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情感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运用情感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运用情感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运用情感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案例

祁家湾街五岭中学李晗萍

教学背景:

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新制定的英语课程标准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放在了首位。

然而教学的现状,特别是农村学校英语教学的现状,越来越多的学生掉队,越来越大的两极分化,越来越多的老师叫苦不迭,越来越多的家长对老师的教学发生质疑。当我作为一个初一学生家长了解到我校2004年秋初一英语调考情况——每班只有十多人及格时,我这个从教了十八年英语的人迷茫了:我们应该怎样转换角色、怎样更新观念呢?

本着向上的精神,本着参与改革、创新活动,我参加了区教育局举办的这次教学能手比赛的竞选活动。然而,就是在这次活动中,参加校级评选活动的一节课,让我感触极深,让我……

课堂实录:

Lesson 50 Book Ⅱ

Ⅰ. Presentation:

让学生唱英语歌曲“The more we get together, the happier will be...”唱毕,问学生:

T: The more we get together, the happier will be... why?

引导学生回答:

S: Because we are good friends, we can help each other.

T: Would you like to have more friends?

S: Yes, I'd love to.

T: Would you like to show you to the techers? I hope you can do better than before?

S: Yes, I'd love to.

T: Would you like to make friends with me?

S: Yes, I'd love to.

(学生此时兴奋起来,情绪激动地听着老师的讲课。)

T: Today is my birthday...

(学生脸上都露出了惊喜!他们打断了老师的话:)

S: Happy birthday to you.

T: I'm glad to hear that. I'll have a birthday party, would you like to come to my home for it?

S: Yes, I'd love to.

(学生激动得手舞足蹈起来,兴趣的“激”已成功了!)

T: I want A to come. I want B to come. I'll invite you to come (to A). I'll invite you to come (toB). I'll invite everyone to come (to the class), please guess: what's the meaning of "invite"?

S: “请”。

(学生积极思考,争着发言,自然地进入了预设的情境,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培养了学生思维。)

T: I'll also invite my friends to come. So I must call them first.(做出call手势) But how to make a telephone call. Let's learn Lesson 50.

(板书Lesson 50,明确目标任务:How to make a telephone call?)

Please listen.

Ⅱ. Listening:

在听之前提出问题,对话1:

1.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the dialogue? who are they?

2. Why did Jim call Ann?

学生认真听,回答:

1. Three, they're Ann, Ann's mother and Jim.

2. Jim is afraid he may be a little late.

T: Jim wanted to speak to Ann. But Ann's mother answered the telephone. So Jim waited a moment. Ann's mother said: "Hold on, pleast." Please guess: What's the meaning of "hold on"?

S:等一等。

对话2:

同样让他们通过听,解决两个问题:

1.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the dialogue? Who are they? Where is Ann?

2. Why did Bill call Ann?

S1: Two, they're Ann's mother and Bill. Ann isn't in.

S2: He was very sorry, he couldn't come.

T: Bill wanted to tell Ann he couldn't come. But Ann wasn't at home. So he couldn't know. Ann's mother had to tell Ann about it. She had to give Ann the message. She had to take the message for Bill. Bill had to leave the message. Please guess: take a message, leave a message, give...a message.

S: 捎口信,留口信,转告口信。

(这一活动既培养了学生听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点的思维能力。也就是说教给学生“How to learn”。)

Ⅲ. Read and act:

让学生打开课本,听录音跟读,自读三分钟,接着让学生:Please read in pairs.

紧接着问:Who can come to the front to act the dialogue?

有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就能脱离课本上台表演了,即时给参与的同学发奖品。

(这一活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展示自我的机会,既尊重学生的人格,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更达到了引导学生“照镜子”、让学生了解“镜子中的内容”,为下一步“砸破镜子”作准备的目的。)

Ⅳ. Writing:

让学生完成与课本对话相一致的对话内容,巩固今天所学知识,让学生小结:T: How to invite?

S: You can say: "Would you like to...? I hope you can..."

T: How to answer it?

S: You can say: "I'd love to" or "Yes, I'd like to, but I'm sorry I can't..."

T: How to make a telephone call?

S1: You can say: "Hello! May I speak to Sb?"

S2: Or "Could I speak to sb, please?"

T: How to answer?

S1: Certainly! This is...speaking. Or speaking.

S2: Hold on, please?

S3: I'm afraid...isn't here.

S4: Can I take a message for you?

S5: Can you leave a message?

S6: I'm sorry I may be...

(完成了这一巩固性练习,让这一“链”自然地与下一任务衔接起来了。到了这里,分角色表演就水到渠成。)

Ⅴ. Group work:

T: Today is my birthday, I've invite you and my friends to come. Now I must call my friends. One of mine is Xiong Pei. Who can help me?

创设三个真实语境。(打破刚才放在大家面前的“镜子”)

Conversation 1: My friend is in. She is answering my telephone call.

Conversation 2: My friend is at home with her daughter. But now she is busy cooking. Her daughter takes the telephone call first.

Conversation 3: My friend isn't in. Only her daughter is at home.

拿出准备好的两部电话,将学生分成八人一组,让每组组长上台挑选题号,确定各组的对话内容,让学生进行计时比赛,评出最佳组。

T: Which group will finish most quickly, you can get three exercise books each. Now please discuss in groups.

(将课堂再次推向高潮,同学们积极讨论,大胆设想,努力将刚才“镜子”中的内容凭记忆加以补充、想像、重组,而我则更是忙得不亦乐乎。) 4'47"!第一组(A组)同学举起他们自信的手,不到8分钟,所有小组都举起手来。该他们上台表演了!他们表演得是那么自由、轻松。特别是表演第二种语境的那组(B组)的三个同学更是有趣极了:一个同学模仿我,用手推推眼上的眼镜,做出拨电话的动作,另一个同学模仿我的朋友在厨房做饭,第三个同学则模仿我朋友的女儿在电话机旁做作业,真实极了!

铃声快响了,学生们意欲未尽,于是我布置了课后练习第二题:Role-play in groups.

最后学生还是唱起那首“The more we get together, the happier will be...”的英语歌曲,伴随铃声,伴随我的一句“Don't forget my birthday party is going to start at six this evening”,在雷鸣般的掌声中,这堂课结束了。

(受的氛围,协作的精神,人生的感悟已得到充分的体现。)

一直面带微笑的我,当宣布这节课结束时,被学生感动得流泪了。回到教室(因这节课是这次区级“教学能手”选拔比赛,在学校多功能教室进行表演的),学生极力要求继续,我说待会夕会再进行。学生说:“老师,It's unpair.”“why?”“我们没有拿到奖品,不是我们没水平,而是There's no time left. 在竞争时我们同时举手,而你只能选一组。为什么现在你不给我们机会呢?”看看他们那一张张脸,听到那一字字、一句句,你能不感动吗?你能说学生学英语没兴趣吗?我怎忍心终止这一活动呢?“好,下一节课我也借用了!”“Wow!”“Great!”学生

欢呼雀跃起来。

活动尽兴后学生说:“My dear teacher, you're fair!”“老师,以后我们多搞些这样的活动好吗?”“老师,你知道我们今天为什么积极吗?我们不能给二(5)班丢脸。”“老师,你知道我们今天为什么表演得熟练吗?我们提前预习了。”这么多的“为什么”和回答不都是我作为一个班主任平时在班会课上多次对他们的说教么?一次活动胜过我平时无数的说教,一次活动将我们师生间的距离拉得这么的近……

教学反思:

现代心理学之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可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佳途径是激发他们的兴趣。目前我区的教学条件极差,但是我们如何利用现有的条件最大限度地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发展空间,针对每个学生在英语学习上所表现出的兴趣、天分和能力以及学习方法的不同提供不同的帮助,这是大有学问了。

每一个学生都有特点,又有优点,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言:“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只是教师需要以良好的情感态度去培养学生的积极向上的情感策略。我在反思自己十八年的英语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如果我早一点更新观念,在教学中渗透情感策略,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本着“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去设计教学,我的学生中会不会就少一些“差生”?看来,我真得准备一个生日Party!

情感策略

注重情感教育促进英语教 收集人:陈怡 摘自:广东惠州博罗中学廖容 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英语教学中情感因素运用不多的实际,分析了实施情感教育的必要性,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了情感教育对英语教学的促进作用,还对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情感因素、营造和谐的情感教育氛围作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关键词】英语教学,心理,情感,情感教育 情感是指人在认识周围事物后,对客观事物所产生的态度而引起的心理体验,它是心理的暴露和反映。科学研究表明,教育对象的心理发展变化规律,特别是教育双方心理、情感的互动情况将对教育效果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只有当受教育者的心理处于积极健康的状态时,只有当教育者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实现和被教育者的良性感情交流,双方形成相处和谐、情感共识、心理共鸣时,才能有效地提高教育质量。 一、情感教育的定义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普及和深入人心,情感教育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的重视。那么,到底什么是情感教育呢?《英语课程标准》对教育的情感态度进行了阐述,它是指兴趣(interest)、学习态度和动机(attitude and motivation)、自信心和意志(selfco nfidence and determination)、性格(characters)和合作(cooperati on)。我们指的情感教育,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据一定的教学要求,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有意识的调动和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培养学习兴趣、端正学习动机、增强自信心和主动

性,实现教学中师生共同参与并和谐发展,达到“亲其师、信其道、学其道”的目的,促进学生整体素质提高和个性发展,从而增强教学效果的方法。 二、在英语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意义 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对教育怀有一腔热情,却得不到学生的热烈响应,有的甚至根本不领情,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不够,相互理解不深,教学的方式方法不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因此,在现代英语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已经迫在眉睫。 一是推行素质教育的需要。推行素质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我们教学改革的终极目标,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赋予教师的新的使命。推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充分尊重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实施情感教育,就是通过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互动,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优化学生的学习心理,激发学生的主体情感,把学习的主动权、自主权教给学生,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投入生活、亲身实践自主选择、主动探究,从而让学生亲身感悟、体验、消化和应用知识,培养和强化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是强化语言认同感的需要。英语是一门操作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语言课,要掌握和运用好它,学生需要不断的交流和实践。而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缺乏对母语和英语文化差异的认识,缺乏真实的语言环境,容易导致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感染性语言,辅以恰当的非语言交流和其他情感交流的方式方法,能够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语言认同感,使学生在心理层次上更容易理解接受教师所传授的包括语音、语法及词汇在内的各种语言规则。

谈情感教学的实施策略

谈情感教学的实施策略 新课程改革以来,一些先行一步的课改试验区取得了很多值得肯定的成绩,情感教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逐渐推广。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日常工作中,很多学校的课堂教学仍然以灌输式的教学为主、以试题训练为主,课堂教学仍然比较封闭,学生的学习视野和情感领悟依旧被限制在文本和教室里,无法开拓和提高。尤其是中学语文教学,很多时候仍然以语文知识传授、语文能力培养、智力发展和思想品德教育等传统教学目标为目标,很少提到情感陶冶目标。 应该说,传统的中学语文教学在智力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具有值得肯定的一面,也含有丰厚的人文底蕴,充满人性之美。只不过由于过于强调应试技艺、应试训练而使本具趣味的语文学习变得枯燥乏味。 如何才能使语文课堂教学既保持积极健康的传统,又融入新课程改革的先进成果,让语文课堂教学不断焕发出生命光彩,是身处教学改革之中的语文教师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实际上,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实施情感教育,让情感成为教学的催化剂。在一次语文示范课上,我曾采用情感教学方式教学季羡林先生的散文《赋得永久的悔》,虽然不同于传统的知识灌输和应试模式,但知识培养、智力培养、情感体验等既定教学目标在一定程度上也同样有效达成了。 季羡林先生既是学界泰斗,也是散文大家。他写散文只是学术研究之余的一种“余兴”,但对于此“余兴”,他却偏爱有加。20 世

纪20 年代末他开始创作散文,其散文创作在字数上已超过一百多万字,问世散文集20 多部,散文风格古典、传统,被誉为20 世纪90 年代“老生代”散文创作代表之一。由于季羡林先生的写作是用心灵写作,因此他的散文散发着理想的人格魅力与古典的美学精神。关于散文的写作,季羡林先生有新颖、独到的认识,他认为散文的精髓在于“真情”。对季羡林来说,写作与生活一致,作文与做人一致,他的人品与文品高度合一。因此,当季羡林先生正直、高洁的人格反映到他的文章中时,他的文章就充满了人格光辉,《赋得永久的悔》正是这样的文章。 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我紧紧围绕“情感”一词进行思考。“真”与“朴”是季羡林先生散文的两大特点,《赋得永久的悔》尤其体现了“真”与“朴”的艺术特点。为此,我把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设计为感受本文朴实语言中蕴含着的深厚感情。这一教学目标,以文本内容为核心,以散文语言为突破口,便于教学操作,便于挖掘文章内涵。因为语言是思想情感的表达媒介,所以抓住媒介也就等于抓住了情感内涵。 我确定的另外两个教学目标分别是准确认读课文中疑难字词,学习此文真实自然的描写方式;引导学生珍惜亲情,珍爱生活。 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使情感落实水到渠成,采用了自主学 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感知课文,通过朗读课文品味语 言,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并在此过程中进行批注和分层。 文学作品之所以感人,主要在于作者的创作属于情动而辞发,寓于作品字里行间的情感,是令人感动的主因。有的作者直抒胸臆,情动于中;有的作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有的作者“道是无情却有情”,不

小学语文教育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

小学语文教育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 发表时间:2018-07-18T17:00:36.830Z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8月15期作者:卢丽[导读] 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卢丽(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放珠镇放珠小学贵州毕节 551716)摘要: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教学;情境;个性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8)08-0117-01 所谓情感教育,是一个与认识教育相对应的概念,它是指把情感作为人的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对其施以教育的力量。现代教学论认为:“情感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同时它更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 翻开语文教材,我们就可以感受到,那些文质兼优的名家名篇中充溢着对祖国、对人民、对大自然、对同志亲友的深挚情意,字里行间洋溢着或优美典雅,或清丽委婉,或崇高悲壮的美感,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可能仅仅传授语文知识,而必须同时进行情感传递和情感教育。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方法的灵 活多样,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可以这样说,情感信息的传递,在语文教学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即使在让学生感知、理解、记忆和运用基础知识的过程中,也应伴随着种种情感活动,感之愈深,知之愈多。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在这个土壤上”(《家长教育学》),只有在肥田沃土上,才能结出丰硕的成果。 一、提高语言艺术语言是意识的物质外壳,是意识的载体。人们总是通过语言来加深认识,加强了解,交流思想,增进感情。虽然说课堂上教学情感的引发,可以靠千姿百态、变化无穷的新课导入,可以靠或慷慨激昂或深沉凄婉的表情范读,也可以靠形象可感的无声演示,还可以靠见其人,闻其声的电教手段……然而最主要的是靠教师声情并茂的语言。显然,这对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语言要饱含感情,以声带情。含情的语言能使人感到感染,引起共鸣。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挖掘教材内容中蕴涵的情感,并把它通过的语言准确地表现出来,以激活历史人物和事件,鼓动和感染学生的情感。 2.语言要简洁、生动、形象。教师说话要抓住关键,言简意赅。既忌矫揉造作,又忌肆意纵情;既忌怪诞晦涩,又忌重复絮烦。应力求“言尽而旨远,言简而意丰”。以恰如其分的情感、精当准确的措辞、绘声绘色的讲述,去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3.凭借语言再造想象,创造语言描绘的图景。学生的想象活动是在语言的调节下进行的,语言始终都在指导和改进形象形成的过程。有了丰富的表象,还必须借助于语言对表象进行分解和综合,加工改造形成所需要的新形象。为开发语言的潜能,教学中要凭借语言再造想象,创造语言描绘的图景。如教学《月光曲》一课时,教师运用投影图象和配乐朗读相结合的方法,以画面展示,音乐烘托,语言渲染,来展现课文内容,从而创设一种融情融景、情景交融的情景,使学生在感知理解的基础上,从心灵上受到感染,进而产生丰富的想象。 二、掌握渗透时机 1.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1)深入品析文本,引导体味情感。教师不仅要把握教学内容中的要点、重点,也要分析教材中作者和某些人物角色的思想感情,并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努力体验,以便真正把握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因素。要使自己在教学中能用教学内容所内含的情感打动学生、感染学生,自己必须首先被这种情感打动、感染。深入钻研教材的过程,就是教师体验作品的过程。教师理解得越透彻,给学生讲解就越透彻,对学生的感染也越深。(2)创设教学情境,诱发情感共鸣。儿童的情感就像一池水,只要一颗小小的石子,就会使它泛起粼粼波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抓住感人情节,巧妙合理地运用多媒体等电教化手段为学生创设情境,营造氛围,不但能为语文课堂增辉添彩,还能拉近教师、学生以及教材三者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得到充分的情感体验。例如,教学《桂林山水》,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这样的情境:奇山围绕碧水,碧水倒映奇山,山水交融充满诗情画意,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把桂林山水这幅画点缀得更美。在这样一个特定的教学情境中,让学生用眼睛去凝望,用耳朵去聆听,用心灵去体验,激活了情感。 2.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1)激发兴趣,诱发情感。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作文产生兴趣才会有写作的愿望。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尽可能地让学生体验成功,帮助其树立自信,调动写作积极性。例如,开展丰富多样的交流活动,积极鼓励学生自己向报刊投稿,将学生作品打印成册,让学生感受收获的喜悦。(2)创设情境,激发情感。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为学生创造“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捕捉写作时机,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创设情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语言描绘”、“实物演示”、“声像渲染”、“生活再现”、“现场表演”等,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之中,使学生情感激越,不吐不快。经过长期的练习,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情感,语言积累也随之丰厚起来,作文自会大有长进。 三、注意拓展延伸情感语文学习没有捷径可走,仅凭课本中的百十篇范文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感是远远不够的,只能是杯水车薪。阅读课文都是经过编者精心挑选的佳作,许多课文给学生留下了言已尽而意未尽的“绕梁余音”。因此,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不能只局限于课文,应当在完成课文的教学目标后,引导学生冲破课文界限,适当将思维引向文外空间,向横向拓展或纵向延伸,增加信息量,扩大知识视野,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总之,小学语文教学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情感的投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用教学的激情感动学生,激发学生情感的投入是语文教学的一大特色.参考文献:

初中英语情感教学的原则和策略

初中英语情感教学的原则和策略 摘要:作为学校教学的重点科目,在英语教学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因为传统的教学理论比较注重认知方面的研究,片面地理解获取知识的手段是灌输系统化,没有将知识的获取放在学习者身上,忽视了学习者心理发展的整体作用,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是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分享着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着彼此的情感和体验,以求得共同发展。本文笔者就英语情感教学的原则及策略进行论述。 关键词:初中;情感;教学;原则;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6-302-01 一、寓教于乐原则 这是情感教学原则体系中的一条核心原则。这条原则的基本涵义是教师要在教学中操纵各种教学变量,使学生怀着快乐――兴趣的情绪进行学习。也就是说,使教学在学生乐于接受、乐于学习的状态中进行。这条原则与“乐学”的基本精神是相应的。情感心理学实验证实,当一个人处在快乐兴趣情绪状态中时,最能发挥其智能操作水平,因而快乐――兴趣是个体进行智能活动的最佳情绪背景(孟昭兰)。

教师在贯彻寓教于乐原则时,虽然操作点在于引发学生的快乐和兴趣情绪,但其目标并不停留在低层次的情绪调节上,而只是以情绪调节为切入口,藉以引导学生由低层次的“外在乐”向高层次的“内在乐”方向转化。这种转化的实质是变“乐中学”为“学中乐”,达到治学的最高境界。 二、以情施教原则 顾名思义,这是情感教学原则体系中很有代表性的一条原则。既然是“情感教学”,当然要“以情施教”。这条原则的基本涵义是教师在教学中应自觉地在传授知识、技能,传播思想、观点的同时,伴以积极的情感,达到以情促知,情知交融的教学效果。老师在贯彻这一条原则时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使之处于快乐、饱满、振奋的良好主导情绪状态;应以自己的高尚情操积极地影响学生,以陶冶学生的相应情感;教师还要善于情感性地处理教学内容,使之知情并茂,以情促知。 三、情感交融原则 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围绕着认知信息传递师生间会出现种种情感交流现象,同时也实际存在着人际情感交流现象。教师应重视师生人际交往中的情感因素,努力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反应,创设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以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优化教学效果。

运用情感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运用情感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案例 祁家湾街五岭中学李晗萍 教学背景: 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新制定的英语课程标准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放在了首位。 然而教学的现状,特别是农村学校英语教学的现状,越来越多的学生掉队,越来越大的两极分化,越来越多的老师叫苦不迭,越来越多的家长对老师的教学发生质疑。当我作为一个初一学生家长了解到我校2004年秋初一英语调考情况——每班只有十多人及格时,我这个从教了十八年英语的人迷茫了:我们应该怎样转换角色、怎样更新观念呢? 本着向上的精神,本着参与改革、创新活动,我参加了区教育局举办的这次教学能手比赛的竞选活动。然而,就是在这次活动中,参加校级评选活动的一节课,让我感触极深,让我…… 课堂实录: Lesson 50 Book Ⅱ Ⅰ. Presentation: 让学生唱英语歌曲“The more we get together, the happier will be...”唱毕,问学生: T: The more we get together, the happier will be... why? 引导学生回答: S: Because we are good friends, we can help each other. T: Would you like to have more friends? S: Yes, I'd love to. T: Would you like to show you to the techers? I hope you can do better than before? S: Yes, I'd love to. T: Would you like to make friends with me? S: Yes, I'd love to. (学生此时兴奋起来,情绪激动地听着老师的讲课。) T: Today is my birthday... (学生脸上都露出了惊喜!他们打断了老师的话:) S: Happy birthday to you. T: I'm glad to hear that. I'll have a birthday party, would you like to come to my home for it? S: Yes, I'd love to. (学生激动得手舞足蹈起来,兴趣的“激”已成功了!) T: I want A to come. I want B to come. I'll invite you to come (to A). I'll invite you to come (toB). I'll invite everyone to come (to the class), please guess: what's the meaning of "invite"?

情感策略

英语情感教学策略 实施情感教学策略是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消除消极的情感,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的主渠道。英语教学中应根据情感因素的内涵与目标、学生的个别因素和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群体之间的情感因素,设计、制定和实施情感教学策略让学生建立动机、培养自信、降低焦虑感、激发兴趣、移情、改善群体关系,调动各种情感因素。 一、培养动机,增强动力 不论在初级阶段还是在中高级阶段,培养学生学习动机都是英语教师的首要任务。缺乏学习动机的学习者缺少前进的推动力,很难取得成功的结果。对于刚刚入门的学生应注重培养内在动机和结果动机。这一阶段的学生学习热情高、兴趣浓,教师应该因势利导,在教学方式方法上下工夫,运用具有形象性、生动性、参与性、表现力等初学者喜闻乐见的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喜欢英语学科、喜欢英语老师,防止因教学方式单调、内容枯燥乏味、看不见学习的进步导致学生逐渐失去学英语的乐趣,丧失培养学习动机的良机。对于小学生来说,应缩短课时、增加课堂频率,让学生每天都有接触英语的机会;课堂教学贯彻符合小学生认知规律的TPR教学法理论,让学生在听中理解语言,在做(玩、演、唱)中内化语言知识和技能,配合“玩一玩、乐一乐、学一学”的教学模式、“选材有乐、动中找乐、美中求乐”的愉快教学法和VCD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内在动机。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应注重培养融合型动机和工具性动机。 外语学习者融合型动机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其学习成绩,具有融合动机的学生在课堂上表现较为积极主动,有稳定持久的韧性。目标能够刺激人们积极向上,诱发人们发挥潜能。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是培养学习动机的主要手段。必须指出,学习动机和学习目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可以相互转化。学习动机则是促使学生去达到目的的某种动因,它说明为什么要达到某一目的,学习目的是学生进行学习所要达到的结果。具有同一目的的学生其学习动机往往不同;同样,学习动机相同的学生,其目的也可能不一样。重视学习目的性教育应该把学习英语同社会发展联系起来,同我国现代化建设结合起来,同未来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结合起来,使学生怀有远大的目标和抱负。 目标教育的实质是抱负水平教育,是对学生抱负水平的调节。在学校教育中,既要有群体终极目标,又要有个体的具体培养目标。在明确群体终极目标的基础上,教师要帮助学生制定切合个体实际的学习目标。 二、树立自信,激励进取 成功教育的起点应该是使学生充满信心地走向成功。在教学中渗透自信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可以激励学生不断进取、坚持不懈。自信教育的主体内容包括目标教育、理想教育和需求教育。其中,需求教育是引导学生学会选择,懂得需求是多层次的,选择也是多层次的。根据个体智能发展的优势选择合理需求能保持自信,难以实现的需求则会影响自信。 学生要找到自信的感觉,一半靠自己,一半靠教师。自信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让学生体验成就感有助于建立自信心。帮助学生看到自己在学习上的成功,哪怕是小小的成功,如课堂提问、家庭作业、单元考试等方面,都可以使学生产生愉悦的情感,进而激励他们更加刻苦地学生,以取得更大的成功。在课堂复习、呈现、训练、巩固等各环节中应该让

提振高中生能动学习情感策略运用之浅析

提振高中生能动学习情感策略运用之浅析【摘要】“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以素质教育为基准,以终身学习能力培养为目标,培养学生主体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良好品格和关键能力。能动学习情感是学生实现良好学习效果的有效保障和重要支撑。本文作者结合“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对提振高中生能动学习情感策略运用做了简单试论。 【关键词】高中数学;能动学习;学习情感;策略运用;提振;浅析 学生是人类社会构建的重要架构,也是客观存在的社会个体。“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已经正式出炉,并成为学科教育教学的重要教研目标和任务。“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以素质教育为基准,以终身学习能力培养为目标,培养学生主体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良好品格和关键能力。其核心素养主要由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身心健康、社会责任、实践创新等九大素养构成。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参与者、教学效能评判的重要参照物,有着丰富、生动、复杂的内心世界和内在情感。同时,所开展和实施的任何实践活动,都建立在良好的思想情感基础之上,并以此作为有效保障和重要支撑。 一、在情感渲染法实施进程中培养乐于学习情感 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教学研究中,笔者深刻

认识到,学习情感是其首要环节,是其思想保证。笔者发现,不少高中数学教师在具体教学进程中,片面认为高中生经过一定时期的训练和积淀,已经形成了稳固的学习意识以及坚定的学习信念,良好学习观念已经具备,却忽视了他们情感的激发和培养。而高中生群体学习情感需要外界的有效培养和提振。因此,要将乐于学习、主动学习情感需要渗透在课堂教学进程之中,予以深入的贯彻和认真的落实。首先要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不少高中生不愿学习、不想学习,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和教师之间的紧张关系造成的。教师要主动俯下身子,与学生平起平坐,和学生打成一片,成为他们的朋友和知心,促使高中生由“亲其师”向“学其课”转变。其次要创设教学场景。充分挖掘数学教材中所隐含的丰富、生动的生活案例和生动事例,借助于多媒体教学,为高中生营造出生动直观、形象生动、声情并茂的教学氛围,催生学生的乐于学习情感。如“指数函数”一节课讲解时,教师怡情入境、以景促情,通过教学软件以及电子画板等器材,将古代国王奖励围棋发明者“麦子的故事”,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画面,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将抽象、深奥的数学知识点予以直观、动态的展示,以其吸引住高中生“眼球”,激发主动学习的情感。 二、在探索实践法施行进程中培养勇于探究精神 教育实践学认为,勇于探究、敢于实践,是主动学习

幼儿情感教育策略

幼儿情感教育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众所周知,幼儿情感教育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起着积极的作用。我们可以将对幼儿情感教育贯穿于幼儿游戏、学习、劳动、娱乐和日常生活中。《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主。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让我们用积极的努力,把我们的幼儿,祖国的花朵培养成有责任感、情感健康、阳光向上的人。用我们的智慧,激扬每个师生独特的禀赋,经营我们共同的梦想,收获积极情感的喜悦,发现生命的超强意义。 二、幼儿情感教育策略 一般来说,幼儿园的情感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究竟怎么才能优化教学环节,利用一切有利因素,充分挖掘资源,有效地获得幼儿情感教育效果的最优化呢?我们要研究一些方法技巧和策略。 1.充分发挥教师的模范作用。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是的,在幼儿的心目中,教师是天使,是权威。教师的言行举止都受到每一个孩子的关注,模仿甚至崇拜。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

才能打动心灵的身出深处”。作为幼儿园教师,我们要付出真爱,将心中那份浓浓的爱传递给每一个孩子,把孩子们当作禾苗一样去浇水、呵护,让他们快乐地成长,我们才会有收获。 教师对待幼儿要和蔼可亲。对于一些小孩子的天性活泼好动,调皮捣蛋。不少家长和老师也总是摇头叹气。殊不知,人各有独特的个性,这是与生俱来的。因此,我们要以积极的心态去接受去对待。教师要积极的阳光的心态和笑脸给孩子以模范作用。 比如,一次吃饭前组织幼儿洗手时,发现卫生间前有一张椅子倒放着,给幼儿的进出带来了不便,而前面几个小朋友路过的时候都视而不见,个个都是绕开椅子走。接下来,我故意在孩子们注意到我的时候把那把椅子放好了,并随机讲述了一个自编的故事,小朋友们纷纷行动起来,还主动把其他没放好的椅子全都整齐排好了。 2.认真培养孩子对老师的信赖感。大家都知道,学生在洋溢着微笑的课堂中,会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这样才能够使得幼儿对老师有信赖感。教师要注意深入建立起深厚的师幼感情。师生关系好,彼此心里相容,教与学双方都会沉浸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之中。 培养孩子对老师的信赖感,建立和谐的师幼关系,老师应注重与幼儿多沟通多交流多亲近。比如说,我们每天需

浅析基于情感培养的教学策略.doc

浅析基于情感培养的教学策略- “ 关键词:情感教育学习兴趣素质教育备课 摘要: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体验。它与学习的动机、认知的兴趣、意志品质以及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一样,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情感教育对增强学生学习效果,提出教学中情感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许多成功的教育家在总结其对人才培养的经验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教育中要“以情感人,以情动情”,教师热爱教育,热爱学生是情感教学的基础和前提。在教学活动中,情感有教师的教学情感和学生的学习情感。学生的学习情感总是在教师的教学情感感染下逐渐萌发,进而迸发对教师的爱以及对真理和科学的追求。在教学中,就是教师的教学情感和学生学习的情感有机融合的过程,即教师将情感传给学生,引起学生情感共鸣,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这种“快乐教育”促使学生的神经系统被激活,使注意、记忆、感知、思维、想象等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大幅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在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同时认识到情感教育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新课程教学的需要。 1 将情感教育融入素质教育中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现有的教学模式及设计往往缺乏情感性目标和内容。教师运用教学设计理论主要是为了实现认知和技能目标。这些教学设计和模式主要着眼于学生对应于知识的理

解和交际能力的培养,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过多的强调教师、学生作为在教学过程中“物”的作用,而忽视它们作为人的价值与情感。尽管目前教学的模式很多,但其实质还是围绕课本进行“传道、授业、解惑”,其教学程序也还是固定化的理论体系和系统化的方法体系,而对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包括学生的情感发展、意志锤炼等重视不够。教师更为注重升学率、过级率为目标,至于如何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进行各种情感活动和情感培养则很少涉及,从而导致了课堂教学中师生情感上不能沟通,难以融洽,不易接触的现象。正常的教学生活应是由知识活动和情感活动双方组成的,如果缺乏后者而一味的强调前者,那么,这种教学将是畸形的,主要表现为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不可避免地导致部分学生厌学。 情感教育使学校教育使命扩大,这是素质教育的必然。美国学校的情感教育有两种方式,一是显露的情感教育,即通过设置课程,教导学生认识自我与人际关系的种种感受,并掌握情感技能。二是隐藏的情感教育,也就是不单独新开一门课,而是把其自然地融入阅读写作、健康教育等课程之中。或者渗透进整个学校生活之中。进行情感教育的任课老师的素质最为重要。不是每个老师的性格都适合承担该课的,因为老师怎样与学生打交道,本身就是一个榜样,就是有无情感能力的实际范例,因此任课教师要经过培训达到较高素质。同时学校情感教育应与家庭、社会相结合,以形成三者相结合的教育网络,这样,在遇到真正的人生挑战时,学生便能印证在校学到的情感技能知识,并逐渐活学活用,而不是离校后就还给老师。 2 将情感教育渗透于教学中 情感教学与认知教学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对于学生的身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作文教育中的情感教育策略

作文教育中的情感教育策略 写作应是人的情感的一种真切需要,所谓喜、怒、哀、乐皆成文章。写作的真正目的与意义在于为情而作文,而非为文而造情,作文教育的终极目标应是人的情感的培养和人的终身发展,即立人为本。新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就是大写的“人”的教育与培养。但回头看看昨天,低头想想今天:热热闹闹学习新课标,走进教室还是我!中小学的作文教育依然如故!目前中小学作文教育的现状存在情感教育的无目的性,无教育性,教学方法上存在超强度训练和死板的知识、技法灌输。 在新课标大力推行和素质教育大力提倡的今天,作文教育呼唤情感教育。因此作文教育应以学生主体为本,重视情感教育目标和策略,提高作文教育效果,让学生在学习作文的过程中学会做人。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探索尝试,并已取得初步的成效。 作文教育中情感教育的策略 一、开放师生关系,建立释放情感的平台 “闲暇出真情”。有研究显示,人在“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时候是真情释放的最佳条件。在新的时代、新的形势下,我们必须改变陈旧的教育观念,主张建立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关系,教师不是学生情感的“裁判长”,而是与学生平等的交流者,教师要善于构建一个轻松活泼、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平台,充分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体验、见解,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甚至学生的隐私性的情感,以保障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只有在这样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中,才能激活学生的情感,才能让学生的情感无负担地、毫无保留地充分地释放出来。“我的悄悄话”、“老师,这次您真的错了”、“还我一个我”、“成长好累”在这些文章里学生情真意切,大胆地诉说心灵的感受。有了民主的、和谐的情感释放的平台,学生才敢打开心灵的闸门,才能“我手写我心”。 二、开放阅读,开放生活,丰富情感体验 应充分利用教材和课外书中那些文质兼美的作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语文教材本身颇具情感性,如自然之美、社会之美、艺术之美、道德之美、人生之美,这些深具情感美的文章多是古今中外名篇精粹,且都是作者“情动于衷,不吐不快”的力作,无不是“情”的喷涌结晶。笔者在教学老舍的《我的母亲》时抓住文中动情之处,向学生畅开自己的情感,即兴地动情地叙述母亲二、三事,道出了母亲对自己的爱,在讲到母亲为了照顾我,在冬天睡了一星期的水泥地而落下腰痛的病根时,我的眼泪不禁夺眶而来;又从为人母的角度叙讲了对女儿的爱,学生的情感由此被感染、激活,纷纷讲起了自己的母亲,有同学讲着讲着就泣不成声了,于是我当即停止讲课,请学生当堂写作,就这样一篇篇真情之作显然纸上,平时需要二节课才能完成的作文一节课就完成了,平时才写四五百字的同学一下子写了洋洋三张,并对自己的作文爱不释手,他们这才感到原来自己也可以写出这样的好文章,只要情到深处,尝到了写作的淋漓之快。其实这样的题目学生在小学、初中都写过,但为什么都没有写好呢,其原因已显而易见。此外,教师还应把好的时文引进课堂,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让学生到课外去汲取养分,丰富情感体验。确实,学生因为应试,不可能真正融入用心爱心专心1

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与实施策略

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与实施策略 在小学阶段,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都能观察到学生已经有了较为明显的感情变化。而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培养学生情感健康发展的重要课程,这就要求小学语文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融人对小学生的情感教育。就此,本文在简单阐述情感教育的基础上,针对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提出相应的策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首先要明确情感教育对小学生的重要作用。学生在小学阶段,各类情感正处于萌发状态,小学语文教学作为最贴近学生心理情感的教学,在其教学过程中融人情感教育对小学生来讲,最合适不过。而情感教育对指导小学生情感的正确发展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实施情感教育,对促进实现我国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有着重大意义。然而,目前情况下,虽然我国小学语文教育事业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已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仍不能满足当今时代素质教育发展的需求。所以,为促进我国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加强小学生情感教育刻不容缓。 一、情感教育的界定 情感教育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提高学生的对于课堂的学习体验以及学习阅读能力作为教育目标,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个性能力,从而使学生在自由、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而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施行情感教育,则要求小学语文老师与小学生站在同一情感高度,深入了解小学生的心理变化特点,在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的同时,对学生进行隋感指导,这样才能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实施策略 (一)加强小学语文教师自身修养 作为为人师表的典范,小学语文教师要想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有效实施的情感教育,首先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自身具有较高的情

漫谈高中语文情感教学的策略

漫谈高中语文情感教学的策略 发表时间:2018-02-26T13:49:21.993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年10月下作者:林荷丹[导读]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通过作品欣赏、情境体验、合作探究等教学活动,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帮助学生形成独立健全的人格。 摘要:新课标指出:“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而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通过作品欣赏、情境体验、合作探究等教学活动,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帮助学生形成独立健全的人格。积极的情感能协调、组织人的认知活动,对人学习并掌握技巧和科学知识、探求真理起促进作用。教师要将人的情感规律运用于语文课教学过程中,以和学生的情感沟通为基础,因势利导,融入真善美的情感因素,努力营造融洽及亲切的乐学情景和教学氛围,会使教与学相得益彰。 关键词:高中语文;情感教学;策略 情感教学,是指一种重视课堂氛围的教学,具体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挖掘课文里喷薄欲出的情感因素,用恰当的表情(色不是舞台上演员的表情)去感染和教育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之为文章反映的思想内容或“好”或“恶”,培养学生的健康情感。情感教育的迫切性也是由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入选高中语文教材的文章大多是古今中外名篇,这些作品大多是作者情动于衷,不吐不快的力作,是情的喷涌结晶。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引导出文章中渲泄奔腾着的感情的激流,和学生一起体会字里行间跳到着的感情脉搏,想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一、教师在教学中应用情感性的语言 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使用情感型的语言,是教师在教学中投入情感的最直观的反应。教师使用情感性的语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感情与思维,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因此,教师需要使用情感型的语言,打开学生心灵的大门,激发学生内心的真、善、美,激发学生内心最真挚的感情。总而言之,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一线的教师需要积极地思考与探索,促进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实施,促进中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二、要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但“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教师必须要结合学习兴趣和动机的培养,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的热情。要上好新生入学的第一节语文课,灵活地自选教学内容,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讲故事,说典故,谈轶事,读美文,纵横万里,上下千年,用丰富的新颖的内容吸引学生,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打动学生,把学生引入精彩的语文天地。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开始,采用情境导入,悬念激活,朗读激情、联想引发、感情渲染、气氛烘托等方法,扣住学生心弦,引发学生的探求热情,使学生“想知”“乐知”,全身心地投入语文学习中。采用直观形象的教法,增强教学的艺术性讲出形象,讲出趣味,讲出感情,吸引学生,打动学生,使学生忘身于课文所展示的境界。在此基础上,渗透思想教育内容,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把“兴趣”变为“爱好”,并进一步转化为“志趣”——对语文的无比热爱,产生学好语文的持久动力。 三、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 语文学科的特点就在于以形象思维和情感思维为先导,发散性和可塑性强,学生个人的态度,情绪、心境、审美情趣甚至人生观、价值观与情感有关的人格因素等,无不影响语文的学习效果。语文教师必须坚持“文道统一”的原则,既做“经师”,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又要为“人师”,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以促进语文学习。要在教学及生活中,教育学生时刻以积极的生活态度、乐观向上的精神,高尚的审美情趣,高涨的情绪,稳定的心境去面对生活和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世界观,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正确认识社会、人生和自我,这对于学生阅读和写作是至关重要的。 四、以澎湃的激情创设课堂情感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促进者,这就要求教师要以澎湃的激情创设课堂情感氛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言一行往往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做学术报告式的讲解,缺乏激情的表述,往往使课堂没有了生气,学生没有了激情,这将在无形之中扼杀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创造力。而课前一段声情并茂的导语,课堂中一些富有激情的手势,一段感情跌宕的表述,一个个真情流露的微笑……都会引导学生进入一种情感的氛围,感动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在引导学生阅读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一文时,在导入课题的时候,笔者满含深情地讲述了一段感人的亲情故事,有的同学为之泪下;在导读的过程中,笔者注重了有感情的领读,使整个课堂自始自终都流淌着浓浓的亲情。这种氛围也感动着学生,有效地激发学生对课文的主动探索,使学生高质量地完成了对课文的阅读理解,学生得到了深刻的情感熏陶。因此,中学语文教师应该以澎湃的激情营造课堂氛围,以澎湃的激情叩开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潜力。 五、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创设课堂情感氛围 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创设课堂情感氛围的另一重要途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借助多媒体,通过音乐、幻灯片、影视片段,可有效地营造课堂情感氛围。藤格尔一曲《父亲》,可以为阅读《背影》一文奠定情感基础,深深打动学生善感的心;一组优美动人的春景图,可以引发学生对美的向往,激发学生对朱自清的《春》的热情;《渡江战役》的一个精彩片段,其场面的恢弘与壮阔足以给学生以震撼,为学生阅读毛泽东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营造情感的氛围……结合学习内容,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营造课堂情感氛围,可给学生更直观的感性体验,给学生以心灵的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总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方法恰当,学生在课堂上就会出现这样一种体验状态,正如著名心理学家詹姆士描述艺术美的审美心理活动:当美激动我们的那一瞬间,我们可以感到胸际的一种灼热,一种剧痛,呼吸的一种颤动,一种饱满,心脏的一种翼动,全身的一种摇撼,眼睛的一种湿润以及除此而外的千百种不可名状的征兆。这种境界,正是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学所企盼、追求的。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以及让学生全面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学中应该有效把握情感教育这一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更有效地发展语文教育事业。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感教育及其策略

本科毕业论 论文题目: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感教育及其策略 姓名: 学号: 系(部): 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班级: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2011 年 4月

摘要 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个重要部分,所谓情感教育是把情感作为人的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对其施以的教育力量,它是通过语言的劝导、形象的感染和行为的影响,激起受教育者的感情共鸣,使其形成正确的思想。情感教育的运用对于增进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提高思想政治教学活动的科学性和艺术性都有非常好的效果。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感教育存在许多问题,不能满足大学生的心理和社会的发展的需要。探索和研究目前情感教育出现的问题及其策略,正确对待大学生的情感特点和心理需要,积极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情感教育;策略

Abstract Emotion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ducation process, education is the so-called emotional feelings as people's development, one of the important fields of education for its inflict power, it is through language art, image of infections and behavior,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pedagogue emotions provoked resonance, and help them form correct ideas. The use of emotion educ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enhancing teaching effect and improv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ctivity is scientific and artistic quality has very good effect. The curr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motion education exist many problems, cannot satisfy the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and social development needs.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at present emotion education the problems and strategy, treat correctly college students' emot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psychological needs, and actively play the leading role of educators, to improve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as very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words:university ;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 affective education;strateg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