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审美经验论重点

合集下载

美学自考笔记重点讲义

美学自考笔记重点讲义

00037美学自考笔记七章全笔记依据教材《美学》朱立元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X〕笔记依据目录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美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第二节美学的诞生与学科开展第三节美学的哲学根底第四节审美与人生第五节美学研究的根本问题第二章审美活动论第一节审美活动的存在方法第二节审美活动中的主体与对象第三节审美活动的发生第三章审美形态论第一节审美形态的内涵和特征第二节审美形态的形成和开展第三节优美与崇高第四节悲剧与喜剧第五节丑和荒谬第四章审美经验论第一节审美经验的性质和特征第二节审美经验的内在结构第三节审美经验的动态过程第五章艺术论(一)第一节艺术与艺术作品第二节艺术品的层次结构第三节艺术品:制造意象世界第四节意境第五节艺术的功能第六章艺术论(二)第一节艺术的存在方法第二节艺术意象的制造和生产第三节艺术的制造力与艺术技巧第四节艺术的形态第五节艺术意象的接受和重建第七章审美教育论第一节中西美育观的源流第二节美育的内涵第三节美育的特点第四节美育的功能第五节美育的目的第一章绪论单选:1.1.在《大希庇阿斯篇》中,区分了美的事物与美本身的是(柏拉图)1.2.黑格尔认为美学是研究(艺术)的。

1.3.维特根斯坦是的代表人物。

(分析哲学)1.4.中国当代著名美学家李泽厚认为,美学是以〔美感经验〕为中心研究美和艺术的学科。

1.5.曾对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以及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从恋母情结的角度进行解释的是(弗洛伊德)1.6.在心理学领域,提出了“集体无意识〞的观点的是〔荣格〕1.7.中国当代著名美学家蒋孔阳主张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与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1.8.审美活动最高级、最典型的形式是〔艺术美〕1.9.认为审美对象和艺术品是分开的,审美对象是观赏者与艺术品相互作用的结果的是〔英伽登〕1.10.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在《美与物理学》中提到的是(科技美)1.11.人类的知识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其中不包含(哲学学科)1.12.美学的性质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型的人文学科)1.13.美学研究的真正对象是(审美活动)1.14.美学研究的核心方法是〔哲学方法)1.15.于1750年创立了美学的是(鲍姆加登)1.16.美学演变的三个阶段的第一个阶段是(审美意识)1.17.悲剧意识属于(高级审美意识)1.18.柏拉图认为,真正的美是(理念)1.19.蒋孔阳认为,美学从哲学与文艺理论中独立出来是在(文艺复习之后)1.20.鲍姆加登被称为〔美学之父〕1.21.鲍姆加登将美学规定为研究(低级的感性认识)的学科。

《美学》第四章审美经验论试题答案

《美学》第四章审美经验论试题答案

审美经验论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艺术即经验》的作者是()A.维特根斯坦B.杜威C.弗洛伊德D.费希纳10.审美情感与日常生活情感的区别..在于更具有()A.个人性与情绪性B.非理性与偶然性C.社会性与理性D.历史性与时代性11.审美经验的生成是()A.有明确目的的B.毫无目的的C.有时有目的,有时无目的D.有目的与无目的的辨证统一16.下列不.属于经验主义的美学家是()A.夏夫兹博里B.荷加兹C.哈奇生D.席勒17.审美经验的超越性不.是体现在()A.从物质世界向精神世界超越B.从现实世界向理想世界超越C.从经验世界向超验世界超越D.从经验世界向先验世界超越8.“理之在诗,如水中盐、蜜中花,体忒性存,无痕有味”一语,强调艺术作品的()A.感性特征B.理性特征C.情感特征D.感性与理性交融的特征17.苏轼的诗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在艺术想象上体现为()A.接近联想B.对比联想C.类似联想D.自由联想1.在西方美学史上,“迷狂说”的创始人是()A.毕达哥拉斯B.德谟克利特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2.苏轼的诗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运用的是()A.接近联想B.类似联想C.对比联想D.关系联想3.倡导“心理距离说”的美学家是()A.康德B.席勒C.布洛D.叔本华4.格式塔心理美学的代表人物是()A.维特根斯坦B.杜威C.里普斯D.阿恩海姆17.杜甫的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在艺术想象上体现为()A.接近联想B.对比联想C.类似联想D.自由联想1.从联想的类型来看,中国传统的比、兴手法都属于()A.类似联想B.对比联想C.接近联想D.类比联想15.审美经验把握和表现超验世界所通过的方式是()A.象征B.直觉C.联想D.感知10.审美经验的动态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哪三个基本阶段?()A.好奇、探索、理解B.感知、联想、想象C.呈现、构成、评价D.想象、体验、回味5.西谚云:“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说明审美理解具有()A.直观性B.无目的性C.普遍性D.多义性6.提出“蛇形线是最美的线条”这一命题的美学家是()A.休谟B.洛克C.荷加兹D.夏夫兹博里10.在审美感知中起主导作用的感官是()A.视觉与听觉B.嗅觉与味觉C.触觉与知觉D.平衡觉与重力觉11.在发生认识论看来,用原有的心理图式去进行审美活动是()A.同化过程B.调节过程C.想象过程D.感悟过程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24.把审美经验视为游戏活动的美学家有()A.康德B.席勒C.斯宾塞D.伽达默尔E.尧斯21.现代西方美学流派纷呈,其中具有人文主义倾向的有()A.自然主义美学B.语义学美学C.分析美学D.直观主义美学E.解释学美学25.审美想象与审美情感的关系是()A.情感是想象的原动力B.想象是情感的原动力C.情感对想象有支配作用D.情感是想象的对象和内容E.情感对想象有调节作用21.下列美学家中,属于经验主义一派的有()A.荷加兹B.哈奇生C.休谟D.康德E.谢林21.下列想象类型中属于想象活动的高级形式的是()A.创造性想象B.接近联想C.类似联想D.对比联想E.再造性想象21.审美经验的基本构成要素有()A.感知B.想象C.情感D.理解E.传达21.审美经验的超越性主要体现在()A.从物质世界向精神世界超越B.从现实世界向理想世界超越C.从经验世界向超验世界超越D.从主观世界向客观世界超越E.从内在世界向外在世界超越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26.审美直观P21127.审美距离P26428.对比联想P239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31.审美经验的主要特征有哪些?P22132.构成审美理解多义性的原因是什么P246?30.简述审美感知的特点。

4审美经验论重点

4审美经验论重点

4审美经验论重点第四章审美经验论第⼀节审美经验的性质和特征种类型:预⾔的、宗教的、诗神任附的和哲学的。

“回忆说”:揭⽰了审美经验的许多特征。

⾸先,表明主体在审美经验中必然处于⾝⼼亢奋的状态,类似于马斯洛的“⾼峰体验”;其次,把审美经验说成是灵魂⽽⾮⾝体的体验,并且强调审美经验能够使⼈的灵魂从⾁体的束缚中摆脱⽆关,是⼀种纯粹的⼼灵活动。

随着西⽅近代哲学的认识论转向,西⽅美学的研究重⼼转向了审美经验的探讨。

3现代西⽅美学在审美经验问题上表现出明显的连续性。

英国经验主义美学分为两个阶段:18世纪中叶以前为第⼀阶段,代表⼈物有夏夫兹博⾥、荷加兹、哈奇⽣等。

夏指出⼈具有第六感觉;荷加兹认为,蛇形线是最美的线条。

第⼆阶段是从18世纪中叶以后,代表⼈物是休谟。

休谟的特点在于明确地把审美经验归结为情感活动,从⽽把审美与认识活动区别开来,但是忽视了⼆者的联系。

康德认为审美经验能够把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统⼀起来,从⽽克服了各⾃的⽚⾯性。

4现代西⽅美学是作为对近代美学的反叛⽽出现的,但在审美经验问题上却表现出明显的连续性。

现代美学分为科学主义和⼈本主义两⼤类型。

科学主义美学的思想基础是逻辑经验主义或逻辑实证主义,其基本倾向是试图通过实证或科学的⽅法来解释审美经验。

⼈本主义美学则极⼒排斥⾃然科学的实证⽅法,试图把美学建⽴在⼈⽂科学或精神科学⽅法论总之从古希腊到现当代审美经验问题⼀直是西⽅美学家所谈论的⼀个重要问题,它构成美学学科的重要内容。

⼆、审美经验基本性质[简答]审美经验的性质是实践性(1)⾸先审美经验从根本上说都是⼈⽣实践的组成部分。

(2)其次,这种实践性导致审美经验具有创造性和⽣成性。

(3)再次,审美经验不仅是艺术家的⼈⽣实践,随着艺术作品为⼈们所接受和欣赏,它必然要和⼴⼤接受者的⼈⽣实践发⽣紧密的联系。

“⽐德”——是指⼈们在艺术创作中总是习惯于把⾃然物的某些特征⼈格化,使之⽐附于⼈类的某种道德情操。

“畅神”——⾃然景观的审美价值在于可以使欣赏者的情感得到抒发和满⾜,使⼈的精神为之变得舒畅和愉悦。

美学00037 第四章审美经验论 章节练习题

美学00037 第四章审美经验论 章节练习题

汉语言文学——美学第四章审美经验论一、单项选择题1.古希腊时期美学的核心是()A.关的本质B.美的特性C.美的内容D.美的形式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审美经验理论的历史回顾。

古希腊哲学的核心是本体论问题,与之相应,古希腊美学的核心也是美的本质问题。

分值:1.02.中世纪美学的代表人物是()A.托马斯·门罗B.柏格森C.瑞恰兹D.奥古斯丁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审美经验理论的历史回顾。

中世纪美学的代表人物是奥古斯丁,他认为审美经验的真正内涵便是对于上帝的爱:“我爱我的天主,就是爱这一切。

”实际上,奥斯丁所说的对上帝的爱其实是宗教信仰而不是审美经验,因此它与感官知觉无关,是一种纯的心灵活动。

3.提出“蛇形线是最美的线条”这一命题的美学家是()A.休谟B.洛克C.荷加斯D.夏夫兹博里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审美经验理论的历史回顾。

荷加斯提出,美的对象一般总是体积较小,造型流畅,因为只有这样才体现出它是按自身的规律发展而不受外力的强制,也才能给人以审美的愉悦。

他还通过比较认为,蛇形线是最美的线条。

分值:1.04.夏夫兹博里把人类天生就具有的审辨善恶和美丑的能力归结于()A.视觉器官B.听觉器官C.内在感官D.外在感官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审美经验理论的历史回顾。

夏夫兹博里认为,人天生就具有审辨善恶和美丑的能力,他把这种能力称为“内在的感官”或“内在的眼睛”,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第六感觉”。

在他看来,这是五官之外的另一种感官,它可以通过直觉把握到对象的美,而不必经过思考和推理。

5.主张审美鉴赏是想象力和知性的协调一致的美学家是()A.哈奇生B.休谟C.康德D.黑格尔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审美经验理论的历史回顾,康德认为,审美经验或鉴赏判断的根本特征在于“要求两种表象能力的协调一致,也就是想象力(为了直观和直观的多样性的复合)和知性(为了作为这种复合的统一性表象的概念)的协调一致”。

这就是说,审美经验能够把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统一起来,因而克服了各自的片面性。

审美经验论的观点

审美经验论的观点

审美经验论的观点
审美经验论的观点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直观性:审美经验包含着对象与主体两个方面的感性特征,同时审美经验也是本质直观,也就是说审美经验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起来,既能够把握事物的现象,也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

2.非功利性:审美经验具有非功利性,这是由两个方面因素决定的。

首先,从审美对象的角度来看,审美经验只涉及事物的外观和形态,与事物的实际存在毫无关系,而是将其形式与自身的感受相联系。

其次,从审美主体的角度来看,审美经验的功能是让人产生审美的愉悦,满足审美的需求,这就要求人们排除各种功利因素的干扰。

3.超越性:审美经验能够实现物质世界向精神世界的超越,审美经验还能实现现实世界向理想世界的超越,以及实现经验世界向超验世界的超越。

此外,在艺术、社会和自然三大领域都可能发生审美经验。

例如在艺术创作中,人们习惯把自然物的某些特征人格化;在畅神说的核心要求艺术创作要使所表现的对象呈现一种内在的生命力;康德认为美是道德的象征等。

这些都是审美经验在不同领域中的具体体现。

美学4审美经验论

美学4审美经验论
❖ 2、审美经验的超越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P229
❖ 3、简述审美经验的动态过程。 P259 ❖ 4、试析审美经验的非功利性特征及与其功利
性功能之间的关系。P225-228
❖ (3)情感活动是审美经验中最为活跃的 因素。P241
❖ (4)审美经验中理解的特点:具有非概 念性的特点、具有多义性特点P245
4.审美经验的动态过程
❖ 审美经验的动态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呈现 阶段、构成阶段、评价阶段。 P259
课堂思考
❖ 1、名词解释:审美经验 P219 再造性想象 P240
2.审美经验的主要特征
直观性
非功利性 超越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审美经验的非功利性特征的理解 P225-227
❖ 审美经验的超越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实 现从物质世界向精神世界的超越;实现从现 实世界向理想世界的超越;实现从经验世界 向超验世界的超越; P229-231
3.审美经验的构成要素
❖ 审美经验构成要素:感知、想象、情感、理 解 P234
第4章 审美经验论
❖ 本章结构 ❖ 第一节 审美经验的定义
❖ 第二节 审美经验的主要特征
❖ 第三节 审美经验的构成要素
学习重点
❖ 1.审美经验的定义 ❖ 2.审美经验的主要特征 ❖ 3.审美经验的构成要素 ❖ 4.审美经验的动态过程
1.审美经验的定义
❖ 审美经验指的就是人们在与对象的审美关系 当中,构成并评价审美对象将的过程。是人 生实践的一种重要形式。 P220
❖ (1)感知活动是感觉和直觉的总称。 ❖ 审美感知具有一系列自身的不同一般感知活
动的特点:与情感活动紧紧交织、积极的选 择能力、整体性。 P237
❖ (2)审美经验中,想象是一个核心因素。 想象是通过加工和改造记忆中的表象来 创造新的思维表象的过程。包含初级形 式(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 和高级形式(再造性想象、创造性想象) 两种形态。P239

第四章 审美经验论

第四章  审美经验论

• 首先,艺术活动本身就是艺术家审美的人生实践, 它是与艺术家探求人生真谛,追求艺术真理的人生 实践相统一的。艺术家的审美经验具有人生实践的 性质。艺术创作的内容、题材、结构模式等来源于 生活,艺术家从生活中获得创作灵感 。 例如:刘 心武的秦学,从现实生活中找秦可卿的原型。

其次,这种实践性导致审美经验具有创造性 和生成性。
• (2)人本主义
• 西方现代的人本主义美学可以划分为 直观主义和解释学这两大传统。 • 直观主义的特点是将审美经验归结为 非理性的直观或者直觉活动。属于这一传 统的思想家包括叔本华、尼采、柏格森和 克罗齐。 • 解释学的代表人物是胡塞尔、英伽登、 杜夫海纳。

5、当代西方美学仍然把审美经验问题 作为研究的中心课题之一。 • 6、总而言之,从古希腊到现当代,审 美经验问题一直是西方美学家所谈论的一 个重要的问题,它构成美学学科的重要内 容。
第四章 审美经验论
基本章节
• 第一节 审美经验的性质和特征 • 第二节 审美经验的内在结构 • 第三节 审美经验的动态过程
第一节 审美经验的性质和特征 一、审美经验理论的历史回顾 二、审美经验的基本性质 三、审美经验的主要特征
一、审美经验理论的历史回顾
审美经验是研究审美活动中形成的审美 主体的体验、感受,审美经验的问题是审美 活动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美学研 究中一个重要而特殊的层面。 1、在古希腊的美学思想中,有关审美经 验的研究并不占重要的地位,因为古希腊哲 学的核心是本体论问题,古希腊美学的核心 也是美的本质问题。柏拉图用“迷狂说”来 描述和解释审美活动达到高峰时的经验状态。 (单选)。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的作用在于 能够唤起人们的怜悯和恐惧之情(单选)。
• (1)科学主义: • ①乔治· 桑塔耶那:“美是客观化了的快感” • ②托马斯•门罗 “拒绝超经验的价值和原因”, 主张以现代的心理学为基础,“尝试科学地描述 和解释艺术现象和所有与审美有关的东西。” • ③杜威认为艺术是自然经验的延续与完善化,审 美经验就来自于日常经验,美的形式唯有凭借经 验才能理解并得到享受。“艺术即经验”

美学名词解释重点

美学名词解释重点

美学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审美意识P181)审美意识指人类在生存实践中萌发出来的有某种不明晰审美追求[模糊]的意识2)它往往通过具体感性的审美活动体现出来3)审美意识可分为初级审美意识和高级审美意识*实践的概念P241)马克思的实践概念是在继承和批判西方传统实践观念、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尤其是费尔巴哈和黑格尔)的实践概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2)坚持实践理论为“人的感性活动”理解为人类自我创化并改革世界的显示活动,理解为人的整个社会生活世界的根本基础3)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包括最基础的物质生产活动、政治活动、道德活动、艺术审美活动和其他重重精神生产活动**审美境界P32-361)它是在生活中和艺术中出现的情境2)它具体体现为情与景、心与境、主体与客体、感性与理性的交融[物我两忘,天人合一] 3)这种情境的有机统一,表现在接受效果上是有限和无限的统一,无限对有限的超越,达到自由自在的状态[有限与无限对立统一的关系],达到自由状态审美关系 P361)从属于人与世界的存在论关系,借助感性形式建构起来的、自由的情感体验关系审美形态 P421)人对不同样态的美(广义的美)即审美对象的归类和描述2)它是审美活动中当下生成的自由人生境界的对象化,感性表现形式和具体存在状态审美经验(美感)P431)美感是在现实的审美关系,具体的审美活动中,与美(审美对象)同时生成和当下构建起来的、审美主体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2)美感或审美经验体现为主体直观到了超越现实功利、伦理、认识的自由人生境界、体验到了人与世界的存在意义而产生的自由感、辛福感和愉悦感第二章审美活动论审美需要P491)就是指人作为一种有生命、有意识的社会存在物所内资具有的2)渴望在对象化的活动中能动地实现自己,肯定自己3)按照他的人生理想去自由4)完整地发展自己的精神要求审美理想P511)审美理想就是主体通过想象在头脑中构造出来的理想形态的美审美惊异P731)从实质上说,就是人在一定的现实境遇中由于与课题对象的直接契合所产生的一种迥异于日常生活经验的特殊心境2)惊异既表现为客体对主体的召唤,也表现为主体对客体的向往3)正是在主客体这种厦那间的直接碰撞与神会中,激发起主体强烈的审美兴趣审美体验P741)就是主体在具体审美活动中被具有某种独特性质的客体对象所深深地吸引2)情不自禁地对之进行领悟、体味、咀嚼3)以至于陶醉其中,心灵受到动摇和震撼的一种独特的精神状态审美澄明P771)达到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统一2)实现人与人、人与对象、与自然只见生物和谐的状态3)在这种状态中,审美主体的精神与情感都处在一种自由状态中,而审美对象的意义也充分的展现出来4)最真实的自我和最真实的对象交融在一起,从而进入天地与我为一的境界中去<物我交融>审美活动发生P1051)就是指人堆自身审美需要和外在对象的审美意义,以及二者之间所构成的审美价值关系的心里反应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审美经验论第一节审美经验的性质和特征种类型:预言的、宗教的、诗神任附的和哲学的。

“回忆说”:揭示了审美经验的许多特征。

首先,表明主体在审美经验中必然处于身心亢奋的状态,类似于马斯洛的“高峰体验”;其次,把审美经验说成是灵魂而非身体的体验,并且强调审美经验能够使人的灵魂从肉体的束缚中摆脱无关,是一种纯粹的心灵活动。

随着西方近代哲学的认识论转向,西方美学的研究重心转向了审美经验的探讨。

3现代西方美学在审美经验问题上表现出明显的连续性。

英国经验主义美学分为两个阶段:18世纪中叶以前为第一阶段,代表人物有夏夫兹博里、荷加兹、哈奇生等。

夏指出人具有第六感觉;荷加兹认为,蛇形线是最美的线条。

第二阶段是从18世纪中叶以后,代表人物是休谟。

休谟的特点在于明确地把审美经验归结为情感活动,从而把审美与认识活动区别开来,但是忽视了二者的联系。

康德认为审美经验能够把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统一起来,从而克服了各自的片面性。

4现代西方美学是作为对近代美学的反叛而出现的,但在审美经验问题上却表现出明显的连续性。

现代美学分为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两大类型。

科学主义美学的思想基础是逻辑经验主义或逻辑实证主义,其基本倾向是试图通过实证或科学的方法来解释审美经验。

人本主义美学则极力排斥自然科学的实证方法,试图把美学建立在人文科学或精神科学方法论总之从古希腊到现当代审美经验问题一直是西方美学家所谈论的一个重要问题,它构成美学学科的重要内容。

二、审美经验基本性质[简答]审美经验的性质是实践性(1)首先审美经验从根本上说都是人生实践的组成部分。

(2)其次,这种实践性导致审美经验具有创造性和生成性。

(3)再次,审美经验不仅是艺术家的人生实践,随着艺术作品为人们所接受和欣赏,它必然要和广大接受者的人生实践发生紧密的联系。

“比德”——是指人们在艺术创作中总是习惯于把自然物的某些特征人格化,使之比附于人类的某种道德情操。

“畅神”——自然景观的审美价值在于可以使欣赏者的情感得到抒发和满足,使人的精神为之变得舒畅和愉悦。

审美经验与美感之间的差异(审美经验的外部特征):第一,美感仅指主体对于对象的主观感受,而审美经验则是指人在审美活动中与对象所形成的审美关系,如果将二者等同,失之片面。

第二,美感指主体在瞬间的感受和体验,审美经验则是指审美对象被构成并得到感受和评价的动态过程,因而把二者等同,是对审美经验作静态作理解。

第三,美感是指主体对于某种现成对象所做出的反应,因而美感理论实际上假定美或审美对象在审美活动开始之前就已存在。

这显然把审美对象与实在对象混为一谈。

审美对象是在具体的审美活动中才被建构起来的。

三、审美经验的主要特征[多选]审美经验的主要特征是:(1)直观性;(2)非功利性;(3)超越性。

[单选]审美经验通过象征的方式来把握和表现超然世界。

(识记)[名词解释]直观:(intuition,又译直觉)一词在汉语中通常被看作感性认识的同义词,《辞海》对该词的注释就是:“即感性认识,就是实践中外界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在大脑中产生的感觉、知觉和表象。

其特点是生动性、具体性和直接性。

其局限性是只能把握个别而不能把握一般,只能把握现象而不能把握本质。

因此,要真正认识事物,必须由生动的直观进到抽象的思维。

”在西方思想中,直观还有另一种更为常见的含义,指的是心灵无需借助于感官刺激,也不经过逻辑推理,就能直接领悟或把握真理的能力。

(领会)审美经验的主要特征。

㈠直观性——生动性、具体性和直接性。

现代思想家胡塞尔把直观区分为个体直观和本质直观两种类型。

直观另一含义,指的是心灵无需借助于感官刺激,也不经过逻辑推理,就能直接领悟或把握真理的能力。

对于这种认识能力,柏拉图、亚氏等把直观说成是一种最高的理性能力,而叔本华、尼采、柏格森把直观说成一种非性性的活动,认为直观高于理性,只有直观才能把握非理性的本体或本原。

审美经验把感性直观与本质直观集于一身,从而达到感性与理性的完美统一。

㈡非功利性非功利性:是指各种与主体没有利害关系的现象。

道德实践也有功利性。

审美实践具有非功利性,是由两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简答]审美经验具有非功利性的原因。

首先,从审美对象的角度看,由于审美经验具有直观性的特点,因此只涉及事物的外观和形式,与事物的实际存在毫无关系,自然也就不会与对象发生任何利害关系。

其次,从审美主体的角度看,审美经验的基本功能在于让人们产生审美的愉悦,从而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这就要求人们排除各种功利因素的干扰,因这这些因素的存在不可避免地会损害或减弱人们的审美愉悦。

三、超越性审美经验归根到底是一种人生实践活动,其作用就在于让人们在获得审美愉悦的同时,不断地在审美修养和思想境界方面超越自己。

这种超越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审美经验能够实现从物质世界向精神世界的超越、从现实世界向理想世界的超越、从物质世界向精神世界的超越、第二节审美经验的内在结构一、审美经验的构成要素[多选]感知、想象、情感和理解是构成审美经验的几种基本要素。

(识记)[名词解释]感知:感知活动实际上是感觉和知觉的总称。

其中,感觉是对于对象的个别属性的把握,而知觉则能够通过对于感觉材料的加工和整理而达到对于对象的完整把握。

不过,在具体的经验活动中,感觉和知觉经常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经验行为的基础层面。

(识记)[名词解释]想象:想象是一种通过加工和改造记忆中的表象来创造新的思维表象的过程。

其初级形式是简单联想,又可划分为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和对比联想;高级形式包含了再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想象两种形式。

(识记)审美经验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审美经验的构成要素:感知、想象、情感、理解。

(1)在整个审美经验的发展过程中,直接与现实相联系的感知处于起点的位置,对于其它要素来说,感知都构成了它们的基础。

(2)审美想象与审美情感的关系:审美想象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活动,没有强烈的情感,就没有活跃的想象:①审美情感是审美想象的原动力;②情感不仅是审美想象的动力,而且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审美想象的对象和内容。

③情感活动对审美想象的支配和调节,渗透在艺术形象中,使其染上明显的情感色彩。

(3)审美想象与审美理解的关系。

想象活动本身并不是审美的最终目的,而只是产生一定审美价值的工具和手段。

这样想象活动就必须受到一定的限制,而这种制约力量就来自于审美理解。

审美想象和审美理解是通过一种自由的游戏关系和谐地统一在一起。

(领会)审美经验各种构成要素的特点和作用。

[单选]审美经验的根本特点在于,它是一种处于物我不分、主客统一状态下的经验。

一、审美经验的构成要素——感知、想象、情感、理解㈠感知:(感觉和知觉)感觉——是对于对象的个别属性的把握。

帕克:“感觉是我们进入审美经验的门户;而且,它又是整个结构所依靠的基础。

”知觉——能够通过感觉材料的加工和整理而达到对于对象的完整把握。

[简答]与一般的感知活动相比,审美感知自身的特点有:(情感性、能动选择性、整体性)1、特点:①首先,审美感知作为审美经验的一种构成要素,当然具有不同于一般感知活动的特点。

审美感知总是与情感活动紧紧地交织在一起②其次,审美感知具有积极的选择能力。

高度社会化了的审美感知已经具有了智性的因素,能够积极地对对象的属性做出自己的选择。

③再次,审美感知总是以完形的方式来把握对象的,因而具有整体性的特点。

2、作用:感知在审美经验中的主要功能在于,它使审美主体与对象之间出现了一种物我不分、主客统一的密切关系。

感知在审美经验中的主要功能:它使审美主体与对象之间出现了一种物我不分、主客统一的密切关系。

“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所谓完形乃是格式塔心理学的核心概念,是指人的知觉总是倾向于把对象的形式当作整体来把握。

这包含着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指人的知觉并不是各种感觉元素的相加,而是以整体的方式来把握对象的;另一方面则是指知觉活动总是倾向于通过修正和改造感觉材料来把握对象的完整形式。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在人的知觉能力和对象的形式之间存在着一种同构对应关系,正是这种关系使主体与对象之间获得了统一。

)㈡想象——审美经验中的核心因素1、特点:包括简单联想(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再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想象。

2、作用:在审美经验中,想象是一个核心因素。

从心理学角度,想象是一种通过加工和改造记忆中的表象来创造新的思维表象的过程。

[多选]想象活动:初级形式:简单联想→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高级形式:再造性想象、创造性想象。

1.接近联想——指两件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上较接近,通过联系而联想到另一个。

如“睹物思人”、“爱屋及乌”。

2.类似联想——两件事物在性质和特征上相似而引起。

如:“欲把西湖……”。

3.对比联想——指由对于某一事物的感知的回忆,而引起与其具有相反特点的其他事物的联想形式。

它主要建立在两种事物的性质和特征的对比关系的基础之上,其功能不在于强化对于某一事物的感受,而在于强化对这两种事物所具有的对立关系的理解和感受。

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4.再造性想象——是指主体根据自己或他人原有的知觉表象进行加工和综合,从而在自己的头脑中重新形成关于事物形象的心理功能。

如:对艺术形象的再理解。

5.创造性想象——通过主体的创造性思维产生原来没有的新表象。

这种创造要以自己脑中储存的记忆表象为基础。

如:孙悟空与猴性、猪八戒与猪性等。

(3)情感:——是审美经验中最为活跃的因素特点:情感是审美经验中最为活跃的因素。

客观论者认为,审美对象的情感是其本身所固有的;主观论者认为情感是由主体投射或灌注到对象之中去的,代表是里普斯的“移情说”。

同构说介于两者之间,把审美情感归结为主客观之间的同构对应关系。

同构说:同构说把审美情感归结为主客观之间的同构对应关系,提出这一观点的是格式塔心理学美学,其代表人物是阿恩海姆。

缺点:生物学意义上的解释。

移情说:是主观论者对于情感活动的本质特征及其产生根源的观点,它的主要内容是审美情感并非审美客体所固有的,而是主体在审美活动中将自己的人格和情感移入或投射到对象之中,与之融为一体,使对象呈现出人格化的情感特征。

作用:日常生活中的情感具有更多的个人色彩,审美情感则具有更为显著的社会性和理性特征。

情感本身是一种价值体验。

(4)理解:特点:审美经验中理解(审美理解)的特点——非概念性、多义性。

第一,非概念性。

在审美创造和审美欣赏中,理解因素既超乎感性又不脱离感性。

如司空图:“不着一字,尽得风流”,黑格尔:“充满敏感的观照”。

第二,多义性,从而使审美对象的含义显得丰富多彩和不可穷尽。

如李商隐的无题诗。

这种多义性,除了与审美对象自身的特性相关之外,也是由理解活动自身的特点所造成的。

多义性不等于无章可循,不是随意的。

作用:审美理解是与科学认识活动具有本质区别的一种新的理解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