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常见问题与解决办法
实验中常见问题解决办法分享

实验中常见问题解决办法分享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环节,但在实验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反复思考和实践,还需要借鉴他人经验和专业知识。
本文将分享一些实验中常见问题的解决办法,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一、设备故障的应对方法实验设备的故障是实验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在实验前,要做好设备的检查和维护工作,确保其正常运行。
然而,即使如此,有时仍然会出现各种故障。
例如,实验设备无法正常启动,可能是由于电源故障或电路连接问题。
这时,可以尝试更换电源或检查电路连接是否正确,如此仍不能解决问题,可以向设备供应商或专业技术人员求助。
二、实验数据异常的处理方法实验数据的异常常常让人困惑。
当实验结果与预期不符时,首先要检查实验步骤是否正确执行。
有时,异常数据是由于操作失误或实验步骤出错造成的。
如果确认实验步骤正确,可以检查实验设备是否正常工作。
另外,实验数据异常还可能是由于环境因素的干扰引起的。
例如,温度、湿度或光照的变化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
在收集数据时,要注意排除这些干扰因素,或在实验报告中说明这些变量对结果产生的影响。
三、实验操作的改进方法在实验中,经常会发现某些操作步骤不够合理或不够准确,导致实验结果出现偏差。
这时,需要进行操作的改进。
例如,某次实验中由于溶液的配制不准确,导致结果与预期不符。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可以采取多次重复实验,使用更精确的计量器具或改变某些实验条件,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四、实验安全的注意事项实验安全是实验中最重要的一环。
在实验过程中,要时刻注意操作的安全性。
例如,某些实验涉及到有毒物质的使用,要注意佩戴个人防护装备,确保操作安全。
此外,实验中可能产生化学品的废弃物,要对其进行正确的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同时,实验室里常常有大量的仪器设备,要确保使用过程中不会造成人员伤害或设备损坏。
五、实验结果的分析与总结实验结果的分析与总结对于实验的价值评估和后续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初中化学实验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初中化学实验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化学实验是初中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实践操作,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化学理论知识。
然而,在实验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影响实验的效果和学习效果。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化学实验。
一、实验装置不稳定实验装置不稳定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当实验装置不牢固时,容易导致实验记录不准确,甚至对实验人员造成意外伤害。
解决方案:在进行实验之前,确保实验装置牢固稳定,所有连接部件要严密无松动。
可以适当增加防滑垫或使用夹子固定玻璃仪器。
在操作过程中要轻拿轻放,避免碰撞。
二、试剂浓度计算错误试剂浓度计算错误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试剂浓度计算错误会导致实验结果偏离预期,无法得到准确的数据。
解决方案:在进行实验之前,要认真学习和掌握有关试剂浓度计算的知识,并按照实验要求准确计算试剂的使用量和质量。
在计量试剂时,可以使用量筒、容量瓶等精确的量具,避免使用感性判断。
三、实验室安全意识不强实验室安全意识不强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学生对于实验中的危险行为和事故原因了解不足,容易发生危险情况。
解决方案:在进行实验之前,要认真学习和掌握实验室安全知识,包括常见的化学品危险性和处理方法,使用实验装置的注意事项等。
在实验过程中,严禁违反实验室安全规定,做到带手套、戴护目镜,不随意闲逛和吃东西等。
若遇到突发情况,要及时向老师或实验室管理员寻求帮助。
四、实验记录不准确实验记录不准确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实验记录不准确会使得实验结果无法得到准确分析和比较,影响实验的意义和学习效果。
解决方案:在进行实验之前,要认真学习和掌握实验记录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在实验过程中,要及时记录实验步骤、观察结果、数据计算等,并注明实验条件和操作注意事项。
记录时要清晰、准确,尽量使用单位和标准化的术语。
五、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期不符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期不符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学生实验中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与指导

学生实验中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与指导实验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和培养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
然而,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实验中的问题,提高实验的质量,以下是一些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与指导。
1. 实验设备不准确或损坏在实验中,学生可能会遇到设备不准确或损坏的情况。
这可能会导致实验结果的误差增大或实验无法进行。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在实验前检查设备的准确性和完好性。
如果发现设备有问题,应及时更换或修理。
同时,学生在实验中也应严格按照设备使用说明进行操作,避免不当使用导致设备损坏。
2. 实验操作不规范实验操作不规范是实验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学生可能会因为操作不当而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或实验无法进行。
为了避免这个问题,学生应在实验前仔细阅读实验操作步骤,并确保理解每个步骤的意义和要求。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应按照操作步骤进行,注意操作的顺序和方法。
如果有任何疑问,应及时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3. 实验数据处理不当实验数据的处理是实验结果的重要环节。
学生可能会因为数据处理不当而导致实验结果的误差增大或实验结论的不准确。
为了避免这个问题,学生应在实验前了解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并掌握相应的数据处理技巧。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应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并及时进行数据处理。
同时,学生还应注意数据的有效性和可靠性,避免因为数据异常而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4. 实验安全问题实验安全是学生实验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学生可能会因为安全意识不强或操作不当而导致实验事故的发生。
为了保证实验的安全性,学生应在实验前了解实验的安全要求和操作规范,并严格遵守。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应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实验服、手套和护目镜等。
同时,学生还应注意实验环境的安全,如保持实验区域整洁、避免使用易燃物品等。
5. 实验结果分析不准确实验结果的分析是实验结论的重要依据。
学生可能会因为分析方法不当或数据处理不准确而导致实验结论的错误。
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常见问题与解决办法

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常见问题与解决办法一.污染ﻫ污染是指由于微生物的侵染,在组织培养容器中滋生大量菌斑,使组培材料不能正常生长和发育的现象,主要有以下5方面的原因:1.器具灭菌:实验的所有器具都要在121°C消毒25min,若灭菌温度不够或者时间不足,都会导致污染。
灭菌时要求冷空气完全排除,否则会达不到指定温度。
其次,要做好灭菌登记,杜绝出现人为失误造成的污染。
此外,在接种过程中,每用一次都要在火焰上彻底灼烧,特别在接触到污染物时极易引起器具污染。
2.外植体:很多材料在灭菌后其实还是带菌的,不过量比较少,短期应该观察不到被感染的现象。
3.接种操作:首先,接种人员的手,手腕要用酒精棉球好好擦拭。
其次,对于放置在外的培养物(灭菌好的培养基)其瓶子外壁上有灰尘与微生物,放入超净台前可以用酒精消毒一下。
再者,很容易出现瓶口的污染,所以接种人员的技术要娴熟,干练。
ﻫ4.环境条件:加强环境的灭菌消毒。
若有污染的材料不可以就地清洗,必须高压杀菌后再清洗,否则会导致大量孢子弥漫。
此外,要及时打扫卫生,定期蒸熏消毒。
保证环境的干净。
5.超净工作台:要定期对初过滤器进行清洗和更换。
此外,每次使用前要提前20min打开机器预处理,并对台面进行酒精喷雾消毒。
二.材料死亡实验过程中,很可能出现材料死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ﻫ1.外植体灭菌过度:一旦材料太小或灭菌时间太长,剂量太大,就会导致材料死亡,所以要严格控制时间。
2.污染:大量污染会造成材料死亡。
3.培养基配置出现问题:在激素配置或营养成分配置出现问题时,材料易死亡,常常发生在无生长点的材料和愈伤组织中。
4.培养环境的恶化:温度过高,透气不好,培养过于密集,久不转移,有害气体的累积都会造成培养材料的死亡。
ﻫ【措施】:【1】.选用较为温和的灭菌剂,降低药物浓度,减少灭菌时间,或选取较为坚强的外植体(eg:生长季节取芽)【2】注意个人卫生,严格按照规则进行操作。
【3】认真配置各种母液及培养基,选用盐含量较低的培养基,也可以试着用1/2或1/4的培养基,并调整各激素的用量和配比。
实验技术中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分享

实验技术中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分享在科研实验中,技术问题是不可避免的。
无论是初学者还是经验丰富的科研人员,都会遭遇各种实验技术上的困扰。
本文将分享一些实验技术中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应对实验中遇到的挑战。
1. 实验操作困难实验操作困难是许多科研人员常常遇到的问题之一。
特别是涉及到新颖技术或特殊仪器的操作,很容易出现一些学习曲线陡峭的情况。
解决策略:- 仔细阅读实验操作手册,理解实验原理和步骤。
如果手册不够详细,可以尝试与同事、导师或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交流和讨论,寻求帮助和建议。
- 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准备必要的试剂、仪器设备和实验辅助工具,确保实验环境的整洁和良好的操作条件。
- 进行模拟实验,预演整个实验过程,熟悉每个步骤,加深理解。
在没有真实样本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替代物进行实验,更好地掌握基本操作技巧。
- 反复练习,多次重复实验操作,渐渐掌握技巧。
2. 实验结果不重复在科研实验中,由于实验条件的变化或误差的存在,很容易导致实验结果的不重复。
这种情况给科研人员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尤其是当不同实验结果之间出现了矛盾时。
解决策略:- 仔细检查实验操作的每一个步骤,并排查其中可能出现的操作失误。
检查实验条件是否与前期操作一致,比如温度、湿度、时间等。
- 分析实验结果的差异,思考可能的原因。
实验设计时是否有随机因素?是否存在某些未考虑到的控制变量?是否出现了实验设备的故障?逐一排查和解决这些问题。
- 检查实验材料的质量和纯度。
有时候实验结果的不重复可能是由于实验材料的质量差异引起的。
确保实验材料的来源可靠,质量稳定。
- 尝试重复实验,并增加实验的重复次数。
多次实验并取平均值可以减小实验误差的影响,提高结果的可靠性。
3. 数据处理和分析问题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是科研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然而,对于初学者来说,很容易陷入数据混淆和分析难度大的困境。
解决策略:- 学习和掌握相关的数据处理和统计学方法。
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常见问题与解决办法

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常见问题与解决办法一.污染二.污染是指由于微生物的侵染,在组织培养容器中滋生大量菌斑,使组培材料不能正常生长和发育的现象,主要有以下5方面的原因:三. 1.器具灭菌:实验的所有器具都要在121°C消毒25min,若灭菌温度不够或者时间不足,都会导致污染。
灭菌时要求冷空气完全排除,否则会达不到指定温度。
其次,要做好灭菌登记,杜绝出现人为失误造成的污染。
此外,在接种过程中,每用一次都要在火焰上彻底灼烧,特别在接触到污染物时极易引起器具污染。
2.外植体:很多材料在灭菌后其实还是带菌的,不过量比较少,短期应该观察不到被感染的现象。
3.接种操作:首先,接种人员的手,手腕要用酒精棉球好好擦拭。
其次,对于放置在外的培养物(灭菌好的培养基)其瓶子外壁上有灰尘与微生物,放入超净台前可以用酒精消毒一下。
再者,很容易出现瓶口的污染,所以接种人员的技术要娴熟,干练。
4.环境条件:加强环境的灭菌消毒。
若有污染的材料不可以就地清洗,必须高压杀菌后再清洗,否则会导致大量孢子弥漫。
此外,要及时打扫卫生,定期蒸熏消毒。
保证环境的干净。
5.超净工作台:要定期对初过滤器进行清洗和更换。
此外,每次使用前要提前20min打开机器预处理,并对台面进行酒精喷雾消毒。
四.材料死亡五.实验过程中,很可能出现材料死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六. 1.外植体灭菌过度:一旦材料太小或灭菌时间太长,剂量太大,就会导致材料死亡,所以要严格控制时间。
七. 2.污染:大量污染会造成材料死亡。
八. 3.培养基配置出现问题:在激素配置或营养成分配置出现问题时,材料易死亡,常常发生在无生长点的材料和愈伤组织中。
九. 4.培养环境的恶化:温度过高,透气不好,培养过于密集,久不转移,有害气体的累积都会造成培养材料的死亡。
十.【措施】:【1】.选用较为温和的灭菌剂,降低药物浓度,减少灭菌时间,或选取较为坚强的外植体(eg:生长季节取芽)【2】注意个人卫生,严格按照规则进行操作。
实验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实验存在的问题与建议一、引言实验是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可以验证假设、观察现象和分析数据。
然而,在进行科学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几个常见的实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应的建议。
二、实验设计问题及解决方案1. 实验设计不合理在一些科学研究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实验设计不合理导致结果失真的情况。
例如,样本选择方法不当、变量控制不严格等。
为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应进行充分的前期调查和资料搜集,确保已有相关研究为基础;其次,在确定样本时要注意确保代表性以及适当使用随机抽样等方法。
2. 数据收集与处理缺陷数据收集与处理是一个关键步骤,但很容易出现误操作、记录错误或者数据处理方法选择不当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加强对操作技能和标准程序的培训,并在每次数据记录前后仔细核对;另外,在处理数据时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统计分析方法,并多角度思考复杂结果是否具有显著统计差异。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问题及解决方案1. 仪器不准确或老化使用老旧的实验仪器可能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并且降低实验可重复性。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建议定期维护和检测实验仪器,积极更新设备以保持其工作良好状态;同时,在数据处理中采用多次重复检测或者引入标准物质进行校正。
2. 实验环境控制不当实验室环境控制对一些精密的实验尤为重要。
如温度、湿度等参数的变化可能影响到实验结果。
因此,需要在恒温室、洁净室等适当的环境条件下进行相关操作,并通过合理调节来保证每次试验过程中环境稳定。
四、人员操作问题及解决方案1. 操作技术和流程疏忽科学家在进行复杂的操作时往往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训练才能达到娴熟的程度。
然而,在现实情况下,有时候会出现一些未经训练或资质较差人员操纵相关设备进行实验的情况。
为规避操作问题,首先应加强对人员的培训,确保其基本技能和流程掌握到位,并在每一个关键步骤上设置必要的检查点。
2. 实验记录不全面或有误科学实验需要精细的、准确的数据记录。
实验技术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实验技术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近年来,实验技术在科技研究和生产实践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实验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就实验技术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问题一:实验结果的偏差当实验结果与理论值相差较大时,我们需要考虑可能的原因并采取措施进行修正。
首先,我们需要检查实验设备是否正常运行,如传感器是否清洁,是否存在损坏等等。
同时,也要注意环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如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可能导致实验结果的误差。
在实验过程中,合理的数据处理方法也是修正偏差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剔除异常值,并采用适当的精确度进行数据处理,可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问题二:实验过程的不可重复性实验的可重复性是实验结果的重要保障。
如果一次实验结果无法被多次重复,就会对实验的可靠性产生影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我们需要确保实验器材和试剂的质量稳定,以免不同批次之间存在差异。
此外,实验操作过程的一致性也是确保可重复性的重要因素。
标准化的操作规范和实验流程可以降低实验操作的个体差异,提高实验可重复性。
问题三: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是科研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处理数据时,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和数据处理软件,如Excel、SPSS等。
此外,我们还需要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展示,如绘制图表、建立模型等。
通过数据处理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实验结果,发现其中的规律和趋势,并对研究问题提供科学的解释。
问题四:实验安全风险实验操作涉及到一定的安全风险,如化学品泄漏、火灾、爆炸等。
为了保障实验人员和实验环境的安全,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
首先,在进行实验之前,我们需要对实验设备和试剂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安全性。
同时,我们也要学习和掌握相关的实验安全知识,如使用防护服、眼镜和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常见问题与解决办法
一.污染
污染是指由于微生物的侵染,在组织培养容器中滋生大量菌斑,使组培材料不能正常生长和发育的现象,主要有以下5方面的原因:
1.器具灭菌:实验的所有器具都要在121°C消毒25min,若灭菌温度不够
或者时间不足,都会导致污染。
灭菌时要求冷空气完全排除,否则会达不到指定温度。
其次,要做好灭菌登记,杜绝出现人为失误造成的污染。
此外,在接种过程中,每用一次都要在火焰上彻底灼烧,特别在接触到污染物时极易引起器具污染。
2.外植体:很多材料在灭菌后其实还是带菌的,不过量比较少,短期应该
观察不到被感染的现象。
3.接种操作:首先,接种人员的手,手腕要用酒精棉球好好擦拭。
其次,
对于放置在外的培养物(灭菌好的培养基)其瓶子外壁上有灰尘与微生物,放入超净台前可以用酒精消毒一下。
再者,很容易出现瓶口的污染,所以接种人员的技术要娴熟,干练。
4.环境条件:加强环境的灭菌消毒。
若有污染的材料不可以就地清洗,必
须高压杀菌后再清洗,否则会导致大量孢子弥漫。
此外,要及时打扫卫生,定期蒸熏消毒。
保证环境的干净。
5.超净工作台:要定期对初过滤器进行清洗和更换。
此外,每次使用前要
提前20min打开机器预处理,并对台面进行酒精喷雾消毒。
二.材料死亡
实验过程中,很可能出现材料死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外植体灭菌过度:一旦材料太小或灭菌时间太长,剂量太大,就会导致
材料死亡,所以要严格控制时间。
2.污染:大量污染会造成材料死亡。
3.培养基配置出现问题:在激素配置或营养成分配置出现问题时,材料易
死亡,常常发生在无生长点的材料和愈伤组织中。
4.培养环境的恶化:温度过高,透气不好,培养过于密集,久不转移,有
害气体的累积都会造成培养材料的死亡。
【措施】:【1】.选用较为温和的灭菌剂,降低药物浓度,减少灭菌时间,或选取较为坚强的外植体(eg:生长季节取芽)【2】注意个人卫生,严格按照规则进行操作。
【3】认真配置各种母液及培养基,选用盐含量较低的培养基,也可以试着用1/2或1/4的培养基,并调整各激素的用量和配比。
也可以适当添加抗生素,活性炭及必要的有机营养。
【4】改善培养环境,及时转移和分瓶。
【5】加强组培的过度管理。
三.玻璃化
是一种植物生理失调症,通常为植物体或叶片出现半透明或水渍状,这种现象称为玻璃化。
其主要原因有6点如下:
1.激素浓度:激素的影响包括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一方面指细胞分裂素
的浓度,一方面指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比例,当细胞分裂素浓度过高或者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比例失调时,都会导致玻璃化,每种植物发生玻璃化时的激素浓度都不同,要提前查阅文献,找到合适浓度的激素。
2.温度与湿度:温度主要影响植物的生长速率,温度升高时植株生长速度
加快,但是温度过高时,会产生不良影响。
温度忽高忽低易使得瓶内湿度增加,促进玻璃化的形成。
为此,可以换用透气性比较好的牛皮纸封口。
此外,若一个培养瓶中的培养材料越多,发生玻璃化的几率越大。
3.光照:增加光照或延长光照时间可以减少玻璃化的几率。
当温度较高,
光照不足时,很容易玻璃化。
4.培养基的成分:在培养基中,适当提高碳氮比例,可以减少玻璃化的比
例。
5.对策:减少培养基中的含氮量,增加光照,调节培养温度,降低细胞分
裂素的用量,提高培养基硬度来防止玻璃化。
四.褐化
褐化是指培养过程中,由组培物质向培养基中释放褐色物质,导致培养基逐渐变为褐色,培养材料变褐死亡的现象。
主要有以下几点因素。
1.材料的种类:不同植物发生褐化的几率不同。
2.材料的年龄和大小:外植体的老化程度越高,含有的木质素越多,也比
较容易褐化。
此外,材料较小时比较容易褐化,而相对较大的材料则不容易褐化。
3.光照:摘取外植体前,对母株进行适当的遮光处理,可以有效防止褐化。
在接种后对材料进行一定的暗处理也可以降低褐化发生几率,不过处理过度是材料会死亡。
4.温度:低温可以抑制褐化作用。
五.黄化
黄化是指在组培过程中,植株整体失绿,或叶片斑驳黄化的现象。
主要原因是Fe不足,矿物营养不均衡,通气不良,乙烯含量过高,激素配比不当,糖量不足,PH变化太大,培养温度不适,光照不足等。
解决方法是:配置母液时注意一仪器刻度是否都准确;及时转接培养物;
使用透气性较好的封口膜,适当调节PH,无机盐浓度和激素配比要事先算好,不要忘记加糖,培养时加入抗生素也会影响导致黄化,可以适当的减少抗生素的量。
六.变异和畸形
变异和畸形是指在培养过程中,由于激素,环境等的作用,使得组培苗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生理发生变化,引起畸变,矮化,丛生,叶片变厚等的现象。
畸变主要是由于激素种类和浓度导致的,温度过高也会导致变异。
在环境变得恶劣时也会发生变异。
对此,可以更具植物的种类与生长习性,降低细胞分裂素的浓度,调节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比例,改善环境等来减轻变异和畸变。
七.组培苗瘦弱或徒长
正常的组培苗应当叶色鲜绿,植株粗壮。
如果在增值阶段出现芽苗瘦弱,徒长或节间过长,这种苗会长大,但就是比正常的瘦弱。
有时即使是正常健壮的小苗,若生根阶段培养基或环境得不到保障的话,也会借鉴明显伸长,叶片变细,变薄,黄化等。
这些苗过度培养时一死亡。
原因:
1.细胞分裂素浓度过高,产生过多不定芽,这些密集的芽若不及时进行
转移与分割,很快会变成瘦弱苗。
2.温度过高高温有利于苗的生长,温度过高,会造成节间生长过快。
3.光照不足:组培苗会变黄,变细,变瘦,加速生长,使苗在短时间内
变得更瘦弱。
4.通气不良:通气不良是,会增加瓶内湿度,易导致苗的玻璃化和徒长。
解决方法:
1.根据植物特点减少分裂素的使用,加速继代培养的速度,适当减少接
种的密度,适当降低温度,提高光照时间,调整培养基硬度,改用透气的封口膜。
八.不生根或生根率低
组培时经常会出现植物出根速率慢,效率低的现象,这些苗过度培养时,不容易适应外界条件。
原因可能如下:
1.激素种类和浓度:通常NAA用0~1.0mg/L时培养15天就可以升根,但
是有些需要与IAA和IBA混合使用。
生根率不会随着生长素的升高而一直生高。
2.环境条件:主要是温度和光照,温度低时,生根周期会延长。
对于一
些热带花卉来说,低温会使小苗不生根,温带花卉在温度较低,光照较弱时生根良好。
改善措施:
1.对难生根的植物,实验前要先查好比较适宜的种植条件。
2.掌握各个操作中的要领和质量要求,尽量不要损伤材料。
用于生根的
苗尽量不要带有愈伤组织。
九.过度苗死亡率高
原因如下:
1.组培苗的质量差。
2.环境条件不适宜:基质的湿度过大会引起根部的溃烂,温度过高过低
都会使组培苗的生长不适。
还有光照,在过度期间要适当的用阴影网遮去大部分光照,之后再逐渐加强光照。
但是在过度培养的后期,要提高光照
强度,否则会造成定植成活率低。
3.过度苗管理不精细:当发现组培苗出现不良状况时要及时的找出对策,防止其进一步的死亡。
解决方法:
1.有针对性的调整配方,改善组培条件,努力培养质量优良的小苗。
2.及时出瓶,要防止出现根部的损伤。
3.改善过度培养的环境,自动温控,及时灌水。
4.加强过度苗的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