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备考周阅读五

合集下载

(浙江专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读练测10周 第9周 周五 多彩阅读

(浙江专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读练测10周 第9周 周五 多彩阅读

多彩阅读破裂之时才真正开始[日]松浦弥太郎收音机也好,皮包也好,自行车也好,世上没有不会坏的东西。

“反正已经用了很久,换个新的更划得来。

”或许这就是当今的世道,把东西直接丢了比较省事,也不会有人说闲话。

不过对我来说,还是更倾向于把坏的东西修好之后继续使用。

东西总有用坏的那一刻,有了这个大前提,我认为东西坏掉的那一刻正是开始的时候。

东西坏了,不丢弃,不添购新的,下决心修好它,并花时间修缮,我认为直到那一刻,它才真正成为你的东西。

与人交往也一样,经历过冲撞、摩擦、破裂,产生嫌隙,然后关系才正式开始。

始终保持和睦气氛的交往很肤浅,一直要到产生纠葛,彻底发泄,互相伤害,此前的情谊破裂的那一刻起,你才算与那个人产生关系。

人心比物品更脆弱,而且可能会破裂好多次。

每一个这样的关头,我们都像是站在分岔路口。

是选择从纷争中脱身,甚至不惜舍弃与那人的关系;还是选择不退却,袒露真心,努力地、用心地修补彼此的关系?我总是选择后者。

它需要你放下身段,不惜颜面,将说不出口的、羞于告人的事化作言语,甚至有时像个孩子般号啕大哭,绝不容许对心情有一丝敷衍。

尽管过程痛苦,但是当伤口和裂痕被细心修补之后,双方的关系一定会更加深入、丰富,从而体会到平静与满足的心境。

所谓丰富,指的并不是眼睛看得到的表象,而是隐藏在其中的故事。

就像在不断修修补补中穿了十年的鞋,对我而言,它已不再是一双寻常的鞋。

对最初磨坏鞋跟的那趟旅程的回忆,几年后使得鞋尖绽线的那场意外,以及每次都细心替我修补鞋子的修鞋师傅的心意,使得那双鞋成了一个凝聚心意的宝贝。

就算别人不知晓,但其中有属于自己的故事,就比任何昂贵的新品都更有价值。

与人交往也是一样,“我们曾碰上那种事,不过一起克服了”,有越多共同的回忆,双方的友情就会变得越真挚。

听到有些夫妇自从交往以后没吵过一次架,总让我觉得落寞,难以理解。

难道有这种感觉的只有我一个人吗?物品经过长年耗损会逐渐消磨,与人相处,熟悉之后如果不起摩擦反而更危险。

备战2019年高考语文 必刷题(刷大题步步为营)第五周 第1组(含解析)不分版本

备战2019年高考语文 必刷题(刷大题步步为营)第五周 第1组(含解析)不分版本

备战2019年高考语文必刷题(刷大题步步为营)第五周第1组(含解析)不分版本第五周第1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临近端午,许多人早早制定了游玩方案,购物、出行、访友……在忙碌与快节奏的工作与生活中,好不容易盼来一个假期,放松一下原本无可厚非,可许多人似乎把注意力更多地投向了端午这个新定的“假〞,或多或少淡化了端午这个传统的“节〞。

端午不仅是“假〞,更是“节〞,我们过端午节时,更应该关注它蕴含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端午节又叫五月五日、重午、端五、重五、五月节、端阳、蒲节、天中节、诗人节、女儿节、龙舟节、粽子节、医药节等,是最早出现的中华传统节日之一。

早在先秦已经出现,到了汉代,已有合药、在胳膊上系长命缕、迎涛神等诸多习俗。

有统计显示,在中国56个民族中,半数左右拥有属于自己的端午节。

比方彝族都阳节,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县及金沙江沿岸等地流行。

在节日这一天,每家挂上菖蒲和艾叶,孩子们用雄黄酒擦脸,青年男女包好粽子,在山间草坪唱歌跳舞尽情娱乐。

由是观之,端午节习俗传承是古老和现代的统一、时代与地域的交融。

端午节这个传统节日,也是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文化栽体。

包粽子、划龙舟等是主要内容。

我们过好端午传统文明节日,对弘扬民族精神,保持民族特色,增强民族凝聚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民族精神植根于民族生活的土壤,鲜活地表达在传统的民族节日中。

传统文化需要传承。

而端午文化应该更可以在传承中别开生面。

现代化、全球化、信息化,都可为端午提供新的载体、创制新的手段、赋予新的内涵。

在信息化时代如何持续传承和振兴端午文化?比方,立足对屈原的纪念,开掘“诗人节〞传统,读诗诵诗赛诗,重塑“诗如海〞的端午;比方,借鉴电商营销模式,网上摘粽叶、自助配香包,实现“数字化〞的端午;比方,顺应全球化大趋势,推动东亚国家共建共享端午文化,打造“走出去〞的端午。

在这些方面,政府、企业、媒体、社会都可大有作为。

端午如是,整个中国的文化建设又何尝不是这样?端午节习俗的传承过程现代性和传统性兼具,包含中国人对文化的选择、对生活的选择,包含了中国人的文化创造力、文化自信力。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五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五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语文试题(五)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于一个民族而言,神话是上古人类智慧的遗存,是世代相传的集体记忆。

因此,要真正了解本民族的文化特质和人类的精神密码,应从神话的源头一一开始。

人类学大师马林诺夫斯基曾指出,神话原生性地表达着民族精神中最稳固、最恒定的部分,承载着一个民族一脉相承的文化基因。

在《诸神纪》里,无论是“垂死化身。

气成风云,声为雷霆。

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的创世大神盘古,还是在“四极废,九州裂”的情形下“炼五色石以补苍天”的大母神女娲,或者“诛凿齿,杀九婴,缴大风,断修蛇,禽封稀,上射九日”的大羿,都体现了一种不畏艰险、为了人类福祉而自我牺牲的悲剧意味和崇高之美。

正是凭借不畏艰险的生存意志和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中华民族才能延续几千年不绝,并昂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在作为族群意志的民族精神、民族传统之外,神话还与“人类内心底层的问题,人类内在的奥秘”相关。

神话学大师坎贝尔曾指出,读神话可以发现人类许多的共通之处:人类需要呼唤久违的神性,需要借由神话以接近永恒,需要透过神话以洞悉生命的奥秘。

与史家和儒家典籍中被历史化的温文尔雅、“伟光正”的诸神形象不同,《诸神纪》里描绘的上古诸神大多充满野性之美和伟岸之力:喜欢追着自己尾巴跑的混沌、半人半蛇的女娲、虎齿豹尾的西王母、铜头铁额的蚩尤……这些朴素的形象和他们身上那种气吞山河、震天撼地的力量体现了先民汪洋恣肆的想象力,对自然、生命、神性之力的崇拜和讴歌。

阅读这样本然面目的上古神话,可以体会原始先民深厚的情感体验,从而缓释压力,抚慰心灵创伤,找到生命的动力。

而中国上古智慧通过作者的“掰扯”,得到了生动而又不乏深度的呈现:混沌神话所体现的中国人“混融无间”的宇宙观,上古神树的故事背后体现的中国人“万物有灵”的自然观,南楚大司命神话背后体现的“方生方死,生死一体”的生命观等。

(浙江专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读练测10周第6周周五多彩阅读

(浙江专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读练测10周第6周周五多彩阅读

多彩阅读风杨绛为什么天地这般复杂地把风约束在中间?硬的东西把它挡住,软的东西把它牵绕住。

不管怎样猛烈地吹,吹过遮天的山峰,挣脱缭绕的树林,扫过辽阔的海洋,终逃不到天地以外去。

或者为此,风一辈子不能平静,和人的感情一样。

也许最平静的风,还是拂拂微风。

果然纹风不动,不是平静,却是酝酿风暴了。

蒸闷的暑天,风重重地把天压低了一半,树梢头的小叶子都沉沉垂着,风一丝不动,可是何曾平静呢?风的力量,已经可以预先觉察到,好像蹲伏的猛兽,不在睡觉,正要纵身远跳。

假如一股流水,嫌两岸束缚太紧,它只要流、流、流,直流到海,便没了边界,便自由了。

风呢,除非把它紧紧收束起来,却没法儿解脱它。

放松些,让它吹重些吧,树枝儿便拦住不放,脚下一块石子一棵小草都横身子伸臂膀来阻挡。

窗嫌小,门嫌狭,都挤不过去。

墙把它遮住,房子把它罩住。

但是风顾得这些么?沙石不妨带着走,树叶儿可以卷个光,墙可以推倒,房子可以掀翻……愈是阻挡它,愈是发狂一般推撞过去。

不过风究竟不能掀翻一角青天,撞将出去。

不管怎样猛烈,毕竟闷在小小一个天地中间。

吹吧,只能像流底起伏鼓动着的那股力量,掀起一浪,又被压伏下去。

风就是这般压在天底下,吹着吹着,只把地面吹成一片凌乱,自己照旧不得自由。

不论是严冷的风,蒸热的风;不论是哀号的风,怒叫的风,到末来,渐渐儿微弱下去,剩几声悠长的叹气,便没了声音,好像风都吹完了。

但是风哪里就吹完了呢。

只要听平静的时候,夜晚黄昏,往往有几声低吁,像安命的老人,无可奈何的叹息。

风究竟还不肯驯服。

或者就为此吧,天地把风这般紧紧地约束着。

文明可以从“一箱硬币”开始2017年8月,一个个装满数百枚一元硬币的箱子,出现在全国多座城市的地铁口或公交站旁,一张纸板上写着“如需零钱可自取,每人最多5元”——据新华社报道,这种“一箱硬币”的街头试验,过程和结果大同小异,很少有人突破“最多5元”的规则,不少人用纸币兑换零钱或是往箱子中投放零钱,在杭州、成都等地,一天下来,箱子里的钱不少反增。

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文学类文本阅读(5)(含解析)新人教版练习

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文学类文本阅读(5)(含解析)新人教版练习

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文学类文本阅读(5)(含解析)新人教版练习)李仕才小说阅读训练(五)探究[对点练]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后面的题目。

配角聂鑫森父亲邵伟夫,先是话剧演员,后来又成了电影、电视演员。

他的名字很气派,“伟夫”者,伟丈夫之谓也。

可惜他一辈子没演过主角,全是很不起眼的配角,虽是剧中有名有姓的人物,也就是说几句不痛不痒的台词,演绎几个小情节而已。

他的形象呢,身材矮小,脸窄长如刀,眉粗眼小口阔,演的多是反派人物:黑社会小头目、国民党下级军官、现实生活中的可怜虫……他的名字是当教师的爷爷起的,爷爷曾对他寄望很高。

没想到他读中学时,有一次演一个小话剧的配角,神采飞扬,被动员去读一所中专艺校的话剧班,从此他就很满足地走上了演艺之路。

因为母亲是苗族人,可以生两胎,我下面还有一个妹妹。

我叫邵小轩,妹妹叫邵小轮。

通俗地说,我是小车子,妹妹是小轮子。

我们的名字当然是父亲起的,母亲似乎很欣赏,觉得低调一些反而会有大出息。

母亲在街道居委会当个小干部,人很漂亮。

我和妹妹似乎承袭了她的基因,长得都不丑。

母亲对于嫁给了父亲,一直深怀悔意,原想会有一个大红大紫的丈夫,不料几十年来波澜不惊。

我母亲都不让我们去剧院看父亲的戏;电视上一出现有父亲身影的剧目,她便立即换台。

她还嘱咐我们,不要在人前提起父亲是演员。

这种守口如瓶的习惯,久而久之造就了我的孤癖性格,在什么场合都沉默寡言。

读初中时,一个男同学悄悄告诉我:“你爸爸的戏演得真好,可惜是个小角色。

如果让他演主角,肯定火!”父亲在家里的时间很少,尤其是进入影视圈后,或是东奔西跑到一个个剧组去找活干,或是找到了活必须随剧组四处游走。

每当他一脸倦色回到家里,首先会拿出各种小礼物,送给妈妈、我和妹妹,然后把一叠钞票交给妈妈。

我把男同学的话告诉他,他听了,微微一笑,说:“在一个戏中,只有小人物,没有小角色,这正如社会的分工不同,却都是平等的。

主角造气氛,配角助气氛,谁也离不开谁。

(浙江专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读练测10周第7周周五多彩阅读

(浙江专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读练测10周第7周周五多彩阅读

多彩阅读文化是什么龙应台我曾被要求“简单扼要”地说出“文化是什么”。

文化?它是随便一个人迎面走来,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

他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他是随手把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满身是癣的流浪狗走近他,他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他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把别人挤开?一个盲人和他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他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他与别人如何擦身而过?他如何弯腰系上自己松了的鞋带?他怎么从卖菜的小贩手里接过找回的零钱?如果他在会议、教室、电视屏幕等公共领域大谈民主人权和劳工权益,在自己家的私人领域里,他尊重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吗?他对家里的保姆和工人以礼相待吗?独处时,他如何与自己相处?所有的教养、原则、规范,在没人看见的地方,他怎么样?文化其实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他人、对待自己,如何对待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

在一个文化厚实深沉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智能。

小时候我住在台湾农村,当邻家孩子送来一篮自家摘的枣子时,母亲会将枣子收下,然后一定在那竹篮里放回一点东西,几个芒果、一把蔬菜。

家里什么都没有时,她一定将篮子填满白米,让邻家孩子带回。

问她为什么,她说:“不能让送礼的人空手离开。

”农村的人或许不知道仲尼曾经说过“尔爱其羊,吾爱其礼”,但是他举手投足之间,无处不是“礼”。

希腊的山从大海拔起,气候干燥,土地贫瘠,简陋的农舍错落在荆棘山路中,老农牵着大耳驴子自橄榄树下走过。

他简单的家,墙漆得雪白,墙角一株蔷薇老根盘旋,开出一簇簇绯红的花朵,映在白墙上。

老农不见得知道亚里士多德如何谈论诗学和美学,但是他在刷白了的墙边种下一株红蔷薇,显然认为“美”是重要的。

他很可能不曾踏入过任何美术馆,但他起居进退之间,无处不是“美”。

在台湾南部乡下,我曾经在一个庙前的荷花池畔坐下。

2019高考英语备考专项练习(3)阅读理解(5)及解析

2019高考英语备考专项练习(3)阅读理解(5)及解析

2019高考英语备考专项练习(3)阅读理解(5)及解析第***套阅读理解(共两节,总分值40分)第一节(共15小题;每题2分,总分值30分)阅读以下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正确选项。

ALongago,nearthevillageofHedley,therelivedastrangeandplayfultrickster(骗子),knownastheHedleyKow.Sometimesitlookedlikeanordinaryobject.Sometimesitlooked likeadonkeyoragoat.Oneevening,asanoldwomanwentalongthepath,shesawanoldironpotlyingintheditch.“Fancythat,”shesaid.“Nobodyseemstowantthisoldpot.Iwilltakeithomeandplantprettyflowersinit.”Whenshetriedtoliftit,shesawthatitwasfullofgoldpieces.“Well,now,ifthatdoesn'tbeatall,”shesaid.“I'mrich!Icanbuyafinehouseandfancyclothes.”Thepotwasheavy,soshetiedhershawlarounditandbegantodragithome.Afterawhile,sh estoppedtorest.Whenshelookedinthepot,shewasamazedtoseethatitwasfullofsilverpiec es!“Oh,myGod!”shesaid.“Aren'tItheluckyone!Ifitweregold,thieveswouldhavebeenafterme.Myfriendsmighthav ebeenjealous.ButIcanhidethesesilverpieces,takeoutafewatatime,andlivelikeaqueen.”Onshewent,pullingthepotafterher.Shewasnearinghomenow.Athergate,shelookedint othepot.Whatasurprise!Thesilverhadchangedintoalump(块)ofiron.“Iron,”shesaid.“Well,now!Noonewillbejealousorwanttostealthisfromme.Icanusethisirontopropmydoo ropenandletinfreshairandsunlight.Luckyme!”Assoonasshesaidthat,thepotbegantogrowandlateritbecameagoat.Thenitjumpedupan dranoffdowntheroadlaughing.“Fancythat!”saidtheoldwoman.“IbelieveIhaveseentheHedleyKow!Notmanyfolkscansaythat,andthat'safact.I'lljusts itupbymyfiretonightthinkingabouthowluckyIwastoseeitformyself.Itrulymustbetheluc kiestpersonintheworld!”56.Whichofthefollowingsayingscanbestdescribethisstory?A.Allgoodthingscometoanend.B.Theearlybirdcatchestheworm.C.Contentisbetterthanriches.D.Allbadluckgoesaway.57.Whatdoes“theHedleyKow”standforintheeyesoftheoldwoman?A.Glory.B.Honor.C.Misfortune.D.Luck.58.Fromthispassagewecanknowtheoldwomanis______.A.optimisticB.pessimisticC.strangeD.mindless【答案与解析】56、C。

备战2019年高考语文 必刷题(刷测试周周参省)第五周(含解析)不分版本

备战2019年高考语文 必刷题(刷测试周周参省)第五周(含解析)不分版本

备战2019年高考语文必刷题(刷测试周周参省)第五周(含解析)不分版本第三周总分:60分时间:45分钟一、古诗文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以下小题。

旅中送迁客吴融天南不可去,君去吊灵均。

落日青山路,秋风白发人。

言危无继者,道在有明神。

满目尽胡越,平生何处陈。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首联中,灵均是屈原的字。

外表写朋友要去凭吊屈原,实际暗示朋友被贬的遭际。

B.颔联点明送别的时间,对仗工整,注重色彩,用冷色调渲染了离别的心情。

C.本诗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均为送别友人之作,情感真挚,风格相同。

D.本诗熔叙事、写景、抒怀于一炉,描写简备精当,感情深沉含蓄。

【答案】C【解析】【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九日齐山登高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连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①。

〔注释〕①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见落日而北望国都临淄,想到难于永享据有国土之乐,流泪说:“假设何滂滂去此而死乎!〞2.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李清照的《醉花阴》与本诗都反映出古人重阳赏菊、饮洒的风俗,但诗人心境不同,本诗没有前者包含的相思之愁。

B.颔联写诗人理想中尽兴地过重阳的方式——应该将菊花插个满头再归去,旨在表现他对菊花的独特喜爱和内心的旷达。

C.颈联用了比照,将大醉无忧与怨恨忧愁相比照。

“但将酩酊酬佳节〞,诗人像是劝客,又像是劝自己。

D.尾联用典,诗人由眼前登临的齐山,联想到齐景公的牛山坠泪,他与齐景公有同感,却宽慰自己不必单独伤感流泪。

【答案】D【解析】【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风雨中诵潘邠老诗韩淲①满城风雨近重阳②,独上吴山看大江。

老眼昏花忘远近,壮心轩豁任行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高考备考周阅读五一、成语积累暴殄天物不珍惜焚琴煮鹤煞风景辨析:这两个成语都有糟蹋东西的意思。

它们的区别在于暴殄天物泛指糟蹋各种物品,适用范围较广;焚琴煮鹤多指鲁莽愚蠢的行为,糟蹋美好的事物。

杯弓蛇影没必要草木皆兵心恐慌辨析:这两个成语都有疑神疑鬼妄自惊恐的意思。

它们的区别在于杯弓蛇影多用于指不必要的主观猜疑惊慌,而草木皆兵,风声鹤唳偏重指内心的极度恐慌。

杯水车薪数目少无济于事不得力辨析:这两个成语都有对解决问题没有多少作用的意思。

它们的区别在于杯水车薪多指用于救急的实物钱财等数目太少,而无济于事多指用以解决问题的措施行动不得力,没作用。

悲愤填膺痛又愤义愤填膺捍正义辨析:这两个成语都有愤怒填满胸膛的意思。

它们的区别在于悲愤填膺多用于形容因悲痛而引起的愤怒之情充满胸膛;义愤填膺只用于形容出于捍卫正义而引发的愤怒之情充满胸膛。

背信弃义不守信忘恩负义背恩德辨析:这两个成语都有不顾道义的意思。

它们的区别在于背信弃义偏重在不守信用,违背诺言,而忘恩负义多形容忘记别人对自己的好处,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

二、文言短篇阅读鸿鹄之志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1.尝与人佣耕:曾经同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

佣,被雇佣。

2.辍耕之垄上:停止耕作走到田埂高地上休息。

之:动词,去往。

3.怅恨久之:因失望而叹恨了很久。

怅,失意,不痛快。

4.若:代词,你,指陈胜。

5.燕雀,麻雀,这里比喻见识短浅的人。

6.鸿鹄,天鹅,这里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

辍辍本义是中途停止,废止。

如: 甲午正月朔,即入南都,读书鹤鸣山,昼夜不辍(2016年高考江苏卷); 帝临哭,辍朝三日。

(2016年高考新课标Ⅰ卷)。

引申义:1、放下,舍弃。

如:于是乃偃兵,辍不攻宋(2015年高考天津卷) 2、撤销,撤除。

如:大父读书龙光楼,辍其梯,轴轳传食,不下楼者三年。

(2016年高考江苏卷) 3、取出,拿出。

如:辍俸(取出俸禄);辍赠(取物相赠)成语助记:孜孜不辍:勤勉从事,努力专一,不肯停息。

做事认认真真,不敷衍,踏踏实实。

作辍无常:时作时歇、不能持久。

辍,停止;无常,变化不定。

辍食吐哺:辍:中止,停止。

停止用饭,吐出口中含的食物。

辍毫栖牍:停笔藏牍,指停止写作。

牍,古代写字用的狭长木板。

三、诗歌赏读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一)李商隐秋水悠悠浸墅扉,梦中来数觉来稀。

玄蝉声尽叶黄落,一树冬青人未归。

诗人李商隐前往拜访一位隐者,但是没有遇到隐者,只看见: 悠闲自在的秋雨,浸润着草房的柴门。

梦中无数次来过这里,醒来却感觉很遥远。

秋天的蝉已经不再鸣叫,树叶开始变黄飘落。

但是,隐者的门前,有一颗经过秋霜依旧苍翠的冬青树。

隐者出门还没有归来。

秋水悠悠浸墅扉,梦中来数觉来稀。

秋水,指秋雨。

悠悠,悠闲自在。

秋雨本来没有悠闲自在的境界,但是因为隐者和观察者的心灵投射,秋雨变得人格化。

学者王国维在诗词评论著作《人间词话》里说:“有我之境,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梦中来数觉来稀”,诗人李商隐已经多次梦见来拜访这位隐者,但是醒来时却觉得现实的情景好遥远。

李商隐虽然没有点明拜访的隐者的姓名,但是一定是李商隐非常敬仰的一个人。

玄蝉声尽叶黄落,一树冬青人未归。

玄蝉,秋蝉。

冬青,冬青科常绿乔木,耐寒,经历霜雪而不凋谢。

李商隐在《访隐者不遇成二绝》第一首精心选择了一系列的意象:秋雨、草房柴门、秋蝉、落叶、冬青树,徘徊于现实与梦境、出世与入世之间,创造出飘然尘外、冲淡平和的境界。

在中国古代,隐士一般有两种。

一种隐居只是手段,是终南捷径,以退为进,待价而沽,目的是为了吸引当局者注意,求得更好的当官机会;第二种隐居是目的,只想脱离尘世的羁绊,过真正的隐居生活。

唐代有很多隐士,当然也会有很多慕名而来的拜访者,寻访不到就会心生感慨,写下诗篇。

比如王维《春日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丘为《寻西山隐者不遇》和贾岛《寻隐者不遇》等。

诗人李商隐对隐居者的拜访,是尘世中人对脱离尘世者的拜访。

诗歌以对意象的精心营造,以尘世中人的视角,写对隐居者闲云野鹤、超然物外生活的向往。

四、聚焦时代慈善筹款平台须凝聚而不是伤害善心来源:光明日报作者:封寿炎日前,网络慈善筹款平台水滴筹再陷舆论旋涡。

一位求助者因女儿重病筹款25万余元后,被网友曝光其家境殷实,“有店有房有车”。

随后,获助者竟然大肆辱骂捐款者。

一则爱心故事,硬生生演绎成了“农夫与蛇”。

水滴筹凝聚了善心,最终却又伤害了捐款者的善心。

按照水滴筹官方网站的介绍,成立两年多来,已经累计帮助55万名大病患者筹到超过62亿元治病钱。

这些善款为千千万万家庭雪中送炭,纾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可以说,这种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创新筹款模式,对于凝聚社会爱心、促进民间公益慈善事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然而,诚信是慈善事业的生命,社会爱心尤其需要珍视和呵护。

随着不断成长和业务规模的发展壮大,如果平台无法保证筹款、用款各个环节的真实和诚信,甚至一再伤害捐款人的爱心,那么其公益慈善行为的实际效果,就有可能跟它的宗旨南辕北辙。

此次求助者的女儿突患重病,需要巨额医药费的情况属实,筹款数额也与治病所需大致相当。

然而,求助者却有意隐瞒了一部分关键事实。

据了解,求助者是南宁某老友粉店的老板,家庭经济能力完全可以承担30万元左右的医药费,应该不属于水滴筹的帮助对象。

当真实情况曝光之后,舆论的矛头几乎一致指向求助者及其女儿,而更应承担责任的筹款平台反而被人们轻轻放过。

求助者钻空子属于私德有亏,其女儿恩将仇报更是突破了道德底线。

但实事求是地说,我们很难奢望每位社会成员都具有良好道德和过硬品行。

扎紧体制机制的篱笆,堵住漏洞和缺陷,使他人没有空子可钻、没有可乘之机,这正是机构平台的责任所在。

像水滴筹这样的网络筹款平台,其功能之一是“为经济困难的大病患者提供免费筹款工具”。

那么,它们就有责任确保求助者两方面信息的真实性:一是确实属于大病患者;二是确实家庭困难,无力承担医疗费用。

从实际情况看,平台并没有能力确保这两个方面信息的真实性。

它的审核更多侧重于在线形式审核,没有足够的人员和技术力量开展实地审核,也没能与更多的权威部门和有关机构共享真实有效信息,从而为诈捐、骗捐留下方便之门。

在应对舆情危机时候,一些公益平台同样能力不足、缺乏经验。

今年5月份,水滴筹引发的“王凤雅事件”轰动全国。

水滴筹身处舆论风暴的核心位置,却在还原事件的来龙去脉、提供真实信息方面几无作为。

“王凤雅事件”给公益慈善事业和社会伦理正义都造成了巨大伤害,作为关键当事方之一,水滴筹的能力不足和处置失当难辞其咎。

近十年来,民间公益慈善事业蓬勃发展,民间公益平台、慈善组织和志愿者组织遍地开花,对于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是,由于起步较晚,发展还处于比较粗糙的初始阶段,“能力跟不上爱心、素质配不上雄心”的状况相当普遍。

一些诈捐、骗捐事件的频频出现,在筹款、使用善款过程中发生的丑闻,以及一些组织和个人在职业操守和品德方面的瑕疵,都不断侵蚀着民间公益慈善的信誉和形象,显然不利于民间公益慈善事业发展。

作为新兴慈善力量,网络慈善平台有责任从自身做起,通过提高水平能力、完善体制机制、查堵缺陷漏洞,使这一慈善形式凝聚起来的爱心和力量,真正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群。

五、美文品读中华礼制变迁的现代启示中华礼制源远流长、绵延不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和载体,对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善社会风气,提升国人道德,凝聚中华儿女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今天,探究中华礼制变迁的规律,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毋庸讳言,在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诸民族之间有过矛盾与冲突。

但它们能在认同中华礼制的前提下逐渐缓和矛盾,化解冲突,形成共存共荣的良好关系。

例如,在我国历史上,无论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北方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还是之后建立辽朝的契丹族、建立金朝的女真族、建立元朝的蒙古族及建立清朝的满族,无一例外地认同并服膺中华礼制,从而能使民族融合不断向前推进。

显然,发挥中华礼制的凝聚功能,是凝聚国人、增强自信的重要途径。

中华先民并不只是讲究礼仪“进退周旋,威仪抑抑”的外在形式,而且注重探求礼仪的内在精神实质。

孔子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礼记·郊特牲》称,“礼之所尊,尊其义也”。

所谓“尊其义”,就是追求道德境界,强调道德践履。

孔子称颂那些能够修身立德、行礼律己、道德高尚的前代圣贤,反复强调“不学礼,无以立”。

坚持知礼行礼、知行合一,追求高尚的道德境界,体现了中华先民的主流价值观。

中华礼制注重道德修养与道德实践,强调知行合一,这使它起到了塑造道德人格、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作用。

可以说,中华礼制自诞生之日起就具备了教化功能,并在演化过程中逐渐将道德教育与理想教育紧密结合,强调自幼及长、礼教终生,提倡仁爱精神、忠恕之道,注重培养道德人格,建设礼仪之邦。

所谓礼仪之邦,就是有高度道德自觉的社会,是诸族和谐、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众富庶的社会。

这是中华礼制提出的愿景,是中华先民们向往和着力构建的社会。

中华礼制所倡导的仁爱精神、忠恕之道、和谐社会等学说,能为今日构建和谐世界贡献中华民族的智慧。

作为一种制度,中华礼制在历史上曾为各种政权服务。

在封建社会,它强调封建等级,包含一些糟粕。

然而更应该看到的是,中华礼制能够与时俱进、吐故纳新,不断改革与变迁。

孔子提到三代礼制传承中的“损益”,便是一种改革;《礼记》进一步提出“时为大”这一与时俱进的礼制改革原则。

适时变革是中华礼制演进的重要原则,这使它成为与中华民族同生共长、传承久远的文化传统。

由孔子创建、孟子加以发挥的儒家礼制观,在战国时期曾饱受其他思想家的批判,那是因为这种礼制观仅仅重视礼的道德层面,而对礼的制度规范层面关注不够。

秦汉之后,我们的先人力图将礼与法结合起来,融礼入法、礼法合一成为中华礼制变迁的重要转折。

礼法合一要求人们遵礼守法,违礼即违法。

礼既是道德要求,又是法律规范;礼制既有教化功效,又有法制规范之用。

《礼记·经解》认为“礼,禁乱之所由生”,可以起到“止邪也于未形,使人日徙善远罪而不自知也”的作用。

古人通过礼来“止邪于未形”,使人们“徙善远罪”,达到“禁乱”和教育人的目的,对我们今天推进国家和社会治理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