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考试知识点总结

统计学考试知识点总结
统计学考试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统计这个概念,其实包括三种不同而又密切相关的涵义:即统计资料、统计工作和统计学

统计资料:是反映被调查研究的客观事物及其过程的数字资料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字资料、图表资料等

统计工作即统计实践活动,是人们利用各种科学的统计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和提供统计资料工作的总称。

统计学统计学是研究如何测定、收集、整理、归纳和分析反映客观现象总体数量的数据,以便给出正确认识结论的方法论科学。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

1.广义:社会经济、自然领域总体的数量方面

2.狭义:研究大量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数量方面,即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特征、

数量关系、数量界限。

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其根本特征是在质与量的辨证统一中研究大量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反映社会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在具体时间地点和条件下的数量表现,揭示事物的本质、相互联系、变动规律和发展趋势。

统计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1、大量观察法:对要研究事物的全部或足够数量进行观察的方法。

2、统计分组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和现象的总体特征,将调查得到的大量

资料,按照一定的标志划分为不同性质或类型的组别,使组内

的单位具有相对的同质性,组间的单位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适用于统计工作的全过程。

3、综合指标法即用统计指标去概括和分析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方

法。总体的前提条件:总体的同质性。

4统计模型法5、抽样推断法6、指数法7、时间数列分析法8、相关分析法、图表法对比分析法

描述统计学指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登记、审核、整理、归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计算出各种能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综合指标,并用图表的形式表示经过归纳分析而得到的各种有用的统计信息。

内容:搜集数据、整理数据、展示数据

目的:描述数据特征、找出数据的基本规律

推断统计学是在对样本数据进行描述的基础上,利用一定的方法根据样本数据去估计或检验总体的数量特征。

内容:抽样推断、假设检验

目的:对总体特征作出推断

总体:它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别事物构成的整体。

总体的特征: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

总体单位:(简称单位)是组成总体的各个个体。

总体和总体单位的关系:两者是相对而言的,随着研究目的和总体范围的不同而相互转化。同一个研究对象,在—种情况下为总体,但在另一种情况下又可能变成总体单位。

例如,研究全国各省的人口情况时,全国为总体,各省为总体单位;而当要研究某省各县人口状况时,则该省就变成了总体,各县又成了总体单位

抽取样本时应注意的问题

1、样本的单位必须取自同一总体

2、样本个数的多少和样本所包含的单位数量与抽样方法有关。

3、样本的抽取必须排除主观因素的影响

4、样本去推断总体的特征总是存在一定的误差。

样本容量:样本所包含的总体单位数

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概念或名称

数量标志:表明总体单位数量方面的特征,可以用数值来表现

品质标志:表明总体单位属性方面的特征,只能用文字、语言来描述

不变标志:一个总体中各单位有关标志的具体表现都相同

可变标志:—个标志在总体各单位的具体表现不同

统计指标是反映统计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和数值

统计指标六要素:指标名称、指标数值、指标计量单位、计算方法、指标所属的时间和空间(时间限制、空间限制)

统计指标的特点(性质):数量性、综合性、具体性

指标的分类:按表现形式: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巨额指标

按其说明的总体现象的内容:数量指标、质量指标

按反应现象的时间状况:静态指标、动态指标

按数据取值的依据:客观指标、主管指标

变异:是指标志的不同表现。标志变异可分为属性变异和数量变异。

变量:在统计中,说明现象的某一数量特征的概念被称为变量。包括可变的数量标志和统计指标变量值是指变量的具体数值表现

按变量值是否连续可分为:

①连续型变量:指其数值连续不断,在相邻的两个值之间可以无穷分割,可以用小数表示,也可以用整数表示。如:工业总产值、身高等。

②离散型变量:可按一定顺序一一列举其数值的变量。变量值只能表现为整数。

如工厂数、工人数等。

按变量值取值是否确定可分为:

①确定性变量:是指变量值的变化受某种或某几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其变化是沿着一定的方向呈上升或下降的变动。例,人口的预期寿命。

②随机性变量:是指变量值的变化受某种或某几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其变化不是沿着一定的方向发展,而是带有很大的偶然性。例零件的尺寸误差。

第二章

统计调查:是按照预定的统计研究的目的和任务,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与手段,有计划有组织地从客观实际采集数据的过程。

统计调查的主要是原始资料,同时也包括对次级资料的搜集。

原始资料是指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资料;次级资料是指已经经过加工整理,由个体过渡到总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所研究总体的统计资料。

对统计调查的要求

1.准确性—搜集的资料要符合客观实际情况。

2.及时性—时效性。及时上报各项统计资料以满足各种需要。

3.完整性—全面性。即在规定时间内对调查资料毫无遗漏地搜集起来。

统计计量尺度通常可以分为四类:定类尺度、定序尺度、定距尺度、定比尺度

1、定类尺度是最粗略、计量层次最低的计量尺度,它是按照客观现象的某

种属性对其进行分类。

2、定序尺度是对客观现象各类之间的等级差或顺序差的一种测度

3、定距尺度是对现象类别或次序之间间距的测度。不但可以用数字表示

现象各类别的不同和顺序大小的差异,而且可以用确切的数值反映现

象之间在量方面的差异。

4、定比尺度是在定距尺度的基础上,确定相应的比较基数.然后将两种相

关的数加

以对比而形成的相对数(或平均数)

统计调查的各种形式

按调查单位的范围大小分为:全面调查、非全面调查

按调查时间是否连续分为:经常性(连续)调查、不连续调查(一次性调查)按调查的组织方式不同分为:一般调查{定期调查}、专门调查—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

统计调查的方法:直接观察法、采访法、报告法、问卷法、遥感技术法、实验法统计调查方案用来指导整个调查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统计设计在统计调查阶段的具体化

基本内容:⒈确定调查目的和任务;

⒉确定调查对象与调查单位;

⒊确定调查项目;

4.调查表格和问卷设计;

5.确定调查时间、调查期限、调查空间、调查方法;

6.调查的组织工作。

统计报表是按照国家有关法律的规定,自上而下的统一布置,自下而上地逐级定

期提供基本统计资料的一种方式。

统计报表的种类按填报单位:基本报表、综合报表

按调查范围:全面报表、非全面报表

按报送的周期长短:日报、旬报、月报、季报、半年报和年报

按报送方式:电讯报送报表、书面邮寄报表

按内容和实施范围:国家报表、部门报表和地方报表

普查: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

普查应遵循的原则:1、规定普查的标准时点

2、普查的期限要尽可能缩短

3、普查项目要统一规定

4、选择普查的时期要适当

重点调查为了解总体基本情况,在调查对象中只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的一种非全面调查组织方式

重点单位通常是指那些标志值总量在全部单位标志总量中占据最大比重的单位。这些单位数目不多,但其标志值在总体标志总量中占有较大比重,能反映总体的基本情况

选择典型单位的注意事项:

1、要根据不同的调查目的和要求选择不同的典型

2、根据调查对象的不同特点来选择调查类型

关键:要保证所选的典型单位有充分的代表性

抽样调查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样本单位进行调查,再用样本资料推断把握总体的数量特征的一种非全面调查组织方式

抽样调查特点:按随机原则抽取样本单位

目的是推断总体的数量特征(根据部分调查资料对总体的数量特

征做出估计)

抽样误差可以事先计算并控制

优点:能用较少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达到全面调查的目的

调查资料的准确性较高、受人为干扰的可能性较小

第三章

统计分组是指根据事物的特点和统计研究的目的,选择一定的分组标志将统计总体区分为若干性质不同的组成部分的统计研究方法。

统计分组的原则

穷尽原则:就是使总体中的每一个单位都应有可归,或者说各分组的

空间足以容纳总体中所有单位。

互斥原则:就是在特定的分组标志下,总体中的任何一个单位只能归

属于某一组,而不能同时或可能归属于几个组。

统计分组的作用:1·区分事物的类型:类型分组

2·反映总体内部结构:结构分组

3·研究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分析分组

统计分组的种类:1、按品质标志分组和按数量标志分组

2、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

分组标志的选择:1、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选择分组标志

2、根据现象的本质特征选择分组标志

3、根据现象所处的历史条件选择分组标志

次数分布在统计分组基础上,将总体所有单位按组归并排列,形成总体中各个在各组间的分布,称为次数分布。次数分布也称为次数分布数列。

变量数列的种类:单项式数列指每个组值只用一个具体的变量值表现的数列

组距式数列指每个组的变量值用一个区间来表现的变量数列从表式上看,统计表是由纵横交叉的线条组成的一种表格,表格包括总标题、横行标题、纵栏标题和指标数值四个部分。

第四章

总量指标是反映现象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总规模或总水平的统计指标,也称为绝对数指标,绝对量指标。

总量指标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现象总体的总量。二是两个总量指标的差。

总量指标的种类

一)、按总量指标反映现象总体内容不同分:

单位总量:指总体单位总数。

标志总量:指总体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值的总和。

注意:对某一确定的总体而言,单位总量只有唯一的一个,但标志总量可以有多个。

单位总量和标志总量都是相对的,随着研究的目的而发生变化。。

(二)按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总量指标可分为

时期指标:反映总体现象在某一段时期内所达到的总量。如:商品销售额、原煤产量…

时点指标:反映总体现象在某一时刻所达到的总量。如年末人口数,商品库存量…

(三)、按计量单位不同,可分为

实物量指标采用实物单位计量的绝对数指标

价值量指标用货币单位计量的的绝对数指标

相对指标是两个有联系的统计指标进行对比计算的比值。也称为相对数。

它从数量上反映事物在时间、空间、事物本身内部以及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程度和对比关系。

相对指标的类型:计划完成相对数、结构相对数、比例相对数、比较相对数、强度相对数、动态相对数

第五章

平均指标反映同质总体内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值一般水平的综合指标,即反映现象某一数量标志值的集中趋势值,称为平均指标,或均值。

平均指标的特点 1.只有同质总体才可计算平均指标。

2. 平均指标是质量指标。

3. 平均指标是总体一般水平的代表值。

平均数的分类

平均数根据其具体的代表意义和计算方式不同,可分为:

1、数值平均数:是以统计数列的所有各项数据来计算的平均数。其特点是统计

数列中任何一项数据的变动,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数值平均

数的计算结果包括:算数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2、位置平均数:根据标志值某一特点位置来确定的平均数。它不是对统计数列

中所有各项数据进行计算所得的结果,而是根据数列中处于特殊位置

上的个别单位或部分单位的标志值来确定的。包括:众数、中位数

从按考核内容分:静态平均数、动态平均数

算术平均数基本计算公式是:

总体标志总量/总体单位总量。

算术平均数与强度相对指标的区别

1、概念不同。强度相对数是两个有联系而性质不同的总量指标对比而形成相对数指标。算术平均数是反映同质总体单位标志值一般水平的指标。

2、主要作用不同。强度相对数反映两不同总体现象形成的密度、强度、普遍程度。算术平均数反映同一现象在同一总体中的一般水平。

3、计算公式及内容不同。算术平均数分子、分母分别是同一总体的标志总量和总体单位数,分子、分母的元素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即分母每一个总体单位都在分子可找到与之对应的标志值,反之,分子每一个标志值都可以在分母中找到与之对应的总体单位。而强度相对数是两个总体现象之比,分子分母没有一一对应关系。

(1)简单算术平均数适用于未分组资料,用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加总得到标志

总量除以总体单位总量而得。

计算公式为: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统计学考试大纲

432-统计学 一、考查目标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统计学》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应用统计硕士生儿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攻读应用统计专业硕士所必须的基本素质、一般能力和培养潜能,以利用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统计专业人才。考试要求是测试考生掌握数据处收集、处理和分析的一些基本统计方法。 具体来说。要求考生: 1.掌握数据收集和处理的基本分方法。 2.掌握数据分析的金发原理和方法。 3.掌握了基本的概率论知识。 4.具有运用统计方法分析数据和解释数据的基本能力。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允许使用计算器(仅仅具备四则运算和开方运算功能的计算器),但不得使用带有公式和文本存储功能的计算器。 3.试卷内容与题型结构 统计学120分,有以下三种题型: 单项选择题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简答题3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计算与分析题2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概率论30分,有以下三种题型: 单项选择题5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简答题1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 计算与分析题1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 三、考查内容 1.统计学 调查的组织和实施。

概率抽样与非概率抽样。 数据的预处理。 用图表展示定性数据。 用图表展示定量数据。 用统计量描述数据的水平:平均数、中位数、分位数和众数。 用统计量描述数据的差异:极差、标准差、样本方差。 参数估计的基本原理。 一个总体和两个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 样本量的确定。 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 一个总体和两个总体参数的检验。 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 单因子和双因子方差分析的实现和结果解释。 变量间的关系;相关关系和函数关系的差别。 一元线性回归的估计和检验。 用残差检验模型的假定。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多元线性回归的拟合优度和显著性检验; 多重共线性现象。 时间序列的组成要素。 时间序列的预测方法。 2.概率论 事件及关系和运算; 事件的概率; 条件概率和全概公式; 随机变量的定义;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和分布函数;离散型均匀分布、二项分布和泊松分布; 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函数和分布函数;均匀分布、正态分布和指数分布; 随机变量的期望与方差; 随机变量函数的期望与方差。 四、题型示例及参考答案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统计学试题

《统计学基础(第2版)》教学大纲

《统计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工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金融保险、电子商务课程类型职业基础课学分数3 学时数48 第一部分总纲 一、课程性质、教学目的 1.课程性质 统计学基础是为经济与管理学科各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的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经济管理工作者和经济研究人员所必备的一门知识。它研究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去搜集、整理、分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数据,并通过统计所特有的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表明所研究的社会经济现象的规模、水平、速度、比例和效益,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规律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作用,描述社会经济现象数量之间的联系关系和变动规律,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 2.教学目的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系统地掌握统计工作的基础理论、主要方法和基本技能;以社会经济统计工作的一般原理和原则为主,密切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从事各项经济工作、财会工作和管理工作奠定分析研究的基础。 3.前导课程与后续课程 该课程的开出一般在经济数学、经济学基础之后。

二、推荐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 宋粉鲜,陈世文.《统计学基础》,现代教育出版社,2012年1月。 2. 宋粉鲜,陈世文.《统计学基础——习题与实训》,现代教育出版社,2012年1月。 3. 栗方忠.《统计学原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 4. 栗方忠.《统计学原理标准化题型习题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 5. 马庆国.《管理统计》,科学出版社,2 002年8月。 6. 贾俊平.《统计学基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7. Douglas A. Lind, William G. Marchal, Robert D. Ma son. Statistical Techniques in th Business and Economics(11 ed.).中信出版社,2002年。 8. Ron Larson, Betsy Farber. Elementary Statistics.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三、大纲执行说明 本课程教学内容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两部分。

中科院心理所心理统计学考试试题

心理统计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后的括号 内。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数据中,哪个数据是顺序数据?( ) A.月工资1300元 B.语文成绩为80分 C.百米赛跑得第2名 D.某项技能测试得5分 2.下列描述数据集中情况的统计量是( ) A.M M dμ B.M o M d S C.S μσ D.M M d Mg 3.一组数据中有少数数据偏大或偏小,数据的分布呈偏态时,其集中趋势代表值应是( ) A.几何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算术平均数 D.众数 4.测得某班学生的身高平均170厘米,体重平均65公斤,欲比较两者的离散程度,应选( ) A.方差 B.标准差 C.四分差 D.差异系数 5.假设两变量为线性关系,这两变量为等距或等比的数据且均为正态分布,计算它们的相关 系数时应选用( ) A.积差相关 B.斯皮尔曼等级相关 C.二列相关 D.点二列相关 6.以下各分布中,不因样本容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分布是( ) A.t分布 B.F分布 C.χ2分布 D.正态分布 7.以下有关α错误和β错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可能同时会犯α错误和β错误 B. α+β=1 C.当样本容量n不变时,有可能同时减小α和β D. 实际上不可能同时犯α错误和β错误 8. 同一组学生的数学成绩与物理成绩的关系为( ) A. 因果关系 B. 共变关系 C. 函数关系 D. 相关关系 9. 一个好的估计量应具备的特点是( ) A. 充分性、必要性、无偏性、一致性 B. 充分性、无偏性、一致性、有效性 C. 必要性、无偏性、一致性、有效性 D. 必要性、充分性、无偏性、有效性 10. 某项调查选取三个独立样本,其容量分别为n1=10,n2=12,n3=15,用方差分析法检验平 均数之间的差异显著性时,其组内自由度为( ) A. 2 B. 5 C. 36 D. 34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 实验数据按其是否具有连续性可划分为________和离散变量。 2. 一组数据35、40、50、60、56、30的中数为________,样本方差为______。 3. 从某正态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个样本,n=9,S=6,则样本平均数分布的标准误为________。 4. 总体分布正态,总体方差未知,已知样本容量为n,样本标准差为S,当显著性水平为α 时,用样本平均数X估计总体平均数μ的置信区间为________。 5. 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F(n1, n2)为正态分布。

432--《统计学》考试大纲

432--《统计学》考试大纲 一、基本要求 《统计学》考试的目的在于考查考生对统计学及其在社会经济应用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以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本要求是: 1.准确地理解《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 2.准确地把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 3.正确理解统计分析的方法; 4.能够应用《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解决社会经济实际问题; 5.了解统计学的发展趋势和发展动态。 《统计学》课程考试对考生的具体要求分为四个层次: 1.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 2.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能掌握有关概念和原理的区别与联系。 3.简单应用:在领会的基础上,能用学过的一两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简单的问题。 4.综合应用:在简单应用的基础上,能用学过的多个知识点,综合分析和解决较复杂的问题。 二、考试范围 1.导论 识记:统计学的概念、数据类型、总体和样本概念。 领会:数据分类的标准、总体和样本的区别、参数和统计量的区别。 2.数据的来源 识记:常用的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方法。 领会:不同抽样方法适用的条件。 3.数据的描述 识记: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和数值型数据的集中趋势、离散程度的测度、几种常用图形的使用和区别。 应用:会计算分组数据和原始数据的均值、方差、标准差、离散系数。 4.参数估计 识记:点估计、区间估计概念。 综合应用:一个总体均值和比例的区间估计;两个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样本量的计算。 5、假设检验 识记:两类错误、原假设、临界值概念。 综合应用:一个总体均值和比例的假设检验,包括单侧、双侧、大样本、小样本等情况;两个总体参数的检验。

2019年统计中级考试大纲

《统计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科目 一、考试目的 考察统计专业技术人员综合运用统计方法、经济学基础理论、会计基础知识等有关理论和实践经验,根据不同要求进行数据描述、参数估计、假设检验,并对数据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能力;利用统计和会计资料进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判断和分析的能力。 二、考试基本要求 (一)统计学基础知识 1.掌握搜集数据的常用方法、特点及应用条件;熟悉统计学基本概念;了解数据来源的主要渠道。 2.掌握描述统计数据特征的基本方法及其适用性。 3.掌握参数估计方法,掌握样本量的影响因素和确定方法;熟悉评价估计量优劣的标准。 4.掌握总体均值与比例的假设检验方法;熟悉总体方差的假设检验方法;了解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 5.掌握回归模型的参数估计方法及检验;熟悉回归预测方法及效果评价;了解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 6.掌握时间序列基本分析方法;熟悉时间序列构成分析。 7.掌握统计指数的编制原理及方法。

(二)经济学基础知识 1.熟悉需求函数、供给函数和价格供给弹性分析,熟悉市场失灵的原因与后果;了解消除市场失灵的政策与手段,了解收入分配理论。 2.掌握利用国民经济恒等式分析国民经济总量的平衡关系,掌握投资乘数、政府购买乘数、税收乘数和平衡预算乘数计算方法;熟悉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 3.掌握IS-LM模型,判断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状况;熟悉货币需求函数和货币供给的过程;了解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以及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及其适用条件,了解不同宏观经济学派的基本观点和政策主张。 4.熟悉国际收支平衡表和汇率的影响因素,熟悉净出口和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因素。 5.熟悉不同类型通货膨胀及其对经济的影响,熟悉主要的经济增长模型和不同类型的经济周期;了解短期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三)会计基础知识 1.掌握会计要素、会计计量属性、会计等式及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与方法;熟悉会计基本假设、会计核算的基础及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了解会计的目标、分类、核算对象、基本职能及会计法律规范等。 2. 掌握企业主要业务的核算方法;熟悉会计科目及账户的分类,熟悉借贷记账法基本内容;了解会计科目和账户的含义,了解会计科目设置原则及账户的结构。 3.熟悉会计凭证及会计账簿的基本情况及错账的更正方法;熟悉账务处理程序的种类及步骤;了解对账与结账的意义。 4.掌握各类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步骤及方法;熟悉财产清查的种类和方法;了解财产清查的概念和意义。

心理统计学考研历年真题及答案

考研真题和强化习题详解 第一章绪论 一、单选题 1 .三位研究者评价人们对四种速食面品牌的喜好程度。研究者甲让评定者先挑出最喜欢的品牌,然后挑出剩下三种品牌中最喜欢的,最后再挑出剩下两种品牌中比较喜欢的。研究者乙让评定者将四种品牌分别给予l~5 的等级评定,( l 表示非常不喜欢,5 表示非常喜欢),研究者丙只是让评定者挑出自己最喜欢的品牌。研究者甲、乙、丙所使用的数据类型分别是:( ) A .类目型―顺序型―计数型 B .顺序型―等距型―类目型 C .顺序型―等距型―顺序型 D .顺序型―等比型―计数型 2 .调查了n =200 个不同年龄组的被试对手表显示的偏好程度,如下: 该题自变量与因变量的数据类型分别是:( ) A .类目型―顺序型 B .计数型―等比型 C .顺序型―等距型 D .顺序型―命名型 3 .157.5 这个数的上限是()。 A . 157 . 75 B . 157 . 65 C . 157 . 55 D . 158 . 5 4 .随机现象的数量化表示称为()。 A .自变量 B .随机变量 C .因变量 D .相关变量

5 .实验或研究对象的全体被称之为()。 A .总体 B .样本点 C .个体 D .元素 6 .下列数据中,哪个数据是顺序变量?( ) A .父亲的月工资为1300 元 B .小明的语文成绩为80 分 C .小强100 米跑得第2 名 D .小红某项技能测试得5 分 7、比较时只能进行加减运算而不能使用乘除运算的数据是【】。 A .称名数据 B .顺序数据 C .等距数据 D .比率数据 参考答案:1 . B 2 . D 3 . C 4 . B 5 . A 6 . C 7.C 二、概念题 1.描述统计(吉林大学2002 研) 答:描述统计指研究如何整理心理教育科学实验或调查的数据,描述一组数据的全貌,表达一件事物的性质的统计方法。比如整理实验或调查来的大量数据,找出这些数据分布的特征,计算集中趋势、离中趋势或相关系数等,将大量数据简缩,找出其中所传递的信息。 2.推论统计(中国政法大学2005 研,浙大2000研) 答:推论统计又称推断统计,指研究如何通过局部数据所提供的信息,推论总体或全局的情形;如何对假设进行检验和估计;如何对影响事物变化的因素进行分析;如何对两件事物或多种事物之间的差异进行比较等的统计方法。常用的统计方法有:假设检验的各种方法、总体参数特征值的估计方法(又称总体参数的估计)和各种非参数的统计方法等等。 3 .假设检验(浙大2002 研) 答:假设检验指在统计学中,通过样本统计量得出的差异作出一般性结论,判

432统计学大纲

432统计学(专业学位) 《统计学》考试大纲 Ⅰ考试目标 《统计学》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应用统计硕士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和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攻读应用统计专业硕士所必须的基本素质、一般能力和培养潜能,以便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统计专业人才。本课程考试主要测试考生掌握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的一些基本统计方法。要求考生具有以下能力: 1. 能熟练掌握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基本方法; 2. 具有运用统计方法分析数据和解释数据的基本能力; 3. 能掌握基本的概率论知识,并将其应用于推断统计中。 Ⅱ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与题型结构 Ⅲ考试内容 一、描述统计与数理统计学部分 1.调查的组织和实施; 2.概率抽样与非概率抽样; 3.数据的预处理; 4.用图表展示定性数据; 5.用图表展示定量数据; 6.用统计量描述数据的水平:平均数、中位数、分位数和众数;

7.用统计量描述数据的差异:极差、标准差、样本方差; 8.参数估计的基本原理; 9.一个总体和两个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 10.样本量的确定; 11.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 12.一个总体和两个总体参数的检验; 13.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 14.单因子和双因子方差分析的实现和结果解释; 15.变量间的关系;相关关系和函数关系的差别; 16.一元线性回归的估计和检验; 17.用残差检验模型的假定; 18.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19.多元线性回归的拟合优度和显著性检验; 20.多重共线性现象; 21.时间序列的组成要素; 22.时间序列的预测方法。 二、概率论部分 1. 事件及关系和运算; 2. 事件的概率; 3. 条件概率、全概率公式和贝叶斯公式; 4. 随机变量的定义; 5.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和分布函数:离散型均匀分布、二项分布和泊松分布; 6. 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函数和分布函数:均匀分布、指数分布、正态分布; 7. 随机变量的期望与方差; 8. 随机变量函数的期望与方差。 IV 参考书目 [1] 贾俊平,何晓群,金勇进.统计学(第五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2] 茆诗松, 程依明等编.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程(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心理统计学》练习题库

《心理统计学》复习题 —、填空题 1次数分布的两个基本特征是 __________________ 趋势与__________________ 趋势。 2、数据(14,15,18,10,22,13,23,11)的中位数为 _______________ ,数据(26,11, 9,18,22,7,17,22,10)的中位数为______________ 。 3、数据(14,15,18,10,22,13,23,11)的中位数为__________________ 。 4、当样本分布满足________________ 分布时,样本的算数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相等。 5、当样本容量足够大时,任何样本的分布都将趋于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布。 6、根据样本统计量对相应总体参数所做的估计叫总体参数估计,总体参数估计分为点估计 和___________________ 。 7、某班平均成绩为90分,标准差为3分,甲生得94.2分,则甲生的标准分为_______________ 。 8、统计推断中,经常犯的两类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当两个变量都是_________________ 变量,而且两者之间的关系呈线性关系时,才能采用积 差相关。 10、随机变量可以分为_______ 变量和离散变量。 11、假设检验一般有两个相互对立的假设,即原假设和______________ 。 12、两个独立的正态总体,已知总体方差相等但未知其具体数值,从中分别抽取容量为10和13的两个样本进行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其自由度应为________________ 。 13、标准分数是以_________ 为单位,表示一个原始分数在团体中所处的位置。 14、当样本分布是偏态时,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有效量是____________ 。 15、描述统计主要研究如何整理心理与教育科学实验或调查得来的大量数据,描述一 组_____________ 。 16、从数据的观测方法和来源划分,研究数据可分为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 17、统计图一般由下面几个部分组成________ 、_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 、______ 。 二、单项选择题 1、关于心理统计学,正确的观点是()。 A 、统计无用 B 、统计万能 C、低劣的实验研究,好的统计方法可以提高其研究水平 D 、心理统计方法只是决定研究水平的诸多因素中的一个 2、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 A、随机现象B 、必然现象 C 、模糊现象 D 、其他 3、研究如何通过局部数据所提供的信息,推论总体的情形,这一部分内容属于统计学的 ()° A 、描述统计 B 、推论统计 C 、实验设计 C 、不属于统计学范畴 4、研究如何刻划一组杂乱无章数据的特征,这属于统计学的哪一部分? A、实验设计 B 、推断统计 C 、描述统计 D 、t检验 5、在心理学研究中,常会收集到一些变异性较大的数据,如果没有充分的理由一般不要轻 易删除,如果要删除,也应遵循()个标准差准则。 A、1 B 、2 C 、3 D 、4 6、从数据的观察方法和来源划分,研究数据可区分为测量数据与()两大类。

北京工商大学-2018年-研究生入学初试自命题科目-432统计学考试大纲

目录 I 考查目标 (2) II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2) III 考查内容 (2) IV. 题型示例及参考答案 (3)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统计学考试大纲 I 考查目标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统计学》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应用统计硕士生儿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攻读应用统计专业硕士所必须的基本素质、一般能力和培养潜能,以利用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统计专业人才。考试要求是测试考生掌握数据处收集、处理和分析的一些基本统计方法。 具体来说。要求考生: 1.掌握数据收集和处理的基本分方法。 2.掌握数据分析的金发原理和方法。 3.掌握了基本的概率论知识。 4.具有运用统计方法分析数据和解释数据的基本能力。 II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允许使用计算器(仅仅具备四则运算和开方运算功能的计算器),但不得使用带有公式和文本存储功能的计算器。 三、试卷内容与题型结构 统计学120分,有以下三种题型: 单项选择题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简答题3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计算与分析题2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概率论30分,有以下三种题型: 单项选择题5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简答题1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 计算与分析题1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 III 考查内容 一、统计学 1.调查的组织和实施。 2.概率抽样与非概率抽样。 3.数据的预处理。 4.用图表展示定性数据。 5.用图表展示定量数据。 6.用统计量描述数据的水平:平均数、中位数、分位数和众数。

《统计学》考试大纲

《统计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与评价目标 2020年应用统计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统计学》是应用统计专业硕士生入学考试科目之一,是教育部授权的应用统计专业硕士生招生院校自行命题的选拔性考试科目,满分均为150分。统计学是研究随机现象数量规律性的方法论科学,是对客观现象进行定量分析的重要工具。《统计学》考试目的是测试考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与技巧,以及应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统计学》考试大纲力求能够较充分地反映本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是否具备攻读应用统计专业硕士所必须的基本素质、一般能力和培养潜能,以利用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培养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统计专业人才。考试要求是测试考生掌握数据处收集、处理和分析的一些基本统计方法。 具体要求考生: 1.掌握数据收集和处理的基本分方法。 2.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3.掌握了基本的概率论知识。 4.初步具备应用统计分析、统计推断和统计预测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二、考试内容 《统计学》考试由“统计基本概念”、“统计推断”和“统计分析应用”三部分组成。 统计基本概念包括:统计数据及其分类,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数据整理,频数分布,各种数值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标准差、众数、中位数,偏度和峰度等;统计量及其分布。(30分) 统计推断理论包括:事件及关系和运算、事件的概率、条件概率和全概公式、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和分布函数,二项分布和泊松分布;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函数和分布函数,均匀分布、正态分布和指数分布随机变量的期望与方差。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大数定律及中心极限定理,三个常用的抽样分布(χ2—分布、t—分布和F—分布);参数的点估计(矩估计和极大似然估计)及其优良性评判,正态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假设检验的一

应用统计硕士考试大纲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统计学考试大纲 I 考查目标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统计学》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应用统计硕士生儿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攻读应用统计专业硕士所必须的基本素质、一般能力和培养潜能,以利用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统计专业人才。考试要求是测试考生掌握数据处收集、处理和分析的一些基本统计方法。 具体来说。要求考生: 1.掌握数据收集和处理的基本分方法。 2.掌握数据分析的金发原理和方法。 3.掌握了基本的概率论知识。 4.具有运用统计方法分析数据和解释数据的基本能力。 II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允许使用计算器(仅仅具备四则运算和开方运算功能的计算器),但不得使用带有公式和文本存储功能的计算器。 三、试卷内容与题型结构 统计学120分,有以下三种题型: 单项选择题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简答题3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计算与分析题2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概率论30分,有以下三种题型: 单项选择题5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简答题1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 计算与分析题1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 III 考查内容 一、统计学 1.调查的组织和实施。 2.概率抽样与非概率抽样。 3.数据的预处理。 4.用图表展示定性数据。 5.用图表展示定量数据。 6.用统计量描述数据的水平:平均数、中位数、分位数和众数。

社会统计学教学大纲

社会统计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社会统计学 英文名称:social statistics 课程编号:12600722j 使用专业:社会工作专业 总学时数:48学时 总学分:3学分 大纲撰写人:文法学院社工系马永方 内容简介 社会统计学是社会学主干课之一,与社会学调查研究方法结合起来,完整地介绍了当代社会调查研究的科学方法和资料处理技术。社会统计学则侧重介绍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推论的处理技术。从事社会工作研究理论和实践的人都有必要掌握社会统计学这门有用的工具。 本课程共7章。第一章导论,介绍社会统计学和相关概念,第二章统计资料的搜集,第三章统计资料的整理,第四章到第七章是统计分析。第四章和第五章是描述统计,第六到第七章是统计推断,第六章概率论是统计推断的基础,统计推断有两个基本内容:假设检验第七章。 一、讲授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社会学研究和统计分析(2学时) 第一节社会学研究的科学性 第二节社会调查资料的特点和统计学的运用 第二章单变量统计描述分析 第一节分布统计表统计图 第二节集中趋势测量法 第三节离散趋势测量法 第三章概率(3学时) 第一节基础概率 第二节概率分布、均值和方差 第四章二项分布及其他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3学时) 第一节二点分布 第二节排列与组合 第三节二项分布 第四节多项分布 第五节超几何分布 第六节泊松分布 第五章正态分布、常用统计分布和极限定理(3学时) 第一节什么是正态分布 第二节标准正态分布 第三节标准正态分布表的使用 第四节常用统计分布 第五节大数定理和中心极限定理 第六章参数估计(4学时) 第一节名词解释 第二节参数的点估计

第四节正态总体的区间估计 第五节大样本区间估计 第七章假设检验(4学时) 第一节统计假设 第二节统计检验的基本步骤 一、建立假设 二、求抽样分布 三、选择显著性水平和否定域 四、计算检验统计量 五、判定 第八章单总体假设检验(4学时) 第一节大样本假设检验 第二节小样本假设检验 第九章二总体假设检验 第一节引言 第二节大样本二总体假设检验 第三节小样本二总体假设检验 第十章列联表(4学时) 第一节什么是列联表 第二节列联表的检验 第三节列联强度 第十一章等级相关(定序变量之间)(4学时)第一节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 第二节Gamma等级相关 第三节其他等级相关系数 第十二章回归与相关(6学时) 第一节回归研究的对象 第二节回归直线方程的建立与最小二乘法 第三节回归方程的假定与检验 第四节相关 第五节用回归方程进行预测 第十三章方差分析(3学时) 第一节引言 第二节一元方差分析 第三节二元方差分析 第四节多元方差分析 第十四章非参数检验(4学时) 第一节非参数检验 第二节符号检验 第三节符号秩检验 第四节累计频次检验 第十五章抽样(4学时) 第一节引言 第二节抽样调查方法

心理统计学复习题

第一章 ※1.心理与教育统计的定义与性质。(名词解释) 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是专门研究如何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中获得的随机性数据资料,并根据这些数据所传递的信息,进行科学推论找出心理与教育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2.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的内容(描述统计、推论统计的界定)。(名词解释) ● 描述统计:主要研究如何整理心理与教育科学实验或调查得来的大量数据,描述一组数据的全貌,表达一件事物的性质。 ● 推论统计:主要研究如何通过局部数据所提供的信息,推论总体的情形。 ※3.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数据的特点。(填空、选择、简答) ? 多用数字形式呈现 ? 数据具有随机性和变异性 ? 随机因素,随机误差,随机现象 ? 数据具有规律性 ? 研究目标是通过部分数据推论总体 ※4.心理与教育统计的数据类型。(填空、选择) ※5.变量、观测值与随机变量。(名词解释) ? 变量:是指一个可以取不同数值的物体的属性或事件。由于其数值具有不确定性,所以被称之为变量。 ? 变量的具体取值即观测值。 ? 随机变量:指在取值之前不能预料取到什么值的变量,一般用X,Y 表示。 ※6.总体、个体与样本。(名词解释) ◆ 总体:又称母体、全域,是指具有某种特征的一类事物的全 体。 ◆ 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个基本单元。 ◆ 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构成总体的一个样本。 ※7.参数与统计量。(名词解释) ? 参数又称为总体参数,是对总体情况进行描述的统计指标。 ? 统计量又称特征值,是根据样本的观测值计算出来的一些量数,它是对样本的数据情况进行描述。 第二章 1.对数据资料进行初步整理的基本方式。(填空、选择) 排序和统计分组 2.统计分组应该注意的问题。(简答) 要以被研究对象的本质特性为分组基础;分类标志(被研究对象的本质特性)要明确,能包括所有的数据。“不能既是这个又是那个” 3.分组的标志形式。(填空、选择) 性质类别(称名数据与顺序数据)与数量类别。 4.组距与分组区间。(填空、选择) ● 组距:任意一组的起点与终点的距离。 i= R / K, 常取2、3、5、10、20。 ● 分组区间(组限)即一个组的起点值和终点值。起点值为组下限,终点值为组上限。组限有表述组限和精确组限两种。 5. 不同图表形式所各自适用表示的资料类型。(选择、填空)

西南财经大学2019统计学432考试大纲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统计学》考试大纲 Ⅰ考核目标 《统计学》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应用统计硕士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和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攻读应用统计专业硕士所必须的基本素质、一般能力和培养潜能,以便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统计专业人才。考试要求是测试考生掌握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的一些基本统计方法。 具体来说。要求考生具有以下的能力: 1.能熟练掌握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基本方法。 2.具有运用统计方法分析数据和解释数据的基本能力。 3.能掌握基本的概率论知识,并将其应用于推断统计中。 Ⅱ考试形式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Ⅲ考试主要范围 一、描述统计与数理统计学部分 1.统计调查的组织和实施; 2.抽样调查的基本理论; 3.用图表展示定性数据的方法; 4.用图表展示定量数据的方法; 5.用统计量描述数据的分布特征:平均数、中位数、分位数和众数;

6.用统计量描述数据的差异:方差和标准差 7.参数估计的基本原理,一个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 8.样本量的确定; 9.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步骤; 10.一个总体参数的假设检验; 11.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 12.单因素和双因素方差分析的实现和结果解释; 13.变量间的关系、相关关系和函数关系的差别,相关关系的检验; 14.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估计和检验; 15.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估计和检验; 16.时间序列的指标分析法与组成要素分析; 17.统计指数理论和编制方法; 18.多指标综合评价。 二、概率论部分 1.事件及关系和运算; 2.事件的概率; 3.条件概率、全概率公式和贝叶斯公式; 4.随机变量的定义; 5.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和分布函数:离散型均匀分布、二项分布和泊松分布; 6.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函数和分布函数:均匀分布、指数分布、正态分布; 7.随机变量的期望与方差;

社会统计学期末复习提纲

《社会统计学》课程期末复习提纲 ·考试题型: 一、填空题(10×1分=10分)二、判断题(10×1分=10分) 三、单项选择题(20×1分=20分)四、简答题(2×6分=12分)五、计算题(4题共48分) ·各章复习要点 第一章总论 P.2 统计的含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其中:统计工作和统计资料是活动过程和成果的关系;统计学和统计工作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统计”一词包含三种涵义,并且具有密切的联系。其中:统计工作和统计资料之间是工作与成果的关系;统计学和统计工作之间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y ) P.11—P.13 定类尺度;定序尺度;定距尺度;定比尺度(结合课件相关内容) 量化尺度特征功能举例 1、定类尺度确定类别分类民族的测量 2、定序尺度确定类别排列顺序分类排序考试成绩等级的测量 3、定距尺度确定类别排列顺序测数量差别和间隔距离无绝对零点分类排序加减智商的测量 4、定比尺度确定类别有序排序测数量差别和间隔距离有绝对零点分类排序加减乘除体重的测量何谓定类尺度和定序尺度?两者有何区别?1定类尺度是确定事物类别的计量尺度---高一个层次 2定类只能区分不同性质的现象并予以归类---可将所区分的类别按高低,大小,好坏,强弱,优劣等顺序做有序排列。 3定类不能进行数的比较和数学运算--能进行大小比较。 何谓定距尺度和定比尺度?两者区别定距尺度是确定研究对象之间某些数值相差的距离的尺度---最高的数据计量尺度 缺乏绝对零点---有,0 2. 0只表示一个值,即0值---0是绝对零点,表示没有 3.只能加减,不能乘除---加减乘除,高层次的各种统计分析。 P.13—P.14 总体和总体单位 一、总体和总体单位 (一)总体 1、概念总体(也称为统计总体)是指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单位的整体(同质个体的集团)。 2、特点·客观性·大量性同质性·差异性 1、总体单位除了必须具备同质性外,还必须具备1、差异性(或变异性)性,否则

教育与心理统计学的习题及解答

1、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结束后,随机抽取广州市考生21名,长沙市考生16 名,得到数据如下表所示,试确定两市考生该次考试成绩就是否有显著差异?(α=0、05) 47275639622943837 74.86 21X ?+?++?+?+?= =解: 38392265680568 16Y ?+?+?+?== 21 2 211 11()236.61i i X X S n ==-=-∑ 162 2 2 1 21()308.41i i Y Y S n ==-=-∑ (1)由于总体方差未知,所以先做方差的齐性检验 H 0: σ1= σ2 H 1: σ1≠ σ2 22308.4 = 1.3236.6 F S S = =大小 0.05(15,20)0.05 2.57 1.3 F F α==>=当时,查表 所以接受零假设H 0,即方差齐性,即认为两个总体方差相等 (2)对两个样本进行显著性检验 H 0: μ1 = μ2 H 1: μ1 ≠μ2 1.3 t = = = 0.05(15,20)2 0.052116235, 1.3 df t t α==+-=>=对于给定的,且查表知 所以接受零假设H 0 答: 两市考生该次考试成绩没有显著差异。 2、《教育统计学》考试成绩的σ=5,某班49名学生,该班这门课程考试成绩平均分为85分,试推论这门课程学习的真实成绩。(α=

0、05) 解:已知=85,σ2 =25,查表得 Z 2 05.0=1、96,设实际成绩为x, {} 0.0520.05X Z Z >=则由(0,1)与P 得 X -1、96· n σ≤x ≤96.1+X ·n σ 代入数据计算得83.686.4X ≤≤ 故该班这门课程学习的真实成绩在83、6与86、4之间。 3、已知某能力测验由三个分测验组成,各分测验在标准化样组上的平均数与标准差如下表所示: 分测验一二三平均数6558111标准差 7 5 15 ①、 甲生在分测验一、二、三上的成绩依次为82,70,110, 比较她在各分测验上成绩的高低。 ②、 第一个分测验用公式计算:T=10Z+50,求甲生在第一个分 测验上的T 分数。 ③、 乙生在第一个分测验上的T 分数为75分,求她在该测验 上的原始分数。 1 12382-65 =2.43 77058 2.4 5110111 0.067 15X S Z Z Z μ--==-==-解:(1)由公式Z= 得 = 123 Z Z Z >>显然有 所以甲在第一个测验上的分数最高,其次就是第二个测验,最后就是第三个测验。 (2)由(1)知Z 1=2、43,再由T=10Z+50得 T=10×2、43+50=74、3

《应用统计学》教学大纲

《应用统计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应用统计是介绍基本统计理论和方法的课程。它利用描述方法和推断方法相结合的形式,系统地介绍统计指标的设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律进行展示,并据此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预测和决策。因此,应用统计对管理类专业学生而言,开设目的主要是便于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实际分析能力的提高。 二、课程目标 应用统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是我们分析社会经济问题的有效手段,因此,设置本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有关统计知识方面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统计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教学应达到的总体目标是: 1、使学生了解统计在社会经济分析中的重要作用,掌握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的基本内容;使学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知识,能够初步根据具体任务和条件从事社会经济问题的调查研究,结合自己的专业,在定性分析基础上做好定量分析,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各类问题的实证研究、科学决策和经济管理的需要。 2、使学生在掌握统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很容易地理解其他课程中的一些数量分析方法,并能独立地完成有关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 3、能够熟练应用Excel进行统计计算和分析。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 这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学会四个层次。这四个层次的一般涵义表述如下: 知道———是指对这门学科和教学现象的认知。 理解———是指对这门学科涉及到的概念、原理、策略与技术的说明和解释,能提示所涉及到的教学现象演变过程的特征、形成原因以及教学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掌握———是指运用已理解的教学概念和原理说明、解释、类推同类教学事件和现象。 学会———是指能模仿或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地完成某些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操作任务,或能识别操作中的一般差错。 教学内容和要求表中的“√”号表示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要求层次。

江苏省自学考试-社会统计学-复习提纲word版本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社会统计的产生与发展 国势学派产生于德国,创始人为康令和阿享瓦尔,又可称为记述学派和历史学派。 政治算数学派创始人是英国人格朗特和威廉.配第 数理统计学派比利时统计学家凯特勒首先将概率论原理引入到社会现象的研究中,被称为“现代统计学之父”。 战后社会统计工作发生的一系列变化: 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法国)该计划规定,要关心经济增长成果的分配和区域发展。 社会指标运动(美国)用社会指标的方法解决社会分析和社会规划的基本理论。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中国) 第二节社会统计的对象与特点 社会统计学运用统计学的一般原理,对社会各种静态结构与动态趋势进行定量描述或推断的一种专门方法与技术。 广义的社会统计学在我国实际上就是社会经济统计学 狭义的社会统计学从社会经济统计学中独立出来的社会统计学 第三节社会统计的方法 描述统计讨论范围仅以搜集资料本身为限,而不予以扩大。 推论统计主要是依据概率论,研究如何依据有限资料对总体性质作推断,从而使统计的功能大为扩充。 大量观察法就总体中足够多的单位进行调查并综合分析,用以反映社会总体的数量特征。大数规律随机现象出现的基本规律,它的一般意义是:观察过程中每次取得的结果不同(因为具有偶然性),但大量重复观察结果的平均值却几乎接近某个确定的数值。 第四节社会统计的几个基本概念 总体作为统计的研究对象的、由许多具有共性的单位构成的整体 总体单位构成总体的每一个个体被称为总体单位。 总体的基本特征大量性、同质性和变异性。 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总体按其包括的单位的数目是有限还是无限,分为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 样本通过抽样得到的用以推断总体特征的那个“部分”。 现实总体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个体构成 想象总体想象总体都是无限总体。 标志说明总体单位属性或数量特征的名称在统计上称为标志。 变量可变的数量标志能够用数值表示,称之为变量。 连续变量相邻的两个变量值之间可以连续不断分割的变量。 离散变量各变量值之间是以整数断开的变量。 自变量作为变化依据的变量。 依变量随自变量而发生对应变化的变量。 随机变量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观测,其可能实现的值不止一个 确定性变量条件一定,可能实现的值确定。 统计指标反映总体的数量特征的概念或范畴。 社会指标体系一系列有内在联系的社会统计指标的集合体。 质量指标说明总体在内涵上的数量特征。 数量指标说明总体在外延上的数量特征。 社会统计指标体系建立对社会统计学所具有的意义全面衡量社会发展情况。

心理统计学复习题

心理统计学复习题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第一章 ※1.心理与教育统计的定义与性质。(名词解释) 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是专门研究如何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中获得的随机性数据资料,并根据这些数据所传递的信息,进行科学推论找出心理与教育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2.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的内容(描述统计、推论统计的界定)。(名词解释)描述统计:主要研究如何整理心理与教育科学实验或调查得来的大量数 据,描述一组数据的全貌,表达一件事物的性质。 推论统计:主要研究如何通过局部数据所提供的信息,推论总体的情形。※3.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数据的特点。(填空、选择、简答) 多用数字形式呈现 数据具有随机性和变异性 随机因素,随机误差,随机现 象 数据具有规律性 研究目标是通过部分数据推论总 体 ※4.心理与教育统计的数据类型。(填空、选择) 1.按照数据观测方法或来源划 分 2.按照测量水平 3.数据是否连续 A.计数数据 A.称名数据 A.离散数据 B.测量数据 B.顺序数据 B.连续数据 C.等距数据 D.比率数据

※5.变量、观测值与随机变量。(名词解释) 变量:是指一个可以取不同数值 的物体的属性或事件。由于其数 值具有不确定性,所以被称之为 变量。 变量的具体取值即观测值。 随机变量:指在取值之前不能预 料取到什么值的变量,一般用X,Y 表示。 ※6.总体、个体与样本。(名词解释)总体:又称母体、全域,是指具 有某种特征的一类事物的全体。 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个基本单 元。 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 体,构成总体的一个样本。 ※7.参数与统计量。(名词解释) 参数又称为总体参数,是对总体 情况进行描述的统计指标。 统计量又称特征值,是根据样本 的观测值计算出来的一些量数, 它是对样本的数据情况进行描 述。 第二章 1.对数据资料进行初步整理的基本方式。(填空、选择) 排序和统计分组 2.统计分组应该注意的问题。(简答) 要以被研究对象的本质特性为分组基础;分类标志(被研究对象的本质特性)要明确,能包括所有的数据。“不能既是这个又是那个” 3.分组的标志形式。(填空、选择)性质类别(称名数据与顺序数据)与数量类别。 4.组距与分组区间。(填空、选择) 组距:任意一组的起点与终点的距 离。 i= R / K, 常取2、3、5、 10、20。 分组区间(组限)即一个组的起点值和终点值。起点值为组下限,终点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