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社会保障
日本社会保障的历史发展与当前问题

日本社会保障的历史发展与当前问题(上)摘要:日本社会保障制度的起源可追溯至19世纪明治维新后,其法律框架在二战后依然存在。
当前,人口老龄化、出生率下降以及前两者所导致的人口减少是日本社会经济转型的主要原因,当然也导致社会保障政策的改革。
经济结构的变化对社会保障政策产生了显著影响。
日本主要政党在强化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增加税收的必要性上达成了广泛共识,这源于日本社会存在以下共识:社会保障在现代社会中有着无可争议的价值,从而不应受制于政党政治。
在经济增长放缓、“超老龄化”和人口减少的背景下,为实现制度可持续发展,对社会保障制度进行改革具有必要性。
除了注意确保待遇和负担之间的均衡外,本文指出在当下后综合改革时期需要解决的四方面关键问题:首要任务是稳步实施改革所制定的或将要制定的政策;第二组问题与包括医疗和药物在内的医学科学进步有关;第三组问题涉及促进社会保障与其他相关领域的政策组合,例如住房或本地社区振兴等问题;第四是要解决综合改革中未纳入的问题。
关键词:日本,社会保障,历史发展,改革一、历史发展(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社会保障制度①的起源可追溯至19世纪明治维新后;1874年,首部《济贫法》出台。
1922年《健康保险法》颁布,其主要目的在于确保工厂工人和矿工的健康。
1938年制定的《国民健康保险法》为农民等生活在农村地区的人提供了必要的医疗服务。
《工人养老保险法》于1942年实施,这项立法的一个动机便是在战时为工业投资积累资本。
这些社会保障法律框架在二战后依然存在,但随后出现的恶性通货膨胀等破坏因素和经济混乱,几乎摧毁了社保制度的现实物质基础。
基于日本《宪法》(自1947年5月生效)第25条,战后社会保障制度的重建简直需要从零开始,其中规定:每个人都应享有维持健康、文化生活之最低标准的权利。
在生活的各方各面,国家都应努力促进并推广社会福利、安全以及公共卫生。
迫于当时的紧急情况,工作重点首先投向了健康和福利政策,以确保并改善营养供给、重建卫生设施、预防传染性疾病等。
日本社保制度

二、护理保险制度建立与完善
1999 年 12 月,日本国会通过《护理保险法》法案, 决定从 2000 年 4 月 1 日在全国推行护理保险制度 1993 年对原有机构服务体系与居家服务体系合二为一 ,使之成为一元化的老年人福利服务体系,并有最基 层的地方政府——市町村进行老年人福利保健计划的 制定与实施 2003年4月护理制度进行了实施以来的首次调整,根 据当时工资和物价的下降趋势,启用了新的护理报酬 定价,设施服务平均下调4%,居家服务平均增加0.1 %,整体下调2.3%。 2005年6月《护理保险法》修订
制度框架基本确立阶段:1945年 ~ 1972年
战败——美国进驻日本(占领军) 国际督促 1946年《生活保护法》 1948年《儿童福利法》 社会福利的基础 1949年《残疾人福利法》
1947年《失业保险法》 1958年《国民健康保险法》 1954年《厚生年金保险法》
制度发展阶段1962—1974
• • • •
•
日本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沿革
日本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沿革产生与ຫໍສະໝຸດ 展: 萌芽与1874年的《恤救
三个阶段:
起步阶段:20世纪初至
规则》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建 成比较完整的社会保障 体系 20世纪70年代基本完成 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1944年 制度框架基本确立阶段: 1945年 ~ 1972年 调整和完善阶段:1973 年至今
რ福利事业急剧膨胀(社保模式转型 英国 全民化) რ福利六法体制确立(精神薄弱者 老人 母子) რ福利事业扩张(国家预算增加 民间团体经营 ) 民 经 生 济 ①儿童津贴 生 型 活 ②全民养老 社 型 ③全民医疗 社 会 会 保 保 障 障
调整和完善阶段:1973年至今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社会保障协定

内容解读
内容解读
根据协定,日本免除中国在日本企业的派遣员工以及船员、空乘人员、外交领事机构人员和公务员缴纳厚生 年金和国民年金的义务,中国将免除日本上述在华人员缴纳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义务。此外,与中方人员在日本 共同生活的配偶和子女,在一定条件下也可申请免除在日期间的社保缴费。
一、《协定》主要内容 (一)互免险种范围 中国为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日本为国民年金(国民年金基金除外)和厚生年金(厚生年金基金除外)。 (二)中方适用免除在日本缴纳相关社会保险费的人员 1.派遣人员。指受雇于在中国领土上有经营场所的雇主,依其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关系被该雇主派遣至日本领土上为其工作 的人员。 2.航海船舶上的雇员。指在悬挂中国船旗的航海船舶上受雇的人员,及通常居住在中国领土上,在悬挂日本 船旗的航海船舶上受雇的人员。 3.航空器上的雇员。指受雇于在中国领土上的雇主,在国际航线的航空器上工作的人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 政府社会保障协定
5月9日签署的协定
01 历史沿革
03 内容解读
目录
02 协定正文 04 协定意义
基本信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社会保障协定》是为有效解决中国、日本两国在对方国工作的人员双重 缴纳社会保险费的问题,两国签署的协定。
2019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社会保障协定》生效。
协定正文
协定正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社会保障协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本着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以下称缔约双方)友好关系之目的, 愿促进在社会保障领域的互利合作,达成协议如下: 第一部分总则 第一条定义 一、为本协定之目的: (一)“国民”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系指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个人; 在日本国,系指日本国有关国籍的法律定义的日本国民。 (二)“法律规定”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系指本协定第二条第一款第一项所包括的社会保险制度相关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 章、地方性法规和其他法律文件;
日本的社会保障制度

日本的社会保障制度日本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指由日本政府提供的各种社会福利措施,旨在保障日本国民在各个方面的基本权益和生活水平。
该制度基于日本宪法第25条,根据平等和公正的原则,通过法律和政策来为弱势群体提供帮助和支持。
首先,日本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育儿保险等几个主要方面。
医疗保险是为了确保所有日本居民能够获得基本的医疗保健服务,属于普遍的强制性保险制度。
养老保险则通过社会保险制度,为劳动者提供退休金和养老服务。
失业保险是为了保障失业者的基本生活,提供经济援助和职业培训。
而生育/育儿保险则旨在支持妇女在孕期和分娩后能够顺利工作。
其次,日本的社会保障制度强调普惠性,即对所有的日本国民平等提供社会保障福利。
无论是公务员、私营企业员工、自营业主还是非正式就业人群,都能享受到相同的社会保障待遇。
这种制度设计可以有效防止社会不公平的发生,保证了所有人在面对风险和困难时都能得到相应的援助。
此外,日本的社会保障制度还注重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例如,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制度不断进行改革和调整,以适应人口老龄化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通过提高养老金的起领年龄、调整医疗费用的支付方式等,保证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然而,日本的社会保障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是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不足,随着日本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对长期护理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但供给不足。
其次是某些特殊群体的社会保障待遇相对不足,例如低收入家庭、残疾人群体等具有特殊需求的群体。
此外,社会保障制度的成本压力也越来越大,需要政府通过制度改革和财务调整来应对。
总的来说,日本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一个较为完善的系统,致力于保障国民的基本权益和提高生活水平。
通过普惠性、可持续性和适应性的原则,以及不断进行改革和调整,日本的社会保障制度能够相对有效地应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挑战。
日本社会保障制度

日本社会保障制度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社会保障制度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议题。
作为一个社会保障制度发达的国家,日本在这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本文将从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三个方面来探讨日本的社会保障制度。
医疗保险医疗保险是日本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石之一。
日本的医疗保险可以分为国民健康保险、企业健康保险和公费医疗保险三类。
其中,国民健康保险和企业健康保险是由雇主和雇员共同支付保费,而公费医疗保险则是由政府支付(在实行普及免费医疗政策的地区还有免费医疗保险)。
在医保制度实施以前,很多日本人因为无法支付高额医疗费用而不得不舍弃治疗,这给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随着医保制度的逐渐完善,很多人可以获得良好的医疗服务,这也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的生活质量。
养老保险日本的养老保险制度主要包括企业年金和国民年金两类。
企业年金是由企业为员工缴纳的退休金,而国民年金则适用于没有参加企业年金和公共职业人员等其他人群。
由于日本的养老金制度较为完善,所以在退休后仍然能够保持一定的收入而不必完全依赖子女或其他家庭成员的经济支援,这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
失业保险失业保险是在劳动力市场出现超过需要的劳动力时,为失业者提供一定的经济支持的社会保障制度。
日本的失业保险制度主要由政府和企业共同出资运作,失业者可以在一定期限内获得一定的失业补助金。
同时,日本的失业保险还提供了一些培训和就业指导服务,帮助失业者尽快找到新的工作。
这些服务的开展既是对失业者的帮助,也是对劳动力市场的稳定性的保障。
总结综上所述,日本的社会保障制度相对比较完善,覆盖范围广,而且在保障人民生活、促进社会稳定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当然,日本的社会保障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养老金缺口和医保制度的不合理等,这些问题需要通过改革和完善来逐步解决。
日本社会保障研究

日本社会保障研究一、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会保障在各国的重要性逐渐凸显。
日本作为发达国家,其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和完善一直受到国际社会的。
本文将围绕日本社会保障研究这一主题,探讨其发展历程、现状及问题,以期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提供借鉴。
二、日本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日本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在明治维新之前,日本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面向城市居民和军人,普通农民和工人并未得到充分保障。
然而,随着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和社会矛盾的加剧,日本政府开始意识到社会保障的重要性,并逐步建立起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二战后,日本政府更加重视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1960年代初,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社会保障制度也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如《生活保护法》、《医疗保险法》等法律法规,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三、日本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及问题目前,日本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等方面。
社会保险主要包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福利主要包括老年人福利、残疾人福利等;社会救济主要包括生活救济、灾害救济等。
这些保障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提高了生活质量。
然而,随着日本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同时,由于经济不景气和财政压力等因素,日本政府对于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调整也面临着诸多困难。
例如,政府对于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一直未取得实质性进展,导致养老保险资金短缺问题逐渐凸显。
此外,一些新出现的社会问题,如少子化、贫困等也给社会保障制度带来了新的挑战。
四、对日本社会保障研究的展望针对当前日本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学界正在积极探索和研究相应的解决方案。
例如,如何通过改革养老保险制度以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如何提高社会福利制度的有效性以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等议题受到了广泛。
此外,对于新出现的社会问题,也需要通过研究和创新来寻找有效的应对策略。
日本社会保障的重点:老人福利

2、资金来源
2、资金来源
日本老人福利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和国民缴费。其中,养老金和医疗 保险的费用主要由个人缴纳,而护理保险的费用由国家和个人共同承担。
3、服务质量
3、服务质量
日本老人福利的服务质量较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服务专业化:日本老人福利的服务人员都经过专业培训,具备较高的专 业素质和服务能力。
内容摘要
综上所述,美国社会保障及残疾人福利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仍有很大的改 进空间。通过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可以为更多像露西一样的人提供支持 和保障,让他们在面对困难时能够勇敢地迈出一步。对此,我们应该认真思考并 行动起来,为弱势群体提供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谢谢观看
1、财政负担
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日本老人福利的财政负担越来越重。虽然日本 政府已经加大了对老人福利的投入,但仍面临着资金不足的问题。
2、社会压力
2、社会压力
由于老人福利服务的普及和质量的提高,一些老年人过分依赖福利服务,给 社会带来了压力。此外,一些老年人因为担心成为社会和家庭的负担而产生消极 情绪。
2、提高服务效率
2、提高服务效率
政府应该加大对福利服务的投入,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以满足老年人的需 求。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引入新技术和管理方法来提高服务效率。
3、加强道德教育
3、加强道德教育
政府应该加强道德教育,让老年人明白福利服务的意义和价值,避免过分依 赖和消极情绪的产生。此外,政府还应该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提高他 们的社会地位和价值感。
日本社会保障的重点:老人福 利
01 一、背景介绍
目录
02 二、服务内容
03 三、服务水平
04 四、存在的问题
日本社会保障制度综述

日本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趋向经济学院 03级博士生孙婧麟一、日本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演变日本社会保障制度是在20世纪20年代逐渐构建起来的。
二战以后,日本经济面临崩溃边缘。
5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经济由复苏至高速发展,也是这一时期形成了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同期,日本政府先后颁发了《生活保护法》、《儿童福利法》、《残疾人福利法》、《失业保护法》等。
60年代开始全面实行全民医疗保险制度和全民年金制度。
70年代初,日本社会保障制度达到顶峰,之后随着石油危机的爆发,日本财政入不敷出,社会保障金也面临资金来源危机,福利水平有所下降。
至此,日本社会保障制度进入调整和改革时期。
按照日本社会保障制度审议会的定义,日本社会保障制度由社会保险、政府援助、社会援助和公共卫生等方向构成。
日本的社会保障实施制度主要分为收入保障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收入保障制度又以养老保险制度为主。
日本社会保障制度可分为四个阶段:(一)萌芽阶段19世纪初叶至二战前夕,日本社会保障制度经历了起步阶段。
1868年明治维新后,随着工业的发展,贫困救助问题日益突出,1874年制定的《恤救规则》后于1932年改为《救护法》是日本社会保障制度的开端。
至此,开始了以受雇者为中心的社会保障制度。
(二)重建阶段二战结束后,作为战败国,日本经济陷入危机,战前构筑的社会保障制度处于停滞状态,几乎30%以上日本国民需要救济才能存活,面临生存权问题日本政府重新构筑社会保障体制。
1946年至1953年,日本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保护法、福利法和保险法。
为了适应战后民主重建的需要,日本政府于1948年在《日本国宪法》中突出了生存权问题,以安定民心,在社会保障立法上也进行了一系列的修订,并于1956年、1959年分别制定了《国民健康保险法》和《国民养老保险法》,并于1961年4月全面施行适用于全体劳动力,使全面国民都加入了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体系,这些针对贫困人群、孤寡老人的救助法规为日本战后社会、经济稳定做出了贡献,使日本在60年代经济迅速复苏,并进入高速发展轨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所得税改革と納税者番号制度
日本の税・社会保険料負担の 対GDP比率推移(%)
11
所得税改革と納税者番号制度
夫婦子供二人世帯(片働き、給与額は国内平均給与額) 世帯給与額 日本 5026113円 アメリカ 40857ドル イギリス 33473ポンド ドイツ 43942ユーロ オランダ 42363ユーロ スウェーデン 348757クローネ 配偶者控 扶養(児 社会保険料 勤労控除 基礎控除 (給与所得控 他 除 童)控除 控除 除) 7.6 43.8 18.0 17.4 3.5 7.6 15.1 17.1 12.2 30.7
3.7 6.1 7.5 7.8 8.5 8.9 9.9 10.8 11.9 16.4 11.8
21.1 12.6 11.6 10.8 10.3 10.1 9.8 9.7 9.3 8.1 9.5
24.7 18.7 19.1 18.6 18.7 18.9 19.6 20.4 21.3 24.6 21.3
13
所得税改革と納税者番号制度
勤労世帯 負 担 率
所得 階層 世帯数 課税所得 所得税+ 社会 医療・介護 年金保険 保険料 比率 住民税 負担率 保険 負担率 税+社保 負担率 平均5月 等価 世帯消費 (万円)
Ⅰ Ⅱ Ⅲ Ⅳ Ⅴ Ⅵ Ⅶ Ⅷ Ⅸ Ⅹ
合計
591 913 1048 1146 1251 1409 1659 1796 1885 1824 13522
勤労世帯 15歳以下扶養家族あり世帯
税制改革前(A) 税 制 改 革 後 (B) 税制改革 効果 (B)-(A) 負担率
所得 階層
所得税 住民税
負 担 率 社会 税+社保 保険料 合計
負 担 率 (税額控除前) 所得税 社会 税+社保 税額控除 住民税 保険料 合計 (C) (D)
12
所得税改革と納税者番号制度
日本の所得税-負担の実態
田近・八塩(2008)、厚生労働省『国民生活基礎調査』 により2007年の給与所得者と年金所得者世帯の税と 社会保険料の推計 結果 所得控除が大きく、低中所得者のみならず、高所得者の 税負担も大幅に軽減されている。 ほとんどの世帯において、社会保険料の負担は、所得 税に比べて大きい。 年金世帯の税と社会保険料負担は、給与所得世帯より はるかに低い。
19.8 12.0 11.3 10.6 10.1 10.0 9.7 9.6 9.3 8.1 9.4
20.1 12.8 13.2 13.3 13.9 14.3 15.1 16.3 17.7 22.0 17.4
14.22 13.10 13.14 15.53 15.99 15.02 15.75 17.13 19.41 23.75 17.03
1.1 4.5 10.3 15.5 22.2 26.0 32.2 38.0 44.3 57.6 39.2
0.2 0.8 1.9 2.7 3.8 4.3 5.4 6.6 8.3 13.8 8.0
9.9 6.3 5.7 5.1 4.8 4.7 4.4 4.4 4.1 3.7 4.3
9.9 5.7 5.6 5.5 5.3 5.3 5.4 5.3 5.2 4.5 5.1
5
所得税改革と納税者番号制度
下向きジェットコースターの不安
• 伸びぬ賃金、広がる格差 • 少子高齢化で増大する社会保障負担 募る不安への財政支出による対応。持続可能 でない支出は、国民の不安をさらに増幅。 子供手当、高校無償化、高速道路無料化、農家 への所得保障・・・ 景気浮揚効果と財政持続可能性への懸念によ る景気への負の効果。両面がある。
税+社保 合計 (B)= (C)+(D)
Ⅰ Ⅱ Ⅲ Ⅳ Ⅴ Ⅵ Ⅶ Ⅷ Ⅸ Ⅹ
合計
0.1 0.5 1.5 2.5 3.5 4.3 5.5 7.0 8.8 14.0 6.8
2
所得税改革と納税者番号制度
資料出所
Ⅰ
所得税改革 田近栄治・八塩裕之、「給付つき税額控除制度-税収確保と格 差への対応」、未定稿、2009年。
Ⅱ 納税者番号制度―適正課税と利便性のための基盤整備 政府税制調査会「ドイツ、イギリス、オランダ 調査概要 (2009年 6月7日~14日)」田近栄治(一橋大学)、辻山栄子(早稲田大学) 水野忠恒(一橋大学)、2009年6月26日 http://www.cao.go.jp/zeicho/siryou/pdf/sg4kai4-2.pdf 政府税制調査会海外調査報告(ドイツ、イギリス、オランダ) 2009年8月6日 http://www.cao.go.jp/zeicho/siryou/pdf/sg5kai5-2.pdf
(単位;%)
控除合計(給 与に占める 比率)
配偶者控 扶養(児 社会保険料 勤労控除 基礎控除 (給与所得控 他 除 童)控除 控除 除) 7.6 21.9 18.0 17.4 3.5 12.2 30.7
6.6 2.2
2.1
0.1
50.5 21.9 18.0 26.2 2.2 3.5
(注)オランダには基礎控除(所得控除)に代わる基礎税額控除がある。
資料2
所得税改革と 納税者番号制度
田近栄治 一橋大学 理事・副学長 国際・公共政策大学院教授 2010年4月21日
所得税改革と納税者番号制度
構成
Ⅰ 所得税改革 下向きジェットコースターの不安 格差への対応-所得税の四位一体改革 日本の所得税-負担の実態 税額控除制度の効果 Ⅱ 納税者番号制度― 適正課税と利便性のための基盤整備 ドイツ(税務識別番号) イギリス(国民保険番号・NINO) オランダ(市民サービス番号・BSN) スウェーデン(個人識別番号・PIN)
6
所得税改革と納税者番号制度
格差への対応- 所得税の四位一体改革 所得税(給与所得への課税)の四位一体改革 税収の確保、労働意欲への配慮、低所得者や 若年労働者への対応、地方の財源確保 そのためには、 課税ベースを広く(所得控除の大幅カット) 最高税率を引き上げない 格差には税額控除(tax credits)で対応 地方所得税(課税ベース拡大)の強化による 地方財源の確保
4
所得税改革と納税者番号制度
下向きジェットコースターの不安
• 「最低賃金上げ もろ刃の剣」(日経新聞、2009 年10月26日)、 「今後も引き上げていくと、つぶれる会社出てく るはずだ」 「縫製会社などのパート社員の賃金水準は最 低賃金そのもの。それで中国などのメーカーと 競っており、引き上げはその分競争力を低下さ せる」(鳥取県の最低賃金審査会委員) 国内賃金の引下げ圧力が続いている
税+社保 合計 (B)= (C)+(D)
Ⅰ Ⅱ Ⅲ Ⅳ Ⅴ Ⅵ Ⅶ Ⅷ Ⅸ Ⅹ
合計
0.2 0.9 1.9 2.8 3.8 4.4 5.4 6.7 8.3 13.8 8.0
21.1 12.6 11.6 10.8 10.3 10.1 9.8 9.7 9.3 8.1 9.5
21.3 13.4 13.6 13.5 14.1 14.4 15.2 16.3 17.7 22.0 17.5
0.0 0.3 3.6 11.3 17.2 22.4 27.3 34.1 42.1 50.4 16.8
0.0 0.1 0.7 2.0 2.9 3.7 4.4 5.4 6.9 9.0 2.8
10.7 6.0 5.7 5.7 5.5 5.7 5.3 5.0 5.1 4.4 5.8
1.7 1.0 0.7 0.6 0.6 0.6 0.7 0.8 1.0 0.4 0.7
-9.0 -8.4 -7.9 -6.8 -6.0 -5.3 -4.6 -3.8 -3.1 -2.0 -3.9
15.7 10.3 11.3 11.9 12.7 13.7 15.1 16.6 18.2 22.6 17.4
-5.6 -3.1 -2.3 -1.7 -1.3 -0.8 -0.1 0.3 0.5 0.6 -0.1
平均5月 等価 世帯消費 (万円) 平均 年金給付 受給額 (万円)
年金世帯 負 担 率
所得 階層 世帯数 課税所得 所得税+ 社会 医療・介護 年金保険 保険料 比率 住民税 負担率 保険 負担率 税+社保 負担率
Ⅰ Ⅱ Ⅲ Ⅳ Ⅴ Ⅵ Ⅶ Ⅷ Ⅸ Ⅹ
合計
997 1131 989 893 787 619 366 227 110 21 6140
36.1 4.5 3.4 10.5 6.6 10.9
30
28.3 3.1 3.1 4.7 6.6
1.9 3.9 10.9
36.2 0.9 2.2 10.6
37.5 1.2Biblioteka 3.3 11.2他 12.9 資産 法人 消費 14.9 社会保 険料 個人所 得
20
12.6 13.2 13.6
9.1
10
9.4
7
所得税改革と納税者番号制度
税・社会保険料負担の 対GDP比率 2007年(%) •
50 48.3 1.2 3.8 35.8 28.3 2.6 4.8 5.1 10.3 10.8 5.5 0
ス ウ ェ ー デ ン イ ギ リ ス オ ラ ン ダ ア メ リ カ O EC D ド イ ツ 日 本
40
12.3 7.0 6.4 6.3 6.2 6.2 6.0 5.8 6.1 4.8 6.5
12.3 7.1 7.1 8.3 9.0 9.9 10.4 11.3 13.0 13.8 9.3
9.66 11.45 14.84 16.90 17.18 17.76 19.65 20.16 19.51 30.20 15.17
9.1
7.7
8
所得税改革と納税者番号制度
(参考)スウェーデン税源構成 ー 福祉と成長をどう両立させるか
9
10
20
30
40
50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