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地铁轻轨路线图详细

东莞地铁轻轨路线图详细
东莞地铁轻轨路线图详细

1 总论

规划名称及项目背景

规划名称:《东莞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调整)》、《东莞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2~2016)》

东莞市于2004年编制完成了《东莞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2008编制完成了《东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于2009年7月通过了国家相关部门的审批。为结合珠三角城际轨道线网及各镇区发展需要,对原有的2号线虎门至长安段、3号线常平以东段等线路进行了局部调整,远期规划形成4条市域骨干线路,总长219.2km,共设置车站总76座,其中城市轨道间换乘枢纽车站4座,途经22个镇区。

图1-1 东莞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图

规划范围与年限

规划范围即东莞市域范围,包括32个镇街,面积为2465平方公里。

近期建设规划拟定年限为2020年。

东莞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建设时序方案

线路起终点站长度(km)开工年完工年累计通车里程(km)

1号线一期望洪城际站-黄江中心站20122016

3号线一期东莞东站-长安新区南站20142018

2号线三期虎门火车站-长安新区站1620152019

3号线二期东莞东站-企石博厦站20162020 4号线黄江中心站-清溪汽车站20162020

合计

规划主要内容

(1)1号线(一期)工程

1号线工程起点望洪站位于洪梅镇、望牛墩镇交界处西部干道与望洪路路口北侧,本站与穗莞深城际线及佛莞惠城际线形成综合换乘枢纽。出望洪站后,线路往东高架跨过赤滘口河沿西部干道进入道滘镇,后跨过广深高速后沿万江路进入万江街道,在新人民医院站前线路由高架转入地下。出汽车总站后,线路拐向东南下穿东江,沿鸿福西路进入南城街道,在鸿福路站与2线换乘。而后线路沿鸿福东路进入东城街道,过新源路站后线路向南拐入莞长路(107国道),在东城南站与莞惠城际线换乘。过水濂山路站后进入大岭山镇,经建设路进入松山湖片区,并在此设松山湖站与R3线换乘,线路下穿莞深高速后,沿松佛路进入大朗镇,在湿地公园站后线路经富民中路拐入黄江镇,在莞深高速公路黄江收费站南侧设黄江中心站,也是本次设计的终点站,本站与R4线换乘。

1号线(一期)全长公里,共设21座车站,其中地下站12座,高架及地面站9座,5个为换乘站。

(2)3号线一、二期工程

3号线一、二期工程起点长安新区南站位规划长安新区临海商务区南端。出长安新区南站后,线路沿长安新区中轴线向北敷设,在湖滨体育公园东侧交椅湾大道南侧设长安新区站,本站与2号线南延线形式十字换乘,后线路沿靖海中路进入长安镇,顺次沿靖海中路、正大路、省道358、长青南路、德政中路、莞长路敷设,其中在振安路路口金沙广场旁设长安金沙站,本站与穗莞深城际线换乘。后线路向北转入莞长路(G107),进入大岭山镇,沿着新城路进入松山湖片区,并在此设松山湖站与R1线换乘,线路下穿莞深高速后,在迎宾路路口设松山湖北站与莞惠城际线换乘,后线路沿东坑与大朗交界处进入常平镇,在广深铁路东莞站前设东莞南站,京九铁路东莞东站前设东莞东站,后线路向北沿环常北路进入桥头镇,沿东平大道进入企石镇,在博厦村附近设企石博厦站,为本线的终点站。

图1-3 3号线平纵断面示意图

3号线一、二期工程,全长66.221km,共设24座车站,其中高架10座,地下车14座,6个换乘站。

(3)2号线三期工程

2号线三期工程起点位于2号线(东莞火车站~虎门火车站段)设计终点(DK37+)。线路沿莞长路东侧向南敷设,并由高架线转入地下线敷设方式。线路从莞太路下方、穗莞深城际线隧道上方斜穿而过进入虎门镇中心区连升路。顺次沿连升北路、连升中路、连升南路敷设,分别在体育路路口设虎门北站,虎门大道路口北侧设虎门大道站,金捷路路口设虎门金捷路站,光明路路口南侧设虎门光明路站,宴岗村东侧设虎门南站。后线路在信义路路口向东下穿磨碟河进入规划长安新区,在湖滨体育公园北侧设长安新区西站,交椅湾大道南侧设长安新区站,为2号线三期工程的终点站,本站与3号线换乘,并预留与深圳轨道交通网络衔接的条件。

图1-4 2号线三期平纵断面图

(4)4号线一、二期工程

4号线工程起点黄江中心站位于黄江镇公常路与清龙路路口南侧,本站与1号线接驳换乘。出黄江中心站后,线路沿公常路高架敷设,在龙见田村南侧斜

穿地块,跨过莞深高速进入黄江镇东部清龙路,在下围村北侧设置黄江东站。后线路沿清龙路,莞深高速东侧南下,进入塘厦镇后拐入塘龙路。顺次沿塘龙西路、塘龙中路、塘龙东路敷设,分别在田心路路口设塘厦西站,塘福路路口设塘厦中心站,东兴大道路口设东兴大道站。出东兴大道站后,线路斜穿地块上跨塘厦高架桥拐入江源路,在东深二路路口设塘厦东站。后沿塘清路进入清溪镇,在彭程路路口设清溪南站,出站后向北拐入康怡路,在聚富新村北侧设清溪站,清溪汽车站南侧设置清溪汽车站。

4号线工程,全长26.780km,共设9座车站,均为高架站。

2、车辆段及综合基地

全网规划车辆段及综合维修基地1处,位于东城区东北,车辆段2处,分别设在常平镇岗梓村附近和黄江,停车场5处,分别设在道滘、长安、大岭山、企石、清溪,具体情况如下。

车场功能定位一览表

线路名称位置功能用地规模(ha)

1号道滘停车场

道滘镇昌平村与扶屋

水村之间

车辆停放15图1-5 4号线平纵断面示意图

3、主要技术标准

1)正线数目:双线

2)最高运行速度:120km/h

3)线路平面曲线最小半径

(1)正线:一般情况为1200m;困难情况为850m;特别困难为400m (2)联络线、出入线:一般情况为200m;困难情况为150m

(3)车场线:一般情况为150m;困难情况为110m

2 环境现状调查与分析

自然环境

2.1.1 地理位置

东莞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口东岸,东江下游三角洲,地处东经113°31′-144°15′,北纬22°39′-23°09′。最东是谢岗的银瓶嘴山,与惠州是接壤;最北是中堂大坦乡,与广州市、惠州市隔江为邻;最西是沙田西大坦西北的狮子洋中心航线,与广州隔海相望;最南是凤岗雁田水库,与深圳市相连,毗邻港澳,处于广州至深圳经济走廊中西间。

东莞市行政区总面积2465平方公里,下辖4个区(莞城、南城、万江、东城)和28个镇(石碣、石龙、茶山、石排、企石、横沥、桥头、谢岗、东坑、常平、寮步、大朗、黄江、清溪、塘厦、凤岗、长安、虎门、厚街、沙田、道滘、洪梅、麻涌、中堂、高埗、樟木头、大岭山、望牛墩),无县一级建制。本次建设规划的规划范围为东莞市域范围,包括32个镇街,面积为2465平方公里。

2.1.2气象

东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无长冬,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温差振幅小,季风明显。1996~2000年,年平均温度为23.1℃。一年中最冷为一月份,最热为七月份。年极端最高气温37.8℃,年极端最低气温3.1℃。1996~2000年年平均日照时数为小时,占全年可照时数的42%;一年中2~3月份日照最少,7月份日照最多。雨量集中在4~9月份,其中4~6月为前汛期,以锋面低槽降水为多;7~9月份为后汛期,台风降水活跃。1996~2000年年平均雨量为1819.9毫米。常受台风、暴雨、春秋干旱、寒露风及冻害的侵袭。

2.1.3地质、地貌

在地址构造上,东莞位于北东东向罗浮山断裂带南部边缘的北东向博罗大断裂南西部、东莞断凹盆地中。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地貌以丘陵台地、冲积平原为主,丘陵台地占%,冲积平原占%,山地占%。东南部多山,尤以东部为最,山体庞大,分割强烈,集中成片,起伏较大,海拔多在200~600米,坡度30°左右;中南部低山丘陵成片,为丘陵台地区;东北部接近东江河滨,陆地和河谷平原分布其中,海拔30~80米之间,坡度小,地势起伏和缓,为易于积水的埔田区;西北部是东江冲积而成的三角洲平原,是地势低平、水网纵横的围田区;西南部是滨临珠江的江河冲击平原,地势平坦儿低陷,是

受潮汐影响较大的沙咸田区。

2.1.4 水文

东莞市分别属于东江秋香口以下和东江三角洲2个三级区,其上分别属于东江和珠江三角洲2个二级区,同属珠江区辖区内河流主要有东江、石马河、寒溪河和东营运河。其中东江及其支流是主要的饮用水源地。

社会环境概况

2.2.1 东莞城市经济发展现状

2009年,东莞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重冲击,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9年东莞市生产总值(GDP)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亿元,增长%;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下降%;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增长%。三大产业比例为::。人均生产总值达56591元,增长%。

从历年增长速度来看, 2000年以后的年增长速度相对1990-2000年有所下降,说明东莞经济发展经历了快速发展阶段,发展日趋稳定,同时面临产业结构转型问题,从下图可看出,2009年是东莞社会经济发展最为严峻的一年。

图2-1 东莞市历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

2.2.2 城市人口

2009年东莞市总人口万人,人口数量在广东省居广州、深圳之后,位列第三。其中户籍人口万人,外来暂住人口430万人,外来暂住人口约为户籍人口倍,外来暂住人口比重较大,导致东莞市常住人口数浮动较大。相比去年常住人口下降较为明显,主要是由于外来暂住人口的减少,相比去年减少%,这与

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工厂不景气、出现外来务工人员返乡潮现象密切相关。

此外,至2000年以后,外来暂住人口的增长速度明显低于1990-2000年期间,说明东莞在上个世纪90年代经历了快速发展阶段,外来务工人员基本达到饱和,且外来暂住人口受东莞经济发展影响较为严重。而户籍人口至1990年起基本保持%%的速度增长,增长速度较为稳定。

2.2.3 现状东莞城市土地利用

伴随着东莞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也不断扩张,全市的可建设用地日益减少。截止2009年12月,建成区土地面积达到780.15 km2,相比去年增加了%,目前东莞经济仍以粗犷式发展模式为主,土地利用率相对较低。

对比历年数据,2000—2005年期间,东莞市建成区土地面积增速最快,平均达到35%的增长水平,说明该期间经济发展迅猛,至2005年建成区土地面积达到平方公里;2007—2009年期间土地扩展放缓,以5-10%的速度增长。建成区土地面积速度的放缓,不仅与该期间社会经济相关,也与东莞市日益枯竭的可利用土地资源相关。

2.2.4 城市交通现状

东莞市域内道路网络发达,城区与各镇街之间主要通过高速公路和国、省道连接,高速公路和国、省道构成了东莞市以老城区为中心呈放射性形态的道路网基本骨架。2008年东莞全市等级公路达到4598.13公里,等级公路密度达到1.87km/km2,其中主要以一级、二级公路等高等级公路为主,分别占到等级公路的%和%,高速公路长度207公里,密度8.40公里/百平方公里,成为我国公路密度最大的城市。

规划范围内的环境质量现状

2.3.1 水环境

2009年度东江东莞段整体水质状况为优,所有监测断面均符合国家地表水Ⅱ类水质标准,全年监测结果显示,在参与评价的23个项目均没有出现超标。整体水质与去年相比保持稳定达标。

饮用水源水质继续保持良好,市区饮用水源地全年各月份的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年平均达标率为100%。所有监测项目均达到国家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与去年相比,监测河段的水质仍然保持Ⅲ类水质。

2009年东莞运河监测河段水质污染明显减轻,达到地表水Ⅳ—Ⅴ类标准。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下降了%、总磷下降了%,溶解氧年均浓度有所上升,东莞运河水质保持持续改善的趋势。

2.3.2 大气环境质量

2009年,东莞市的空气污染指数年均值为57。空气质量为优良的天数为361天,占全年的%(全年有效监测天数为364天)。主要污染物SO2、NO2、PM10的年均浓度分别较2008年下降了%、%和%。

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值为毫克/立方米,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对比2008年下降毫克/立方米。

二氧化氮年平均浓度值为毫克/立方米,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对比2008年下降毫克/立方米。

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浓度值为毫克/立方米,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对比2008年下降毫克/立方米。

灰尘自然沉降量的年平均浓度值为吨/平方公里?月,符合广东省标准,对比2008年上升了吨/平方公里?月。

降水pH年均值为,对比2008年上升个pH单位,酸雨频率为%,比去年下降了%。

综上所述,2009年度市区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均符合国家二级标准,降尘符合广东省标准,降水PH值略有上升,酸度略有下降,酸雨频率有所下降,市区环境空气质量良好。

2.3.3 声环境

市区声环境质量保持良好,各类噪声年均等效声级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中的相关标准。

市区建成区范围内,主要交通干线的道路交通噪声昼间等效声级平均值为分贝,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4类区(城市交通干线两侧区域)昼间标准,比2008年度上升了分贝。

市区区域环境噪声昼间等效声级平均值为分贝,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2类区(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昼间标准,比2008年度下降了分贝。

2.3.3生态环境

全面加强1103平方公里市域生态绿线管理,封山育林万亩,生态公益林万亩。全市林业用地面积60996.9公顷,森林覆盖率为%,林地绿化率为%,林木绿化率为%。建成开放了大岭山、大屏嶂、水濂山、旗峰、同沙、银瓶山六大森林公园,总面积30300公顷。森林生态效益价值达亿元。

全市野生植物达2000多种(其中有桫椤、苏铁蕨、穗花杉等珍稀濒危植物80多种),穿山甲、水獭、鸳鸯等野生动物82种。

2009年,共有121万人次参加义务植树,植树363万株。全市完成水源涵养林改造1755.33公顷,种植乡土阔叶树152万株,完成幼林抚育2896.6公顷,营建农田林网52.79公里,营建生物防火林带65公里,抚育生物防火林带374.34公里。

2.3.4排污状况

全市废污水年排放总量,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9962万吨,比上年减少%;生活污水排放量44652万吨,比上年减少%。

全市工业废气年排放量万标立方米,比上年减少%,其中:工业烟尘排放量为30040吨,排放达标率%;工业粉尘排放量为吨,排放达标率100%。

全市工业固体废物年产生量万吨,比上年减少%,其中:处置量万吨,处置率为%;综合利用量万吨,综合利用率为%。

规划方案沿线环境现状

建设规划线路主要走行于东莞市城市主干道上,以地下线敷设与高架线结合。对通过人口密集的镇区段,主要采取地下线,主要有经万江区、东城区、大朗镇、虎门镇、长安镇及长安新区等区域路段。在连接镇区间的道路行进时,主要采取高架线,部分镇区道路条件较好,也采取高架敷设方式,主要有经黄江镇、塘厦镇、清溪镇、大岭山镇等区域。

采用地下线路段一般两侧分布有较多集中居民住宅,或有东莞市重点规划发展区域(如经松山湖路段),而高架线两侧则敏感点较少,多为空旷路段或分布了一些工厂、商铺。

3 规划实施的环境制约因素

生态敏感区

本次评价所涉及的生态敏感区包括森林公园、水源保护区、文物古迹。东莞市轨道交通规划线路方案与生态敏感保护区关系见表。

轨道交通规划线路涉及生态敏感区情况表3-1

规划范围内的声和振动环境敏感目标

根据对规划线路沿线的实地踏勘,统计出轨道交通线路两侧评价范围内的声环境和振动环境敏感目标见表3-2。

声环境和振动环境敏感目标表3-2

规划实施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3.3.1 规划实施的有利因素

1、节约环境资源

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在节约土地资源和能源方面较地面交通优势明显,而且有利于东莞市土地资源的整合与改造,缓解东莞市内土地利用紧张状况,提高东莞市外围地区的土地利用效率。

2、减轻大气污染

轨道交通采用电力能源,实现大气污染物的零排放,由于替代了部分地面汽车交通,减少了汽车尾气的排放,因而有利于降低空气污染负荷。

3、规划用地的控制

本规划在制订过程中已经同东莞市土地规划部门充分沟通协商,在新一轮的城市土地规划修编中将结合城市发展对近期建设工程用地进行调整和控制,以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

3.3.2 规划实施的不利因素及减缓措施

1、影响沿线地区噪声和振动环境

轨道交通在施工期和运行期会产生噪声和振动污染,对沿线和一定范围内的居民会产生一定影响,通过采取隔声、减振等防治措施,可以减轻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影响沿线生态敏感区

规划一号线经过了同沙森林公园及水濂山森林公园,在森林公园附近设置了1处高架车站—水廉山站,规划了大岭山森林公园,规划四号线经过了大屏嶂森林公园;规划一号线高架线穿越东江南支流莞城水厂饮用水源保护区二级保护区,三号线涉及东江水源二级保护区。工程对森林公园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植被的破坏上,以及车站设置带来的二次环境污染。

3、地下水影响

地铁地下敷设方式对地下浅层水产生一定程度的阻隔或改变流向影响;导致局部地下水位下降,引起地面沉降,另一方面局部地下水壅高对邻近建筑物安全产生影响。若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施工方式,可以减少地下水的影响和地质灾害的发生。

4、居民动拆迁将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

规划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要动迁居民和拆迁房屋,由此会对居民心理状态、就业安置以及生活方面造成困难,从而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

4 影响分析

规划相容性与协调性分析

东莞市轨道交通建设及线网规划贯彻了《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15)》;《东莞市域生态绿线控制规划》;《东莞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05—2020)》;《东莞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提出的目标和要求;与《东莞市域交通发展规划》;《东莞市域轨道交通近期工程沿线土地利用研究》总体协调。

经本轮修编、调整后的建设和网络规划与最新《珠三角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调整)》、周边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对既有城市轨道网络方案都具有良好的协调性。

规划环境影响及减缓措施

4.2.1 声环境影响与减缓措施

1、声环境影响

根据轨道噪声预测结果,高架线路产生的噪声影响比地面线路产生的噪声影响范围大得多,尤其是夜间噪声影响更为显著;地下线路的噪声影响仅局限于地面风亭和冷却塔噪声。

在无声屏障情况下,高架线路噪声在4类区昼间达标距离为35~70m,在采取声屏障后,其达标距离锐减,可在距离轨道15m处满足4类区标准昼间,在距离线路60~80m能满足4类区夜间标准要求,在城市区域难以实现,因此建议工程高架段全线需预留声屏障条件。

若考虑临路第一排有建筑物遮挡,则轨道噪声在第一排建筑物后迅速衰减。第一排建筑物越高,遮挡作用越明显,在12层建筑物后就基本能够满足2类区标准要求。因此,建议将规划区临路第一排建筑规划为高层商业建筑。

在地下段,风亭和冷却塔作为地下车站的附属配套设施,是主要的噪声源。风亭和冷却塔一般置于轨道交通车站的两端。类比分析可知,风亭的噪声影响很小,与居民楼距离达到15m以上,采取风口背向建筑物即可满足要求,冷却塔噪声影响相对较大,影响集中在冷却塔运行的空调季节,可采取低噪声冷却塔设备来满足环境要求。

就噪声影响情况来说,轨道交通车辆段与停车场基本类似,段内或场内的主要噪声源为出入段(场)线走行的列车,由于列车在段(场)内走行速度一般低于20km/h,厂界噪声一般可满足2类区厂界标准。此外段(场)内

还有检修、洗车等作业噪声,只要合理布局,影响均可控制在厂界标准范围。

2、声环境减缓措施

(1)设置声屏障或隔声窗

根据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线路敷设情况,在实施线路敷设方式调整的情况后,高架线路基本行进于城市主要干道中心,结合声环境敏感点分布情况,

评价建议高架线均预留声屏障设置条件,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时根据线

路两侧建筑情况具体实施。对于线路两侧学校、医院等敏感点,在采用声屏

障不能达到其功能区标准要求时,可设置隔声窗降噪,保证室内声环境达标,或个别零星敏感点,设置声屏障不经济的情况下也可采用隔声窗降噪。

4.2.2 振动环境影响与减缓措施

1、振动环境影响

通过预测,对于居民文教区:埋深15-25m,达标距离30-80m;混合区、商业中心区、工业集中区、交通干线道路两侧:埋深15-25m,达标距离0-44m。

二次结构噪声源于轨道交通车辆与轨道的振动,降低轨道交通振动就可

以相应减轻二次结构噪声影响,采取浮置板道床、弹性短轨枕等减振等措施

也可以从根本上减轻二次结构噪声影响。

2、振动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选择合理的线路走向和隧道埋深,尽量避免直接从敏感点正下方下穿,同时考虑“达标距离表”要求,控制线路两侧用地;重点应从车辆条件、轮轨条件、轨道结构、隧道结构等方面综合考虑减轻振动环境影响。对于学校实验室、音乐厅等特殊建筑,应根据跟踪监测结果,除工程本身采取减振措施外,还可采取敏感保护目标支撑结构加固、基础加固等防护措施。

4.2.3 电磁环境影响与减缓措施

1、电磁环境影响

规划范围基本都覆盖有了线电视网,但轨道交通电磁辐射对采用无线电

视存在影响。

根据国内轨道交通主变电站的测量、研究资料,主变电站无论建于地面

还是地下,距其边界水平距离3m,工频电场、工频磁感应强度均远低于《500kV

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中工频电场4kV/m,工

频磁感应强度的限值要求。

2、电磁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对部分城乡结合部分采用天线收看电视受影响居民可采取补偿或安装引

入闭路电视线措施。鉴于公众对电磁的反映较敏感,在技术条件允许时尽量

将主变电站建于地下,对于地面变电所在选址时宜控制学校、医院、居民住

宅的距离大于30m。

4.2.4 大气环境影响与减缓措施

1、环境影响

规划实施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包括施工期影响和运营期影响。施工期

对大气环境影响主要包括施工过程中各种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排放的废气;

、挖土、运土、回填、运输过程产生的扬尘。污染大气的主要因素是粉尘、NO

x

SO

、CO,其中粉尘污染最为严重,车辆排放尾气次之。运营期对大气环境的2

影响主要为正面影响,减少地面交通汽车尾气;负面影响主要为停车场排放

废气和地面风亭排风对大气环境产生的影响。

2、减缓措施

风亭选址距离敏感点尽可能在15米以远,建议风亭建筑设计时,应将排

风口朝道路一侧,进风口背朝道路一侧,同时采用绿化措施,在风亭四周和

道路与风亭之间种植密集型绿化林带,屏蔽汽车尾气进入,改善风亭进风质

量,减少汽车尾气对地下车站空气质量影响。

对于车站附近尤其是风亭附近已规划的居住用地、文教用地等尚未进行

建设的用地,风亭附近15米外严格控制建设住宅、学校、医院等敏感目标。

拟建建筑尽可能与风亭相结合建设,以最大程度减轻风亭异味影响。

4.2.5 地表水环境影响及减缓措施

1、地表水环境影响

轨道交通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为施工期和运营期生产生活污水的排放。

施工过程的废水主要有开挖、钻孔以及地下水渗漏而产生的泥浆水和各种施

工机械设备运转的冷却水及洗涤用水。运营期主要为车辆段生产废水和生活

污水,以及各车站生活污水。

(2)减缓措施

施工期生活污水和施工废水分别经过化粪池和沉淀、隔油预处理后排入

市政污水、雨水管网,不会对区域地表水产生影响。

运营期生活污水经过化粪池处理后就近接入市政污水管网;生产废水中

含有石油类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通过沉淀、隔油等预处理达到《污水排入

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1999)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进入污水处理

厂处理。

4.2.6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及减缓措施

施工期固体废弃物主要有隧道和地下车站出渣,建筑垃圾及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等。运营期沿线生产及办公人员和车站、停车场、车辆段产生的生活垃圾;列车更换产生的废蓄电池;车辆段机械加工产生的废铁屑;污水预处理产生的水处理污泥等。

运营期产生的生活垃圾定点收集后回收和委托环卫部门处理。产生的铁屑和废水预处理污泥回收和作为一般工业固废卫生填埋。废蓄电池为危险固废,单独收集后由生产厂家定期运回厂家处置。

4.2.7 生态环境影响及保护措施

1、生态环境影响

本次规划轨道涉及到的重要生态敏感目标有5处。具体内容详见规划线路生态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

(1)轨道交通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是部分高架线路及车站、风亭等地面构筑物占地对周边生态景观及土地资源的影响。

(2)轨道交通对郊区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是高架及地面构筑物产生的空间隔断,将使沿线自然生境的生态连通度有所降低,加上轨道交通运行噪声及沿线人类活动强度的增加,将使沿线土地利用强度加大。

(3)规划一号线经过了同沙森林公园及水濂山森林公园,在森林公园附件设置了1处高架车站—水廉山站,规划三号线经过了大岭山森林公园,规划四号线经过了大屏嶂森林公园,规划线路将对公园植被造成一定影响。

(4)规划一号线高架线穿越东江南支流莞城水厂饮用水源保护区二级保护区,轨道交通对水源地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施工期间,运营期间对水源地的影响很小。

综合分析,轨道交通规划对沿线生态系统的影响是有限的。

2、规划控制要求

(1)对森林公园环境保护措施

评价建议加强施工管理和施工期防护措施,严禁在森林公园内设置施工营地和取、弃土场。隧道施工期采取“以堵为主、限量排放”的原则施工,减少工程建设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建议加强乘客管理之外,建议成立公园沿线环卫小组,定期对公园内轻轨沿线垃圾进行收集集中处理,以免破坏景观,避免形成二次污染。

(2)对水源保护区环境保护措施

轨道交通工程不同于一般工业项目,属于非污染型生态建设项目,对水源地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施工期间,运营期间对水源地的影响很小。评价建议在水源保护区内应选择合理的施工方式、加强施工监理等措施,将轨道交通建设对水源地的影响降至最低。建设单位应通过施工合同的方式,要求工程承包商在施工时严格按照规定的排水路线排水,尽量减轻施工期废污水的影响。

(3)其它环保措施

1)据具体线路可研初步估算,规划线路车辆段及维修基地、停车场占地约公顷,在规划线路工程设计阶段应作好对工程永久占用土地和施工临时占用土地的合理规划,尽量少占用耕地和绿化用地。

2)城市园林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中唯一具有自然净化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调节城市生态平衡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为尽可能减少由于轨道工程建设对沿线城市绿地系统的影响,应加强轨道工程的绿化工作,建设绿化带。

3)建议轨道工程在可研阶段应积极与城市规划、园林部门沟通,线路车辆段及维修基地、控制中心用地应符合相应规划,同时,对规划工程沿线用地合理规划,预留绿化用地,对高架线工程用地范围内加强绿化设计,尤其是穿越呈贡新城高架段,建议轨道工程绿化设计保证一定比例(不低于5%)的花卉种植面积。

4)工程水土保持措施

工程施工单位应结合东莞市气候特征,事先了解区内降雨特点,制订土石方工程施工组织计划,避开雨季进行大规模土石方工程施工;进行土石方工程施工时,应采取必要的水土保持措施,同步进行路面的排水工程,预防雨季路面形成的径流直接冲刷造成开挖立面坍塌或底部积水。施工弃渣应及时清运,填筑的路基面及时压实,并做好防护措施;雨季施工做好施工场地的排水,保持排水系统通畅。

规划优化调整建议

为了确保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的可实施性,建议做好线网沿线用地控制工作,把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和沿线用地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交通规划之中,使之具有法律效应,轨道交通规划部门和其它规划部门相互协调,研究和解决城市建设中出现的用地矛盾。

轨道交通近期规划应对“面向轨道交通的经济”有更充分的考虑,将周

边地区的发展预先考虑在内。政府可把轨道交通沿线土地的升值作为资源和资本,同时合理调节因政府投资、土地升值而使房产商激增的利润,促使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性发展。

轨道交通要从保护传统景观、尊重地方特色等理念出发,从桥梁色彩、桥梁形体以及桥下空间的综合利用、桥梁的夜景照明、桥梁下的绿化、桥梁与周围的协调以及列车的装饰等角度出发,结合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创造现代城市的新景观,并注重东莞生态市建设和现代风貌的和谐统一。

结合东莞市的气候特征,合理设置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空调系统,以更好的节省能源和投资;对用水量较大车辆段及综合基地的生产废水进行回用。

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建议

1、本次环评认为建设规划各条线路对环境保护目标不会构成实质影响,但建议下阶段的项目环评应具体评价工程对噪声、振动敏感区的影响并给出相应的缓解措施,以将工程环境影响降至最低。

2、规划中采用高架敷设方式的线路,在进行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时,应根据城市当时的建设情况,核实声环境敏感点;结合工程所在区域环境特点,再次分析线路方案的环境合理性,并对噪声超标的敏感点提出适当的环境保护措施。

3、对采用地下敷设方式的线路,尤其是穿越建筑密集区域的地下线路在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应再次核实振动环境敏感目标,根据预测评价结论采取适当的减振动措施。

4、对位于规划区范围内的线路,在进行项目环评时对线路两侧规划用地类型进行调查,提出规划控制距离。

5、在项目环评阶段,对于线路穿越的环境敏感区,应取得有关主管部门同意建设的意见。

东莞_地铁轻轨路线图_详细

1 总论 1.1 规划名称及项目背景 规划名称:《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调整)》、《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2~2016)》 市于2004年编制完成了《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2008编制完成了《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于2009年7月通过了国家相关部门的审批。为结合珠三角城际轨道线网及各镇区发展需要,对原有的2号线虎门至长安段、3号线常平以东段等线路进行了局部调整,远期规划形成4条市域骨干线路,总长219.2km,共设置车站总76座,其中城市轨道间换乘枢纽车站4座,途经22个镇区。 图1-1 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图 1.2 规划围与年限 规划围即市域围,包括32个镇街,面积为2465平方公里。 近期建设规划拟定年限为2020年。 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建设时序方案 线路起终点站长度(km)开工年完工年累计通车里程(km)

1号线一期望洪城际站-黄江中心站58.3 2012 2016 95.5 3号线一期东站-长安新区南站51.8 2014 2018 146.8 2号线三期虎门火车站-长安新区站16 2015 2019 162.8 3号线二期东站-企石博厦站14.4 2016 2020 177.6 4号线黄江中心站-清溪汽车站27.7 2016 2020 205.3 合计168.2 1.3规划主要容 (1)1号线(一期)工程 1号线工程起点望洪站位于洪梅镇、望牛墩镇交界处西部干道与望洪路路口北侧,本站与穗莞深城际线及佛莞惠城际线形成综合换乘枢纽。出望洪站后,线路往东高架跨过赤滘口河沿西部干道进入道滘镇,后跨过广深高速后沿万江路进入万江街道,在新人民医院站前线路由高架转入地下。出汽车总站后,线路拐向东南下穿东江,沿鸿福西路进入南城街道,在鸿福路站与2线换乘。而后线路沿鸿福东路进入东城街道,过新源路站后线路向南拐入莞长路(107国道),在东城南站与莞惠城际线换乘。过水濂山路站后进入大岭山镇,经建设路进入松山湖片区,并在此设松山湖站与R3线换乘,线路下穿莞深高速后,沿松佛路进入大朗镇,在湿地公园站后线路经富民中路拐入黄江镇,在莞深高速公路黄江收费站南侧设黄江中心站,也是本次设计的终点站,本站与R4线换乘。

《东莞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2035)》成果

东莞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公示 一、规划背景 轨道交通网络规划是法定性、纲领性文件,是对于轨道交通建设的预控性规划,是城市轨道交通开展建设规划、预可行性研究、工程可行性研究等环节的上层次规划依据。 在“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下,结合东莞市新时期产业升级、分区统筹、中心扩容等方面发展需求,遵循轨道引导城市发展的理念,开展东莞市新一轮轨道交通网络规划,构建公共交通主导的交通发展模式,优化出行结构,促进交通可持续发展。 二、规划目标及策略 (一)规划目标 构建与粤港澳湾区发展战略、都市圈一体化发展趋势相适应,与东莞市新型城市空间结构相契合,支持城市经济、产业、民生、环境发展,实现区域地位提高、组团发展统筹、城市中心提质,促进并引导城市可持续发展,与一体化公共交通网络发展相适应的多层次、可持续轨道交通网络。 (二)规划策略 总体规划策略:开放外联、统筹内聚、强心提质。 1、对外连通,提升地位:谋划高铁资源,提高与内地、湾区城市连通便捷性,扩大经济腹地;完善城际铁路,连通湾区核心、机场及高铁枢纽,提升区域地位。 2、加强统筹,内部聚合:站在市域视角,优化轨道快线,快速连通城市中心及组团中心,强化一心两核的引领作用,促进统筹内聚,空间格局形成。 3、强化中心,提升品质:站在中心区、镇街中心发展视角,规划通勤轨道,积极提升出行品质,构建满足通勤需求的高品质新公交系统。 三、网络规划方案 全市轨道交通网络由市域快线和轨道普线两个层次构成,共规划线路17条。 到远期2035年,规划形成4条城市轨道快线(224公里),8条城市轨道通勤普线(242公里),深圳延伸线路在东莞境内线路1段(7公里),规划总里程

地铁终点站折返方案分析 ——以东莞地铁2号线为例

地铁终点站折返方案分析 ——以东莞地铁2号线为例 发表时间:2020-02-25T14:00:17.35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9期作者:侯玉祥[导读] 摘要:地铁作为现代化城市的交通工具,由于其具有环境污染小、旅行速度快、运行密度大、能够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挤等诸多优点,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和发展。 东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 523000 摘要:地铁作为现代化城市的交通工具,由于其具有环境污染小、旅行速度快、运行密度大、能够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挤等诸多优点,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和发展。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及汽车的急剧增长,城市交通拥挤和大气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建设一个高效的城市轨道交通网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通常情况下,折返站的折返能力是地铁运营当中行车间隔的限制点,要提高轨道线路的通过能力,必须先提高折返站的折返能力。所以,有效合理的折返方案,对于提高线路的运营效率和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此基础上对2号线终点站行车方法进行研究,最终得出符合东莞地铁实际线路情况的终点站行车方案,为日后2号线延长段和其他线路的相关研究提供基本的思路和借鉴。 关键词:地铁;折返能力;方案 1研究背景及意义 东莞地铁2号线计划于2015年6月30日开通试运营。该线路北起东莞火车站,南至虎门火车站,纵贯西北、西南两大片区,将人口最密集、经济最发达和交通最繁忙的主城中心区和厚街虎门两个中心联系为一个整体,定位为客流导向型线路。根据《东莞市快速轨道交通2号线客流预测》,2015年东莞地铁开通初期早、晚高峰单线最大断面客流量分别达到10148人次/h和8934人次/h,上线运营列车为B型车,列车编组数为6节,额定载客量为1250人/列(按5人/m2计算),由此可得出高峰时运量所决定的线路通过能力分别为9列/h(早高峰)和8列/h(晚高峰),对应的行车间隔400s和450s。在运营中,提高最小行车间隔主要受限于线路运行节点的通过能力和信号系统通行能力,而线路终点站是正常运营时线路主要运行节点,其折返能力往往决定线路的最小行车间隔。东莞轨道交通2号线信号系统采用了西门子移动闭塞系统,按照信号系统所能实现的梯度降级功能,分为CTC(连续式ATP)、ITC(点式ATP)及联锁模式,因此,分析各模式以及信号系统故障情况下的终点站折返能力,并基于相应的分析结果研究终点站行车方法,对于终点站行车组织中安全关键点的把握及最大限度地使运能与客运需求相匹配,实现服务与运营效率的双赢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也为东莞轨道交通2号线在开通初期组织终点站折返提供良好的参考。 2基于折返能力的终点站行车方案 2.1 信号系统可用情况下的终点站行车方案研究 一、CTC及ITC模式下的行车方案 1.安全风险 (1)站前折返:单渡线上的折返道岔转换频繁,故障几率增大,而一旦出现站前折返道岔(W1503)故障或列车出现故障时,则会严重阻塞后续列车正常运行,而且需要人工下线路钩锁道岔,在新线开通各岗位人员较新、工作经验较少的情况下,容易因人为操作的失误而衍生叠加故障,同时也存在列车在区间停车、挤岔甚至脱轨等风险。 (2)站后折返:单渡线上的折返道岔单独锁定在正线位置,故障几率极少,当列车在站后折返的过程中出现道岔故障或者列车出现故障时,可以及时组织后续列车变更折返进路(采用站前折返),保障了后续列车的正常运营,而且站后折返为空车折返,出现故障对乘客没有影响,也最大限度的保障了故障情况下的行车间隔。 综上,从安全风险的角度分析,在CTC及ITC模式下,建议优先采用站后折返。 2.客运需求 2号线列车的定员载荷为1250人/列(5人/m2),若要满足运量的需求,初期早、晚高峰单位小时的行车密度分别为9列/h和8列/h,行车间隔为400s和450s。 分析可知,CTC及ITC模式下,虽然2号线两端终点站站后最小折返间隔均小于站前折返,但无论是站前折返还是站后折返都能使地铁开通运营初期的运能和运量较好地相匹配,所以从该角度分析,两种折返方式均可采用。 3.行车组织 在地铁日常运营的行车组织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折返方式,其行车组织的灵活性也不相同,除前述在道岔故障情况下两种折返方式灵活性的对比外,还可以从故障处理冗余时间和全折返时间对站前折返及站后折返行车组织的灵活性进行分析,通过对比初期早、晚高峰故障处理冗余时间,可以发现站后折返相比于站前折返具有更大故障处理冗余时间。通过对比站前站后的全折返时间,也可以发现站后全折返时间大概会比站前全折返时间多出3分钟左右。综上,CTC及ITC模式下,站后折返较站前折返具有更高的行车组织灵活性,因此,从行车组织角度考虑,列车采用站后折返更具优越性。 4.经济成本 经济成本可分为人力成本及运行成本,具体体现在站台及乘务运作所需人数及正线上线运营列车数。从人力成本的角度分析,列车采用站前折返比采用站后折返能节省2个站台岗和1个司机岗的岗位成本;从列车运行成本的角度分析,采用站前折返能节省1列车的供车成本,且减少了列车在站后折返线上空车运行的里程,从而降低了列车运行的单日总里程及总能耗。因此,综合考虑两种折返方式的经济成本,采用站前折返对2号线开通初期站前折返的行车间隔能满足运营需要的前提下,此种方式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益。 二、联锁模式的行车方案 考虑到2号线开通前,信号联调时间较紧迫,故线路开通后信号系统存在仅实现联锁功能的可能性,本节以此为分析前提及背景,依旧从上文所述的5个角度出发,研究联锁模式下终点站的折返路径选择及相应的行车方法。 1.安全风险 (1)站台安全风险 联锁模式下的站台安全风险及控制措施与ITC模式相同,在此不进行详述。(2)折返安全风险

东莞地铁复习

东莞地铁复习 一、单选题 1.电动列车通过分段绝缘器时(B )通过。 A、断电 B、带电 C、惯性 D、降弓 2.线岔的安装,应能保证在( C )温度时,上部接触线位于线岔中央。 A、最高 B、最低 C、平均 D、接触线无弛度 3.验电接地是接触网(A )必须进行的一项工作。 A、停电作业 B、远离带电体作业 C、带电作业 D、带电体附近作业 4.下锚拉线与地平面夹角宜为(A )度。 A、45 B、60 C、75 D、90 5.接触线拉出值允许施工偏差为(C )mm。 A、±10 B、±20 C、±30 D、±50 6.定位装置安装时要求定位器有(D )的倾斜度。 A、水平状态 B、1:5~1:20 C、略有下俯 D、1:5~1: 10 7.限界门板下沿距公路面不得大于(B )mm。 A、4000 B、4500 C、5000 D、5500 8.刚性接触网的整个悬挂布置成( D )的形状。 A、直链形 B、半斜链形 C、斜链形 D、正弦波 9.坠砣块一般采用灰口铸铁制成,每块约重()kg。 A、15 B、25 C、30 D、50 10.( C )的功能是能在一定范围内自由伸缩,同时又能满足电气性能的要求。

A、中间接头 B、中心锚结 C、膨胀元件 D、分段绝缘器11.梯车运行速度不得超过( A ),也不得发生冲击和急剧起停车。 A、5km/h B、15 km/h C、25km/h D、35km/h 12.在地铁牵引供电系统中,接触网的标称电压是(B )。 A、DC750V B、DC1500V C、AC750V D、AC1500V 13.汇流排的标准制造长度是( C )m。 A、7.5 B、10 C、12 D、15 14.岔道上的汇流排末端与直线上汇流排形成平行间隙,间隙至少是(B )mm A、100 B、200 C、300 D、400 15.线索起落锚时坠砣块在坠砣杆上应排列整齐,缺口相互错开(D )度。 A、45 B、90 C、120 D、180 16.全补偿链形悬挂的腕臂在环境温度低于平均温度时,应向(B )处偏移。 A、支柱 B、中锚 C、下锚 D、线路 17.定位点处两条接触线相距(D )mm,并保持有一定的弹性。 A、10 B、200 C、30 D、40 18.补偿器的a值是指( A ) A、上部坠陀导环至限制管顶端支架的距离 B、上部坠陀导环至轨面的垂直距离 C、下部坠陀导环到限制管顶端支架的距离 D、下部坠陀导环到轨面的垂直距离 19.在轨平面处,支柱内缘至邻近线路中心的距离称为( C )。 A、跨距 B、结构高度 C、侧面限界 D、轨距

2020年广州地铁线路规划图

方案一(小环线方案) 方案一采用了经行康王路的小环线方案,选择了东风路东西干线与三号线形成的十字快线,构建了拆解三号线支线形成的十号线与新八号线构成的X形对角线。远期轨网由20条城市线和11条城际线组成,轨网总里程为1041公里,其中城市线里程为761公里。 (1)轨道环线 环线利用原八号线,新增康王路、人民北路、火车站、广园路、广州东站、天河北路、中山大道、员村二横路走廊构建,全长公里,设站31座。该环线串接两大火车站,并直接连通所有外围放射线,整合了珠江两岸并带动员村、琶洲等重点地区的发展。 (2)十字快线 三号线(南北快线):北起新机场,南至海鸥岛,串接了花都、白云、天河、海珠、番禺等5区,线路长公里,设站33座。预留与花都九号线贯通运营的条件。 十三号线(东西快线):线路西起白云湖,经东风路、黄埔大道、中山大道、港前路、广深公路,东至新塘,线路串接白云、荔湾、越秀、天河、黄埔、萝岗、增城等七区市,线路长公里,设站24座。另设东莞支线(沙埔-东莞):线路西起沙浦站,向东经黄埔客运港,延伸至东莞,广州段长公里,设站2座。 (3)X形对角线 1十号线(西南-东北对角线):线路西起穗盐路,经花蕾路、同福西、东湖路、寺右新马路、天河路,与三号线支线贯通,向北延伸至天河客运站,线路长公里,设站15座。 2八号线(西北-东南对角线):线路北起凰岗,经西槎路、白云大道、下塘西路、东川路、二沙岛、双塔路、新港路,向东延伸至化龙,该线长公里,设站25座。 表1 远期广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方案一指标一览

线路 长度 (km) 线路名称起讫点 城市线 一号线中山路线西塱-广州东站 二号线嘉禾线嘉禾-广州新客站 三号线市桥线新机场北-海鸥岛 四号线科学城线暹岗-南沙客运港 四号线支线琶洲线琶洲-大学城北 五号线环市路线滘口-黄埔客运港 六号线沿江线浔峰岗-萝岗 七号线新造线广州新客站-萝岗 八号线双塔路线凰岗-化龙 九号线花都线汽车城-高增 十号线同福西线穗盐路-天河客运站 十一号线市区环线火车站-赤岗-东站 十二号线新滘路线东沙-汇景新城 十三号线东风路线白云湖-新塘 十三号支线东莞支线沙浦-黄埔客运港-东莞十四号线从化线火车站-街口 十五号线南沙环线蕉门-南沙客运港-蕉门十六号线荔城线新塘-荔城 十七号线紫坭线紫坭-莲花山 十八号线大岗线八沙-灵山 十九号线沙湾线沙头-莲花山 二十号线清流线滘口-清流小计761 城际线GS线57 广深城际广州东站─深圳 GF线广佛线广州沥滘─佛山魁奇路GG线0 广莞城际广州黄埔客运港─莞城

东莞地铁轻轨路线图详细

1 总论 规划名称及项目背景 规划名称:《东莞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调整)》、《东莞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2~2016)》 东莞市于2004年编制完成了《东莞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2008编制完成了《东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于2009年7月通过了国家相关部门的审批。为结合珠三角城际轨道线网及各镇区发展需要,对原有的2号线虎门至长安段、3号线常平以东段等线路进行了局部调整,远期规划形成4条市域骨干线路,总长219.2km,共设置车站总76座,其中城市轨道间换乘枢纽车站4座,途经22个镇区。 图1-1 东莞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图 规划范围与年限 规划范围即东莞市域范围,包括32个镇街,面积为2465平方公里。 近期建设规划拟定年限为2020年。 东莞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建设时序方案 线路起终点站长度(km)开工年完工年累计通车里程(km)

1号线一期望洪城际站-黄江中心站20122016 3号线一期东莞东站-长安新区南站20142018 2号线三期虎门火车站-长安新区站1620152019 3号线二期东莞东站-企石博厦站20162020 4号线黄江中心站-清溪汽车站20162020 合计 规划主要内容 (1)1号线(一期)工程 1号线工程起点望洪站位于洪梅镇、望牛墩镇交界处西部干道与望洪路路口北侧,本站与穗莞深城际线及佛莞惠城际线形成综合换乘枢纽。出望洪站后,线路往东高架跨过赤滘口河沿西部干道进入道滘镇,后跨过广深高速后沿万江路进入万江街道,在新人民医院站前线路由高架转入地下。出汽车总站后,线路拐向东南下穿东江,沿鸿福西路进入南城街道,在鸿福路站与2线换乘。而后线路沿鸿福东路进入东城街道,过新源路站后线路向南拐入莞长路(107国道),在东城南站与莞惠城际线换乘。过水濂山路站后进入大岭山镇,经建设路进入松山湖片区,并在此设松山湖站与R3线换乘,线路下穿莞深高速后,沿松佛路进入大朗镇,在湿地公园站后线路经富民中路拐入黄江镇,在莞深高速公路黄江收费站南侧设黄江中心站,也是本次设计的终点站,本站与R4线换乘。

中国内地有地铁的37个城市名录

中国大陆有(或即将有)地铁的城市(37个):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天津,西安,武汉,长沙,成都,重庆,大连,苏州,无锡,常州,杭州,宁波,石家庄,沈阳,哈尔滨,佛山,东莞,洛阳,南宁,厦门,徐州,福州,济南,青岛,长春,郑州,昆明,合肥,南昌,贵阳,包头,南通。 北京地铁 北京地铁是服务于北京市及其周边地区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它始建于1965年7月1日,1969年10月1日第一条地铁线路建成通车,使北京成为中国第一个拥有地铁的城市。 天津地铁 天津地铁是服务于天津市中心城区及滨海新区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始建于1970年。天津是继北京后中国第二个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城市。 成都地铁 成都地铁是四川省成都市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于2005年12月正式开工建设。成都是中国西部第1座开工建设地铁的城市。成都地铁由成都地铁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建设与管理。成都地铁的标识由“急驰的列车、弯曲的隧道、飞扬的蜀锦、连绵的蜀山、柔美的蜀水”等意象演变而来,目前的宣传口号为:“成都地铁,生活一脉”。 广州地铁 广州地铁是广东省广州市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于1997年6月28日开通。广州地铁由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负责营运管理,现有1号线(西朗至广州东站)、2号线(三元里至万胜围)、3号线(广州东站至体育西路和天河客运站至番禺广场)、4号线(车陂南至金洲)及5号线(滘口至文冲)等正在营运中。从2004年开始,广州地铁每年将平均开通35公里,到2010年亚运会开幕前,广州地铁将达到222公里(包括广佛线广州段)。 未通车的城市概况 长沙地铁长沙地铁规划,拟于2015年前建成2号线一期工程和1号线一期工程,线路总长45.92公里,共设车站32座,工程投资总额约221亿元。2020年前实施2A线工程和3号线一期工程。 南昌地铁南昌地铁是江西都会区(昌九景)首条地下轨道交通运营系统,它连接南昌的昌东、昌西、昌北、昌南,南昌周边四个卫星城以及继京津之后的中国第二条城际铁路。南昌轨道交通项目规划工作于1999年启动,目前南昌地铁公司已远景规划建设5条线路,2015年,该市将建成1、2号线一期工程,共计50.6公里。

北京地铁15号线线路图

北京地铁15号线线路图、车站设置情况、工期计划及规划方案 北京地铁15号线路简介北京地铁15号线一期工程线路西起八达岭高速东侧北沙滩,沿大屯路向东,下穿奥林匹克中心区后,继续沿大屯路向东至鼎成路转向南,穿过京承高速至望京西后,沿湖光中街进入望京核心区域,再向北至望京北扩地区,折向东沿香江北路敷设,逐渐由地下出地面,线路以高架形式沿京顺路向北,跨过机场南线、温榆河、枯柳树环岛、机场北线后转向东,沿顺于路敷设,在南法信府前街前由高架过渡到地下,沿顺义区府前街敷设,向东过潮白河后到达河东地区。一期线路全长约38.3km,其中地下线24.6km,高架线13.7km。 北京地铁15号线路车站设置情况 全线共设车站17座,地下车站13座,高架车站4座; 车站表 序号车站名称备注 1 北沙滩站地下车站(土建未设计) 2 奥林匹克公园站地下车站(土建未设计),8号线换乘 3 安慧北里站地下车站(土建未设计) 4 大屯路东站地下车站(土建未设计),5号线换乘 5 指挥中心站地下车站(土建未设计) 6 望京西站地下车站,13号线换乘 7 望京地下车站,14号线换乘 8 来广营东路站地下车站 9 香江北路站地下车站 10 孙河站高架车站 11 新国展站高架车站 12 新国展北站高架车站 13 后沙峪车站高架车站 14 南法信站地下车站 15 顺西路站地下车站 16 府前街站地下车站,S6线换乘 17 河东站地下车站 北京地铁15号线路工期计划 北京地铁15号线一期工程计划在2009年3月开工建设,2013年7月建成通车,其中望京西~后沙峪区段(长约20.2km,地下线路长10.1km,高架线路10.1km,8座车站(4座地下车站,4座高架车站)计划于2010年底先期建成通车。北京地铁15号线规划方案已获批:站点减少一个从北京市规划委获悉,地铁15号线规划方案已正式获得批复。从13号线望京西站至顺义区河东站的一期工程,将率先开工建设。与此前公布的线路全长约43.3公里、共设车站22座相比,获批的规划方案中,15号线长度有所增加,但车站减少1座。最终15号线西起西苑,终点在顺义区潮白河河东地区,途经北四环和北五环,全长45.7公里,其中地下线约32公里,高架线约13.7公里;新建车站21座,新建车辆段和停车场各1座。“车站地点可能会随着具体施工情况微调。”北京市规委相关负责人说,目前15号线的具体车站地点不便透露。但15号线分一期和二期建设,从13号线望京西站至顺义区河东站的一期工程,将率先开工建设。它的建成可有利于缓解奥林匹克中心区和亚北地区的交通压力。 此前有消息称,15号线主要经过圆明园南路、清华大学、清华东路、奥林匹克公园、大屯路、望京地区、新国展、京顺路、顺于路、顺安路。一期工程由大屯路至府前街,线路全长约32公里,设车站15座。

东莞地铁环评报告

东莞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及网络规划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国环评证:甲字第3210号 二○一一年五月成都

1 总论 1.1 规划名称及项目背景 规划名称:《东莞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调整)》、《东莞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2~2016)》 东莞市于2004年编制完成了《东莞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2008编制完成了《东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于2009年7月通过了国家相关部门的审批。为结合珠三角城际轨道线网及各镇区发展需要,对原有的2号线虎门至长安段、3号线常平以东段等线路进行了局部调整,远期规划形成4条市域骨干线路,总长219.2km,共设置车站总76座,其中城市轨道间换乘枢纽 车站4座,途经22个镇区。 图1-1 东莞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图 1.2 规划范围与年限 规划范围即东莞市域范围,包括32个镇街,面积为2465平方公里。 近期建设规划拟定年限为2020年。 东莞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建设时序方案 线路起终点站长度(km)开工年完工年累计通车里程(km)

1.3规划主要内容 (1)1号线(一期)工程 1号线工程起点望洪站位于洪梅镇、望牛墩镇交界处西部干道与望洪路路口北侧,本站与穗莞深城际线及佛莞惠城际线形成综合换乘枢纽。出望洪站后,线路往东高架跨过赤滘口河沿西部干道进入道滘镇,后跨过广深高速后沿万江路进入万江街道,在新人民医院站前线路由高架转入地下。出汽车总站后,线路拐向东南下穿东江,沿鸿福西路进入南城街道,在鸿福路站与2线换乘。而后线路沿鸿福东路进入东城街道,过新源路站后线路向南拐入莞长路(107国道),在东城南站与莞惠城际线换乘。过水濂山路站后进入大岭山镇,经建设路进入松山湖片区,并在此设松山湖站与R3线换乘,线路下穿莞深高速后,沿松佛路进入大朗镇,在湿地公园站后线路经富民中路拐入黄江镇,在莞深高速公路黄江收费站南侧设黄江中心站,也是本次设计的终点站,本站与R4线换乘。

地铁与城际轨道不同

深圳:坐地铁到东莞可能到广州没可能 2012年08月17日07:38 4人参与| 2条评论字号:T | https://www.360docs.net/doc/4913797653.html, 用手机看新闻坐地铁到东莞可能到广州没可能 市轨道办称穗莞深城轨不可能采用地铁制式,交通界人士称14元低价几乎不可能 前日,广州市规委会换届选举上,广州市长陈建华谈及穗莞深地铁通达的规划,并预测了“白菜价”的车票费用,引起三地市民的热烈关注。昨日,记者从穗、莞、深三地有关部门获悉,三地通达的轨道交通确有设想,也规划有接驳口,尚待国家发改委批复。但深圳市轨道办工作人员表示,“不用出地面,地铁到广州”的设想恐难实现。 三市地铁通?还只是设想,恐怕难实现 广州地铁表示,目前正运营线路和已获国家发改委批复的线路中,暂时还没有把“触角”伸向广州东莞边界,“我们现在先做最近批下来的7条线路,现在的新一轮线网规划里还没有考虑。” 据陈建华透露,未来的轨道交通,广州与周边地区都可以通过地铁通达。比如,广州地铁可在东莞换乘,然后直达深圳。但目前,东莞地铁还未开通。东莞一号线建成,可能要等到2017年。因此,就算这一构想真的实现,也要等到2020年以后。因此,广州发改委的有关人士表示,穗莞深地铁互联目前只是研究阶段,还没正式规划。规划了,也还要看国家会不会批复。 不过,深圳市轨道交通部门的工作人员称,地铁和快速轨道交通的制式有不同的要求。如地铁站站停,且往往针对上百万人流。因此,无论供电模式还是洗手间设计,都与城际轨道交通有很大差异。因此,穗莞深城际轨道恐怕不可能用地铁制式,所以“不用出地面,地铁到广州”的设想恐难实现。 目前,穗莞深城际快线正规划建设,已开工洪梅至长安金沙段41公里。项目预计2015年4月建成通车。线路起点位于广深四线新塘镇,经东莞洪梅至深圳机场,并预留进入深圳中心区条件。 穗莞有考虑,莞深正在建,还要国家批 广州地铁经东莞直达深圳,虽是构想,但留有接口。 穗发改委有关人士称,东莞曾提出,要将东莞地铁一号线与广州对接。广州也曾初步考虑。广州地铁五号线预留东莞对接口。不过目前又有新线路规划,故暂不确定将来哪条线与东莞对接。 东莞有关部门则表示,目前规划建设的4条轨道交通线,总共规划预留了3个地铁接驳口与广州、深圳地铁对接。广州方向预留的接口地点R 1线的最西端———麻涌西站。深圳方向则预留了两个接口:R 1线东南端黄江接口或与深圳地铁连接,并往龙华方向延伸;R 2线长安方向预留往深圳机场方向的延伸条件。但上述设想也都还在规划中,并有待三地协调设计,并报国家发改委审批。 不过,不久的将来,深莞地铁通达,只要换乘就可以做到。据深圳市轨道办此前发布信

北京地铁线路图大全总汇

北京地铁线路图大全总汇 qQ 【北京地铁线路图之一】地铁1号线:苹果园-张家湾镇八通空间.Kx 八通空间 苹果园-古城路-八角游乐园--玉泉路-五棵松-万寿路-公主坟-军事博物馆-木樨地-礼士路-复兴门-西单-天安门西-天安门东-王府井-东单-建国门-永安里-国贸-大望路-四惠-四惠东-高碑店-定福庄-双桥-杨闸-八里桥-通州北苑-果园-九棵树-梨园-体育场-土桥-张家湾镇4$RK+?中外名人文化产业集团论坛--中外名人文化产业集团(

东莞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

《东莞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介绍 东莞市提出了建设现代化制造业名城的发展目标,城市功能在新的历史时期迫切需要实现第二次转型。中央政府和香港特区政府CEPA协议的签署,为东莞市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广阔的空间,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将是区域合作的支撑条件。东莞市与时俱进,组织编制了《东莞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 一、规划目标与发展策略 1.规划目标 (1) 构筑东莞市轨道交通网络,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 (2) 合理衔接东莞市轨道交通与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线网; (3) 加强东莞市与周边相邻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衔接; (4) 充分发挥轨道交通的引导作用,引导东莞市“一城多中心”空间布局结构形成; (5) 东莞市居民乘轨道交通方式的出行时间目标为: ●从莞城到松山湖的出行时间不超过20分钟; ●从虎门、常平到莞城出行时间不超过30分钟; ●从塘厦到东莞城出行时间不超过45分钟; ●从虎门到常平出行时间不超过45分钟。 2. 发展策略 (1)引导形成合理城市空间结构策略; (2)引导城市土地开发策略; (3)合理引导交通需求策略; (4)轨道交通建设升级策略。 二、轨道交通网络构架 1. 网络规模 东莞市轨道交通网络规模为250—350km。 2. 网络技术指标 表1 东莞市轨道交通网络功能层次技术指标

注:城际快线技术指标是由上一层次的珠三角区域性规划确定的。 3. 网络结构基本形态 东莞市轨道交通网络结构基本形态由以下发展轴线构成: ●莞城-松山湖-塘厦 ●莞城-常平 ●莞城-虎门 ●虎门-松山湖-常平 图1 东莞市轨道交通网络结构基本形态 4. 主要枢纽布局 东莞市共有一级、二级枢纽9处,分布于6个镇区。一级枢纽分布镇区位置见图3。

东莞地铁:线网规划详解

东莞地铁图 背景资料: 根据《东莞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东莞轨道交通远期由4条线路构成,全长194.3 7公里,通过镇区21个,设立车站55座。《东莞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显示,东莞轨道交通运行系统可选择普通轮轨系统、直线电机系统和低速磁悬浮系统,规划暂按采用普通轮轨系统、B型车考虑,初步选用最高时速为120公里的车辆。 东莞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将分近期和远期两阶段付诸实施。近期估算静态总投资为273.3亿元,动态总投资为295.4亿元。 规划中的线路 近期项目将分三期建设实施:一期工程,R2线一期,石龙站-新城中心;二期工程,R2线二期,新城中心-长安汽车站;三期工程,包括R1线一期和R3线一期。 东莞地铁一期工程,R2线一期,石龙站-新城中心; R2线从石龙火车站西广场到长安镇振安一路,是一条由北部-西南方向的切线,全长59.9 1公里,其中学院路北站至省道S256段及虎门商贸城段为地下线,长16.2 2公里,其余为高架线,长43.69公里,途经石碣、石龙、茶山、东城、莞城、南城、厚街、和长安9个镇区,设站20个。 东莞地铁二期工程,R2线二期,新城中心-长安汽车站; 东莞地铁三期工程,包括R1线一期和R3线一期。

R1线从麻涌到黄江南站,是一条西北-东南方向的直径线,全长59.4 4公里,其中汽车总站站到会展中心站及松山湖境内为地下线,长20.6 6公里,其余均为高架线38.7 8公里,途经麻涌镇、望牛墩镇、道滘镇、万江、南城、东城、大岭山镇、松山湖、黄江镇等9个镇区,设站13个。 R3线从长安镇振安一路到谢岗,是一条西南-东部的切线,全长50.8 5公里,其中松山湖和常平境内部分路段为地下线,长19公里,其余为高架线,长31.8 5公里。途经长安、大岭山、松山湖、东坑、常平、谢岗6个镇区,设站14个。 R4线从R1线黄江站到康怡路清溪汽车总站,是市域东南部东西方向的一条切线,全线高架,途经黄江、塘厦、清溪,全长24.17公里,设站8个。(建设施工暂未定) 此外,远期首先建设R1线麻涌-新人民医院站和松山湖站-黄江南站,全长31.8 1公里,其次建设R3线东莞东站-谢岗东站、R4线黄江站-清溪汽车站,线路全长37.3 8公里。 东莞轨道交通建成后,根据规划中出行时间目标要求,以东莞市区为核心至常平、虎门的出行时间约为30分钟,至松山湖出行时间约为20分钟,R1、R2、R3线采用最高速度120公里/小时的车辆,可以满足出行时间要求。

北京地铁终极规划图_看完以后我崩溃了

北京地铁终极规划图,看完以后我崩溃了北京地铁终极规划图,看完以后我崩溃了 1号线(一线) 线路标识色:正红色 北京地铁1号线北京地铁1号线,又称一线,全长30.44千米,设53#站(101)、52#站(102)、苹果园站(103)、古城站(104)、八角游乐园站(105)、八宝山站(106)、玉泉路站(107)、五棵松站(108)、万寿路站(109)、公主坟站(110)、军事博物馆站(111)、木樨地站(112)、南礼士路站(113)、复兴门站(114)、西单站(115)、天安门西站(116)、天安门东站(117)、王府井站(118)、东单站(119)、建国门站(120)、永安里站(121)、国贸站(122)、大望路站(123)、四惠站(124)、四惠东站(125)共25座车站。(52#、53#站不运营)。地铁1号线和地铁八通线顺利贯通后,这条轨道线路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城市铁道。 1号线未开放车站 黑石头站(54#站)、高井站(53#站,101)、福寿岭站(52#站,102)作为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就已建成的车站,自建成日起至今尚未对公众开放。 福寿岭站(地铁技校站)编号为52#,102。其中102为地

铁系统的编号,52#是军用铁路系统编号(一说地铁修建时期的旧编号)。由于正式名称未对公众公布,也有人将这站称为地铁技校站。位于苹果园站西北方向福寿岭村,与地铁技校临接。本站作为地铁技校通勤车的停靠站,每个工作日早晚各有一班通勤车停靠。车站构造与古城站和苹果园站基本相同,目前地面出入口仅有一个尚可使用,其他三个入口中有两个被水泥和各种杂物封死,另外一个被从内部锁住。站内墙壁留下了很多地铁技校学生的涂鸦。入口处虽固定着非工作人员严禁入内的警示牌,但除学生外,时常有以城市冒险为目的的组织或个人进入,目前尚未有因该行为违法而被处罚的实例。 高井站(北京军区站)编号为53#,101。由于该站的正式名称尚未公布,因此也有人将此车站臆称为北京军区站。本站坐落于西山中,一说已属于北京军区的管辖区内。由于进入的方法复杂并且较为危险,目前仅能从几张照片来了解站内设施及构造。该站与客运站的构造完全不同。站台比较狭窄,站内墙壁上涂抹白灰,顶部较低矮,照明设施也较为简陋。 黑石头站编号为54#。在地铁系统中没有编号,因此也被认为不包含在北京的地铁系统之内。本站为一地上车站,位于北京西山中的黑石头村附近,因此被大多数人称为黑石头站。

东莞地铁线路图

东莞地铁线路图,东莞地铁规划图,东莞地铁介绍 R1线从麻涌到黄江南站,是一条西北-东南方向的直径线,全长59.4 4公里,其中汽车总站站到会展中心站及松山湖境内为地下线,长20.6 6公里,其余均为高架线38.7 8公里,途经麻涌镇、望牛墩镇、道滘镇、万江、南城、东城、大岭山镇、松山湖、黄江镇等9个镇区,设站13个。 R2线从石龙火车站西广场到长安镇振安一路,是一条由北部-西南方向的切线,全长59.9 1公里,其中学院路北站至省道S256段及虎门商贸城段为地下线,长16.2 2公里,其余为高架线,长43.69公里,途经石碣、石龙、茶山、东城、莞城、南城、厚街、和长安9个镇区,设站20个。 R3线从长安镇振安一路到谢岗,是一条西南-东部的切线,全长50.8 5公里,其中松山湖和常平境内部分路段为地下线,长19公里,其余为高架线,长31.8 5公里。途经长安、大岭山、松山湖、东坑、常平、谢岗6个镇区,设站14个。 R4线从R1线黄江站到康怡路清溪汽车总站,是市域东南部东西方向的一条切线,全线高架,途经黄江、塘厦、清溪,全长24.17公里,设站8个。 东莞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将分近期和远期两阶段付诸实施。近期估算静态总投资为273.3亿元,动态总投资为295.4亿元。 近期项目将分三期建设实施:一期工程,R2线一期,石龙站-新城中心;二期工程,R2线二期,新城中心-长安汽车站;三期工程,包括R1线一期和R3线一期。 此外,远期首先建设R1线麻涌-新人民医院站和松山湖站-黄江南站,全长31.8 1公里,其次建设R3线东莞东站-谢岗东站、R4线黄江站-清溪汽车站,线路全长37.3 8公里。 东莞轨道交通建成后,根据规划中出行时间目标要求,以东莞市区为核心至常平、虎门的出行时间约为30分钟,至松山湖出行时间约为20分钟,R1、R2、R3线采用最高速度120公里/小时的车辆,可以满足出行时间要求。

北京地铁终极规划图,看完以后我崩溃了

北京地铁终极规划图,看完以后我崩溃了 北京地铁终极规划图,看完以后我崩溃了 1 号线(一线) 线路标识色:正红色北京地铁1号线北京地铁1号线,又称一线,全长30.44 千米,设53#站(101)、52#站(102)、苹果园站(103)、古城站(104)、八角游乐园站(105) 、八宝山站(106) 、玉泉路站(107)、五棵松站(108)、万寿路站(109)、公主坟站(110)、军事博物馆站(111)、木樨地站(112)、南礼士路站(113)、复兴门站(114)、西单站(115)、天安门西站(116)、天安门东站(117)、王府井站(118)、东单站(119)、建国门站(120)、永安里站(121) 、国贸站(122) 、大望路站(123)、四惠站(124) 、四惠东站(125) 共25 座车站。(52# 、53#站不运营)。地铁1 号线和地铁八通线顺利贯通后,这条轨道线路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城市铁道。 1 号线未开放车站 黑石头站(54#站)、高井站(53#站,101)、福寿岭站(52#站,102)作为地铁1 号线一期工程就已建成的车站,自建成日起至今尚未对公众开放。 福寿岭站(地铁技校站) 编号为52#,102。其中102 为地铁系统的编号,52#是军用铁路系统编号(一说地铁修建时期的旧编号)。由于正式名称未对公众公布,也有人将这站称为地铁技校站。位于苹果

园站西北方向福寿岭村,与地铁技校临接。本站作为地铁技校通勤车的停靠站,每个工作日早晚各有一班通勤车停靠。车站构造与古城站和苹果园站基本相同,目前地面出入口仅有一个尚可使用,其他三个入口中有两个被水泥和各种杂物封死,另外一个被从内部锁住。站内墙壁留下了很多地铁技校学生的涂鸦。入口处虽固定着非工作人员严禁入内的警示牌,但除学生外,时常有以城市冒险为目的的组织或个人进入,目前尚未有因该行为违法而被处罚的实例。 高井站(北京军区站)编号为53#,101。由于该站的正式名称尚 未公布,因此也有人将此车站臆称为北京军区站。本站坐落于西山中,一说已属于北京军区的管辖区内。由于进入的方法复杂并且较为危险,目前仅能从几张照片来了解站内设施及构造。该站与客运站的构造完全不同。站台比较狭窄,站内墙壁上涂抹白灰,顶部较低矮,照明设施也较为简陋。 黑石头站编号为54#。在地铁系统中没有编号,因此也被认为不包 含在北京的地铁系统之内。本站为一地上车站,位于北京西山中的黑石头村附近,因此被大多数人称为黑石头站。 1 号线现有换乘车站:复兴门站:与地铁 2 号线换乘,车站位于复兴门立交桥下,呈向东布置的T 字,两线之间采用单向换乘,1 号线换乘2 号线时,走东端站厅,经过两侧专门修建的换乘通道到达2 号线两端站厅,经楼梯进入站台,2 号线换乘1 号线时,直接走站台中部楼梯下行即可到达1 号线站台,由于是特殊年代修建的地铁,从方便换成角度而言,该站的设计显得比较落伍了。 建国门站:换乘方式类似于复兴门站,但1号线-2 号线的换乘有所改 进,乘客通过1 号线站台上专门设置的换乘楼梯即可去往2 号线,

东莞地铁线路图

东莞地铁线路图

————————————————————————————————作者:————————————————————————————————日期:

东莞地铁线路图,东莞地铁规划图,东莞地铁介绍 时间:10-12-04 20:56:00 点击:80 *R1线预计于2016年动工,至2025年。 *R2线2009年动工建设,2015年完工通车,是最早通车的路线。 *R3线分3期,预计2016年-2030年完工。 * R4线预计在2025年动工建设,2030年完工通车。 R1线从麻涌到黄江南站,是一条西北-东南方向的直径线,全长59.4 4公里,其中汽车总站站到会展中心站及松山湖境内为地下线,长20.6 6公里,其余均为高架线38.7 8公里,途经麻涌镇、望牛墩镇、道滘镇、万江、南城、东城、大岭山镇、松山湖、黄江镇等9个镇区,设站13个。 R2线从石龙火车站西广场到长安镇振安一路,是一条由北部-西南方向的切线,全长59.9 1公里,其中学院路北站至省道S256段及虎门商贸城段为地下线,长16.2 2公里,其余为高架线,长43.69公里,途经石碣、石龙、茶山、东城、莞城、南城、厚街、和长安9个镇区,设站20个。 R3线从长安镇振安一路到谢岗,是一条西南-东部的切线,全长50.8 5公里,其中松山湖和常平境内部分路段为地下线,长19公里,其余为高架线,长31.8 5公里。途经长安、大岭山、松山湖、东坑、常平、谢岗6个镇区,设站14个。 R4线从R1线黄江站到康怡路清溪汽车总站,是市域东南部东西方向的一条切线,全线高架,途经黄江、塘厦、清溪,全长24.17公里,设站8个。 东莞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将分近期和远期两阶段付诸实施。近期估算静态总投资为273.3亿元,动态总投资为295.4亿元。 近期项目将分三期建设实施:一期工程,R2线一期,石龙站-新城中心;二期工程,R2线二期,新城中心-长安汽车站;三期工程,包括R1线一期和R3线一期。 此外,远期首先建设R1线麻涌-新人民医院站和松山湖站-黄江南站,全长31.8 1公里,其次建设R3线东莞东站-谢岗东站、R4线黄江站-清溪汽车站,线路全长37.3 8公里。 东莞轨道交通建成后,根据规划中出行时间目标要求,以东莞市区为核心至常平、虎门的出行时间约为30分钟,至松山湖出行时间约为20分钟,R1、R2、R3线采用最高速度120公里/小时的车辆,可以满足出行时间要求。

北京未来地铁规划图(2015)

2015北京地铁规划图 1号线(一线) 线路标识色:正红色 北京地铁1号线北京地铁1号线,又称一线,全长30.44千米,设53#站(101)、52#站(102)、苹果园站(103)、古城站(104)、八角游乐园站(105)、八宝山站(106)、玉泉路站(107)、五棵松站(108)、万寿路站(109)、公主坟站(110)、军事博物馆站(111)、木樨地站(112)、南礼士路站(113)、复兴门站(114)、西单站(115)、天安门西站(116)、天安门东站(117)、王府井站(118)、东单站(119)、建国门站(120)、永安里站(121)、国贸站(122)、大望路站(123)、四惠站(124)、四惠东站(125)共25座车站。(52#、53#站不运营)。地铁1号线和地铁八通线顺利贯通后,这条轨道线路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城市铁道。 1号线未开放车站 黑石头站(54#站)、高井站(53#站,101)、福寿岭站(52#站,102)作为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就已建成的车站,自建成日起至今尚未对公众开放。 福寿岭站(地铁技校站)编号为52#,102。其中102为地铁系统的编号,52#是军用铁路系统编号(一说地铁修建时期的旧编号)。由于正式名称未对公众公布,也有人将这站称为地铁技校站。位于苹果园站西北方向福寿岭村,与地铁技校临接。本站作为地铁技校通勤车的停靠站,每个工作日早晚各有一班通勤车停靠。车站构造与古城站和苹果园站基本相同,目前地面出入口仅有一个尚可使用,其他三个入口中有两个被水泥和各种杂物封死,另外一个被从内部锁住。站内墙壁留下了很多地铁技校学生的涂鸦。入口处虽固定着非工作人员严禁入内的警示牌,但除学生外,时常有以城市冒险为目的的组织或个人进入,目前尚未有因该行为违法而被处罚的实例。 高井站(北京军区站)编号为53#,101。由于该站的正式名称尚未公布,因此也有人将此车站臆称为北京军区站。本站坐落于西山中,一说已属于北京军区的管辖区内。由于进入的方法复杂并且较为危险,目前仅能从几张照片来了解站内设施及构造。该站与客运站的构造完全不同。站台比较狭窄,站内墙壁上涂抹白灰,顶部较低矮,照明设施也较为简陋。 黑石头站编号为54#。在地铁系统中没有编号,因此也被认为不包含在北京的地铁系统之内。本站为一地上车站,位于北京西山中的黑石头村附近,因此被大多数人称为黑石头站。 1号线现有换乘车站: 复兴门站:与地铁2号线换乘,车站位于复兴门立交桥下,呈向东布置的T字,两线之间采用单向换乘,1号线换乘2号线时,走东端站厅,经过两侧专门修建的换乘通道到达2号线两端站厅,经楼梯进入站台,2号线换乘1号线时,直接走站台中部楼梯下行即可到达1号线站台,由于是特殊年代修建的地铁,从方便换成角度而言,该站的设计显得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