醛固醇受体拮抗剂

合集下载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及醛固酮合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及醛固酮合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及醛固酮合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作者:王雨宁郭晔堃钟静芬来源:《上海医药》2019年第01期摘要已有甾体类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即螺内酯和依普利酮上市,但是两者均存在一定不足。

非甾体的小分子化合物作为新一代的醛固酮受体拮抗剂,finerenone、esaxerenone等都已进入临床阶段,特别是finerenone,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显示出较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降低高钾血症和肾功能损伤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此外,从醛固酮生物合成途径入手,靶标醛固酮生物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即醛固酮合酶(CYP11B2),开发选择性的CYP11B2抑制剂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

关键词醛固酮醛固酮受体醛固酮合酶抑制剂中图分类号:R9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9)01-0056-06Research progress in aldosterone receptor antagonists and aldosterone synthase inhibitorsWANG Yuning*, GUO Yekun**, ZHONG Jingfen(China State Institute of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Shanghai 201203, China)ABSTRACT Although aldosterone receptor antagonists, such as spironolactone and eplerenone, are available, there still exist some disadvantages. Non-steroidal small molecules have been taken as a novel generation for aldosterone receptor antagonists. Finerenone and esaxerenone are all in clinical trial stage at present, especially for finerenone, its excellent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have been verified by the basic and clinical studies, which has a unique advantage in lower hyperkalemia and renal injury. In addition, it was found that aldosterone synthase (CYP11B2) is the key one for aldosterone biosynthe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aldosterone biosynthesis pathway. Nowadays, the development of selective CYP11B2 inhibitors is also a research hotspot.KEy WORDS aldosterone; aldosterone receptor; aldosterone synthase; inhibitor1 醛固酮的生理病理作用人类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区域分泌有盐皮质激素,醛固酮是一种盐皮质激素,能促进肾远曲小管对钠离子、氯离子的重吸收和增加钾离子、氢离子的排出,具有明显的潴钠排钾的作用。

心衰应用螺内酯的原理

心衰应用螺内酯的原理

心衰应用螺内酯的原理1. 简介心衰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指心脏不能有效地将血液泵出体循环,导致全身组织器官供血不足。

螺内酯作为一种利尿剂,在心衰患者中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螺内酯在心衰中的应用原理。

2. 螺内酯的作用机制螺内酯是一种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机制发挥作用:•抑制醛固酮受体:螺内酯能够与醛固酮受体结合,从而阻断醛固酮受体的激活。

醛固酮是一种激素,可以促进钠离子的重吸收,而钠离子的重吸收与血容量增加有关。

螺内酯的抑制作用可以减少醛固酮的活性,降低血容量,从而缓解心衰症状。

•增加利尿作用:螺内酯的主要作用是增加尿液中钠和水的排泄量,从而减少血容量。

它通过抑制肾小管上的钠重吸收通道,促使更多的钠和水从尿液中排出体外。

这样可以降低血液中的容积负荷,减轻心脏负担。

•抗纤维化作用:螺内酯还具有抗纤维化作用,能够减少血管壁的胶原沉积和纤维化程度,从而改善心血管功能。

纤维化是心衰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螺内酯可以通过抑制纤维化过程,减缓心衰的进展。

3. 螺内酯在心衰中的应用螺内酯在心衰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改善症状:心衰患者常常出现水肿、呼吸困难等症状。

螺内酯通过增加尿液排泄,减少血容量,可以缓解水肿症状,改善患者的呼吸困难和乏力感。

•减轻心脏负担:心衰患者的血容量增加,心脏需要更多的力量来泵血。

螺内酯的利尿作用可以减少血容量,减轻心脏的负担,降低心脏的充盈压力。

•改善预后: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螺内酯在心衰患者中能够改善预后。

它可以减少住院率和死亡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联合应用其他药物:螺内酯通常被用作心衰综合治疗方案的一部分,常与ACE抑制剂、β受体拮抗剂等药物联合应用。

这种联合应用可以发挥协同效应,增强治疗效果。

4. 使用注意事项在应用螺内酯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剂量调整:螺内酯的剂量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通常情况下,初始剂量为25-50mg,每日一次。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耐受性,可以逐渐增大剂量。

新型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治疗糖尿病性肾病的研究进展新型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治疗糖尿病性肾病的研究进展

新型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治疗糖尿病性肾病的研究进展新型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治疗糖尿病性肾病的研究进展

新型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治疗糖尿病性肾病的研究进展新型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治疗糖尿病性肾病的研究进展发布时间:2021-03-26T14:32:20.503Z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9月17期作者:邓平管品华[导读] 新型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治疗糖尿病性肾病的研究进展新型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治疗糖尿病性肾病的研究进展邓平管品华(湖南省常宁市中医医院;湖南常宁421500)[作者简介] 邓平,男,汉族,湖南常宁人,医师,本科,摘要: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 DKD)是由糖尿病所致的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是终末期肾脏疾病的重要病因。

目前DKD的治疗主要包括生活方式改变,加强血压、血糖控制,减少蛋白尿,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以及终末期的肾脏替代治疗等。

糖尿病肾脏疾病仍存在患病率高,缺乏有效延缓肾脏病进展手段等问题。

本文综述了新型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治疗DKD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新型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糖尿病肾脏疾病;研究进展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 DKD)是由糖尿病所致的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是终末期肾脏疾病的重要病因。

是糖尿病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

中国目前糖尿病患病率高达10.9%[1],其中以2型糖尿病为主,来自香港的流行病学资料[2]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中约有32.5%~39%出现不同程度的蛋白尿,每年进展至终末期肾病的患者达22%以上。

近年来大型临床试验证实,一些新型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可能具肾脏保护作用。

本文就新型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治疗DKD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RAAS的激活参与到整个糖尿病肾脏疾病发病及进展过程中,RAAS抑制剂主要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receptor blockers,ARB)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醛固酮拮抗剂在心衰中的应用

醛固酮拮抗剂在心衰中的应用

-
19
4 醛固酮拮抗剂的循证医学证据
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的研究 2003年发表的EPHESUS(依普利酮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衰疗效和存活研
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3-14天、 LVEF<40%并有临床心衰或糖尿病 证据、大部分患者已在接受基础治疗的患者,约6600例患者进行依普 利酮与安慰剂对照的随机双盲研究。 依普利酮起始剂量25mg/d,最大剂量50mg/d,平均剂量43mg/d。平 均随访16个月后发现:复合终点和全因死亡依普利酮组下降15%,心 源性猝死下降21%,同时心血管死亡或住院率也下降13%。 亚组分析显示,心梗后3—7天内开始治疗,依普利酮可使心血管死亡 降低22%,心血管死亡和住院降低15%,心源性猝死降低37%,全因 死亡降低23%。而心梗后8—14天开始治疗,依普利酮组和安慰剂组 无统计学差别。提示心梗后心力衰竭者应早期(3—7天内)应用依普 利酮。
2012年欧洲心脏病学学会发表的更新指南又将醛固 酮拮抗剂治疗心力衰竭的适用人群扩展到纽约心脏
病协会心功能分级II级患者。
-
4
1 对醛固酮致病的认识
早在50年前,Luetscher 和 Johnson 就观察到在患者心力 衰竭患者的尿液中含有某种具有潴留钠离子特性的类固醇 激素。随后,Davis 等通过选择性的静脉血采样和液相色 谱法分析,确认此物质是心力衰竭是由肾上腺过度分泌的 激素,命名为醛固酮。
-
9
2 醛固酮的致病机制
2.1 水-钠潴留与促进心肌重塑作用
心力衰竭时RAAS系统激活,醛固酮合成和分泌增加且 与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成正比,短期内可以增加心排量 而起到代偿作用,但长期却会引起水-钠潴留、电解质 紊乱和心力衰竭加重。醛固酮可增加钾、镁排泄,加重 低钾、低镁血症,增加心力衰竭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和 猝死的危险。

埃普奈明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埃普奈明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埃普奈明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埃普奈明(Eplerenone)是一种选择性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常
用于治疗高血压和心力衰竭。

以下是埃普奈明临床应用的指导原则:
1. 高血压:埃普奈明可用于治疗稳定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特别是那些已经接受了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治疗但仍有高血压的患者。

一般推荐起始剂量为25
毫克/天,可以在数周内逐渐增加至50毫克/天。

2. 心力衰竭:埃普奈明可用于治疗心力衰竭患者,特别是那些具有左心室收缩功能减退但尚未发生症状性心衰的患者。

一般推荐起始剂量为25毫克/天,可以在数周内逐渐增加至50毫
克/天。

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和电解质
水平,特别是钾离子,以防止高血钾的发生。

3. 心肌梗死后左心室功能减退:埃普奈明可用于治疗心肌梗死后出现左心室功能减退的患者,以减少心力衰竭和心脏事件的发生。

通常推荐起始剂量为25毫克/天,可以在数周内逐渐增
加至50毫克/天。

4. 肾功能受损患者:埃普奈明在肾功能受损的患者中应慎用,因为它主要通过肾脏代谢和排泄。

对于肾功能轻度受损(肌酐清除率60-89 ml/min)的患者,剂量调整通常不需要。

然而,
对于肾功能中度受损(肌酐清除率30-59 ml/min)和重度受损(肌酐清除率小于30 ml/min)的患者,剂量需要减少。

此外,对于正在接受透析治疗的患者,埃普奈明的使用应慎重。

总体而言,埃普奈明是一种有效且相对安全的药物,但在使用过程中仍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血钾和肾功能等指标,以确保安全有效的治疗。

同时,患者应遵循医生的指导,并定期复诊进行评估和调整治疗方案。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的研究进展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的研究进展

存研究 ( E MP H A S I S — HF ) 中 3 _ 。在这项 研究 中, 2 7 3 7例纽约 心脏协会 心功能 Ⅱ级且左心室射血分数低于 3 5 %的患者 , 除 了常规治疗外被随机的给予依普利酮或安慰剂。 这个试验在
中期随访 2 1 个月后提前结束 ,因为予以依普利酮 患者 的一
型可能的利益 , 但需要更大规模的深入研究 。 值得注意的是 , 这 些研究螺 内酯 的剂量 为( 2 5 ~ 5 0 m g / d ) 或依 普利酮剂量 ( 2 5 ~
5 0 mg / d ) , 并未降低血压 , 提示 了醛 固酮受体拮抗剂 对心脏 保护作用独立 于心脏 的血压相关血流动力学负荷 。 1 . 2 原发性高 血压左心室肥厚的逆转 大 型 临 床 试 验 对 肾 素 一血 管 紧 张 素 系 统 ( r e n i n — a n g i o t e n s i n s y s t e m, R A S )阻断剂 的评价一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级终点心 血管 死亡和心衰住 院治疗均显著减 少 ( 危险 比为 O . 6 3 ) 。在 2 0 0 8年的欧洲心衰指南中将醛 固酮受体拮抗 剂推
荐 应 用 于 严 重 心 衰 患 者 ,而 基 于 E MP H A S I S — H F的 重 要 研 究 .最 新 的 2 0 1 2欧 洲 心 衰 诊 治 指 南 推 荐 将醛 固酮 受体 拮 抗 剂 应 用 于 症 状 性( 纽 约 心脏 协 会 心 功 能 I I — I V级 ) 收 缩期 心 衰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7 - 9 6 8 8 . 2 0 1 3 . 0 6 . 0 3 4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及醛固酮合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及醛固酮合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及醛固酮合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王雨宁;郭晔堃;钟静芬【摘要】已有甾体类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即螺内酯和依普利酮上市,但是两者均存在一定不足.非甾体的小分子化合物作为新一代的醛固酮受体拮抗剂,finerenone、esaxerenone等都已进入临床阶段,特别是finerenone,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显示出较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降低高钾血症和肾功能损伤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此外,从醛固酮生物合成途径入手,靶标醛固酮生物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即醛固酮合酶(CYP11B2),开发选择性的CYP11B2抑制剂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期刊名称】《上海医药》【年(卷),期】2019(040)001【总页数】7页(P56-61,65)【关键词】醛固酮;醛固酮受体;醛固酮合酶;抑制剂【作者】王雨宁;郭晔堃;钟静芬【作者单位】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上海 201203;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上海201203;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上海 2012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621 醛固酮的生理病理作用人类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区域分泌有盐皮质激素,醛固酮是一种盐皮质激素,能促进肾远曲小管对钠离子、氯离子的重吸收和增加钾离子、氢离子的排出,具有明显的潴钠排钾的作用。

醛固酮可以通过提升肾远曲小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来调控血压。

在正常生理条件下,醛固酮的分泌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调节,另外心血管独立存在的醛固酮形成系统也可以使醛固酮以自分泌和旁分泌的形式在局部发挥作用。

醛固酮水平过高会造成心肌及血管间质纤维化,导致心室重构,血管壁增厚,大动脉顺应性降低,心脏功能恶化,使组织传导不均一,引发心律失常[1]。

醛固酮还可以阻断心肌细胞对儿茶酚胺的摄取,使细胞外儿茶酚胺增加,加重心肌缺血[2]。

有研究表明醛固酮含量过高时会诱发白细胞浸润并会造成冠状动脉损伤以及心肌缺血性坏死。

有研究显示,心肌梗死的表达和进程会促进炎症因子骨调素(OPN)、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和环氧合酶-2(COX-2)对醛固酮的应答从而引起血管炎症[3]。

醛固酮在心力衰竭过程中的作用及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的应用(精)

醛固酮在心力衰竭过程中的作用及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的应用(精)

醛固酮在心力衰竭过程中的作用及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的应用作者:90303101 汪冠宏90303102 卢松鹤90303103 王志辉90303104 潘新磊90303105 钟波90303106 黄知03口腔摘要:以前,人们认为醛固酮拮抗剂对心力衰竭的保护作用源于其利尿作用。

近年来发现,除了利尿作用外,醛固酮拮抗剂在心力衰竭病人体内能够抑制心肌重构。

这也成为近年来对醛固酮拮抗剂的研究重点,是醛固酮拮抗剂在心力衰竭治疗过程中地位日益重要。

本文作者就醛固酮在心力衰竭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以及醛固酮拮抗剂临床应用进行讨论。

关键词:心力衰竭醛固酮螺内酯伊普利酮心力衰竭是指由于心脏工作能力减损,心排血量降低,静脉系统淤血及动脉系统灌注不足的一组心脏循环症候群。

由于各种原因所导致的心力衰竭其治疗及预后又不甚理想,短期及长期死亡率高居不下,而近年来报道醛固酮拮抗剂的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

所以,我们在这里为这一类药品的作用原理以及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1.醛固酮在心力衰竭患者体内的合成:在心力衰竭发生过程中,由于心脏泵出血量不足,使心输出量下降,心脏充盈压上升。

而心输出量下降会反射性兴奋交感神经系统,造成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分泌的增加。

由于受到血管紧张素Ⅱ和Ⅲ的作用,在肾上腺皮质球状带中,醛固酮合酶利用11脱氧皮质酮合成醛固酮。

这个过程除了受血管紧张素调节之外,还受钾离子调节,此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钠离子也有一定调节作用。

这是经典的RAAS调节机制。

而在近些年的研究中发现,应用了ACE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1拮抗剂的患者,并不能完全阻断醛固酮的生成,反而使醛固酮水平反弹性升高,其在心力衰竭患者血浆水平可达正常20倍。

原因在于在心衰患者体内,醛固酮合成升高而肝脏清除减少。

这种现象被称作“醛固酮逃逸”(Aldosterone Escape)[1]。

由此人们发现了除了肾上腺皮质之外,心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间质细胞和平滑肌细胞也可以局部合成醛固酮,并且不依赖血管紧张素的调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心血管系统独立存在的醛固酮形 成系统
心脏、大血管、脑部等器官组织存在独立于经典
RAAS之外的外周醛固酮形成系统,并以自分泌与 旁分泌的形式在局部发挥作用; 长期ACEI治疗,体内生成的替代途径—胃促胰酶 转化途径占优势,这样导致肾素升高 与ACEI基因的多态性有关
醛固酮逃逸:长期应用ACEI时,由于AI水平 增高,人体可通过旁路(胰蛋白酶、组织蛋 白酶和糜蛋白酶等)合成AII,进而增加醛固 酮的分泌,这种现象称为“醛固酮逃逸”。与 此类似,使用ARB类药物也存在这种现象。
酶chymase,一种糜蛋白酶样丝氨酸蛋白酶,作 用于血管紧张素I的羧基末端His-Leu,使之转换 成AngⅡ; 组织蛋白酶G、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通过非肾素 途径直接分解血管紧张素原形成AngⅡ 内皮素、血管升压素、儿茶酚胺、高钾、促肾上 腺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抗利尿激素、高脂血 症和血浆高密度脂蛋白降低等非AngⅡ依赖的Ald 刺激因子,促进醛固酮的分泌
RALES试验(醛固酮随机评估研究)
入选人群:

NYHA Ⅲ或 Ⅳ级的近期住院患者1663例


随机分为安慰剂组和试验组
试验组在使用ACEI 等药物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
螺内酯(起始剂量12.5 mg/d,最大剂量50mg/d)

随访2年
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25
RALES试验研究结果
死亡相对危险下降30%(P< 0.001), 心源性死亡率减低31%, 因心衰住院率下降35%(P< 0.0002)
(四)副作用及注意事项 副作用
高血钾症 肾功能异常 故使用时,患者的血肌酐浓度应在 176.8 (女性)~ 221.0 (男性) μmol/L ( 2.0 ~ 2.5mg/dl )以下,血钾低于 5.0 mmol/L 。且用药过程中要监测血钾与心 电图的改变,以便及时发现并及早处理。

(四)副作用及注意事项 副作用
ESC Expertonsensus Document on -blockers
醛固酮是一种甾体类盐皮质激素,其分泌来自两条途径 一、经典的RAAS,醛固酮由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合成分泌
二、在心血管系统独立存在的醛固酮形成系统
在心血管系统独立存在的醛固酮形 成系统
人体内存在另一种高度特异性的血管紧张素转换
(二)药代动力学
口服螺内酯24h起效,经2—3d药效达到高峰,停 药后药效可持续2—3d。 螺内酯及其代谢产物有90%以上与血浆蛋白合,其 代谢产物主要经肾脏排除

(三)应用指证:AHA/ACC
指南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适用于NYHA Ⅲ、Ⅳ 级中、重度心衰患者 AMI后并发心衰,且LVEF<40%的患者 亦可应用 目前研究表明对于NYHAⅡ级也有疗效


选择性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依普利酮 (eplerenone),对其他类固醇受体 (如雄激素、 孕激素受体)的作用极小。因此,其性激素样的副作 用较螺内酯为少。可有效的控制高血压,减轻心、 脑和肾等靶器官的损害,改善Ⅱ型糖尿病患者微量 蛋白尿,而且其副作用发生率与安慰剂相似,耐受 良好。对于高血压患者控制高血压、预防与靶器官 损害相关的心血管疾病、改善高血压患者的预后等 方面均具有显著效果。
31
EPHESUS试验研究结果
亚组分析结果表明, MI后3~7天内起始应用依普利酮 组(n=1793) 与安慰剂组(n=1804)相比,全因死亡率 相对危险下降23%(P=0.003) ,心源性猝死降低 37%(P=0.002) ,心血管死亡率或住院率下降 15%(P=0.01) ,心血管死亡率下降2%(P=0.009) 。 而于8~14天内起始应用依普利酮组,上述终点与安 慰剂组均无显著差别。
谢谢!

随机分为依普利酮组或安慰组,且所有患者均给
予标准的抗心衰治疗
34
EMPHASIS-HF试验结果
主要复合终点死亡和因心衰住院的风险,依普利 酮组较之安慰组显著降低37%; 此外,全因死亡率降低24%,全因住院率降低 23%,因心衰住院率降低42%。 亚组分析表明,在各种不同状况的患者中,依普 利酮同样显示了对主要复合终点的有益影响,其 结果与整个研究完全一致。由于有益结果的出现, 该研究提前终止。高钾血症的发生率高,但无统 计学上的显著差异。
二、防止心肌、血管纤维化与重塑 三、参与抗心律失常的作用 螺内酯的抗心律失常机制: 1.抗心肌纤维化 2.减少室壁张力 3.减少血浆儿茶酚胺的浓度 4.纠正低钾、低镁血症
四、减少缺血事件的发生 醛固酮水平的升高可引起左室功能不良的病人 缺血事件的再发,其机制可能与内皮功能不良、 低镁诱发冠脉痉挛、加重动脉硬化及降低HDL有 关。作为醛固酮拮抗剂的螺内酯可以增加肾上腺 素的摄取, 增加动脉的顺应性, 改善压力感受器功 能, 改善内皮功能
N Engl J Med,2003.348:1309~1321
29
EPHESUS试验结果
心源性猝死降低21%(P=0.03)
N Engl J Med,2003.348:1309~1321
30
EPHESUS试验结果
心血管死亡率和因心衰住院率降低13%(P=0.002)
N Engl J Med,2003.348:1309~1321
J Am Coll Cardiol 2009,54:e1-90
应用指证:AHA/ACC
指南
禁忌症
肝、肾功能衰竭及高钾血症患者
禁忌症
中、重度的糖尿病病人和轻、中度肾 功能不全病者
J Am Coll Cardiol 2009,54:e1-90
使用方法

螺内酯起始剂量10mg/d,最大剂量20mg/d, 有时也可隔日给予。依普利酮(我国目前短缺) 国外推荐起始剂量为25mg/d,逐渐加量至 50mg/d.
26
RALES试验研究结果提示
重度心衰患者在标准治疗的基础 上,加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 酯可以减少死亡风险。
N Engl J Med,1999,341:709~717
EPHESUS试验(依普利酮急性心肌梗死 后心衰疗效和存活研究)
入选人群:

LVEF≤40%、有临床心衰或糖尿病证据,以及MI 14天以
一、螺内酯的利尿作用 1、作用与体内的醛固酮水平相关,仅在体内醛固 酮水平升高时利尿作用才明显 2、该药连续应用一段时间后,利尿作用逐渐减弱, 这可能与钠在尿中的丢失使近曲小管对钠的重 吸收增加所致;也可能因利尿使血量减少,刺 激醛固酮分泌,从而对抗了其利尿作用的结果 3、作用弱,起效慢,维持久,是排钠效能最低的 利尿药
(1)与ACE抑制剂或AT1、ARBS合用有导致高钾 血症的危险因此,卡托普利应≤75 mg/d,依那普 利或赖诺普利≤10 mg/d。 (2)非甾体抗炎药或COX—2抑制剂合用可引起肾 功能恶化和高钾血症(特别是老年人) (3)与去甲肾上腺素合用时,螺内酯可降低血管 对去甲肾上腺素的反应; (4)与地高辛合用可增加地高辛的半衰期,进而 导致血浆地高辛浓度的升高,甚至中毒。因此当两 者合用时,应该减少地高辛的维持剂量和负荷剂量, 并对患者进行认真的监测。
N Engl J Med,2003.348:1309~1321
32
EPHESUS试验研究结果提示
伊普利酮在心梗后心衰患者中 使用一样有效,并且早期(3— 7天内)应用效果更佳。
N Engl J Med,2003.348:1309~1321
33
EMPHASIS-HF试验
入选人群:

入选2737例轻度心衰患者(NYHA I-Ⅱ)

抑制交感神经系统(SNS)和肾素一血 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RAAS)
有效血容量减少
血管紧张素原
肾素
血管紧张素I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血管紧张素Ⅱ
作用肾脏
作用血管
促进醛固酮释 放,增加水钠 潴留
增加外周阻力
醛固酮在心血管系统作用
促进Na+、水潴留,及K+的排泄
1.引起心肌间质纤维化,即心肌重构 2.促进生长,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引起心房、心室、大血 管重构和血管周围组织纤维化,加速CHF恶化 3.增加血管平滑肌细胞内Ca2+浓度,增加外周阻力,升高血 压,加强其他缩血管药如儿茶酚胺类的作用,导致室性心律 失常及猝死 4.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引起内皮功能不良,致血栓作用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葛长江 教授
在20世纪90 年代中后期,证实心衰发生、发 展的根本原因与神经内分泌—SNS和RAAS被长期 激活所致。神经内分泌的激活,短期内增加心排 血量及外周阻力,以维持重要器官的血流灌注, 但长期增高会引起血容量增加、电解质紊乱、心 律失常、心肌及血管间质胶原沉积和纤维化,使 心力衰竭进行性恶化。

高钾症 肾功能异常
开始治疗后 3 天和 1 周要各监测 一次,前 3 个月每月一次,以后每 3 个月监测一次。血钾>5.5mmol/L应 停药或减量。
注意事项
为减少心衰病人发生致命性高钾血症 的危险,一旦开始应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治疗应立即加用襻利尿剂,并停用钾盐。 患者应避免食用高钾食物。
内的患者共6600例

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安慰剂组
试验组应用新一代选择性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依普利酮(起
始剂量25 mg/d,最大剂量50 mg/d)。

随访1年
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N Engl J Med,2003.348:1309~1321
28
EPHESUS试验结果
全因死亡率相对危险降低15%(P=0.008)
35
小结
(一)循证用药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治疗CHF肯定有效,证据水平上升 为A级。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治疗心衰的范围扩大,使心衰患者 绝大多数(NYHAⅡ- Ⅳ)均有相应的适应征。 依普利酮对无症状心衰及心衰症状较轻的患者有效, 表明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在心衰预防中将发挥重要作 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