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学前儿童英语教育研究综述
幼儿园双语教学文献综述 资料

幼儿园双语教学文献综述【】At present, Kindergarten Bilingual Teaching has become a hot topic that cannot be avoided.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literature over the past decade and found that the current research on kindergarten bilingual teaching at home and abroad mainly focuses on three aspects: feasibility and necessity study, practical study and theoretical study.一、幼儿园双语教学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探讨对于幼儿园双语教学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探讨,赞成与反对的呼声并存。
1.赞成者的观点(1)幼儿具有外语学习的生理、心理优势。
6岁前儿童具有外语学习的生理优势已得到大量科学研究证实。
陶玉凤在《试论学前儿童的双语教育》一文中介绍了1996年美国康奈大学的研究机构在1996年第一期《自然》杂志上发表的论文,该文指出幼儿在学习外语时,大脑将其储存在“布洛卡区”(即与母语相同的部位),而成年人在学习外语时大脑已无法将外语储存在该区,只能在大脑的另一部位重新建立记忆结构。
因此,成年人学外语的速度慢,掌握得远没有幼儿牢固,也较难形成基于“布洛卡区”的语感。
.幼儿具有外语学习的心理优势表现在:儿童的集体认同感较成人弱,他们敢于在集体面前大胆进行语言交流。
Newport(1991)认为,年龄较小者其认知能力是不成熟的,正是这种认知的不成熟性才有利于语言的学习。
(2)双语教学能够促进幼儿的语言能力、认知能力及其社会性发展。
有关双语儿童语言能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双语处理机制、元语言意识的发展、儿童对第二语言的掌握程度及对新语言(第三语言)的学习能力等四个方面。
小学英语教育文献综述范文

小学英语教育文献综述范文English education in primary schools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laying a solid foundation for students' language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skills. In recent years, there has been a growing interest in exploring effective methods and strategies to enhance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s. This literature review aims to provide an overview of current research on primary school English education, focusing on key trends, challenges, and best practices.One of the key trends in primary school English education is the shift towards a communicative approach. This approach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developing students' speaking and listening skills through interactive activities and real-life communication tasks. Research has shown that students who are exposed to a communicative approach tend to have better language proficiency and confidence in using English.Another important trend in primary school English education is the integration of technology in the classroom.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technology, teachers have access to a wide range of digital resources and tools that can enhance language learning. Interactive whiteboards, educational apps, and online platforms provide opportunities for students to practice their English skills in a fun and engaging way.Despite the many benefits of using technology in English education, there are also challenges that teachers face. One common challenge is the digital divide, where students from disadvantaged backgrounds may not have access to the necessary technology at home. This can create inequalities in learning opportunities and hinder students' language development. Additionally, teachers need to be trained in using technology effectively to maximize its potential in the classroom.In order to address these challenge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nglish education in primary schools, it is important for teachers to adopt best practices in their teaching. One effective strategy is to create a language-rich environment in the classroom, wherestudents are exposed to English language input through songs, stories, and games. This can help students develop their language skills in a natural and immersive way.Another best practice is to provide opportunities for meaningful communication in English. By incorporating pair work, group activities, and role-plays, teachers can create a supportive environment where students feel motivated to use English to communicate with their peers. This can help students build confidence in their language abilities and improve their fluency.In conclusion, primary school English education is a dynamic field that continues to evolve with new trends and challenges. By embracing a communicative approach, integrating technology, and adopting best practices in teaching, teachers can help students develop strong English language skills and prepare them for success in the future. It is essential for educators to stay informed about current research and innovations in English education to ensure that students receive the best possible learning experience.。
幼儿英语阅读教学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幼儿英语阅读教学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幼儿英语阅读教学是培养幼儿英语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
国内外学者对幼儿英语阅读教学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探索,以下是对相关研究的综述。
国内研究
1. 幼儿英语阅读教学模式
国内的幼儿英语阅读教学研究主要聚焦于教学模式的探索。
一些研究指出,通过创设情境、运用多媒体等方式,可以提高幼儿的英语阅读能力。
另一些研究则关注幼儿对图书的接触和阅读惯的养成。
2. 教材设计与评估
国内学者也关注幼儿英语阅读教材的设计与评估。
他们通过设计富有趣味性和互动性的教材,提升幼儿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他们也制定了一些评估方法,以测试幼儿在阅读方面的表现。
国外研究
1. 幼儿英语阅读启蒙策略
国外研究主要关注幼儿英语阅读的启蒙策略。
一些研究发现,
通过鼓励家长与幼儿共同阅读、进行对话,可以提高幼儿的语言能
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另外,使用音频和视觉材料也是提升幼儿英语
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
2. 文化因素在幼儿英语阅读中的作用
国外学者还研究了文化因素在幼儿英语阅读中的作用。
他们发现,将文化元素融入教学内容可以增强幼儿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同时,文化教育也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跨文化意识和多元价值观。
总结
国内外研究均强调创造有趣的教学情境、设计符合幼儿认知特
点的教材、鼓励亲子共读等策略对于幼儿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同时,幼儿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文化因素也不容忽视。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更多适合幼儿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和方法。
幼儿英语教育综述

幼儿英语教育综述幼儿英语教育在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的大背景下产生并蓬勃地发展起来,得到了教师、家长和幼儿园的广泛认同,是目前幼儿教育领域的新兴课题,也是幼教领域发展得最迅速、最流行的教育实践之一。
全国各地兴起了一股英语热狂潮,双语幼儿园、国际幼儿园、英语课程、英语兴趣班、英语培训机以及各种英语教材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幼儿园在生源竞争中言必称英语,幼儿英语教育风靡一时,成为各个幼儿园竞相推崇的教育特色。
英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英语教育从幼儿抓起已是大势所趋。
一、幼儿英语教育的意义(影响)儿童越来越多地以不同的形式接触第二语言。
从某种意义上讲,早期儿童是否有必要学习第二语言似乎已不是人们的关心所在,大家更关心的是学习第二语言对儿童的心理发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1、能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第二语言学习向儿童展示了另一套与母语不同的语言符号系统,一方面可以促进儿童对语言多样性的理解,丰富儿童的多种语言经验,另一方面还可以促进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
首先,第二语言学习可以使儿童对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产生敏感。
对语言之间差异产生敏感的直接结果是儿童开始将语言看作他们头脑中已经拥有的诸多系统中的一个特殊系统,从而提高了他们的语言操作能力,也提高了他们的语言学习能力。
其次,第二语言的学习和掌握有利于儿童言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学习并掌握第二语言使儿童获得更多的机会参与以语言为交际手段的交际活动,从而提高了他们对交往情景和交往对象的敏感性。
最后,早期儿童学习第二语言,使他们更容易获得纯正、地道的第二语言发音。
2、能促进儿童认知水平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儿童的思维更多地依赖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及其联系进行思维。
语言是人思维的工具,在概念的形成、思维的发展等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儿童学习第二语言使同一形象与两种语言序列发生联系,加速了儿童对语言和语义的分离,对儿童概念的形成和思维能力特别是发散性思维能力的提高起促进作用。
实验表明,学习双语的儿童,往往在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创造性和新颖性方面优于学习单语的儿童。
学前儿童英语教育方法的研究

学前儿童英语教育方法的研究【摘要】本文讨论了学前儿童英语教育方法的研究。
在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在正文中,详细分析了教育方法的概念及其意义,比较了传统和现代教育方法,探讨了学前儿童英语教育的特点,提出了有效的教育方法,并解决了实践中的挑战。
在展望了学前儿童英语教育方法的未来发展,并总结了全文讨论的内容。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提高学前儿童英语教育的质量,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方法。
【关键词】学前儿童英语教育方法、教育方法、传统教育、现代教育、特点、有效、挑战、解决方法、未来发展、总结、展望1. 引言1.1 学前儿童英语教育方法的研究学前儿童英语教育方法的研究一直是教育领域中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早期英语教育的重要性,希望能够为孩子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资源。
对于学前儿童英语教育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在当今社会,学前儿童英语教育方法的研究已经成为各国教育机构和学者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通过对不同的教育方法和理论进行研究和比较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和语言习得机制,为教育者提供科学有效的教育指导和策略。
深入探讨学前儿童英语教育方法的研究还可以促进教育理念的创新和发展,为提升学前儿童英语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学前儿童英语教育方法的研究是一个具有深远意义和广阔前景的课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探讨。
2. 正文2.1 教育方法的概念及意义教育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和应用的教学手段和方式。
它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活动的组织和教学评价等方面。
教育方法在学前儿童英语教育中尤为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到孩子们的学习效果和发展。
教育方法的意义在于指导教师如何有效地传授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学前儿童英语教育中,采用恰当的教育方法可以帮助孩子们建立良好的语言基础,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综合能力。
学前教育文献综述范文

学前教育文献综述范文引言:学前教育是儿童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学前教育领域,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为提高我们对学前教育的认识和指导实践提供了有力支持。
本文旨在对当前学前教育领域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以期进一步了解学前教育研究的现状和趋势。
一、学前教育的概念学前教育是针对3-6岁儿童的教育活动,旨在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认知能力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提高、社交技能增强等方面的发展。
学前教育的目标主要包括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进入小学做好准备。
二、学前教育的内容学前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德育、智育和体育三个方面,其中德育包括培养儿童的良好品德、习惯和价值观;智育主要包括启蒙教育、语言、数学、科学等学科的教育;体育则是指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体育活动。
三、学前教育的现状目前,我国的学前教育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资源不足、教育质量参差不齐、老师素质低下等。
因此,有必要加强学前教育管理和服务,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育素质,以推动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四、学前教育的研究方向当前,学前教育领域的研究主要涉及以下方向:一是探讨学前教育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如情境教学法、游戏化教学法等;二是研究学前教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如对儿童行为、认知、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影响;三是研究学前教育的管理,如教师素质、资源配置等方面的管理。
结论:学前教育是一项重要的教育事业,其在儿童成长和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强管理和服务,提高教育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同时,相关研究也需要进一步深入,以更好地推动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小学英语教育文献综述范文

小学英语教育文献综述范文English:In recent years, there has been growing interest and research focus on primary school English education, particularly regarding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s, curriculum design, and the role of technology. Scholars have emphasized the importance of creating a conducive learning environment that integrates language learning with other subjects, fosters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and promotes learner autonomy. Various teaching approaches such as task-based learning,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and 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 (CLIL) have been explored for their effectiveness in engaging young learners and facilitating language acquisition. Additionally, the integration of technology, including computer-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CALL), digital resources, and educational apps,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revalent, offering diverse opportunities for interactive and personalized learning experiences. Furthermore, attention has been directed towards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highlighting the need for teachers to possess not only linguistic proficiency but also pedagogical skills to effectively cater to the diverse needs of primary school learners.Overall, primary school English education research underscores the significance of holistic and innovative approaches that prioritize meaningful communication, interdisciplinary connections, and learner-centered instruction in fostering language proficiency and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中文翻译:近年来,对小学英语教育的兴趣和研究重点日益增长,特别是对有效的教学方法、课程设计和技术的作用进行研究。
文献综述范文1——学前儿童英语教育研究综述

文献综述范文1——学前儿童英语教育研究综述[摘要]学前儿童英语教育研究的现状,主要包括可行性的探讨、实践性的研究和理论性研究等三方面。
在可行性方面的探讨中,赞成派与反对派各抒见己,但目前已趋于达成一定的共识,即有条件的地方应该开展教育与研究。
在实践性研究方面的初获成果,主要体现在学前儿童英语教育教材建设和教学模式的建构上,已有相关的文献报告,但同时也存在不少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关于学前儿童英语教育的理论性研究方面尚属较薄弱。
[关键词]学前英语教育;可行性研究;实践性研究;理论性研究对于学前儿童英语教育这一新时期出现的新事物,众专家们对此的态度与看法,可谓是见仁见智,莫衷一是。
现将见诸文献的观点综述如下。
一、关于可行性方面的探讨(一)主要的观点对学前儿童英语教育可行性问题的探讨的主要观点,可以综述为两大阵营,一是赞成者的观点,一是反对者的观点。
1、赞成者的观点(1)外语学习对幼儿语言、认知和社会性发展具有正向功能余珍有在其所撰的《试论幼儿园双语教育》(载唐淑主编《幼儿园语言和科学教育》,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43页)一文中,列举了国内外许多例证说明了外语学习对幼儿语言、认知和社会性方面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外语学习对幼儿语言方面发展的促进作用,具体表现在:一是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
有研究表明,早期获得双语能够使儿童对各种语言之间的差别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语言学习能力更强,学习其他语言更容易、更有效。
Anastasi和Dc Jesus(1953)还发现,双语儿童的语言表达中无论句子平均长度,还是句子结构的完整性都优于单语儿童。
Imedadze(1960)等人认为,早期获取双语可以加速他们对语音符号序列与语义的分离,使儿童的注意更加集中于语言的某些方面。
Vygotsky(1962)也认为,儿童能够用两种语言表达同一思想可使儿童“将语言看作他的头脑中已经拥有的诸多系统中的一个特殊系统,看作众多语言中的一种,从而提高了他们的语言操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综述范文1——学前儿童英语教育研究综述[摘要]学前儿童英语教育研究的现状,主要包括可行性的探讨、实践性的研究和理论性研究等三方面。
在可行性方面的探讨中,赞成派与反对派各抒见己,但目前已趋于达成一定的共识,即有条件的地方应该开展教育与研究。
在实践性研究方面的初获成果,主要体现在学前儿童英语教育教材建设和教学模式的建构上,已有相关的文献报告,但同时也存在不少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关于学前儿童英语教育的理论性研究方面尚属较薄弱。
[关键词]学前英语教育;可行性研究;实践性研究;理论性研究对于学前儿童英语教育这一新时期出现的新事物,众专家们对此的态度与看法,可谓是见仁见智,莫衷一是。
现将见诸文献的观点综述如下。
一、关于可行性方面的探讨(一)主要的观点对学前儿童英语教育可行性问题的探讨的主要观点,可以综述为两大阵营,一是赞成者的观点,一是反对者的观点。
1、赞成者的观点(1)外语学习对幼儿语言、认知和社会性发展具有正向功能余珍有在其所撰的《试论幼儿园双语教育》(载唐淑主编《幼儿园语言和科学教育》,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43页)一文中,列举了国内外许多例证说明了外语学习对幼儿语言、认知和社会性方面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外语学习对幼儿语言方面发展的促进作用,具体表现在:一是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
有研究表明,早期获得双语能够使儿童对各种语言之间的差别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语言学习能力更强,学习其他语言更容易、更有效。
Anastasi和Dc Jesus(1953)还发现,双语儿童的语言表达中无论句子平均长度,还是句子结构的完整性都优于单语儿童。
Imedadze(1960)等人认为,早期获取双语可以加速他们对语音符号序列与语义的分离,使儿童的注意更加集中于语言的某些方面。
Vygotsky(1962)也认为,儿童能够用两种语言表达同一思想可使儿童“将语言看作他的头脑中已经拥有的诸多系统中的一个特殊系统,看作众多语言中的一种,从而提高了他们的语言操作能力。
”加拿大的兰伯特(mbert)教授常年比较了双语儿童和单语儿童外语习得的差异发现:双语儿童容易习得其他外语,尤其是语音语调。
二是增强言语交往的敏感性。
由于双语儿童在交往中必须根据不同的交往的情景、不同的交往对象,使用不同的语言,所以对社会情景的敏感和语言的交际能力较单语儿童强。
外语学习对幼儿认识方面的发展表现在:一是促进对事物的概括化、概念化能力的发展。
Pear和Lambert(1962)研究认为,双语者的言语的和非言语的认知水平均高于单语者,特别表现在双语儿童对事物的概括能力和概念化能力比单语儿童强。
二是提高发散性思维水平。
Colin Baker(1988)研究发现,双语儿童在思维的流畅性、创造性和灵活性方面优于单语儿童,因为同一思想与两种语言中的词汇相连接给儿童提供了更多联想的机会。
日本心理学家米治角田通过统计资料的分析表明,掌握双语的儿童比单纯会讲本族语的儿童头脑更趋灵活,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也更强。
三是从生理学的角度观察,掌握双语的儿童大脑两半球对于言语刺激均产生诱发电位,从而促进大脑两半球之间的协调,加强了神经细胞之间的联系,从而加速了儿童的智力向深层次发展。
外语学习对幼儿社会性方面发展的促进作用,Lambert(1974)研究认为,拥有双语并且能与不同语言群体的成员进行交往,可以改变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标准,他们可以在一个多文化环境中认识世界的同时,更好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从而提高自我认知、自我评价的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我国学者强海燕在其所主持的“加拿大第二语言浸入式教学创举及其在我国的尝试——双语人才早期培养研究”,也曾于2000年报告说,实验班的儿童性格活泼、开朗、聪明、自信等明显超过对照班①。
(2)幼儿是外语学习的最佳期幼儿具有学习外语的生理优势。
儿童早期是学习外语的最佳期也有了越来越多的科研证实。
美国康乃尔大学的研究机构在1996年第1期《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指出:幼儿在学习外语时,大脑将外语贮存在“布罗卡斯区”,即与母语相同的部位,而成年人在学习外语时大脑已无法将外语贮存在该区,只能在大脑的另一部位重新建立记忆结构。
新的记忆结构没有“布罗卡斯区”灵敏,在使用时还需要与“布罗卡斯区”建立联系。
因此成年人学外语的速度慢,掌握得远没有幼儿牢固,也较难形成基于“布罗卡斯区”的语感。
这一研究结果,充分说明了儿童早期学习外语有其生理优势。
幼儿具有对第二语言语音语调学习的敏感性。
余强在《从第二语言敏感期的特点,看学前双语教育的重点》(载《早期教育》2003年第5期,第11页)一文中,引用了国外学者(芒罗(Munro)和马约(Mayo)等人)所做的两个实验的结果,证明了在6岁前是儿童学习第二语言语音与语调的敏感期。
这“敏感期”表现在学前阶段开始学习第二语言不仅在发音方面具有不可逆转的优势,在语音的听觉方面也具有不可逆转的优势,在6岁前开始学习第二语言,大多数儿童可以掌握地道的正宗口音。
(3)幼儿具有学习外语的心理优势由于幼儿不担心考试,也没有分数的压力,他们可以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没有压力地“玩”中学,而且幼儿不怕羞,不怕错,敢于在集体面前大胆进行语言实践。
(4)幼儿学习外语不会干扰母语的掌握,反而会促进关于三、四岁的幼儿能够在学习和掌握母语(汉语)的同时,接受另一门与母语的表达方式截然不同的外语吗?英语学习会影响母语的掌握吗?有研究者对此进行了理论方面的分析,认为幼儿期是语言急速发展的阶段,这时期儿童对事物的表达能力已大大提高。
幼儿期的词汇量增长最快,大约可增长三至四倍,即三岁达八百至一千个;四岁一千六百至二千个;五岁二千二百至三千个;六岁三千至四千个。
幼儿期已经基本掌握了母语。
母语的句子结构已经在幼儿的大脑中形成模式,不会因为英语的表达方式不同而对母语造成混淆或冲击。
而且,从脑“用进废退”原则的观点出发,幼儿在学习英语时也开发利用了大脑的语言中枢,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看,语言的发展将促进思维的发展②。
Lambert和Johnson曾用两种语言测查双语儿童,发现双语儿童两种语言的得分高度相关。
国内学者高一虹研究也认为,双语者两种语言的学习是相互促进的。
据有的幼儿园所开展的双语课程研究的效果显示:双语课程的第二语言教育并不影响儿童母语能力的发展。
实验班儿童在母语倾听、表达、理解、运用等方面的能力上均有显著的进步,尤其是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的提高确实令人可喜③。
(5)幼儿学习英语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中华母婴网》2002年2月21日文章提到“幼儿学英语的重要性概括起来讲就是为了适应未来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
英语是一种国际通用语,代表世界科技前沿的知识大多是用英语来表达的。
故此,在未来社会中只懂汉语,不懂英语,在接受信息与交流方面会受到很大的限制,是难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
”幼儿教育是整个教育工程的起始环节,理应先行一步。
2、反对者的观点(1)幼儿学习外语得不偿失《外国语》执行副主编束定方介绍:从教育学来讲,用母语进行教学,不但对巩固和提高学生母语有利,而且对培养人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有好处。
脑科学家杨雄里院士认为:“学生应先学好母语。
小孩年纪小,认识能力尚未达到一定水平,母语还未学好又来学英语,两种语言混淆在一起,结果两个都学不好。
”(《文汇报》2001年11月21日)。
杨雄里院士也曾经指出,一般人的逻辑思维形成是通过母语学习,因此过早学习外语极可能造成干扰,导致逻辑思维能力缺陷。
也有人从师资力量的薄弱和语言环境的缺乏,不宜对幼儿开展英语教育,认为在中国大陆学习英语,缺乏英语环境,缺乏使用机会,如果英语启蒙教师素质不高,带“坏”了样,学到一些“洋泾浜”英语,对幼儿只能是“遗祸无穷”,不利于幼儿今后外语的学习。
再加上,在教育走向市场的今天,很多幼儿园开设英语教育更多是姓“钱”,而不是姓“教”,这种动机不纯,只能加剧“局势”的进一步恶化,受利益驱使而误人子弟。
(2)幼儿学习外语会增加学习负担3----6岁幼儿的生理、心理都远没有发育成熟,目前幼儿所学的东西已经太多了,如果再加上一门外语,不仅会加重幼儿的负担,不利于幼儿健康成长,而且又会分散幼儿学习母语的精力,有碍母语获得。
(3)幼儿学习英语应慎之以慎语言学家、中国社科院语言所研究员赵世开认为,学前外语教育,是件大事,要慎之又慎。
根据他的个人经验,幼儿时和小学时学的外语对他语言能力的开发并没有什么大的作用。
“目前,幼儿园和小学都开设外语课,究竟是利多还是弊多,这太值得考虑了。
”对于双语教育,学校在课程设置和人员安排中都要经过科学论证,而万万不能一哄而上,盲目推广。
(二)达成的共识关于学前英语教育可行性的探讨,清楚地表明了学前儿童学习外语既有利,也有弊。
经过一番的激烈的探讨后,现对此问题关注的焦点趋向于以下两点:一是从可以不可以教或学的分歧,转向如何教好或学好的研究。
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学习外语的起始年龄越小,最后可能达到的程度就越高。
儿童习得的成分大于学得,有天生的“语言学习机制”。
在语音方面,从小学习外语能保证儿童克服成人学习外语的“口语”现象,儿童有可能达到本族语使用者的水平,而从成人开始学习则达不到这样的效果④。
二是有条件的可以进行实验,但不能盲目推广。
南京师大余强博士认为(2003),第二语言学习存在着敏感期,在敏感期起期(6岁前)学习第二语言具有不可逆转的优势。
因此,在有条件许可的地方,若能进行学前双语教育,则能使儿童第二语言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⑤。
二、关于实践性方面的研究(一)取得的主要成果目前国内在幼儿园开展学前儿童英语教育实践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主要体现在:教材建设和教学模式(途径、方法及评价等)两方面。
关于学前儿童英语教育教材的建设方面,目前市场流通的教材有“幼儿英语”、“儿童英语”、“现代幼儿英语”、“快乐儿童英语”、“幼儿园活动指导英语”、“洪恩英语”、“幼儿园英语主题教育活动”、“剑桥少儿英语”、“阶梯英语”、“迪斯尼神奇英语”、“马宏英语”、“新概念英语”、“维克多英语”、“浸入式英语、”“TPR英语教材”等。
每一种教材似乎都有自己一定的理论支撑和与之相应的教法。
关于学前儿童英语教育教学模式的建构方面,即对幼儿园英语活动的理论基础、指导思想、目标、内容和形式及组织特点等作较系统性研究,并具有一定影响的,就目前公开的文献来看主要有:余珍有所撰写的《幼儿园双语教育的实践研究》(载《学前教育研究》2000年第4期),和赵琳、强海燕所撰写的《儿童早期第二语言浸入式教学与整合建构研究》(载《学前教育研究》2002年第4期)。
余珍有在该文中详细地阐述了“幼儿园双语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幼儿园双语教育的组织和实施(包括英语活动的目标、内容和形式、组织特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