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扩展训练 (1)
十五、短文两篇

十五、短文两篇一、热爱生命教学目标:1 、了解有关杰克·伦敦的文学常识。
2 、把握小说富有传奇色彩的情节结构。
3 、体会小说细腻的心理描写和逼真的细节描写。
4 、领会小说的象征意义。
5 、体会人物在绝境中顽强求生的精神状态,引导学生感知人热爱生命本能、珍惜生命。
教学重点诵读,领会主人公的精神魅力。
体会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体会小说的象征意义。
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生命作为人类艺术的永恒主题之一,中外文学史中,许多大师为探索它的真谛历尽艰辛为实现生命的价值李清照唱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凛然浩歌。
为描摹生命的姿容泰戈尔勾勒了一幅“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的旷世佳境。
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热爱生命》更是作者为我们唱出的一曲珍爱生命的美妙乐章。
介绍作者杰克·伦敦美国小说家,生于加利福尼亚一个破产农民家庭。
童年时他就饱尝生活的艰辛。
他当过牧童、报童、童工工人、水手。
这期间,他开始阅读大量的小说和读物。
16岁失业,他参加失业大军组成的抗议队伍,以流浪罪被捕入狱,几个月后出狱。
出狱后,他拼命干活,同时刻苦学习,广泛涉猎达尔文、斯宾塞、马克思等人的著作。
后来受淘金热影响,加入了淘金者的行列,却因病空手而归,但带回了北方故事的素材。
从此,他埋头写作,成为职业作家杰克·伦敦从1900年起连续发表了许多短篇小说,描写贫民和工人生活《深渊中的人们》、自传体小说《马丁·伊登》政治幻想小说《铁蹄》等许多中长篇小说和散文集,深刻地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和罪恶,有力地控诉资产阶级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公开号召用阶级斗争和武装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杰克·伦敦在十几年创作生涯中共写了19部长篇小说,150多篇中短篇小说和大量文学报告集、散文集和论文。
其中比较优秀的还有《荒野的呼唤》、《白牙》、《天大亮》、《月谷》、《墨西哥人》和受到列宁赞赏的《热爱生命》但是到了晚年,他逐渐脱离社会斗争,为了迎合出版商的需要和满足个人的物质享受也写了不少粗制滥造的作品,1916年杰克·伦敦和他的代表作中的主人公马丁·伊登一样,在极度空虚和悲观失望中自杀身亡。
《短文两篇》教案教学设计

《短文两篇》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拼读生词,理解生词的含义。
(2)能够理解短文的大意,把握主要信息。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快速捕捉关键信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2)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力。
(3)运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习惯,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乐于合作的品质。
(3)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拼读生词,理解生词的含义。
(2)能够理解短文的大意,把握主要信息。
(3)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力。
2. 教学难点:(1)生词的理解与运用。
(2)短文中的重点句子和难句子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自主阅读短文,理解短文大意。
2. 学习生词:(1)教师引导学生拼读生词,解释生词的含义。
(2)学生通过语境理解生词的意思,增强记忆。
3. 理解短文:(1)学生独立阅读短文,捕捉关键信息。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短文的理解程度。
(3)学生之间互相讨论,合作解决问题。
4. 拓展训练:(1)教师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完成练习题,教师给予评价和反馈。
四、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短文,巩固生词。
(2)完成课后练习题,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拓展作业:(1)学生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短文,进行阅读分享。
(2)学生之间互相评价,提高阅读欣赏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1)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2)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
(3)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回答。
2. 作业评价:(1)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
(2)学生作业的创新性。
(3)学生作业的改正态度。
六、教学策略:1. 任务驱动法: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和真实性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短文两篇基础知识、练习、拓展[页12]
![短文两篇基础知识、练习、拓展[页12]](https://img.taocdn.com/s3/m/d697713d866fb84ae55c8d08.png)
短文两篇基础知识、练习、拓展[页12]参考答案:一、1、zhīhuòyáng gēng tiězhān fán qìfúzh ùshūwéi yúcóng wǎng tǎn jiǎo jíxūsǎn rán qū2、同“屈”弯曲同“横”同“拣”挑选同“又”3、(1)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2)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4.a 5.b 6.d 7、1.×2. √二、(一)1、《梦溪笔谈》沈括宋版2、⑤3、④4、③5、字模印刷6、备、讫7、②8、……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二三本……瞬息可就‖不以木为之者……9、②⑤(二)1.d 2.b 3.a 4.b 5.d 6.船头(或舟首)空间顺序三、(一)1 f 2 b 3 d 4 d、b、e、a、c 5 极为神速,瞬息可就6 d 7 活字印模是用胶泥制作的,它的优越性是遇水不变形,不与药物相粘,拆板方便。
8 a 打比喻。
形象地说明了刻字的深度。
b 打比喻。
形象的说明了活板字面平整的程度。
c 列数字、作比较。
突出了活板能提高印刷速度的优点,印得越多越快。
d 作比较。
突出了胶泥所制印模的优越性。
e 举事例、列数字。
具体说明了字印数目是活的,突出了活板的“活”。
(二)以(用)锋(针的尖部)针锋针锋全(完全)磁针于唇(边、口)为(放)指爪碗唇磁针许(大小)缀(连接、固定)腰(中间)四、1.(1)职业(2)适逢(恰逢、正赶上)(3)离开2.c 3.暂且拿些你所制作的扇子来,我会替你开张起来的。
4.父亲去世或“适父死”;扇子卖不出去或“所制不售”;在扇子上写字作画或“就判笔作行书草圣及枯木竹石”。
五、1、(1)戴着高高的帽子(2)胡须(3)露(4)清清楚楚2、略3、峨冠而多髯4、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5、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部编委语文八上《短文两篇》拓展阅读训练(附答案)

部编委语文八上《短文两篇》拓展阅读训练(附答案)与陈伯之书丘迟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见故国之旗鼓,感平生于畴①日,抚弦登陴②,岂不怆恨!所以廉公之思赵将,吴子之泣西河,人之情也,将军独无情哉?想早励良规,自求多福。
(有删改)[注]①畴:从前。
②陴(p í):墙。
③恨(li àng):悲伤。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见故国之.旗鼓 山川之.美B.想早励良.规 良.多趣味 C.所以廉公之思赵将. 晓雾将.歇 D.自.求多福 自.康乐以来 2.文中的“将军”指的是( )A.廉颇B.吴起C.陈伯之D.丘迟3.文中描写了怎样的江南之景?4.本文与《答谢中书书》都是书信,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夜登华子冈,辋w ǎn ɡ水沦涟,与月上下。
寒山远火,明灭林外。
深巷寒犬,吠声如豹。
林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
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①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②,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③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注]①曩(n ǎng):从前。
②雊(g òu):野鸡鸣叫。
③天机:天性。
1.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B.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C.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D.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然是.中有深趣矣 斯是.陋室(《陋室铭》 B.复与疏钟相间. 飞漱其间.(《三峡》) C.与月上下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D.倘能从.我游乎 一狼仍从.(《狼》)3.本文与课文《答谢中书书》都是跟好友分享游玩之事,但是表达的情感却不同,请简要分析。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书上元夜游苏轼己卯上元①,予在儋dān州②?,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③杂糅屠沽④纷然归舍已三鼓矣。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短文两篇》同步练习试题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短文两篇》同步练习试题XXX《短文两篇》过关测试(一)《陋室铭》阅读训练【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乙】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XXX,回也!”(选自《论语》)1回:即XXX,XXX的弟子。
○2不堪:无法忍受。
注:○1.“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____。
____或_____。
___的文字,后来演变成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词(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4)谈笑有鸿儒...(5)往来无白丁(6)无丝竹之乱耳....(7)无案牍之劳形...3、“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之”字与下列各句加点的“之”字用法不异的一项为哪一项(。
)A.水陆草木之花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石青糁之.4.按要求填空,并翻译所填补的句子。
(1)本文开首用类譬喻法归纳综合全文主旨的句子是:译文:(2)描写环境清幽宁静的句子是:译文:(3)全文画龙点睛的句子是:译文: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个句子的言外之意是什么?6、作者引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典故是为了说明()A.本人和XXX、XXX一样都居住在陋室中。
B.自己的陋室可以和XXX、XXX齐名。
C.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D.表明作者怀念XXX、XXX。
7.作者在本文结尾援用XXX的话“何陋之有”有甚么寄义?8.从全文内容看,作者从几个方面来表现其怎样的生活情趣?9、读【乙】用【甲】中的句子填空。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二句,极琴心(寄托心意的琴声)之妙境;“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二句,极手谈(下围棋)之妙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句,极交友之妙境。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短文两篇拓展练习(pdf)新人教版

核心素养全练 拓展训练
书是知识的宝库,是人类精神的殿堂。在这里,我们读懂了喜怒哀乐;在这里,我们 跨越时空,触摸历史沧桑……每一次读书,我们都心存一份感动;每一次读书,我们的心 灵都得到一次净化。某校在“好读书·读好书”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搜集了下面两则 材料,请你结合这两则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 每年四月是我国“全民读书月”。一个爱阅读的民族,才能真正铸就过硬 的软实力。
(2)从下列选项中给文段中 A、B、C、D 四处选填合适的词语。(只填序号)
选项:①周密 ②庄重 ③灵秀 ④深刻
我会选:A.
B.
C.
D.
(3)请根据语境给文段中 E 处选填合适的语句。( )
A.凡有所学,定成性格。
B.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C.凡有所学,能不成性格?
D.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哉?
(3)E 处应是一个总结性的陈述句,据此排除 C、D 两项;由“皆”字的总结意味可确定选
(2)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
(3)请你仿照句子,用“……足以……,足以……,足以……”的形式写一句话。 答:
三年模拟全练
拓展训练
1.(2019 广东广州海珠一模,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们是一对默契.(qì)的搭档,为了共同的目标齐心协力,锲.(qiè)而不舍。 B.一个人可以性格倔强.(jiàng),但是不能是非不分,不能强.(qiáng)词夺理。 C.小宇一直理解不了这首边塞.(sài)诗的主旨,经过老师点拨后顿开茅塞.(sè)。 D.有些书要自己咀嚼.(jué)消化,若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则味同嚼.(jiáo)蜡。
读书是一个奇妙的过程,可以使软弱的性格变得坚强,
短文两篇基础知识、练习、拓展

短文两篇基础知识、练习、拓展短两篇字音和纸灰之类冒之(huò)毕昇(shēng)炀(áng )更互(gēng)与药相粘(zhān)燔土(fán )髯(rán)不属(zhǔ)啸呼(xià)形近字溶(溶化)熔(熔化)矫(矫健)骄(骄傲)娇(娇媚)袒(袒露)坦(坦白)胆(胆敢)词语解释和纸灰之类冒之:混合;蒙、盖炀:烤第二板已具:准备好燔:烧罔不因势象形:无,没有;依据;模拟,仿照。
其两膝相比者:靠近矫首昂视:举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挑选;长而窄学常识:1、作者简介沈括(1031—109),字存中,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北宋著名科学家、政治家。
“博学善,于天、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均有所论著”(《宋史•沈括传》)。
代表作有《梦溪笔谈》,共30卷,内容丰富,包括天、地理、数学、物理、艺、历史等各个方面,是包容多种知识的笔记巨著。
其中以大量篇幅总结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自然科学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详细地记载了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上的卓越贡献。
《梦溪笔谈》被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魏学洢(约196—约162年),字子敬,明代末年嘉善(今浙江省嘉兴市)人,其父魏大中因上疏弹劾阉党头子魏忠贤,被捕下狱遭暗害。
魏学洢扶柩还乡,悲愤而死。
著有《茅檐集》。
2、相关背景:《梦溪笔谈》的这条记载,是有关活字印刷术最早、最详尽的珍贵史料。
从雕版印刷到活字印刷,是印刷发展中的一个飞跃,而这个重大贡献却是宋朝的一位平民发明家毕昇作出的。
沈括怀着对这位平民发明家的极大敬意,记录了他所发明的胶泥活字版印刷术的详细情况,叙述准确,字简洁洗练。
《核舟记》选自张潮编辑的短篇小说集《虞初新志》所收入的作品,多为明末清初人的言短篇,并附评语。
张编辑此书,意在“表彰逸事,传布奇”,少数作品对当时不合理的社会的现象有所反映。
内容分析(一)题目解说印刷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2023年春部编版七下语文第17课 短文两篇 知识总结及习题(含答案)

第17课短文两篇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与技能1.积累一些文言字词,背诵并默写这两篇短文。
2.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朗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比较,进一步了解“铭”与“说”两种古代文体的特点,同时进一步体会托物言志的妙处。
2.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交流中激活思维,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并形成自己的见解,引导学生简评鉴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陋室铭》,感受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学习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
2.学习《爱莲说》,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洁脱俗的情怀。
重点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难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知识点01 作者与背景【作者】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
曾任监察御史。
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哲学家、文学家,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周敦颐(1017—1073),宋代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字茂叔,谥号元公,著名的哲学家。
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们称他为“濂溪先生”。
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创作背景】《陋室铭》:本文是刘禹锡被贬为地方官,在和州刺史任上写的。
他在公务之余,退居陋室,吟诗作文。
本文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知识精讲《爱莲说》:本文是周敦颐在南康郡任职时写的。
在此期间,他曾亲自率领属下在旧南康府署一侧挖池种莲,名曰“爱莲池”。
他酷爱莲花,钟情于“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鄙视当时封建社会官场骄奢淫逸的生活。
【微点拨】铭,是古代文体名,用于述功纪行或警戒劝勉。
文辞精练、有韵,读来铿锵有力。
其体制短小,最短者不足十字,与格言颇相似。
可分两类:一类埋于地下记述死者生平事迹,叫墓志铭;一类是沿着器物之铭发展下来的述功纪行的文字,有时用于警戒勉励。
说,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
每次对着长空的一轮皓月,我会想:在这时候某某人也在凭栏望月吗?
圆月有如一面明镜,高悬在蓝空。
我们的面影都该留在镜里罢,这镜里一定有某某人的影子。
寒夜对镜,只觉冷光扑面。
面对凉月,我也有这感觉。
在海上,山间,园内,街中,有时在静夜里一个人立在都市的高高露台上,我望着明月,总感觉到寒光冷气侵入我的身子。
冬季的深夜,立在小小庭院中望见落了霜的地上的月色,觉得自己衣服上也积了很厚的霜似的。
的确,月光冷得很。
我知道死了的星球是不会发出热力的。
月的光是死的光。
②
但是为什么还有姮娥奔月的传说呢?难道那个服了不死之药的美女便可以使这已死的星球再生吗?或者她在那一面明镜中看见了什么人的面影吧。
7月22日
1、(中、过)“飞蛾”为什么值得赞美?
2、(中、过)《日》中作者要表达的重点是哪一句话?为什么?
3、(中、情)如何理解文中的画线句?
4、(中、情)作者用神话“夸父逐日”“嫦娥奔月”有何深意?
5、(能、情)统观上文,概括巴金的创作风格。
课后探究
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问题
星
巴金
①在一本比利时短篇小说集里,我无意间见到这样的句子:“星星,美丽的星星,你们是滚在无边的空间中,我也一样,我了解你们……是,我了解你们……我是一个人……一个能感觉的人……一个痛苦的人……星星,美丽的星星……”
②我明白这个比利时某车站小雇员的A的心情,好些人都这样地对蓝天的星群讲过话。
他们都是人世间的不幸者,星星永远给他们以无上的安慰。
③在上海一个小小舞台上,我看见了屠格涅夫笔下的德国音乐家老伦蒙。
他或者坐在钢琴前面,将最高贵的感情寄托在音乐中,呈现给每一个人;或者立在蓝天底下,摇动他那白发飘飘的头,用B的调子说着:“你这美丽的星星,你这纯洁的星星。
”望着蓝空里眼瞳似的闪烁着无数星子,他的眼睛润湿了。
④我了解这个老音乐家的眼泪。
这应该是灌溉灵魂的春雨罢。
⑤在我的房间外面,有一段没有被屋瓦遮掩的蓝天。
我抬起头可以望见嵌在天幕上的几颗明星。
我常常出神地凝视着那些美丽的星星。
它们像一个人的眼睛,带着深深的关心望着我,从不厌倦。
这些眼睛每一霎动,就像赐予我一次祝福。
⑥在我的天空里星星是不会坠落的。
想到这我的眼睛也C了。
1、(知、基)依次填入文中A、B、C三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2分)()
A.哀诉赞叹润湿B.哀诉凄切闪亮
C.欣喜凄切润湿D.欣喜赞叹闪亮
2、(中、过)领会语句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回答句后的问题。
(6分)
①星星永远给他们以无上的安慰。
(“他们”是指谁?“安慰”是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应该是灌溉灵魂的春雨罢。
(“这”指什么?“灌溉灵魂的春雨”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这些眼睛每一霎动,就像赐予我一次祝福。
(“这些眼睛”指什么?“像”在这句中是一个比喻句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过)为什么说“在我的天空里星星是不会坠落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过)小雇员说“我了解你们”,作者说:“我明白这个比利时某车站小雇员的A的心情”,又说“我了解这个老音乐家的眼泪”。
维系他们这种理解的,在境遇上的纽带是什么?在感情上的纽带是什么?(各限10个字)(2分)
境遇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情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中、情)凝望星星,小雇员、老伦蒙和作者的感受相同之处是什么?“在我的天空里星星是不会坠落的”,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各限10个字)(2分)
相同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出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能、情)本文所写的三件事,既无时间、地点上的联系,也无因果关系,但放在一篇文章中却丝毫不使人感到凌乱。
这是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中、情)本文以“星”为题有什么深刻含义?(不超过30个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