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对等论和关联翻译论指导下的商标翻译

合集下载

功能对等理论视阈下的商标翻译研究

功能对等理论视阈下的商标翻译研究

功能对等理论视阈下的商标翻译研究功能对等理论视阈下的商标翻译研究摘要:商标翻译是国际商务交流中的重要环节,如何准确传递产品的功能与特点是商标翻译的关键。

本文从功能对等理论的视阈出发,探讨商标翻译的原则和方法,以期提高商标翻译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引言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全球化的进程,国际商务交流日益频繁。

商标作为企业的重要财产,承载了产品的功能与特点,成为产品形象和品牌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跨国交流中,商标翻译不仅仅是语言转换的过程,更是一种文化传递和价值体现。

功能对等理论作为翻译研究领域中的重要理论,对商标翻译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功能对等理论的角度出发,探讨商标翻译的原则和方法。

一、功能对等理论的概述功能对等理论源于翻译界著名学者奈达的研究成果,强调翻译本质上是功能的转移。

该理论认为,翻译的目的是在不同语言之间保持相同的功能和效果,而非简单地进行语义层面的转换。

在商标翻译中,功能对等理论要求翻译结果能够准确传递商标所代表的产品功能和特点。

二、商标翻译的原则1. 保持核心功能的对等商标翻译的首要原则是保持产品的核心功能和特点在不同语言中的对等。

商标作为产品的代表,应该能够准确传递产品的功能和优势。

因此,在翻译商标时,要注重来自不同语言背景的语义转化,确保翻译结果与原商标具有相似的功能。

2. 适应目标语言文化背景商标翻译不能脱离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进行,要结合目标语言的习惯表达和文化特点进行翻译。

商标的语义和文化内涵往往与其所代表的产品和服务密切相关,因此商标翻译要注重文化适应性,以确保翻译结果在目标语言中能够与产品和服务产生良好的关联。

三、商标翻译的方法1. 直译法直译法是商标翻译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即将商标的词义逐字逐句翻译成目标语言。

这种方法在保留商标原貌和核心功能的同时,可能会忽视目标语言的文化差异。

因此,直译法在商标翻译中应谨慎使用,可以采用一定的调整和修饰,以适应目标语言和文化的特点。

功能翻译理论关照下的英汉商标翻译

功能翻译理论关照下的英汉商标翻译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浅析《库珀尔街》中英语过去时的翻译2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3 从语言角度看中英广告翻译中的文化差异4 从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中看中西方文化差异5 An Analysis of Tess’s Tragedy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6 《三国演义》中带数字的词语翻译研究7 论《野性的呼唤》的多重主题8 从批评话语分析角度看奥巴马就职演说中的感召力9 Th e Changes of Women’s Status i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10 《缅湖重游》之语义分析11 情景法在新概念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以杭州新东方为例12 论《教授的房子》中圣彼得教授对自我的追求13 《荆棘鸟》中主要女主人公爱情观比较14 从《野性的呼唤》浅析杰克伦敦的哲学思想及其哲学倾向15 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词汇对比研究16 霍桑清教观的矛盾性在《红字》中的体现17 影视作品的字幕翻译策略18 从关联理论看美剧典故的翻译19 英语广告语中隐喻的研究20 论谭恩美《喜福会》中文化身份迷失与探寻21 企业行为管理的共同价值观浅析22 英汉新词对比研究23 跨文化交际中文化负迁移的原因及其对策研究24 Redefinition of Heroism in The Red Badge of Courage25 试论用英语电影进行英语文化教学26 Deep Sorrow and Firm Faith--An Elucidation of William Wordsworth’s Nature View through the Exhaustive Analysis of the “Lucy Poems”27 对高中生英语听力自我效能感的调查和分析28 从顺应理论的角度对广告翻译的分析29 The Painful Growth of Scarlett O’Hara in Her Three Marriages30 章回体小说开篇叙事标记语翻译初探——以四大古典名著为例31 《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和中国后婚姻观的比较研究32 Harmony is Everything: an Ecological Analysis of The Grapes of Wrath33 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研究广告翻译34 浅议中西方礼物文化的差异35 词汇负迁移对汉译英的影响36 《隐形人》中格里芬的心理剖析37 从“啃老”现象看后啃老族的生活态度38 《红字》中的若干象征意义39 英汉被动句语义特征对比分析40 探究斯蒂芬•克莱恩诗集中的三类意象——以《黑骑者》为例41 委婉语在商务英语中的“合作原则”特点及社交功能42 从许渊冲的“三美论”看唐诗中的典故翻译43 浅议模糊语在商务英语中的运用44 论《荆棘鸟》中德罗海达的寓意及其对命运的影响45 托马斯•哈代《无名的裘德》中的书信研究46 论高中生英语阅读技能的培养47 “同一性危机”——浅析汉娜的悲剧人生48 从《红楼梦》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看中西方爱情悲剧的异同49 从《简•爱》与《藻海无边》看女性话语权的缺失50 初中英语教师提问策略对课堂师生互动的影响51 On Translation of Culture-Loaded Words in Subtitle of Ashes of Time Redux52 英语课堂中的口语纠错策略53 从文本类型角度看旅游宣传资料的汉英翻译54 透过霍尔顿看《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代际关系55 On Application of Skopostheory in Translation of A Midsummer Night’s Dream56 走出迷茫,寻回丢失的信念——富兰克林给毕业者的条忠告57 托尼•莫里森小说的家庭关系58 V ocabulary Teaching Based on Pragmatic Approach59 解析《喜福会》中的母女关系60 对乔治艾略特作品中的独特女性意识的研究——以《米德尔马契》为例61 从《欲望号街车》探析田纳西•威廉姆斯诗意现实主义风格62 从合作性原则看品牌代言中广告语的使用63 Culture Teaching in College English Listening Classrooms64 分析露丝的觉醒《接骨师之女》65 《乱世佳人》主人公斯嘉丽形象浅析66 从认知语境角度探究社交语用失误的原因67 英语新闻的用词和翻译68 An Analysis of “The Cask of Amontillado”69 An Analysis of Middlemarc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thics70 艾丽丝•沃克《紫色》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71 从圣诞节和春节看中西方文化差异72 中西神话中的创世神话73 英汉禁忌语对比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及翻译策略74 论中英文习语翻译的处理技巧及文化差异75 用本我,自我,超我的弗洛伊德理论来解析《红字》76 欧•亨利短篇小说中幽默的翻译77 Effects of First Person Narration on Thematic Expression in Araby78 An Analysis of Vampire Image in Fevre Dream by George Martin79 互联网对英语翻译的影响80 透过《德伯家的苔丝》看哈代托马斯的宗教观81 快餐食品对中西方传统饮食文化的影响力82 A Study of Narrative Strategies in Beloved83 会计英语缩略词特点及翻译研究84 英语系动词语义属性及句法行为研究85 从多视角比较《论读书》的两个译本86 浅析英语言语幽默的特点及其翻译87 简•爱和林黛玉不同命运的跨文化解读88 建构主义理论下的教师课堂角色研究89 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之对比研究90 从文化差异角度论商标词的翻译91 汤姆叔叔的小屋中汤姆形象分析92 浅析哈代的悲观主义哲学对徐志摩诗歌创作之影响93 威廉•麦克佩斯•萨克雷《名利场》的道德研究94 创世神话与民族特性—《旧约》与中国古代民间传说95 《好人难寻》的冷漠主题分析96 《金色笔记》中女性主义的误读开题报告+论文( )97 伍尔夫的《达罗卫夫人》中的意识流和象征主义手法分析98 浅谈商务英语句法特点及翻译技巧99 论汉英翻译软件的局限性100 试探吸血鬼文化的起源101 宋词英译中的归化和异化102 从数字习语看中西文化差异103 电影英文片名汉译的原则104 汽车商标词的翻译特征和方法105 中西丧葬礼俗的对比研究106 爱丽斯沃克小说《紫色》的妇女主义话语107 约翰多恩诗中女性歧视现象分析108 论中美饮食观念与餐桌礼仪的差异109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10 Landscape Poems in Seven-character Quatrains and Sonnets111 对比分析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的区别112 从春节与圣诞节习俗看中西方文化差异113 从弗洛姆的社会过滤理论看中国诗词翻译中的文化传递114 论《推销员之死》中的父子关系115 遗忘曲线在记忆英语词汇中的运用116 从会话含义分析鲍西娅人物形象117 Foreign Publicity Translation118 高中英语听力课中的文化教学119 优秀小学英语教师课堂词汇互动教学的运用分析120 浅析科技英语翻译中的逻辑错误121 分析戴珍珠耳环的少女122 Cultural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Advertisement 123 霍桑在《红字》中对人的罪恶的探究124 浅析《格列佛游记》中的乌托邦主题125 浅析广告发展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126 《无名的裘德》主人公人物形象浅析127 电影《穿普拉达的女魔头》中反语的运用与人物性格塑造128 从译者主体性角度分析《论语》英译129 商务谈判中的礼貌策略研究130 Movie and culture131 解析名词化与商务语篇的汉英翻译132 浅谈文化差异对网络新词英译的影响133 Saussure’s Five Contributions to Linguistic Study and Its Modern Applications134 目的论视角下的公司简介汉英翻译135 关于农村初中生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注意力的调查研究136 从《芒果街上的小屋》透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137 论简奥斯丁在《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意识和婚姻观138 勃莱特.阿什利--《太阳照常升起》中的新女性139 《恋爱中的女人》欧秀拉和古迪兰的性格对其爱情观的影响140 儿童本位主义在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应用—《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两种译本的对比分析141 On Sister Carrie’s Broken American Drea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sychology142 从翻译角度浅析英语写作中的中式英语问题143 中英数字词语文化内涵对比研究144 《荆棘鸟》女性意识浅析145 An Application of Schema Theory in Interpreting146 论乔治•艾略特《亚当•比德》中的道德冲突147 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148 反思任务型教学在高中教学中的应用149 论《呼啸山庄》中的意象150 《汤姆叔叔的小屋》中的圣经原型人物解析151 A 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Taboos of Social Communication152 分析广告英语中的修辞手段153 《还乡》中游苔莎的悲剧命运分析154 从《达罗卫夫人》看弗吉妮娅伍尔夫的个性155 在英语教学中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156 美国梦及其在美国文学作品中的体现157 学习动机对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158 从文化角度谈美国俚语的汉译159 礼貌,商务信函的灵魂—礼貌原则及其在商务信函中的应用160 中美教育制度与教育理念的对比研究161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News Listening Comprehension162 论商标名称汉英翻译中的合作原则163 性格差异对中学英语教学的影响164 神经漫游者中的两个世界165 礼貌策略的英汉对比研究—以《傲慢与偏见》及其译本为例166 三种人物塑造方式:莎士比亚《李尔王》受欢迎的原因167 从电影片名翻译窥探中美文化差异168 析《小妇人》中的超验主义169 功能对等视角下汉语广告的英译策略170 灰姑娘情结在《理智与情感》中的表现171 文学再创作的范例—《简•爱》的汉译本172 阿加莎克里斯蒂侦探小说中的罪犯形象173 从语用学角度分析简•奥斯丁的《爱玛》中的会话含义174 从保罗的恋母情结角度分析劳伦斯的《儿子与情人》175 国际商务英语信函写作中的礼貌策略176 史蒂芬•克莱恩《红色英勇勋章》中的自然主义表现手法177 《紫色》中女主人公西丽妇女主义的形成178 基于作品人物浅析菲茨杰拉德179 英汉习语对比研究及其对高中英语教学的启示180 英雄还是魔鬼-论亚哈船长的双重性格181 《玉石雕像》中的非言语交流182 《警察与赞美诗》和《重新做人》中主人公的不同命运183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84 跨文化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及应对技巧185 A Study of Humour And Satire in Mark Twain’s Two Famous Adventures 186 男权制度下的悲剧——论《德伯家的苔丝》187 译者主体性对翻译风格的影响分析188 谈英语教学中导入文化背景知识的必要性189 浅析英语委婉语190 商务会谈礼仪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191 埃德加•爱伦•坡恐怖小说的哥特式特征分析192 维多利亚时期简爱与苔丝的不同命运193 功能翻译理论关照下的英汉商标翻译194 霍克斯《红楼梦》英译本中委婉语的翻译策略研究195 汪榕培《诗经•国风》中的拟声词翻译研究196 美国寻梦—凯鲁亚克小说《在路上》的主题研究197 “中式英语”和“中国英语”两个概念的区别研究:以公示语为例198 浅论影视字幕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以《老友记》为例199 哥伦布和郑和航海的对比研究——两次航海所反映出的中西方文化差异200 中国文学作品中的歇后语的英译-以红楼梦为例。

《浅谈功能对等理论下的英文品牌名称的翻译》

《浅谈功能对等理论下的英文品牌名称的翻译》

浅谈功能对等理论下的英文品牌名称的翻译》本科毕业论文论文题目:浅谈功能对等理论下的英语品牌名称的翻译姓名:殷红霞学号:2008041128系(部):外语系专业:英语专业班级:2008级本科1班指导教师:胡德良完成时间: 2012 年 3 月On th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Brand Names from the Prospective of the Functional EquivalenceA Thesis Presented to theFaculty of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Xingtai College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for the DegreeBachelor of TranslationByYin HongxiaFebruary,2012AcknowledgementsMy deepest gratitude goes first and foremost to Professor Hu Deliang, my supervisor, for his constant encouragement and guidance. He has walked me through all the stages of the writing of this thesis. Without his consistent and illuminating instruction, this thesis could not have reached its present form.Second, I would like to express my heartfelt gratitude to Professor Zhang Shaojuan, who led me into the world of literature. I am also greatly indebted to the professors and teachers at the Department of English: Professor Li Hong, Professor Cui Jianming, who have instructed and helped me a lot in the past two years.Last my thanks would go to my beloved family for their loving considerations and great confidence in me all through these years. I also owe my sincere gratitude to my friends and my fellow classmates who gave me their help and time in listening to me and helping me work out my problems during the difficult course of the thesis.ContentsAbstract (in Chinese) (ⅰ)Abstract (in English) (ⅱ)Introduction (1)I. Theoretical Contents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3)A.E v o l u t i o n a n d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F u n c t i o n a l E q u i v a l e n c e (3)B. Definition and Guiding Significance of Nida’s Functional E q u i v a l e n c e (5)II. General Introduction of Brand Names (8)A.D e f i n i t i o n o f B r a n d Names (8)B.F u n c t i o n s o f B r a n d Names (8)1.I n f o r m a t i v e Function (8)2.A e s t h e t i c Function (9)3.V o c a t i v e Function (10)III. Contemporary Ways of Translating Brand Names (12)A.L i t e r a l Translation (12)B.L i b e r a l Translation (13)C. Transliteration (14)D.C o m b i n a t i o n o f L i t e r a l T r a n s l a t i o n a n dT r a n s l i t e r a t i o n (16)Conclusion (18)Bibliography (20)摘要品牌名称是指品牌中可以用语言称呼的部分,也是区别于其他商品和服务的标志,使消费者易于辨认从而促销商品。

从“功能对等”翻译理论看商标的翻译

从“功能对等”翻译理论看商标的翻译

学术研讨Academic research■ 邓娜从“功能对等”翻译理论看商标的翻译摘要:随着全球化的整体到来,国与国之前的商贸往来空前繁盛,各个国家的商品都走向国际,商标作为其商品的标志,企业的象征,企业的外包装,更是作为产品给人的第一印象出现在消费者的眼前,如何使它国的消费者接受并且成为开拓国际市场成功的第一步,所以其翻译变得尤为重要。

纵观国内外商标翻译的各种成功案例,“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对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功能对等的词汇对等、文化对等、目的对等这三项翻译原则来分析功能对等对商标翻译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功能对等”;商标;翻译商标是商品或者企业将本身宣传给消费者一个重要的外包装。

这在商品销售过程中十分重要,一个释义贴近企业,能完美展示企业文化,特征及其精神的商标是尤为重要的。

而在跨文化,跨国交流传播时,企业或产品的商标如何在不损失原文含义,又能受众接受并熟记的商标翻译则更加重要。

为达到给予不同语言的消费者以源语言消费者一样的体验与感受,达到目的对等的要求,“功能对等”理论,又名“动态对等”理论,则能给予最全面、最科学的理论指导作用。

1商标翻译困难成因1.1文化差异在不同的国家,文化差异不仅存在历史层面,以及人们接受特定事物的观念,还表现在思维方式和沟通方法上。

Culture这个词来源于拉丁语,原意是“培养,栽培”的意思。

文化像个洋葱,有多层的皮,每个层面都包含一个关于你的标签,例如教育背景、肤色、生于何年代,学的是什么科学,兴趣是什么等,这些都组成了一个个体。

而一个包含这样的团体,与另外一个团体之间又有更多地差异。

文化也像一座冰山,水上的部分是可以观察到的部分,也是容易通过模仿而学习到的部分:饮食习惯,穿着,建筑,音乐,问候方式,语言等、但水下的部分是隐藏着的,却是巨大的:包括价值观,态度和信仰。

例如一个西方人到日本生活,学会日本人鞠躬很容易,但是要学会见不同的人鞠不同的度数的躬就很难。

功能对等理论视域下的商标名称汉译

功能对等理论视域下的商标名称汉译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论《亚瑟王之死》中的骑士精神2 论译语本土化的可行性与局限性3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的分析4 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对比5 Analysis on Heathcliff's Personality in Wuthering Heights6 《老人与海》和《白鲸》的生态意识对比7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Sense and Sensibil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oreignization and Domestication8 红色,英汉词汇差异的文化理据9 五官习语的翻译10 The Symbolic Meaning of Setting and Characters in Howards End11 英语课堂中的口语纠错策略12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汉语公示语的英译13 广告语篇的语用分析14 从浪漫主义角度剖析《海上钢琴师》在中国流行的原因15 《乞力马扎罗的雪》中概念隐喻分析16 近年来汉语中英语借词的简析17 浅析《宠儿》中塞丝背上的树的形象18 文化碰撞和融合——探讨少数裔文化在美国主流文化下的生存19 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恋爱中的女人》中女性的形象20 《哈利波特》中西弗勒斯•斯内普的人物分析21 功能对等理论透视下的影视片名翻译22 英语新闻标题中名转动词的认知阐释23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爵士乐时代的新潮女郎24 谈英语教学中导入文化背景知识的必要性25 国际贸易往来电子邮件写作原则26 《哈克贝利•芬恩历险记》中对自由的追寻27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海明威小说中的英雄伦理观和英雄形象研究28 论中西文化中家庭观念的差异29 从合作原则看《傲慢与偏见》中的会话含义30 Oscar Wilde’s Aestheticism on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31 非言语交际及其在二语教学中的运用32 浅析卡夫卡小说中的荒诞意识33 欧•亨利短篇小说艺术手法浅析34 浅析“红”和“黑”在中英文中的文化及语义对比35 从意象的角度看劳伦斯短篇小说中女性的婚姻爱情观36 汉英翻译中的多余词现象37 汉英植物隐喻对比研究38 动物习语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39 中介语对二语习得的影响探究40 从《鲁宾逊漂流记》看性格对命运的影响41 对林语堂的《吾国与吾民》几种中译本比较研究42 中国时政新词翻译探析43 论世纪年代以来美国文化冲击对中国青少年的影响及教育策略改革的应对措施44 英汉动物词语文化内涵的差异45 The Study of Humor in 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operative Principle46 《飘》中的家园意识探究47 文化图式理论视角下汉英动植物联想意义比较48 The Principles and Approaches of Brand Name Translation49 星巴克营销策略研究50 A Study of the Causes of Tess's Tragedy51 A Tentative Study of Affective Factor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52 论《黄墙纸》中女主人公女性主义思想的局限性53 试论盖茨比对其梦想生活的追求54 小王子旅途的象征意义55 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及策略56 V ocabulary Teaching Based on Pragmatic Approach57 模糊语言在商务英语沟通中的语用功能58 从跨文化交际角度论委婉语的翻译59 从电影《吸血鬼日记》分析现代西方人们新的价值取向60 浅析《红字》中象征手法的运用61 论交际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62 艾米丽·狄金森的诗歌主题分析63 希腊神话对英语语言的影响64 英语阅读有效教学活动设计研究65 The Application of Cohesive Devices in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Literary Works66 《弗兰肯斯坦》中怪物身份的矛盾性67 On the Character of Scarlett O’Hara and the Transition of American Society68 论小说《看不见的人》中的象征主义69 从电影《饮食男女》看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70 浅谈商务英语于商务信函中的运用71 霍桑的《胎记》中乔治亚娜的死的深层原因探究72 虽不起眼,但不可或缺:从《洛丽塔》中的小人物看亨伯特悲剧的必然性73 从功能对等理论角度浅析有关“狗”的汉语四字格成语的英译及方法74 The English Translating of Chinese Neologisms in Political Documentation: Methods and Strategies75 (日语系毕业论文)关于中日赞赏语的比较研究76 男权社会女性意识的觉醒——弗吉尼亚·伍尔夫女性主义文学研究77 《汤姆叔叔的小屋》中的圣经人物原型分析78 黑人英语克里奥起源论79 《麦琪的礼物》看语境在中英翻译中的影响80 对大学课程中“旅游英语”的教材分析81 从女性主义看《兔子,跑吧》中女性形象82 A Contrastive Study on Meanings of Animal Words in English and Chinese83 论中学英语学习策略84 试论英语中的歧义与翻译85 中西丧葬礼俗的对比研究86 论奥斯卡•王尔德的矛盾性——从传记角度解读《奥斯卡•王尔德童话集》87 维多利亚时期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88 论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对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89 A Study of Intertextuality in Advertising Text90 《永别了武器》悲剧特征的分析91 从目的论角度看英语广告中双关语的翻译92 The Major Characters in Wuthering Heights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Ethics93 论福克纳《八月之光》中的耶稣形象94 The Features of Classic-literature-based Movies Showed in Pride and Prejudice95 中英酒俗对比96 浅谈自有品牌在中国零售企业的发展97 Communicative Functions of Silence in Conversations98 背诵在中学英语学习中的作用99 莎士比亚的悲剧对当代女性的影响100 汉英翻译中的中国式英语产生的原因及对策101 Analyzing Holden's Character in The Catcher in the Rye102 从《小妇人》看男性缺失时十九世纪美国女性的成长103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沉默行为的解析104 说谎的语用顺应性分析105 盖茨比的悲剧成因分析106 论托妮莫里森《最蓝的眼睛》中的母女关系107 浅谈来自《圣经》的英语习语108 《傲慢与偏见》与《劝导》中婚姻模式的对比研究109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企业简介汉英翻译110 论初中生英语学习资源策略培养111 从《恋爱中的女人》看劳伦斯的男性霸权意识112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在《傲慢与偏见》翻译中的体现113 西餐命名在认知语言学中的调查与研究114 论小组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115 《东方快车谋杀案》中的伦理困境116 广告英语的特点及其翻译探索117 凯特肖邦作品中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主题研究118 中美家庭教育比较—文化差异对家庭教育的影响119 追求女性自我意识的孤独灵魂——评《觉醒》中的爱德娜120 从关联理论分析辛弃疾的诗词翻译121 从文化角度谈商标的中英互译122 A Study of Adaptation Theory in Advertising Translation123 英汉文化差异对商标翻译的影响124 新课标指导下的中学英语语法教学125 论反语的语用功能126 跨文化交际中社交语用失误及应对策略127 论《劝导》中女性角色的地位128 论《宠儿》中的象征意象129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萨宾娜和特蕾莎的人物分析130 从《飘》中人物性格分析看适者生存的道理131 浅析Grice的会话合作原则在求职面试中的应用132 An Analysis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through Idioms133 从《丧钟为谁而鸣》看海明威的生死观134 由英汉亲属称谓语看中英文化差异135 An Interpretation to The Characters in Nella Larsen’s Novel—Passing136 解读《女勇士》中“乡村医生”里的鬼137 中西方新闻报道看道德观差异138 浅析国际商务谈判文化因素及其对策139 《推销员之死》中男主人公悲剧命运分析140 文化意识与外语教学141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及其作用142 从社会符号学角度浅谈汉语“一”字成语翻译143 中英委婉语语用功能的对比研究144 An Analysis of Imprisonment and Liberation in Great Expectations145 双重文化下的文化选择——解析电影《刮痧》中中国移民的文化身份危机146 哈代的悲观主义和宿命论在《德伯家的苔丝》中的体现147 论狄更斯《雾都孤儿》中南希的人物性格148 《哈利波特》的原型——亚瑟王传奇149 试论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150 A Comparative Study on Gratitude Expressing Approache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Relatives 151 《喜福会》中的中美文化冲突152 从顺应论的角度谈英文电影片名的汉译153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Symbolic Meanings of Color Red Between The Scarlet Letter and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154 对《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的性格分析155 从《生活大爆炸》看美剧字幕翻译的文化转向156 浅析信息时代的汉语新词语英译策略157 Cultural Influences on Business Negotiation between China and Japan158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159 幼儿英语口语培养160 A Brief Analysis of China English and Its Future161 女性意识在《红字》中的表现162 中西方礼貌用语对比分析163 英语听力理解障碍及应对策略164 An Analytical Research on the Errors in Junior High Students’ English Writing( )165 《女勇士》中美国华裔身份危机的探寻166 影响英语专业学生阅读理解因素的分析及对策探讨167 试析运动品牌口号语的中英译失误168 英汉称谓语的文化差异与翻译--以《京华烟云》为例169170 英汉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对比及其翻译171 Analyses of the Morels’Oedipus Complex in Sons and Lovers172 英汉死亡委婉语的文化差异及其分类对比173 从《远离尘嚣》和《无名的裘德》看托马斯•哈代的婚恋观174175 林肯话语中幽默特征的分析176 初中英语听力水平调查研究---以钢城十二中为例的个案调查177 拜伦式人物—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的弗洛伊德解读178 论《弗兰肯斯坦》中怪物悲剧的必然性179 佛罗多与亚拉冈:悲剧虚构型模式中的低模仿英雄与喜剧虚构型模式中的高模仿英雄180 English-Chinese Advertisement Translation181 《麦田中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异化182 比较《简•爱》中女性“陈规形象”与《飘》中女性“新形象”183 数字“三”的文化意蕴及其翻译方法184 论中英商标翻译中的文化差异185 从功能派翻译理论中目的论的角度谈广告翻译186 观春潮:浅析“戏仿”背后海明威性格阴暗面187 从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中看中西方文化差异188 从功能对等理论角度看校训的汉英翻译原则189 从文化角度看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190 礼貌原则在商务英语中的运用191 中国现代散文风格精彩再现——评张培基教授《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192 Yellow Peril–the Image of Fu Manchu in the West193 《冰与火之歌》的人文主义分析194 A Study on Humanity——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David Copperfield195 《野性的呼唤》中的人性和野性196 论《汤姆琼斯》中流浪汉模式的继承与创新197 An Analysis of Verbal Humor in American Sitcom Friend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operative Principal198 功能对等理论视域下的商标名称汉译199 由王尔德的《莎乐美》探究法国象征主义对其唯美主义的影响200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Celebration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Festivals。

功能对等理论下翻译策略在英语商标汉译中的运用

功能对等理论下翻译策略在英语商标汉译中的运用

功能对等理论下翻译策略在英语商标汉译中的运用摘要:本研究主要探究功能对等理论在英语商标汉译的应用,以提高英语商标在汉语市场的传播效果。

经过对现有商标翻译的分析,本研究发现当前的英语商标汉译存在一定的问题,不够清晰明了,难以让汉语消费者获得良好的识别与诠释效果。

因此,本研究结合实际翻译问题,运用功能对等理论,提出了一系列可行的商标翻译策略和方法。

在本文中,强调了功能对等理论在英语商标汉译中的重要指导作用。

在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许多翻译策略也被灵活运用。

如直译法、音译法。

这些翻译策略的运用使汉译的商标保持了与原商标相似的功能,使得汉语消费者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商标的特色、用途和价值等,避免出现汉语中不符合语言规律的表达方式,从而准确传达品牌意识和情感。

关键词:功能对等理论,英语商标,翻译引言: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越来越多的海外企业走出国门,将产品销往中国。

中国消费者接触国外出口商品的第一印象就是产品的品牌名称。

因此,如何对英语品牌名称进行原汁原味的汉译,对于目标市场的消费者来说至关重要。

因此,外国产品进入市场,提升品牌的文化内涵和产品质量非常重要。

因此,将品牌名称翻译成目标市场消费者可以接受的名称至关重要。

一、直译法在词汇对等中的应用直译法是指直接翻译原文的字面意思,译出的中文往往与英文原文意思相同。

一般来说,如果商标原名本身具有特定含义或某种象征意义,我们应尽量考虑直译。

有很多商标就是按照这种方法翻译的, 例如,汉堡王 (BUEGER KING), 马丁博士 (Dr martens), 微软(Microsoft), 等等. 英国著名汽车品牌“Lotus”,直接翻译为“莲花”, 能给人许多美好的联想:莲花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的高洁、质朴;莲花 "香远益清 "的芬芳、"亭亭玉立 "的姿态、"清丽脱俗 "的神韵、"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的不加修饰的自然美,无与伦比的脱俗气质。

毕业设计(论文)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商标翻译研究[管理资料]

毕业设计(论文)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商标翻译研究[管理资料]

湖南文理学院芙蓉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A Study of Brand Name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商标翻译研究学生姓名:罗菁学号:08050426专业班级:英语0804班指导教师:谭照亮完成时间:2012年5月A STUDY OF BRAND NAME TR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 EQUIV ALENCETHESISSubmitted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The degree of Bachelor of ArtsIn Forong college of Hun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By Luo JingSupervisor: Tan ZhaoliangMay 2012Furong College of Hun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湖南文理学院芙蓉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任务书湖南文理学院芙蓉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成绩评定表(指导教师)备注:指导教师评语应从以下几方面评价。

1. 学习态度、纪律情况;2. 完成任务书规定工作情况(含对论文翻译的评价);3. 查阅和应用文献资料能力;4. 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能力;5. 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7. 创新与成效。

湖南文理学院芙蓉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成绩评定表(评阅教师)备注:论文评阅人评语应从以下几方面评价。

1. 完成任务书规定工作情况;2. 毕业设计(论文)的难度与工作量;3. 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能力;4. 内容的正确性和撰写规范化程度;5. 创新与成效。

湖南文理学院芙蓉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成绩评定表(答辩委员会)备注:答辩委员会评语应从以下几方面评价。

浅谈商标翻译与“功能对等”

浅谈商标翻译与“功能对等”

浅谈商标翻译与“功能对等”商标翻译是一种特殊文体的翻译,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情况下有着特殊的意义.“功能对等”理论对英汉商标互译对其有积极指导意义。

标签:商标翻译功能对比音意融合拼缀创新商标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符号。

商标的命名的目的不仅仅是执行语言符号的指谓功能,更重要的是诱导译语潜在消费者购买译名符号所指的商品。

实践证明,商标翻译的特点之一是如何激发顾客的共鸣,得到消费者的认同,并为新兴市场的开拓提供有利条件。

而能够用来有效指导商标翻译的是“功能对等”原则。

一、商标翻译特点与“功能对等”原则商标名是凝聚命名者旨趣的广告语,根据美国广告大亨 E.S.鲁易斯(E.S.Lewis)的AIDA原则,一个成功的广告应具备以下四点:attention(诱人注意),interest(引起兴趣),desire(刺激欲望),令人行动(action),它必须明确、清楚和一目了然,便于记忆。

商标词还应具备一定思想性和内涵,具有象征意义,易使人产生联想,更能激起人们的兴趣,加深人们对商品的印象,最大限度地满足潜在消费者的兴趣和欲望。

因此,商标名的翻译不应以“忠实原文”为准则。

在众多的翻译理论中,以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Eugene Nida)为代表的“功能对等”原则(Functional Equivalence)可以作为指导商标翻译的重要理论依据。

需要指出的是:“功能对等”原则有“理想标准(ideal)”或“最高标准(maximal)”和“现实标准(realistic)”或“最低标准(minimal)”之分。

理想标准要求译作对目的语读者产生的效果与原作对源语读者产生的效果完全一致。

现实标准要求译作对目的语读者产生的效果是:有可能自己体会到原作对源语读者必定会产生的怎样的效果。

由于“理想标准”是分厂苛刻的,因此,本文讨论的“功能对等”原则指的是“现实标准”,即能否通过译文(商标)在读者(潜在消费者)心目中产生与原文读者(源语消费者)相同或类似的概念或形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功能对等论和关联翻译论指导下的商标翻译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在当下全球化时代,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愈发频繁,越来越多的国外商品涌入中国市场,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国内商家把眼光投向国际市场。

在这样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商品商标品牌的翻译就显得十分重要。

本文以功能对等论和关联翻译论为指导依据,分析如何有效地进行商标翻译。

关键词:商标翻译功能对等论关联翻译论
在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一个好的商标会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并激起他们的购买欲望,从而迅速进入消费市场,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

然而商标翻译并不是简单的语言转化,而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

因此,商标翻译在传神地表达产品的特点和性能的同时译出其文化内涵,对企业的国际形象和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地位至关重要。

本文从功能对等论和关联翻译论探讨在新的市场消费环境下如何有效进行商标翻译。

一、功能对等论指导下的商标翻译
翻译是通过语言媒介将一种语言转换成另外一种语言。

由于受到两种不同民族文化和历史背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转换过程中的“源语”和“目标语”的意义并不完全对等。

当代翻译理论的奠基人、美国翻译理论大家尤金·奈达提出“动态对应”(功能对等)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目标语读者应该以源语读者理解原文的方式来理解译文[1]。

该定义旨在强调功能对等是译文和原文在语言
功能上的对等而非语言形式上的对等。

奈达重视译文在源语和目标语读者心中的反应是否相似而非只关注语言形式的对应。

功能对等理论重点是目标语读者对于译文的反应,因此,根据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在进行商标翻译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目标市场消费群体对于译名的心理反应度和情感接受度。

这就要求译者在商标翻译过程中不仅考虑目标语言文字的表达形式,更重要的是考虑目标消费群体的生活环境和社会文化背景。

文化与语言的关系密不可分[2]。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的行为,两种语言的交流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两种文化的交流。

商标是浓缩的广告,更是浓缩本国的文化精华。

因此,在商标翻译中,对于文化差异的处理显得尤为重要。

文化的差异往往使人们对于同一事物或者理念有着不同的理解,即联想和解释。

一种文化中具有良好意义的事物在另一种文化中可能就会变成忌讳的事物[3]。

商标不仅要将产品的基本信息展现给消费者,更要将本民族的文化传达到目标消费群体的内心;不仅要体现本民族特色,更要尊重目标市场消费群体的民族感情。

由此可见,在商标翻译中如何有效处理文化因素的影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例如,“美的”电器现如今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商标,它的广告词“美的,原来生活可以更美的”更是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然而,“美的”出口电器商标译名在最初采用的是汉语拼音“meidi”,但是在进入国际市场以后销售不佳,因为“meidi”在英语中的读音是[meidai],让英美国家的消费者
很容易联想到may die,所以“meidi”是一个失败的商标翻译,译者只考虑了语言的字面意义,却没有考虑到其隐含意义,更没有了解目标消费市场国家的文化风俗习惯,后来“美的”电器公司发现了这个翻译败笔,将其译名改为“midea”,与my dear谐音,很快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和喜欢,成功打开了国际市场。

可见尊重目标市场国的文化风俗习惯对于企业产品占领市场获得消费者有多么重要。

再如,美国的名牌香烟“marlboro”,中文译名为“万宝路”,会让中国的消费者联想到面前有一条通向财宝的大路,激起购买欲。

译者在翻译marlboro时就充分考虑到中国消费者的民族心理,激起他们购买的冲动,堪称完美,给观众和消费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自其打入中国市场后,销路一直领先,尤其是受到上层人士的喜爱。

现在“万宝路”品牌从最初的烟草品牌发展到现在知名的服装时尚品牌,其成功的商标翻译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关联翻译论指导下的商标翻译
关联论是由sperber和wilson于1986年提出的,是语用学下的一个重要理论。

目前该理论已经被广泛运用到各个领域,翻译也深受其影响,关联理论指导下的翻译理论被称作关联翻译论。

关联理论是一种认知理论,同时也是一种交际理论。

sperber和wilson 突破传统的语境观,提出“认知环境”的概念并主张用“互明”来代替原来的“互知”[4]。

同时,他们提出:认知环境就是一系列事实和假设构成的集合,互明就是双方共同明白的信息或事实。


联翻译理论认为,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要想在目标语读者中间产生预期的效果,译者就需要准确把握源语作者的意图并做到有效表达,使之在源语作者和目标语读者之间达成“共识”,即“共同认知环境”。

由此可见,形成共同认知环境这一过程涉及三个方面的交际者:源语作者、译者和目标语读者。

译者在这个过程中起到的是“桥梁”的作用,联系并且沟通着“桥”的两端:源语作者和目标语读者。

译者的这种双重身份要求其在翻译实践中寻求翻译的最佳关联。

关联论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假设每一个跨文化交际行为都存在着一个最佳关联,关联论寻求翻译中信息与语境的最佳关联,这种最佳的关联离不开最好的语境效果[5]。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根据关联原则选择最恰当的语境,根据源语文本准确揣测源语作者的意图和暗含意义,考虑并结合目标语读者群体的接受度进行最佳翻译,从而达到源语作者和目标语读者情感上的契合。

由于汉英两种语言承载的各自文化的差异,在情感表达上中西方也存在很大不同。

西方人表达直截了当,东方人委婉含蓄。

这种情感表达的差异给翻译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以最少的努力获得最佳的语境效果进而达到最佳关联。

此外,关联翻译理论指导下产生的“直接翻译”和“间接翻译”两个概念是从认知和语境角度指导翻译实践的。

所谓的直接翻译是保留源语的语言风格和文化内涵;间接翻译是保留基本的认知意义,在表达形
式上做较大的改动[6]。

商标翻译作为一种特殊的翻译形式,只保留源语的语言风格和文化内涵仅仅满足的是源语国家消费者的要求,却没有达到对于最重要的目标语市场消费者的要求。

商标翻译最重要的因素,即决定商标翻译结果的关键因素是目标市场消费者对于商标的满意度。

要很好地把握这部分群体的心理和情感需求,翻译源语商标时需对其进行再创造,从关联翻译论最佳关联的视角将“直接翻译”和“间接翻译”完美结合。

例如,目前在国内市场另一款非常畅销的饮料“雪碧”可谓是家喻户晓,英文名为“sprite”,意为“鬼怪、小妖精、调皮鬼”,原来是“可口可乐”广告上小孩的名字。

1961年,“可口可乐公司”把sprite这个醒目的名字挪用到新推出的柠檬味型软饮料。

作为一种饮料,sprite译为“雪碧”可谓煞费苦心,译者进行了传神处理:雪:有寒意,冰冷;碧:清澈碧蓝,玲珑剔透,两者合起来会立刻让人有“晶晶亮,透心凉”的感觉。

尤其是在大夏天,这样的饮料名会让人眼睛一亮,从内心透出一股清凉,听着就想喝。

译者对信息与语境进行了再创造,用一种新颖别致的形式把信息与语境作了最佳关联,将语境翻译的效果表现得淋漓尽致。

再如,洗发水rejoice,其本义是“高兴”,可是它作为一个洗发水品牌的商标,如果只是简单地翻译成“高兴”,就会让消费者看了以后啼笑皆非,失去了洗发水本该有的韵味,消费者在购买的时候就会很犹豫。

所以将rejoice从一个非常新奇的角度翻译成“飘柔”,使消费者对产品产生了浓厚的兴
趣,因为一看到这样的商标,消费者很自然就会想到自己用了这款洗发水后会拥有一头又飘又柔的秀发,心情也会变得很愉悦。

“rejoice”如果只是简单地保留其原来的内涵及文化底蕴,就会让目标市场消费者对产品产生兴趣,因此,对其进行再创造非常重要。

可见创新在当今市场环境下的商标翻译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总之,在越来越国际化的市场上,商标作为连接商品和消费者的文化桥梁,成功的翻译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利益。

在整个翻译过程中,强大的理论指导,即功能对等论和关联翻译论对翻译实践影响深远。

除了掌握深厚的理论基础外,译者也要对目标市场消费需求做好充分调查,并且充分考虑目标市场的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抓住当下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消费需求,采用恰当的翻译策略,这样才会呈现给大众一个印象深刻的商标翻译。

参考文献:
[1]nida.eugene nguage’culture and
translat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3.
[2]郭建中.文化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
[3]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4]sperber d,wilson d.relevance:
communication&cognition[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5]谭载喜.新编奈达论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
[6]张春柏.直接翻译:关联翻译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j].中国翻译,2003(4):15-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