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淮河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地理秦岭——淮河线教学设计及反思

初中地理秦岭——淮河线教学设计及反思

初中地理《秦岭——淮河线》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包括秦岭、淮河,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四大地理分区等三部分内容。

这一节涉及的地图比较多,主要是综合复习前面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通过读图找出秦岭——淮河线两侧的地理特征的差异。

把前面所学的内容做一个系统的概括和总结。

通过读图找出其他的地理界线让同学能清晰的把中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分区,为下面分区地理的学习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秦岭——淮河的位置及地理特征。

(2)了解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3)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及界线。

(4)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

(5)培养学生读图、填图能力,搜集处理资料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学重点: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教学难点:分析秦岭——淮河南北两侧地理特征的显著差异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秦岭—淮河景观图片的课件,看同学们能从图片中读出哪些信息?让学生分别说出自己读出的秦岭—淮河地理信息。

二、合作探究(一)秦岭——淮河1、淮河为什么会称为“害河”“夺淮入海”?①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

②“夺淮入海”:1128年,黄河在今河南原阳南岸破堤决口后,黄河水侵夺了淮阴以下的淮河河槽,与淮河合流入海。

直到1855年,黄河又在北岸决口改由利津入海。

更为严重的是,1938年国民党政府炸开花园口黄河大堤,黄河水南流,再次侵夺淮河流域。

从决口到堵口的9年中,造成了54000平方千米的黄泛区。

②分组讨论:学生搜集的有关淮河称为“害河”的原因③师生共同总结:成为“害河”的原因:在黄河夺淮的700年中,黄河多次泛滥,携带大量的泥沙。

淤高了淮河的河床,使中游的河槽变成了半地上河、下游的入海出路淤塞。

每遇汛期,上游来水大增,下游有无通畅泄水渠道,一直破堤决口,泛滥成灾。

(过渡)秦岭—淮河到底在哪里?让我们从图中找到它。

秦岭-淮河教案

秦岭-淮河教案

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第四章第一节秦岭与淮河主备人:李爱民课题:秦岭与淮河教学重点:秦岭-淮河的重要的地理意义,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界限教学难点: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形成的原因教学程序:一、【激情导入】(1分钟)秦岭--淮河线是我们学习中国地理特别是中国区域地里的一个重要知识交汇点,本节课我们通过秦岭淮河线和其他两条重要分界线来划分自然区域,了解区域差异和区域特点这也是本章知识区域知识和中国地理总论部分的衔接点,本节知识显得尤为重要。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吧。

二、【揭示学习目标】(1分钟)1.了解秦岭——淮河的位置及地理特征。

2.了解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3.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及界线。

4.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

5.培养学生读图、填图能力,搜集处理资料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情感目标: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三、【指导学生自学】(3分钟)1、在图中找出秦岭与淮河,看一看秦岭的走向,淮河的流向有什么特点?2、找出秦岭、淮河通过的主要省级行政单位3、下列省级行政单位中位于秦岭--淮河线以北的是()①湖北②河北③江西④山东⑤浙江⑥山西4、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重要分水岭是_______。

淮河为什么会成为“害河”?5、秦岭-淮河线是我国1月份____℃等温线通过的地方,同时它也是____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是我国温度带中______带与______带的分界线,在干湿地区中,这条线还是_______地区与________地区的分界线,四大区域中是_____地区与________地区的分界线。

6、记忆教材P77的“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表格)7、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是什么?它们的分布怎样?我国四大区域的分界线是哪些?四、【学生自学,教师巡视】(20分钟)五、【检查学生自学效果,同时教师点拨】(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六、【课堂考核】(5分钟)1、秦岭的走向,淮河的流向有什么特点?_______。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秦岭—淮河线》教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秦岭—淮河线》教案
A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东南半壁与西北半壁的分界线
B黄河 冬季不 结冰
C秦岭—淮河以北的农 作物一般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或一年一熟
D油菜、甘蔗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北
8、秦岭和淮河的南北两侧没有明显差异的是:
A、自然环境;B、农业生产方式;
C、人们的生活习惯;D、民族和宗教信仰;
9、跨我国四大分区的省是: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淮河成为“害河”的学习,使学生意识到淮河水质日趋恶化的趋势,树立治理和保护淮河以及当地水资源污染的环境观。
教学重点
①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②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
教学难点
①秦岭、淮河的空间位置在地图上的落实;
②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形成原因。




引入新课(1分钟)
由“橘生淮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导入 。
A、四川;B、甘肃;C、宁夏;D、青海;
课堂小结(1分钟)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 境复杂多样,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在中国地图上,把秦岭——淮河线、400mm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地理分界线结合起来,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调整,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下节课我们将对南 方地区 和北方地区作专门的学习。




新课推进
自学自测(12分钟)
一、秦岭与淮河
1、秦岭山脉呈东西走向,与黄河水系与长江水系的重要分水岭,主峰太白山,海拔3767米。
2、淮河自西向东流,主流经高邮湖南入长江,另一支东入黄海。
二、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1、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环境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显著差异。
2、秦岭——淮河一线,与我国1月0℃等温线和800mm年等降水量线一致,成为亚热带与暖温带、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线的教学设计

秦岭―淮河线的教学设计

《秦岭―淮河线》的教学设计《秦岭―淮河线》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秦岭-淮河线的位置及地理特征,了解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生活习惯的差异,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分界线位置;培养学生读图、填图能力,搜集处理资料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识图、填图等活动完成认知,让学生达到知识与能力的目标,通过探讨更深层次的把握秦岭―淮河线在中国区域地理学习的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在了解我国地理区域的同时,热爱祖国的情感,以及为将来建设祖国时能因地制宜,按自然规律办事。

教学重点: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①秦岭、淮河的空间位置在地图上的落实;②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形成原因。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比较法教学过程【一】学习设计(学生用)一、秦岭与淮河认知:识图:图4-1秦岭――淮河线示意图、p7页图1-5中国行政区划、p21页2-2中国主要山脉分布、p42页图2-28 中国主要河流分布 1、秦岭山脉的走向为走向,为水系和水系的重要分水岭,其主峰是,北侧是,南侧是。

2、淮河发源于,流向是。

主流是经高邮湖南入,另一支东入。

3、秦岭山脉穿过、、等省级行政区,它们的省级行政中心分别是、、。

淮河了流经的省级行政从西到东依次是、、。

资料一、黄河夺淮以前的淮河古代淮河水系,大体上是独流入海的淮河干流以及干流南北的许多支流。

淮北支流主要是洪汝河、颍河、涡河和汴泗河、沂沭河等。

其中支流水系变化最大的是泗水水系。

古泗水源出蒙山,经曲阜、兖州、沛县至徐州东北角会汴水;又在邳县的下邳会沂水、沭水,在宿迁以南会濉水。

至今淮阴与淮河会流。

古泗水的上游部分与现在的泗河相似,下游部分由于黄河夺淮,已被南四湖和中运河所代替。

古泗水流域面积比现今骆马湖以上沂沭泗水系面积要大,当时是淮河最大的支流。

资料二:淮河本来属于外流河,即淮河水最终将由陆地流入海洋,淮河原本也有自己的入海水道。

初中地理 《秦岭——淮河》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 《秦岭——淮河》教学设计

多媒体展示“秦岭以一己之力挡住南下冷空气?”短视频教师: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我国的哪一条山脉?图中有云的一侧代表的是南方的高空还是北方的高空?在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秦岭阻挡了南方的湿润气流北上,在南方的高空,云雾翻涌,而北方的高空,晴空万里。

秦岭南北两侧,景观差异明显。

在“中国地理百年大发现”中,秦岭居于榜首,这也说明了秦岭的重要地位,那么它为什么如此重要呢?它有哪些重要的地理意义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秦岭——淮河。

一、找秦淮1、秦岭横亘于我国中部,东西绵延约1500千米,平均海拔在1500—2500米之间,高大的海拔为它阻隔气流提供了有利的保障;淮河发源于河南,全长约1000千米。

秦岭——淮河一线东西连接,形成了一条十分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在我国有极其重要的地理意义,我们一起来看看。

*课件展示“中国地形图”2、秦岭:东西走向淮河:自西向东流3、秦岭——淮河一线经过的主要省级行政单位:甘肃省、陕西省、河南省、安徽省、江苏省*课件展示“中国地形图”“中国行政区划图”过渡语:成语南橘北枳出自故事《晏子使楚》,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橘子树因淮河南北的环境条件不同,结出味道不同的果实,也反映了秦岭——淮河两侧的差异。

那么秦岭——淮河两侧地理差异的形成原因是什么呢?4、秦岭之“力”过渡语:秦岭之“力”主要表现为对季风的阻挡作用。

①降水——教师:来自于海洋的暖湿气流自南向北推进,而秦岭像一面“挡风墙”一样,阻挡了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北上,使秦岭以南降水充足,秦岭以北降水明显减少;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与该线大体一致教师:有没有哪位同学充当小老师,顺着老师的思路,从冬季风的风向、性质角度分析,秦岭是如何阻挡冬季风的呢?(学生分析,教师引导补充)②气温——教师:冬季风是自北向南推进的冷空气,秦岭阻挡了寒冷的冬季风南下,使秦岭南北冬季气温差异显著1月0℃等温线大致与秦岭——淮河线一致过渡语:秦岭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它成为了天然的大屏障,时常以一山之“力”阻挡北上暖湿气流与南下冷空气的步伐,使秦岭两侧气温、降水存在明显区别。

《秦岭--淮河线》教学案例

《秦岭--淮河线》教学案例

《秦岭--淮河线》(湘教版)教学案例一、教学思想:地理学科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对学生们来说理应是个实用性强,能引起学习兴趣的学科,但是我们的教学普遍缺少实践,地理成为了一个“纸上谈兵”的学科,学生普遍觉得地理抽象难学。

我们要改变地理学习方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与生活经历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课堂上引导学生主动的学习,鼓励学生积极的探究,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学生了解地理学习是对生活有用的,是对自己的终身发展有用的。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只注重结果,轻视了学习过程和体验,学生难以从学习中获得快乐,增长才干,各种技能也没有得到培养,学生普遍认为学习地理没什么用。

但秦岭对宝鸡的学生来说就是乡土地理,知识储备较充足借此能够拓展学习内容,围绕它设计学习活动。

学生的学习活动能够结合前面所学知识层层展开,逐步增大难度,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感知理解世界。

二、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包括秦岭、淮河,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四大地理分区等三部分内容。

这节涉及的地图较多,主要是综合复习前面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通过读图找出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特征的差异,把前面所学的内容做一个系统的概括和总结。

通过读图找出其他的地理界线让学生能清晰地把中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分区,为下面的分区地理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学情分析:学生经过一年多的训练,对于地理学习方法已经初步掌握,对各种地图的使用也较为熟练,对地理课堂中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都已经习惯,能够在课堂中熟练的应用,学习小组之间能够积极地实行讨论、展示,并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我所任教的学校以农村学生为主,家庭中报刊杂志、电脑等方面的配备较为欠缺,所以学生在知识的储备量上明显不足,知识面比较狭窄。

所以,与秦岭淮河相关的信息材料都需要教师给予补充。

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秦岭、淮河的位置及地理特征。

2、了解秦岭-淮河线重要的地理意义。

3、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分界线。

秦岭-淮河线教案

秦岭-淮河线教案

【课题】秦岭-淮河线【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秦岭、淮河的走向和流向,以及它们经过的主要省份,以及秦岭、淮河的基本概况。

(A、B、c、d)2.掌握秦岭-淮河线的重要的地理意义。

(A、B、c)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三、情感目标:1.通过分组讨论,让每个学生均能参与,同时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很少有机会能到祖国的各个地方去旅游,在课堂上能让学生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同时也加强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秦岭-淮河线的重要的地理意义。

难点: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形成的原因。

【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的辅助工具,启发引导学生利用地图分析地理问题【学习方法】讨论法、读图分析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动画片。

屏显:动画片《晏子使楚》屏显: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此处的“淮”指的是什么?“淮北”“淮南”分别指哪里?(A、B)通过这则故事说明在2500多年前,中国古人就已经认识到淮河在地理位臵上得重要性。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这条重要的地理界线。

板书:第一节秦岭—淮河线首先请同学们在教材75面的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

板书:一、秦岭—淮河的位臵屏显:《中国地图》(一)通过这幅《中国地图》我们可以获得一些什么样的地理信息呢?请大家据图回答以下题目:屏显:1、根据地图请你说说秦岭的走向?( c、d)讲解:通过看图,我们可以看到秦岭呈东西方向延伸,所以我们说秦岭的走向为东西走向屏显:2、淮河的流向是自至。

(c、d)讲解:通过看图,我们可以看到淮河发源于西部山脉,向东注入海洋,所以我们说淮河的流向为自西向东。

屏显:3、图上填注秦岭—淮河经过的省级行政区。

(c、d)甘肃、陕西、河南、安徽、江苏(点击鼠标,相应的省区凸现)屏显:4、判断下列,位于秦岭—淮河线以南的有哪些?( A.C. F )(c、d)A、湖北B、山东C、江西D、山西E、河北F、浙江(承转)我们已经了解了秦岭、淮河的大致位臵,下面我们进一步深入了解。

初中地理秦岭淮河教案

初中地理秦岭淮河教案

初中地理秦岭淮河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理解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2. 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

3. 培养学生利用地图,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地图。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复习我国的主要山脉和河流。

2. 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的主要山脉和河流,那么你们知道秦岭和淮河吗?它们在地理上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呢?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找出秦岭、淮河的位置。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查找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 讲解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引导学生理解秦岭淮河线在我国地理上的重要性。

2.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

四、课堂实践1.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秦岭淮河线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

2. 各小组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巩固练习1. 让学生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点评并解答疑问。

六、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明确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2. 强调秦岭淮河线在我国地理上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课后作业1. 让学生结合教材,复习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2. 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堂讲解、课堂实践、巩固练习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通过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但在课堂实践中,部分学生对秦岭淮河线的影响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讲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第四章第一节
《秦岭——淮河一线》教案
枝江市顾家店中学杨学奎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秦岭—淮河的位置及地理特征;掌握其重要的地理意义;了解秦岭—淮河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生产生活习惯的差异;掌握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分界线的位置;培养学生读图、填图,搜集处理资料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联系前面已学知识,课堂引导学生进行读图、分析、比较、讨论等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了解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我国基本国情和各区域的差异,感受祖国的辽阔,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通过淮河环境污染严重的事实激发学生环保意识和环保责任。

教学重点:1.秦岭-淮河线的重要的地理意义。

2.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界线。

教学难点:秦岭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形成的原因。

教学准备: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步: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播放多媒体视频,展示秦岭---淮河南北的景观,通过动态景观能生动地、真实准确地感受到秦岭———淮河南北自然景观的差异。

教师寻找切入点,自然导入新课
第二步:自主学习,小组交流
1.阅读“秦岭”部分,“淮河”部分,回答:秦岭是水系和水系的重要分水岭。

其北侧地形是,南侧地形是。

2.阅读“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注意区别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①南北两侧一月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②南北两侧年降水量差异的原因?
3.看图4-5,在中国地图上,把、和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结合起来,并经过一定的调整,就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和
4.看图4-5,图4-6。

思考:
①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

②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是。

③青藏地区和其他地区的边界是哪些山脉?。

5.看图4-6并阅读“400毫米年降水量线”。

说说400毫米年降水量把我国分为东南与西北两大半壁的地理差异:
第三步: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一)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1、_________________ 经过的地方。

(气温)
2、_________________ 经过的地方。

(降水)
3、_______带和_________带的分界线。

(温度带)
4、_______地区和________地区的分界线。

(干湿地区)
5、秦岭山脉是_______水系和_________水系的分水岭。

6、___________与_________的分界线。

(耕地类型)
7、________地区和_______地区的分界线。

(四大区域)
8、_________季风气候和_________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9、_______带和______带的分界线。

(水资源供需状况二步: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承转:综上所述,秦岭-——淮河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都有着显著的差异。

我们把地理特征相似的地区划分为一个地理区域,按照这样划分法,我国可以划分哪四大区域?各区域之间的界限是什么?(多媒体显示:四大区域分布图,让学生,归纳三线四区的名称,并落实在图上。

同时强调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意义。


(二) 四大地理区域及界线
(一)多媒体显示:四大地理分区图,我国可以划分成哪四大地理区域?四大地理区域各是以哪些地理界线来划分的呢?(提示:作为划分区域之间的地理界线,多为自然界线,如山脉,河流,等降水量线等)学生读图,找出四大地理区域及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秦淮一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秦藏高原边缘线)
我们在哪个地理区域内呢?
学生做练习:课本78页活动题(连线题)订正答案
(二)在这些地理界线中,400mm等降水量也是一条很重要的地理界线。

多媒体显示:“中国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走向”图,想想看,它和哪两个干湿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一致?(学生回答)400毫米等降水量线把我国大致划分为东南和西北两大半壁,东南半壁为季风区,是主要的农耕区;西南半壁为非季风区,是草原牧区;
学生做练习(课本79页连线题)订正答案
第四步:全课小结(见课件)
一、秦岭____淮河一线的位置及特点
二、秦岭____淮河一线的意义
三、秦岭____淮河一线的南北地理差异
四、四大区域名称及界线
第五步:当堂演练,深化提高。

(见课件)
附:板书设计:
秦岭——淮河一线
一、秦岭——淮河一线的位置及特点
二、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三、秦岭——淮河一线的南北地理差异
四、四大区域名称及界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