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3.5.1 光合作用 课件(共15张PPT)

条件
光能
叶绿体
场所
淀粉 ﹢氧气 产物
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产物各是什么? 这样一个生产加工的过程是在哪进行的呢?
什么叫光合作用?
二氧化碳 ﹢ 水 光能 淀粉 ﹢氧气
叶绿体 光合作用的实质:
1、物质的转变: 合成 有机物
将二氧化碳和水变成淀粉和氧气
2、能量的转变: 贮存
能量
光能
化学能
思考:光合作用有说明意义?
来源
地球上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一年所释放 出的氧气,可以达到5.35x1011吨左右。
维持大气中 的氧气和二 氧化碳的含 量相对稳定
1、为植物自身的生长发育提供养料 2、为动物提供食物来源 3、为动物提供能量来源 4、为动植物的呼吸提供氧气
思考:人们在实际生产中,如何利用
光合作用原理,来增加农作物产量?
产 量
玉米与大豆间作套种
立体高效种植
棉花与花生间作套种
第5章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
第1节 光合作用
第5课时:光合作用实质与意义
思考:光合作用的
• 原料? • 产物? • 条件? • 场所?
光
淀粉 叶绿体 氧气 二氧化碳 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请写出方式:
要求:“→’表示反生反应,箭头前是原料, 箭头后是产物,上是条件,下是场所。
反应式: ﹢
原料
条件 场所
﹢ 产物
二氧化碳 ﹢ 水 原料
想一想: 它们的命运会怎样?
白化玉米苗
想一想: 没有了光合作用会怎样?
• 地球上绿色植物一年进行光合作用 所可以生产(4-5)x1011吨有机物。
动物和人的 食物来源
地球上绿色植物一年进行光合作用所转 化太阳能为3x1018千焦,若折算成电能, 可达1700万亿度。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三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第一课时)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三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第一课时)教材分析在学习了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之后,继续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这个重要的生理现象。
虽然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光合作用的原理比较抽象。
初一的学生相对应的知识铺垫不够,而且光合作用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来源之本,通过光合作用的学习,能够使学生从理论上理解到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性。
通过一系列的实验设计、操作、探究和讨论,使学生对实验的设计原理、技巧,有更深层次的感悟。
通过实验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合作精神和探究水平。
所以本节知识要用具体的,形象的实验实行教学。
让学生体验到由现象到理论的过程,即通过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知识。
本节知识点较多,例如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产物、公式、概念、实质及实验的原理等。
教学中应注重知识点的落实,为学生下一步学习植物的呼吸作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实验,阐明绿色植物产物和原料及条件。
知道光合作用的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2、通过探究实验设计思路的培养及实际操作水平的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知识点的应用水平。
3、合作学习,取长补短,师生互补,良好学习气氛的培养;对科学知识探索精神的培养。
教学重点探究绿色植物在光下形成淀粉,光是形成淀粉的条件。
教学难点提出问题,应用适当的手段解决问题;单一变量对照实验的设计。
教学准备课前由实验小组的同学与教师共同实行(1)实验器材的准备:酒精灯、酒精、三脚架、石棉网、镊子、广口瓶、瓶塞、凡士林、蜡烛、大玻璃罩、长颈漏斗、试管、玻璃管、三角烧瓶等)(2)选择健壮的天竺葵在暗处放置24小时后,选择适当的叶片用黑纸片实行上下遮盖。
(3)首先学生分实验小组,选出组长,实验员,发言人,填写实验记录单。
教学手段:实验设计,动手操作,教学课件。
教学形式:小组合作讨论,看书自学,动手实验,即时练习落实知识,教师参与,适时引导。
教学程序一、情景激疑:教师讲述:记得在一个春光明媚的周日,我领着三岁的女儿来到了植物园。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汇总一、生物与生物圈。
1. 生物的特征。
-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以植物或其他动物为食。
- 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有出汗、呼出气体、排尿;植物通过落叶带走一部分废物。
-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例如含羞草受到触碰会合拢叶片,动物会逃避敌害等。
-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能够由小长大,并且能够繁殖后代,如种子萌发成幼苗,母鸡下蛋等。
-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如种瓜得瓜(遗传),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变异)。
-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 调查的一般方法:- 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
- 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包括调查路线等。
- 如实记录调查结果。
- 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 生物的归类:- 按形态结构分: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
- 按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
- 按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3. 生物圈。
- 概念: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
- 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 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
4.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光:如向日葵向光生长,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 温度:如大雁南飞是因为北方温度降低,南方温度适宜。
- 水:干旱会使植物的叶萎蔫,沙漠中水分少,生物种类和数量都很少。
-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捕食关系:如狼吃羊。
- 竞争关系:如稻田里的水稻和杂草争夺阳光、水分和无机盐。
- 合作关系:如蚂蚁群体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
- 寄生关系:如蛔虫寄生在人体肠道内。
5.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骆驼刺根系发达适应干旱环境;海豹的皮下脂肪很厚适应寒冷的极地环境;旗形树的树冠像一面旗帜是对风的适应。
生物七年级全册知识点汇总

生物七年级全册知识点汇总一、生物的特征1.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自养;动物从外界获取现成的有机物,异养。
2. 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例如,人通过呼吸系统进行气体交换,鱼类通过鳃呼吸。
3.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等。
植物通过落叶带走一部分废物。
4.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应激性)例如,含羞草受到触碰时叶片会合拢,动物逃避敌害等。
5.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个体由小长大的过程就是生长,生物产生后代的过程就是繁殖。
6.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7. 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 环境中的生态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等。
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照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温度影响生物的分布、生长和发育。
例如,柑橘适合生长在南方温暖的地方,苹果适合生长在北方温带地区。
水是生物生存的重要因素,干旱会使植物叶片枯萎,动物寻找水源等。
生物因素: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捕食关系:如狼吃羊。
竞争关系:例如稻田中的水稻和杂草争夺阳光、养料和水分。
合作关系:如蚂蚁、蜜蜂等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它们之间存在合作关系。
2.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海豹皮下脂肪很厚,适应寒冷的极地环境。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提高土壤肥力;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
三、生态系统1. 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例如,一片森林、一个池塘等都是生态系统。
2. 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
七年级上册生物大题

七年级上册生物大题一、细胞结构与功能相关。
1. 请简述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共有的结构以及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并说明这些结构的功能。
- 共有的结构及功能:- 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还能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
- 细胞质: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其中含有许多与生命活动有关的微小结构,如线粒体等。
- 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含有遗传物质DNA,DNA上有指导生物发育的全部信息。
- 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及功能:- 细胞壁:位于植物细胞的最外层,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使植物细胞具有一定的形状。
- 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能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 液泡:内含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色素等。
2. 细胞中的线粒体有什么作用?如果一个细胞中线粒体的功能受到抑制,会对细胞产生什么影响?- 线粒体的作用:- 线粒体是细胞进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
呼吸作用是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
- 线粒体功能受抑制的影响:- 如果线粒体功能受到抑制,细胞将无法正常进行呼吸作用。
这会导致细胞不能获得足够的能量来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如细胞的分裂、物质的合成与运输等。
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会紊乱,最终可能导致细胞死亡。
二、生物与环境。
3. 请举例说明生物适应环境和生物影响环境的实例。
- 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 骆驼刺的根系非常发达,这是对干旱环境的适应。
骆驼刺生长在沙漠地区,地下的根系可以深入地下十几米,以吸收更多的水分,保证自身的生存。
- 北极熊的毛色是白色,这是对北极冰天雪地环境的一种适应。
白色的毛色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有利于北极熊在捕食和逃避天敌时不易被发现。
- 生物影响环境的实例:- 蚯蚓在土壤中生活,它们的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增加土壤的肥力。
蚯蚓在土壤中钻洞、吞食土壤中的有机物等行为,改善了土壤的结构,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光合作用的意思是

光合作用的意思是光合作用是一种生物化学过程,是植物和某些细菌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
简而言之,光合作用就是植物利用光合成的过程,是自然界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光合作用的意义光合作用是地球生命的基础和支柱,它直接影响着整个生态系统的运转。
通过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可以制造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
这些有机物被植物自身利用,也可以作为其他生物的食物来源,从而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
同时,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则有助于维持地球上生物的呼吸过程。
除此之外,光合作用还对环境起到了净化作用。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从而有助于抑制全球气候的变暖和气候变化。
此外,植物吸收有毒气体和净化空气的功能也是光合作用的一个重要作用之一。
光合作用的过程在光合作用中,植物利用叶绿素等色素吸收光能,光能被转化为化学能,然后用于二氧化碳固定和合成有机物。
光合作用可以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光反应:在光反应中,植物叶绿体中的叶绿素通过吸收阳光的能量,将水分解为氧气和氢离子。
同时,这个过程还会释放出高能分子ATP和NADPH。
这些高能分子将在暗反应中用来合成有机物。
•暗反应:暗反应中,ATP和NADPH被用来将二氧化碳还原成有机物,最终生成葡萄糖等碳水化合物。
这个过程并不需要光的参与,因此称为暗反应。
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影响光合作用是生态系统中的关键过程,它直接影响着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释放氧气,为其他生物提供了重要的食物和氧气来源。
植物还可以吸收有害气体和净化空气,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依赖于光合作用,它使得生物能够在生态系统中相互依存,构成复杂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同时,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也有利于维持地球大气中的氧气含量,为生物呼吸提供支持。
总的来说,光合作用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提供能量和有机物,更在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正因为光合作用的存在和运作,地球上才能孕育出如此丰富多样的生命。
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学

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学一、生物和生物圈。
1. 生物的特征。
-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则通过捕食获取营养物质。
例如绿色植物能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这一过程就是光合作用;动物如狮子捕食羚羊获取能量。
- 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像鱼类用鳃呼吸,吸收水中的氧气;哺乳动物用肺呼吸,进行气体交换。
-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动物通过排尿、出汗和呼出气体排出废物。
例如人体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尿液,其中含有尿素等代谢废物;植物通过落叶等方式带走一部分废物。
-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例如含羞草受到触碰时,叶片会合拢;动物遇到危险时会逃跑或者做出防御姿态。
-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能够由小长大,到一定阶段能够繁殖后代。
种子植物通过种子繁殖,动物通过卵生或者胎生繁殖后代。
-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如种瓜得瓜;变异是指亲子间及子代个体间的差异,如同一株植物上的果实大小可能不同。
-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 调查的一般步骤:明确调查目的和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 调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要如实记录,不能凭个人好恶取舍;要注意安全,爱护生物资源等。
3.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等。
例如光照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不同植物对光照强度的需求不同,如向日葵喜阳,苔藓植物则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温度影响生物的分布和生长发育,如极地狐的耳朵小,沙漠狐的耳朵大,这与它们生活环境的温度有关;水是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干旱会使植物叶片枯萎,动物也需要水来维持生命活动。
-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光合作用及其生态意义

光合作用及其生态意义光合作用是指植物、藻类和一些原核生物中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通过光能捕获和化学变换来产生能量,并产生氧气作为副产物。
光合作用是地球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能量转换过程,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
光合作用以植物为主要参与者,植物通过叶绿体中的叶绿体色素(如叶绿素)捕获太阳能,将其转化为电能或化学能,然后利用这种能量制造有机物质。
光合作用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光反应和暗反应。
光反应是指在叶绿体上的一系列化学反应,这些反应需要光来提供能量。
在光反应中,光能被吸收,并转换为化学能以产生ATP(三磷酸腺苷)和NADPH(辅酶NADPH)等能量分子。
光反应的核心是光系统,其中光系统I和光系统II是实现光能捕获和电子传递的关键。
暗反应是指发生在叶绿体中的化学反应,这些反应并不需要光作为直接能源。
在暗反应中,通过利用ATP和NADPH分子,二氧化碳被固定为有机物质,通常是葡萄糖。
这个过程通常被称为碳固定作用,它是光合作用最终产生有机物质的关键步骤。
光合作用的生态意义是多方面的。
首先,光合作用是地球上能量转换的基础。
通过光合作用,植物能够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并用于生物体内的各种生化反应。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提供给其他生物能量和有机物质,构成了地球上食物链的基础。
其次,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是地球生态系统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光合作用中产生的氧气通过植物释放到大气中,然后被其他生物利用,包括动物和真菌。
氧气在呼吸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生物提供了必要的呼吸气体。
此外,光合作用还有助于调节地球气候。
植物通过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质,可以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并通过吸收部分太阳辐射来降低大气温度。
这有助于缓解温室效应和气候变化。
光合作用还具有保护环境的作用。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并能够还原土壤中的有机物质和微生物活动,维持土壤健康。
此外,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调节大气中的氧气含量,保持氧气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