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及高等教育新学制》报告书的主要建议及

合集下载

香港培智学校高中课程设置及实施的特点与启示

香港培智学校高中课程设置及实施的特点与启示

香港培智学校高中课程设置及实施的特点与启示摘要:课程设置与实施是确保课程质量的重要环节。

香港培智学校高中课程设置体现了同一课程框架下灵活而适切的特点,课程实施则注重渗透“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

香港培智学校高中课程设置和实施经验可以为我国高中阶段智力障碍学生课程建设提供启示。

关键词:香港培智学校;高中课程设置及实施;特点;启示中图分类号:G7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438(2018)10-0062-04(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特殊教育学系上海200062)香港政府于1997年颁布的《弱智儿童课程指引》强调:无论其是否需要特殊教育服务,一般儿童的需要基本上都是相同的,有特殊需要的儿童不应该被视为有别于普通儿童,因此特殊学校课程与普通学校有着共同培养目标,皆以充分发挥儿童的潜能为最终目标。

[1]在这一课程文件指引下,香港境内的所有特殊学校都与普通学校共享宽广、均衡而讲求深度的共同课程框架。

该框架由9大共通能力(即:协作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沟通能力、运营资讯科技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创造力、运算能力及研究能力)、8大学习领域(中国语文教育、数学教育、个人和社会及人文教育、科学教育、科技教育、艺术教育、体育教育以及综合实践活动)、7个学习宗旨(即:具备国民和全球身份认同、宽广的知识基础、语文能力、共通能力、资讯素养、生涯规划以及健康生活方式)、4个关键项目(德育及公民教育、推广阅读风气、专题研习以及运用资讯科技)及态度和价值观组成。

[2]香港教育局规定:特殊学校也需要在同一课程框架指引下进行课程改革,以此实现普通学校与特殊学校教育由“双轨”向“接轨”转变。

[3]考虑到智力障碍学生的能力与课程框架要求之间的落差,香港政府提出了“同中纳异”“求同存异”的课程调适原则。

所谓“同中纳异”是指调适普通学校的课程以适应智力障碍学生的能力水平,而“求同存异”即将普校和特校的课程有机结合,设计能够满足所有学生不同教育需要的课程。

香港高中新学制及课程设置与考试评价

香港高中新学制及课程设置与考试评价
中 3年 , 中 3年 , 等 教育 本 科 4年 的 “3 ” 学 高 高 34新
制。

香港中小学新旧学制的比较
20 年 8 09 月前 , 香港 中小学( ) 幼 采用 的是英式 学制, 即幼儿教育 2 3 小学 6 中学 5 , 至 年, 年, 年 大
学 预科 2年 , 本科 3年 。其 中 , 中四 、 中五课程 设 置
香港中小学已于 2 0 年秋开始实行初 中 3 09 年、 高中 3 年和大学本科 4年的“3 ” 34新学制。新学制 将课程分为学习领域 、 共通能力 、 价值观与态度三个
互 相联 系 的部 分 , 并把 现 有课 程 归 类 为八个 学 习领 域 , 国语 、 将 英语 、 学 和通识 教 育 列 为 四大核 心 科 数
成了具有不同重点的两个部பைடு நூலகம் 。由于学生一般需要
在半年的时间内完成一个完整的课程及为公开考试
( 即会考或高考 ) 做准备 , 所以参与其它学习活动 的
时 间和空 间则相对有 限。此外 , 中六 、 中七 的课 程实
作者简介 : 吴金财 。 深圳市龙 岗区教育局教 学研 究室主任 、 男, 中学教师 , 深圳市人民政府督学 , 究方向是基础教育教学质 研
生要 求 。 ( ) 整课 程架 构 与课 程 设置 一 调
供准备外 , 也考虑 了学生不同的出路 , 并提供 了不同 类别的应用学习课程 ,让学生发挥 自己的专长及喜
好, 并为将来升学或投身社会工作作好准备。
() 1核心科 目。 新学制 的四大核心科 目 包括中国 语文教育、 英语语 文教育、 数学教育和通识教育。设 置核心科 目的 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运算
香港 中学会考 和 高级程 度 会 考 , 增加 或 强化 校 本 并

《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说明

《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说明

《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说明第一篇:《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说明附件1 《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说明为了加强高等职业学校教学基本建设和专业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育部委托高职高专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进行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的研究制订工作。

本次印发的涉及18个大类的410个专业教学标准,在专业名称、专业代码、招生对象、学制与学历、就业面向、培养目标与规格、职业证书、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专业办学基本条件和教学建议、继续专业学习深造建议等十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在培养目标和规格上定位在为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专业知识素养和职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教学模式上倡导“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特点,实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多种形式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安排上体现与职业岗位对接、中高职衔接,理论知识够用,职业能力适应岗位要求和个人发展要求;在教学条件要求上,规定了开办本专业应具备的师资、教学设施等基本条件。

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是高等职业学校进行教学基本建设和专业建设的基本标准,适用于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学校(含高等专科学校)及本科院校、独立设置的成人高等学校和有关高等教育机构举办的高等职业教育(专科)的专业教学及管理。

希望相关高等职业学校结合实际情况参照执行时,把握基本要求,促进教学改革,提升教学基本建设水平,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因本次发布的410个专业教学标准文字篇幅较大,本通知只公布专业教学标准目录,专业教学标准全部内容将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第二篇:关于学习《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的通知关于学习《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的通知各院系部:为加强高等职业学校教学基本建设和专业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教育部制定了18个大类410个《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教职成司函[2012]217号)。

国开(中央电大)本科《现代教育原理》网上形考(任务一至五)试题及答案

国开(中央电大)本科《现代教育原理》网上形考(任务一至五)试题及答案

国开(中央电大)本科《现代教育原理》网上形考(任务一至五)试题及答案说明:适用专业:小学教育。

课程考核:形考(比例50%、手段网络);终考(比例50%、手段机考)。

形考任务一试题及答案[题目]教育[答案]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含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题目]教育学[答案]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或者说是研究教育特别是教师如何更科学的有效的培养人的科学。

教育学是在人类的教育活动进行相当长的一段历史过程之后才逐渐出现的,先期仅仅是对教育经验的总结,随后才诞生具有初步体系的教育学。

[题目]教育科学[答案]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是若干个教育学科构成的学科总称。

[题目]教育思想[答案]泛指人们对教育现象的认识,是指人们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教育实践而形成的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认识、观点和看法。

[题目]教育规律[答案]是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以及教育现象内部各个构成要素之间本质的、必然的、内在的联系或关系。

教育规律是对教育实践的深层次和本质联系的反映,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永恒性。

[题目]义务教育[答案]是指由国家强制实行的,适龄儿童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和家庭必须予以保障的国民教育。

或者:(2006年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法》中的定义)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题目]学制[答案]即学校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系统,具体规定着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彼此之间的协调关系。

[题目]终身教育[答案]从个人和社会的观点看,终身教育包括整个教育过程,教育的功能不再局限于按照某些预订的组织规划、需要和见解去训练未来社会的领袖,或想一劳永逸地培养一定规格的青年,而是要面向整个社会成员,受教育的时间也不再局限于某一个特定年龄而是向着个人终身方向的发展。

2024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

2024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

2024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心,为中国教育的发展探寻新路,被毛泽东称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是()。

A. 陶行知B. 黄炎培C. 晏阳初D. 蔡元培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陶行知的一句教育名言,寓意非常高尚,只讲付出,不要任何回报,表达了一种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体现了教师崇高的职业道德。

陶行知被毛泽东称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A项正确。

2.下列选项中,教育家与其提出的理论对应正确的是()。

A. 巴班斯基——教学与发展理论B. 加涅——结构主义教学理论C. 赞科夫——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D. 洛扎诺夫——范例教学理论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家与其提出的理论对应。

加涅关于学习类型的划分和教学观念及条件的转变的思想,也都是以知识的结构和对学生的实质意义为逻辑起点的。

这也可以被看作属于结构主义教学论。

B项正确。

3.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人与劳动相结合是人发展的主要途径,但是在教育史上,出现了漫长的一段人与劳动相脱离的历史,这段历史主要是从()开始的。

A. 原始社会B. 奴隶社会C. 封建社会D. 资本主义社会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教育的特征。

奴隶社会,出现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即学校。

学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其产生条件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社会生产必须出现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使一部分人可以脱离生产劳动,使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分工,从而开始出现专门从事教育的教师和专门从事学习的学生。

(2)具有相当数量的经验积累,为学校教育提供特定的教育内容。

(3)文字的出现。

因此,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最早出现在奴隶社会。

B项正确。

4.一个生而失明的孩子,很难被培养成一个画家。

这反映的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是()。

A. 遗传B. 环境C. 教育D. 主观能动性答案:A。

大学教育学考试(试卷编号121)

大学教育学考试(试卷编号121)

大学教育学考试(试卷编号121)1.[单选题]首次将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的人是( )。

A)夸美纽斯B)康德C)卢梭D)赫尔巴特答案:B解析:2.[单选题]想要了解家长对小学生参加劳动所持的态度,最适宜的研究方法是。

A)实验法B)观察法C)文献法D)调查法答案:D解析:3.[单选题]在高校战略评估中,主要采用( )A)市场评估B)政府评估C)社会评估D)自我评估答案:D解析:4.[单选题]泰勒在其《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提出了他的著名的课程编制理论,其理论是( )A)课程理论B)组织理论C)选择理论D)目标中心理论答案:D解析:5.[单选题]教师职业开始向专门化方向发展始于( )A)原始社会B)封建社会C)奴隶社会6.[单选题]张老师工作勤勤恳恳,每次上课都不辞辛苦地从上课讲到下课,但教学效果一直不理想,这令他百思不得其解,王老师最该反思的是( )A)教学态度B)教学方式C)教学手段D)教学组织形式答案:B解析:7.[单选题]第三次全教会对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要求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 )A)活动课程B)社会课程C)学校课程D)特色课程答案:C解析:8.[单选题]德育中运用说服法要注意的要求不包括( )。

A)明确目的性B)富有知识性、趣味性C)以诚待人D)坚持严格要求教师批阅答案:D解析:9.[单选题]将传统的他控式管理方式转变为强调自我自控的管理方式,以自我管理为中心进行的管理理论是。

A)民主管理。

B)目标管理C)平行管理。

D)常规管理。

答案:B解析:10.[单选题]教学的根本目的是A)培养全面发展的人B)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能力。

11.[单选题]一个相对完整的教育研究,各研究环节的顺序是( )。

A)编制研究方案--确定研究问题--开展研究活动--分析研究资料--表述研究的成果B)编制研究方案--确定研究问题--表述研究的成果--开展研究--分析研究资料C)确定研究问题--编制研究方案--开展研究活动--分析研究资料--研究成果表述D)确定研究问题--分析研究资料--编制研究方案--开展研究活动--研究成果表述答案:C解析:12.[单选题]“尽可能多地要求一个人,也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所反映的德育原则是( )。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教育行政概论》简答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043)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教育行政概论》简答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043)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教育行政概论》简答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043)答:教育行政地方分权制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教育行政权力分散,不易统一政令、统一标准、统筹兼顾;(5分)各地条件不同,对教育事业的认识不同,容易造成教育的不平衡发展;各地自主行政,中央调控能力有限,不利于组织地方教育协作。

(5分)2.简述教育行政组织机构改革的内容。

答:教育行政组织机构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改革政府职能、(2.5分)组织结构、(2.5分)运行机制(2.5分)和行政规制(2.5分)四个方面。

3.简述校长的职责。

答:(1)全面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2.5分)(2)认真执行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和干部政策,团结、依靠教职员工;(2.5分)(3)全面主持学校工作;(2.5分)(4)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努力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协调一致、相互配合,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

(2.5分)4.简述教育审计制度的主要内容。

答:教育审计的内容主要是四个方面:一是教育预算审计,包括审核教育收入与支出与预算计划之间是否有出入,超支或节余情况等;(2.5分)二是教育财经法纪审计,包括审查各种教育财政活动和经济行为是否合法,是否存在违法、渎职现象等;(2.5分)三是教育经济审计,包括对教育经费的使用及各种教育资产的买卖、利用、保管、维护情况及经济效益的审查与评价;(2.5分)四是教育财务簿据审计,包括审查各种教育财务账簿、凭证的真实性、可靠性,各种收支计算方法和记账格式的正确性,各种簿据保管得当与否等。

(2.5分)5.在学校设备的配备、使用与管理过程中,教育行政部门应担负哪些行政职能?答:在学校设备的配备、使用与管理过程中,教育行政部门要担负以下职能:(1)制定规范;(2.5分)(2)调配协调;(2.5分)(3)咨询服务;(2.5分)(4)监督检查。

(2.5分)6。

教育评价报告主要应包括哪些内容?答:教育评价报告主要应包括两大部分,即封面和正文。

我国职业教育政策解读ppt课件

我国职业教育政策解读ppt课件

职业教育政策横向上的分类
目标政策:指职业教育培养质量标准的政策,倾 向于教育的理论,如职业教育政策质量政策。
条件政策:指保证职业教育途径充分发挥各项功 能作用的政策,倾向于教育的实践,如职业教育 经费政策、职业教育教师政策、职业教育实训基 地政策等。
途径政策:指实现职业教育质量标准的政策,既 有倾向于教育理论的一面,又有倾向于教育实践 的一面,如职业教育体制政策、职业教育课程政 策等。
构建小康社会与 和谐社会时期
改革开放初期
跨世纪发展时期
建国至文革前的职业教育政策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
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教育 有步骤地改革旧的教育制度 注重技术教育
中等教育的整顿和发展
1950年6月,周恩来出席高等教育工作 会议时指出:“为了适应需要,可以创 办中等技术学校。”
中等专业学校的创办和发展
1951年10月政务院颁布《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 1952年3月政务院颁布《关于整顿和发展做等技术教育的指示
》 1952年8月教育部发布《中等技术学校暂行实施办法》(1954
年11月高教部经政务院批准发布《中等专业学校章程》代之) 1952年10月教育部发布《中等专业学校组织编制试行标准》 1953年7月政务院发布《关于中等技术学校(中等专业学校)
工学校编制标准定额暂行规定(草案)》
1949-1956年,全国技工学校由3所增至212所,学生 数量由2700人增至11万余人;1960年学校为2179所,学生为 51.2万人;1965年学校和学生为400所、18.3万人
农业中学的出现
1958年3月,江苏省海安县率先创办农业中学,实行半耕半 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國家或全球日常生活的問題; • 成為有識見、負責任的公民,認同國民身分,並具備世
界視野; • 尊重多元文化和觀點,並成為能批判、反思和獨立思考
的人; • 掌握終身學習所需的資訊科技及其他技能; • 了解本身的就業或學術抱負,並培養正面的工作和學習
態度; •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積極參與體藝活動。
5
新高中課程的設計原則
9
體育
課程概覽(三)
通識教育科
•三個學習範疇 •必修單元數目從九個減至六個 •不設選修單元(原來建議選修六個單元) •必須考公開試,並與其他新高中科目一樣,
以五級匯報成績 •獨立專題探究,研究重點會取自一系列範圍
(例:傳媒、藝術); 以校內評核評估
10
課程概覽(四)
職業導向教育課程
• 加入職業導向教育元素,是為使志向和興趣不在學
其他學習經歷 /全 方位學習
18
中、小學課程不同階段的特色(二)
小學
4. 學會學習 (共通能力 – 探 究學習)+ 價值觀 / 態度 5. 關鍵項目 •從閱讀中學習 •運用資訊科技進
行互動學習 •公民教育 •專題研習
初中 →
高中 →
→ →
→ 按各科的教學需要
19
中、小學課程不同階段的特色(三)
小學 6. 促進學習的評估
其他學習經歷
德育及公民教育, 社會服務, 體藝活動, 與工 作有關的經驗
課時分配: 15% - 35%
8
選修科目表
新高中建議科目 中國文學 英語文學 中國歷史 經濟 倫理與宗教 地理 歷史 旅遊與款待 生物 化學 物理 高中科學 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 資訊及通訊科技 家政 設計與應用科技 健康管理與社會關懷 音樂 視覺藝術
科學 科技 藝術 體育

其他學習 經歷
小學 中 英 數
常識
藝術 體育
其他學習 經歷
17
中、小學課程不同階段的特色(一)
小學 1. 七個學習宗旨
初中 →
2. 寬廣而均衡的課 程(中、英、 數、常、體、藝 + 其他學習經 歷)
3. 全方位學習
八個學習領域 (跨學科、綜合學 習、課程統整)

高中 七個學習目標(加 強了解就業或學術 抱負和正面的工作 和學習態度) 多元課程廣度和深 度
課時分配
12.5% 12.5% 10 - 15% 12.5%
12.5 - 15% 12.5 - 15% 10 - 15%
不少於 10%
核心科目: 45-55%
7
課程概覽 (二)
選修科目
課時分配: 每科10% 與前建議相同 - 2 至 3科, 可包括職業導向科目
學生可以在高中一修讀多於3個選修科目,以 後再決定在高中二和高中三的2至3個選修科目
1. 諮詢專業人士對新高中課程及評估架構的 意見
2. 展示學與教及評估的實例和其他成功經驗 3. 蒐集關於設置科目和教師專業發展需求的
資料 4. 盡早向學校提供與課程規畫及銜接有關事
宜的資訊 5. 建立進一步溝通的途徑
15
新高中課程及評估架構的第二輪諮詢(二)
6.《高中及高等教育新學制》報告書已設定未來 發展的方向 (見第 2-9章)
《高中及高等教育新學制》報告書 的主要建議 及
與基礎教育的銜接
教育統籌局 2005年5月
1
第一輪諮詢的結果
•根據教育統籌局於2004年10月至 2005年1月進行的諮詢,高中與高 等教育新學制深受社會各界歡迎。
• 2005年5月發表的《高中與高等教育 新學制》報告書指出,新學制將於 2009/10學年實施 。
術科目的學生,都有機會在學業上取得成果,提昇 自信,為相關的進修或就業做好準備
• 由學校或其他機構提供 • 職業導向教育的課程將由香港學術評審局檢定質素 • 職業導向教育課程的水平必須與考評局考核科目大
致相若
• 職業導向教育課程的資歷可納入高中學生學習概覽

11
課程概覽 (五) 其他語言、普通話、中國文化
• 校本評估從高中二開始,公開試在高中三終結時舉行
13
高中學生學習概覽
所有學生在整個高中階段的表現都會納入高 中學生學習概覽內:
• 校內評估所得成績 • 香港中學文憑考試的成績(包括校本評核) • 職業導向教育課程成績(如有的話) • 其他學習經歷 • 其他成就/獎項及重要活動
14
新高中課程及評估架構的第二輪諮詢(一)
20
小學教育的角色(一)
•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 •為中學學習打下穩固的基礎
2
實施時間表
2009年9月
- 首批學生入讀新高中一 (現時的小五學生將成為首批新高中一學生)
2012年
- 首次舉行香港中學文憑考試 - 首批高中三學生入讀大學
2016年
- 首批新學制大學生畢業
3
新高中及基礎教育課程架構
4
新高中課程的學習目標 – 所有學生 精益求精
•善於運用兩文三語; •具備廣闊的知識基礎, 能理解當今影響他們個人、社會、
• 先前已掌握的知識 • 求取廣度和深度之間的平衡 • 求取理論和應用學習之間的平衡 • 求取基要學習和靈活多元化課程之間的平衡 • 學會如何學習和探究式學習 • 學習進程 • 更順暢地銜接不同出路和途徑 • 加強連貫性
6
課程概覽 (一)
核心科目
• 中國語文 • 英國語文 • 數學 • 通識教育科
7. 諮詢途徑 (2005年6月至9月)
報告書已上載教統局網址供公眾人士瀏覽 舉辦校長/副校長及教師研討會 與專業團體及機構會議 在學校進行問卷調查 電郵、傳媒、書信
16
新高中課程與基礎教育課程的銜接
新高中 中 英 數
通識 教育
2-3選修科
其他學習 經歷
初中
個人、



社會 及人
學生可選修中英以外的語言(例:法語、日語、德 語等)
普通話
- 能力較高的學生,可在中國語文科內選修2個普通話 學習單元 (普通話傳意和應用、普通話表演藝術)
- 學生應考中國語文科口試及聽力測驗時,可選用粵 語或普通話
加強文化、價值觀和態度的學習經歷
1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學習進程
• 透過一系列課題的編排,引導學生找到選修科目,以及彈 性上課時間表
初中 促進學習的評估
高中 評估重點
多元化評估,回饋 學與教 加強進展性評估, 結合總結性評估 減少測考 有效益家課 學習歷程檔案
多元化評估,回饋 學與教 加強進展性評估, 結合總結性評估 減少測考 有效益家課 學習歷程檔案
引入香港中學文憑 試,減少公開試 校本評估 水平參照評估 著重學習過程及成 果 學習概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