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7《京剧》拓展知识京剧四大名旦素材冀教版

合集下载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7《京剧》教学设计(阅读讨论)冀教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7《京剧》教学设计(阅读讨论)冀教版

《京剧》教学设计(阅读讨论)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说明性的散文,介绍了中国戏曲艺术的代表——京剧的常识。

分别介绍的是京剧的名称、京剧的来历、京剧的艺术表现形式、京剧的脸谱及人物的分类、京剧的音乐伴奏、京剧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流派、出现的卓越表演艺术家。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会写本课8个生字,会读文中11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及各部分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条理性。

(二)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进行查阅资料,了解国粹——京剧。

2、确定话题“京剧艺术大家谈”,展开小组讨论,接受京剧文化的熏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课文介绍的关于京剧的常识,接受京剧文化的熏陶。

重难点分析:了解课文介绍的关于京剧的常识,接受京剧文化的熏陶。

由于课文内容具有比较强的专业性,对于多数学生甚至教师来说,京剧也是比较陌生的领域,所以,通过资料补充,对课文内容稍作细致讲解。

课前准备:搜集有关于京剧的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播放学生收集的料、图片。

学生介绍自己收集的资料和图片。

2、学生交流课前查阅的资料,教师进行总结,然后,展示自己收集的图片及资料。

(播放京剧脸谱)。

3、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4、过渡:京剧是我们中国的国粹,作者给我们介绍了哪些京剧的常识呢?二、初学,了解国粹。

1、展示学习提示:(1)初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2)借助工具书理解课文中的一些专业术语。

例如:唱腔、二黄、西皮、昆曲、秦腔、梆子、对白、文武场、流派……(3)小组交流:通过读课文了解了关于京剧的哪些知识?交流预设:京剧的名称、京剧的来历、艺术表现形式、人物的分类、音乐伴奏、京剧的发展。

三、再读课文,记忆国粹。

1、学习提示:(1)互读课文,给每个自然段加个小标题。

(2)默读课文,思考:京剧的什么内容最让你感兴趣?把你最想了解的内容读给大家听。

四、布置作业。

选择国粹京剧的一方面写一篇解说词。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7.京剧【第1课时】》课件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7.京剧【第1课时】》课件
(3)京剧的独特性。京剧在其综合性的基础
上也具有独特的艺术性。它的流派、唱腔、
脸谱艺术、“文武场”的音乐伴奏,都具 有鲜明的特色。
初读课文,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京剧是流传全国的一种戏曲,被称为“国 剧”。它来源于四个地方剧种,汇其精华而成; 它的艺术表现形式多样,极具艺术魅力;它的脸 谱艺术及人物分类很有特点;它的音乐伴奏令人 着迷;它有悠久的传统,形成了不同的流派,也
3.连一连。
乐声
锣鼓 唱腔 性格
铿锵
鲜明 悠扬 粗犷
小桥
理直 粗犷 聚精
气壮
荟萃 流水 豪迈
4.按要求写句子。
(1)他塑造的京剧人物都已成为具有永久艺术光芒的舞台 形象。(缩句) 人物成为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京剧有悠久深远的传统。(修改病句)
2.他喜欢幽默稳重的人。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点击 听朗读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名称及地位。主要介绍京剧的名称及地位。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京剧来历。介绍了京剧的来历。
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表现形式。介绍了京剧的艺术表现形式, 突出了京剧独特的声乐艺术魅力。
第四部分(第4自然段)绘画艺术。介绍了京剧的脸谱及人物分类,
造句:他做的一系列动作都太滑稽了。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理解词语
铿锵: 形容声音响亮而有节奏。本课指锣鼓声响亮且有节奏。 造句:他朗诵起诗来音调铿锵。
烘托: 陪衬,使明显突出。
卓越: 非常优秀,超出一般。 生涯: 指从事某种活动或职业的生活。本课指梅兰芳的演艺生活。 造句:他的艺术生涯已有20年了。 享誉世界: 指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名誉和声望。本课指梅兰芳在 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名望。

旬邑县四小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7《京剧》名师教案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7京剧名师

旬邑县四小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7《京剧》名师教案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7京剧名师

京剧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正确认读11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8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中介绍的关于京剧的常识。

2。

过程与方法:(1)自主搜集有关京剧的资料,了解关于京剧的一般常识。

(2)通过自读课文、自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及各部分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条理性.(3)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关于京剧的“术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课文介绍的关于京剧的常识,接受京剧文化的熏陶.(2)感悟京剧的无穷魅力。

教学重难点(1)了解课文介绍的关于京剧的常识,接受京剧文化的熏陶,体会表达的条理性.(2)京剧是比较陌生的领域,通过资料补充,对课文内容稍作细致了解。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歌曲引入.1.放歌曲《唱脸谱》。

2.师:京剧的脸谱,是京剧人物的面部化装。

京剧,被成为“国粹”,谁会唱上一段京剧?在课前,大家已经搜集了一些关于京剧的知识,你了解到了哪些?学生畅谈.二、初读文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指名读。

注意以下词语的读音,并反复认读:陕西乾隆融会荟萃综合粗犷笙唢呐琵琶烘托锣钹铙铿锵2。

通过阅读文章,你了解到了哪些知识?学生发言.3.小组交流,理解词语。

4。

全班交流。

三、默读文章前两自然段,概括主要内容。

1、默读文章.师:下面,请大家默读文章第一、二自然段,在默读的过程中思考每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2、全班交流.四、生字词教学。

第二课时一、课前播放视频《京剧经典唱段》,创设情境。

二、导入。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初步的学习了27课《京剧》,了解了京剧的一些基本知识。

这节课我们要细致地品读课文,一起深入地了解更多的京剧知识。

三、快速读课文,复习旧知。

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回想文章每个自然段分别介绍了京剧的哪方面知识?(幻灯片出示每部分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将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从这6个方面来体会京剧的魅力.四、小组合作,详细了解京剧知识。

【语文】冀教版六年级语文冀教上册27.京剧【课堂实录】

【语文】冀教版六年级语文冀教上册27.京剧【课堂实录】

27.《京剧》课堂实录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 (播放儿童表演的京剧录像片断)师:请同学分辨刚才老师播放的是哪一戏曲剧种?(生:京剧)师:同学会唱一些京剧唱段吗?生:……(简单表演)师:刚才同学回忆演唱并观看了儿童表演的京剧,今 l天我们一起进入多姿多彩的京剧世界。

二、巧设问题,启发思维1.京剧音乐概述师:同学们是否知道京剧音乐由哪两种唱腔组成?生:一片茫然……师:我这有两段音乐,请同学们仔细听,分析其各有什么特点?(播放音乐)生:一段快,一段慢;前段粗犷,后段委婉……师:很好,同学们刚才感知出的音乐特点非常准确,这就是京剧音乐的两大声腔西皮和二黄的音乐特点。

师:为检验我们同学对两大声腔音乐特点的掌握,请同学们再听两段音乐分辨哪段是西皮,哪段是二黄音乐?说明:引导学生通过“听”和“对比”,主动感知并掌握京剧中西皮与二黄的一般音乐特点。

同时通过简单的练习巩固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直观形象,生动活泼听唱做结合,体会特点2.京剧的表演形式:师:初中阶段我们知道京剧有四大表演形式:板书归纳——表演形式分为:唱(唱腔)念(道白)做(表演)打(武打)师:那你们知道它们有何音乐特点吗?生:……(注:学{生感到疑惑)(1)“唱”师:我想请大家一起欣赏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中《今日痛饮庆功酒》唱段,来初步感知京剧的唱腔韵味,唱腔特点我们在下一环节行当划分中具体进行分析。

生: (注:有很多同学随音乐哼唱)(2)“念”师:我们同学平常都会有日常对白的交流,那同学们想想这些日常对白要是在京剧中会怎么对白?生:夸张……师:欣赏京剧《武松》中的对白想请同学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念这段对白。

生:……(注:学生非常积极参与且念法各一,课堂气氛达到**)师:刚才我们同学念法不一,那京剧中会怎么念呢?播放京剧录像片断(注:下面学生一片哗然)师:你们发现它有何特点吗?生:一段夸张,一段不夸张:一段像平常说话,一段嗲声嗲气……师:很好。

同德县实验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7京剧名师教案冀教版

同德县实验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7京剧名师教案冀教版

京剧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正确认读11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8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中介绍的关于京剧的常识。

2。

过程与方法:(1)自主搜集有关京剧的资料,了解关于京剧的一般常识。

(2)通过自读课文、自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及各部分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条理性。

(3)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关于京剧的“术语”。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课文介绍的关于京剧的常识,接受京剧文化的熏陶。

(2)感悟京剧的无穷魅力。

教学重难点(1)了解课文介绍的关于京剧的常识,接受京剧文化的熏陶,体会表达的条理性。

(2)京剧是比较陌生的领域,通过资料补充,对课文内容稍作细致了解.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歌曲引入。

1。

放歌曲《唱脸谱》。

2。

师:京剧的脸谱,是京剧人物的面部化装。

京剧,被成为“国粹”,谁会唱上一段京剧?在课前,大家已经搜集了一些关于京剧的知识,你了解到了哪些?学生畅谈。

二、初读文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指名读。

注意以下词语的读音,并反复认读:陕西乾隆融会荟萃综合粗犷笙唢呐琵琶烘托锣钹铙铿锵2。

通过阅读文章,你了解到了哪些知识?学生发言。

3.小组交流,理解词语。

4.全班交流。

三、默读文章前两自然段,概括主要内容。

1、默读文章。

师:下面,请大家默读文章第一、二自然段,在默读的过程中思考每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2、全班交流。

四、生字词教学。

第二课时一、课前播放视频《京剧经典唱段》,创设情境。

二、导入。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初步的学习了27课《京剧》,了解了京剧的一些基本知识.这节课我们要细致地品读课文,一起深入地了解更多的京剧知识.三、快速读课文,复习旧知。

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回想文章每个自然段分别介绍了京剧的哪方面知识?(幻灯片出示每部分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将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从这6个方面来体会京剧的魅力.四、小组合作,详细了解京剧知识。

下面老师来分一下各组的任务:一组研究京剧的名称和京剧的艺术表现形式;二组研究京剧的来历;三组研究京剧的脸谱及人物分类;四组研究京剧的音乐伴奏;五组研究京剧的流派及表演艺术家。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7《京剧》培优课件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7京剧培优课件冀教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7《京剧》培优课件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7京剧培优课件冀教

9
初读感知
跟着课文朗读默读课文,思考:课文 讲了京剧的哪些内容?
参考《京剧》课文朗读
课后作业
1、会写本课生字词。 2、熟练地朗读课文。
相信梦想是价值的源泉,相信眼光决定未来的一 切,相信成功的信念比成功本身更重要,相信人 生有挫折没有失败,相信生命的质量来自决不妥
协的信念。
谢谢观看
初读感知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认读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 确读写“韵味、烘托、卓越”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熟读课文。
生字学习
点击
陕 shǎn 融 róng
霸 bà 烘 hōng
陕西 融化 霸主 烘烤
础 chǔ 基础 综 zōng 综合 锣 luó 锣鼓 涯 yá 天涯
生字学习
点击
徽 huī 乾 qián 谭 tán
徽剧 乾坤 谭姓
梆 bāng 梆子 笙 shēng 笙歌
词语学习
韵味 烘托 流派 卓越 流传 融合 魅力 征服 铿锵 豪迈 滑稽 粗犷
休息时间到啦
同学们,下课休息十分钟。现在是休息时间 休息一下眼睛,
看看远处,要保护好眼睛哦~站起来动一动 对身体不好哦~
2021/4/2
小学复习课件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7《京剧》培优课件冀教版六年 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7京剧培优课件冀教
京剧 (第一课时)
学习导航
课文背景 初读感知 生字学习 词语学习 课后作业
课文背景
京剧:曾称平剧, 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 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 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 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 戏曲三鼎甲“榜首”。 它的行当主要ຫໍສະໝຸດ :生、 旦、净、丑、武行、龙 套。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7《京剧》拓展知识京剧四大名旦素材冀教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7《京剧》拓展知识京剧四大名旦素材冀教版

京剧四大名旦四大名旦的称谓是由沙大风1921年在天津《大风报》创刊号上首次提出,以区别曹昆内阁程克四大金刚。

1927年6月20日,北京《顺天时报》举办评选“五大名伶新剧夺魁”(“首届京剧旦角最佳演员”)活动,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当选,被誉为京剧“四大名旦”。

一、梅兰芳梅兰芳集京剧旦角艺术的大成,综合青衣、花旦、刀马旦的表演特点,创造出自己特有的表演形式和唱腔——梅派。

梅兰芳(1894—1961),出生于京剧世家,8岁学戏,11岁登台,擅长青衣,兼演刀马旦。

在五十多年的舞台实践中,梅兰芳对旦角的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化妆等各个方面都有创造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

他功底深厚,文武兼长;台风优美,扮相极佳;嗓音圆润,唱腔婉转妩媚,创造了为数众多、姿态各异的古代妇女的典型形象。

梅派代表作有《宇宙锋》、《贵妃醉酒》、《断桥》、《奇双会》、《霸王别姬》和《穆桂英挂帅》等。

梅兰芳曾率京剧团多次赴日本、美国、苏联演出,是把中国戏曲传播到国外、享有国际声誉的戏曲表演艺术家。

梅兰芳先生在促进我国与国际间文化交流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是我国向海外传播京剧艺术的先驱。

他曾于1919年、1924年和1956年三次访问日本,1930年访问美国,1935年和1952年两次访问苏联进行演出,获得盛誉,并结识了众多国际著名的艺术家、戏剧家、歌唱家、舞蹈家、作家和画家,同他们建立了诚挚的友谊。

他的这些活动不仅增进了各国人民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也使我国京剧艺术跻入了世界戏剧之林。

二、程砚秋程砚秋(1904—1958),自幼学戏,演青衣,受师于梅兰芳。

他在艺术上勇于革新创造,讲究音韵,注重四声,追求“声、情、美、水”的高度结合,并根据自己的嗓音特点,创造出一种幽咽婉转、起伏跌宕、若断若续、节奏多变的唱腔,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程派”。

程砚秋擅长演悲剧,编演过《鸳鸯冢》、《荒山泪》、《青霜剑》、《英台抗婚》、《窦娥冤》等戏,大多表演封建社会妇女的悲惨命运。

六年级上册语文京剧知识点

六年级上册语文京剧知识点

六年级上册语文京剧知识点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代表之一,是中国文化瑰宝。

在六年级上册语文课程中,我们将学习关于京剧的一些知识点。

下面,我将为您详细介绍。

一、京剧的起源与发展京剧起源于清代晚期,是由当时的四大官府戏曲演出剧种发展而来的。

官府戏曲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多种戏曲曲艺,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后来更加统一为京剧。

京剧通过舞台表演、声腔唱腔、表演技巧三个方面的整合和提升,成为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代表之一。

二、京剧的表演形式京剧的表演形式主要包括唱、念、做、打四个元素。

其中,“唱”指的是演员通过演唱特定的腔调来表达情感和角色;“念”指的是演员通过朗诵来表达剧情和台词;“做”指的是演员通过动作、姿态和肢体语言来表达情感;“打”指的是演员通过武打动作来展现角色形象。

三、京剧的剧目分类京剧的剧目根据传统故事、历史事件以及文学作品等不同内容和题材进行分类。

常见的剧目分类有《史剧》、《传奇》、《神话》、《豫剧》等等。

每个剧目都有其独特的故事情节和角色形象,通过舞台表演向观众传递情感和思想。

四、京剧的角色类型京剧的角色类型主要分为四大行当,即生、旦、净、丑。

生行当扮演男性角色,旦行当扮演女性角色,净行当扮演正派人物,丑行当扮演滑稽搞笑的角色。

通过这四大行当的角色扮演,京剧呈现出多样的形象和人物特点。

五、京剧的服装与化妆京剧的服装非常讲究,根据角色的不同身份和性别,使用不同的服饰和配饰。

演员的妆容也是京剧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精心的化妆来展现角色的特点和心理状态。

六、京剧的音乐和乐器京剧的音乐是其独特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京剧音乐以曲调丰富、节奏独特而著称,能够准确表达角色的情感和内心变化。

在演出中,伴奏乐器如笛子、二胡、扬琴等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七、京剧的精彩表演京剧的表演形式独特,演员通过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表演方式给观众带来视觉与听觉上的享受。

演员的身姿、舞台布景、服装和音乐的协同作用,使得京剧的表演充满了戏剧性和艺术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7《京剧》拓展知识京剧四大名旦素
材冀教版
四大名旦的称谓是由沙大风1921年在天津《大风报》创刊号上首次提出,以区别曹昆内阁程克四大金刚。

1927年6月20日,北京《顺天时报》举办评选“五大名伶新剧夺魁”(“首届京剧旦角最佳演员”)活动,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当选,被誉为京剧“四大名旦”。

一、梅兰芳
梅兰芳集京剧旦角艺术的大成,综合青衣、花旦、刀马旦的表演特点,创造出自己特有的表演形式和唱腔——梅派。

梅兰芳(1894—1961),出生于京剧世家,8岁学戏,11岁登台,擅长青衣,兼演刀马旦。

在五十多年的舞台实践中,梅兰芳对旦角的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化妆等各个方面都有创造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

他功底深厚,文武兼长;台风优美,扮相极佳;嗓音圆润,唱腔婉转妩媚,创造了为数众多、姿态各异的古代妇女的典型形象。

梅派代表作有《宇宙锋》、《贵妃醉酒》、《断桥》、《奇双会》、《霸王别姬》和《穆桂英挂帅》等。

梅兰芳曾率京剧团多次赴日本、美国、苏联演出,是把中国戏曲传播到国外、享有国际声誉的戏曲表演艺术家。

梅兰芳先生在促进我国与国际间文化交流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是我国向海外传播京剧艺术的先驱。

他曾于1919年、1924年和1956年三次访问日本,1930年访问美国,1935年和1952年两次访问苏联进行演出,获得盛誉,并结识了众多国际著名的艺术家、戏剧家、歌唱家、舞蹈家、作家和画家,同他们建立了诚挚的友谊。

他的这些活动不仅增进了各国人民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也使我国京剧艺术跻入了世界戏剧之林。

二、程砚秋
程砚秋(1904—1958),自幼学戏,演青衣,受师于梅兰芳。

他在艺术上勇于革新创造,讲究音韵,注重四声,追求“声、情、美、水”的高度结合,并根据自己的嗓音特
点,创造出一种幽咽婉转、起伏跌宕、若断若续、节奏多变的唱腔,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程派”。

程砚秋擅长演悲剧,编演过《鸳鸯冢》、《荒山泪》、《青霜剑》、《英台抗婚》、《窦娥冤》等戏,大多表演封建社会妇女的悲惨命运。

1958年3月9日,他的心脏病又因突发性梗塞加剧,仅几分钟便夺去了这位艺术大师的生命,年仅54岁。

三、尚小云
尚小云(1900—1976),幼入科班学艺,14岁时被评为“第一童伶”。

初习武生,后改正旦,兼演刀马旦。

他功底深厚,嗓音宽亮,唱腔以刚劲著称,世称“尚派”。

代表作有《二进宫》、《祭塔》、《昭君出塞》、《梁红玉》等,塑造了一批巾帼英雄和侠女烈妇。

四、荀慧生
荀慧生(1900—1968),幼年在河北梆子班学艺,19岁改演京剧,扮演花旦、刀马旦。

他功底深厚,能汲取梆子戏旦角艺术之长,熔京剧花旦的表演于一炉,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荀派”。

擅长扮演天真、活泼、温柔一类妇女角色,以演《红娘》、《金玉奴》、《红楼二尤》、《钗头凤》、《荀灌娘》等剧著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