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元稹菊花ppt
合集下载
菊花PPT课件

菊花冷傲高洁、早植晚发、傲霜怒放、凌寒
不凋菊,花和冷梅傲高兰洁竹、一早植起晚被发人、傲们霜誉为四君子。
怒放、凌寒不凋,和梅兰竹一起 被人们誉为四君子。
返回主页
31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参观
欣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返回主页20
绿牡丹
21
凤凰振羽
22
红赤星
23
红衣锦绣
24
金龙腾云
25
二 乔
26
墨荷花
27
天女的美
28
文 君 听 琴
29
金背大红
30
《菊花》
唐.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33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32
Thank You
在别人的演说中思考,在自己的故事里成长
Thinking In Other People‘S Speeches,Growing Up In Your Own Story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5课古诗三首_菊花的课件

读一读
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认识下列生字
cóng shè lí
秋丛 舍 篱
shè shě 宿舍 舍不得
围绕
秋丛绕舍似陶家,
房屋
一丛一丛的秋菊
像陶渊明的家一样。
晋朝大诗人, 他喜爱菊花。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遍绕篱边日渐斜
太阳渐渐地偏西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菊 花
• 1、学会本诗中的生字,会认“舍”, 会写“菊,舍,遍、渐、偏”。 • 2、理解古诗的意思,想象古诗所描绘 的画面,从中感受到自然美和语言美。 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 对诗句的理解和想象要结合起来,理 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
• 自由朗读,小组合作,利用工具书及 资料,结合书上的注释,理解诗意。
这两个“绕” 字有什么不 同?
• 不是花中偏爱菊 • 此花开尽更无花 再
你能用现代汉语 中的“不是„„ 而是„„”的句 式说出这两句诗 的意思吗?
拓展学习
菊
菊 花 盛 开,清 香 四 溢 。其 瓣 如 丝 、如
旺盛地 清新的
爪。其 色 或 黄 、或 白 、或 赭 、或 红 ,种 类
鸟兽的脚爪 有的 品种 类别
繁多。严 霜 既降 ,百 花 零 落 ,唯 菊 独 盛 。
纷繁多样 厉害 已经 凋零掉落 独自盛开
元稹简介ppt课件作品

名家点评
鲁迅:元稹以张生自寓,述其亲历之境,虽文章尚非上乘, 而时有情致,固亦可观。惟篇末文过饰非,遂堕恶趣,而 李绅、杨巨源辈既各赋诗以张之,稹又早有诗名,后秉节 钺,故世人仍多乐道,宋赵德麟已取其事作《商调蝶恋花》 十阕(见《侯鲭录》),金则有董解元《弦索西厢》,元 则有王实甫《西厢记》,关汉卿《续西厢记》,明则有李 日华《南西厢记》,陆采《南西厢记》等,其他曰《竟》 曰《翻》曰《后》曰《续》者尤繁,至今尚或称道其事。 唐人传奇留遗不少,而后来煊赫如是者,惟此篇及李朝威 《柳毅传》而已。《中国小说史略》
莺莺传
《莺莺传》又名《会真记》,是唐传奇小说中的名篇佳作,是《西厢记》 故事的最早来源。这是一出“始乱终弃”的爱情悲剧,写张生和崔莺莺 相见、相悦、相爱,最终决绝的故事。莺莺的形象刻画得很成功,小说 细致地展示了莺莺充满矛盾的内心世界:既有青春的觉醒、对爱情的渴 望,又有在礼教束缚下的犹豫徘徊;既有对封建礼教的大胆反抗,又有 听凭命运摆布的自怨自艾。莺莺与张生由相遇到结合的过程,既是一个 情、礼冲突最后以情胜礼的过程,也是一个集渴望、担忧于一体的过程。 小说末尾写张生抛弃莺莺,斥莺莺为“必妖于人”的“尤物”,“时人 多许张为善补过者”,于作者或有为张生文过饰非之嫌,而在客观艺术 效果上却起到了对爱情不专一行为的批判,产生了真正打动人心的悲剧 力量。作者善于以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揭示人物的心理活 动,尤工肖像描写,往往三言两语,即飞笔传神,如莺莺初见张生时, “常服睟容,不加新饰,垂鬟接黛,双脸销红而已”,表现出一个名门 少女所特有的端庄、娴静而又娇羞、矜持的性格特点。小说在叙述描写 中还不时杂以短小精当的诗作,穿针引线,醒目提神,强化了作品的抒 情性和悲剧效果。
三、四句则为我们揭示出诗人酷爱菊花的原由。有人因菊花姹紫嫣红的色彩 而爱菊,有人因菊花清隽高雅的香气而爱菊,那么诗人是出于什么原因呢? 答案最终揭晓:原来是“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不是因为菊 花的色彩与香气吸引了我,而是因为寒冬时节,除了菊花就没有其他的花可 以欣赏了啊!在此,诗人紧紧抓住菊花在百花中最后凋谢这一自然现象,再 一次表达对菊花的喜爱之情,而由此延伸的,我们可以充分体味到诗人对菊 花不惧严寒、不屈不挠精神的赞叹。
菊花_元稹

•
像陶渊明的家一样。陶渊明
是晋朝大诗人,他喜爱菊花。
•3.“日渐斜”的意思是什么? •太阳渐渐地偏西。
秋丛绕舍似陶家,
• 一丛丛的秋菊绕着房屋开放, 好像是到了陶渊明的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 专心致志地绕着篱笆观赏,以致 太阳偏西了还舍不得离开。
不是花中偏爱菊,
• 不是因为百花之中我最偏爱菊 花,
此花开尽更无花。
• 而是因为菊花凋谢之后就没有 别的花可欣赏了。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 尽更无花”
• 这两句之间是因果关系,诗 人强调了“偏爱”的自然因素,
即“此花开尽更无花”。
•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 对菊花的喜爱之情,更
抒发了诗人对菊花的赞 美之情。
•元稹(779~831),是唐朝著 名诗人,和白居易一起被称为 “元白”。
•菊 花
•【唐】元 •秋丛绕舍似稹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 jú shè biàn jiàn piān
•菊
舍遍渐
偏
•1.“秋丛”的意思是什么?
•指一丛丛的秋菊。
•2.“似陶家”的意思是什么?
菊花

朗诵古诗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小练笔:
• 用上好词把《望洞庭》改编成自己的 文章。
开头:在一个秋高气爽的夜晚,我来到了 洞庭湖看到了……
• 波光粼粼 • 水天一色 • 宁静和谐 • 风月无边
好词
银光闪闪 迷迷蒙蒙 月明星稀 皓月当空
作者简介:
• 张继, 唐朝襄州人 。他所写的诗 不事雕饰, 富有自然美, 以 《枫 桥夜泊》一诗闻名中外。
跟我学古诗:
• 1、借助课下注释,尝试理解诗意。 • 2、同桌试着说话。
月落乌啼霜满天
诗意:月亮沉落后,乌鸦发出啼叫声,寒 冷的秋霜充满着四周 。
江枫渔火对愁眠
诗意:面对江边的枫叶和江上的渔火, 心情惆怅,使我难以入眠。
诗意:一丛丛的秋菊绕着房屋开放,好像是 到了陶渊明的家,专心致志地绕着篱笆观赏, 以至太阳偏西了还舍不得离开。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点明诗人喜爱菊花的原因)
诗意:不是因为百花之中我最偏爱菊花,而 是因为菊花凋谢之后就没有别的花可欣赏了。
朗读古诗
菊花 唐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诗意:在皓月银辉之下,洞庭山愈显青翠, 洞庭水愈显清澈。远远望去,如同一个银 白色的盘子里放了一颗青螺,十分惹人喜 爱。
品析诗歌
1、找出诗歌中的比喻句,想一想诗人看到
了什么?联想到了什么?
把(
)比作(
)
2、作者描写的是什么特定情况下的洞庭湖
的景色?
夜晚
3、想一想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菊花 PPT课件

作业 1.背诵并默写《菊花》。
2. 自己动手查找、收集一些其他诗人描写
菊花的诗歌。
再 见
围绕
秋丛绕舍似陶家,
• 一丛一丛的秋菊
房屋
晋朝大诗人, 他喜爱菊花。
像陶渊明的家一样。
诗意:一丛一丛的秋菊围绕着房屋, 好像是到了陶渊明的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绕:绕着走。
太阳渐渐地偏西
篱边:篱笆边。
诗意:遍绕着篱笆边观赏菊花,不知不 觉太阳已渐渐地偏西,还舍不得离开。
• 不是花中偏爱菊 • 此花开尽更无花
偏爱:偏偏喜爱。 更:再。
你能用现代汉语 中的“不是„„ 而是„„”的句 式说出这而是此花开完以后更无别的花开放。
拓展学习
菊
菊 花 盛 开,清 香 四 溢 。其 瓣 如 丝 、如
旺盛地 清新的
爪。其 色 或 黄 、或 白 、或 赭 、或 红 ,种 类
鸟兽的脚爪 有的 品种 类别
繁多。严 霜 既降 ,百 花 零 落 ,唯 菊 独 盛 。
纷繁多样 厉害 已经 凋零掉落 独自盛开
古时候,有三个书生相约去花圃赏菊。 走进花圃,只见 菊花盛开 ,群花 清香四溢 , 沁人心脾。生甲情不自禁地赞叹到:“菊花真美! 其瓣如丝、如爪 ,形状各异。”生乙不甘落后,欣然 或黄、或白、或赭、或红,种类繁多 。” 道:“请看,其色 这时,一阵秋风吹过,生丙若有所思地说:“吾爱菊之 性也。菊花 性耐寒,严霜即降,百花零落,唯菊独盛 。” 大家陷入了沉思。
旺盛地清新的鸟兽的脚爪品种类别纷繁厉害凋零掉落独自盛开多样已经有的1011古时候有三个书生相约去花圃赏菊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古诗三首 菊 花
读一读
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唐 元稹
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上册《5.诗四首 第4课时《菊花》元稹》课件

3.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仍然坚韧挺拔,任凭你从 东西南北刮来狂风。
4.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不是因为百花之中我最爱菊花,而是因为菊花凋谢之后就 再没有别的花可欣赏了。
背:背诵这四首诗。 点拨:首先要把诗读正确,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和节奏,读出感情,读出美;然后在此基础上完 成背诵。
下不再只是一种单纯的植物,它们具有了为人所追
求的脱俗傲骨的高尚品质。梅、兰、竹、菊是美丽 的,更是值得人敬佩的!
说:结合注释,说一说下面诗句的大概意思。
1.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远远看去就知道那不是雪,因为有淡淡的香气飘来。
2.只为馨香重,求者遍山隅。 只是由于它芳香浓郁,才使得来求花的人遍布山野。
这首七言绝句诗,虽然写的是咏菊这个寻 常的题材,但用笔巧妙,别具一格,诗人独特 的爱菊花理由新颖自然,不落俗套,并且发人 思考。诗人没有正面写菊花,却通过爱菊,侧 面烘托它的优秀品格,美妙灵动,意趣盎然。
讨论:这四种植物为什么受到诗人的喜爱呢?结合诗句 说一说你的体会。
参考答案:梅花不惧严寒,坚贞不屈;幽兰身处深 谷,淡泊名利;竹石倔强顽强,刚直不阿;菊花朴 实可爱,凌霜不凋。梅、兰、竹、菊在诗人们的笔
习题源于《典中点》的“基础练习”
一、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A ) A.馨香 ﹒ (xīn) B.凌寒 ﹒ (línɡ) C.数枝 ﹒ (shǔ) 坚劲 ﹒(jìnɡ) 山隅 ﹒(yù) 咬定 ﹒ (yáo) 墙角(qiáng) ﹒ 千磨(mó) ﹒ 菊花 ﹒ (jú)
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rào
绕
书写指导
左窄右宽;“纟”的撇 折要协调。
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菊花》ppt课件

• 元稹(779~831),字微 之,河南人。曾经做过宰相, 是唐朝著名诗人,和白居易 共同提倡新乐府诗,世称 “元白”。
菊花 【唐】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jú shè biàn jiàn piān
菊 舍遍渐 偏
1.“秋丛”的意思是什么? 指一丛丛的秋菊。
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诗人爱菊情深?
陶渊明是菊圣
陶渊明爱菊,与众 不同之处,在于他 不仅注意到了菊花 的审美价值,并且 赋予菊花“君子”
和郭主簿
陶渊明
芳菊开林耀, 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 卓为霜下杰。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 诗意:不是因为百花之中我最偏爱菊 花,而是因为菊花凋谢之后就没有别 的花可以欣赏了。
这两句诗说明了诗人爱菊的原因,从与众 不同的角度赞美菊花,表达了他特殊的爱 菊之情。
一丛丛的秋菊绕着房屋开放,好像 是到了陶渊明的家,专心致志地绕着 篱笆观赏,以致太阳偏西了还舍不得 离开。不是因为百花之中我最偏爱菊 花,而是因为菊花凋谢之后就没有别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 对菊花的喜爱之情,更 抒发了诗人对菊花的赞 美之情。
秋菊
陈毅元帅
秋菊能傲霜, 风霜重重恶。 本性能耐寒, 风霜其奈何?
2.“似陶家”的意思是什么? 像陶渊明的家一样。陶渊明是
晋朝大诗人,他喜爱菊花。 3.“日渐斜”的意思是什么?
太阳渐渐地偏西。
菊花
【唐】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 诗意:一丛丛的菊花绕着房屋开放,好 像是到了陶渊明的家。我专心致志地绕 着篱笆观赏,以至太阳偏西了还舍不得 离开。
菊花 【唐】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jú shè biàn jiàn piān
菊 舍遍渐 偏
1.“秋丛”的意思是什么? 指一丛丛的秋菊。
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诗人爱菊情深?
陶渊明是菊圣
陶渊明爱菊,与众 不同之处,在于他 不仅注意到了菊花 的审美价值,并且 赋予菊花“君子”
和郭主簿
陶渊明
芳菊开林耀, 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 卓为霜下杰。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 诗意:不是因为百花之中我最偏爱菊 花,而是因为菊花凋谢之后就没有别 的花可以欣赏了。
这两句诗说明了诗人爱菊的原因,从与众 不同的角度赞美菊花,表达了他特殊的爱 菊之情。
一丛丛的秋菊绕着房屋开放,好像 是到了陶渊明的家,专心致志地绕着 篱笆观赏,以致太阳偏西了还舍不得 离开。不是因为百花之中我最偏爱菊 花,而是因为菊花凋谢之后就没有别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 对菊花的喜爱之情,更 抒发了诗人对菊花的赞 美之情。
秋菊
陈毅元帅
秋菊能傲霜, 风霜重重恶。 本性能耐寒, 风霜其奈何?
2.“似陶家”的意思是什么? 像陶渊明的家一样。陶渊明是
晋朝大诗人,他喜爱菊花。 3.“日渐斜”的意思是什么?
太阳渐渐地偏西。
菊花
【唐】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 诗意:一丛丛的菊花绕着房屋开放,好 像是到了陶渊明的家。我专心致志地绕 着篱笆观赏,以至太阳偏西了还舍不得 离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
元稹
•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 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 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汉 族,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 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 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 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 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 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 • 看起来好似诗人陶渊明的家。 • 绕着篱笆观赏菊花, • 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 • 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 • 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便不 能够看到更好的花了。
“不是花中偏爱菊”这句以否定句式陡地一转, 指出自己并非没来由地钟情菊花。时至深秋, 百花尽谢,唯有菊花能凌风霜而不凋,独立 支持,为世界平添了盎然的生机。诗人热爱 生活、热爱自然,这四季中最后开放的菊花 使他忘情,爱不能舍了。我国古典诗词常借 物咏怀喻志,如屈原的《桔颂》,陈子昂的 《感遇》,都是范例。元稹《菊花》一诗赞 菊花高洁的操守、坚强的品格,也寓有深意。
诗人对菊花由衷喜爱:开得正旺的菊花一簇簇、一丛 丛,遍布屋舍四周,他沿着竹篱,忘情地欣赏这些亲 手栽种的秋菊,不觉日已西斜。第一句“秋丛绕舍似 陶家”中的“绕”字写屋外所种菊花之多,给人以环 境幽雅,如陶渊明家之感。第二句遍绕篱边日渐斜中 的“绕”字则写赏菊兴致之浓,不是到东篱便驻足, 而是“遍绕篱边”,直至不知日之将夕。其爱菊之情, 似较五柳先生有过之而无不及。短短的十四个字,有 景、有情、有联想,活脱脱地勾勒出一幅诗人在秋日 傍晚漫步菊丛赏花吟诗而乐不思返的画图。
这首诗取陶诗的意境,且也以淡雅朴素的 语言吟咏,便不似陶公全用意象,蕴藉之 至;而是在描绘具象之后,以自述的方式 道出爱菊之由而又不一语说尽,留下了想 象空间让人们去回味咀嚼,这就增强了它 的艺术感染力。因而历来被人们所喜爱。
思想感情
菊花在百花之中是最后凋谢的, 一旦菊花谢尽,便无花景可赏, 人们爱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 花上来。因此,作为后凋者, 它得天独厚地受人珍爱。诗人 从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这一 自然现象,引出深微的道理,, 表达了诗人特殊的爱菊之情。 这其中当然也含有对菊花历尽 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也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 格的追求。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
元稹
•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 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 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汉 族,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 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 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 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 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 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 • 看起来好似诗人陶渊明的家。 • 绕着篱笆观赏菊花, • 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 • 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 • 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便不 能够看到更好的花了。
“不是花中偏爱菊”这句以否定句式陡地一转, 指出自己并非没来由地钟情菊花。时至深秋, 百花尽谢,唯有菊花能凌风霜而不凋,独立 支持,为世界平添了盎然的生机。诗人热爱 生活、热爱自然,这四季中最后开放的菊花 使他忘情,爱不能舍了。我国古典诗词常借 物咏怀喻志,如屈原的《桔颂》,陈子昂的 《感遇》,都是范例。元稹《菊花》一诗赞 菊花高洁的操守、坚强的品格,也寓有深意。
诗人对菊花由衷喜爱:开得正旺的菊花一簇簇、一丛 丛,遍布屋舍四周,他沿着竹篱,忘情地欣赏这些亲 手栽种的秋菊,不觉日已西斜。第一句“秋丛绕舍似 陶家”中的“绕”字写屋外所种菊花之多,给人以环 境幽雅,如陶渊明家之感。第二句遍绕篱边日渐斜中 的“绕”字则写赏菊兴致之浓,不是到东篱便驻足, 而是“遍绕篱边”,直至不知日之将夕。其爱菊之情, 似较五柳先生有过之而无不及。短短的十四个字,有 景、有情、有联想,活脱脱地勾勒出一幅诗人在秋日 傍晚漫步菊丛赏花吟诗而乐不思返的画图。
这首诗取陶诗的意境,且也以淡雅朴素的 语言吟咏,便不似陶公全用意象,蕴藉之 至;而是在描绘具象之后,以自述的方式 道出爱菊之由而又不一语说尽,留下了想 象空间让人们去回味咀嚼,这就增强了它 的艺术感染力。因而历来被人们所喜爱。
思想感情
菊花在百花之中是最后凋谢的, 一旦菊花谢尽,便无花景可赏, 人们爱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 花上来。因此,作为后凋者, 它得天独厚地受人珍爱。诗人 从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这一 自然现象,引出深微的道理,, 表达了诗人特殊的爱菊之情。 这其中当然也含有对菊花历尽 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也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 格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