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水质指标讲解.
水产养殖对水质的要求

水产养殖对水质的要求1. 引言水产养殖是指利用人工方式培育和繁殖水生动物和植物,以满足人们对水产品的需求。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水质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良好的水质有助于提高养殖效益,保障养殖动物的健康和生长发育。
本文将详细介绍水产养殖对水质的要求。
2. 水质参数2.1 温度温度是影响水生生物生长和代谢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
不同种类的水产动植物对温度有不同的适应范围。
通常来说,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养殖动物造成不利影响。
在进行水产养殖时,需要根据具体品种设定适宜的温度范围。
2.2 pH值pH值是衡量溶液酸碱性强弱的指标,也是影响水产动植物生长和代谢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种类的水产动植物对pH值有不同的适应范围。
一般来说,大多数水生生物对pH值在6.5-8.5之间的水体适应性较好。
2.3 溶氧量溶氧量是衡量水体中溶解氧含量的指标,对于水产养殖来说非常重要。
水中的溶解氧主要来源于大气和光合作用。
溶氧量的不足会导致养殖动植物窒息甚至死亡。
在进行水产养殖时,需要保证水体中的溶氧量达到一定的标准。
2.4 氨氮氨氮是水体中常见的一种有机污染物,对水生生物具有较高的毒性。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动物排泄物和饲料残渣等会产生大量的氨氮。
高浓度的氨氮会影响养殖动植物的健康和生长发育。
在进行水产养殖时,需要控制水体中的氨氮含量。
2.5 水质监测与调控为了确保水产养殖良好运行,需要定期监测和调控水质参数。
可以通过使用专业仪器检测水质参数,并根据监测结果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如增氧、换水、调节饲料等,以维持水体中各项参数在适宜范围内。
3. 水质管理措施3.1 养殖环境规划在进行水产养殖之前,需要进行养殖环境规划。
合理规划养殖场的布局和容量,避免养殖密度过大导致水质恶化。
还要考虑到周边环境的影响,避免污染源对水质造成不利影响。
3.2 合理投放养殖动植物选择适宜的养殖动植物对于保持水质的良好状态非常重要。
不同种类的动植物对水质的要求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品种。
水产常用水质指标

水产常用水质指标水质是水产养殖中非常重要的指标之一,直接关系到水产品的质量和养殖效益。
下面将介绍水产常用的水质指标,包括溶解氧、温度、pH值、氨氮、亚硝酸盐和硝酸盐。
1. 溶解氧(DO)溶解氧是水中溶解的氧气的浓度,对水产养殖非常重要。
溶解氧的含量直接影响水生物的呼吸和新陈代谢过程。
一般来说,鱼类需要的溶解氧含量为5-7毫克/升,虾类需要的溶解氧含量为3-5毫克/升。
如果溶解氧含量过低,会导致水体富氧不足,影响水生物的生长和免疫力,甚至引发鱼虾群体的死亡。
2. 温度温度是水产养殖中另一个重要的水质指标。
水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对水生物造成不利影响。
不同的水生物对温度的适应能力不同,因此在养殖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水生物合理控制水温。
一般来说,鱼类生长适宜的水温为20-30摄氏度,虾类适宜的水温为25-30摄氏度。
如果水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水生物的食欲、生长和免疫力。
3. pH值pH值是衡量水体酸碱性的指标,对水产养殖也非常重要。
不同的水生物对pH值的适应范围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鱼类适宜的pH值范围为6.5-9.0,虾类适宜的pH值范围为7.5-8.5。
如果水体的pH值偏离适宜范围,会导致水生物的呼吸和生理功能受到影响,影响其生长和免疫力。
4. 氨氮氨氮是水体中溶解的氨和游离态氨的总和,是衡量水体有机负荷的重要指标。
氨氮的含量过高会对水生物造成毒害作用,影响其生长和免疫力。
一般来说,鱼类适宜的氨氮含量为0.02-0.05毫克/升,虾类适宜的氨氮含量为0.05-0.1毫克/升。
养殖过程中需要控制好饲料投喂量和水质处理,以减少氨氮的积累。
5. 亚硝酸盐和硝酸盐亚硝酸盐和硝酸盐是水体中氮的氧化产物,也是水产养殖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指标。
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含量过高会造成水体中亚硝酸盐中毒和硝酸盐中毒,对水生物造成危害。
一般来说,鱼类适宜的亚硝酸盐含量为0-0.2毫克/升,硝酸盐含量为0-10毫克/升,虾类适宜的亚硝酸盐含量为0-0.5毫克/升,硝酸盐含量为0-20毫克/升。
水产养殖水质检测标准

水产养殖水质检测标准水产养殖的水质直接关系到养殖动物的产量和效益。
水产养殖水质检测指标主要有:溶解氧、酸碱度(pH值)、氨氮和亚硝酸盐等。
养殖户应该经常检测养殖水质情况,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池塘水质调控。
1.水产养殖水质检测指标—溶解氧氧气不仅是我们人类生存所必需,也是水中鱼虾贝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水中溶解氧含量偏低,鱼虾就会浮头,当溶氧低至窒息点时便会引起鱼虾窒息死亡。
鱼类适宜的溶解氧为5mg/L,虾类适宜溶解氧为3mg/L。
水中的氧气主要来源于藻类的光合作用产生,约占水体溶氧的70%,其次才是空气溶解带入。
2.水产养殖水质检测指标—酸碱度(PH值)pH值指的是水中的酸碱度的高低,pH的不同可分为强酸性pH<0.5、弱酸性pH5.0~6.5、中性pH6.5~8.0、弱碱性pH8.0~10.0、强碱性pH>10.0。
大多数天然水为中性到弱碱性,淡水的pH多在6.5~8.5,海水的pH一般在8.0~8.5,淡水养殖池中适宜的pH为7.5~8.5之间。
引起养殖池中pH的变化主要是由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造成的。
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气)使水体的pH升高,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使水体的pH降低。
pH的改变可以通过氢离子的渗透与呼吸作用使水生动物血液pH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破坏其输氧功能,碱性过强常常直接腐蚀鳃组织造成养殖动物呼吸障碍而室息。
3.水产养殖水质检测指标—氨氮氨氮是水体的营养元素,其来源主要由含氮有机物的分解及水生生物和残饵、粪便、生物残骸腐烂分解产生的,氨氮过高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也会使鱼虾等水产动物中毒,使其体表粘液增多,出血,食欲减退,抑制其生长,严重时会导致其死亡。
养殖水体的氨氮含量不得超过0.2mg/L。
4.水产养殖水质检测指标—亚硝酸盐亚硝酸盐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类含氮无机化合物,是水体氮循环的产物之一。
养殖池塘亚硝酸盐浓度应控制在0.05mg/L以下。
养殖水体亚硝酸盐含量过高会使鱼虾中毒,其原理是因为亚硝酸盐会将鱼虾血液中的亚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从而抑制血液的载氧能力,导致鱼虾某些新陈代谢功能失常,体力衰退,此时鱼虾很容易患病,严重时可能大面积暴发疾病死亡。
养殖水质标准

养殖水质标准养殖水质是影响水产养殖效益和养殖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合理的水质标准是保障水产养殖健康发展的基础。
养殖水质标准主要包括水质指标、监测方法和标准数值等内容。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来介绍养殖水质标准的相关知识。
首先,水质指标是评价水质优劣的重要依据。
常见的水质指标包括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pH值、水温等。
其中,溶解氧是评价水体中氧气含量的重要指标,直接关系到水产养殖动物的生长和存活。
氨氮、亚硝酸盐和硝酸盐是评价水体中氮含量的指标,过高的氮含量会引起水产养殖动物的中毒甚至死亡。
pH 值是评价水体酸碱度的指标,不同的水产养殖动物对pH值有不同的适应范围。
水温则是评价水体温度的指标,不同种类的水产养殖动物对水温有不同的适应范围。
因此,合理的水质指标是保障水产养殖健康发展的前提。
其次,监测方法是保证水质指标准确测量的关键。
常见的水质监测方法包括现场监测和实验室监测两种。
现场监测主要通过水质监测仪器和设备对水体中的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pH值、水温等指标进行实时监测。
而实验室监测则是通过取样后将水样送至实验室进行分析,得出准确的水质指标数值。
这两种监测方法结合使用,能够全面准确地评价水质情况,为合理调控提供依据。
最后,标准数值是制定合理的水质标准的基础。
不同种类的水产养殖动物对水质标准有不同的要求,因此需要根据养殖对象的特性和养殖水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合理的水质标准数值。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季节变化、养殖密度、投饲量等因素的影响,动态调整水质标准数值,以保证水产养殖的健康发展。
总之,养殖水质标准是水产养殖的重要保障,合理的水质标准能够有效提高水产养殖的效益和品质。
因此,养殖者应加强水质监测,严格执行水质标准,做到科学养殖,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水产养殖好水的标准

水产养殖好水的标准
水产养殖好水的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pH值:适宜的pH值范围因养殖种类不同而有所不同。
例如,淡水鱼类通常适宜的pH值为6.5-8.5,而海水鱼类则适宜的pH值为8.0-8.5。
2. 溶解氧:水中的溶解氧是鱼类生存所必需的,因此,水中溶解氧的浓度应该保持在适宜范围内。
一般而言,淡水养殖水体中的溶解氧应该在5mg/L以上,而海水养殖水体中的溶解氧应该在8mg/L以上。
3. 氨氮:氨氮是水中的一种污染物质,过高的氨氮含量会对水产养殖产生不良影响。
一般而言,淡水养殖水体中的氨氮应该控制在0.2mg/L以下,而海水养殖水体中的氨氮应该控制在0.5mg/L以下。
4. 亚硝酸盐:亚硝酸盐是一种有毒物质,过高的含量会对水产养殖产生不良影响。
一般而言,淡水养殖水体中的亚硝酸盐应该控制在0.05mg/L以下,而海水养殖水体中的亚硝酸盐应该控制在0.5mg/L以下。
5. 温度:适宜的温度范围因养殖种类不同而有所不同。
例如,淡水鱼类通常适宜的水温为18-28℃,而海水鱼类则适宜的水温为10-30℃。
6. 盐度:海水养殖水体的盐度应该保持在适宜范围内。
一般而言,海水养殖水体的盐度应该控制在30-40‰之间。
综上所述,水产养殖好水的标准是多方面的,养殖者需要根据养殖种类和水质情况进行合理的调节和控制。
水产养殖水质标准

水产养殖水质标准水产养殖是一项重要的农业产业,而水质是影响水产养殖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
合理的水质标准对于保障水产养殖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围绕水产养殖水质标准展开讨论,以期为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首先,水产养殖水质标准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溶解氧、水温、PH值、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等指标。
其中,溶解氧是维持水体生态平衡的重要指标,一般要求在5mg/L以上;水温适宜范围视养殖品种而定,但一般要求在15-30摄氏度之间;PH值应保持在6.5-8.5之间,过高或过低都会对水产养殖造成不良影响;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是水产养殖中常见的有毒物质,其浓度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保障水产养殖的健康发展。
其次,水产养殖水质标准的制定应根据具体的养殖对象和养殖水体特点进行调整。
不同的水产养殖品种对水质的要求各不相同,有的对PH值要求严格,有的对溶解氧要求较高,因此在制定水质标准时应充分考虑不同品种的特性。
同时,不同的养殖水体也会存在差异,一些水源可能含有较高的氨氮或硝酸盐,需要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和处理。
再者,水产养殖水质标准的执行应得到充分的重视和监管。
养殖户在日常养殖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水质标准进行管理,定期监测水质指标,并根据监测结果进行调整和处理。
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对水产养殖水质的监管,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和处罚机制,对违反水质标准的养殖户进行处罚和整改,以保障整个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水产养殖水质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只有严格执行水质标准,不断优化水产养殖水质,才能保障水产养殖的健康发展,提高养殖效益,推动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相关部门和养殖户能够共同努力,共同维护好水产养殖水质标准,为水产养殖业的繁荣做出贡献。
水产养殖水质指标讲解

• 1.3.判断pH值的意义: 如果养鱼水体 pH值偏低,又没有外来的特殊污染,就可以 判断这个水体有可能硬度偏低,腐殖质过多, 二氧化碳偏高和溶氧量不足,同时也可以判 断这一水体植物光合作用不旺或者养殖生物 密度过大或微生物代谢受到抑制,整个物质 代谢系统代谢缓慢。如果pH值过高,也可能 是硬度不够,以及植物繁殖过于旺盛,光合 作用过强或者池中腐殖质不足。
第二十九页,课件共有121页
• 1 溶氧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 1.1 提供养殖动物生命活动所必需的氧气 从能量学和生物化学的观点来看,动物摄食是为了将储存在食
物中的能量转化为其自身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能够直接利用的能量, 而呼吸摄入的氧气正是从分子水平上通过生化反应为最终实现这种 转化提供了保证。一旦缺少氧气,这些生化反应过程将被终止,生 命即宣告结束。实践中人们对增氧能够解决养殖动物浮头问题和预 防泛塘都有比较清楚的认识,但正因如此,很多养殖者把增氧仅仅 看成一种“救命”措施,而没有充分意识到在此之前低氧早已对养 殖动物和水体环境所造成了危害。
第二十八页,课件共有121页
溶解氧
• 空气中的分子态氧溶解在水中称为溶解氧。 水中的溶解氧的含量与空气中氧的分压、水 的温度都有密切关系。在自然情况下,空气 中的含氧量变动不大,故水温是主要的因素, 水温愈低,水中溶解氧的含量愈高。溶解于 水中的分子态氧称为溶解氧,通常记作DO, 用每升水里氧气的毫克数表示。水中溶解氧 的多少是衡量水体自净能力的一个指标。
第七页,课件共有121页
• 所以,PH对实践中在施化肥方面的帮助:: 一是在施用硫酸铵等氮肥时应避免pH值过高, 以防NH4+转化为有毒的NH3。二是在施用 硝酸钾等硝态氮肥时,避免PH过低,因为过 低的PH往往是缺氧,缺氧则反硝化作用增 强,以免造成亚硝酸盐毒性增加,以及反硝 化脱氮损失及随水流失。
水产养殖水质标准

水产养殖水质标准水产养殖是一项重要的农业产业,而水质是直接影响水产养殖效益和水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
因此,制定和遵守水产养殖水质标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就水产养殖水质标准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首先,水产养殖水质标准应包括对水质的各项指标的要求。
这些指标包括但不限于水体的溶解氧、温度、PH值、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总氮、总磷等。
其中,溶解氧是水产养殖中最为重要的指标之一,它直接关系到水产养殖动物的呼吸和新陈代谢。
而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等则是水产养殖中常见的有害物质,其浓度过高会对水产养殖动物造成伤害,甚至引起鱼类死亡。
因此,水产养殖水质标准应对这些指标有明确的要求,以保证水体的质量符合养殖需要。
其次,水产养殖水质标准的制定应考虑到不同水产养殖动物的特性和需求。
不同的水产养殖动物对水质的要求是不同的,比如淡水鱼和海水鱼对水质的要求就有所不同。
因此,在制定水产养殖水质标准时,应该根据具体养殖的水产动物种类和数量来确定相应的水质标准,以保证水产养殖动物的健康生长和产量稳定。
此外,水产养殖水质标准的执行和监测也是至关重要的。
一旦确定了水产养殖水质标准,就需要建立相应的监测体系,定期对养殖水域的水质进行监测和评估。
只有通过严格的监测和执行,才能确保水产养殖水质标准得到有效的实施,从而保障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水产养殖水质标准是水产养殖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水质标准,可以保证水产养殖动物的生长环境良好,减少疾病的发生,提高产量和产品质量,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因此,各相关部门和养殖户都应高度重视水产养殖水质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共同努力推动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4.2.pH值偏低或过低的危害性: 水体呈酸 性,—般pH值小于6,水体中有许多死藻和濒死 的藻细胞。鱼类体色明显发白,水生植物呈现褐 色或白色:水体透明度明显增加。 在养殖中后 期,特别是高密度养殖的高位池,由于有机物的 含量较高,水中的藻类老化较严重,pH值若太低, 则虾蜕壳的时间会延长,蜕壳后,新壳需较长时 间才能恢复正常,恢复的时间越长,虾就越危险, 偷死就会在这段时间发生,哪个虾大就死哪一个。 再说在这种富营养化的水体中,易出现低氧或缺 氧的情况,软壳的虾在这个时候容易被细菌病毒 攻击而出现各种疾病。
• 1、pH值的决定因素和变化规律 水体 PH值是由氢离子浓度决定的,它们是水产 养殖用水的一个重要因素,分析养殖用水 的水质时通常都要测定其pH值。
• 1.1.pH值的决定因素: • 最主要的是水中游离二氧化碳和碳酸盐的平衡系 统,以及水中有机质的含量和它的分解条件。二 氧化碳和碳酸盐的平衡系统根据水的硬度和二氧 化碳的增减而变动。二氧化碳的增减又是由水中 生物呼吸作用、有机质的氧化作用和植物光合作 用来决定的。 • 水中的二氧化碳越高,则结合水分子形成碳酸, 释放出氢离子,使水中的PH下降,相反则PH升 高。
• 1.3.判断pH值的意义: 如果养鱼水体 pH值偏低,又没有外来的特殊污染,就可 以判断这个水体有可能硬度偏低,腐殖质 过多,二氧化碳偏高和溶氧量不足,同时 也可以判断这一水体植物光合作用不旺或 者养殖生物密度过大或微生物代谢受到抑 制,整个物质代谢系统代谢缓慢。如果pH 值过高,也可能是硬度不够,以及植物繁 殖过于旺盛,光合作用过强或者池中腐殖 质不足。
• 5、pH值出现异常的处理办法 5.1.经常 检测水体pH值的变动,最好每天早晚各— 次,一旦出现异常就要及时找出原因,采 取有效的处理措施。 5.2.新水池塘最好 等水质稳定后再放鱼种。 5.3.出现蓝绿 藻要及时用蓝博控制或更换池水,追施水 产专用肥培养新的藻相。
• pH值虽在安全范围内,但当超出最适范围 时也会影响鱼类的生命活动,从而影响到 养殖的产量和效益。实践证明鱼在酸性条 件下,水体中鱼类对传染性鱼病特别敏感, 呼吸困难(即使水中并不缺氧),对饲料的消 化率低,生长缓慢。
• 2.2.pH值还通过影响其它的环境因子而间 接影响到鱼类的生长。 例如在低pH值下, 铁离子和二硫化氢的浓度都会增高,而这 些成份的毒性又和低pH值有协同作用,pH 值越低,毒性越大;另一方面,高pU值又 会增大氨的毒性。同时pH值变得过高或过 低时,都会抑制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细菌的 分解作用。
• 水体呈碱性,—般pH值大于9,水体存在许 多死藻和濒死的藻细胞。此时鱼类受刺激 后狂游乱窜,体表产生大量黏液:鳃盖腐蚀 损伤、鳃部有大量的分泌物。 • 特别是养殖早期PH过高,pH值也是影响虾 生长的重要指标,在养殖早期,特别是放 苗的时候,pH值若太高,则放入塘的虾苗 就会蜕壳十分困难或蜕不了壳,影响虾苗 的正常生长速度。
• 2.3.pH值还影响到水体的生物生产 力。 不适宜的pH值会破坏水体生产的最 重要的物质基础——磷酸盐和无机氮合物 的供应。如果池水偏碱会形成难溶的磷酸 三钙,偏酸又会形成不溶性的磷酸铁和磷 酸铝,这都会降低肥效。在氮的循环中pH 值也起着重要作用,硝化作用、固氮作用 都以弱碱性pH值(7.0—7.5)最适宜,通 过光合作用和各类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从 而影响水体的整个物质循环。
• 3、水体中pH值异常的原因 3.1.pH值偏 高或过高的原因: ① 新水中已有一定数 量的藻类,但水质还没有稳定,往往会偏 高。 ② 蓝绿藻含量丰富的水体由于光合 作用很强烈,到下午5点钟左右,pH值往往 会升到9.5以上。 ③ 受碱性物质污染的 水体pH值偏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3.2.pH值偏低或过低的原因: 养殖时间 较长的池水透明度高(因为藻类减少而透 明度高),光合作用不强,pH值偏低,甚 至中午还达不到7.50,受酸性物质污染的 水体pH值也会偏高。 4、pH值出现异常的 危害性 4.1.PH值过高的危害性:
• 所以,PH对实践中在施化肥方面的帮助:: 一是在施用硫酸铵等氮肥时应避免pH值过 高,以防NH4+转化为有毒的NH3。二是在 施用硝酸钾等硝态氮肥时,避免PH过低,因 为过低的PH往往是缺氧,缺氧则反硝化作 用增强,以免造成亚硝酸盐毒性增加,以 及反硝化脱氮损失及随水流失。
• 2、pH值对水生生物和初级生产力的影 响 PH值从多个方面影响着水产养殖生 产。 2.1.养殖水产生物能够安全生活的 pH值范围 大致是6.5—9,而最适宜的 范围为弱碱性,即pH值在7~8.5之间。 pH值超出一定范围高限为9.5—10、低限 为4~5会直接造成养殖水生生物的死亡。
• 看来,水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决定水体PH 的最大因素之一,而水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又直接与水中浮游生物特别是水植物的含 量和活跃程度有直接关系,例如:水中的 浮游植物丰富,则白天光合作用强,消耗 二氧化碳促进水体PH升高,而夜间水中植 物由于呼吸作用增强,释放了二氧化碳, 造成水中PH相对降低
• 1.2.pH值的变化规律: 养殖用水在一般情况 下,日出时pH值开始逐渐上升,至下午16:30— 17:30达最大值,接着开始下降,直至翌日日出 前至最小值,如此循环往复,pH值的日正常变化 范围为1—2,若超出此范围,则水体有异常情 况。 pH值日变化规律是冈为浮游植物进行白 天光合作用需要吸收二氧化碳,夜间植物呼吸作 用又释放二氧化碳,从而引起水体二氧化碳变化, 二氧化碳含量的高低又影响PH值的日变化。掌握 pH值的日变化规律对养殖管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和利用价值。
水质指标讲座
北京中泓鑫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部:王继承
PH
• Ph一般指氢离子浓度指数。氢离子浓度指数是指 溶液中氢离子的总数和总物质的量的比。它的数 值俗称“pH 值”。表示溶液酸性或碱性程度的 数值,即所含氢离子浓度的常用对数的负值。 • pH值(即酸碱度)是水质的重要指标。在养殖水 体中,pH值十分直观地反映着水质的变化,比如 藻类的活力、二氧化碳的存在状态等,都可以通 过pH值的大小和日变化量来推断是否在正常范围 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