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唐朝法律发展特点

合集下载

唐朝法律的特点

唐朝法律的特点

唐朝法律的特点
唐朝(618-907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唐朝法律也是当时的重要法律体系。

唐朝的法律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唐朝法律规定的刑罚比较严厉。

除了惩罚死刑外,还有各种重刑,如削掉右手、右脚和下跪罪房等。

另外,唐朝也实行“酷刑”,包括关押和韬光养晦等。

这些刑罚表明,唐朝人民是受严格纪律管束的,而且法律在唐朝受到重视,对犯罪者进行严厉惩罚。

其次,唐朝法律非常重视行政纪律,其中最重要的是拔将制度。

拔将制度是唐朝的统治理念,即处分官员的人事任免的专制制度。

它的实施可以避免官员的腐败行为,有效地抑制官员的贪污腐化。

此外,唐朝法律也重视婚姻问题的解决。

为了保障妇女的经济和社会权利,实行了多项法律,如《式子条例》、《唐律》《宋律》和《武制》等。

这些法律使结婚双方都有足够的权利,当他们在婚姻中遇到任何纠纷时,都能以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利益。

总而言之,唐朝法律的特点是刑罚重,注重纪律,重视婚姻问题。

上述特点反映了唐朝人民对官僚体制的尊重和信仰,也体现了唐朝法律精神的良好与完善。

唐律的主要特点及历史地位简答题

唐律的主要特点及历史地位简答题

唐律的主要特点及历史地位简答题
唐律是唐朝制定的最好的统一的司法制度,是中国古代发展最深的法
律思想体系,是中国古代法律思想发展的高峰。

它的主要特点是:(1)法律统一唐律以宋律为基础,共有7个分类,涉及民事、刑事、经济纠纷、监狱及其他等各个方面,正式分为五部:《大唐律例》、《礼
部律例》、《户部律例》、《吏部律例》和《军机处律例》,并附有注解等,并根据国家情况和发展需要适度修改,为当时统一法律法规。

(2)法律实效唐律的实施是以实效为依据的,它的实施不仅具有民
事程序性的规定,而且在司法实践中,还配备了仲裁和伪证制度,以加强
司法实践的权威性。

(3)以德治法唐律考虑了仁政的要求,将“有礼义之法以德治国”
的思想内化到法律中。

在制定和实施唐律的过程中,正确处理了法律与伦
理的关系,把“仁政”和“仁义”运用到刑罚中。

历史地位:唐律是唐朝制定的最好的统一的司法制度,是中国古代发
展最深的法律思想体系和古代法律思想发展的高峰,对中国古代法律思想
和法律制度发展影响深远。

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代法律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唐律疏议》。

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代法律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唐律疏议》。

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代法律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唐律疏议》。

唐代法律制度的特点是宽严并济、重视教育和文明刑罚。

在宽严并济方面,唐朝法律不仅惩罚犯罪,而且也提供了对犯罪人的庇护和宽恕。

例如,某些罪犯可以得到免罪或缓刑,而其他人则会受到最严厉的惩罚。

此外,唐代法律制度也强调了犯罪人的价值观教育和道德道德教育。

《唐律疏议》作为唐代法律制度的重要文件之一,对中国古代刑法和刑事诉讼等方面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

它不但对判刑制度的建立和补充做出了精细的规定,而且还对审判程序以及犯罪时间、地点等方面的规定进行了详细解释。

不过,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它对帝国具有扩大的职权范围和缺乏总体原则的缺点。

总之,唐代法律制度的宽严并济性和重视价值观教育的特点是彰显其文明和进步的标志。

而《唐律疏议》的制定则进一步完善了唐代法律制度的核心内容,是中国古代刑法和刑事诉讼制度的重要历史文化遗产。

概括唐朝法律发展特点

概括唐朝法律发展特点

概括唐朝法律发展特点唐朝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个朝代,其法律制度在中国法律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唐朝法律的发展有其独特的特点,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第一,继承汉代法律传统。

唐朝法律继承了汉代法律的传统,特别是汉武帝时期的法律制度。

唐代尊崇汉代法律制度,认为汉代法律具有权威和可行性,因此大部分法律规定和制度基本上延续了汉代的法律制度。

例如,唐朝采用了汉代的刑法,继承了赐死、刺配、流放、笞杖等刑罚。

此外,唐代还继承了汉代的科举制度,进一步加强了国家对官吏的控制。

第二,创新官法制度。

唐朝法律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创新官法制度。

唐朝通过建立完善的官法制度,使官吏可以在法律的保护下更好地履行职责。

唐朝设立了御史台,负责监察官吏的行为,治理官员的贪污腐败问题。

此外,唐朝还制定了《选人法》,规定了官员选拔的程序和标准,确保了官员的素质和能力。

第三,平衡贵族与百姓利益。

唐朝法律的发展还体现在对贵族与百姓利益的平衡之上。

唐朝通过一系列法律手段,尽可能保护百姓的权益,减轻贵族对百姓的压迫。

唐朝宪法《唐六典》规定了贵族土地的限制,限制了贵族的土地扩张,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

唐朝还制定了土地法,规定了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明确了土地的权益归属,为百姓提供了法律上的保护和支持。

第四,维护社会秩序和安定。

在唐朝法律发展的过程中,维护社会秩序和安定是一个重要的目标。

唐朝建立了严密的警察制度,崇尚“以法为师”的思想,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护社会的安宁和公正。

唐代制定了制造和贩卖假冒伪劣产品的法律,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行为。

此外,唐朝还规定了对赌博、行窃、私伤等违法行为的处罚,加强了社会治安的维护。

总的来说,唐朝法律的发展呈现出继承和创新的特点。

一方面,唐朝法律继承了汉代法律的传统,通过延续汉代法律制度来保持社会的稳定。

另一方面,唐朝法律创新了官法制度,加强对官吏的监督和管理,保护和平衡了贵族和百姓的利益,维护了社会的公正和秩序。

简述唐朝法制的内容特点及意义

简述唐朝法制的内容特点及意义

简述唐朝法制的内容特点及意义唐朝法制是指唐朝时期的法律制度和司法实践。

唐朝法制的内容特点主要包括宪政法制、刑法和刑事诉讼法、民法和民事诉讼法、官法和行政法、军事法以及地方自治法等方面。

这些法律制度在唐朝的社会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后世的法治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朝法制的宪政法制特点突出。

唐朝设立了太常寺、御史台、六部、九寺等机构,形成了相对独立、相互制衡的官僚体系。

皇帝依法行政,法律具有最高权威。

宪政法制的确立使得法律治国思想深入人心,为后世的宪政制度奠定了基础。

唐朝法制的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具有明确的规范。

唐代刑法注重惩罚与教育相结合,重视罪犯的改造和社会的安定。

刑事诉讼法规定了审讯程序、证据规则和判决程序等,保障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第三,唐朝法制的民法和民事诉讼法有着较为完善的内容。

唐代民法规定了婚姻、继承、财产等方面的规则,保护了私人财产权和家庭利益。

民事诉讼法则规定了民事诉讼的程序和要求,确保了当事人的公平审判和合法权益。

第四,唐朝法制的官法和行政法为政府机构的运行提供了依据。

唐代官法规定了官员的职责和权力,严格规范了官员的行为。

行政法则规定了政府机构的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确保了政府的高效运作和治理能力。

第五,唐朝法制的军事法规定了军队的组织管理和军事行为的规范。

唐代设立了兵部、武举制度等,对军队进行了精细管理。

军事法保障了军队的纪律和作战效能,促进了唐朝的疆域扩张和国力强盛。

唐朝法制还注重地方自治法的制定和实施。

唐代设立了州、县、乡三级地方政府,地方自治法规定了地方政府的职权和责任。

这种地方自治的法制安排促进了地方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唐朝法制的意义不容忽视。

首先,唐朝法制的确立为后世的法治思想和法律制度奠定了基础,为中国历史上的法治进程作出了积极贡献。

其次,唐朝法制对社会秩序的维护和公平正义的实现起到了重要作用,为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再次,唐朝法制的完善促进了政府的高效运作和国家治理的能力,为唐朝的疆域扩张和国力强盛提供了有力支撑。

简述唐朝法制的内容特点及意义

简述唐朝法制的内容特点及意义

简述唐朝法制的内容特点及意义
唐朝法制的内容特点及意义
一、法制内容特点:
1. 详尽完备:唐朝法制涵盖了各个方面,包括刑法、民法、官制、地方制度等,形成了完善的法律体系。

2. 严明公正:唐朝法制坚持公正判断原则,注重平等、公正的法律适用,保障了人民的权益。

3. 稳定可靠:唐朝法制经历了多次改革和完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为社会秩序的维护提供了有力保障。

4. 高度规范化:唐朝法制对各个方面的行为进行了细致的规范,为社会生活提供了明确的行为准则。

二、法制意义:
1. 维护社会秩序:唐朝法制建立了严密的刑法和民法,对违法行为进行严惩,维护了社会的秩序和稳定。

2. 保障人民权益:唐朝法制强调公正、平等的原则,确保人民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增强了社会公平正义感。

3. 促进经济发展:唐朝法制在商法和税收方面进行了规范,为经济活动提供了保障和稳定的环境,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4. 培育文化繁荣:唐朝法制对文化事业进行了规范和保护,为文人
墨客提供了创作自由和安全,推动了文化的繁荣和进步。

5. 传承法治理念:唐朝法制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法治观念的基础,对后世法治思想和制度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

总而言之,唐朝法制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深远意义,它的完善和实施为社会秩序的维护、人民权益的保障、经济的发展以及文化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唐朝法制也为后世的法治思想和制度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唐朝法律的特点范文

唐朝法律的特点范文

唐朝法律的特点范文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王朝,其法律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朝法律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唐朝法律以律为主,兼顾典章。

律法是根据《唐律疏议》进行编纂的,对刑法的条文进行规定和约束。

唐律是以罪及科罚为核心,重视对犯罪人员的惩罚。

唐朝有许多重要的律法,如《唐律疏议》、《唐诏敕考》等。

此外,《唐典仪》也是一部重要的法律书籍,里面规定了一些法律程序、仪式和官员的职责。

2.唐律宽重有度,注重实效。

唐朝法律对于犯罪的定罪标准和刑罚力度相对宽松,主要追求实际有效地制止犯罪。

律例中有“存心谋夺”的要求,即只有有明确的故意犯罪行为才能定罪,注重行为本身的恶劣程度,而非墨守成规。

此外,唐律还非常重视工作实践,法律的执行、裁判的效果是法律制度得以完善的关键。

3.唐律注重罚与劝相结合,重视教育和改造。

唐朝法律对犯罪分别采取罚与劝相结合的策略,以期通过惩罚和教育改造犯罪分子。

对于一些轻微的犯罪行为,法律采取了警告、劝善等措施进行改正;而对于一些严重的犯罪行为,刑罚则相对严厉。

这种罚与劝相结合的制度设计,体现了唐朝法律制度注重思想教育和犯罪改造的特点。

4.唐朝法律注重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唐朝法律规定了严格的官员行为准则和奖惩机制,对于官员违法犯罪行为进行严肃追究。

同时唐律还规定了上访制度和申诉制度,为民众提供了一种通过诉诸上级权力机构来制约地方权力的途径。

这一制度设计体现了唐朝法律制度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的关注。

5.唐朝法律注重实际需求,不断修订和发展。

唐朝法律制度多次进行修订和发展,以适应社会的变化需求。

唐朝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法律制度体系,其中包括律令、律条、奏议、案牍等,形成了一个相对完善的法律体系。

这种法律发展和修订的特点,反映了唐朝法律体系注重实际需求、与时俱进的特点。

总之,唐朝法律的特点是以律为主,注重实效,并且强调罚与劝相结合,重视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同时也注重法律的发展和修订。

唐朝律法的特点

唐朝律法的特点

唐朝律法的特点(1)“礼法合一”。

唐代继承并发展以往礼法并用的统治方法和立法经验,使法律内容“一准乎礼”,真正实现了礼与法的统一。

正如唐太宗所说:“失礼之禁,著在刑书。

”把封建伦理道德的精神力量与国家法律统治力量紧密糅合在一起,法的强制力加强了礼的束缚作用,礼的约束力增强了法的威慑力量,从而构筑了严密的统治法网,有力地维护了唐朝的封建统治。

(2)科条简要、宽简适中。

唐代立法以科条简要、宽简适中为特点。

以往秦汉法律,向以繁杂著称,特别是在西汉武帝以后,因一事立一法,导致律令杂乱。

西晋修律曾将773万余字的汉律令缩简为126300字,至此,立法发生了重要变革。

北齐律在此基础上定为12篇949条,内容进一步得以精简。

唐朝在前律的基础上,再次实行精简、宽平的原则,定律12篇500条。

(3)用刑持平。

唐律规定的刑罚比以往各代都轻,死刑、流刑大为减少。

死刑只有绞、斩两种;流刑除加役流外,只服劳役一年;徒刑仅一年至三年;笞杖数目也大为减少。

更重要的是,其适用刑罚以从轻为度;刑罚的加减原则,也是以从轻为特点。

如凡加刑,依次递加一等;凡减刑,依次递减一等。

但加刑时,一般不加死刑,个别加至死刑的,则处绞而不处斩。

减刑时,“二死、三流各同为一减”。

即斩减一等,不是处绞刑而是处流刑三千里;流三千里减一等不是处流二千五百里,而处徒三年。

由此可见唐律刑制为轻的特点。

(4)语言精练明确,立法技术高。

唐律用语精练明确,在立法技术上表现出高超的水准,如自首、化外人原则、类推原则的确立都是集中表现。

为了防止官吏滥用比附,用精确的语言规定了在法无明文规定条件下,官吏故意与过失出入人罪的处理办法。

唐律还进一步明确公罪、私罪、故意、过失的概念,并规定了恰当的量刑标准。

如《斗讼律》解释“过失杀”为:“谓耳目所不及,思虑所不至,共举重物力所不制,若乘高履危跌足,及因击禽兽以致杀伤之类,皆是。

”总之,唐律以其结构严谨、立法技术完善而被举世公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括唐朝法律发展特点【篇一:概括唐朝法律发展特点】2013. 6388理论探讨唐是我国历史上最为繁荣昌盛的封建王朝之一,特别是李世民即位以后,总结隋朝灭亡的教训,励精图治,采取了许多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政治措施, 促使唐朝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对外贸易、科学文化等,得到空前发展。

唐朝成为继两汉之后强大的封建王朝,也是当时最大的文明国家。

唐律就是在这样历史条件下制定的, 它是我国古代封建政治经济文化繁荣发展时期的产物。

一、唐初法制的指导思想(一)德主刑辅,礼法并用。

德礼为政教之本, 刑罚为政教之用。

它集中体现了初唐法制指导思想的基本精神, 是唐朝开国三十多年来法制建设经验的总结。

德,这里主要是指君主要以宽仁治天下 ; 礼, 主要是指以封建纲常对臣民进行教化。

(二)立法要求宽简、划一、稳定。

宽是宽大, 简是简约。

宽大主要指立法内容方面,其基本点是轻刑,尽可能使人不致陷于犯罪,或者犯罪后得到较轻处理。

特别反对严刑峻法,草菅人命,轻罪重刑,或者动辄得罪,以致人们无所适从。

简约主要指立法形式方面,其基本点是简明,尽可能使百姓了解法律的内容,也使司法官便于掌握,特别反对法条繁琐、杂乱、前后重叠、彼此矛盾。

立法划一, 是保证断罪量刑准确的前提。

(三)保持法律的稳定性。

唐太宗还要求保持法律的稳定性。

从另一角度看,这又是立法划一的必要措施,同时也加强了立法方面的中央集权。

(四)执法要求审慎、严明。

唐太宗强调办案必须严肃、慎重,审断应有证据。

对于死刑的执行尤其慎重, 是唐初法制的重要特色。

二、唐律的制定过程唐律的制定经历了较为复杂的过程。

唐朝建立后, 于武德二年(公元6 1 9 年)命刘文静等在隋开皇律令的基础上进行增删, 是为《武德律》 , 共十二篇, 五百条;《贞观律》仍以《开皇律》为基础, 对《武德律》作了较大修改;唐高宗永徽元年(公元650年)又命长孙无忌等修订律、令、格、式, 次年完成《永徽律》十二篇五百零二条。

为了在全国统一标准, 长孙无忌等奉命对《永徽律》的律条和律注逐条逐句进行解说,并对司法中可能发生疑难的问题,自设问答。

经高宗批准颁行,当时称为《律疏》。

颁行后的《律疏》 ,使疏与律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从此天下断狱,皆引疏分析之 ,成为统一解释律文的法律依据。

元之后称《唐律疏议》 , 是我国迄今为止完整保存下来的最早、最完备、影响最大的成文法典。

是中华法系的代表之作;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 ,唐玄宗命李林甫等刊定《开元律》十二卷,《开元律疏》三十卷,令、格、式等也有所刊定;唐宣宗大中七年(公元853年),左卫率府曹参军张格、敕、令、式,编成《大中刑律统类》十二卷奏上,宣宗诏令刑部颁行。

《统类》在法典编纂上是一种新的形式, 对于五代和宋朝的立法技术有重大影响。

戣,将刑律分类为门,附以有关的三、唐律的主要特点唐律连同疏议共三十卷, 五百零二条, 分为十二篇, 分别是《名例律》、《卫禁律》、《职制律》、《户婚律》、《厩库律》、《擅兴律》、《贼盗律》、《斗讼律》、《诈伪律》、《杂律》、《捕亡律》、《断狱律》。

从唐律的内容看其有以下特点。

1 、体例完善, 结构严谨。

体例完善是说一部唐律, 几乎把当时社会生活的所有的法律关系,都囊括其中,而使它成为具有典型性的封建律典。

结构严谨主要表现在《名例》篇与各篇的关系,以及律条彼此之间的照应,特别是篇目排列的次序,反映了立法者的主旨,统治者运用法律调整各种社会关系中的轻重缓急, 使人看了一目了然。

反映了唐代立法技术已达到相当成熟阶段。

2、在力图维护封建君主专制政权的前提下一准乎礼。

一准乎礼是后人对唐律的高度概括,是因为:其一,唐律的主旨在于全面贯彻礼的核心内容即封建三纲;其二,唐律中不少律条本来就是礼的教义、规范和制度, 而上升为律;其三, 唐律借助《疏议》 , 大量引用儒家经典, 充分阐发礼教的义理。

3、宽仁慎刑。

统治者从长治久安的目的出发,在贞观年间修订旧律时,降死刑为流刑者九十二条,降流为徒者七十一条。

其它削去繁苛,变重为轻者, 不可胜记。

综观中国古代刑罚制度, 惟有唐律规定者最轻。

4、立法技术空前完善。

唐朝立法充分吸取前代经验,技术相当完善。

前述律、令、格、式四种法律形式有分工、有联系,并行不悖,相得益彰, 体现了立法技术上的高度成就。

四、唐律在法律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一)对后世法律的影响唐律,由于它产生的历史条件,使它在中国古代法律文化发展史上,上承战国时期的《法经》 ,历经秦汉魏晋,至唐而集其大成,成为典型的封建律典。

从而也使它成为唐以后历代封建律典之楷模。

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清代大学问家孙星衍曾说: 不读唐律,不能知先秦历代律令因革之宜。

五代时期的法律如《大梁新定格式律令》 , 其卷数和篇目与《唐律》完全一致。

宋朝惟一的律《宋刑统》几乎是唐律的翻版, 甚至原文照录《唐律疏议》。

元朝在司法实践中, 也每引(唐律)以为据。

明朝洪武六年制定《明律》 , 篇目一准于唐 ;洪武二十二年更修明律,才改为三十门,分吏、户、礼、兵、刑、工六律,仍以《名例律》为第一。

《清律》采取明律的体例, 可是内容及原则上基本上因袭唐律。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政书类唐律疏议》对此作了详细比照, 可以参考。

(二)对周边国家的影响由于唐朝高度发展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 成为当时世界上文明先进的国家,与各国的经贸关系和友好往来,非常频繁,许多国家特别是东亚各国,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来唐,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和各种典章制度。

在日本, 有信史可考的, 如文武天皇大宝元年(公元7 6 1年)制定的《大宝律令》 ,其十一篇的名目与次序,一如《唐律》 ;律文内容也多相似。

此后,迄明治六年(公元1 873年)编订《改定律例》参酌各国之定律以前,唐律的精神实质和基本内容,始终鲜明地反映在日本法律中。

在朝鲜, 高丽一代之制, 大抵皆仿于唐, 至于刑法,亦采唐律,参酌时宜而用之。

此外,越南、琉球和西域的古代法典,也不难逐一寻出与唐律的源流关系。

可见,唐律的影响,不仅及于唐以后宋、元、明、清各代,而且及于日本、朝鲜、越南等东亚各国,在世界几大法系中, 成为独具特色的中华法系的代表作。

它对世界封建律典的影响, 堪与罗马法相媲美。

浅谈唐朝法律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张思远陕西省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陕西宝鸡721000【摘要】唐律在中国法律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

现在的《唐律疏议》是我国到目前为止保存下来最早、最完整的封建法典。

不仅是唐朝统治者手中赖以司法的重要根据,也为唐以后的历代王朝提供了编制封建法典的楷模。

由于《唐律》是一部成熟的封建法典,是中华法系的典型体现。

本文将对唐律的特点和历史地位作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唐朝法律制定内容特点地位浅谈唐朝法律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作者:张思远作者单位:陕西省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陕西宝鸡 721000刊名:经济视野英文刊名:economic vision 年,卷(期) :2013(12) 本文链接: http: //d. g. wanfangdata. com. cn/periodical_jjsy201312340. aspx【篇二:概括唐朝法律发展特点】唐代是中国古代法律发达的集中体现,主要表现为以下特点1.礼法合一.唐律将礼教伦理精神与国家刑罚有机地统一在一起,有力地维护了唐朝的统治.2.科条简要.唐律全篇仅为12篇,502条,宽简适中,具有高度的概括性.3.立法技术完善.唐律在继受前代立法成果的基础上,具有结构严谨,用语概括、规范等特点,进一步明确了公罪、私罪,化外人犯罪等原则和概念.4.唐律是中国传统法典的楷模和中华法系形成的标志.唐律在中国古代法历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承袭了秦汉立法的成果,吸收了汉晋律学的成就唐律的历史地位主要体现在史上具有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l)唐律对中国封建法律的影响.唐律是中国封建法典的楷模,在中国法制史上具有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唐朝承袭秦汉的立法成果,吸取汉晋律学的成就,使唐律表现出高度的成熟性.唐律因具有封建法典的典型性,代表性,因此,对宋、元、明清法律产生了深刻影响.(2)唐律对东亚各国的影响.唐律作为中华法系的典型代表.其影响力不仅作用于本国.而且超载国界,对亚洲,特别是东亚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如朝鲜高丽律的篇章内容都取法于唐律.日本大宝律令也以唐律为蓝本,越南李太尊时期的刑书.也大都参用.可见,唐律不仅在中国法制史上.而且在世界法制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篇三:概括唐朝法律发展特点】【英文摘要】 in accordance with the analysis of legal systemsin tang dynasty and pertinent historic studies, some thoughtson the tang liu dian and the criminal code in the new book of tang have played rather different guidance. the new book oftang has erroneously summarized that there are four criminal codes in tang dynasty but actually the correct understandingis that there are four forms of law. the above erroneous theoryof “four criminal codes” have caused the assertion proposedby later scholars that laws in tang dynas ty are “all criminal laws” . thus the erroneous assertion of “four criminal codes” has insurmountable contradiction with that of four forms of laws, which has also been contradicted with summaries oflaws proposed by politicians and historians studying on dynasties of han, northern qi, tang, the five dynasties, songand yuan. therefore, the assertion of “four criminal codes” has fault both in theory and methodology. 【全文】【】引言《新唐书》的“四刑书”亦即“四刑法”说,是能否正确理解唐代法律体系的转捩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