长势、适应性、抗逆性和丰产性等方面超过双亲的现象。

7、自交不亲和系:通过连续多代的自交选择,可育成自交不亲和性特点,且能稳定遗传的自交系称为自交不亲和系。

8、诱变育种:是人为的利用物理或化学等因素,诱发作物产生遗传变异,在短时间内获得有利用价值的突变体,根据育种目标要求,对突变体进行选择鉴定,直接或间接的培育成生产上有利用价值的新品种的育种途径。

9、连作:1年或连续几年内,在同一田地上种植同一种作物的种植方式。

10、扦插繁殖:切取植物的枝条、叶片或根的一部分,插入基质中,使其生根、萌芽、抽枝,长成新植株的繁殖方法。

------------------------------------------------------------------------------------------11、组织培养:是指通过无菌操作,把植物体的器官、组织或细胞(即外植体)接种于人工配置的培养基上,在人工控制的环境条件下培养,使之生长、发育成植株的技术和方法。

浙江农林大学遗传学2012,2016--2018年考研真题(2012有答案)

浙江农林大学遗传学2012,2016--2018年考研真题(2012有答案)

考试科目:遗传学第1页,共23页
201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 遗传学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30分)
1.染色体
2.中心法则
3.显性上位
4.限性遗传
5.四体
6.交换
7.异源多倍体
8.移码突变
9.双受精10.SNP标记
11.转导12.遗传漂变13.等位基因14.剂量补偿作用15.细胞质遗传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一种(2n=20)植株与一种有亲缘关系的植株(2n=22)杂交,F1加倍,产生了一个双二倍体,该个体的染色体数目为():
(A)42 (B)21 (C)84 (D)68
2. 已知从水稻细胞内可分离得到DNA、mRNA、tRNA和核糖体的混合物,以此进行体外的蛋白质合成,然而除去下列哪种物质不会使蛋白质合成立即中断()
(A)核糖体(B)tRNA (C)mRNA (D)DNA
3.紫茉莉的枝条有绿色、白色和花斑三种不同颜色,其颜色的遗传属于细胞质遗传,用♀花斑×♂绿色,其后代表现为()
(A)绿色;(B)白色;(C)花斑;(D)绿色,白色,花斑。

4.已知大麦籽粒有壳(N)对无壳(n),有芒(H)对无芒(h)为完全显性。

现以有芒、有壳大麦×无芒、无壳大麦,所得子代有1/2为有芒有壳,1/2为无芒有壳,则亲本有芒有壳的基因型必为:()
A. NnHh
B. NnHH
C. NNHh
D. NNHH。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科目代码: 806 科目名称:遗传学--------------------------------------------------------一、简要解释下列名词概念(每题3分,共30分)1. 胚乳直感:在3n胚乳的性状上由于精核的影响而直接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

2. 转导:以噬菌体为媒介所进行的细菌遗传物质重组的过程。

3. 遗传密码:是核酸中核苷酸序列指定蛋白质中氨基酸序列的一种方式,是由三个核苷酸组成的三联体密码。

密码子不能重复利用,无逗号间隔,存在简并现象,具有有序性和通用性,还包含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

4. 复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点上存在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等位基因称复等位基因5. 植物雄性不育:植物花粉败育的现象称为雄性不育性。

6. 母性影响:子代受到母本核基因型的影响而表现母本核基因型所决定的性状的现象。

7. 积加作用:两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产生一种性状,单独存在时能分别表示相似的性状,两种基因均为隐性时又表现为另一种性状,F2产生9:6:1的比例。

8. 迁移:是指在一个大群体内,由于每代有一部分个体新迁入而导致其基因频率的变化的现象,个体的迁移同样也是影响群体基因频率的一个因素。

9. 中心法则:遗传信息从DNA-mRNA-蛋白质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以及遗传信息从DNA 到DNA的复制过程,这就是生物学的中心法则。

10. 限性遗传:是指位于Y染色体(XY型)或W染色体(ZW型)上的基因所控制的遗传性状只局限于雄性或雌性上表现的现象。

二、问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怎样证明DNA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答:DNA作为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的间接证据:⑴. 每个物种不论其大小功能如何,其DNA含量是恒定的。

⑵. DNA在代谢上比较稳定。

⑶. 基因突变是与DNA分子的变异密切相关的。

DNA作为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⑴. 细菌的转化已使几十种细菌和放线菌成功的获得了遗传性状的定向转化,证明起转化作用的是DNA;⑵. 噬菌体的侵染与繁殖主要是由于DNA进入细胞才产生完整的噬菌体,所以DNA 是具有连续性的遗传物质。

⑶. 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繁殖说明在不含DNA的TMV中RNA就是遗传物质。

2. 什么是杂种优势?影响杂种优势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在育种过程中如何固定杂种优势?杂种优势是指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一代,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力、产量和品质上比其双亲优越的现象。

杂种优势的大小与诸多因素有关。

一般来说:(1)异花授粉植物比常异花授粉植物和自花授粉植物的杂种优势强;(2)在一定范围内,亲缘关系远、遗传差异大、双亲优缺点互补的组合,其杂种优势强,反之较弱;(3)双亲基因型纯合程度高的杂种优势较高;(4)杂种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种植比在不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种植的优势大。

在育种中固定杂种优势的方法主要包括:(1)无性繁殖法(2)无融合生殖法(3)多倍体法(4)平衡致死法------------------------------------------------------------------------------------------(5)人工种子3. 什么是基因的加性效应、显性效应及上位性效应?它们对数量性状遗传改良有何作用?答:基因的加性效应(A):是指基因位点内等位基因的累加效应,是上下代遗传可以固定的分量,又称为“育种值”。

显性效应(D):是指基因位点内等位基因之间的互作效应,是可以遗传但不能固定的遗传因素,是产生杂种优势的主要部分。

上位性效应(I):是指不同基因位点的非等位基因之间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效应。

上述遗传效应在数量性状遗传改良中的作用:由于加性效应部分可以在上下代得以传递,选择过程中可以累加,且具有较快的纯合速度,具有较高加性效应的数量性状在低世代选择时较易取得育种效果。

显性相关效应则与杂种优势的表现有着密切关系,杂交一代中表现尤为强烈,在杂交稻等作物的组合选配中可以加以利用。

但这种显性效应会随着世代的递增和基因的纯合而消失, 且会影响选择育种中早代选择的效果, 故对于显性效应为主的数量性状应以高代选择为主。

上位性效应是由非等位基因间互作产生的,也是控制数量性状表现的重要遗传分量。

其中加性×加性上位性效应部分也可在上下代遗传,并经选择而被固定;而加性×显性上位性效应和显性×显性上位性效应则与杂种优势的表现有关,在低世代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数量性状的选择效果。

4.从显性现象的表现以及显性与环境的关系解释显隐关系的相对性。

答:(一)从显性现象的表现看,显性的表现可分为:(1)完全显性:目标性状在杂种F1中所表现的性状与亲本之一完全一样;表现的性状为双亲的中间型;(2)不完全显性:F1同时表现双亲性状,而不是表现单一的中间型;(3)共显性:F1(4)镶嵌显性:双亲的性状在后代的同一个个体的不同部位表现出来,形成镶嵌图式,这种显性现象称为镶嵌显性。

(二)从显性与环境的关系现看,显性受以下因素影响:------------------------------------------------------------------------------------------(1)内部生理环境的影响:年龄、性别、营养、健康。

(2)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温度、光照三、计算题(每题10分,共40分。

列出计算过程,否则不得分!)1.番茄的红果Y对黄果y为显性,二室M对多室m为显性。

两对基因是独立遗传的。

当群体内有3/8的植株为红果二室一株红果二室的番茄与一株红果多室的番茄杂交后, F1的,3/8是红果多室的,1/8是黄果二室的,1/8是黄果多室的。

试问这两个亲本植株是怎样的基因型?答:番茄果室遗传:二室M对多室m为显性,其后代比例为:二室:多室=(3/8+1/8):(3/8+1/8)=1:1,因此其亲本基因型为:Mm×mm。

番茄果色遗传:红果Y对黄果y为显性,其后代比例为:红果:黄果=(3/8+3/8):( 1/8 +1/8)=3:1,因此其亲本基因型为:Yy×Yy。

因为两对基因是独立遗传的,所以这两个亲本植株基因型:YyMm×Yymm。

2.玉米第6染色体的一个易位点(T)距离黄胚乳基因(Y)较近,T与Y之间的重组率为20%。

以黄胚乳的易位纯合体与正常的白胚乳纯系(yy)杂交,试解答以下问题:和白胚乳纯系分别产生哪些有效配子?图解分析。

⑴.F1⑵.测交子代(F)的基因型和表现型(黄粒或白粒,完全不育或半不育)的种类和比1例如何?图解说明。

------------------------------------------------------------------------------------------答:3、a、b、c 3个基因都位于同一染色体上,让其杂合体与纯隐性亲本测交,得到下列结果:+ + + 74 a + + 106+ + c 382 a + c 5+ b + 3 a b + 364+ b c 98 a b c 66 试求这3个基因排列的顺序、距离和符合系数。

答:根据上表结果,++c和ab+基因型的数目最多,为亲本型;而+b+和a+c基因型的数目最少,因此为双交换类型,比较二者便可确定这3个基因的顺序,a基因位于中间。

则这三基因之间的交换值或基因间的距离为:ab间单交换值=((3+5+106+98)/1098)×100%=19.3%ac间单交换值=((3+5+74+66)/1098)×100%=13.5%bc间单交换值=13.5%+19.3%=32.8%其双交换值=(3+5/1098)×100%=0.73%符合系数=0.0073/(0.193×0.135)=0.28这3个基因的排列顺序为:bac; ba间遗传距离为19.3%,ac间遗传距离为13.5%,------------------------------------------------------------------------------------------bc间遗传距离为32.8%。

4.在大约10000株紫花植株和白花植株的混杂孟德尔群体中,纯合紫花植株RR为800株,白花植株rr为200株。

试判断该群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如何才能使之平衡并保持平衡。

若平衡后每代淘汰白花植株,计算经10代这样淘汰后,白花植株出现的频率是多少?如果希望白花基因频率降到0.001,则需要多少代的这样淘汰?解答:(1)该群体不平衡。

只要经过一代随机交配后,即可成平衡群体;而一个平衡群体只要随机交配并有足够大的规模,就可保持这种平衡。

(2)淘汰10代白花植株后,下代白花植株出现的频率:由题中条件可求得,D0=0.08,H=0.9,R=0.02则p0=D+1/2H=0.08+0.45=0.53q 0=R+1/2H=0.02+0.45=0.47q 10=q/(1+10q)=0.47/5.7=0.0825R10=0.825×0.825×100%=0.68%所以,淘汰10代白花植株后,下代白花植株出现的频率为0.68%。

(3)白花基因频率降至0.001所需淘汰的代数:由n=1/qn -1/qo得,n-1/0.001-1/0.47=998.83所以需经过999代连续淘汰,才能使白花基因频率降至0.001。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 非整倍体的类型有哪些,试述非整倍体在基因定位方面的应用?答:单体测验:⑴测定隐性基因所在染色体①隐性基因在该单体染色体上------------------------------------------------------------------------------------------------------------------------------------------------------------------------------------A 表型单体 [(n-1)Ⅱ+ⅠA ] ×a 表型双体 [(n-1)Ⅱ+Ⅱaa ]↓可见,当a 基因在这条单体染色体上时,杂交F1的单体植株全部为隐性a 表现型,而双体植株全部为正常的显性A 表现型。

②隐性基因不在该单体染色体上A 表型单体 [(n-1)ⅡA +Ⅰ] ×a 表型双体 [(n-1)Ⅱaa +Ⅱ]↓可见,如果当a 基因不在这条单体染色体上时,那么杂交F1中,无论是单体植株还是双体植株全部为正常的显性A 表现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