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组分固液金属相图的测绘
实验五二组分金属固液相图的绘制

实验五 二组分金属固液相图的绘制一、实验目的1. 掌握步冷曲线法测绘二组分金属的固液平衡相图的原理和方法2. 了解固液相图的特点,进一步学习和巩固相律等有关知识。
二、实验原理二组分金属相图是表示两种金属混合体系组成与凝固点关系的图。
由于此体系属凝聚体系,一般视为不受压力影响,通常表示为固液平衡时液相组成与温度的关系。
若两种金属在固相完全不溶,在液相可完全互溶,其相图具有比较简单的形式。
步冷曲线法是绘制相图的基本方法之一,是通过测定不同组成混合体系的冷却曲线来确定凝固点与溶液组成的关系。
通常是将金属混合物或其合金加热全部熔化,然后让其在一定的环境中自行冷却,根据温度与时间的关系来判断有无相变的发生。
图III-5-1是二元金属体系一种常见的步冷曲线。
tTTTB %图III-5-1 步冷曲线 图III-5-2两组分金属固液相图当金属混合物加热熔化后冷却时,由于无相变发生,体系的温度随时间变化较大,冷却较快(1~2段)。
若冷却过程中发生放热凝固,产生固相,将减小温度随时间的变化,使体系的冷却速度减慢(2~3段)。
当融熔液继续冷却到某一点时,如3点,由于此时液相的组成为低共熔物的组成。
在最低共熔混合物完全凝固以前体系温度保持不变,步冷曲线出现平台,(如图3~4段)。
当融熔液完全凝固形成两种固态金属后,体系温度又继续下降(4~5段)。
若图III-5-1中的步冷曲线为图III-5-2中总组成为P 的混合体系的冷却曲线,则转折点2 相当于相图中的G 点,为纯固相开始析出的状态。
水平段3~4相当于相图中H 点,即低共熔物凝固的过程。
因此,根据一系列不同组成混合体系的步冷却曲线就可以绘制出完整的二组分固液平衡相图。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铂电阻 1支 纯锡(A. R.)金属相图实验炉(JXL —2) 1个 纯铋(A. R.) 微电脑控制器 1个 石墨粉 不锈钢套管 1个 液体石蜡硬质玻璃样品管7个托盘天平1台四、实验步骤1. 配制样品用最小刻度为0.1g的托盘天平分别配制含铋量为10%、25%、57%、70%、90%的铋~锡混合物和纯锡、纯铋各40g,装入7个样品管中。
二组分固---液相图的绘制

平台A+L
B+L
L
A+B
2.药品Sn(化学纯,熔点232 A
D
数据处理:
1.根据表1作温度(T)—时间(t)的曲线(步冷曲线图)。
2.找出各步冷曲线中拐点和平台对应的温度值。
3.查出各拐点温度和平台温度和已知纯Bi、纯Sn的熔点,以温度为纵坐标,以质量百分数为
横坐标,绘出Sn—Bi合金相图。
从相图中找出低共熔点的温度和低共熔混合物的成分。
七、注意事项
1.用电炉加热样品时,注意温度要适当,温度过高样品易氧化变质,石蜡油也易炭化,一般不超过
金属的熔点的30~50℃;温度过低或加热时间不够则样品没有全部熔化,步冷曲线转折点测不出。
2.冷却速度不宜过快,以防步冷曲线转折点不明显.
3.在体系冷却过程中总组成不能发生变化,要防止挥发、氧化、或熔入其它杂质等。
4.加热时,将传感器置于炉膛内;冷却时,将传感器放入玻璃试管中,以防温度过冲。
【思考问题】
1. 试用相律分析各步冷曲线上出现平台的原因。
2. 何谓步冷曲线法?用步冷曲线法测绘相图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3. 为什么在不同组分的融熔液的步冷曲线上,最低共熔点的水平线段长度不同?
4.作相图还有哪些方法?
5.步冷曲线上为什么会出现转折点?纯金属、低共熔物及合金等的转折点各有几个?曲线形状有
何不同?为什么?
6.通常认为,体系发生相变时的热效应很小,则用热分折法很难测得确准相图,为什么? 在25%
和75%的二样品的步冷曲线中的第一个转折点哪个明显? 为什么?
3。
实验四二组分固-液平衡相图的测绘

实验四二组分固-液平衡相图的测绘一、实验目的1. 掌握热分析法测绘Sn-Bi二组分固-液平衡相图的原理和方法。
2. 学会JX-3DA型金属相图测试仪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测绘二组分固-液平衡相图常用的实验方法是热分析法,其原理是将一种金属或合金熔融后,使之均匀冷却,每隔一定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表示温度与时间关系的曲线叫步冷曲线。
当熔融体系在均匀冷却过程中无相变化时,其温度将连续均匀下降得到一光滑的冷却曲线; 当体系内发生相变时,则因体系产生的凝固热与自然冷却时体系放出的热量相抵偿,冷却曲线就会出现转折或水平线段,转折点或水平线段所对应的温度,即为该组成合金的相变温度。
利用冷却曲线所得到的一系列组成和所对应的相变温度数据,以横轴表示混合物的组成,纵轴上标出开始出现相变的温度,把这些点连接起来,就可绘出相图。
二元简单低共熔体系的冷却曲线具有下图所示的形状。
用热分析法测绘相图时,被测体系必须时时处于或接近相平衡状态,因此必须保证冷却速度足够慢才能得到较好的效果(常用调压变压器或设置一定的保温功率控制电炉的冷却速度为6-8℃/min,因为小心控制冷却速度是实验成败的关键)。
此外,在冷却过程中,一个新的固相出现以前,常常发生过冷现象,轻微过冷则有利于测量相变温度;但严重过冷现象,却会使折点发生起伏,使相变温度的确定产生困难。
遇此情况,可延长dc线与ab线相交,交点e即为转折点温度。
三、仪器药品JX-3DA型金属相图测试仪1套;天平。
Sn(化学纯);Bi(化学纯);石墨粉;硅油四、实验步骤1. 样品配制用感量0.1g台称分别配制含铋0%,10%、30%、58%、70%、80%、90%和100%的铋锡混合物各100g分别置于对应的坩埚中,并在样品上方各覆盖一层石墨粉。
插入对应编号的热电偶(为改善导热性能应在热电偶套管内加些硅油)。
2. 测绘步冷曲线图3 JX-3DA型金属相图测试仪(1)按图3连接好各部件。
打开电源开关,预热10min。
二组分金属相图的绘制

二组分金属相图的绘制一、实验目的1.了解固-液相图的基本特点;2.学会用热分析法测绘Sn—Bi二组分金属相图;3.了解热电偶测量温度和进行热电偶校正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测绘金属相图常用的实验方法是热分析法,其原理是将一种金属或合金熔融后,使之均匀冷却,每隔一定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表示温度与时间关系的曲线叫步冷曲线。
当熔融体系在均匀冷却过程中无相变化时,其温度将连续均匀下降得到一光滑的冷却曲线;当体系内发生相变时,则因体系产生之相变热与自然冷却时体系放出的热量相抵偿,冷却曲线就会出现转折或水平线段,转折点所对应的温度,即为该组成合金的相变温度。
利用冷却曲线所得到的一系列组成和所对应的相变温度数据,以横轴表示混合物的组成,纵轴上标出开始出现相变的温度,把这些点连接起来,就可绘出相图。
二元简单低共熔体系的冷却曲线具有图1所示的形状。
图1 根据步冷曲线绘制相图将步冷曲线的转折温度与对应的组成描点,连结这些点得液相单相区与固液双相区的分界线;由各组成样品平台温度的平均值做低共熔线;从低共熔线往下作垂线,垂线长度对应的平台长度,连接这些点得塔曼三角形,从而确定固溶体区的边界和低共熔点。
用热分析法测绘相图时,被测体系必须时时处于或接近相平衡状态,因此必须保证冷却速度足够慢才能得到较好的效果。
此外,在冷却过程中,一个新的固相出现以前,常常发生过冷现象,轻微过冷则有利于测量相变温度;但严重过冷现象,却会使折点发生起伏,使相变温度的确定产生困难,见图2。
遇此情况,可延长dc 线与ab 线相交,交点e 即为转折点。
三、仪器及试剂1.仪器: 数字控温仪;KWL-08可控升降温电炉;铂电阻温度传感器;计算机2.药品: Sn(化学纯);Bi(化学纯);石墨粉。
四、实验步骤1. 配制Bi 质量百分数为5%、20%、40%、60%、70%、80%、95%的Bi-Sn 混合物 克,分别装入金属样品管中,再加入少许石墨(约 克),以防金属加热过程中接触空气而氧化。
二组分金属相图的绘制

二组分金属相图的绘制一.实验目的1.用热分析法(冷却曲线法)测绘Bi—Sn二组分金属相图。
2.了解固液相图的特点,进一步学习和巩固相律等有关知识。
二.实验原理表示多相平衡体系组成、温度、压力等变量之间关系的图形称为相图。
较为简单的二组分金属相图主要有三种:一种是液相完全互溶,凝固后,固相也能完全互溶成固熔体的系统,最典型的为Cu—Ni系统;另一种是液相完全互溶而固相完全不互溶的系统,最典型的是Bi—Cd系统;还有一种是液相完全互溶,而固相是部分互溶的系统,如本实验研究的Bi—Sn系统。
在低共熔温度下,Bi在固相Sn中最大溶解度为21%(质量百分数)。
图1冷却曲线图2由冷却曲线绘制相图热分析法(冷却曲线法)是绘制相图的基本方法之一。
它是利用金属及合金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发生相变时,潜热的释出或吸收及热容的突变,来得到金属或合金中相转变温度的方法。
通常的做法是先将一定已知组成的金属或合金全部熔化,然后让其在一定的环境中自行冷却,画出冷却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冷却曲线(见图1)。
当金属混合物加热熔化后再冷却时,开始阶段由于无相变发生,体系的温度随时间变化较大,冷却较快(ab 段)。
若冷却过程中发生放热凝固,产生固相,将减小温度随时间的变化,使体系的冷却速度减慢(bc段)。
当融熔液继续冷却到某一点时,如c点,由于此时液相的组成为低共熔物的组成。
在最低共熔混合物完全凝固以前体系温度保持不变,冷却曲线出现平台,(如图cd段)。
当融熔液完全凝固形成两种固态金属后,体系温度又继续下降(de段)。
由此可知,对组成一定的二组分低共熔混合物系统,可以根据它的冷却曲线得出有固体析出的温度和低共熔点温度。
根据一系列组成不同系统的冷却曲线的各转折点,即可画出二组分系统的相图(T-某或T-wB图)。
不同组成熔液的冷却曲线对应的相图如图2所示。
图3可控升降温电炉前面板1.电源开关2.加热量调节旋钮3、4.电压表5.实验坩埚摆放区6.控温传感器插孔7.控温区电炉8.测试区电炉9.冷风量调节用热分析法绘制相图时,被测系统必须时时处于或接近相平衡状态,因此冷却速率要足够慢才能得到较好的结果。
二组分固液相图的测绘实验报告思考题答案

二组分固液相图的测绘实验报告思考题答案专业:xxxx 学号:xxxxx实验人:xxx 同实验人:xxx实验名称:物化实验气压:101.325Kpa 温度:25℃二组分金属固液相图的绘制实验目的1. 掌握热分析法(步冷曲线法)测绘Bi-Sn二组分固-液相图的原理和方法。
2. 了解简单二组分固-液相图的特点。
3. 掌握KWL-07可控升降温电炉及SWKY-Ⅲ数字控温仪的使用方法。
实验原理热分析法则是观察被研究系统温度变化与相变化的关系,这是绘制金属相图最常用的实验方法。
其原理是将系统加热熔融,然后使其缓慢而均匀地冷却,每隔一定时间记录一次温度,绘制温度与时间关系曲线——步冷曲线。
若系统在均匀冷却过程中无相变化,其温度将随时间均匀下降。
若系统在均匀冷却过程中有相变化,由于体系产生的相变热与自然冷却时体系放出的热量相抵消,步冷曲线就会出现转折或水平线段,转折点所对应的温度,即为该组成体系的相变温度。
二组分系统相图有多种类型,其步冷曲线也各不相同,但对于简单二组分凝聚系统,其步冷曲线有三种类型。
实验步骤1. 连接数字控温仪和可控升降温电炉,接通电源。
由于本仪器可同时测量份样品,样品搭配为1号(0%的Bi)和3号(58%的Bi),2号(30%的Bi)和4号(80%的Bi),最后测5号(100%的Bi)。
2. 先取1号和3号样品管放至控温区电炉的两炉膛,传感器1置于传感器插孔测炉温,传感器2置于任一样品管测样品温度。
打开数字控温仪的开关,设定温度,一般为样品全部熔化后再升高50℃为宜。
设好后,将控温仪调制工作状态,控温区电炉开始加热,在样品熔化的过程中,同时对试样进行搅拌,待样品完全熔化后,打开电炉电源开关,调节“加热量调节”旋钮对测温区电炉进行补热,补热大小为比转折点或平台所对应的温度低50℃。
3. 补热合适时,关闭“加热量调节”,用钳子将熔化好的样品管小心移至测温去炉膛,并将两只传感器1和2插入样品管中,记住两支传管器所对应的样品组成,同时将下面要测的2号和4号样品管置于加热区炉膛,进行预热。
实验 二组分金属相图的绘制.

《物理化学实验》讲义 第三部分 实验 德州学院化学系 王敦青二组分固---液相图的绘制一、实验目的1.学会用热分析法测绘Sn —Bi 二组分金属相图。
2.了解热分析法测量技术。
3.掌握SWKY 数字控温仪和KWL-08可控升降温电炉的基本原理和使用。
二、预习要求了解纯物质的步冷曲线和混合物的步冷曲线的形状有何不同,其相变点的温度应如何确定。
三、实验原理测绘金属相图常用的实验方法是热分析法,其原理是将一种金属或合金熔融后,使之均匀冷却,每隔一定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表示温度与时间关系的曲线叫步冷曲线。
当熔融体系在均匀冷却过程中无相变化时,其温度将连续均匀下降得到一光滑的冷却曲线;当体系内发生相变时,则因体系产生之相变热与自然冷却时体系放出的热量相抵偿,冷却曲线就会出现转折或水平线段,转折点所对应的温度,即为该组成合金的相变温度。
利用冷却曲线所得到的一系列组成和所对应的相变温度数据,以横轴表示混合物的组成,纵轴上标出开始出现相变的温度,把这些点连接起来,就可绘出相图。
二元简单低共熔体系的冷却曲线具有图1所示的形状。
图1 根据步冷曲线绘制相图 拐点后,开始有固体凝固出来,液相成分不断变化,平衡温度也不断随之改变,直到达到其低共熔点温度,体系平衡,温度保持不变(平台);直到液相完全凝固后,温度又迅速下降。
用热分析法测绘相图时,被测体系必须时时处于或接近相平衡状态,因此必须保证冷却速度足够慢才能得到较好的效果。
此外,在冷却过程中,一个新的固相出现以前,常常发生过冷现象,轻微过冷则有利于测量相变温度;但严重过冷现象,却会使折点发生起伏,使相变温度的确定产生困难。
见图2。
遇此情况,可延长DC 线与AB 线相交,交点E 即为转折点。
图3是二元金属体系一种常见的步冷曲线。
当金属混合物加热熔化后冷却时,由于无相变发生,体系的温度随时间变化较大,冷却较快(1~2段)。
若冷却过程中发生放热凝固,产生固相,将减小温度随时间的变化,使体系的冷却速度减慢(2~3段)。
二组分固液系统相图的测定

二组分固液系统相图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利用步冷曲线建立二组分铅---锡固液系统相图的方法。
2、介绍PID 温度控制技术和热电阻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热分析法获得的数据来构建一个相图,用于表示不同温度、组成下的固相、液相平衡。
不同组成的二组分溶液在冷却过程中析出固相的温度可以通过观察温度 – 时间曲线的斜率变化进行检测。
当固相析出时,冷却速率会变得比较慢,这可归因于固化过程释放的热量部分抵消了系统向低温环境辐射和传导的热量。
A BB%abce fB (c )%I II IIII II III BT/K t(a ) (b )图8.1 二元简单低共熔物相图(a ) 及其步冷曲线(b )图8.1(a )是典型的二元简单低共熔物相图。
图中A 、B 表示二个组分的名称,纵轴是物理量温度T ,横轴是组分B 的百分含量B %。
在acb 线的上方,系统只有一个相(液相)存在;在ecf 线以下,系统有两个相(固相A 和固相B )存在;在ace 所包围的区域内,一个固相(固体A )和一个液相(A 在B 中的饱和熔化物)共存;在bcf 所包围的区域内,一个固相(固体B )和一个液相(B 在A 中的饱和熔化物)共存。
c 点有三相(互不相溶的固体A 和固体B ,以及A 、B 的饱和熔化物液相)共存,根据相律,在压力确定的情况下,三相共存时系统的自由度为零,即三相共存的温度为一定值,在相图上表现为一条通过c 点的水平线,处于这个平衡状态下的系统温度T c 、系统组成A 、B 和B (c )%均不可改变,T c 和B (c )%构成的这一点称为低共熔点。
热分析法是绘制相图的常用实验方法,将系统加热熔融成一个均匀的液相,然后让系统缓慢冷却,以系统温度对时间作图得到一条曲线,称为步冷曲线或冷却曲线。
曲线的转折点表征了某一温度下发生相变的信息,由系统组成和相变点温度可以确定相图上的一个点,多个实验点的合理连接就形成了相图上的相线,并构成若干相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