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李煜词看其文人气质与天子气派的矛盾融合
浅析李煜后期词作的内容和风格

浅析李煜后期词作的内容和艺术风格云师大12级汉本函授班张同磊 201202164[摘要]:南唐后主李煜是个多愁善感的天才词人,其艺术才华与他的诗人气质相结合,更使他的词具有超出一般歌词之上的诗的特质,在李煜的艺术生涯中,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便是他的词,尤以后期为最。
由于生活的巨变,李煜后期的词,内容多追怀往事,悲伤阶下囚的不幸。
作品一洗过去香艳妩媚气氛,变得悲婉哀切。
无论在内容还是艺术上都达到了词的最高境界。
[关键词]:李煜;后期词作;内容;艺术风格李煜,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
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史称“南唐后主”。
开宝八年,国破降宋,俘至汴京,被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
后被宋太宗毒死。
李煜是我国词坛上一位不可多得的奇才,他虽然不是一位称职的君主,但是他在我国晚唐时代的词人之中,是当之无愧的词圣。
在词的领域里创造了非凡的成绩。
他那如同一江春水的忧伤和哀愁依旧荡涤着我们的心灵,他对苦痛生活的深刻感受,也创造出了那些人人懂得的通俗语言而同时又是千锤百炼的艺术语言。
他后期的词一洗前期的绮丽柔靡,香艳妩媚,亦不同于温庭筠等人的雕章琢句,堆砌词藻,而有如出水芙蓉,使人格外感到清新明净。
而哀婉凄凉的笔调和缠绵悱恻的词风更是如杜鹃啼血,让人不忍卒读。
一、词作内容:字字句句皆血泪由于生活的巨变,李煜后期的词主要是写他国破家亡之痛,伤今忆往之情,这些词作风格沉郁苍凉,语言自然凝练,意境深邃凄婉,与晚唐以来的香艳词风颇见异趣,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丰富了词的艺术手段,在词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他这个时期的词,内容多为追怀故国往事,沦为阶下囚的悲痛,以及那挥之不去,“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虞美人》)忧伤和哀愁不幸的遭遇和屈辱的现状,即使是雪月风花,也只能让他平添一丝忧伤。
独自凭栏,泪眼南望,难忘旧时伊人旧时光;梦回当年”“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望江南》)试说心愁,讲不尽道不完,“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试论李煜词的“境界”与“气象”

法 和境 界都 明显 不 同于花 间词 人 。在 后 期 经历 了 国 破 为虏 的重 大 变 故 后 , 的词 作 进 发 出 深 刻 的感 人 他 力量 , 出现 了如 《 虞美 人 ・ 花秋月 何 时 了》 问君 能 春 “ 有 几多 愁 , 似 一江 春水 向东 流 ” [I ” 破 阵子 ・ 恰 、 ( ¨《 P
窠, 夜长人奈何 ”2 _( , I 女主人公素淡天 然 的形象
与玲 珑 的风韵 结合 , 整 首 词具 有 一 种 委婉 而 深 沉 、 使
和谐 而 明朗 的美感 , 艺术 上达 到 了极致 。 李 煜的 宫廷 生活 影 响 他 早 期 的 创 作 内容 , 许 有 多都 是描 写宫 廷奢 华 生 活 。但这 并 不 意 味着 他 的词
1 李煜 早期 词作 的气 象。 .
滋味在心头。 情感沉郁 , ” 厚积薄发 , 国之恨 、 国 亡 故
之思 与景 物 融 合 , 只 以 “ 上 西 楼 , 如 钩 。寂 寞 而 独 月 梧桐 深 院锁 清秋 ” 出之 , 象 清 幽 、 凉 、 索 , 人 气 凄 萧 使 如感 其情 , 临其境 , 如 深切 感 受 到词 人 内心 的血 泪 苦
一
王国维在《 人间词话》 中提到:词人者不失其赤 “
子 之心 者也 , 生 于 深 宫 之 中 , 于 妇 人 之 手 , 后 故 长 是 主为人 君所 短 处 , 即为词 人 所 长 处 。 [ 亦 ”1 ] 这段
话 解释 了为何 做 词 人 和 帝 王 有 那 么 大 的 差 别 , 解 也
李煜 后期 词作 成 就最 高 、 情 最深 挚 , 最 能 代 感 也 表其 艺术 成 就 , 同时 也 是 最 有 气 象 的。 李 煜 后 期 的
浅析李煜生活经历对其词作风格变化的影响

浅析李煜生活经历对其词作风格变化的影响周口师范学院中文系2007级汉语言文学2班姓名:汪士为学号:200701010164指导教师:丁恩全摘要:南唐后主李煜,因其波折的生活经历,以亡国为界其词作分为前后两期,通过对李煜词的研读发现,其前后词作风格是深受他与众不同的生活经历的影响而产生了巨大差异的关系,本文由此入手,进行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李煜生活经历前期后期风格在我国古典诗词发展的进程中,华夏大地不断涌现出一位又一位的文学巨匠,他们才华横溢,他们挥洒自如,他们或是感怀身世,或是歌咏美景,或是寄托思念,字字句句,力透纸背,每首名篇佳作无不凝结着他们对生活的感悟。
这其中,南唐后主李煜可谓是其中一位与众不同的词人。
李煜,在政治上的短浅目光与优柔寡断决定了他无法成为一位留名后世的帝王。
然而在那些留名后世的帝王中,或伟大的,或失败的,却没有一个人能够在诗词方面超越李煜,在前后迥然不同的生活环境中,李煜凭借他出众的艺术才华与坎坷的人生体验一步一步走上了词中之帝的宝座,他的词与他的生活息息相关,他善用白描,多用虚词,感情真挚,对后世词人影响深远。
一、李煜的前期生活经历与创作风格李煜(937-978)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
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的第三位国君,同时也是南唐的亡国之君,其父李璟是南唐第二位国君,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词人,对李煜在艺术方面的影响很大。
李煜有五位哥哥,二哥到五哥早死,实际上他就是第二子,由于害怕大哥李弘冀猜忌,他每日以诗书为伴,李弘冀在毒死李煜未遂之后不久也死了,所以李煜就顺理成章的走上了帝位。
李煜的生活以975年为分水岭分为前后两期,975年以前他是一国之君,975年之后他成为阶下囚。
李煜“不同时期的生活遭遇在不同时期的作品中都反映为不同的生活内容,同时,在风格特点上也各有不同。
”[1]在975年以前,李煜的生活还可分为即位之前和登基之后两个阶段。
(一)登基之前在李煜登基前他的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生活条件优越的贵族生活未必就没有令人忧虑的地方”[1]他曾写过这样两首词来表达自己向往自由,无意政治的情感以摆脱太子李弘冀的猜疑,词如《渔父》其一: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
李煜词解

李煜词解作者:周露来源:《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年第10期摘要:南唐后主李煜因其特殊的身份、处境和创作,历来备受重视,有关他词作的编选不乏其集,以他为研究对象的论文和著作也不乏其篇。
褒词尤多,见解趋同,莫说不见新意,评价是否中肯也还有待商榷。
本文不拘泥于前人大家的看法,不怯于出乖露丑,贻笑大方,谨一己之见,新解李煜词。
关键词:南唐;李煜;词一、南唐后主,多情才子相较于政权更替,人事兴衰,历经各代,早化烟云。
至今为我们留下的南唐词人的文学作品,却能够跨越政治、经济与历史,成为永恒的时代缩影。
南唐地处江南,有着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
南方肥沃的土壤、怡人的气候以及温润的地理条件,使得经济得以迅速发展,很快便恢复了往日的富庶繁盛。
经济的发展往往会带来文化的繁荣,以帝王为代表的皇亲贵胄有着非常高的文化修养和文学涵养,后主李煜的词作感情深挚、语言秀婉,为时人所重。
他的周围也曾聚集了韩熙载、徐铉、冯延巳等文艺之士,使得南唐形成了一个文艺中心,可谓富贵风流,一派名士气魄。
其中,后主李煜因他们特殊的身份、处境和创作,历来备受重视。
对于他们词作的研究,可以一探千百年前的江南风光、历史兴亡以及文人末世的情兼雅怨和耿耿衷肠。
李煜,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是南唐的最后一位国君。
李煜精通书法、擅工绘画、晓明音律,在诗文方面也有一定造诣,尤其以词的创作成就为最高。
李煜的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深婉,其亡国后词作更是曲意哀盈,含思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二、烛明画堂,笙歌醉梦前期李煜的创作题材大概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便是闲情之作,或写宫廷里的绮艳风光、寻常生活,或写与女子之间的情愫。
其二便是相思怀远之作,其三是伤春悲秋之作。
就闲情之作而言,体现了典型的花间传统,花间词往往把视野定格在日常的生活当中,通过一些细节的刻画描摹,表现内在的情感,集中体现的闲愁杂绪,是百无聊赖的单薄的惆怅和隐隐的自得。
中国山水画通鉴 一片江南

中国山水画通鉴(三)中国山水画通鉴(三)一片江南——中国山水画演变路迹探觅时间:2009-8-4 11:22:51 来源:文/彭莱点击:2828一、引言五代十国中的南唐(937-975),是建立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政权,它是由杨行密开创的吴政权演变而来。
后晋天福二年(937),吴国权臣徐温之养子徐知诰以“禅代”的方式夺取杨吴政权,建立割据的国家,自称为李唐苗裔,更名李,定国号为“唐”,历史上称为“南唐”。
南唐经历了先主李、中主李、后主李煜三代统治,在其全盛时期,疆域“东暨街衢、婺,南及五岭,西至湖湘,北据长淮……广袤数千里,凡三十余州”。
在战乱频仍的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由于所在区域地理条件优越,加之李建国以后,对外即施行保境安民政策,使国家得以远离战争的泥潭,成为当时战火纷乱的中国一处相对政治稳定、经济富庶的地区,一时间,“内外寝兵,耕织岁滋,文物彬然,渐存中朝之风”。
南唐国祚短暂,但在历史上却因文化的创造而负盛名。
南唐处在唐宋之际社会转型时期,在文化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意义,南唐文化既承继了唐代绚丽堂皇的文化样式与传统,同时也开启了宋代以后文雅风流的文人化潮流,在文学、史学、艺术、天文、地理、典章制度等方面取得了独特而卓著的成就。
其在绘画艺术领域的创造,同样具有承古开新的地位。
在南唐二主,即中主李(916-961在位)和后主李煜(961-970在位)统治期间,设立了画院,礼遇画家,宫廷内外的绘画创作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在这个时代,产生了一些对后世极具影响力的画家和一批珍贵的传世作品,于人物画、花鸟画和山水画等各个领域都有创造和突破。
其中,以江南山水景色和风土人情为主要描绘对象的南唐山水画,不仅形成了历史上著名的“江南画”的艺术样式,而且开启了在山水画史上影响深远的“江南画派”。
南唐山水画处在中国山水画表现技法逐渐成熟,个人的风格日趋显著并开始形成不同艺术流派的五代时期,它开创了江南山水画独特的风格样式与审美趣味,成为后世南方山水画派的典范,同时也产生了一些照耀千古的画家。
浮华背后的哀叹——李煜其人其词之扦格与融通

o o q ee o nr , i w r erf cin o i l ee p H n e n sg t, Or a e s o l k f n c n u r d c u t h s o ki t e e t f s i x e e c sa d i ihs S e d  ̄ h u dt e a y sh l o h f n a h s x e e c sit o s ea inwhl e d n i w r s no d rt fe ed e me t e id t ev nt i e p r n e oc n i rt i r a ig hs o k r e e l h e p l n h n a i i n d o e i o t a b h y
C ia 2De at n f hlsp y An u ie i , fi 3 0 9 Chn hn ; . p r me t i o h , h i v r t Hee 0 3 , ia) oP o Un s y 2
Ab t a t s r c : B s d 0 iYu sl e e p H n e t e p p rdv d sh sw r s it h e e d n k s g n rl a e n L ’ i x e e c s h a e ii e i o k no l r ep ho sa d ma e e e a f ds u s n o e ami gt ev t i usi n r o f csa d rv a ei n r h n eo i p ro ai i si f h m, i n d lei oL n e nl t n e e l h e a g f s e s n l y c o t o n Y c i t n c h t a d p y h lg . Al o g e ei ac n i t ewe n L n s c oo y t u ht r o f c b t e i h h s l Yu’ e ui l o d n i sau s h mp r r Sb a t u r sa d hs tt sa ee e o f w t
浅谈李煜前后期词风变化[1]
![浅谈李煜前后期词风变化[1]](https://img.taocdn.com/s3/m/9b7465dcad51f01dc281f11d.png)
李煜词教学不可避免之词风变化探究武汉长山学校高朝云浮沉的李后主李煜(937-978)字重光,李璟之子,南唐后主,是五代成就最高的词人。
他洞晓音律,工书善画,尤擅于作词。
李煜的性格本来不合适做政治家,而南唐的军事力量也根本不能与宋相提并论,所以他二十五岁当了国君以后,只能在年年向宋朝称臣纳贡的情况下,苟安于一隅之地。
他三十九岁时,南唐终于为宋所灭,已经投降的李煜也被押到汴京,开始了其后半生的软禁生活,两年多后,被宋太宗毒死。
李煜的一生,以南唐灭亡(公元975年)为界发生了巨变,其前后两期的词风也有很大的变化。
本文拟就李煜具体生活境遇把他词的创作分为两个时期,并对他不同时期的词作风格作一粗浅的探析。
以便教学中更好地发挥教师的自主性,引导学生赏析古词。
柔靡的前期词词,源于民间,中唐文人取而加以改造,至晚唐温庭筠而趋向成熟。
到五代时,富庶的南唐和西蜀文人填词之风大行。
李煜之父李璟就是名家之一。
早期的词,大多为应时娱乐之作,写尽男女恋情、风花雪月,多艳丽之作,属闲居文人之雅兴,李煜早期创作也免为其俗。
李煜的前半生,尽管当的是宋朝附属国的儿皇帝,但毕竟是富庶的南唐的一国之主,生活相当豪华奢侈。
他的词作的题材范围,也没有超出花间词人、冯延已及其父李璟,大多是写宫廷生活歌舞宴饮,或是男女恋情以及“为赋新词强说愁”式的所谓“离愁别恨”。
这时的李词,更多的是一种闺阁之气,脂粉之味,语言艳丽,甜赋柔密,虽于抒情表达方式上比前人进了一步,但是未免脱离生活而略显做作之意。
如他的词作:《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待踏马蹄清夜月。
”无数肌肤白嫩明丽的嫔娥,在春宵良辰,精心妆扮之后,纷纷列队,来到宫殿之上。
她们在音乐声中,或委婉而歌,或翩翩起舞,直到踏月归去。
这是李煜表现其豪华生活的词作,这些作品声色豪奢,格调较低。
特别是“别殿遥闻箫鼓奏”,概括了当时帝王宫院里普遍存在着的荒唐生活方式及生活在那里面的人们的生活情趣。
再如他的《清平乐》一首:“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李煜词艺摭谈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李煜词艺摭谈展开全文“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李煜词艺摭谈五代词有两个中心,一在西蜀的成都,一在南唐的金陵(今南京)。
西蜀词奉温庭筠为鼻祖,词风香艳软媚,大都为公私宴集间的应歌之作。
公元940年后蜀赵崇祚编定《花间集》十卷,就是这一派词的总结。
南唐词较西蜀词稍晚。
不过《花间集》结集时,除李煜仅四岁外,冯延巳三十八岁,李璟二十五岁,都已经染濡词笔。
但南唐词人,不取温庭筠以来宫体与丽情的旧的作词蹊径。
他们兴当时流行的短曲令章,抒写发自生活实感的人生的怅触与哀愁,情致缠绵,吐属清华,在花间词派之外另辟了一个新的艺术境地。
王国维《人间词话》说:“冯正中堂庑特大,与中、后二主词,皆在《花间》范围之外。
”词在晚唐五代尚是一种新兴的诗体,摆脱“花间派”风月脂粉的氛围而转向正常的抒情道路,并从而确定了文人词的抒情传统,这就是南唐词,主要是李煜词在词史上的贡献。
李煜是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子,本名从嘉,即位后改名煜。
当时南唐臣服于宋,故除去帝号,只称国主,史称为李后主。
李煜的艺术才能很高,工书画,明音律,擅文辞。
但作为一个孱弱的小国之君,却是个屈辱者与不幸者。
他二十五岁即位,无力应付强邻日逼、国势日蹙的危局,几乎在惊惧疑虑中惴惴度日。
三十九岁时,宋军渡江南下,李煜遂身为降虏,在汴京过了二年多的阶下囚生活。
他在与金陵旧宫人的信中说:“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
”最后在七月七日生日这一天,被宋太宗用牵机药毒死。
李煜的悲剧,在五代十国转向北宋的统一过程中,不过是个时代的插曲。
但这个错生在帝王之家的艺术种子,倒因过度的痛苦和不幸,催化出落为一个善唱哀歌的大词人。
李煜传世词不多,南词本《南唐二主词》著录李煜词三十四首,王国维跋谓出于南宋初辑本,“且半从真迹编录,尤为可据。
”李煜词大体上可分为前后两期,以开宝八年(975)宋灭南唐为界。
前期词二十余首,已显示出李煜才情酝藉而又多愁善感的特点。
如《清平乐》:“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李煜身上的文人气质和天子气息的矛盾融合,在中国的文学史上是极为罕见的,对此的研究可以使我们进一步把握李煜的个性气质,以及其气质对其作品的影响,同时李煜词中表现出的独特气质使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剖析作者的内心世界,从而在作品上与作者达到统一的境界,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基本内容:
1.结合历史背景简单介绍李煜生平及其词作概况。
①矛盾
⑴李煜是天子身份,他的“家”与“国”是统一的,《破阵子》中,面对“三千里地山河”的浩浩荡荡,李煜却说出“几曾识干戈”。当自己的天下落入敌人手中,自己也沦为阶下囚时,前还气势磅礴,而后又示弱,所以天子的气派与文人气质此刻是冲突的,体现出了矛盾的一面。
⑵文人细腻柔情的气质是与生俱来的,是李煜“本性”,而天子的气派有后天形成的因素,所以即使缅怀故国,也是从“独自凭栏”、“小楼昨夜东风”开始,触哀景伤哀情,天子气派被削弱。
②天子气派体现:李煜是君主,其作品中难掩他身为帝王的士大夫气质,词中尽是描写他心怀壮阔山河的恢弘与山河破碎的悲怆感伤,既有“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的豪迈气势,又有“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对于故国的悲痛缅怀。
3.结合李煜身上的文人气质与天子气派的不同体现,分析这两种气质在李煜的作品中矛盾与融合的体现。
六、不足:在查阅相关资料和阅读李煜作品时,我发现就李煜词中所体现出的带有李煜浓郁的个性气质的相关研究并不是十分广泛和深入,尤其是对其词中体现出的文人与天子气质既矛盾又相互交融的讨论有所欠缺。
选题依据:
1、中国古典词学向来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抒情诗体是我国古代文学的光辉成就。谈到词,也就不得不提李煜了。我一直很喜欢李煜的词,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描述道“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概遂深”“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阅世愈浅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他的词缱绻幽凄,婉约中尽显大气,对后世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②融合:文人与天子的双重身份,使得李煜具备的两种气质相互影响交融,注定了在其作品中会融合在一起,形成李煜自己的独特味道。
⑴内容上:如面对破碎的“三千里地山河”时仍“垂泪对宫娥”,再如“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只能在忧愁和无言中对故国进行哀悼。
四、李煜词艺术成就及词史地位,其相关作品有唐圭璋《南唐二主词汇笺》(南京:中正书局,1936)、吴颖《重新论定李煜词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广东:汕头大学学报,1985)对李煜作品对后世的影响及其地位进行了比较详细的阐述。
五、在诸多研究作品当中,还存在着一些将李煜与其他词人进行得比较的研究,如李晔坤《李煜、晏几道、纳兰性德梦词对比研究》(北京语言大学,2008)、刘欣《李煜词与纳兰性德词艺术创作比较谈》(作家,2008)等,这一部分也是对李煜词研究很重要的一个方向。
2、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收集和初步整理了解,我发现对于李煜文人气息与天子气派以及这两种气质的矛盾与融合在他词中的体现这一方面上,相关的研究还是比较薄弱的,因此我选择了从这个角度切入。
选题意义:
1、李煜词在中国词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他的作品脍炙人口,以风情旖旎、细微有致、深哀结郁、真率、真切、自然隽永见长。李煜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和白描的写作手法所表现出来的“神秀”之色,带来了词作艺术上的革新,不论是思想感情,还是结构艺术,李煜词都达到了一个高峰。因此,研究李煜的词作有利于我们对中国的词作品进行更好的学习、理解和把握,进而对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和发展。
三、李煜词艺品评及创作比较、创作分期的讨论,相关研究作品有俞陛云《唐宋词选释》(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刘跃辉《南唐后主李煜若干问题研究》(安徽大学,2011)对于李煜词的艺术性进行了评价鉴赏,还有周力雁、李景梅的《李煜前后期词差异原因论略》以及邹元凤的《论李煜词风的变化》、闵毅的《李煜前后期词之比较》,对于李煜的创作分期进行了探讨研究,分析前后期词的异同之处。
一、版本及生世考辨,及其词数量的考订,相关方面的研究作品有王仲闻校订的《南唐二主词校订》(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田居俭著李煜传(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8)等作品,对于李煜的生平、所经历的时代背景及作品,进行了论述,可以对其人形成基本的了解和掌握。
二、李煜词作思想内容的辨析,相关研究作品有张超《李煜词百年研究综述》(燕山大学学报,2010)、彭朋《李煜的悖论——政治的悲剧与文学的辉煌》(山东大学,2010)等,对词的思想内容进行了品鉴研究,从词的内容来把握李煜词的特点。
2.从李煜的具体词作中,分析讨论李煜文人气息质体现:李煜词作中的真挚情感往往表露无遗,写景抒情中的细腻婉转,使人百转回肠,如《相见欢》中的“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花开花落写得如此凄美动人,《相见欢》中“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令人随他一同愁人断肠,仿佛自己也孤单地笼罩于冷月中。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从李煜词看其文人气质与天子气派的矛盾融合
学生姓名:
学院:
专业:
指导教师:
年月日
一、综述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研究动态:
晚唐五代的词人之中,南唐后主李煜独树一帜,李煜词作为中国词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为词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目前关于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如下:李煜在中国词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于他的生平及词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学术热点,尤其是20世纪以来更是受到众多学者的重视,相关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研究内容也很全面和深入,从李煜的生平、时代背景到李煜词的特点、意义等相关方面,前人已经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果,历代的学者,从各个角度评价李煜其人,用不同的眼光评价他的作品,在这其中,争论也是源源不断的。围绕有关李煜及李煜词研究的一些核心问题,探讨和争论的重点主要集中以下几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