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区划 说课
中国行政区划

《行政区划》说课稿湖北省团风县马曹庙中学胡富各位专家领导,同仁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来自团风县马曹庙中学的地理老师—胡富。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行政区划》。
它选自现行课程改革商务星球版八年级地理第一单元的内容。
下面我就教材、学情学法、教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作业等几个方面作如下说明。
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在学生了解了有关地球、地图和世界地理的基础知识之后,从本单元开始,教材安排了中国地理的教学内容。
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的行政区划。
其中省级行政区的相关知识不仅是学生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也是初中生日常生活、学习乃至以后工作的必备常识。
这里就充分地体现了新课改中“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两个基本理念。
《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结合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识别我国现行的三级行政区划;(2)、说出省级行政区的全称、简称和行政中心;(3)、在我国空白政区图上准确填入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2、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通过读图、识图、填图的活动,掌握地理知识的记忆方法。
(2)、体验课件信息的组织流程,了解地理学习规律,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活动使学生体验学习地理的快乐,培养其竞争意识与团队合作精神。
(2)通过与港澳台等地区相关内容的接触,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培养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2、教学难点:省级行政区的轮廓与空间分布(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二、说学情学法:八年级学生一方面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发散思维能力较强,空间联系能力较差。
另一方面他们的好奇心强,喜欢接受新事物,积极性容易调动。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1.2《中国的行政区划》说课稿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1.2《中国的行政区划》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中国的行政区划》是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的第一节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中国的行政区划体系,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地级市、县级市、县、自治县、旗、自治旗、自治州、盟等不同级别的行政区划单位。
教材通过地图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中国各个行政区划的特点、分布和命名原则。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基本地理知识。
但他们对行政区划的概念、级别和命名原则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理解行政区划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行政区划与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关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中国的行政区划体系,掌握各个行政区划的级别、特点和命名原则。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案例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和地理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国家行政区划的认同感,增强国家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的行政区划体系、各个行政区划的特点和命名原则。
2.教学难点:行政区划与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案例材料等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的行政区划,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中国的行政区划体系,掌握各个行政区划的级别、特点和命名原则。
3.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行政区划案例,分析行政区划与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关系。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和案例分析成果,互相交流,共同提高。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化知识点。
6.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中国的行政区划》说课稿

《中国的行政区划》说课稿《中国的行政区划》说课稿《中国的行政区划》是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第一章第二节内容。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国的行政区划》说课稿,欢迎阅读!一、教材分析:1、教材所处的地位与作用:省级行政区是我国行政管理的基本单位,对社会、经济活动、交往有重要影响,是中学生未来工作和生活所必须具备的知识,而且现在百姓们手头宽裕了,出门的机会也越来越多,熟悉我国省级行政区的分布也就成了必然的要求。
2、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弄清我国现行的三级行政区划;②在中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其名称、简称及行政中心。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通过指读34个省级行政区名称和填准省级行政区名称,培养学生阅读和使用中国政区图的能力和记忆能力;②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学习地理的兴趣②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的雄心壮志3、教材的重点、难点以及分析与处理:掌握好中国的行政区划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大作用,因此,熟悉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是本节课的重点。
本节涉及到的地名众多,而各省级行政区的边界形态又各不相同,它们之间的位置也错综复杂,使学生形成我国政区分布的空间观念,弄清省级行政区的地理分布则成为了本节的难点。
4、教法学法分析:(1)教法分析: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成功的教师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精心设计了多媒体课件,形象、生动、直观,创设出乐学的氛围,尽可能地尊重学生,鼓励学生,相信学生,采用猜谜、寻找点子王、找朋友、重温红色之旅等手段,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对要学的新知识有了期待感,化被动为主动,让学生们在快乐的氛围中主动探讨、合作交流,获取信息加工信息贮存信息应用信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他们真正“动”起来,引导学生积极动手,主动探索,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个性品质,让学生学会自觅知识,自得方法,使他们乐学,也会学。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行政区划》说课稿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行政区划》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行政区划》这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了我国行政区划的类型、划分和特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行政区划的基本概念,掌握不同类型行政区划的划分和特点,培养学生对我国行政区划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针对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他们对地理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行政区划这一概念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行政区划的相关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行政区划的基本概念,掌握不同类型行政区划的划分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对我国行政区划的认识和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增强国家领土完整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行政区划的基本概念,不同类型行政区划的划分和特点。
2.难点:行政区划的划分原则和具体实施。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教师讲解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地图、案例资料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我国行政区划的实例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行政区划的重要性。
2.知识讲解:讲解我国行政区划的基本概念、类型及划分原则,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行政区划的特点。
3.案例分析:选取典型地区的行政区划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其划分的原因和特点。
4.互动环节: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知识拓展:介绍我国行政区划的历史演变,以及当前行政区划改革的趋势。
6.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7.作业布置:布置相关思考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行政区划的基本概念、类型、划分原则及特点。
八. 说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活跃度等。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中国行政区划说课

2、通过猜谜让学生对下面学习的内容 有了期待感,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化为 主动进行探索学习。
互动启思
我国的三级行政区
0
5
6 5
0 0
河北省邯郸市磁县XX镇 第X中学 X年级(1)班
简称
中国的行政区划
省级
县级
乡级
23个省
5个自治区 4个直辖市
2个特别行政区
共34个省级行政单位
设计意图:
1.从生活中选材,学生容易理解,并 且能够体会到学习本节课的重要性。 2.理清思路,加强系统理解。
中国行政区划歌
6 5︱6 5 ︱6 ⅰ ︱ 5 —︱ 6 ⅰ ︱ 5 6 ︱ 3 5 ︱ 2 —︱ 两 湖 两 广 两 河 山, 3· 2 ︱3 · 5︱6 五 江 云 贵 福 吉 安,
3 ︱5 —︱ 6· ⅰ ︱6 · ⅰ ︱2 6 ︱ ⅰ— ‖ 天。
四 西 二 宁 青 甘 陕, 海 重 内 台 北 上
设计意图:
1、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让他 们从心底乐学地理。 2、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助于培养 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板书设计
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 三级行政区划
县(自治县、县级市)
乡(镇)
23个省 5个自治区 4个直辖市 2个特别行政区 名称 简称 行政中心
省级行政单位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结构, 掌握重点知识,同时可以促使学 生提高课堂效率。
陆疆万里行—
读出我国有陆上邻国省级行政单位
桂、云、藏、新、 甘、内蒙古、黑、 吉、辽
黄河万里行
青、川、甘、宁、 内蒙古、陕、晋、 豫、鲁
长江万里行
青、藏、川、 云、渝、鄂、 湘、皖、赣、 苏、沪
八年级地理说课稿中国行政区划说课稿

八年级地理说课稿中国行政区划说课稿八年级说课稿中国的区划说课稿中国的行政区划说课稿第一节“疆域”第二课时我说课的题目是“中国的行政区划”。
这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疆域”中的第二课时。
下面从四个方面谈对这节课的设计。
一、对本节课标要求的理解本节的课标要求是:1、在中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
记住它们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2、活动建议:开展中国省级行政区拼图游戏。
新课标中关于记住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是要求学生在中国地理的过程中逐步记住,而不是在本节课中全部记住。
这体现了:一是新课标在知识与技能方面以人为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降低学习难度,减少识记内容,而基本技能要求比过去有所提高。
二是在过程与方法方面以拼图游戏这种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活动引入课堂,更加关注学生的兴趣和实际体验,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动手动脑、快乐学习的过程,能力得到发展。
三是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盼望祖国统一的真挚情感。
二、对本节教材的和处理这节课是八年级学生学习中国地理的第一课中的核心内容。
了解中国的行政区划,掌握我国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和分布,是今后学习中国地理、高中地理的基础,将贯穿于中国地理学习的始终,在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基础地位。
与老教材相比,新课标教材更加精炼,通篇正文只有180个字,更多的内容则是以活动教材的形式出现,安排了多种形式的练习,突出了学生动手能力和读图获取地理信息能力的培养。
在活动教材部分安排了四项活动,编者设计的意图是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来强生对知识的记忆。
但题中第3项练习要求将我国的省级行政单位,按地理方位排列找出名称和简称,由于学生还没有学过地理分区,本身就增加了难度,不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所以,这道题作了如下处理:要求学生沿黄河、长江干流,沿大陆海岸线、沿北回归线等找出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和简称。
34个省级行政区说课稿

《行政区划》说课稿马龙县大庄中学角琼芳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你们好!我说课的题目是《行政区划》。
这节课是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辽阔的疆域”中的第三个知识点。
下面我从四个方面介绍一下对这节课的设计。
一、本节的课标要求:1、在中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
记住它们的名称、简称及相对位置;2、活动建议:开展中国省级行政区拼图游戏。
二、对本节教材的分析和处理这节课是八年级学生学习中国地理的核心内容。
了解中国的行政区划,掌握我国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和分布,是今后学习中国地理、高中地理的基础,将贯穿于中国地理学习的始终,在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节教学没有难以理解的知识,但是要辩认34个省级行政区的相对位置,有大量的概念、地名及其空间分布需要记忆,这成为本节课教学的难点。
因此,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和教学目标是:知识与技能:在我国行政区地图上准确的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
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读图和识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我国34个行政区的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34个省级行政区名称、简称和位置。
教学难点:记住34个行政区的简称。
三教学方法分析教法分析:基于本节课的特点,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着重围绕中国政区图展开,采取歌诀记忆法、形象联想法、拼图游戏法、填图练习法等多种方法支撑教学。
学法分析:长期以来,大多数学生认为地理是一门副科,导致了学生的上课态度不够积极、主动。
只有少数爱好地理的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积极参与,因而从整体来看,学生的地理知识基础较差。
针对这种情况,课堂上利用powerpoint等软件制作地理课件,创设直观、生动的教学情境。
这样,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分析:主要包括情境导入、互动教学、巩固练习、课堂总结、和课外拓展五部分。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疆域和行政区划》说课稿6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疆域和行政区划》说课稿6一. 教材分析《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疆域和行政区划》是中图版初中地理教材的第一节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我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包括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岸线、邻国、行政区划等。
教材通过地图、图片、数据等丰富的形式,生动地展示了我国疆域的广阔和行政区划的多样性。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疆域和行政区划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新的概念。
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时,需要理解和记忆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岸线、邻国、行政区划等知识。
同时,学生需要通过地图观察和分析我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的特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岸线、邻国、行政区划等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地图观察和分析我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的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增强对国家疆域和行政区划的认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岸线、邻国、行政区划等基本知识。
2.教学难点:学生通过地图观察和分析我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的特点。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地图观察法、小组合作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我国的美景图片,引起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新课导入:介绍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岸线、邻国等基本知识。
3.地图观察:学生通过观察地图,了解我国的行政区划,小组合作分析疆域和行政区划的特点。
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行政区划案例,如省、市、县等,让学生深入理解行政区划的概念和作用。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强调疆域和行政区划的重要性。
6.课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7.课后作业:学生绘制我国行政区划图,提高观察和分析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行政区划说课
说课流程: 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理念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
我是XX,我说课的课题是:《中国的行政区划》。
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过程以及教学理念四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
教材结构与地位:
《中国的行政区划》是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第一章第二节内容。
从整个章节来看,本章教材以确定地区空间位置的知识为主,是学习以后章节的基础。
本节是由“历史上的行政区划”和“现行行政区划”两部分组成,主要反映了我国地区划分的原则和现状,是全章重点。
其中省级行政区划及分布不仅是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也是中学生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必备常识。
基于对本节课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综合考虑,结合新课标要求,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目标:1.了解我国现行的三级行政区划,以及划分的标准。
2.记住我国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及轮廓图。
能力目标:1.在“中国行政区划”图上,熟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的名称、位置,并且正确填注在“中国行政区划”空白图上。
2.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
情感目标:通过讲述我国的行政区划,特别是通过了解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众所周知,行政区划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在生活中正确说出各个省级行政区划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并且,熟悉它们的轮廓特征,已成为一项基本的地理技能。
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
教学重点为:了解并掌握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及行政中心。
教学难点为:了解并熟悉省级行政区的空间分布以及它们的轮廓图。
二、说教法与学法
为了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我在教法与学法的选择上,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力求贯穿直观性、趣味性、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体现乐学乐教的教学思想。
在教法上,我会多方面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采用猜谜、拼图、做闯关游戏等,加强师生互动交流,体现乐学乐教的教学思想。
为了更好地落实学生作为主人的地位,在学法指导中,我将引导他们运用搜集材料,游戏竞赛,小组讨论的方法进行学习,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
三、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学习内容具有单一、枯燥和记忆量大等特点。
学生记忆有一定的难度。
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反复读图、填图和拼图,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设计了三个教学流程。
第一个程序是竞猜谜语,激情导入:
上课一开始,我设计了寻找猜谜高手导入新课:藏宝之地、双喜临门、船出长江口(打我国的省级行政区名称之一)这样从学生感兴趣的猜谜入手,以趣激疑,以趣引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猜谜,让学生对下面学习的内容有了期待感,使学生能由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地进行探索学习。
从而顺利地导入新课。
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在猜一猜中,轻松愉悦地开始本课的学习。
第二个程序是自学、反馈、交流:
首先,提出自学要求:
1、阅读课本,了解历史上的行政区划和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认识我国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及轮廓图。
2、填写自学卡,并和同桌交流。
3、指名上台展示卡,集体评议。
在评议过程中,强调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以及台湾都是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部分。
设计这个环节的目的是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培养自学能力和小组交流合作的意识,体现新课改的教学理念。
然后,我组织同学们在课件的帮助下,通过各种形式分三步,对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反馈、集体交流,在师生互动中,掌握本课的教学内容,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
第一步:看图说出我国各行政区的名称。
首先,读图说出我国的直辖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
这样做,其用意是让学生熟悉这几个特殊的行政区划。
接着,让学生看图分别说出七个大区的各个行政区划的名称。
在学生回答的同时,我对七个大区进行强调,帮助学生熟悉各个政区的位置。
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总体把握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和位置。
第二步:读三字经,了解行政区的简称。
首先出示一张车牌,请学生回答“豫”代表哪个省份;然后,结合图例,以三个为一组进行讲解,让学生认识行政区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同时强调需要注意的三个问题,第一,内蒙古自治区的简称是三个字,第二,有五个省份和一个直辖市的简称有两个,第三,用绿色标明的字是一些难写且易写错的字。
第三步:看图,形象记忆部分省级行政区轮廓,出示部分省级行政单位的轮廓象形图,让学生说一说它们像什么,如:黑龙江省像天鹅、青海省像白兔、江西和湖南省像一对兄妹等。
从而帮助学生熟悉并记忆行政区轮廓。
第三个程序:巩固、拓展
在这一环节中设计了两个游戏,意图让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和乐趣中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巩固记忆和拓展延伸。
第一个游戏:小组拼图比赛。
我将学生分成几组,进行拼图比赛,看看哪一组完成得又快又好。
完成这个游戏,学生对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和位置又加深了记忆。
提高了学生的读图能力,同时,又有助于学生形成小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第二个游戏:闯关游戏。
我为同学们设计了六个闯关游戏,同学们通过共同的努力集体闯关。
第一关,根据省级行政区的轮廓图说出它们的全称、简称和行政中心,我选取了黑龙江、青海、台湾、山东、湖南、陕西以及广东七个省份作为事例。
第二关,回答北回归线自西向东穿越的省级行政单位;第三关,读出有陆上邻国的省级行政单位。
第四关自北向南读出临海的省级行政单位;第五关,读出黄河沿岸的省级行政单位;第六关,读出长江沿岸的省级行政单位。
这些内容主要是为了让同学们在知识上有一个拓展和延伸。
【当堂达标】对于当堂达标练习,我遵循巩固性原则,意在让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正确地掌握知识,并能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代表的海洋名称:A为()海;B为()海。
(2)图中字母表示的半岛名称:C为()半岛;D为()半岛。
(3)省级行政单位、行政中心、简称:E为()省;F为()省;G的行政中心是();H的简称是()
【板书设计】
三级行政区划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
县(自治县、县级市)
镇(乡)
省级行政单位23个省名称
5个自治区简称
4个直辖市行政中心
2个特别行政区
【教学反馈】
本节课内容单一、枯燥,并且记忆量大,学生记忆有一定的难度。
课堂上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反复读图、填图和拼图,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显得尤为重要。
但课堂有点乱,应注意调控。
对于猜谜导课,其目的是以趣激疑,以趣引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谜语不宜过多,应3—5个为宜,否则,会冲淡教学内容。
四、说教学理念:
本节课的设计,我力图贯穿新课改理念,体现两大特色:
1、情境教学。
充分利用歌谣、图像以及游戏活动,为学生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得到能力的提高和情感的培养。
2、自主探究。
通过自主学习、展示交流、看图拼图、闯关游戏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
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说课完毕,不当之处,敬请评委,批评指正。
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