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专用线GPS导线初测、复测成果报告
GPS控制点复测成果分析报告

GPS控制点复测成果分析报告GPS控制点复测成果报告————————————————————————————————作者:————————————————————————————————日期:四川省武都引水第二期灌区工程西梓干渠第九标段控制点复测、加密成果报告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武都引水灌区工程西梓干渠项目部二〇一四年五月十日目录第1章工程概况 0第2章复测依据 0第3章控制点复测成果 (2)第4章附合水准复测记录 (3)第3章测量仪器 (6)第4章施测方法 (6)4.1施测程序 (6)4.2施测规划 (6)4.3施测原则 (6)4.4准备工作 (7)第5章成果精度评定 (9)第6章控制点平差成果 (9)6.1输入的基线及标准差 (10)6.2控制点坐标 (11)6.3平差后的基线及标准差 (11)6.4基线改正数及标准差 (13)6.5平差后站点WGS84坐标(XYZ) (14)6.6平差后站点WGS84坐标(BLH) (14)6.7平差后站点目标坐标系坐标(NEU) (15)6.8基线最弱边和平面最弱点 (16)第7章控制点布置图 (16)武都引水灌区工程西梓干渠第九标段控制点复测、加密成果报告第1章工程概况武都引水灌区工程西梓干渠第九标段起讫桩号为K35+500~K49+890,本工程渠道总长14390m,其中隧洞总长12037.76m。
总体施工程序以隧洞工程施工为主线,穿插进行渡槽、明渠以及明渠辅助构筑物的施工。
本工程共有7条隧洞,9段明渠以及2个渡槽。
其中,有两条隧洞较长,其长度均超过4km;另有一条隧洞中长,其长度近2km;其余四条隧洞长度较短,长度均不超过500m。
本工程以两条长隧洞为施工主线,兼顾中长隧洞施工,其余四条隧洞穿插进行。
西梓干渠九标段位于盐亭县和南部县境内,沿渠线附近有乡村公路相连,各重点建筑物也有公路直达,对外交通较方便;场内交通需要从现有交通干道上“T”接,局部修建进场公路即可满足场内施工的交通要求。
S路导线及高程点复测加密成果报告书(GPS静态)

S路导线及高程点复测加密成果报告书(GPS静态)**县国家乡村公园PPP项目道路子项目S**线**段改建工程导线及水准点复测、加密成果报告编制:复核:审批:**建工集团有限公司2018年11月目录一、工程概况 (1)二、测量等级 (2)三、人员设备配置 (3)四、坐标系统 (3)五、测量依据 (4)六、测量过程及方法 (4)七、测量结果评估 (6)八、附录(共314页)**县国家乡村公园PPP项目道路子项目S**线丹棱段改建工程导线及水准点复测、加密成果报告一、工程概况S**线**段改建工程全长20.791公里,本项目施工段全长约16.17公里,项目公路等级为二级,设计速度为60公里/小时,特殊困难地段采用40公里/小时,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
起于**县**(K4+623.9处,K0+000~K2+723段为***利用段,K2+723~K4+623.9段与S**线重合。
),在***附近路线向西北方向避绕***场镇,继续沿既有道路至**区交界**桥处(K20+792)。
本项目路线平面设计充分结合旧路、地形、地物,平面指标的选用在考虑了减少工程量的前提上,尽量采用较高的标准,设计中特别考虑了桥梁位置,新旧路基结合问题等。
本线路共设平曲线37个,平均每公里0.44个,最小平曲线半径71m,平曲线占路线总长度的52.591%。
纵断面设计充分考虑旧路、地形、地质、桥梁、路基等因素,尽可能减小路基填挖高度,全线最大纵坡6.95%,最短坡长35.26m,设竖曲线变坡点39个,平均每公里变坡2.412次,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2000m,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2000m,竖曲线占路线长度的30.06%,全线断链共三处,分别在来向桩号K10+204同去向桩号K10+217.627(长链22.373米),来向桩号K14+105.154同去向桩号K14+080(长链25.154米)及来向桩号K18+063.543同去向桩号K18+040(长链23.543米)三处。
导线及水准点复测、加密成果报告

导线及水准点复测、加密成果报告武汉新港三江港区综合码头一期工程水工建筑物施工SJGSG-2标段导线及水准点复测、加密成果报告编制:审核:技术负责人:武汉新港三江港区综合码头一期工程水工建筑物施工SJGSG-2标段中交二航局项目经理部武汉新港三江港区综合码头一期工程水工建筑物施工SJGSG-2标段导线及水准点复测、加密成果报告一、工程概况武汉新港三江港区综合码头一期工程水工建筑物施工(SJGSG-2标段)工程位于长江沙洲水道上游河段右岸(长江中游航道里程约959.7~961.8km处),上距鄂州市城区约15公里。
距武汉市航道里程76公里,下距黄石市约58公里,紧邻316国道,陆域后方有武九铁路及规划的三江铁路专线。
本合同段为SJGSG-2标段,施工包括5~8#泊位码头的港池疏挖、水工建筑物(码头水工、护岸工程、变电平台、引桥)工程的实施、完成及缺陷修复。
码头水工结构方案采用直立式的高桩梁板码头,由码头作业平台、变电所平台及引桥组成。
码头平台为整体式,码头平台长500m,宽30m,上部结构由横梁、纵梁、轨道梁、系靠船梁和叠合面板等组成,排架间距为8.0m,每榀排架采用7根Φ1000(δ16mm)钢管桩(含一对叉桩),前四根桩采用Φ1000预制型芯柱嵌岩钢管桩。
为满足船舶在不同水位时系靠码头,设三层由Φ800mm(δ16mm)钢靠船立柱、钢横撑和钢走道板组成的系靠船平台,上下系缆平台设人孔和扶梯。
码头平台面设650kN系船柱,码头排架前沿竖向布置DA-A500L2000标准反力型橡胶护舷,每层系缆平台设650kN钢质系船柱。
码头前方变电所平台长20m、宽9m,上部结构采用现浇墩台结构型式,基础采用Φ1000钻孔灌注桩。
泊位码头平台与长江大堤间采用3座车行引桥连接,引桥宽度上下游引桥为12m,中间引桥宽15m,其长度分别为195.56m、244.45m、270.13m。
引桥标准排架间距为16.0m,采用排架式梁板结构,排架基础采用3根Φ1000钻孔灌注桩(15m宽引桥基础采用3根Φ1200钻孔灌注桩)。
无锡轨道GPS平面复测报告

无锡市轨道交通一号线五标段GPS复测成果报告中国交通建设第二航务工程局二OO九年十一月四日目录1.复测依据2.工程概况3.平面复测方案3.1复测方案设计说明3.2观测数据成果统计3.3平差计算成果4.人员设备4.1 人员4.2 设备5. 复测总结6.附录6.1 GPS点位复测技术设计书6.2 控制网示意图6.3 外业观测记录表6.4 控制网平差及精度评定资料6.5 GPS复测点位成果表6.6 GPS复测点位坐标对照表1.复测依据本次复测根据控制点交桩成果及以下有关测量规范进行施测。
无锡地铁1号线05标工程施工图设计;《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 GB50308-2008;《城市测量规范》 CJJ8-99;《新建铁路工程测量技术规范》 TB10101-99;《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7;《全球定位系统(GPS )测量规范》 GB/T 18314-2001;《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99-2003;《无锡轨道交通一号线控制测量可使用成果表》,中铁隧道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招标文件有关规定2. 工程概况无锡地铁1号线工程高架区间北起堰桥,由惠山新城的惠山大道路中绿化分隔带在惠山南环转向西侧,跨越锡北运河和沪宁高速,沿着规划凤宾路东侧行进,线路跨越S342省道高架后沿老锡澄路以夹角9゜转入锡澄路路中,在312国道高架桥北侧400处接路基,跨越刘潭河后接明挖敞开段,在广石路北侧10m处进入隧道。
本区间范围为锡北运河站~西漳站高架区间,区间正线起讫里程为:YCK1+586~YCK4+111,总长度2525米,区间线路先在惠山大道绿化带中南行,向西南方向跨越惠山南环,然后跨越锡北运河和沪宁高速。
区间节点桥梁较多,跨越锡北运河采用55+90+55m三跨连续梁结构,采用悬臂挂蓝施工,跨越沪宁高速采用50+80+50m三跨连续梁结构,采用转体施工。
本区间还包括西漳车辆段出入段线,其中北侧为入段线,起讫里程为:RCK0+000~RCK0+473.472,在锡北运河上与正线同一高程,同用一座桥跨越,南侧为出段线,起讫里程为:CCK0+000~CCK1+099.466,跨越沪宁高速采用40+65+40m三跨连续梁结构,也采用转体施工。
复测成果报告

第一章.晋中南部铁路通道ZNTJ-4标段工程控制测量网复测报告 (3)1.测区和控制网概况 (3)2.技术依据 (3)3.工作内容 (4)3.1复测内容 (4)3.2复测精度 (4)4.人员及组织安排 (4)5.测量仪器、设备 (5)6.坐标高程系统 (5)7.四等GPS控制网复测 (5)7.1 四等GPS控制网完整性检查 (5)7.2 四等GPS控制网观测数据后处理及其精度分析 (7)7.3 四等GPS复测控制网平差及精度分析 (9)7.4 四等GPS控制网复测成果分析及结论 (11)8.五等GPS控制网复测 (11)8.1 五等GPS控制网复测布设 (11)8.2 五等GPS控制网观测数据后处理及其精度分析 (13)8.3 五等GPS控制网复测成果分析及结论 (16)9.二等水准复测 (17)9.1二等水准复测主要技术要求 (17)9.2二等水准外业观测 (17)9.3内业计算及精度评定 (18)9.4二等水准复测成果分析及结论 (21)10.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四等水准复测 (21)10.1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四等水准复测主要技术要求 (21)10.2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外业观测 (22)10.3内业计算及精度评定 (22)10.4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四等水准测量复测成果分析及结论 (24)11.复测结论 (24)11.1 四等GPS控制网复测结论 (24)11.2 五等控制网复测结论 (25)11.3 二等水准复测结论 (25)11.4 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四等水准复测结论 (26)12.与相邻标段的联测 (27)13.注意事项 (27)14.主要测绘人员 (29)第二章.四等GPS控制网复测成果 (30)1.四等GPS控制网复测网图 (30)2.四等GPS控制网复测重复性基线较差计算表 (32)3.四等GPS控制网复测异步闭合环计算表 (36)4.四等GPS控制网平差计算采用的起算数据 (38)5.四等GPS控制网复测坐标成果及精度统计 (38)6.四等GPS控制网复测平差后方位角、边长及精度 (39)7.四等GPS控制网复测坐标与设计坐标比较表 (42)8.四等GPS控制网复测基线与设计基线比较表 (44)第三章.五等GPS控制网复测成果 (45)1.五等GPS控制网复测网图 (45)2.五等GPS控制网复测重复性基线较差计算表 (48)3.五等GPS控制网复测异步环闭合差计算表 (59)4.五等GPS控制网平差计算采用的起算数据 (65)5.五等GPS控制网复测坐标成果及精度统计 (65)6.五等GPS控制网复测坐标方位角、平面边长及精度 (68)7.五等GPS控制网复测坐标与设计坐标比较表 (76)8.五等控制网复测基线与设计基线比较表 (78)第四章.二等水准复测成果 (80)1.水准路线示意图 (80)1.1青龙隧道水准路线示意图 (80)1.2杨家沟隧道水准路线示意图 (81)1.3寨子湾隧道水准路线示意图 (82)2.复测高差与设计高差比较 (83)2.1青龙隧道复测高差与设计高差比较 (83)2.2杨家沟隧道复测高差与设计高差比较 (83)2.2杨家沟隧道复测高差与设计高差比较 (84)第五章.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四等水准复测成果 (85)1.水准路线示意图 (85)2.复测高差与设计高差比较表 (87)第一章.晋中南部铁路通道ZNTJ-4标段工程控制测量网复测报告1.测区和控制网概况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ZNTJ-4标段起点里程DK135+055.21,终点里程DK198+350,线路里程长63.3千米。
导线点、水准点复测及加密测量报告

导线点、水准点复测及加密测量报告隆百高速公路JL1-1驻地办:
鉴于我标段当前施工进度~原有控制点密度已经不能满足施工需要~因此在我部全体测量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对我合同段部分导线点、水准点进行加密并进行了复测~外业工作和内业已完成~经计算~成果精度符合《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及本项目招标技术规范~满足本合同段前期工程所需的控制测量及现场施工放样工作。
现将导线点加密成果书报上~恳请驻地办审核为谢。
特此报告
附件:导线点、水准点加密复测成果书,第2号,
二00九年六三月二十八日主题词:关于导线加密报告
抄送:广西隆百高速公路第一驻地监理办公室
广西隆百高速公路NO.1-1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2009年3月28日
打印: 3 份。
(完整)铁路专用线GPS导线初测、复测成果报告

(DK1+..-DK7+..)
导线复测
成果报告
编制:
测量负责人:
技术负责人:
中铁.....)
201..年6月...●...
.........铁路专用线
(DK1+....至DK7+....)
导线复测成果报告
1任务概述
1.1任务依据
根据业主及上级单位要求,中铁..局对.....................铁路专用线(DK1+.._DK7+...)段导线和高程控制网进行了复测。现根据复测工作具体情况编写本次复测成果报告。
7)观测员在作业期间不得擅自离开测站,应防止碰动仪器或仪器受震动。注意防止行人和其它物体靠近天线遮挡卫星信号。
8)观测人员要保证通信畅通,配备手机、对讲机,保证有充足电量。在GPS测量时,使用对讲机应距天线10m以上。
9)观测结束后经检查所有规定项目、记录无误后方可迁站。
10)在两个观测时段之间光学对中器必须旋转180度后重新对中整平。
2既有资料情况
《..........铁路专用线初、定测GPS控制测量成果》见附件
3执行的标准及规范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PS)GBT 18314-2009
《铁路线路设计规范》GB 50090-2006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及其他相关文件
4生产组织
4
为确保本段的复测工作能够如期顺利进行,采用以中铁...局(集团)牵头中铁...局(集团)协同作业的方式对本段内的导线进行复测。
1.2工作范围及工作内容
1.2.1
..........铁路专用线(DK..+800-D..K+..9),全长...公里。
地铁GPS控制点复测成果报告

贵阳市轨道交通1号线剩余土建结构工程控制网复测及加密控制点复测技术总结编写:复核:审核: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第五工作段中铁二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二〇一五年一月目录一、测区工程概况 (1)1.1测区概况 (1)1.2已有资料情况 (1)1.3资源配置 (2)1.3.1人员配置 (2)1.3.2仪器设备配置 (2)二、技术依据及坐标高程系统 (2)2.1技术依据 (2)2.2坐标高程系统 (3)三、控制网复测 (3)3.1控制网复测 (3)3.2二等水准网复测 (5)四、加密控制点复测 (8)4.1加密控制网复测 (7)4.2二等加密水准点复测 (10)五、质量控制和生产安全 (11)5.1质量控制 (12)5.2保证测量设备安全 (12)5.3测量人员的安全 (12)附件1:平面控制网及加密控制点复测联测示意图附件2:二等水准网复测联测示意图附件3:加密二等水准点复测联测示意图附件4:加密二等水准测量平差计算表附件5:仪器鉴定证书附件6:测量人员资质证书一、测区工程概况1.1测区概况贵阳市轨道交通1号线第五工作段包括:北京路站(长289m)、北京路站~延安路站区间暗挖隧道长634.9m、延安路站(1号线车站长180m、2号线车站长181.5m)、延安路站~中山路站区间暗挖隧道(左右隧总长1178.292m)。
北京路站为1号线换乘车站,与3号线北京路站换乘,小里程端接安云路站,大里程端接延安路站。
该站位于安云路、环城北路与北京路交叉路口下,1号线车站沿安云路、环城北路呈南北方向布置,3号线车站沿北京路呈东西方向布置。
延安路站为1号线换乘车站,与规划中的近期2号线延安路站实现站厅换乘。
该站地处贵阳市老城区商业中心喷水池商圈,位于云岩区合群路、公园北路与延安中路的十字交叉路口下方,1号线车站沿合群路呈南北方向布置,2号线车站沿延安中路呈东西方向布置。
1、2号线车站为同步设计、同期施工。
1号线车站与2号线车站脱开布置,通过站厅通道进行付费区换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铁路专用线(DK1+..-DK7+..)
导线复测
成果报告
编制:
测量负责人:
技术负责人:
中铁.....)
201..年6月 ...●...
.........铁路专用线
(DK1+....至DK7+....)
导线复测成果报告
1任务概述
1.1任务依据
根据业主及上级单位要求,中铁..局对.....................铁路专用线(DK1+.._DK7+...)段导线和高程控制网进行了复测。
现根据复测工作具体情况编写本次复测成果报告。
1.2工作范围及工作内容
1.2.1工作范围
..........铁路专用线(DK..+800-D..K+..9),全长...公里。
1.2.2工作内容
201年6月对本标段内的控制点进行了复测。
1.2.2.1线路平面控制网复测
本次复测控制点6个: 101、T1、G02、G03、132、S104标石均完好。
1.2.2.2高程控制网复测
本次复测高程控制点5个:101、01、G02、T03、12标石均完好。
1.3复测原则
平面及高程控制网复测采用GPS进行,线路控制网导线点按照一级GPS 进行复测,采用静态相对定位测量、同步环边联结方式扩展,组成三角形或
大地四边形相连的带状网,导线平差采用设计院提供导线点表中的任意2个控制点作为约束点对其他4个点进行平差。
高程控制网复测采用GPS进行测量,平差采用设计院提供的水准点来控制进行平差。
管段内的平面控制网复测及高程控制网复测的外业测量工作完成后,对数据进行分析处里,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后进行下步测量工作。
2既有资料情况
《..........铁路专用线初、定测GPS控制测量成果》见附件
3执行的标准及规范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PS)GBT 18314-2009
《铁路线路设计规范》GB 50090-2006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及其他相关文件
4生产组织
4.1人员组成
为确保本段的复测工作能够如期顺利进行,采用以中铁...局(集团)牵头中铁...局(集团)协同作业的方式对本段内的导线进行复测。
4.2仪器配置
GPS仪器配置
5.控制网处理分析
经数据处理后,所有精度和技术指标均可满足规范规定。
6.观测、计算的技术执行情况
6.1 GPS 观测
施工控制网测量按照GPS一级进行,采用静态相对定位测量、同步环边联结方式扩展,组成三角形或大地四边形相连的带状网。
示意图如下:
复测既有控制点,见《平面控制网示意图》。
6.2 GPS 作业执行情况
观测作业时,按GPS一级作业基本技术要求进行了相应的设置和控制,如下表所示。
6.3 GPS测量外业观测
开始测量前对参加测量的技术人员进行了培训,仪器操作人员掌握规范中各项规定、精度指标等,了解现场测量组织调度程序。
GPS测量调度员协调各作业人员进行同步观测,督促仪器高度的量取、安排人员、车辆、迁站等。
外业测量应遵守以下原则:
1)作业前根据测量进度、地点编制卫星预报。
2)GPS操作员听从指挥,按照指令同步开机。
当不能按计划到达点位时,
通知调度员,由调度员对观测时段做出调整。
3)到达测站后,首先核对点号是否正确,无误后再安置接收机,对中、整平并做好开机准备。
4)天线安置采用三脚架架立,光学对中误差不大于±1.0mm,每时段开机前和关机后各量一次天线高,两次之差小于3mm后取平均值作为最后的天线高。
5)接收机开始工作后,及时记录测站点号、天线高信息。
观测过程中要观察卫星变化、接收信号质量、存储器余量与电池余量等,遇到特殊情况及时汇报,由调度员决定处理方法。
6)一个时段观测过程中严禁进行以下操作:关闭接收机重新启动;进行自测试(发现故障除外);改变接收设备预置参数;改变天线位置;按关闭和删除文件功能键等。
7)观测员在作业期间不得擅自离开测站,应防止碰动仪器或仪器受震动。
注意防止行人和其它物体靠近天线遮挡卫星信号。
8)观测人员要保证通信畅通,配备手机、对讲机,保证有充足电量。
在GPS测量时,使用对讲机应距天线10m以上。
9)观测结束后经检查所有规定项目、记录无误后方可迁站。
10)在两个观测时段之间光学对中器必须旋转180度后重新对中整平。
11)GPS操作员配置手电筒,以方便光线不足及夜间操作仪器。
12)当调度员与GPS操作人员通过手机、对讲机不能联系时,调度员直接派人到点位进行联系。
在GPS操作人员不能收到调度员指令时可以提前开机测量,在重新取得联系后由调度员决定下一步操作。
13)GPS操作人员、调度员统一采用GPS时间,外业出发前统一对时。
开机时间选择在整五、整十分钟时开,观测时间长度在满足规范要求后再延长五分钟关机,确保观测时间和质量。
6.4基线质量控制
(1)同一时段观测值数据剔除率小于10%。
(2) 按《铁路线路设计规范》GB 50090-2006规定,同一基线不同时段重复观
测基线较差应满足:
ds ≤±22σmm
上式中σ为GPS 基线向量弦长中误差(2
2)3(10d ⨯+=σmm ),d 为基线边
长,单位km 。
(3) 独立基线边组成的独立环闭合差检验
按《铁路线路设计规范》GB 50090-2006规定,基线向量独立环各坐标分量及环闭合差应满足以下要求:
Wx≤5n
*σ Wy≤5
n
*σ Wz≤5
n
*σ W ≤
5
2n
**σ 上式中,n 为闭合环边数,σ为GPS 基线向量弦长中误差(22)3(10d ⨯+=σmm ),d 为独立环平均边长,单位km 。
6.5平面控制网平差
经过基线质量检验合格后,进行三维无约束平差,以检验本网是否符合精度。
(1)无约束平差中基线分量的改正数绝对值均满足下式:
V Δx≤3σ, V Δy≤3σ, V ΔZ≤3σ 上式中σ为GPS 基线向量弦长中误差(2
2)3(10d ⨯+=σ
mm ),d 为基线边长,
单位km 。
如基线向量改正数超过3σ,则剔除该基线后重新平差,直至所有基线符合规范精度要求。
(2)以联测的控制点为基准进行分带约束平差,无约束平差中基线分量的改正数与约束平差中同一基线分量改正数较差应满足下式:
dV Δx ≤
34σ,d V Δy ≤34σ, dV ΔZ ≤3
4
σ 其中22)3(10d *+=σ, d 为基线边长,单位为km 。
当各项技术指标全部满足规范要求时,可采用本次施工控制加密测量成果。
7.结论
综上所述,观测方法正确;布网合理,数据质量可靠;计算的各项精度指标均满足设计方案及规范要求,本次测量成果满足设计及规范精度要求,复测结果与设计坐标相相符。
8.坐标系统
平面坐标控制采用施工坐标系(克拉索夫椭球参数),中央子午线经度111°,投影面大地高:...米,高程异常:33m ,X 0=0km,Y 0=...km
9.附件
附件一:《........铁路专用线初、定测GPS 控制测量
成果》
附件二:GPS 鉴定证书 附件三:GPS 平差数据 附件四:控制点成果对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