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1
高一语文必修4课件:1窦娥冤

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
第一单元
(1)强烈的戏剧冲突。戏剧冲突的发展构成了剧本的情
节结构,推动了剧情的发展。人物的性格在戏剧冲突中得
到充分的揭示。 (2)集中性。由于舞台的空间和演出的时间限制,剧作
者常常把几个月甚至几十年间发生的事件浓缩到两三个小
时的演出中,把千变万化的生活集中到一个或几个场景中, 尽可能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展示出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活。 (3)语言精练和个性化。剧本是通过人物的语言来展开 矛盾、发展剧情的,它要求人物的独白和人物间的对话不 仅能显示人物的年龄、性别、职业、地位,而且要准确、 生动地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人 教 版 语 文
第一单元
单元目标
1.了解元杂剧的创作及其重要的作家作品;分析《窦
娥冤》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点。 2.了解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话剧创作,鉴赏曹禺的代 表作《雷雨》的思想艺术。 3.欣赏莎士比亚的名作《哈姆莱特》节选或全文,了
人 教 版 语 文
解莎士比亚及其剧作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
4.学习从艺术美的角度去鉴赏戏剧艺术,掌握戏剧鉴 赏的基本方法。 5.掌握文中涉及的文化知识和语言知识。
人 教 版 语 文
第一单元
人 教 版 语 文
第一单元
人 教 版 语 文
第一单元
金陵图
韦庄
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
人 教 版 语 文
第一单元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之作,诗人看了六幅描写南
朝史事的彩绘,有感于心,挥笔题下了这首诗。
画家是什么人,已不可考。他画的是南朝六代(东吴、 东晋、宋、齐、梁、陈)的故事,因为六代均建都于金陵。 这位画家并没有为南朝统治者粉饰升平,而是写出它的凄 凉衰败。他在画面绘出许多老木寒云,绘出危城破堞,使
1 窦 娥 冤

【南吕】一枝花·不伏老(节选)关汉卿[尾]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恁(nèn)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
我也会围棋、会蹴鞠(cù jū)、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
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
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
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
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鉴赏:散套《【南吕】一枝花·不伏老》是一首带有自述心志性质的著名套曲,气韵深沉,语势狂放,在清澈见底的情感波流中极能见出诗人独特的个性,因而历来为人传诵,被视为关汉卿散曲的代表之作。
他以生动活泼的比喻,书写才人的品行才华,具有民间曲词那种辛辣恣肆和诙谐滑稽的风格。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
”这正是关汉卿坚韧、顽强性格的自画像。
正是这样的性格,使他能够终生不渝地从事杂剧创作,写出一篇篇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作品。
1.注音楔.子(xiē)嫡.亲(dí)城隅.(yú) 寻.思(xún)寝.室(qǐn) 冗.长(rǒng)酬.谢(chóu) 竹笋.(sǔn)田畴.(chóu) 孛.老(bó)绣闼.(tà) 浣.纱(huàn)嗟.叹(jiē) 顷.刻(qǐng ) 湛.蓝(zhàn ) 杳.无音信(yǎo ) 尸骸.(hái ) ⎩⎪⎨⎪⎧勒.紧(lēi )勒.令(lè) ⎩⎪⎨⎪⎧禁.受(jīn )禁.令(jìn ) ⎩⎪⎨⎪⎧撇.下(piē)撇.嘴(piě) ⎩⎪⎨⎪⎧连累.(lěi )劳累.(lèi )累.赘(léi ) ⎩⎪⎨⎪⎧吓.唬(xià)恐吓.(hè) ⎩⎪⎨⎪⎧提.防(dī)提.携(tí) 2.写对字形⎩⎪⎨⎪⎧d òu (窦)娥牛dú(犊)亵dú(渎) ⎩⎪⎨⎪⎧pi āo (缥)缈biāo (剽)悍piào (骠)勇⎩⎪⎨⎪⎧小qù(觑)jì(觊)觎jìn (觐)见 ⎩⎪⎨⎪⎧m ò(蓦)然日mù(暮)序mù(幕)◎写法归纳(1)本色的戏曲语言。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1.《窦娥冤》课件

取材于《东海孝妇》,孝妇很早死了丈 夫,又没有儿子,但供养婆婆非常周到婆 婆因不想拖累她,上吊自缢。而孝妇却由 此入狱,并屈打成招,最终被太守杀死。 孝妇被斩时,许下三宗愿,如系冤杀,血 将倒流、六月飞雪、大旱三年。孝妇被杀 后三年,郡中果然大旱,直至新太守亲自 祭奠孝妇之墓并表彰其德行,天才下起雨 来。干宝在《搜神记》中记载孝妇死时青 黄色的鲜血沿着长竹竿向上流,到了竿顶 才沿着幡而流下。东海孝妇的故事对后世 影响深远,关汉卿在此基础上创作出了中 国十大悲剧之一的《窦娥冤》。
河南曲剧、湖南花鼓
古代戏曲是以表演为中心,以唱、 念、做、打等手段为基础,融文学、音 乐、舞蹈、美术、武术和杂技为一体的 综合舞台艺术。
内容丰富,博大精深。 是我国古代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 明珠。 它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 世界三大古剧。
中国古代戏曲
主要指元明清戏曲,其 情势包括元杂剧、元散 曲、和明清传奇。
写蒋世隆与王瑞兰在战 乱中相识并订下毕生之约, 却遭王父反对,将二人拆散。 瑞兰不忘旧情,夜间拜月诉 说心事。后蒋考中状元,被 王家招赘,夫妻团圆。
是一出历史爱情戏, 写王昭君出塞和番事。 匈奴向汉索要汉元帝之 妃昭君和亲,汉朝孱弱 只得将其送出。昭君行 至汉匈交界处,投黑水 自尽。元帝思念昭君, 夜闻雁鸣,倍添痛楚。
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 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 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有的杂 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 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
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 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 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简介关汉卿及有关常识: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1《窦娥冤》课件

中国戏剧主要包括戏曲和话剧:戏曲是中国固有的传统戏剧,话剧则是 20世纪引进的西方戏剧情势。
中国古代戏曲 古代戏曲是以表演为中心,以唱、念、做、打等手段为基础,融文学、 音乐、舞蹈、美术、武术和杂技为一体的综合舞台艺术。 内容丰富,博大精深。 是我国古代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它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
武旦,扮演善于武艺 的女性,按扮演人物 的身份和技术特点, 又分刀马旦和武旦两 种类型。
花旦,多扮演性 情明快或活泼 放荡的青年女 性。表演常带 喜剧色彩。
老旦,老 年妇女。
彩旦,又叫“丑 旦”、“丑婆 子”,扮演滑稽 或奸刁的女性人 物。表演富于喜 剧、闹剧色彩, 实属女丑,故常 由丑行兼扮。
净行,俗称 花脸,又叫花 面,面部化装 用脸谱,一般 都是扮演性情、 品质或相貌上 有特异的男性 角色。
瀽( jiǎn )
前合后偃( yǎn ) 石陌荒阡( mò )(qiān )
哥哥行( háng)鳏寡孤独( guān )( guǎ)亢旱( kàng)
请认真阅读课文,然后在 小组内复述故事,选出代表在 班内发言。
研读第三折 1. 在课文中共出现多少曲牌?都属什么宫调?
明确: 元曲
散曲 杂剧
小令:独立的只曲,相当于单调的词。如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套数:即套曲,由同一宫调的至少两个曲牌 联成的组曲。
我国元代兴起的一种将歌曲、宾白、舞蹈诸 要素结合起来的戏曲情势,它有自身的的特 点和较严格的体制 ,并形成了韵散结合的、 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
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 马致远 白朴
2. 根据10个曲牌和故事情节,课文分为三个场景,各个场景分别
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情感?
指斥天地
窦娥冤1-(2019年11月)

A. 行动些(走快些)
净(俗称花脸)
磨旗(摇旗) 正旦(扮演女主角)
B. 只合(只应该)
兀的(突然地)
卜儿(扮演老妇人) 断送出(发送往)
C. 旗枪(旗杆头)
暑气暄(暖)
兀那(那) 亢旱(大旱)
D. 寿延(寿长)
错勘(错误地判断)
一陌儿(钱百文) 干家缘(操劳家务)
诵读
跌宕有致的情节
押赴刑场
三桩誓愿
卜儿(老年妇女)、孛老(老年男子) 洁郎(和尚)等。
元杂剧的结构
一般每本都由四折构成,依次写故事的 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也有由五折构成 的。
有的还有“楔子”,一般置于第一幕之 前,类似现代剧的序幕。
每折包括多个场次,相当于现代戏剧的 “幕”,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 子。
窦
娥
关冤
汉 卿
忍辱负重:他们坦荡大度,能忍能耐, 如太史公“遭受奇耻大辱后,喉结蠕动了几 下,全咽了下去” 。这个铁骨铮铮的西北汉 子最终写出了惊世鸿著。
刚烈直率:如同他们的五官浅条,他们 的个性也硬朗朗的像木刻像铁铸,是哭是笑 绝不含糊。
细腻情怀:他们也不乏阴柔细腻的情怀, 是阴阳实虚之浑然天成。
——罗颖元曲Fra bibliotek1. 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B )。
A.错勘(kàn) 古陌荒阡(qiān) 嗟怨(jiē)
B. 湛湛(zhàn) 前合后偃(yǎn) 埋怨(mán)
C. 罪愆(yǎn) 亲眷(juàn) 尸骸(hái)
D. 亢旱(kàng) 盗跖(tuò) 苌虹化碧(cháng)
2. 下列选项中注释不完全正确的项是( B )
; 公司起名https:/// 公司起名
高中语文人教版《窦娥冤》全解

高中语文人教版《窦娥冤》全解一、《窦娥冤》重点字词 (1)二、《窦娥冤》重点理解 (2)三、《窦娥冤》人物形象 (2)四、《窦娥冤》主题 (3)五、《窦娥冤》写作特色 (3)六、《窦娥冤》写作特点 (4)七、作者简介 (5)八、元杂剧的知识 (6)九、《窦娥冤》解析 (8)十、窦娥“三桩誓愿” (11)十一、窦娥艺术形象再分析 (12)十二、《窦娥冤》的悲剧体现 (17)十三、《窦娥冤》的结局分析 (18)十四、《窦娥冤》课后测试 (21)十五、《窦娥冤》强化训练题解析 (27)十六、散文欣赏—窦娥冤魂该散了 (33)一、《窦娥冤》重点字词楔子(xiē)嫡亲(dí)看觑(qù)缥缃(piǎo xiāng)蓦然(mò)孛老(bó)绣闼(tà)刬的(chàn)捱(ái)鞍鞴(bèi)祗(zhī)桃杌(wù)亲眷(juàn)嗟叹(jiē)杳无音信(yǎo)嘱咐(zhǔ fǔ)尸骸(hái)负屈衔冤(xián)应验(yìng)古陌荒阡(mò)(piān)端的有个谁问、有谁偢:究竟。
拖你到官司,把你三推六问:指多次审讯。
推,推求;问,审问。
只合把清浊分辨:应该。
罪愆:罪过。
只当把你亡化的孩儿荐:祭你道是暑气暄:暖。
亲眷:亲属。
嗟怨:叹息埋怨。
杳无音信:去向遥远,下落不明。
尸骸:尸体。
负屈衔冤:含冤承受委屈。
古陌荒阡:即荒郊野外。
古代田间小路东西为“陌”,南北为“阡”。
甘霖:久旱后所下的雨。
应验:预言、预感和后来所发生的事实相符。
着做公的:叫,吩咐。
刽子磨旗:摇旗。
二、《窦娥冤》重点理解《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是元杂剧中悲剧的典范,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
全剧共四折,开头有一个“楔子”(序幕),第一折为故事的开端,第二折是故事的发展,第三折是情节的高潮,第四折是故事的结局。
高中语文教学资料 1-1《窦娥冤》 精品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第十七页,共59页。
中国四大名剧
《西厢记》--王实甫 《牡丹亭》--汤显祖
《桃花扇》--孔尚任
《长生殿》--洪 昇
第十八页,共59页。
元曲四大悲剧
《窦娥冤》--关汉卿 《汉宫秋》--马致远 《梧桐雨》--白朴 《赵氏孤儿》--纪君祥
澎湃,悲风盘旋。三个场面的 描写,语言质朴无华而富于韵 味,深刻地展示了人物的内心 世界。曲词不事雕琢,以感情 真切为主导,浅显中见深邃。
第四十三页,共59页。
【熟语把握】
动地惊天 怕硬欺软 顺水推船 前 合后偃 吞声忍气 杳无音讯
怨气冲天 不明不暗 负屈衔冤 古陌荒阡 六出冰花 葫芦提
第四十四页,共59页。
第二个誓愿是六月飞雪:她希望自己的冤屈会在
上天得到反应;
第三个誓愿是亢旱三年;她不仅希望个人的冤 屈得到申张,而且希望上天能够惩治邪恶。
第三十六页,共59页。
【典故作用大家谈】
苌弘化碧: 清白如玉,天理昭昭; 望帝啼鹃:含冤就死,心存不甘; 六月飞霜:冤情感天,冤狱重现; 东海孝妇:孝行天鉴,人神共愤。
律,会吟诗,会吹箫、弹琴、歌唱、舞蹈,也 会下棋射猎,多才多艺。关汉卿不满当时的社 会现实,一生“不屑仕进”。他一生主要从事 戏剧活动,不仅写剧本,而且登台演唱,借助
元杂剧艺术来揭露现实黑暗,寄托自己的情感 和愿望。
第二十七页,共59页。
关汉卿:
关汉卿比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早三个多世纪,共创作杂 剧六十多种,现仅存十八种。流传较广的有《窦娥冤》 《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鲁斋郎》等。
(文小生、武小生)。
1 窦娥冤1

《窦娥冤》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相关介绍1.介绍关汉卿: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
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
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2.介绍元杂剧: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①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
[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学科网]②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
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
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③剧本的构成: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
指导阅读[来源:学。
科。
网]1.阅读“自读提示”中与本折有关的情节。
2.阅读课文。
3.提问式阐述:文学史上公认课文所选部分是全剧的高潮。
但在前两折里,已经把窦娥受害的故事情节交待得清楚明白。
窦娥与张驴儿的冲突,窦娥在公堂上的斗争,都已在前两折里表现出来,那么高潮为什么出现在第三折里?通过阅读课文,我们发现;第三折里仅有窦娥指天发誓,刑场受戮,故事情节简单,而构成窦娥矛盾冲突的对立面,如社会恶势力的代表张驴儿、元代残酷统治的典型官府都隐藏在幕后,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更没有高潮,可见,全剧高潮出在第三折里是与戏剧本身的特点分不开的。
[来源:学|科|网Z|X|X|K]4.提问:在课文中共出现多少曲牌?都属什么宫调?[来源:学&科&网]明确:共出现10个曲牌,都属于正宫调。
5.提问:根据10个曲牌和故事情节,把课文分成若干层次。
(按“思考和练习”一的要求)明确:10个曲牌有3个层次。
使剧情有张有弛,有烘托、有渲染,扣人心弦,催人泪下。
6.分析第1层。
齐读第1层两支曲子。
7.提问:窦娥为什么要指斥天地鬼神?明确:窦娥诉说自己莫名其妙犯法受刑,冤屈之大可“动地惊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窦娥冤》教学设计
一、背景材料
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第四册第四单元也选了《窦娥冤》。
第四册精选了小说、戏剧、古代散文等文学作品,让学生在多姿多彩的文学之旅中丰富人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和审美水平;第四单元为中国古代戏曲单元,重点是欣赏中国古代戏曲的语言和艺术手法,把握戏剧矛盾和人物形象。
该单元由两篇元杂剧《窦娥冤》《长亭送别》和两篇明清传奇《闺塾》《哀江南》组成。
《窦娥冤》和《长亭送别》为讲读篇目,其他两篇为自读篇目。
这是学生初次接触中国古代戏曲,因此,学习本文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古代戏曲相关知识以及戏曲艺术的鉴赏方法,从而更好地欣赏本剧的矛盾冲突和戏剧人物。
二、教学目标及切入点
1.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元杂剧的特点;
(2)整体感知,把握本剧的剧情和结构;
(3)通过窦娥冤这一历史冤案,认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
(4)通过窦娥这一形象的毁灭,体味悲剧的含义。
2.切入点
从“冤”字切入,在品味戏剧语言的基础上,紧扣“冤”字展开教学。
三、教学过程
1.预习
(1)认真阅读单元后《古代戏曲鉴赏》一文。
(2)诵读剧本至少两遍。
2.导入
由“起誓”这一特殊生活现象导入课文,随后介绍作者及其生活的时代,让学生了解戏曲所特有的时代内涵和这种独特文学形式的文体特点,从而为欣赏本文奠定基础。
3.进入新课
(1)检查预习任务“认真阅读单元后《古代戏曲鉴赏》一文”,初步了解元杂剧的特点。
(2)检查预习任务“诵读剧本至少两遍”,整体感知,把握本剧的剧情和结构。
学生通过反复诵读进一步把握剧情,然后结合课下注释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本剧的情节梗概。
注意区别概述与复述的不同。
4.剧本诵读,赏析戏剧矛盾
(1)赏析[端正好]和[滚绣球]两支曲子,理解窦娥冤从何来。
(2)赏析[倘秀才]和[叨叨令]两支曲子,理解为何“后街里去死无冤”。
(3)赏析“卜儿哭上科,云”部分和[快活三][鲍老儿]两支曲子,理解窦娥为何负屈衔冤。
(4)赏析剩下的部分,理解窦娥是如何为自己申冤的。
5.研读剧本,赏析戏剧人物
通过对窦娥负屈含冤、开场鸣冤和发誓申冤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一个柔弱、善良而又顽强的女子,为了婆婆自愿负屈衔冤,面对黑暗的社会无可奈何,在迷信上天、抱怨上
天的同时,只能把自己的一腔冤屈向天倾诉,希望上天能够给自己申冤。
6.讨论分析窦娥的悲剧
(1)社会的悲剧
在元代那个动荡不安的社会,管理者昏庸无能,是非不分,流氓横行霸道,谋财害命。
黑暗的社会滋生了他们,纵容了他们,他们互相勾结,构成了虐民的罗网。
在这张网下,人的生命没有什么保障。
窦娥的冤狱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时代的悲剧,是悲剧的时代产生的时代的悲剧。
(2)生命的悲剧
读《窦娥冤》见到了腐败与昏庸,丑恶与无耻,但悲剧是那个时代的。
如今的社会,仍有正义与邪恶的斗争、光明与黑暗的交锋。
可以说,窦娥的悲剧更多地是一个生命的悲剧。
一个无辜的生命被戕害,一个美好的形象被毁灭,我们在感叹她的冤屈的同时,也给予了她同情的眼泪,感到真善美被毁灭时的悲愤和心灵的震撼。
正如鲁迅所说: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7.课堂实践活动
展示“山西黑砖窑事件”相关资料,让学生谈谈对这个当代悲剧的认识。
这项实践活动也可改为课堂写作练习,每个同学写一段话,不少于200字,用时10~20分钟。
教师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决定这种迁移能力训练的方式。
8.课后练习
(1)积累与整合
总结归纳本文出现的元杂剧的相关知识。
(2)思考与领悟
课外阅读《梧桐雨》《汉宫秋》《赵氏孤儿》等篇目,并选择其中一篇写读书笔记,从戏剧矛盾或戏剧人物方面入手,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短评。
(3)应用与创新
①在各地大打文化招牌引资发展的今天,窦娥家乡东海县也想打出窦娥的招牌来扩大当地的影响,从而引资发展旅游业。
但是,这个念头一出来,就引起了东海县百姓的争论。
那么,作为一个旁观者,你认为这件事情可行吗?如果认为可行,那就请你替东海县的宣传部门写一篇100字的文化宣传语。
如果认为不可行,那就请你给东海县的领导写一篇100字的反对语。
②学完本剧后,有位同学对窦娥深表同情,为窦娥拟了一副对联来鸣冤,请你对出下联。
另外,你还可以根据本剧内容,自选角度,尝试再拟一副对联。
A.上联:天不天,地不地,天地混沌把人欺。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自拟对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教学反思
《窦娥冤》是一篇传统课文,也是一篇精讲课文,以前总是对它进行详细的分析,结果适得其反,非常好的一篇文章,却总是讲不出它的精彩之处。
我对此进行了反思,最后,决定舍弃面面俱到地讲授,把元杂剧的知识留给学生自己整理,把对课文细节部分的研读并入对“冤”的体会当中,对课文进行整体教学,充分信任和挖掘学生的学习能力。
《窦娥冤》的语言很接近口语,学生读起来没有多大障碍,因此应放手让学生读;剧本中许多细节的东西也都不在课堂上提及和处理,而是留给学生一个赏析的空间。
本节课紧紧围绕“冤”字展开,把戏剧矛盾和人物形象的把握放到了对“冤”的分析之中,既紧扣了剧本中
心,又照顾了对戏剧的诵读,同时也引起了学生对本剧矛盾冲突的思考,使他们顺利地把“冤”和“悲”结合起来,深刻地理解本剧的悲剧色彩。
因为本文教学的出发点是整体理解,所以在教学中重视对戏剧语言的诵读和品味,在诵读和品味中完成教学目标,做到紧扣文本,深刻严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